解析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_第1頁
解析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_第2頁
解析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_第3頁
解析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_第4頁
解析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析 金屬導體隨溫度升高導電能力逐漸減弱;強電解質(zhì)不存在電離平衡,升高溫度,溶液中的離子濃度不變,但導電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弱電解質(zhì)存在著電離平衡,升高溫度,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程度增大,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增大,隨溫度的升高,弱電解質(zhì)的導電能力增加得最快。解析 A項,CuSO4是鹽,屬于電解質(zhì),加入氫硫酸,會發(fā)生反應:CuSO4H2S=CuSH2SO4,產(chǎn)生黑色沉淀,正確;B項,氫氧化鈉是堿,屬于電解質(zhì),與氫硫酸發(fā)生反應:2NaOHH2S=Na2S2H2O,產(chǎn)生的Na2S是可溶性的物質(zhì),沒有沉淀產(chǎn)生,錯誤;C項,硫酸亞鐵是鹽,屬于電解質(zhì),由于酸性:硫酸氫硫酸,屬于二者不能發(fā)生反應,無沉淀產(chǎn)生,錯誤

2、;D項,二氧化硫與硫化氫會發(fā)生反應:SO22H2S=3S2H2O,產(chǎn)生沉淀,但是SO2是非電解質(zhì),錯誤。解析 A項,Ca(HCO3)2與NaOH溶液按照23混合,會發(fā)生反應,離子方程式:2Ca23HCO3OH2CaCO3CO3H2O,正確;B項,Mg(HCO3)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離子方程式:Mg22HCO2Ca24OH2CaCO3Mg(OH)22H2O,錯誤;C項,Ca(HCO3)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離子方程式:Ca2HCOOHCaCO3H2O,錯誤;D項,NH4HCO3與澄清石灰水反應,離子方程式:Ca2HCONH2OHCaCO3NH3H2OH2O,錯誤。解析 A項,HClO是弱酸,不能拆

3、成離子的形式,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B項,CO的水解是可逆反應,要用可逆符號,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OH2OHCOOH;C項,反應前后電荷不守恒、電子轉(zhuǎn)移也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IO5I6H=3I23H2O,錯誤;D項,NaHCO3少量,HCO完全參加反應,所給離子方程式正確。解析 BaSO4屬于難溶物質(zhì),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NH3是非電解質(zhì),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熔融態(tài)的共價化合物分子中沒有離子,不可以導電;熔融態(tài)的離子化合物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導電;強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比弱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能力強。解析 強電解質(zhì)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4、,如HCl是強電解質(zhì)但卻是共價化合物,A錯;BaSO4難溶于水,BaSO4水溶液雖然是飽和溶液,但卻是稀溶液,故C、D錯解析 鐵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A項錯誤;NH3是非電解質(zhì),BaSO4是強電解質(zhì),B項錯誤;碳酸鈣是鹽,為強電解質(zhì),磷酸是中強酸,是弱電解質(zhì),乙醇是非電解質(zhì),C項正確;Ba(OH)2是強電解質(zhì),H2O是弱電解質(zhì),D項錯誤。解析 HCO是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分,A項書寫錯誤;而HSO為強酸的酸式酸根離子,應拆分,B項書寫正確;MgCl2、Ba(OH)2分別為可溶性鹽和強堿,都屬于強電解質(zhì),C、D項書寫正確。解析 A項,:Ba22OH2HCO=BaCO32H2OCO,

5、:OHHCO=H2OCO;B項,:SO2Ba22OH=BaSO3H2O,:SO2OH=HSO;C項,:Ba2SO=BaSO3,:Ba22OHH2SO3=BaSO32H2O。解析 A項,CH3COOH是弱電解質(zhì),在離子方程式中應書寫化學式,故A錯誤;B項,離子的數(shù)量關系錯誤,應該是2Fe33SO3Ba26OH=2Fe(OH)33BaSO4,故B錯誤;C項,SO2用過量的氨水吸收的產(chǎn)物是亞硫酸銨和水,故C正確;D項,濃HNO3的還原產(chǎn)物是二氧化氮,故D錯誤。解析 A項,白醋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CH3COOH是弱酸,不能拆,錯誤;C項,NaOH過量,(NH4)2Fe(SO4)2按化學式組成反

6、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NHFe24OH=Fe(OH)22NH3H2O;D項,溶液呈酸性,不能生成OH,錯誤。解析 (1)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水和硫酸鋇沉淀,離子反應為Ba22OH2HSO=BaSO42H2O。(2)A的離子反應是Ba22OH2HSO=BaSO42H2O,B、C的離子反應是Ba2OHHSO=BaSO4H2O,選A。(3)隨著H2SO4的加入至二者剛好反應時,溶液的導電能力逐漸減弱至不導電,隨后硫酸過量,溶液的導電能力逐漸增強,選C。(4)若向裝有Ba(OH)2溶液的燒杯里緩緩滴入KAl(SO4)2溶液至Ba2恰好完全反應,此時二者物質(zhì)的量比為21,則OH與Al

