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哲學引論》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1頁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哲學引論》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2頁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哲學引論》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3頁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哲學引論》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4頁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哲學引論》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開放本科哲學引論單元作業(yè)1參考答案責任教師:陳娟娟一、名詞解釋哲學:哲學是一種可以使人聰明啟發(fā)智慧的學問。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哲學則是將人們的世界觀用理論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過系統(tǒng)特有的概念,范疇和系統(tǒng)的邏輯論證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哲學是對世界知識的概括,并為人們認識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即人們對具體知識的認識了解深化離不開哲學的指導。因而,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形而上學:廣義而言,形而上學是表示關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規(guī)定的學問,即討論關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終極本質和永恒原理的學問,在這個意義上,形而上學也被稱為本體論。狹義而言,只有與非感性的超經驗的

2、對象有關的那些陳述才屬于形而上學。本體論: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本體論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經驗論二、填空題早期希臘哲學是自然哲學;希臘晚期和中世紀時期哲學則具有倫理學和道德學說的特征;中世紀哲學采取宗教哲學的形式;近近代哲學通過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開始了其向認識論的歷史轉向;在當代,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對立和沖突,儼然已經形成為西方哲學的主流。哲學按其研究的性質劃分,又可以區(qū)分為理性哲學和實踐哲學兩個部分。哲學對思想文化的作用是:哲學的批判精神、哲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哲學的分析方式。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發(fā)源地,儒家、道家和法家構成了先秦哲學的主干,而周易作為“從經之首”。由蘇格拉底、亞里

3、士多德、柏拉圖開創(chuàng)的古希臘哲學開啟了西方哲學的思辯傳統(tǒng)。三、簡答題哲學有哪幾個基本的領域?如何區(qū)分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答案:根據對哲學的概念考察,我們大致可以把認識論、形而上學和倫理學三個方面作為哲學的基本領域。但是,對哲學的區(qū)分不只一個標準,曾一度流行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區(qū)分。理論哲學主要包括兩個構成部分,一是形而上學,二是知識論。實踐哲學,主要研究為一定目的所決定的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的那些實際問題,因此倫理學、美學、歷史哲學乃至宗教哲學,也都可以包含在實踐哲學的領域。 2. 如何理解哲學方法論的功能?答案:無論是從形而上學、認識論和倫理學區(qū)分的角度,還是從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劃分的角度,在哲

4、學研究中都存在著一些超越哲學家的理論選擇差異和思想立場分歧的共同方法論前提。這些前提是歷史上哲學家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它們反過來又約束著哲學的研究與非哲學的研究之間的界線。具體說,就是:第一,哲學是一種關于實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實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實在的整體;第二,哲學是一種關于辨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務是努力證明我們所做的那些陳述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第三,哲學是關于思想概念的意義分析,是對支配我們思想和活動的那些至關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觀念的邏輯澄清或闡明。3.儒家哲學的具體內涵是什么?答案:儒家哲學可以歸結為以“仁學”為核心的倫理哲學體系。關于仁學的內涵,可以從5個方面來理解:第一,以孝

5、釋仁,孔子試圖通過血緣紐帶建立一套普適于整個社會的普遍必然的倫理秩序,這是仁的出發(fā)點;第二,以禮釋仁,即仁的首要涵義是一套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綱常禮儀,即周禮;第三,仁者愛人,即將孝悌推而廣之;第四,推己及人,是仁學的實施方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五,君子人格,是仁學的追求目標,以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的生活為最高典范。與此相關,儒家特有的天人觀和人性觀,對后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4.宋明理學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答案:1以形而上學為論證方式;2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3以融合佛道為工具手段。5.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區(qū)別是什么?答案:近代科學在方法上存在歸納與演繹的分歧,反映在哲學上,就

6、是經驗論和唯理論的交鋒。經驗論認為哲學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歸納法,知識只限于感官經驗中的東西,經驗論者輕視或否認超經驗的玄學問題。重視感覺中個別的東,重視多樣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紀的唯名論,代表人物主要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和休謨。唯理論依據數(shù)學演繹法,認為思維獨立于感官經驗,思維可以把握超驗的東西,重視玄學問題、普遍的概念以及統(tǒng)一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紀的實在論,代表人物是笛卡兒、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等。四、論述題1.試論述哲學對科學和思想文化的一般作用。答案:哲學對科學作用有三個:第一、確定科學的理論前提;第二、闡明科學的基本性質。第三、保衛(wèi)科學的獨立性,謀求全體科學的

