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質學》教學PPT課件電子講義_第1頁
《構造地質學》教學PPT課件電子講義_第2頁
《構造地質學》教學PPT課件電子講義_第3頁
《構造地質學》教學PPT課件電子講義_第4頁
《構造地質學》教學PPT課件電子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構構 造造 地地 質質 學學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緒論緒論An Introduction授課內容授課內容課程簡介;課程簡介;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課程簡介;課程簡介;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一、課程特點一、課程特點1.

2、知識點較多;2. 涉及的學科較多(沉積巖石學,火成巖巖石學,平面和立體幾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變學等學科);3. 研究對象的空間尺度變化大,時間跨度長;4. 許多構造現(xiàn)象無法在實驗室中重現(xiàn),對其成因和作用過程的解釋往往根據(jù)經(jīng)驗分析和推斷,容易引起疑問 ;5. 構造地質學要求有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善于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二、課程內容的類型二、課程內容的類型1.1. 知識和認識型知識和認識型,包括力學分析的基礎知識;推覆構造,疊加褶皺等各類構造名詞、術語和概念;各種構造現(xiàn)象的識別等; 2. 技能型技能型,例如地質圖、剖面圖、赤平投影圖等各種圖件的判讀和繪制;3.3. 邏輯推理和

3、綜合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分析,例如根據(jù)節(jié)理資料恢復古構造應力場,根據(jù)變形結果推斷變形過程,根據(jù)構造樣式推斷變形環(huán)境,根據(jù)地質圖和有關資料恢復構造發(fā)展史。 三、課程結構三、課程結構 構 造 地 質 學構 造 地 質 學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技能訓練綜合應用綜合應用緒論力學基礎褶皺斷層 讀圖作圖赤平投影 綜合實習野外實習四、教學方法四、教學方法 v課堂授課v課后自學(網(wǎng)絡課件)v課堂討論v實習課、課程設計五、學習方法五、學習方法 v基本知識,應用,時間-空間想象,綜合v理解為主,記憶為輔,應用是關鍵 六、課程總體要求六、課程總體要求 1. 了解構造地質學的內涵、主要研究內容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現(xiàn)代

4、構造地質學的進展和發(fā)展趨勢。2. 了解變形巖石力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影響巖石變形的物理化學控制因素,并用于對不同構造現(xiàn)象的解釋。 3. 了解并掌握不同類型構造的幾何特征、構造組合和有關成因機制。六、課程總體要求六、課程總體要求 4. 具備地質圖件的判讀能力,掌握基本的作圖方法。 掌握分析和解決區(qū)域構造問題的基本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綜合分析區(qū)域構造的能力;5. 掌握分析和解決區(qū)域構造問題的基本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綜合分析區(qū)域構造的能力;6. 了解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及其新進展,了解其存在問題和發(fā)展方向,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v 考試(考試(60%60%)v 實習(實習(30%30%)v 平

5、時(平時(20%20%) 七、課程考核方式七、課程考核方式 筆記(筆記(5%5%)課堂發(fā)言(課堂發(fā)言(5%5%)到課到課 (5%5%)作業(yè)作業(yè) (5%5%)八、學時分配八、學時分配 九、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九、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1.1.教材教材2.2.教學參考資料教學參考資料1) 郭 穎,李智陵等. 構造地質學簡明教程.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5 .1)武漢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南京大學地質系,河北地質學院.構造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79.2)徐開禮,朱志澄等.構造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3) 朱志澄,宋鴻林等.構造地質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0.

6、3.3.網(wǎng)絡課件網(wǎng)絡課件九、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九、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3.3.網(wǎng)絡課件網(wǎng)絡課件課件StruCai網(wǎng)絡版授課內容授課內容課程簡介;課程簡介;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主要分支學科,是地學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它是介紹組成地殼的巖石、巖層和巖體在巖石圈中力的作用下變形形成的各種現(xiàn)象(地質構造)、研究這些構造的幾何形態(tài)、組合型式、形成機制和演化進程,探討這些構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質的學科。一、一、構造地質學的內涵構造地質學的內涵課程從介紹

7、巖石變形的基礎力學與流變學理論出發(fā),重點介紹褶皺、節(jié)理、斷層、劈理、線理等中小尺度上發(fā)育的構造型式及其形成的力學條件與運動學過程。伸展構造、逆沖推覆構造、走向滑動斷層、韌性剪切帶構造等重要構造型式的主要特點作為課程中的主要介紹內容。二、二、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授課內容授課內容課程簡介;課程簡介;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v 構造產(chǎn)出于地殼,保存于地殼,大至山嶺小至露頭,均留下了構造的面貌、印跡及其發(fā)展演化脈絡。所以,野外實際應該是取得構造研究

8、素材的源泉,是我們研究構造的基礎。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在基礎構造研究上,不論是單元式還是綜合性的構造研究,局部性還是地區(qū)性的構造研究,除應堅持正確的構造觀和方法論外,還應強調以下幾個基本方面:v 構造研究包括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以及變形時的物性和環(huán)境,其中,構造幾何學是最直觀、最具體的構造表象,是構造研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v 構造模式是構造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xiàn),是典型構造的抽象概括,具有實質性和普遍性的品格。建立模式的基礎是對構造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認真的對比分析。要用發(fā)展的觀點對待已建立的模式,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檢加以不斷修正,使構造模式符合客觀實際。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v 各種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提高了

