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習大綱第一部分 描述統(tǒng)計【主要內容】第1-3章。主要介紹統(tǒng)計學的基本概念,數據是怎么來的?數據是繁雜的,如何整理?數據有什么特征?數據告訴我們什么信息?第一章 緒論知識點:統(tǒng)計學的含義及其研究對象的特點;統(tǒng)計數據的類型及其特點;總體、樣本、總體單位的概念、特點及聯系。第二章 統(tǒng)計數據的搜集、整理與顯示知識點:統(tǒng)計數據搜集的方法及各自的特點、應用場合;分組的原則及類型、各類型的含義及特點;頻數、頻率、累計頻數和累計頻率的概念,頻數分布的編制;統(tǒng)計表的結構。第三章 分布數量特征的統(tǒng)計描述知識點:了解描述現象分布數量特征的指標分類情況;掌握描述集中趨勢的指標的種類、含義、特點;描述離散程度的變異指
2、標的種類、含義、特點;會對現象的數量特征進行計算、分析。第二部分 推斷統(tǒng)計【主要章節(jié)】4-7章?!局饕獌热荨浚簭奶幚憩F實問題出發(fā),分兩種情況進行介紹;當我們對研究對象的均值、成數等數字特征未知時,采用樣本數據去估計總體的特征,有點估計和區(qū)間估計兩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別人已經給出來的結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所以我們要檢驗這些結論是否正確,檢驗的基本原理是小概率原理,即在一次試驗中,認為小概率事件是不會發(fā)生的,一旦發(fā)生,可認為我們的前面的條件中至少有一處錯誤,樣本的數據我們可以保證是正確的,唯有給定的假定是錯誤,則拒絕原假設,反之,接受原假設。第四章 概率基礎知識點:隨機變量的含
3、義及分類;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期望的含義第五章 參數估計知識點:抽樣的基本概念;樣本均值、成數的抽樣分布;點估計估計量的優(yōu)良標準;總體均值、成數的區(qū)間估計;注意:重復抽樣和非重復抽樣的判斷。第六章 假設檢驗知識點:假設檢驗的原理及基本程序;兩種類型的錯誤;總體參數(均值、成數)的檢驗。(注意單側和雙側檢驗臨界值的選擇)注意:1.原假設和備擇假設的設定; 2.統(tǒng)計量的選擇3.臨界值的選擇(要看清楚是單側還是雙側,接受域和拒絕域的選擇)4.結果解釋。要合理的對題目中的假設根據檢驗結果給出正確的解釋。(第七章略) 第三部分 統(tǒng)計綜合運用【主要章節(jié)】8-13【主要內容】本部分在前面基礎知識的基礎上
4、,主要介紹統(tǒng)計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研究社會經濟現象間是否相互關聯的相關分析;利用回歸分析給出現象與制約因素之間的具體形式,有一元線性、多元線性、非線性模型,利用這些模型可以對某現象進行預測,進而指導決策;在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中,需要對相關指標進行長期統(tǒng)計,發(fā)現他們的發(fā)展趨勢,第十章介紹了時間序列的水平和速度分析、以及長期趨勢的類型及預測方法;第十一章主要介紹了對比分析和指數分析,學會這些方法后,將幫助我們理解一些經濟學領域的指標,如CPI、上證。第八章 簡單相關和回歸分析知識點:相關關系的分類;單相關相關系數的計算;相關關系的關系及強弱程度判斷;相關關系的特點;一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涵義;一元線
5、性回歸的模型建立、參數計算及預測。注意:相關關系的強弱程度劃分:弱相關;低度相關;顯著相關;高度相關。第九章 多元線性回歸與非線性回歸分析(了解)知識點:多元回歸模型的涵義;復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涵義;非線性函數的線性轉化第十章 時間序列分析知識點:時間序列的種類;水平指標及其序時平均數的計算;速度指標及其計算;了解長期趨勢的影響因素及趨勢的預測方法。第十一章 對比分析和指數分析知識點:對比分析的概念及種類;統(tǒng)計指數的種類及含義;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的區(qū)別;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拉氏指數和帕氏指數;第十二、十三章略練習題部分(附僅供參考答案)知識點一 緒論一、單選題1.為了了解
6、X市的人均居住面積,統(tǒng)計總體是( A)A X市所有的住戶 B X市每一個住戶 C X市下轄的所有區(qū)、縣 D X市所有的住房 2要了解某市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設備情況,則統(tǒng)計總體是( B )A. 該市國有的每一個工業(yè)企業(yè) B.該市國有工業(yè)企業(yè)全部生產設備C. 該市國有的全部工業(yè)企業(yè) D. 該市國有的某一臺設備3下列屬于品質標志的是( B )。 A. 工人年齡 B. 工人性別 C. 工人體重 D. 工人身高4.統(tǒng)計學研究對象的主要特點有:數量性、總體性和( A )A 變異性 B同質性 C實踐性 D大量性5.定量數據的計量尺度(B )定序數據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無法判斷6.下面的表述,正確的是(