7、統(tǒng)一。哲學思想文化的作用有三:第一、對日常意識的反思;第二、對學科前提的批判;第三、對自由意識的促進。2. 試述科學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的特點與區(qū)別。答案: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是通過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和對康德哲學關于“科學與價值”二元分析的繼承和發(fā)展而形成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兩大主要思潮或理論傾向。 科學主義思潮盡管有不同流派,諸如邏輯實證主義,語言分析哲學,批判理性,邏輯實證主義,科學實在論等,但從總的方面來看,批判,改造傳統(tǒng)理性,樹立和發(fā)揚現(xiàn)代理性,是科學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人本主義思潮盡管也有不同哲學流派,諸如:現(xiàn)象學運動,存在主義,法蘭克學派,人格主義,生命哲學和哲學人類學等,但他們

8、都是強調通過對科學或理性的反思,來探討人的存在,人的價值,人性,人道主義及其“異化”等問題,把對“人”的理解作為哲學的最任務。 科學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的區(qū)別在于: 一是在對待傳統(tǒng)哲學的態(tài)度上二者有區(qū)別??茖W主義思潮是要駁斥傳統(tǒng)的“思潮空洞”各“凌駕子科學”之上的哲學方法來改造哲學。而人本主義思潮則是繼承了傳統(tǒng)哲學中對已認為是合理的思想方法來發(fā)展哲學。二是對哲學的發(fā)展趨勢上定位不同??茖W主義思潮認為,哲學要想切實得到發(fā)展,就必須用實證科學包括數(shù)學和各種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來改造哲學,使哲學真正成為“科學哲學”。人本主義思潮則把人以及人的發(fā)展,完善、尊嚴、自由、創(chuàng)造等對人有重要意義的各方面的問題

9、放在哲學至想分不明的中心地位,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有別于自然科學的本質哲學。教育管理專業(yè)開放本科哲學引論單元作業(yè)2參考答案責任教師:陳娟娟一、名詞解釋略宇宙論存在決定論行為主義實在論語言分析二、填空題伊奧尼亞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_愛利亞學派_和原子學派,是古希臘宇宙論中四個基本的理論流派。中國古代宇宙論則以氣論、太極陰陽論、無行論和_緣起論最為有名。3 存在 是傳統(tǒng)人學本體論的核心內容。身心關系歸根到底可以看作是 一元論 與 二元論 的關系。與經驗和理性相比, 觀念論 和 實在論 是認識論比較精致的理論形式。6中國認識論不像西方哲學那樣和宇宙論、倫理學有著截然分明的界限,因此, 知覺主義 和

10、知行合一 是這種認識論的特征。三、簡答題認識論中的“批判”是什么意思?與日常語言中的批判有何區(qū)別?答案:所謂批判論,是一種力圖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之間的對立,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方法對經驗和理性的認識作用加以分析和解決的認識理論。在傳統(tǒng)的認識論中,批判論就是康德建立的“先天綜合判斷”理論??档滤f的“批判”,與我們日常語境下所理解的“批判”有很大不同,他所說的“批判”,主要是指對人的認識能力和認識前提進行反思和辯證分析的一種哲學方法。而我們日常語言中所說的“批判”,一般是指對一種不認同的看法或觀點進行反駁。觀念論中的觀念與概念有何區(qū)別的聯(lián)系?答案:觀念論中的“觀念”是一個意義非常廣泛的概念,被心靈所知

11、覺和思想的一切感覺、印象、概念乃至情感等都可以被看作是觀念,因此,觀念是作為被直接認識的對象,即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之間的最重要的“中介”而被引入認識論研究的。在這個意義上,包括語詞在內的認識要素,都只不過是觀念的一種表達方式。概念是觀念的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實際上就是指主體對某物或某事的一種語言概括。應該說,概念是隸屬于觀念的。如何區(qū)分一元論與二元論?答案:在討論身心關系時,哲學史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解釋,但總地看來,可以歸結為兩大類,即一元論和二元論。 一元論主張在身與心而這種,真正存在的只有一種,另外一種是偶然的、依附的、暫時的,不具備永恒性。譬如奧古斯丁就認為真正存在的只是一個“心”,“身”即