9、構造研究的水平,深化了對構造認識,革新了構造觀念,促過了構造研究定量化。在構造研究中要重視和推廣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應變測量方法。要把野外觀測與室內的測試、計算、分析、模擬相結合。另外,要重視組織多學科、多兵種協(xié)作攻關的綜合研究。地質構造的研究往往涉及多種學科。要深入認識其特點和實質,必須組織多學科協(xié)作。對構造地質學家來說,除了要精通構造地質學以外,還必須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授課內容授課內容課程簡介;課程簡介;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學習構造地質學的意義。

10、實踐中的構造地質學問題二十世紀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8.1級8余萬人(唐山地震)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宮,為磚混結 構的二層樓房。7.8級地震除四根門柱外,全部坍塌。 唐唐 山山 地地 震震(唐山地震)開灤煤礦醫(yī)院,為磚混結構的五層樓房(局部七層),僅西部轉角殘存。 唐山電廠變電站,部分斷路器齊根折斷。 (唐山地震)北京白塔寺,塔頂和塔基部分磚被震落 。(唐山地震)漢沽天津旭日化工廠,高26米的水塔, 底座為磚結構,儲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想北20o東方向倒塌。 2004年年12月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大海嘯(南亞海嘯)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大海嘯(南亞海嘯)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地震的基本概念

11、地震的基本概念汶川汶川8.0級大地震級大地震 半個亞洲在搖晃半個亞洲在搖晃 釋放的能量相當于釋放的能量相當于56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顆廣島原子彈爆炸 8.08.0 地震后汶川 地震后的汶川縣映秀鎮(zhèn),已成一片廢墟都江堰向峨鄉(xiāng)一學校都江堰向峨鄉(xiāng)一學校遇難遺體擺滿地遇難遺體擺滿地三峽水利樞紐壩址 1)理論意義: 構造地質學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闡明地質構造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和時間上的發(fā)育順序,探討地殼構造演化和地殼運動規(guī)律及其動力來源。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 2)現(xiàn)實意義: 應用地質構造的客觀規(guī)律指導生產(chǎn)實踐,解決礦產(chǎn)分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及環(huán)境地質的有關問題。思考討論題v 為什么要學習構造地

12、質學?為什么要學習構造地質學?v 你在日常生活中和經(jīng)濟建設中了解到你在日常生活中和經(jīng)濟建設中了解到哪些與地質構造有關的問題?哪些與地質構造有關的問題?v 研究地質構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研究地質構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么?構構 造造 地地 質質 學學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思考討論題v 為什么要學習構造地質學?為什么要學習構造地質學?v 你在日常生活中和經(jīng)濟建設中了解到你在日常生活中和經(jīng)濟建設中了解到哪些與地質構造有關的問題?哪些與地質構造有關的問題?v 研究地質構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研究地質構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么?第一章第一章St

13、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沉積巖層的沉積巖層的原 生 構 造原 生 構 造第一講第一講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是指在沉積過程中及沉積物固結成巖之前所產(chǎn)生的構造,如層理、層面構造,生物遺跡、疊層石以及軟沉積物的各種變形構造等。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沉積巖的原生構造v 是研究和判斷巖層形成時的古地理和地殼運動特征重要依據(jù)。v 鑒別巖層頂、底面及確定巖層相對層序的重要依據(jù)。v 沉積巖原生構造是分析構造環(huán)境和構造幾何形態(tài)的基礎。q 研究意義研究意義內容提要v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面的原生構造面的原生構造v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型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

14、、型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v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面的原生構造面的原生構造v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型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型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一、層理及其識別沉積巖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成層性,這種成層性是構造變形的最基本的標志。層理是沉積巖中最普遍的原生構造,包括層面以及由巖層內部的成分、粒度、結構、膠結物和顏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變或漸變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種成層性。1、層理的基本術語沉積巖的紋層、層 系 和 層 系 組(或層組)既是層理的組成單位,也是其基本的描述術語。 2、層理的形態(tài)分類層理的形態(tài)分類是一種描述性分類,依據(jù)層理形態(tài)及其結構,主要可將

15、其分為水平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和遞變層理等。 沉積巖層理可根據(jù)巖石的成分、結構、色調變化去識別。3、層理的識別標志1巖石成分的變化 沉積物成分的變化是顯示層理的重要標志,即使在成分比較均一的巖層中,只要認真地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細微的成分變化。在成分均一的巨厚巖層中,有時可能存在成分特殊的薄的夾層,藉助于這種夾層可以識別巨厚巖層的層理。 3、層理的識別標志 2巖石結構的變化 絕大多數(shù)碎屑沉積巖層都是由不同粒度,不同形狀的顆粒分層堆積的,根據(jù)碎屑粒度和形狀的變化,可以識別出層理。 3、層理的識別標志3巖石顏色的變化 在成分均一、顆粒較細、層理隱蔽的巖層中,如有顏色不同的夾層或條帶,則可指示層理,但

16、要注意區(qū)分次生變化引起的色調變化。 3、層理的識別標志4巖層的層面原生構造 波痕,底面印模、暴露標志等也可作為確定和識別層理的標志。 二、原生沉積構造的應用利用原生沉積構造可以確定巖層的面向。面向是指成層巖層頂面法線所指的方向,即成層巖系中巖層由老變新的方向。 1、層理構造2、層面原生構造3、生物標志1、層理構造1交錯層理交錯層理又叫斜層理斜層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有多種類型(圖11)。其中,可用來判別巖層頂、底面的交錯層理有板狀和槽狀交錯層理。這兩種交錯層理的斜紋層均呈弧形,斜紋層的頂部被截切,與層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漸收斂、變緩,與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1交錯層理1