7、3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41,Al3全部變?yōu)锳l(OH)4,即:2Ba24OHAl32SO=2BaSO4Al(OH)4。解析 A項,F(xiàn)e3氧化I;B項,H與HCO反應;C項,Ag與Cl、SO均不能大量共存。解析 A項,Al3與HCO反應生成Al(OH)3和CO2;B項,ClO氧化Fe2,H與ClO反應生成HClO;C項,Ca2與SO反應生成微溶沉淀CaSO4。解析 A項,Ca2與CO生成CaCO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項,H2O2能氧化Fe2而不能大量共存;D項,F(xiàn)e3與SCN形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解析 Cl、SO均能與Ag形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A錯;I2遇淀粉變藍,通入Cl2后,溶液變?yōu)樯?/p>

8、黃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變藍,則溶液中有I存在,B對;SO與Ba(NO3)2反應形成BaSO3沉淀,加入稀鹽酸后在H、NO的作用下可轉(zhuǎn)化為BaSO4沉淀,C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是CO、HCO、SO或HSO,D錯。解析 根據(jù)溶液中有Br和CO,根據(jù)離子共存原則,不存在Al3、Mg2;根據(jù)溶液中無SO;根據(jù)不能確定是否含有I,因為在中氯水可能把I氧化成IO,致使溶液不變藍色。解析 根據(jù)無色透明溶液,則原溶液中無Fe2;根據(jù)實驗(1)pH0,呈酸性,則原溶液中無HCO;根據(jù)實驗(2)中的現(xiàn)象,原溶液中含有NO,由于NO(H)具有強氧化性,則原溶液中無

9、I;根據(jù)實驗(3),原溶液中含SO,根據(jù)離子共存原則,則無Ba2;由于在實驗(3)中加入的是BaCl2,引入了Cl,無法證明原溶液中是否有Cl;根據(jù)實驗(5)原溶液中含有Mg2和Al3。綜上所述,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HCO、I,Ba2,肯定存在NO、SO、Mg2、Al3,可能存在K、Cl。解析 A項,CuSO4與Na、NH、NO、Mg2均不反應,四種離子在CuSO4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正確;B項,CO2通入水中生成H2CO3,H2CO3的酸性比H2SO4弱,故與CuSO4溶液不發(fā)生反應,錯誤;C項,氫硫酸是弱酸,不能寫成離子形式,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為Cu2H2S=CuS2H,錯誤;D項,

10、CuSO4溶液與過量的濃氨水反應生成Cu(NH3)42,錯誤。解析 A項,Ba2和CO因生成BaCO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項,SO與H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H2SO3,而不能大量共存;C項,離子間互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D項,H與HCO 能反應生成CO2和H2O,而不能大量共存。解析 A項,ClO能氧化Br,且ClO與H反應能生成弱電解質(zhì)HClO,不能大量共存,錯誤;B項,Ag與Cl能生成難溶物AgCl而不能共存,且ClO能氧化CH3CHO, 錯誤;C項,因NaClO水解,溶液呈弱堿性,滴加FeSO4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O4OHH2O=2Fe(OH)3Cl,錯誤;D項,加入濃鹽酸后

11、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每生成1 mol Cl2,轉(zhuǎn)移電子約為6.021023個,正確。解析 逐一分析判斷每個選項中四種微粒的性質(zhì),如果能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zhì)、絡合離子或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就不能大量共存;A項,Ca2和SO能生成硫酸鈣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項,ClO能氧化Fe2、SO,H和SO能生成二氧化硫氣體,H與ClO能生成HClO,不能大量共存;C項,四種離子之間不發(fā)生反應,能大量共存;D項,F(xiàn)e3和SCN能形成絡合離子,不能大量共存。解析 H、Fe2、ClO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B錯誤;Fe3與SCN生成硫氰化鐵顯血紅色,C錯誤;Al3與SiO、CO發(fā)生水解相互促

12、進,不能大量共存,D錯誤。解析 A項,各離子之間互不反應,可大量共存,正確;B項,Ag與SO結(jié)合可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錯誤;C項,Cu2與S2結(jié)合可生成沉淀,H、NO與S2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錯誤;D項,F(xiàn)e3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錯誤。解析 A項,F(xiàn)e2(SO4)3溶液中含有Fe3,與ClO可以發(fā)生雙水解反應,錯誤;B項,c(H)11013 molL1的溶液顯堿性,在堿性溶液中,Mg2與Cu2生成沉淀,HCO與OH反應生成CO,錯誤;C項,加水稀釋時c(OH)/c(H)值減小的溶液顯堿性,在堿性溶液中NH不能存在,錯誤;D項,在堿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S2O、Al(OH)4、