12、肉體只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才被與“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心”是永恒不滅的,而“身”則是可滅的,他的一元論是典型的“心一元論”或“靈魂一元論”;而最早提出物質一元論的則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柯利特,他主張,對人而言,只有“身”才是真實存在的,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心”只是一種特殊的原子的特殊運動。 二元論與一元論不同,認為“身”和“心”雖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都是存在的,不存在誰依附誰的關系,各自具有獨立性。典型的二元論哲學家有柏拉圖和笛卡兒。四、論述題試述“是論”的內容及其影響。答案: “是論”是本體論的原初形式,也是本體論之為本體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由于“是論”是建立在形式邏輯基礎上

13、的,邏輯必然性就成了“是論”所演繹的哲學原理體系的真理性的依據,以求是為終極目的的概念論哲學也成了西方哲學上的一個悠久的傳統(tǒng)。西方哲學注重通過邏輯求得真理,求真不僅是求得事務真相,也是邏輯推理的內在同一?!笆恰边@個概念是思想邏輯內在同一性的連接詞。因此,求真就是求是??茖W體系依靠邏輯建立,因此也可以說“是論”為西方自然科學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2. 試述道家“為道”與“為學”的區(qū)別。答案:作為一種人生哲學,道家哲學的宗旨是引導人們超越世俗的種種羈絆,返璞歸真,過一種合乎人的本性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道家的認識論并沒有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它強調既要運用人的理性,更要運用人的直覺,其最終目

14、的則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老子將人的認識活動區(qū)分為兩種:為道和為學。因為它們的認識對象不同,其認識方式也就不一樣。他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是指平常的認知方式,它的認識對象是現(xiàn)象界的一切事物。為學的內容既包括儒家所謂政教禮樂之學,也包括各種非根源性之學,這些知識必須靠人們與外界交往、日積月累才能獲得,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 為道和為學不同。老子認為,道是萬物之宗,是宇宙生命之源,超乎形象,獨立無對。對這樣一個至高無上的大道,人們無法用普通的認知手段加以把握,甚至無法用語言加以描繪。因此老子主張,認識這個大道必須走和為學完全相反的道路,不是積累知識,

15、而是減少知識,即減少一切主觀的認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體主動地融于宇宙之中,與大道化為一體,唯其如此,才能體會大道的整體性存在,繼而才能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境界。在兩者的關系上,總的來說,老子是主張用為道的方式來指導為學,而為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為道,當然,也不是單純強調為道而棄絕為學。 在老子關于為道為學的言論中,實際上提出了關于“知識體認”的問題。這個問題,現(xiàn)在是、將來也仍然會是一個需要繼續(xù)研究的課題。3. 試分析佛教的冥想直觀。答案:佛教雖并不是一般地反對對世間知識的認識,但總的說來,還是以追求人生解脫為最終目的,所以佛教認為智慧比知識更重要。佛教智慧雖然也有知解意味,但主要是直覺

16、作用,而不是在主客對待的格局中認識對象的思辨作用;它不是在時空條件下理解外物的經驗性質,而是直接把握、體悟外物的本質或本性。佛教稱這種智慧為“般假設”。 為了獲得這種智慧,佛教宣揚和提倡冥想直觀,認為冥想直觀是了知、把握、體悟宇宙人生的根本方法。大小乘佛教的觀法很多,大體上說,小乘的觀法有舍離傾向,即偏向于出世,大乘的觀法則有出世意味,較少舍離世間法之意。 小乘佛教的五停心觀比較有代表性。五停心觀是使各種虛妄的即阻礙佛教修行的心理活動得以停止,進而照顧宇宙人生真實的五種方法,即第一不凈觀欲望多的人觀想自己和他人的色身所存在的諸多不凈之處,以便止息自己的貪欲心的觀法、第二慈悲觀多瞋多怒的人由親人

17、、朋友推及仇人,觀想一切眾生,生慈悲心,與樂拔苦,以息止瞋恚煩惱的觀法、第三因緣觀觀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的道理,以對治愚癡煩惱的觀法、第四界分別觀觀想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十八界的構成,以糾正人們以為物事有實體的見解、第五數(shù)息觀通過計算呼吸的次數(shù),以使心思安定下來,到達集中精神的目標。 大乘佛教以實相觀為影響最大。實相觀是指對宇宙萬有的實相的觀照。所謂實相即萬物真實不虛的體相,指的是事物“不生不滅,自性清凈,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區(qū)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的存在狀態(tài)。有兩種方法觀照、體悟實相:一是唯