17、、層理構造2 2遞變層理遞變層理遞變層理又稱粒級層,是碎屑物質在沉積過程中由于流體(通常是濁流)逐漸衰減而形成的一種沉積結構。其特點是,在一個單層中,從底到頂顆粒由粗逐漸變細,例如,由底部的礫石或粗砂向上遞變?yōu)榧毶啊⒎凵耙灾聊噘|。右圖所示的遞變層理是攜帶各種粒級懸浮體的濁流沉積,雖然其中混有粗細不同的顆粒,但總的特點仍是下粗上細。另外,遞變層理的頂面與其上一層的底面是突變的,有明顯的界面。 2、層面原生構造1 1波痕波痕波痕是沉積物表面由于波浪、水流或風的流動而形成的波狀起伏的堆積形態(tài)。主要發(fā)育在粉砂巖、砂巖及碳酸鹽巖的表面,在細砂巖中也偶爾可見。波痕是由波峰和波谷組成的。根據(jù)波峰的形態(tài),波痕

18、可劃分為多種類型。下圖所示的幾種波痕可用來確定巖層的頂、底面。這些波痕無論是原型還是其印模,都是波峰指向巖層的頂面,波谷的圓弧則凹向底面。 2 2泥裂泥裂 泥裂也稱干裂,是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后經(jīng)曝曬干涸時發(fā)生收縮和裂開所形成的與層面大致垂直的楔狀裂縫。常見于粘土巖、粉砂巖及細砂巖層面上,偶而也見于碳酸鹽巖層面上。泥裂常使層面構成網(wǎng)狀、放射狀或不規(guī)則分叉狀的裂縫,在剖面上一般呈“V”型(有時切穿層面也可呈“U型)裂口。這些裂縫被上覆沉積物填充時,其填充層的底面常形成尖脊狀印模層底面2、層面原生構造2、層面原生構造3 3雨痕和冰雹痕雨痕和冰雹痕 因雨滴或冰雹落在濕潤而柔軟的泥質或粉砂質沉積物表

19、面所形成的圓形凹坑及其凸起的邊緣稱雨痕或冰雹痕。雨痕或冰雹痕被上覆沉積物填充、掩埋、成巖后,遂在巖層的頂面上留下凹坑,而在上覆巖層底面形成瘤狀突起的印模(圖18)。2、層面原生構造4 4沖刷面沖刷面 固結和半固結的沉積層的頂面,會因水流沖刷而成為凹凸不平的沖刷面。在這不平整的沖刷面之上再沉積時,被沖刷下來的下伏巖層的碎塊和礫石又往往堆積在沖刷出的溝、槽中。根據(jù)沖刷面和上覆巖層的碎屑,可以判別巖層的相對層序(圖19)。 2、層面原生構造5 5底面印模底面印模 當水流或渦流在松軟的沉積物上流動時,由于渦流對沉積物的侵蝕或水流攜帶物(如介殼碎片、巖屑,樹枝等)對沉積物表面的刻劃,會在沉積物表面留下各

20、種形狀的凹坑和溝模痕跡,這些痕跡常被砂質所充填。成巖后,它們多在泥質巖層之上的砂巖底面保留下來,稱作底面印模(也稱為鑄型)。2、層面原生構造 由于頁巖易風化,而砂巖抗風化能力強,故這種印模常保留在砂巖的底面上(圖110)。底面印模都以與原始凹槽相反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常見的有鱗莖狀、舌狀或細長的脊狀等(圖111)。3、生物標志 根據(jù)某些化石在巖層內的埋藏保存狀態(tài),也可鑒定巖層的頂、底面。 由某些藻類形成的疊層石,雖其類型不同、形態(tài)各異,如柱狀、分枝狀和錐狀等,但均具有向上穹起的疊積紋層構造,這些穹狀紋層的凸出方向即指示巖層的面向。 3、生物標志 一些古植物的根系也可作為確定巖層頂、底面的標志,如圖

21、113所示,根系向上變粗并收斂,向下變細且分叉。 3、生物標志 生物活動造成的遺跡化石,如三葉蟲的停息跡、爬行覓食跡及潛穴的蹼狀構造凹面均指示巖層的頂面。 3、生物標志 異地埋藏的腕足類、腹足類和瓣鰓類介殼化石,多數(shù)保持著凸面向上的穩(wěn)定狀態(tài),故其凸面方向往往指示巖層的面向 內容提要v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層理的識別及用于確定巖層面的原生構造面的原生構造v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型軟沉積變形的基本特征、型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態(tài)類型和研究意義 軟沉積變形是指沉積物尚未固結成巖時發(fā)生的變形。構造研究確認,軟沉積變形是比較常見的,有些還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研究軟沉積變形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指出構造現(xiàn)象并不全是成

22、巖后構造作用引起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構造形成和發(fā)展的復雜歷程;另一方面是為了正確分析和區(qū)分成巖前與成巖后的變形和其疊加關系,避免構造分析的簡單化。 軟沉積變形涉及面很廣,包括形成軟沉積變形的構造環(huán)境、動力或促成因素、形態(tài)類型等。從局部沉積區(qū)來說,軟沉積變形的形成作用主要包括負荷作用、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液化作用、孔隙壓力效應以及水體擾動作用等。概 述一、壓模與火焰狀構造 壓模是一種底面印模,又叫重荷?;蜇摵设T型,一般發(fā)育在泥質物之上的砂層底面。呈圓丘狀或不規(guī)則的瘤狀突起。其排列雜亂,大小不一,突起高度從幾毫米到十幾厘米,但在同一層面上,壓模的形狀和大小較近似。有時砂巖中的原生層理因這種構造存在而