13、SiO、S2、Na,正確。解析 離子之間不發(fā)生任何反應,可存在于同一溶液中,HCO既能與OH反應也能與H反應而不能大量存在,故選;離子可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堿性條件下NH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條件下CH3COO不能大量存在,故選;Ca2、Cu2與SO反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選;Fe3與SCN發(fā)生絡合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選;Al3與HCO發(fā)生互促水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選;離子可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但在酸性條件下Fe2、I與NO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在堿性條件下Fe2不能大量存在,故選;Ag、NH、OH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選;離子可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但只有酸性條件下C

14、H3COO不能大量存在,而在堿性條件下,不發(fā)生任何反應,故不選。故答案選A。解析 A項,a點對應的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F(xiàn)e3不能大量存在,故A錯誤;B項,b點對應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存在OH,故B錯誤;C項,如果只大量存在:Na、Ba2、Cl、HCO,溶液應該呈堿性,而c點對應的溶液呈中性,故C錯誤;D項,SO水解使溶液呈堿性,符合題意,故D正確。解析 A項,S2O可以與H反應生成S和SO2,故不能大量存在,錯誤;B項,c(H)/c(OH)11012的溶液顯堿性,此組離子K、Al(OH)4、CO、Na可以大量存在,正確;C項,由水電離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可

15、能顯堿性,也可能顯酸性,在堿性溶液中Fe3能形成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ClO能形成HClO弱電解質(zhì),錯誤;D項,NO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錯誤。解析 由可知溶液顯弱酸性,上述離子只有NH能水解使溶液顯酸性,則一定含有NH,而S2能水解顯堿性,則一定不含有S2;再由氯水能氧化I生成碘單質(zhì),碘遇淀粉變藍,而中加氯水和淀粉無明顯現(xiàn)象,則一定不含有I;又溶液呈電中性,有陽離子必有陰離子,則溶液中有NH,必須同時存在陰離子,即SO必然存在,而Ba2、SO能結(jié)合生成沉淀,則這兩種離子不能共存,即一定不存在Ba2;顯然剩下的Na是否存在無法判斷,則需檢驗的離子是Na,故選A。

16、解析 該無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3;該溶液可使pH試紙呈紅色,則一定不含有CO;取溶液少量加新制氯水及CCl4振蕩,能使CCl4層呈紫色,則生成I2單質(zhì),一定含有I,一定不含有NO;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則該白色沉淀是BaSO4,一定含有SO,一定不含有Ba2;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該沉淀是氯化銀,此時的氯離子可能是氯化鋇帶入的,還有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的氯離子,不能確定;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至堿性,在此過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最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則一定含有鋁離子,一定不含有Mg2,加熱時反應,有無色氣體放出,該氣

17、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是氨氣,一定含NH??隙ù嬖诘碾x子有:SO、Al3、I、NH;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有:Ba2、Fe3、NO、CO、Mg2;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的離子有:K、Cl。解析 (1)在強酸性溶液中一定不會存在CO和SO,加入過量Ba(NO3)2溶液生成沉淀,則該沉淀為BaSO4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SO,生成氣體A,A經(jīng)連續(xù)氧化生成D和E,則A為NO,D為NO2,E為HNO3,說明溶液中含有還原性離子,一定為Fe2;溶液B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生成氣體F,則F為NH3,說明溶液中含有NH;CO2氣體溶于溶液H中,生成沉淀I,則I為Al(OH)3,H為NaOH和NaAl(OH

18、)4,說明溶液中含有Al3;溶液中含有Fe2,就一定不含NO,含有SO就一定不含Ba2,不能確定是否含有的離子是Fe3和Cl,檢驗方法:取少量X溶液放在試管中,加入幾滴KSCN,溶液不變血紅色說明無Fe3(或者取少量B溶液放在試管中,加入幾滴AgNO3溶液,無白色沉淀說明無Cl)。(2)Fe2被氧化為Fe3,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Fe(OH)3,故應為Fe(OH)3。解析 金屬鈉熔點低,放在燃燒匙里加熱,先熔化成小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燃燒后生成淡黃色的Na2O2。解析 鈉與鹽酸反應時鈉先與H反應,離子方程式表示為2Na2H=2NaH2,A錯誤;B錯誤;X燒杯中生成的溶質(zhì)為NaOH,Y

19、燒杯中生成的溶質(zhì)為NaCl,Z燒杯中生成NaOH,由于原溶質(zhì)為NaOH,故Z燒杯中物質(zhì)的量濃度最大,C錯誤;因向三個燒杯中加入鈉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且鈉全部反應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確。解析 2Na2H2O=2NaOHH2,中Mg22OH=Mg(OH)2;中反應消耗水,溶液溫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產(chǎn)生沉淀;中Ca2HCOOH=CaCO3H2O;中生成的Cu(OH)2是藍色沉淀,不符合題意;中水減少,c(Na)增大,使NaCl(s)Na(aq)Cl(aq)平衡向左移動。解析 (1)鈉投入飽和NaOH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OHH2,其現(xiàn)象與鈉在水