18、心識觀,即“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所有作業(yè),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假設心住念皆當察知”,也就是觀照一切事相唯心所現(xiàn);二是真如實觀,即派出見聞知覺,泯滅一切分別,“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xiàn)在前”,這樣就能直觀事物真相。后來稱前者為事觀,后者為理觀,為大乘佛教所普遍采用。教育管理專業(yè)開放本科哲學引論單元作業(yè)3參考答案責任教師:陳娟娟一、名詞解釋價值功利主義義務論結果論藝術哲學:藝術哲學是對藝術的維度和定義、藝術作品的美學特質、以及藝術理論的美學建構等與藝術有關的內容進行專門研究的學問審美體驗二、填空題

19、 倫理學 作為哲學中有關道德問題的學說,是以 價值 為基礎的。 利己主義 和 功利主義 是結果論的兩種基本的理論形式。道德評價的 利他性 并不意味著道德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或相對主義的, 對客體的正確認識 ,始終是道德評價的最重要的基礎。道德哲學是關于 倫理 和 存在 合理性的哲學研究。 審美哲學 和 藝術哲學 是美學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 家族相似論 、 慣例論 和 意義形式論 ,是世紀最有影響的三種藝術定義理論。三、簡答題什么是客觀論和主觀論?并說明美與主觀的關系?答案:客觀論是指這樣一種觀點,即它相信,從根本上說,事物的美是由客體自身屬性決定的,是一種與主體意識無關的東西。主觀論則堅持美從根

20、本上說是一個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屬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靈。主觀與美的關系:主觀論證性指美并不取決于物而取決于心,是人的知覺使一事物成為美;相對論證性指審美判斷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屬于個人審美情趣和情感偏好的范疇,不可能在具有不同歷史、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個人之間建立起共同的判斷標準。非認知性論證審美活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主體感受性的體驗活動,不能等同于人類追求客觀真理的認知活動。義務論與功利主義看待行為道德性的區(qū)別主要表達在哪里?答案:義務論把道德內置于人的理性觀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決定,出于人的自覺的一種善的行為,他們認為,判斷一個行為是否道德,關鍵是看它的動機,而不是看

21、它的結果。功利主義則堅持,一種行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只有當,或僅僅當這種行為能夠為所有那些受這種行為影響的人帶來最好的結果時才是可能的;而且這種結果在任何其他以這種方式來行為的人那里表現(xiàn)出來也是如此。3. 義務論與圣諭論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表現(xiàn)在哪里?答案:共同點:二者都是非結果論道德理論。都認為一種行為的道德與否是取決于實事而非取決于結果,都把道德看作是一種先天的、絕對的東西,即一種不受任何經驗性結果影響的、與人的欲望或功利無關的、預先規(guī)定者人的行為的一般規(guī)則。不同點:圣諭論把道德的根據移于人以外的精神存在,把道德看作是由某種超自然的至善之物決定的東西;而義務論則與此相反,它把道德內置于人的

22、理性觀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決定的,出于人的自覺的一種善的行為,即是不計功利、不講結果的,純粹由一種義務感或說是動機決定的善的行為。4.如何區(qū)分利已主義與功利主義?答案:二者的區(qū)別是:利己主義表達出來的道德主張,可以歸結到人的自我實現(xiàn)來理解。所謂利己,不過是希望到達自我的實現(xiàn),即表現(xiàn)為所有人的欲生的各個方面得到良好的表達。功利主義是指,則堅持一種行為如果在道上是正確的,只有當,或僅僅當這種行為能夠為所有那些愛這種行為影響的人帶來最好的結果時才是可能的,而且,這種結果在任何其他的這種方式來行為的人那里表現(xiàn)出來也是如此。即如果我們想要到達道德,我們就應當假定自己的行為是能夠為這種行為有關的各