23、變形,但向上層面逐漸恢復正常。 壓模是當砂層沉積處在塑性狀態(tài)的泥質層之上時由于超負載或差異負載作用使沉積物發(fā)生垂向流動而成(圖116)。 一、壓模與火焰狀構造 火焰狀構造是與壓模密切相關的一種現(xiàn)象,即下伏的泥質層向上尖滅形成一排尖舌(圖117),這些尖舌有時彎曲并向一個方向傾斜。這是由于上覆砂巖的不均勻負載壓力使砂巖之下呈塑性狀態(tài)的泥質沉積物擠入負載瘤狀突起之間形成的。 壓模和火焰狀構造在判斷巖層面向時是極為重要的標志。具壓模的層面為巖層的底面;火焰狀構造的泥質舌尖指向巖層頂面。 二、球狀和枕狀構造 球狀和枕狀構造多發(fā)育在泥巖或粉砂巖之上的砂巖底部,一般局限在某一層內。其特征是,砂巖層的底部往

24、往破裂成緊密排列或孤立分布的膝墊狀和枕狀體。砂巖的紋層與砂體的枕狀邊界一致,常呈向上凹的盆狀或倒蘑菇狀。發(fā)育球枕構造的砂巖層具有起伏不平的底面和平直的頂面,其下伏泥質層常常發(fā)生變形,甚至被擠壓成舌狀伸入到砂巖枕和砂巖球之間(圖118)。球狀和枕狀構造是由于地震、水體擾動和局部負重使砂層破裂、下沉而形成的。某些砂巖球和砂巖枕的形成也可能與滑塌作用有關。砂巖球和砂巖枕的凹面指向巖層頂面。三、滑塌構造與卷曲層理 滑塌構造是指松散沉積物在未固結成巖之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塌(或滑動)而形成的各種滑塌褶皺、滑塌斷層及滑塌角礫巖等一系列相互有成因聯(lián)系的構造。風暴、海嘯、地震等因素常誘發(fā)滑塌構造的產(chǎn)

25、生。滑塌構造往往涉及到一個以上的沉積層,褶皺變形紋理極復雜且不連續(xù)?;鷺嬙斓囊?guī)模和厚度變化很大,但不論其規(guī)模大小,滑塌構造均僅局限于與斜坡有聯(lián)系的局部地帶。 滑塌構造三、滑塌構造與卷曲層理 卷曲層理是具有強烈卷曲或復雜褶皺的變形紋層(圖120)。變形紋層僅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厚度穩(wěn)定的沉積層內,其上下相鄰巖層均未變形。多數(shù)具卷曲變形的巖層厚度在2.525cm之間。卷曲層理不同于滑塌褶皺,其中的紋層即使褶皺極為強烈,但仍非常連續(xù),不伴有斷層和角礫巖化現(xiàn)象,卷曲層理主要產(chǎn)于細砂巖和粉砂巖中,在復理石地層,尤其是濁積巖中最為發(fā)育。卷曲層理有的是由于沉積物發(fā)生差異液化、側向流動而成:有的則是因水流的拖曳

26、作用引起層理變形所致。 三、滑塌構造與卷曲層理 卷曲層理三、滑塌構造與卷曲層理 四、砂巖墻和砂巖床 砂巖墻是斜切巖層的板狀砂巖體,形態(tài)不規(guī)則者可稱為砂巖脈(圖121)。砂巖床是與圍巖產(chǎn)狀一致的砂巖體。砂巖墻和砂巖床的成因相當復雜,但主要是未固結碎屑物質液化后貫入到裂隙中形成的。它們的形態(tài)和規(guī)模差別極大,內部常具有流動構造,反映了液態(tài)的液化碎屑物質的貫入變形作用,為構造作用和孔隙壓力引起砂巖或砂層液化,其形成機制仍在探索之中。 五、碟狀構造 碟狀構造系指砂巖或粉砂巖中凹面向上、形似盤碟的紋理(圖1-22)。“碟”的直徑一般在1-50cm之間,邊緣上翹,在橫向上呈斷續(xù)分布,在垂向上互相疊置。它們的

27、形成與沉積物中的水分向上流動有關。這種碟狀紋層的凹面指向巖層頂面。 六、如何鑒別軟沉積變形 軟沉積變形是比較常見的,構造現(xiàn)象并非全部都是成巖后的構造作用引起的,正確區(qū)分成巖后和成巖前的變形在構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如何鑒別軟沉積變形 在研究軟沉積物變形時,應該把沉積作用、沉積環(huán)境與構造變形結合起來。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鑒別軟沉積變形:1. 軟沉積物變形常局限于一定層位或單層中,與整套巖系的變形相比較顯得很不協(xié)調。2. 軟沉積物變形常局限于一定的地段,如沉積盆地邊緣、大隆起邊緣等。3. 軟沉積物變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結果,一般不顯示構造應力造成的構造定向性。思考討論題v為什么要研

28、究沉積巖的原生構造?為什么要研究沉積巖的原生構造?v沉積巖的頂、底面如何識別?沉積巖的頂、底面如何識別?v軟沉積物變形的機理?軟沉積物變形的機理?第一講第一講構構 造造 地地 質質 學學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思考討論題v為什么要研究沉積巖的原生構造?為什么要研究沉積巖的原生構造?v沉積巖的頂、底面如何識別?沉積巖的頂、底面如何識別?v軟沉積物變形的機理?軟沉積物變形的機理?第一講第一講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沉積巖層的沉積巖層的基 本 產(chǎn) 狀基 本 產(chǎn) 狀第二講第二講v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面狀構造