20、中的反應現(xiàn)象相同;又因為原溶液是飽和的,反應消耗水,析出NaOH固體,則NaOH溶液濃度不變,但溶液體積減小,故Na數(shù)目減少。(2)Na和H2O反應產(chǎn)生H2的同時產(chǎn)生NaOH,NaOH可以和Al發(fā)生反應2Al2NaOH6H2O=2NaAl(OH)43H2,故用鋁箔包住Na時產(chǎn)生的H2的體積較大。解析 A項,燃燒的條件是達到著火點和具有助燃物質(zhì);B項,反應物中沒有單質(zhì)參加反應,不符合置換反應的定義;C項,Na2O2與CO2、H2O的反應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還原反應;D項,Na2O2先和水反應生成O2和NaOH,NaOH再與Ca(HCO3)2反應產(chǎn)生沉淀CaCO3。2某溶液中含有HCO、SO、

21、CO、CH3COO4種陰離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體后,溶液中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是(假設溶液體積無變化)( )ACH3COO BSOCCO DHCO答案 A解析 Na2O2與水反應生成NaOH,HCOOH=COH2O,HCO濃度減小,CO濃度增大;SO具有還原性,被Na2O2氧化,濃度減??;CH3COO濃度幾乎不變。解析 (1)Na2O2具有強氧化性,可能發(fā)生:Na2O2SO2=Na2SO4。(2)FeCl3與NaOH反應生成Fe(OH)3,F(xiàn)e(OH)3是不溶性的紅褐色沉淀;中Fe2具有強還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Fe(OH)3,Na2O2與溶液中的水劇烈反應會有O2產(chǎn)生。

22、(3)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能與某些有色物質(zhì)生成易分解的無色物質(zhì),Na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強氧化性。(4)Na2O2與H2O反應生成NaOH,呈堿性,同時Na2O2又有漂白性。解析 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得:Na2O2CO=Na2CO3(虛擬的反應)即:CO可被Na2O2完全吸收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得:Na2O2H2=2NaOH(虛擬的反應)即: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由于CO完全被吸收,當CO2、CH4的體積比符合11時,相當于2CO2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解析 (1)圖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因為無論碳酸鈉還是碳

23、酸氫鈉均可以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與澄清石灰水作用變渾濁,故不可以;圖可以鑒別,因為等質(zhì)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的量不同,可根據(jù)氣球膨脹程度來判斷。(2)圖、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H2OCO2,實驗的優(yōu)點是可同時做對比實驗。(3)試管B裝入碳酸氫鈉,試管A裝入碳酸鈉,這樣直接加熱的碳酸鈉,溫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間接加熱的碳酸氫鈉分解,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表明了碳酸氫鈉很不穩(wěn)定。解析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類題目用歸“1”法,A項,假設二

24、者都是1 g,則n(NaHCO3)n(CO2) mol,n(Na2CO3)n(CO2) mol,故A正確;B項,假設二者均為1 mol,則消耗的鹽酸:Na2CO3為2 mol,NaHCO3為1 mol,故B正確;C項,假設二者均為1 g,Na2CO3需鹽酸為2 mol mol,NaHCO3需鹽酸 mol,故C錯。解析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熱,減重b克,根據(jù)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質(zhì)量,從而求出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A正確;取a克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灼燒,得b克固體氯化鈉,列方程組即可求出,B正確;C中,取a克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逸出氣體用堿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

25、逸出氣體中含有H2O(g),故無法求解,C錯誤;D中由于二者都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轉(zhuǎn)化關系,列方程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D正確。解析 (1)NaCl不與稀硫酸反應,Na2CO3與稀硫酸反應。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濃硫酸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氣(或干燥CO2氣體)(2)將針筒活塞向內(nèi)推壓,增大了容器中的壓強,故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則裝置氣密性良好。CO2是氣體,故能直接測得的數(shù)據(jù)是CO2的體積。(3)生成沉淀,故操作需涉及過濾操作。要知道固體的質(zhì)量需要稱重。經(jīng)過計算,樣品中Na2CO3質(zhì)

26、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為106y/197x。解析 鉀的密度小于鈉的密度,這是堿金屬單質(zhì)密度依次增大的一個例外;堿金屬中除鋰外,均不與氮氣直接反應,由在酒精燈加熱條件下Na2CO3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熱也不分解,Cs與Na同為堿金屬元素,性質(zhì)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解析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K在Na的前面,K比Na活潑,故K在空氣中可以被氧氣氧化,A項正確;Na能與乙醇反應放出氫氣,K也能與乙醇反應放出氫氣,B項正確;K與水的反應比Na與水的反應劇烈,C項錯誤;Na、K均可放在煤油中保存,D項正確。解析 由于焰色反應是通過觀察火焰顏色來檢驗離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所