23、方帶來益處的。四、論述題1. 請你分析安樂死是否可行。答案:關于安樂死的質疑,事實上來自各個方面,并不是哪一理論流派單獨反對安樂死。綜觀各派的主張,反對安樂死的理由大致有以下這些: 按照基督徒的觀點,人的生命是上帝的一種恩賜,無論是活著或者死亡都是上帝的一種預先安排,人應該對上帝賜予他生命而感恩,而不應該反過來不負責任地任意處置他人或自己的珍貴生命。所以安樂死應該受到質疑。 按照康德義務論的觀點,殺人這種行為有悖倫理義務基本原則,即我們應該把他人當作目的而不是當作手段。因此,非志愿安樂死和無志愿安樂死是不可接受的。至于志愿安樂死,康德以無論則認為沒有什么不正當。 按照功利主義的觀點,安樂死固然

24、會帶來部分的幸?;驕p少痛苦,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安樂死最終導致一個生命的喪失,必然會引起死者親屬的悲哀,而且在一定的社會進化階段,安樂死可能會碰到法律上的阻撓并進而帶來麻煩,另外實施安樂死是不是就是完全符合患者的志愿、安樂死造成的幸福和痛苦的計算,都還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疑難。以上是三種主要的反對理由。安樂死是一個新的現(xiàn)象,反對者有其理由,支持者也言之有據,究竟采用什么方法來徹底解決這一難題,至少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說,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2請分析反對克隆人的理由。答案:克隆人是對現(xiàn)有倫理的極大挑戰(zhàn),在倫理的角度上要反對克隆人: 第一,克隆人在技術方面的風險和安全問題始終會存在,對人的繁殖進行過度

25、的干預所產生的風險直接影響到人類個體和整體的生存問題。第二,在社會政治方面,克隆人技術在暴力專制政體下會有被濫用的可能性,使克隆技術成為少數(shù)人的工具,造成心的社會不公和不平等。第三,從家庭倫理來看,克隆人是對于作為自然物種一部分的人類發(fā)展的一種干預,將從根本上改變人的親緣關系,不僅會加劇家庭關系多元化趨向,而且有可能導致家庭的消亡,繁殖過程的廣泛技術化也會危及家庭情感的牢固程度。第四,從性倫理角度來看,它改變人類自然的基于性愛的生育方式,使性愛與生殖分開,這將給人類的性道德帶來消滅性的打擊,將會使聯(lián)結兩性關系的婚姻制度受到沖擊,違背人的自然進化,破壞了人的尊嚴,導致遺傳法則的異化。 對克隆技術

26、和克隆人的倫理限制,也說明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造福人類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將科學研究及其應用納入到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存的視野中,才能使科學研究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類。3.試述藝術與美學的一般關系。答案:“美是生活”;“任何事物,但凡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就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但凡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教育管理專業(yè)開放本科哲學引論單元作業(yè)4參考答案責任教師:陳娟娟一、名詞解釋解釋學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主義 4 宏大表達二、填空題當代解釋學最重要的三個代表是:狄爾泰、伽達默、 哈貝馬斯 。 解釋學 、 新儒學 和 后現(xiàn)代主義 是當代哲學具有

27、代表性的三種理論形態(tài)。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具有強烈的 反傳統(tǒng) 和 反理性主義 傾向。藝術表理理論的核心概念分別是“ 藝術構思 ”、“ 藝術表現(xiàn) ”和“ 藝術的典型化 ”。關于藝術作品詮釋引起的爭論,既有“ 審美體驗 ”與“審美判斷 ”之分,又有“ 主觀論 ”與“ 客觀論 ”之別。三、簡答題 1. 評價解釋學的方法及其意義。答案:解釋學是一門關于理解、翻譯、解釋的學問,即關于“寓意解釋”的理論,是關于理解與存在關系的哲學理論。積極意義:1它突破了傳統(tǒng)語言分析方法的局限,把對理論、思想的理解和解釋放到歷史視野中去,有助于實現(xiàn)理論與歷史的有機結合;2它對多元文化傳統(tǒng)、多元化方法的強調,對消除“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具有積極意義,解釋學的方法與中國古代的經學方法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對于開展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不足之處:1解釋學方法自身具有“解釋學循環(huán)”的弊端;2解釋學方法過于思辨,立場過于獨斷。2什么是解構主義?其主要方法是什么?答案:解構主義就是要對一切既存的理論、價值、文化乃至社會等所有具有結構或本質特征的東西進行質疑和發(fā)起挑戰(zhàn),進而最終到達徹底或全面顛覆的目的。解構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個文本中的二元對立,并且呈現(xiàn)出這兩個對立的面向事實上是流動與不可能完全別離的,而非兩個嚴格劃分開來的類別。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