29、及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產(chǎn)狀要素v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v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內容提要v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產(chǎn)狀要素v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v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一、地質體的基本產(chǎn)狀 地質體是泛指任何成因的天然巖石體,包括沉積成因的層狀巖石和噴出成因的層狀火山巖,以及侵位成因的巖漿巖體。 雖然地殼中地質體的成因、規(guī)模、形態(tài)、結構差別極大,但從幾何學的觀點看,各種地質體的構造都可歸納為面狀構造和線狀構造。面狀構造有層理、節(jié)理,斷層等,以及一些只有幾何意義的結構面,如褶皺的軸面等。線狀構造包括所有呈線狀習性的構造和各種平面間的交線

30、,如褶皺樞紐、軸跡和線理等。一、地質體的基本產(chǎn)狀 產(chǎn)狀要素是用來規(guī)定面狀構造或線狀構造在三維空間的產(chǎn)出狀態(tài)的,用其與水平參考面和地理方位間的關系來表示。 1 1、面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平面的產(chǎn)狀是以其在空間的延伸方位及其傾斜程度來確定的。任何面狀構造或地質體界面的產(chǎn)狀均以其走向走向、傾向傾向和傾角傾角的數(shù)據(jù)表示。 1 1走向 傾斜平面與水平面的交線叫走向線(右圖中的AOB),走向線兩端延伸的方向即為該平面的走向。一走向線兩端的方位相差180,通常以其NE或NW端的方位來表示,任何一個平面都有無數(shù)條相互平行的、不同高度的走向線。 1 1、面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2 2傾向傾向 傾斜平面上與走向線相垂直

31、的指向下方的斜線叫傾斜線(下圖中的OD),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面傾斜的方位即傾向(下圖中的OD)。 3 3傾角傾角 傾角是指平面上的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右圖2中的),即為在垂直該平面走向的橫剖面上量度的該平面與水干面間的二面角。 1 1、面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當觀察剖面與巖層走向斜交時,巖層與該剖面的交跡線叫視傾斜線(下圖中的HD,HC),視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線間的夾角(圖中的、)稱為視傾角,也叫假傾角。視傾角的值小于傾角的值。傾角與視傾角的關系如圖所示可用數(shù)學式表示為:tg=tgcos。當視傾向越偏離傾向時,視傾角越小,而當視傾向平行走向時,視傾角等于零。我

32、們可用赤平投影、查表或列線圖等簡便的方法求出已知面狀構造在任一方向剖面上的視傾角。、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直線的產(chǎn)狀是指直線在空間的方位和傾斜程度。直線的產(chǎn)狀要素包括傾伏向和傾伏角或用其所在平面的側伏角和側伏向來表示。 、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1 1傾伏向(指向)傾伏向(指向)是指某一直線在空間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傾斜直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所指示的該直線向下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2 2傾伏角傾伏角是指直線的傾斜角,即直線與其水平投影線間所夾之銳角圖中的。、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 3 3側伏角和側伏向當線狀構造包含在某一傾斜平面內時,此線與該平面走向線間所夾的銳角即為此線在那 個面上的側伏角圖

33、中之。側伏方向或側伏向就是構成上述銳夾角的走向線的那一端的大致方向,如圖23(B)中的40NE,即表示側伏角為40及構成40夾角的走向線一端的大致走向朝北東,即側伏向北東。 v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產(chǎn)狀要素v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v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內容提要一、概述 地殼中各種沉積巖系的分界面以及不整合面和斷層面等都是地質界面。各種地質界面在地表的出露線或界面與地面的交跡線即地質界線。地質界線的形態(tài)取決于地質界面的形態(tài)、產(chǎn)狀和地面起伏狀態(tài)。 當?shù)孛娼咏谒矫婊蚩山频匾暺錇樗矫鏁r,地質界線就是地質界面與水平面的交跡線,其形態(tài)只取決于地質界面

34、的形態(tài)和產(chǎn)狀,當?shù)匦问且粋€波狀起伏的曲面時,它與各種產(chǎn)狀,形態(tài)的地質界面相交的跡線,即地質界線的出露形態(tài)是不同的。 一、概述 二、水平巖層 巖層面呈近水平狀態(tài),即同一層面上各點的海拔高度都基本上相同的巖層,稱為水平巖層 二、水平巖層 水平巖層具有如下特征:1. 在地形地質圖上,巖層面的出露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在山頂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質界線呈封閉的曲線。二、水平巖層 在溝谷中呈尖齒狀條帶,其尖端指向上游。二、水平巖層 2. 巖層出露寬度是其上層面與下層面出霹界線間的水平距離。同一厚度的巖層,其出露寬度取決于地面的坡度,坡度愈緩,出露寬度愈大。當?shù)孛嫫露纫恢聲r,厚度大的巖層出露寬度大,厚度小

35、的巖層出露寬度小 。3. 在巖層層序正常的情況下,地質時代較新的巖層疊置在較老的巖層之上。若地形切割輕微,地面只出露最新的地層,如地形切割強烈、溝谷發(fā)育,則在低洼處出露較老的地層,自谷底至山頂?shù)貙訒r代逐漸變新 。二、水平巖層 二、水平巖層 4. 巖層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巖層的厚度。水平巖層的厚度即其頂、底面間的標高差,巖層厚度在較大范圍內基本一致,有時會向側方變薄或尖滅,呈楔狀或透鏡狀。 三、傾斜巖層 原始水干巖層因構造作用而改變其水平產(chǎn)狀,則形成傾斜巖層,它是變形巖層和構造中最基本的一種。傾斜巖層可以展布很廣,成為區(qū)域性構造,但更常常是某種構造的一個組成 部分,如大褶皺的一翼或大斷裂的一