27、以實驗時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屬絲在灼燒時都不應該有很明顯的顏色,否則將無法觀察到被檢驗離子的真實焰色反應情況;觀察鉀的火焰顏色時要透過藍色鈷玻璃,目的是濾去黃光,避免鈉的干擾。解析 侯氏制堿法的原理是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利用生成的碳酸氫鈉溶解度小而析出。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NH3,但為了防倒吸,所以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考慮NH3的尾氣處理所以選擇放蘸稀硫酸的脫脂棉,即C選項正確。(5)某同學認為:用惰性氣體趕盡反應體系中的空氣,將鐵和鹽酸反應后的氣體經(jīng)濃硫酸干燥,再與金屬鈉反應,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即為純凈的甲;取該固體物質(zhì)與水反應,若能產(chǎn)生H2

28、,即可證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純凈的。判斷該同學設想的制備和驗純方法的合理性并說明理由_。(5)制備過程不合理,因為鹽酸易揮發(fā),H2中混有HCl,導致產(chǎn)物中有NaCl;驗純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殘留,Na與水反應也產(chǎn)生H2;沒有考慮混入的NaCl解析 由4.80 g甲加熱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屬鈉和2.24 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的H2,可推斷金屬鈉和H2反應生成的甲為NaH,NaH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NaH與AlCl3反應可得到NaAlH4。(1)甲的化學式為NaH。(2)由于反應物為NaH與AlCl3,得到產(chǎn)物有NaAlH4,故推知另一產(chǎn)物為NaCl,其化學方程式為4NaHAlCl3=Na

29、AlH43NaCl。(3)NaAlH4中的氫顯1價,水中的氫顯1價,NaAlH4與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生成氫氣,另一產(chǎn)物為NaAl(OH)4,其化學方程式為NaAlH44H2O=NaAl(OH)44H2。(4)根據(jù)題意NaH在無水條件下能與Fe2O3反應,結(jié)合反應物的性質(zhì)可推知反應產(chǎn)物為Fe和NaOH,從而得出其化學方程式為3NaHFe2O3=2Fe3NaOH。(5)制備過程中,由于鹽酸易揮發(fā),產(chǎn)生的氫氣中會有氯化氫,易和鈉反應生成NaCl;如在制取NaH的反應中鈉過量,則產(chǎn)物中混有鈉,鈉與水反應也會有氫氣產(chǎn)生,同時驗純時也沒有考慮到混入的NaCl。解析 常用于生產(chǎn)玻璃的是碳酸鈉,A錯誤

30、;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但不可用于漂白食品,B錯誤;醫(yī)用酒精使病毒的蛋白質(zhì)變性而消毒,并非是將病毒氧化,C錯誤;氯化鈉溶液可以充當原電池的電解質(zhì)溶液,使橋梁形成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從而加速腐蝕,D正確。解析 A項錯,常溫下切開的金屬Na暴露在空氣中,光亮的表面逐漸變暗是因為生成Na2O;B項正確,由題意知雖然生成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但是Na的物質(zhì)的量為0.2 mol,故完全反應時失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仍為0.2 mol;C項正確,Na與稀H2SO4反應的本質(zhì)是與H的反應,H2SO4是強酸;D項正確,Na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生成的NaOH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解析 小

31、蘇打的主要成分為NaHCO3,加熱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有殘留物,A錯;純堿與小蘇打中均含鈉元素,焰色均為黃色,B錯;NaHCO3與酸反應的速率比Na2CO3的快,所以與等量的食醋反應時,小蘇打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快,C正確;純堿、小蘇打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時都會生成CaCO3白色沉淀,D錯。解析 如果41.8 g固體全為Na2CO3,即0.39 mol,則其不可能恰好與1 L 1 molL1的稀鹽酸完全反應,A錯誤;根據(jù)鈉離子守恒,知B符合題意;Na2O2與CO2反應不可能生成碳酸氫鈉,即C錯誤;根據(jù)鈉離子守恒,可求出一定量的Na2O2為0.5 mol,即39 g,所以D錯誤。解析 Na2

32、O2的電子式為Na2Na,故陰、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為12,A項錯誤;生成相同量的O2時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但質(zhì)量不同,B項錯誤;由得失電子守恒知二者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C項正確;Na2O2因具有強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2易與有色物質(zhì)化合生成無色不穩(wěn)定的物質(zhì),故二者漂白原理不同,D項錯誤。解析 (1)假設混合氣體是H2、CO2的混合氣體,設其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根據(jù)H2Na2O2=2NaOH x2CO22Na2O2=2Na2CO3O2 y y得: yx23(2)假設混合氣體是CO、CO2的混合體,設其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根據(jù)CONa2O2=Na2CO3 x2CO22Na2O2=

33、2Na2CO3O2 y y得:xy36所以混合氣體是H2、CO、CO2時,23氧化產(chǎn)物,可判斷B中氧化性:Cl2I2;C中氧化性:Co2O3Cl2;D中氧化性:Fe3I2,這些結(jié)論與題給信息一致。對于A,由于I的還原性強于Fe2,所以Cl2應先氧化I,而不應先氧化Fe2。解析 H2SO4(濃)3H2S=4S4H2OH2SO4(濃)H2S=SO2S2H2O解析 Cl2 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1 mol Cl2和Ca(OH)2反應,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應為NA。解析 所以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應為5NA。解析 本題是尋找一種氧化劑,其氧化性應大于I2的氧化性,而小于Cl2和Fe3的氧化性(也可等于Fe3的氧化性)。由知