7、 B )A 見義勇為的英雄雷鋒28歲,是統(tǒng)計指標 B該地區(qū)的就業(yè)率為90%,是連續(xù)型變量 C該地區(qū)的性別比例是1:1.01是品質標志 D該地區(qū)的性別比例是1:1.01是一種平均數7.按數據的(A)可以分為絕對數、相對數、和平均數A 表現形式 B計算方法 C計量尺度 D內在性質二、多選題1.要了解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的就業(yè)情況,那么ABDA.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統(tǒng)計總體 B.浙江省成年人口總數是統(tǒng)計指標C.浙江省成年人口就業(yè)率是統(tǒng)計標志 D.某人職業(yè)是教師是標志表現E.反映每個人特征的職業(yè)是數量指標2.下列統(tǒng)計指標屬于總量指標的是ACEA.工資總額 B.商業(yè)網點密度 C.商品庫存量 D.人均
8、國民生產總值 E.進出口總額3、下列指標中屬于質量指標的有(ABCDE ) A、勞動生產率 B、產品合格率 C、人口密度 D、產品單位成本 E、經濟增長速度4、下列指標中屬于數量指標的有( ABC ) A、國民生產總值 B、國內生產總值 C、固定資產凈值 D、勞動生產率 E、平均工資三、判斷題1、運用大量觀察法,必須對研究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觀察調查。.T2、一般而言,指標總是依附在總體上,而總體單位則是標志的直接承擔者。F3、某同學計算機考試成績80分,這是統(tǒng)計指標值。F4、統(tǒng)計資料就是統(tǒng)計調查中獲得的各種數據。F5、指標都是用數值表示的 ,而標志則不能用數值表示。F6、質量指標是反映工作質量
9、等內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數值來表示。F7、總體和總體單位可能隨著研究目的的變化而相互轉化。T8、女性是品質標志。F9、以絕對數形式表示的指標都是數量指標,以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的指標都是質量指標。T10、構成統(tǒng)計總體的條件是各單位的差異性。F知識點二 統(tǒng)計資料的收集、整理與顯示1、統(tǒng)計分組的依據是( A ) A、標志 B、指標 C、標志值 D、變量值2、統(tǒng)計分組的關鍵在于( A ) A、正確選擇分組標志 B、正確劃分各組界限 C、正確確定組數和組限 D、正確選擇分布數列種類3、簡單分組與復合分組的區(qū)別在于( D ) A、總體的復雜程度不同 B、組數多少不同 C、選擇分組標志的性質不同 D、選擇的
10、分組標志的數量不同4、統(tǒng)計表的橫行標題表示各組的名稱,一般應寫在統(tǒng)計表的( B )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D、均可以5、累計次數或累計頻率中的“向上累計”是指( C ) A、將各組變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B、將各組次數或頻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C、將各組次數或頻率從變量值最低的一組向最高的一組依次相加D、將各組次數或頻率從變量值最高的一組向最低的一組依次相加6、某連續(xù)變量數列,其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100,又知其鄰組的組中值為70,末組的組中值為( C )。 A、160 B、115 C、130 D、1357、通過調查大慶、勝利等幾大主要油田來了解我國石油生產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屬于( C
11、 ) A、普查 B、典型調查 C、重點調查 D、抽樣調查8、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不同,統(tǒng)計調查可以分為( B ) A、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 B、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C、統(tǒng)計報表和專門調查 D、普查和抽樣調查9、經常性調查與一次性調查的劃分標準是( C ) A、調查對象包括的單位是否完全 B、最后取得的資料是否全面 C、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xù) D、調查工作是否經常進行10、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指( C ) A、這些單位是工作的重點 B、在某方面作出成績的單位 C、某一數量標志值在總體中占比重大的單位 D、典型單位11、典型調查中的典型單位是( D ) A、工作做得好的單位 B、工作中出現問