36、盤。 三、傾斜巖層 傾斜巖層在地表的出露界線或地質界線常以一定規(guī)律展布。穿越溝谷和山脊的地質界 線的平面投影均呈“V”字形態(tài),這種規(guī)律叫“V”字形法則。三、傾斜巖層 當傾斜巖層的地質界線與溝谷或山脊直交或大角度相交時,形成“v”字形。通過溝谷時,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地質界線凸出的“V”字形尖端指向巖層的傾斜方向。三、傾斜巖層 當?shù)貙觾A向與地形坡向相反時,在山脊和溝谷中出露的“”字形與等高線形態(tài)一致,地質界線的緊閉程度比等高線的緊閉程度開闊 。三、傾斜巖層 當巖層傾向與地形坡向一致時,若地層傾向大于地形坡度,則在在山脊和溝谷中出露的“”字形與等高線形態(tài)相反。三、傾斜巖層 當巖層傾向與地形坡向一致時,

37、若地層傾向小于地形坡度,則在在山脊和溝谷中出露的“”字形與等高線形態(tài)一致。地質界線的緊閉程度比等高線的緊閉程度大(右圖)。三、直立巖層 直立巖層在平面圖上為一直線,不隨地形的山脊和水谷而變化。v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面狀構造及線狀構造的產(chǎn)狀要素產(chǎn)狀要素v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巖層的出露狀態(tài)v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沉積接觸關系的類型內容提要地層間的沉積關系是構造運動和地質發(fā)展史的記錄。沉積接觸關系基本上可分為整合接觸和不整合接觸兩大類型。 一、概述 二、整合接觸 當一個地區(qū)較長時期處于地殼運動相對穩(wěn)定的條件下,即沉積盆地緩慢下降,或雖處于上升、但未超過沉積基準面以上,或地殼升降與沉積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時,沉積

38、物一層層地連續(xù)堆積,沒有沉積間斷,這樣一套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連續(xù)沉積的新老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稱為整合接觸。 三、不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是指呈沉積接觸關系的上下兩套地層之間有明顯的沉積間斷,或兩套地層之間有明顯的地層缺失。不整合面出露界線為不整合線,是重要的地質界線之一。上下兩套地層的沉積間斷期是地質歷史中的一段時間間隔。在此期間,或是由于所在區(qū)域上升沒有接受沉積,或是那部分地層因區(qū)域上升而被侵蝕。 不整合接觸的類型有兩種,即平行不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接觸。1平行不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又稱假整合接觸,主要表現(xiàn)是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產(chǎn)狀彼此平行。三、不整合接觸 三、不整合接觸 2角度不整

39、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主要表現(xiàn)為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同、以角度相交。當兩者相交的角度很微小時(10),可稱為徽角度不整合接觸。 四、不整合接觸的表現(xiàn) 、平行不整合接觸由于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彼此平行、且不整合面因長期受風化剝蝕,故常被夷平 為較平坦的面,因此,在地質圖和剖面圖上,不整合面與其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一致,即傾向、 傾角相同,不整合線及地質界線與整合的地質界線相似。 四、不整合接觸的表現(xiàn) 、角度不整合接觸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巖層除產(chǎn)狀不一致外,并且常見兩套地層的褶皺型式和變形強弱程度不同、斷裂構造的發(fā)育程度和方向不同、上下兩套地層的構造線方向截然不同及變質程度不同等。在地質圖和剖面圖

40、上,角度不整合接觸表現(xiàn)為上覆一套較新地層的底面地質界線,即不整合線截切下伏較老地層不同層位的地質界線。通常以上覆地層的底面代表不整合面。 當不整合面被剝蝕得局部起伏不平時,后來新的造巖物質堆積、充填在低凹部位,因而在不整合面的局部會產(chǎn)生上覆新地層和下伏老地層均與不整合面呈交截的現(xiàn)象。這種新沉積物充填于侵蝕凹地之中,如同新地層嵌于下伏地層中的現(xiàn)象,叫嵌入不整合接觸(下圖A處)。不整合面起伏不平引起局部新巖層在橫向上與不整合面呈截切的現(xiàn)象,叫毗連不整合接觸(下圖B處),這種不整合接觸現(xiàn)象可見于斷陷盆地邊緣。 四、不整合接觸的表現(xiàn) 自然界中不整合接觸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在時間關系上和空間展布上都

41、很復雜,會出現(xiàn)互相過渡、轉化等錯綜復雜的關系。例如,上下兩套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在部分露頭上或小范圍內,彼此產(chǎn)狀也可能是平行的。但是,通過區(qū)域地質調查和填圖就會發(fā)現(xiàn),上覆地層在不同地方會與下伏不同層位的老地層接觸。這就說明,從局部地區(qū)的表征來看是平行不整合接觸,而從較大區(qū)域來看卻是角度不整合接觸。這種不整合接觸現(xiàn)象稱為地理不整合接觸或區(qū)域不整合接觸。 四、不整合接觸的表現(xiàn) 由于沉積區(qū)的范圍和位置的變化,可能造成盆地邊緣區(qū)特殊的沉積接觸關系。當新沉積物的展布面積超過早先的盆地邊界而覆蓋在原為剝蝕區(qū)的更老的基底之上時,使先沉積的地層產(chǎn)生尖滅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叫超覆。 四、不整合接觸的表現(xiàn) 五、不