34、氧化性:Fe3I2,還原性:IFe2;由知氧化性:Cl2Fe3,還原性:Fe2Cl;由知氧化性:MnOCl2,還原性:ClMn2;由此推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KMnO4Cl2FeCl3I2,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Fe2ClMn2。所以KMnO4可氧化Cl、Fe2及I,Cl2可氧化Fe2及I,F(xiàn)eCl3只能氧化I。解析 由得出Q中價態(tài)高于G,因為G必介于Q和1價的氯元素之間,1價為氯元素的最低價;將該結(jié)論引用到,Y介于Q與G之間,故有Q價態(tài)高于Y,Y價態(tài)高于G;分析:H2O中的H元素化合價降低,則Q中的氯元素轉(zhuǎn)變?yōu)閄中的氯元素,化合價必升高,則得出X價態(tài)高于Q;最后分析:Z介于Q、X之間,則X價態(tài)高于Z

35、,Z價態(tài)高于Q。解析 A項,明礬凈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膠體具有吸附能力,錯誤;B項,純堿去油污是利用碳酸鈉水解,溶液呈堿性,錯誤;C項,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的酸性,能與碳酸鈣反應而除去,錯誤;D項,因漂白粉具有強氧化性而用于漂白織物,正確。解析 A項,在反應物Na2S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在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反應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介于2價與4價之間,因此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還原,錯誤;B項,根據(jù)題意可得,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在反應中氧化劑SO2與還原劑Na2S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36、4221,錯誤;C項,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 mol Na2S2O3,轉(zhuǎn)移8 mol電子,則產(chǎn)生1 mol Na2S2O3,轉(zhuǎn)移8/3 mol電子,錯誤;D項,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可知,消耗的SO2與產(chǎn)生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是41,由于在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等于氣體的體積比,所以在相同條件下,每吸收10 m3 SO2放出CO2的體積為2.5 m3,正確。答案 4NaHAlCl3=NaAlH43NaClNaAlH44H2O=NaAl(OH)44H23NaHFe2O3=2Fe3NaOH解析 根據(jù)X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得X是還原劑,X2是氧化產(chǎn)物;Y化合價降低被還原,Y是氧化劑,Y2

37、是還原產(chǎn)物;氧化劑和氧化產(chǎn)物都有氧化性,還原劑和還原產(chǎn)物都有還原性,正確的是,故C正確。解析 A項,S2O2H=SO2SH2O;B項,3S6NaOH2Na2SNa2SO33H2O;C項,2H2O22H2OO2;以上三個都是同一價態(tài)的元素既被氧化又被還原的反應,而D項,ClO6H5Cl=3Cl23H2O中,ClO的5價的Cl元素降為0價,被還原,Cl中1價的Cl元素升為0價,被氧化。解析 A項,反應中鐵元素、鉻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中無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為非氧化還原反應,故A錯誤;B項,反應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從0降到2,O2是氧化劑,鐵元素的化合價從2升高到3價,鉻元

38、素的化合價從3價升高到6價,F(xiàn)eOCr2O3是還原劑,故B正確;C項,高溫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和Na2CrO4,故C錯誤;D項,生成1 mol的Na2Cr2O7時,共轉(zhuǎn)移電子247 mol,故D錯誤。解析 A項,CuFeS2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反應物Fe3的化合價為3價,生成物中Fe2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不是所有鐵元素均被還原,故A錯誤;B項,CuFeS2中只有S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不變,所以Cu2不是氧化產(chǎn)物,錯誤;C項,由離子方程式可知,生成2 mol S,轉(zhuǎn)移電子4 mol,則生成x mol S,應轉(zhuǎn)移2x mol電子,錯誤;D項,由方程式可知,生成x mol

39、硫,則生成3x mol金屬離子,消耗2x mol Fe3,反應結(jié)束后,測得溶液中三種金屬離子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y mol,則剩余Fe3的物質(zhì)的量為(y3x)mol,所以原Fe3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2x mol(y3x)mol(yx)mol,正確。解析 (1)在反應中HI作還原劑,當有1.75 mol的還原劑被氧化時有3.5 mol HI參加了反應,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可以得到被還原的氧化劑為1.75 mol。(2)使NaNO2轉(zhuǎn)化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則需要還原劑,NaCl既不體現(xiàn)氧化性,也不體現(xiàn)還原性,H2O2和濃H2SO4主要體現(xiàn)較強的氧化性,NH4Cl中氮元素處于最低價,具有一定的還原性,可以與NaN