12、題最多的單位C、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單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數單位12. 2010年11月1日零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 D )A. 典型調查 B. 重點調查 C. 連續(xù)性調查 D. 一次性調查13.某組向下累計次數表示( D )A大于該組上限的次數有多少 B小于該組下限的次數有多少C小于該組上限的次數有多少 D大于該組下限的次數有多少 14.某生產企業(yè)為測試X型纜繩的拉力,采用(C )搜集相關數據資料A報告法 B采訪法 C實驗設計法 D直接觀察法 15各組上下限的簡單平均等于( D )。A. 組數 B. 組距 C. 組限 D. 組中值16.某組數據分組如下:(1)800元以下,(2)8001
13、000,(3)10001500,(4)1500以上,則1500以上這組的組中值應近似為( C )。A. 1500 B. 1600 C. 1750 D. 200017下列不屬于異距分組適用場合的是( D )A. 標志值分布很不均勻的場合 B. 標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義的場合C. 標志值按一定比例發(fā)展變化的場合 D. 標志值均勻分布的場合二、多選題1. 下列分組中屬于按品質標志分組的有(BCDEFGHI ) A.職工按工齡分組 B.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 C.企業(yè)按經濟類型分組 D.工人按技術等級分組 E.人口按居住地分組 F.企業(yè)按所有制屬性分組 G.教師按職稱分組 H.人口按地區(qū)分組 I.人口按
14、文化程度分組 2.下列分組中屬于按數量標志分組的有( ABC ) A.企業(yè)按計劃完成程度分組 B.職工按工齡分組 C.企業(yè)按年產量分組 D.企業(yè)按隸屬關系分組 E.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3.下列哪些現象適宜采用非全面調查?ABEA外匯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 B企業(yè)汽車新型輪胎的耐用里程數 C某地區(qū)新增加的人口數 D某地區(qū)的死亡人口數 E某地區(qū)新增加的人工造林的木材積蓄量4、統(tǒng)計表從形式上看由( ABC )組成。 A、總標題 B、橫行標題 C、縱欄標題 D、主詞 E、賓詞 5.統(tǒng)計表從內容上看由(DE)組成。 A.總標題 B.橫行標題 C.縱欄標題 D.主詞 E.賓詞6.在組距數列中,組中值(ABD )
15、 A.是上限與下限的中點數 B.在開口組中可參照相鄰組來確定C.在開口組中無法計算 D.是用來代表各組標志值的一般水平E.就是組平均數三、判斷題1、一般而言,全面調查的結果更全面、準確,所以得到普遍應用。F2、統(tǒng)計報表一般屬于經常性的全面調查。T3、單一表能容納較多的標志,因而能把許多單位的資料填列于一張表中,這有利于比較和分析。F4、典型調查中典型單位的選取可以不遵循隨機原則。T5、對統(tǒng)計總體中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稱為普查。T6、統(tǒng)計分組的首要問題就是正確劃分各組的界限。F7、編制變量數列時,若資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極端數值,則宜采用開口組表示。T8、連續(xù)型變量只能作組距式分組,且組限只能是重疊組
16、限表示法。T9、所謂“上限不在內”原則,是指當某單位的標志值恰好等于某組上限時,就把該單位歸入該組。F10、統(tǒng)計整理就是對統(tǒng)計資料進行匯總、加工處理。F11統(tǒng)計分組必須遵循窮盡原則和互斥原則 T 12某組向下累計次數表示小于該組上限的次數有多少。 F 13. 統(tǒng)計調查誤差可以分為抽樣誤差和非抽樣誤差T四、簡答題1. 統(tǒng)計調查按調查范圍可分為幾類,每類里又包含哪幾種形式。 答:按調查范圍分有: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全面調查包含普查,全面報表制度非全面調查包含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2. 抽樣調查有什么特點,適用于什么場合?答:特點: (1)抽取樣本單位是按隨機原則抽取的(2)可利用樣本資料對調
17、查對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做出估計或檢驗;(3)抽樣誤差可事先計算并加以控制。適用范圍: (1) 對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進行全面調查的現象(2) 對普查資料進行必要的修正知識點三 數據分布特征的統(tǒng)計描述1某年某地區(qū)甲、乙兩企業(yè)月均營業(yè)利潤為26萬元和225萬元,標準差分別為2300元和7800元,則月均營業(yè)利潤的代表性( B )A.甲企業(yè)較好 B.乙企業(yè)較好 C.代表性相同 D.無法比較2.用標準差比較分析兩個總體平均指標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條件是(B)A.兩個總體的標準差應相等 B.兩個總體的平均數應相等C.兩個總體的單位數應相等 D.兩個總體的離差之和應相等3.是非標志的標準差最大值是:CA.
