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文獻綜述_第1頁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文獻綜述_第2頁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文獻綜述_第3頁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文獻綜述_第4頁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文獻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運動性貧血的相關運動性貧血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因素及預防措施(文獻綜述)(文獻綜述)前言 運動性貧血在體育運動, 尤其是耐力運動中, 不僅嚴重影響運動技能的發(fā)揮和成績的提高, 而且對身體也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應是運動訓練適應性表現(xiàn), 不會造成真正意義的貧血, 而運動訓練中紅細胞溶血和鐵儲備狀況的監(jiān)測則是預防運動性貧血的重點。本文就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及預防措施做一簡述。目錄1 1 運動性低血紅蛋白簡介運動性低血紅蛋白簡介2 2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 2.1 2.1 溶血和紅細胞破壞增加溶血和紅細胞破壞增加 2.1.1 2.1.1 溶血發(fā)生的原因溶血發(fā)生的原因 2.2 2.2

2、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 2.2.1 2.2.1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蛋白質因素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蛋白質因素 2.2.2 2.2.2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鐵因素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鐵因素 2.2.3 2.2.3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3 3 運動性貧血的預防措施運動性貧血的預防措施 3.1 3.1 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 3.2 3.2 強力營養(yǎng)劑強力營養(yǎng)劑( (或手段或手段) )的研究和使用。的研究和使用。 3.3 3.3 科學合理練習方法科學合理練習方法 3.4 3.4 適宜的中醫(yī)藥防治適宜的中醫(yī)藥防治4 4 結結語語1 1 運動性低血

3、紅蛋白簡介運動性低血紅蛋白簡介中國一般人血紅蛋白正常值男性為120160 g/L, 女性為110150 g/L。貧血的診斷標準是男性的紅細胞數(shù)目 41012 L-1,血紅蛋白 120 g/L; 女性為紅細胞數(shù)目 3.51012 L-1, 血紅蛋白 105 g/L。運動性貧血是由于劇烈運動而引起的貧血現(xiàn)象。由于血紅蛋白的個體差異較大, 如果以絕對值來作為運動性貧血的判斷標準, 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運動性低血紅蛋白”來描述這一現(xiàn)象, 并把“運動性低血紅蛋白”定義為“由運動引起的機體血紅蛋白下降10%以上的現(xiàn)象”將會更確切一些1。運動性低血紅蛋白不但影響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成績, 而且對身體健康

4、造成危害。所以, 有必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治。2 2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2.1 2.1 溶血和紅細胞破壞增加溶血和紅細胞破壞增加溶血通常為劇烈運動性溶血(也稱為奔跑性溶血),既由于運動時腳步落下與地面撞擊所致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紅細胞相互間或紅細胞與血管壁之間相互撞擊所引起紅細胞破裂(血管內溶血)。劇烈運動性溶血通常比較輕微,可引起血漿結合珠蛋白下降,但很少使之大幅度降低。結合珠蛋白可與血紅蛋白結合,防止鐵從尿液丟失。鐵從溶解的紅細胞中釋放出來,然后再循環(huán)利用,與新生成的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所以貧血不會發(fā)生。實際上,對優(yōu)秀長跑運動員的研究顯示,劇烈運動性溶血對運動有益。這是因

5、為溶血可去除老化、僵硬的紅細胞,代償性的刺激產生活力大、變形性強的新生紅細胞。2.1.1 2.1.1 溶血發(fā)生的原因溶血發(fā)生的原因 2.1.1.1 紅細胞膜過氧化作用加?。?2.1.1.2 紅細胞能量供應不足; 2.1.1.3 血液酸化; 2.1.1.4 血漿滲透改變2。2.2 2.2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血紅蛋白分子是由1 分子珠蛋白和4 分子亞鐵血紅素組成。訓練期間膳食蛋白質和鐵的供給量以及小腸的吸收水平, 直接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2.2.1 2.2.1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蛋白質因素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蛋白質因素在連續(xù)大負荷訓練中, 當糖代謝釋放的能量不能滿足

6、機體需要時, 蛋白質分解代謝隨之增強。如在長時間劇烈運動中, 肝臟尿素的生成量可增加4 5 倍, 提示蛋白質消耗量增加。因此有學者認為, 運動性貧血是由于運動訓練時蛋白質需要量增加, 若攝入蛋白質不足時, 一段時間后便會引起貧血。有實驗證實, 在3周時間內, 運動員的運動量無明顯改變, 但營養(yǎng)供給量減少,則出現(xiàn)血紅蛋白含量下降, 說明營養(yǎng)因素對血紅蛋白含量有直接影響。有學者報道, 運動員每千克體重每日供給蛋白質低于1 .5 g , 就會出現(xiàn)運動性貧血;如在2 g 以上(動物性蛋白質占25 %以上)即可預防因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的貧血。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 建造和修補組織的負擔較大,