40、O2反應生成N2。(3)A項,當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各為1 mol時,1 moln(HCl)2 mol時,先發(fā)生反應:OHH=H2O,然后發(fā)生:COH=HCO,將兩個方程式相加得:OHCO2H=HCOH2O,故A正確;B項,當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各為2 mol時,2 moln(HCl)4 mol,先發(fā)生反應:2OH2H=2H2O,然后發(fā)生:COH=HCO,將兩個方程式相加得:2OHCO3H=HCO2H2O,故B正確;C項,當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各為2 mol時,n(HCl)為4 mol時,先發(fā)生反應:2OH2H=2H2O,然后發(fā)生:2CO2H=2HCO,將兩個方程式相加得:O

41、HCO2H=HCOH2O,故C錯誤;D項,設NaOH和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都為1 mol,則加入HCl物質(zhì)的量大于2 mol時,先發(fā)生反應:OHH=H2O,1 mol氫氧化鈉消耗1 mol HCl,再發(fā)生反應:CO2H=CO2H2O,將兩個方程式相加得:OHCO233H=CO22H2O,故D正確。解析 (3)根據(jù)氮元素、碳元素的化合價變化,N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AlN為還原產(chǎn)物,CO為氧化產(chǎn)物。解析 題目中指出被還原的物質(zhì)是Cr,則得電子的物質(zhì)必是K2Cr2O7,失電子的物質(zhì)一定是Na2SO3,其中S元素的化合價從46;而Cr元素的化合價將從6n(設化合價為n)。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

42、子守恒規(guī)律,有0.05 molL10.024 L(64)0.02 molL10.020 L2(6n),解得n3。解析 本題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利用得失電子守恒進行相關的計算。Na2xxNa2O4 NaONa得關系式1x162,x5。解析 由題意可知,HNO3Cu,則Cu失去的電子數(shù)與O2得到的電子數(shù)相等。即n(Cu)2n(O2)20.15 mol。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及NaOH和Cu(NO3)2的反應可得關系式:n(NaOH)2nCu(NO3)22n(Cu)0.3 mol,則V(NaOH)0.06 L60 mL。解析 根據(jù)反應前后電荷守恒,可得:342n3,解得n2,則RO中R的化合價為6價,即選D。

43、答案 2Co(OH)3SO4H=2Co2SO5H2O或Co(OH)3 3H=Co3 3H2O,2Co3 SOH2O=2Co2SO2H 3 Co3O4解析 Co(OH)3首先被H2SO4 溶解生成Co3,Co3具有氧化性,可將SO氧化為SO,同時自身被還原為Co2,寫出離子方程式并配平即可。鐵渣中Fe 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n(CO2)0.06 mol,根據(jù)CoC2O4的組成可知Co物質(zhì)的量為0.03 mol,其質(zhì)量為m(Co)0.03 mol59 gmol11.77 g,設鈷氧化物的化學式為CoxOy,根據(jù)元素的質(zhì)量比可得59x16y1.77 g(2.41 g1.77 g),解

44、得xy34,所以鈷氧化物的化學式為Co3O4。解析 A項,根據(jù)電荷守恒,得出2xy3m,故A錯誤;B項,根據(jù)R原子守恒得出x和m的數(shù)值一定相等,故B正確;C項,1摩爾O2得到4摩爾電子,x摩爾R應該失去4摩爾電子,得x4,故C正確;D項,R2化合價升高是還原劑,O2化合價降低是氧化劑,R3是氧化產(chǎn)物,H2O是還原產(chǎn)物,故D正確。解析 標準狀況下Cl2的物質(zhì)的量是5.04 L/(22.4 Lmol1)0.225 mol,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通入氯氣后,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設原FeBr2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x molL1,則0.22520.1x1(0.1x20.2252),解得x

45、3。解析 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比原合金的質(zhì)量增加5.1 g,說明OH質(zhì)量為5.1 g,即0.3 mol,金屬結(jié)合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與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所以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為0.3 mol,生成的NO為0.1 mol,根據(jù)氮原子守恒計算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為0.4 mol,故C正確;消耗NaOH溶液體積應為100 mL,B錯誤;產(chǎn)生NO氣體體積標況下應為2.24 L,D錯誤;根據(jù)電荷守恒,鎂、銅合金共0.15 mol,用極端假設法,如果全部是銅,質(zhì)量為9.6 g,所以合金質(zhì)量應比9.6 g小,A錯誤。解析 根據(jù)方程式,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都是氮氣,假設氧化產(chǎn)物有15 mol,則還原產(chǎn)物有

46、1 mol,10NaN32KNO3=K2O5Na2O15N2(氧化產(chǎn)物)N2(還原產(chǎn)物) n 15 1 14 x y 1.75解得:x1.875,y0.125。A項,生成N2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1.8750.125)mol22.4 Lmol144.8 L,故A錯誤;B項,KNO3被還原,故B錯誤;C項,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125251.25 mol,故C錯誤;D項,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875 mol23.75 mol,故D正確。解析 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屬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產(chǎn)生氫氣6.72 L(標準狀況),物質(zhì)的量為0.3 mol,根據(jù)電子轉(zhuǎn)移守恒可知,n(Al)0.2