42、整合接觸的研究意義 不整合接觸從一個方面記錄了地殼運動的演化歷史,不僅體現(xiàn)了巖層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也反映了在時間上的發(fā)生順序。平行不整合接觸的形成過程為:下降、沉積一上升、沉積間斷,遭受剝蝕+再下降、沉積。角度不整合接觸的形成過程為:下降、沉積一褶皺、斷裂、變質作用或巖漿侵入、不均勻隆起,沉積間斷并遭受剝蝕一再下降、沉積。因而,地層不整合接觸關系是研究地質發(fā)履歷史、鑒定地殼運動特征和時期的一千重要依據(jù)。 五、不整合接觸的研究意義 在巖石地層學上,不整合接觸是劃分地層單位的依據(jù)之一,不整合線是地質填圖的一個重要地質界線。對不整合接觸在空間上的分布及其類型變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

43、在不整合面上及鄰近的巖層中,??尚纬设F,錳、磷和鋁土礦等沉積礦產(chǎn);不整合面是一個構造軟弱帶,宜于巖漿和含礦溶液活動,故常可形成各種熱液型礦床,也有利于石油、天然氣和地下水的儲集。 六、不整合接觸的研究方法 1確定不整合接觸存在的標志確定不整合接觸存在的標志 據(jù)地層古生物方面的標志確定有沉積間斷,據(jù)沉積方面的標志(如風化殼、殘積物和底礫巖等)確定不整合面的位置,進而對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構造特點進行研究。 由于它們經(jīng)歷了不同的地殼發(fā)展歷史,故在構造上有不同的特點,如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一致,構造線方向截然不同,褶皺樣式和強弱有明顯的區(qū)別,節(jié)理和斷層的發(fā)育程度,類型,產(chǎn)狀不同。 不同的地殼運動歷史也必

44、然造成巖漿活動的類型和特點及變質程度的差異,但要注意將斷層作用所造成的兩套不同地層的接觸與沉積不整合接觸區(qū)分開來。 六、不整合接觸的研究方法 2不整合接觸時代的確定不整合接觸形成的時代通常相當于呈不整合接觸的上下兩套地層之間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層的時代。角度不整合接觸的時代是構造運動相對強烈的時期(即構造冪)。當缺失地層較少時,不整合接觸形成的時代較為確切,若上下兩套地層時間間隔很大,不整合接觸形成的時代就不易準確判定了,且這期間也可能發(fā)生多次運動。要正確地鑒定不整合接觸所代表的地殼運動的時期,還必須對較大區(qū)域進行地層對比和區(qū)域地質構造發(fā)展的綜合研究,以便確定地層是“缺”,即當時就沒有沉積,還是“

45、失”,即原有的地層被剝蝕掉了。 思考討論題第二講第二講v 在在“V”字型法則中,假設巖層以位于層字型法則中,假設巖層以位于層面上的水平軸旋轉,那么,當巖層由水平面上的水平軸旋轉,那么,當巖層由水平旋轉至傾斜,再旋轉至直立,巖層的出露旋轉至傾斜,再旋轉至直立,巖層的出露界線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界線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v 確定二套巖層是否為不整合關系,研究區(qū)確定二套巖層是否為不整合關系,研究區(qū)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積?為什么?不整合類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積?為什么?不整合類型的變化反映下伏巖層可能經(jīng)歷了怎能樣型的變化反映下伏巖層可能經(jīng)歷了怎能樣的地質過程?的地質過程?構構 造造 地地 質質 學學Struct

46、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思考討論題第二講第二講v 在在“V”字型法則中,假設巖層以位于層字型法則中,假設巖層以位于層面上的水平軸旋轉,那么,當巖層由水平面上的水平軸旋轉,那么,當巖層由水平旋轉至傾斜,再旋轉至直立,巖層的出露旋轉至傾斜,再旋轉至直立,巖層的出露界線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界線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v 確定二套巖層是否為不整合關系,研究區(qū)確定二套巖層是否為不整合關系,研究區(qū)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積?為什么?不整合類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積?為什么?不整合類型的變化反映下伏巖層可能經(jīng)歷了怎能樣型的變化反映下伏巖層可能經(jīng)歷了怎能樣的地質過程?的地質過程?提示一提示一

47、提示二提示二Structural GeologyStructural Geology地質構造分析地質構造分析的的力 學 基 礎力 學 基 礎第一講第一講地質構造是巖石變形的產(chǎn)物。巖石變形是在外力作用下,內部質點發(fā)生位移的結果。要深入研究構造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形成機制,需要學習和了解有關巖石變形的力學基礎知識。引言地質構造分析的力學基礎v應力應力v應變應變v巖石的變形習性巖石的變形習性v應力應力v應變應變v巖石的變形習性巖石的變形習性一、應力v應力概念應力概念v應力分析應力分析v應力場、應力軌跡、應力場、應力軌跡、應力集中應力集中v應力概念應力概念v應力分析應力分析v應力場、應力軌跡、應力場、

48、應力軌跡、應力集中應力集中一、 外力、內力和應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包括改變物體的位置、運動速度、形狀和大小等。在說明一個力時,既要說明它的大小,還要說明它的方向。這種將大小和方向同時加以考慮的量,在數(shù)學上叫做矢量(或向量)。根據(jù)施力物可將力分為內力和外力,應力是內力的一種。(一)應力概念(一)應力概念外力1 1、外力 從外部施加于一個物體的力稱為外力。外力分為兩種:面力,是通過接觸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如擠壓和拉伸:體力,是不必通過直接接觸就可從外部連續(xù)作用在物體內各質點上的力,如重力和慣性力。這兩種力是與巖石變形有關的重要的體力。 2 2、內力、內力