7、更容易發(fā)生因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血紅蛋白合成下降, 致使運動性貧血發(fā)生。2.2.2 2.2.2 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鐵因素運動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鐵因素人體內含鐵約35 g , 其中60% 70 %存在于血紅蛋白中, 3%在肌紅蛋白中,酶系統(tǒng)中約占1%, 其余約26 % 36%以鐵蛋白或含鐵血黃素形式正常成儲存于肝、脾、骨髓等組織中。血漿中鐵與儲存的鐵保持在動態(tài)平衡之中。我國正常成人鐵需要量男子12mg/d , 女子15 mg/ d。運動員需鐵量高于常人, 并隨著運動時間、強度和環(huán)境等因素而變化。根據(jù)文獻報道, 運動員普遍存在鐵營養(yǎng)狀況不良, 尤其是耐力運動員、女運動員、青少年運動員缺鐵狀況更為

8、嚴重, 易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3。2.2.32.2.3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應用總體計算技術發(fā)觀, 運動員肌肉濕重每增加10%, 則多需鐵170 mg ;循環(huán)血量增加9%, 多需鐵約200 mg , 在此基礎上, 再加上收縮肌擠壓、機械摩擦引起的紅細胞溶血, 若不給予足夠的鐵補充, 很可能發(fā)生運動性貧血4。3 3 運動性貧血的預防措施運動性貧血的預防措施因為運動性貧血一旦發(fā)生,在短時間能很難恢復,避免運動員長期在血紅蛋白低下的狀態(tài)下進行訓練,否則會帶來不良后果5。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血紅蛋白的變化,以及引起運動性貧血的前期生理生化的變化,及時調整運動量避免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3.1

9、 3.1 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合理營養(yǎng)是運動員保持良好訓練狀態(tài)的物質基礎,對運動員的體能狀態(tài)、體力適應過程、運動后體力的恢復及防治運動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保證有充足的蛋白質每人每天攝入2 克/kg 蛋白質(動物蛋白質占25%以上)鐵、維生素C、維生素B12 和葉酸的食品,克服挑食和偏食的不良習慣,多攝入生物利用率高的含鐵食物,如牛肉、肝臟、動物血以及綠葉菜、黑木耳、海帶、紫菜、豆類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 維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西紅柿等,可以防止因膳食營養(yǎng)攝入不足引起的貧血6。3.2 3.2 強力營養(yǎng)劑強力營養(yǎng)劑( (或手段或手段) )的研究和使用。的研究和使用。鐵在機體中發(fā)揮

10、極為重要的生物學作用,氧的運輸能力、機體的能量代謝和免疫機能等都與鐵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鐵對運動能力的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從運動訓練對鐵代謝的影響、鐵缺乏對運動能力的影響以及補鐵對運動能力的促進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當膳食不能提供充足的鐵時,應考慮以鐵劑的形式補充鐵,通常以口服形式補充,有時也采用肌肉注射方式補充。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血清鐵蛋白水平低于20g/L 時,應當補充鐵劑13 個月和維生素C,且血液學指標的上升與鐵劑的補充呈顯著性相關。但當補充鐵劑對于血液學指標水平無回升效果時,需考慮停止鐵劑補充7。 3.3 3.3 科學合理練習方法科學合理練習方法為了避免運動

11、員在長期血紅蛋白低的情況下進行訓練而造成的后果,就需要遵守循序漸進、區(qū)別對待的原則進行科學訓練。所以當血紅蛋白在下降到25g/L 時,就需要合理調整引動負荷,以治療為主,待血紅蛋白升高后在逐漸增加訓練量;而血紅蛋白下降達到50g/L 以上,就應該停止訓練,積極治8。 3.4 3.4 適宜的中醫(yī)藥防治適宜的中醫(yī)藥防治多數(shù)中醫(yī)學者認為運動性貧血屬于氣血兩虛型,運用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通過助正益氣、養(yǎng)血活血、溫補脾腎等方法,因此,可采用助正益氣、養(yǎng)血活血、溫補脾腎等方法來防治運動性貧血。目前,常用的中成藥制劑有長白景仙靈口服液、道安液、多福爾口服液、復方阿膠漿等。另外,以熟地、當歸、白芍、何首烏等配伍

12、的中草藥合劑也有助于提高人體的造血功能。能有效地防治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祁曉華等研究證明灸藥結合治療能夠較快地提高機體血紅蛋白含量,對運動性貧血有一定的預防作用9。 4 4 結語結語運動性貧血多是由于在運動訓練狀態(tài)下造成的機體單位容積血液中與正常人相比,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均降低的一種身體功能狀態(tài)10,是影響運動員發(fā)揮與個人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索有效防治運動性貧血的干預措施與方法是現(xiàn)今運動醫(yī)學面臨的難題11。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肖爽, 邱烈峰,余群. 運動性貧血相關因素及其防治特點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17):3432-34332陳鋼,論述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與防治措施 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3(89):1231243 張纓, 文茹. 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機制與監(jiān)測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1,24(3)4陳佳,鄭寧,劉玉倩,常彥忠.運動性鐵缺乏及其預防J. 生物學通報,2015,50(5)5俞潔.運動性貧血的治療J.浙江體育科學,1995,17(2)6王平勉.青少年運動性貧血的預防和治療J.運動生理生化醫(yī)學7王晉.中長跑運動運動性貧血的檢測與預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