47、 mol,故金屬鋁的質(zhì)量為0.2 mol27 gmol15.4 g,金屬鋁提供電子的量是0.6 mol。將合金溶于過量稀硝酸中,分別生成Al3、Fe3、Cu2,根據(jù)電子守恒,金屬共提供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31.8 mol,故Fe、Cu共提供的電子物質(zhì)的量為1.8 mol0.6 mol1.2 mo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為氫氧化鐵、氫氧化銅,由電荷守恒可知,反應中金屬鐵、銅提供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生成堿的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應后沉淀的質(zhì)量等于35.8 g5.4 g1.2 mol17 gmol150.8 g。解析 從所給的離子方程式知,

48、As2S3轉(zhuǎn)化成AsO和SO,而NO轉(zhuǎn)化為NO,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配平后的離子方程式為3As2S34H2O28NO=6AsO9SO28NO8H,則A、B、D正確;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83,則C不正確。解析 取少量紅色溶液,滴加少許濃硝酸,靜置,溶液血紅色退去,同時產(chǎn)生大量的紅棕色氣體混合物A,A中含NO2,將該氣體混合物A通入過量的Ba(OH)2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B和剩余氣體C,氣體C無色無味,能使燃燒的木條熄滅,可排放到空氣中,不會改變空氣的成分,則C是N2,過濾,向白色沉淀B中滴加少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同時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D,則D是

49、CO2,白色沉淀B是BaCO3。取中反應后溶液少許,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則E是BaSO4,所以(1)B的化學式為BaCO3;E的化學式為BaSO4。(2)混合氣體A的成分是NO2、CO2、N2。(3)該興趣小組同學根據(jù)以上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jié)論:Fe(SCN)3具有還原性,S的化合價從2價升高到6價,N的化合價從3價升高到0價,則實驗中反應時被氧化的元素是S、N。(4)實驗中KSCN被氧化,得到SO、N2,NO被還原為N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SCN22NO20H=2SO2CO222NO2N210H2O。(5)從上述實驗中可知KSCN,能夠被強氧化性的物質(zhì)氧化,所

50、以得到的啟發(fā)是用SCN間接檢驗Fe2時,應注意加入氧化劑不能過量。談戀愛的真多解析 在鎂、鋁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濃H2SO4都不產(chǎn)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與之反應生成H2,而鎂不反應;加入鹽酸,鎂、鋁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所以放出H2的量最多。解析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得Al與H2的關系式均為2Al3H2,故只要參加反應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解析 因為在反應中Al過量,產(chǎn)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決定。根據(jù)化學反應中的關系式:6HCl3H2、2NaOH3H2,故當HCl、NaOH物

51、質(zhì)的量相等時,二者產(chǎn)生H2的體積比為13。解析 因為鋁足量且產(chǎn)生H2相等,根據(jù)關系式n(HCl)n(NaOH)31,又因為兩溶液體積相等,故物質(zhì)的量濃度c(HCl)c(NaOH)n(HCl)n(NaOH)31。解析 其反應原理分別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見當參加反應的HCl和NaOH的物質(zhì)的量一樣多時,產(chǎn)生H2的體積比是13,而題設條件體積比為12,說明此題投入的鋁粉對鹽酸來說是過量的,而對于NaOH來說是不足的。2Al6HCl = 2AlCl33H2 6 mol 3 mol 3 molL10.1 L 0.15 mol則Al

52、與NaOH反應生成的H2為0.15 mol20.3 mol。2Al2NaOH6H2O=2NaAl(OH)43H2227 g 3 mol54 g 0.3 mol即投入的鋁粉為5.4 g。解析 此題將實驗操作與元素化合物知識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增大了試題的容量,增強了試題的測試能力。(1)鋁熱反應是指單質(zhì)Al和某些金屬氧化物發(fā)生的反應,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熱,但該反應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引發(fā)。在混合物上加少量KClO3固體并插上Mg條,點燃Mg條后放出熱量,使KClO3固體分解放出O2,進一步加劇Mg的燃燒,可在短時間內(nèi)使混合物溫度迅速升高,引發(fā)反應。發(fā)生的反應為Fe2O32AlAl2O32Fe,所以產(chǎn)物中單質(zhì)B為Fe。(2)Fe2O3和MgO都是堿性氧化物,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3)混合物中只有Fe2O3能和Al發(fā)生鋁熱反應,生成Fe單質(zhì)。C溶液中有反應生成的FeCl3,還有未反應的HCl。發(fā)生的離子反應為Fe2Fe3=3Fe2、Fe2H=Fe2H2。解析 鈍化的實質(zhì)是Fe、Al在濃H2SO4或濃HNO3作用下其表面被氧化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由于鋁的氧化物Al2O3是一種兩性氧化物,既可與強酸反應,又可與強堿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