18、1.0 B. 0.75 C. 0.5 D. 0.254.眾數( D )A.總是小于算術平均數 B.是分布數列中標志值最大的數C.是分布數列中最大的頻數 D.不受分布數列變量值大小變動影響5.中位數是( C )A.是分布數列中標志值中等大的數B.總是等于算術平均數C.把頻數分布成兩個相等部分的那個標志值D.反映現象集中趨勢最有代表性的指標6. 設籃球運動員的平均身高為196厘米,一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00厘米?;@球運動員組的身高標準差為2.5厘米,小學生組的身高標準差為1.7厘米。根據該資料判斷( A )。A. 籃球運動員組身高較均勻 B. 小學生組的身高較均勻C. 兩組的身高不能比較 D.
19、 無法比較7、若兩數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較兩數列離散程度時,應采用( D ) A、全距 B、平均差 C、標準差 D、標準差系數8、某班學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該班學生性別成數的方差為( A ) A、0.25 B、0.5 C、1 D、59、甲、乙兩生產小組人均月工資分別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為80元,則兩小組人均工資的代表性( C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難以判斷10、各變量值與其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和為( C )A、零 B、最大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11、簡單算術平均數作為加權算術平均數特例的條件是( A ) A、各組權數相等 B、各組權數不相等 C、
20、各組標志值相等 D、各組標志值不相等二、多選題1.統(tǒng)計平均指標( ACDE )A.可以用于反映總體各單位變量的一般水平B.可以用于衡量變異指標的代表性C.可以用于比較不同單位的同類現象的發(fā)展水平D.可以用于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時間的發(fā)展趨勢E.是對統(tǒng)計分布特征描述的主要指標2.在組距數據中,算術平均數的大小不僅受組中值大小的影響,也受到權數的影響,因此( ADE )A.當組中值較大且權數較大時,均值接近組中值大的一方B.當組中值較小且權數較小時,均值接近組中值小的一方C.當組中值較大且權數較小時,均值接近組中值大的一方D. 當組中值較小且權數較大時,均值接近組中值小的一方E.當組中值的權數相同時
21、,權數對均值的大小沒有影響3.能夠把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差異都加以綜合,以便對總體各單位標志的變異程度進行全面評價的指標有( ABE )A.平均差 B.方差和標準差 C.四分位差 D.全距 E.變異系數F.算術平均數 G.眾數 H.中位數三、判斷題1、如果兩個變量數列的標準差相等,則它們的平均數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2、平均差與標準差都表示各標志值對其算術平均數的平均離差。T 3、直接用標準差比較兩個平均數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條件是兩個被比較的平均數相等。T4、根據組距數列計算的算術平均數只是一個近似值。T5、當變量數列的單位數不多或單位數雖多但無明顯集中趨勢時,則不宜計算眾數。T6、權數起作用的前
22、提是各組的變量必須互有差異。T7、變量同減某個數再同除以另一數然后求其方差,其方差等于原方差乘以除數的平方。F8、與平均數相比,中位數比較不受極端值的影響。T9一組數據里面眾數可能有多個 T 10某組向上累計次數表示大于該組上限的次數有多少 F 11當組中值較大且權數較小時,均值接近組中值大的一方 F 12. 如果兩個變量數列的標準差相等,則它們的平均數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13. 眾數是描述數據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 T 簡答題1.集中趨勢指標有什么作用?答:反映總體各單位變量分布的集中趨勢和一般水平便于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單位間的發(fā)展水平能夠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變化趨勢和規(guī)律用于分析
23、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2. 描述集中趨勢的指標有哪些?答:集中趨勢:平均數、眾數、中位數3. 一位統(tǒng)計學家把一只腳放進 60 的開水里,另一只腳放進冰水中。然后宣布:現在,在平均值的意義上,我感覺很舒服。談談你的看法。答:冰水和60的水的平均溫度為30,30是溫水,會讓人感覺很舒服,這是從平均角度來考慮的,可是實際上,一只腳0一只腳60是很不舒服的,也就是我們在認識問題時,既要看他的一般水平,還要分析它的內部離散情況即變異程度,若離散程度較小,則說明平均水平比較具有代表性。4描述離散程度的統(tǒng)計指標有哪些?主要特點是什么?答:常用的離散程度的統(tǒng)計指標有極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和標準差、變異系數等
24、。極差也稱全距,特點是計算簡單,但容易受極值影響,綜合性差。四分位差的特點是計算簡單,但是綜合性差。平均差的特點是利用了所有的數據,綜合性好,但容易受極值影響,數學處理上不方便。方差和標準差的特點是利用了所有數據,綜合性好,數學處理也方便,但容易受極值影響。變異系數,主要用來對兩組數據的差異程度進行相對比較。知識點四 參數估計與參數檢驗一、單選題1、區(qū)間估計的置信度是指( B )A、概率度 B、概率保證程度 C、抽樣允許誤差的大小 D、抽樣平均誤差的大小2估計量抽樣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計的總體參數,稱為抽樣估計的( A )。A. 無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3. 當樣本單位
25、數充分大時,樣本估計量充分地靠近總體指標的可能性趨于1,稱為抽樣估計的( B )。A. 無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4當總體的分布未知,假設總體存在均值和方差,則在樣本量較大的條件下,估計總體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 )。A. 正態(tài)分布 B. t分布 C. 分布 D. F分布5. 當正態(tài)總體的方差未知時,且為小樣本條件下,估計總體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B )。A. 正態(tài)分布 B. t分布 C. 分布 D. F分布6. 假設總體服從二項分布,從此總體中抽取容量為80的樣本,則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 A )。A. 近似正態(tài)分布 B.服從二項分布 C. 不可能服從正態(tài)分布 D 無法確定
26、7在假設檢驗中,第類錯誤是指( B )。A. 當原假設正確時拒絕原假設 B. 當原假設錯誤時未拒絕原假設 C. 當備擇假設正確時未拒絕備擇假設 D. 當備擇假設不正確時拒絕備擇假設8. 在假設檢驗中,第I類錯誤是指( A )。A. 當原假設正確時拒絕原假設 B. 當原假設錯誤時未拒絕原假設 C. 當備擇假設正確時未拒絕備擇假設 D. 當備擇假設不正確時拒絕備擇假設三、判斷題1當正態(tài)總體的方差未知時,且為小樣本條件下,估計總體均值使用的分布是正態(tài)分布。F 2在樣本量固定的情況下,沒有辦法使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同時減少.T3.當t分布的自由度趨于無窮大時候,t分布趨于標準正態(tài)分布。T知識點五 相
27、關和回歸分析一、單選題1、相關關系是( A ) A、現象間客觀存在的依存關系 B、現象間的一種非確定性的數量關系 C、現象間的一種確定性的數量關系 D、現象間存在的函數關系2、相關系數r的取值范圍是( C ) A、從0到1 B、從-1到0 C、從-1到1 D、無范圍限制3、價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 D ) A、復相關 B、不相關 C、正相關 D、負相關4、工人的出勤率與產品合格率之間的相關系數如果等于0.85,可以斷定兩者是( B ) A、顯著相關 B、高度相關 C、正相關 D、負相關5、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a+bx中,b表示( B )A、自變量x每增加一個單位,因變量y
28、增加的數量B、自變量x每增加一個單位,因變量y平均增加或減少的數量C、自變量x每減少一個單位,因變量y減少的數量D、自變量x每減少一個單位,因變量y增加的數量6. 每噸鋼錠的成本y(元)和每一個工人勞動生產率x(噸)之間回歸方程為,這說明勞動生產率提高1噸,成本平均( D )。A. 降低320元 B. 提高320元 C. 提高0.8元 D. 降低0.8元7相關系數=0,說明兩個變量之間( D )A. 相關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相關關系C. 完全負相關 D. 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8年勞動生產率x(千元)和工人工資y(元)之間的回歸方程為,這意味著年勞動生產率每提高1千元時,工人工資平均( A
29、)。A. 增加70元 B. 減少70元 C. 增加80元 D. 減少80元二、多選題1、某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元)與工人勞動生產率(件/人)之間的回歸直線方程Y=50-0.5X,則( ABD ) A、0.5為回歸系數 B、50為回歸直線的起點值 C、表明工人勞動生產率每增加1件/人,單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勞動生產率每增加1件/人,單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勞動生產率每減少1件/人,單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2、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是為了( ABE ) A、說明變量之間的數量變動關系 B、通過給定自變量數值來估計因變量的可能值 C、確定兩個變量間的相關程度 D、用兩個變量相
30、互推算 E、用給定的因變量數值推算自變量的可能值3、在直線回歸方程中,兩個變量x和y( ABE ) A、一個是自變量,一個是因變量 B、一個是給定的變量,一個是隨機變量 C、兩個都是隨機變量 D、兩個都是給定的變量 E、兩個是相關的變量4、現象間的相關關系按相關形式分為( CD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直線相關 D、曲線相關 E、不相關三、判斷題1、判斷現象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必須計算相關系數。F2、回歸分析和相關分析一樣,所分析的兩個變量一定都是隨機變量。F3、當直線相關系數R=0時,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任何相關關系。F4、相關系數越大,說明相關程度越高;相關系數越小,說明相關程度越低
31、。F5、現象之間確實存在著的關系值固定的依存關系是相關關系。F6、按變量之間的相關強度不同,相關關系可分為正相關和負相關。F7、計算相關系數時,應首先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F8、相關系數是線性相關條件下說明兩個現象間相關密切程度的統(tǒng)計分析指標。T9、相關與回歸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礎上進行的定量分析。T10、樣本回歸函數中回歸系數的估計量是隨機變量。T11相關系數可以大于1,越大表示線性相關程度越大。 F12.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不一定經過點。F13當所有觀察值y都落在回歸直線a+bx上,則x與y之間的相關系數必定等于1。F14雨雪量與農作物之間是不完全線性相關關系 F15. 相關系數r的取值范圍為0
32、r1。F16.回歸模型中常用最小二乘法來估計參數。T知識點六 時間序列分析一、單選題1、對時間數列進行動態(tài)分析的基礎是( A ) A、發(fā)展水平 B、發(fā)展速度 C、平均發(fā)展水平 D、增長速度2、歷年的物資庫存額時間數列是( B ) A、時期數列 B、時點數列 C、動態(tài)數列 D、相對數動態(tài)數列3、由間隔不等的時點數列計算平均發(fā)展水平,以( C )為權數 A、時期長度 B、時點長度 C、間隔長度 D、指標值項數4、時間數列中,每個指標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對數時間數列 B、時期數列 C、平均數時間數列 D、時點數列5、已知各期環(huán)比增長速度為7.1%、3.4%、3.6%、5.3%,則定基增長
33、速度是( D ) A、7.1%*3.4%*3.6%*5.3% B、(7.1%*3.4%*3.6%*5.3%)-1 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6、平均增長速度是( D ) A、環(huán)比增長速度的算術平均數 B、總增長速度的算術平均數 C、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的算術平均數 D、平均發(fā)展速度減100%7、累計增長量等于( C ) A、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差 B、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差C、報告期水平與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長量之差8、增長1%的絕對值是( D )A、增長量與增長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長
34、量與定基增長速度之比C、增長量與發(fā)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二、多選題1.時間數列的速度指標具體包括(ABCE ) A、發(fā)展速度 B、平均發(fā)展速度 C、增長速度 D、增長量 E、平均增長速度2.時間數列的水平指標具體包括( ABD ) A.發(fā)展水平 B.平均發(fā)展水平 C.發(fā)展速度 D.增長量 E.增長速度3.下列數列中屬于時點數列的有(ACE ) A.歷年銀行儲蓄存款余額 B.歷年產值 C.各月末職工人數 D.各月商品銷量 E.歷年糧食庫存量4、時期數列的特點是( ACE ) A、指標數值具有可加性 B、指標數值不能直接相加 C、指標數值通過連續(xù)登記加總取得 D、指標數值只能間斷計量
35、E、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5、歷年國民生產總值數列是( AD ) A、絕對數時間數列 B、相對數時間數列 C、平均數時間數列 D、時期數列 E、時點數列6、某企業(yè)2000年總產值為50萬元,2003年為100萬元,則2003年的總產值比2000年( ABD ) A、增長了50萬元 B、增長了100% C、增長了50% D、翻了一番 E、翻了兩番7、已知各時期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和時期數,便能計算出( AC ) A、平均發(fā)展速度 B、平均發(fā)展水平 C、各期定基發(fā)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長量 E、累計增長量8、編制時間數列應遵循的原則有( ABCD ) A、時間長短應該一致 B、總體范圍應該一致
36、 C、指標的經濟內容應該一致 D、指標的計算方法、計算價格、計量單位應該一致 E、指標數值的變化幅度應該一致9、定基發(fā)展速度與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的數量關系是( AB ) A、定基發(fā)展速度等于相應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的連乘積 B、兩個相鄰的定基發(fā)展速度之比等于相應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 C、定基發(fā)展速度與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的基期一致 D、定基發(fā)展速度等于相應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之和 E、定基發(fā)展速度等于相應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之差10、下列社會經濟現象屬于時期數列的有( BE )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庫存額 B、某商店各月商品銷售額 C、某企業(yè)歷年內部職工調動工種人次數 D、某供銷社某年各月末人數 E、某企業(yè)歷年產品產量三、判斷題1、
37、同一總體中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成有關,時點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點間隔長短沒有直接關系。T2、將總體系列不同的綜合指標排列起來就構成時間數列。F3、編制時點數列,各項指標的間隔長短必須保持一致。F4、通過時間數列前后各時間上指標值的對比,可以反映現象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及其規(guī)律。T5、時期數列中每個指標值的大小和它所對應時期的長短有直接關系。T6、時點數列中各個時點的指標值可以相加。F7、定基發(fā)展速度等于相應時期內各個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的連乘積。T8、間隔相等的間斷時點數列序時平均數的計算采用“首尾折半簡單算術平均法” T9、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長期趨勢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現象的
38、變動趨勢。T知識點七 對比分析和指數分析1、統(tǒng)計指數按其所反映的指標性質不同可分為( B ) A、個體指數和總指數 B、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 C、綜合指數和平均數指數 D、算術平均數指數和調和平均數指數2、數量指標指數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質量指標 B、報告期質量指標 C、基期數量指標 D、報告期數量指標3、質量指標指數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C ) A、基期質量指標 B、報告期質量指標 C、基期數量指標 D、報告期數量指標4、統(tǒng)計指數是一種反映現象變動的( B ) A、絕對數 B、相對數 C、平均數 D、序時平均數5、副食品類商品價格上漲10%,銷售量增長20%,則副食品
39、類商品銷售總額增長( B ) A、30% B、32% C、2% D、10%6、如果物價上升10%,則現在的1元錢( D ) A、只是原來的0.09元 B、與原來的1元錢等價 C、無法與過去進行比較 D、只是原來的0.91元7、某企業(yè)2003年比2002年產量增長了10%,產值增長了20%,則產品的價格提高了( D ) A、10% B、30% C、100% D、9.09%8、反映多個項目或變量的綜合變動的相對數是( D ) A、數量指數 B、質量指數 C、個體指數 D、綜合指數9、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時,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B ) A、基期 B、報告期 C、都可以 D、視具體情況而定10、我國零
40、售物價指數的編制是采用( C )方法 A、個體指數 B、綜合指數 C、平均數指數 D、固定權數平均數指數11、為了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變動程度,應計算平均工資( A ) A、可變構成指數 B、結構影響指數 C、固定組成指數 D、都不是二、多選題1、下列屬于數量指標指數的是( ADE ) A、產品產量指數 B、商品銷售額指數 C、價格指數 D、產品成本指數 E、職工人數指數2、下列屬于質量指標指數的是( CD ) A、產品產量指數 B、商品銷售額指數 C、價格指數 D、產品成本指數 E、職工人數指數3、綜合指數( ABCDE ) A、是兩個總量指標對比的動態(tài)相對指標 B、分子分母分別是兩個或兩個以
41、上因素的乘積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個是假定的總量指標 D、綜合反映多種現象的變動程度 E、固定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觀察另一個因素的變動4、某種產品的生產總費用2003年為50萬元,比2002年多2萬元,而單位產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則( ACDE ) A、生產費用總指數為104.17% B、生產費用指數為108.56% C、單位成本指數為95% D、產量指數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節(jié)約的生產費用為2.63萬元計算題部分1. 下面是某班級50名學生英語考試成績(分):65807360918785738055889266867477678477895860746475
42、66787066698576867588777981786487658777696869787952根據表中數據,以10為組距,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1)完成下表.(2)計算該班統(tǒng)計學成績的極差。(3)計算未分組情況下和分組情況下的眾數(4)已知分組情況下平均數為74.6分,計算分組情況下的方差。分組情況頻數頻率50-6060-7070-8080-9090-100合計答案:(1)分組情況頻數頻率50-6030.0660-70140.2870-80170.3480-90140.2890-10020.04合計501.00(2)R=92-52=40(分) (3)未分組情況下:=77(分) 分組情況下
43、:75(分) (4) =77.28 2.某公司6月份各天的銷售額數據按順序排列如下: 表1. 某公司6月份各天的銷售額數據 單位:萬元236238240249252257258261263265267268269271272273274276278280281284291292295297301303310322表2. 某公司6月份各天的銷售額分配表 單位:萬元分組情況頻數頻率230-25040.13250-27090.30270-29090.30290-31060.20310-33020.07合計301.00要求:(1)根據表1計算該公司6月份日銷售額的平均數。(2)計算分組和未分組情況下的
44、極差。(3)分別計算在未分組和分組情況下的中位數。解:(1) (2) 分組情況下:330-230=100未分組情況下:322-236=86 (3)未分組時:中位數的位置= 分組時:中位數位置= 中位數在270-290即第三組 中位數 3. 甲乙兩企業(yè)生產兩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資料如下,試比較哪個企業(yè)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產品單位成本(元)總成本(元)甲企業(yè)乙企業(yè)AB15202100300032551500解:甲企業(yè)平均成本(元)乙企業(yè)平均成本(元) 計算得知,甲企業(yè)平均價格高,其原因是甲企業(yè)價格較高的產品比重大于乙市場4.企業(yè)職工的工資資料如下:按月工資分組(元)職工人數(人)各組人
45、數所占比重(%)500以下10010500600250256007003003070080020020800以上15015合 計1000100要求:(1)計算該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2)計算標準差(3)計算方差解:(1)平均工資=655元(2)標準差=120.3元 (3)方差=144755.某校甲、乙兩班學生的統(tǒng)計學原理考試成績分組情況如下:按成績分組(分)學生人數甲 班乙 班60以下24607068708021178090161290以上59合 計5050要求:(1)計算各班學生的平均成績(2)通過計算說明哪個班學生平均成績的代表性強解:(1)甲、乙兩班的平均成績分別為78.2分、77.8分 (
46、2)甲半的平均成績的代表性強6.某品牌手機為了了解消費者對其一款手機的喜歡情況,隨機抽選了300名觀眾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喜歡的有200人,要求以95%的概率估計全體消費者喜歡這款手機的比例的區(qū)間范圍。(提示: )解:已知; 故所求區(qū)間為即: 即全體消費者中喜歡這臺晚會的比例范圍為。 7. 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某市老年人口比重為15.6%,該市的老年人口研究會為了檢驗該項調查結果是否可靠,隨機抽選了500名居民,發(fā)現其中有80人年齡在65歲以上。問:抽樣調查的結果是否支持該市老年人口比重為15.6%的看法?(=0.05,)解:已知; 提出原假設:=15.6%,:15.6% 總體方差未知,但樣本量足夠
47、大,用Z檢驗: 此題為雙側檢驗,故: Z的實際值=0.25<所以,接受原假設,即該抽樣調查的結果支持該市老年人口比重為15.6%的看法。 8. 一種元件,要求其使用壽命不得低于700小時?,F從一批這種元件中隨機抽取36件,測得其平均壽命為680小時。已知該元件壽命服從正態(tài)分布,標準差為60小時,試在顯著性水平0.05下確定這批元件是否合格?(提示: )解:已知 提出假設: ; 用Z檢驗,構造Z統(tǒng)計量: 此題為左側檢驗,則 由:知,落入拒絕域,則拒絕原假設。 認為在顯著性水平0.05下確定這批元件是不合格的。9. 某品牌手機為了了解消費者對其一款手機的喜歡情況,隨機抽選了300名觀眾進行調
48、查,結果發(fā)現喜歡的有200人。(=0.05)(1)要求以95%的概率估計全體消費者喜歡這款手機的比例的區(qū)間范圍。(提示: )(2)該手機品牌2013年發(fā)表聲明稱消費者喜歡該手機的比重為70%,試用上述資料判斷:抽樣調查的結果是否支持該企業(yè)聲明?解:(1)已知; 故所求區(qū)間為即: 即全體消費者中喜歡這臺晚會的比例范圍為。(2)已知; 提出原假設:=70%,:70% 總體方差未知,但樣本量足夠大,用Z檢驗: 此題為雙側檢驗,故: Z=0.11< 所以,接受原假設,即該抽樣調查的結果支持消費者喜歡該手機的比重為70%的聲明。10.為了解某銀行營業(yè)廳辦理某業(yè)務的辦事效率,調查人員觀察了該銀行營業(yè)廳辦理該業(yè)務的柜臺辦理每筆業(yè)務的時間,隨機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蟲草菌絲體免疫增強膠囊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人造板復古風格家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親子教育互動營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業(yè)務轉讓合同(11篇)
-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重點計劃
- 2025年第二學期九年級語文教學管理計劃
- 高層建筑安全生產方案及保證措施
- 五年級寫字教學計劃案例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課堂教學計劃
- 2025年六年級語文課本內容精講計劃
- 大學英語四六級詞匯表
- 2025年中考歷史開卷考查范圍重大考點全突破(完整版)
- AI基礎知識入門
- 2025年甘肅蘭州新區(qū)城投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源適配器輸出過壓保護測試方法
- 職稱評審申報培訓
- 電瓶車抵押給個人合同(2篇)
- 中國硫氰酸紅霉素市場供需現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GB/T 6822-2024船體防污防銹漆體系
-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001-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2024年六西格瑪綠帶認證考試練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