49、內力是同一物體內部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物體是由無數(shù)質點所組成的,質點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使質點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并保持一定的形狀,這種力稱為物體的固有內力,當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其內部質點間的相對位置要發(fā)生變化,并引起質點間相互作用力的改變,力圖恢復其原來形狀,這種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物體內部內力的改變量稱為附加內力,或簡稱內力。體力雖然也作用于物體內各質點,但它不是內力而是外力。 (一)應力概念內力3 3、應力、應力 當外力作用于物體時,物體內部便產(chǎn)生與外部作用力相抗衡的內力p,假定將這個物體沿面切開,取出其中一部分而保留它對截面的內力p不變,這時截面上的內力p與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內

50、力均勻分布的情況下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代號用)。fppA (一)應力概念應力如果內力p與截面A不相垂直,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法則,可將內力p分解為垂直于截面A的分力N和平行于截面A的分力T。相應的垂直于截面A的應力叫正應力,或稱直應力:N/A平行于截面A的應力,稱為剪應力,又叫切應力:=T/A(一)應力概念應力正應力可以是擠壓力,也可以是拉張力。地質上習慣以壓應力為正,張應力為負。剪應力的作用是使質點沿截面發(fā)生相對剪切滑移。習慣規(guī)定使物體有逆時針轉動趨勢的剪應力為正,使物體有順時針轉動趨勢的剪應力為負。當內力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勻時,則應力應取微面積A趨于零時內力p的極限值,并可得合應力f

51、的微分表達式:f lim(p/A)=dp/dA應力的國際單位為帕斯卡(Pascal),簡稱帕(Pa),即Nm2,其含意為每平方米面積上所受牛頓力的大小。 (一)應力概念應力一、應力v應力概念應力概念v應力分析應力分析v應力場、應力軌跡、應力場、應力軌跡、應力集中應力集中物體受力作用可以是一個方向或多個方向。當分析物體內某一點的受力作用狀態(tài)時,總是與該點在某一方向截面的應力分量有關。過同一點取不同方向的截面,各截面方向上的正應力和剪應力是不同的。過該點所有截面上應力的總體稱為該點的應力狀態(tài)。二維平面內的應力分析是以一點應力狀態(tài)分析為基礎。單向受力狀態(tài)下的二維應力分析是最簡單的應力分析。 (二)應

52、力分析1、單向受力狀態(tài)下的二維應力分析 設作用于物體的外力為p,內力為pa(圖52),那么垂直于內力pa的截面mo的單位面積Ao上的應力1為:1pa/Ao與內力pa斜交的任意截面mn上的面積Aa合應力a為:apa/Aa (二)應力分析二維應力分析(二)應力分析二維應力分析設斜截面mn與垂直截面mo的交角為(A),此角亦等于斜截面mn的法線與合應力a的交角 (C)。斜截面mn的面積Aa與垂直截面mo的面積Ao關系為:Aa =Aocos(二)應力分析二維應力分析在斜截面Aa上的正應力和剪應力分別為:=a acos=(=( pa/Aa) cos=(=( pa/Ao) ) cos2 2=a asin=

53、(=( pa/Aa) sin=(=( pa/Ao) ) cossin用二倍角代換,可將上兩式改寫為:=1 1 (1+ cos2) /2 (5-2)=1 1 sin2/2 (5- -3)式5-2和式5-3是在單向壓縮時各種應力的關系式。 (二)應力分析二維應力分析1.在式52中,當0時,cos21,則=1;當090時,0cos21,則1,這表明在與擠壓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應力值最大。2.在53式中,當0或90時,sin20,則0,即與擠壓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無剪應力存在,當45時,sin21,則剪應力12;當045時,osin21,則o2mm;注意與其它角礫區(qū)別碎粒巖 :0.12mm碎粉巖 2=3),

54、則只發(fā)育一組石香腸(圖A)。當應變處于雙向拉伸時(即123),強硬層將向兩方張裂形成“巧克力方盤”式石香腸構造(圖B)。三、線理三、線理三、線理()窗欞構造窗欞構造是強硬層組成的形似一排欞柱的半圓柱狀大型線狀構造。欞柱表面有時被磨光,并蒙上一層云母等礦物薄膜,其上可以有與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溝槽或凸起,并常被與之直交的橫節(jié)理所切割。三、線理三、線理窗欞構造常沿著強弱巖層相鄰的強巖層的界面出現(xiàn)。一系列寬而圓的背形被尖而窄的向形所分開,形成嵌入式“褶皺”。軟弱巖層總是以尖而窄的向形嵌入強硬層,強硬層面呈圓拱狀的背形突向軟弱層,從而鑄成一系列圓柱形的腫縮式窗欞構造。實驗證明,窗欞構造是巖層受到順層強烈縮

55、短引起縱彎失穩(wěn)形成的。實驗還證實窗欞構造的主波長與強弱巖層之間的粘性差有關。此外,也有人把外貌與一排欞柱相似的褶皺構造稱為褶皺式窗欞構造。 三、線理窗欞構造與石香腸構造不同,反映了平行層理的縮短,而石香腸構造則反映了垂直層理的壓縮。但是,窗欞柱的方向與香腸體的長軸一樣,都代表了應變橢球的Y軸,故為B型線理。三、線理窗欞構造的欞柱一般互相平直延伸,但也有扭轉的欞柱,表明其不僅受到了平行層理的縮短,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使欞柱發(fā)生輾滾和扭轉。三、線理()桿狀構造桿狀構造是由石英等單礦物組成的比較細小的棒狀體。桿狀體常產(chǎn)出于變質巖內小褶皺的轉折端。桿狀體的長度一般較小,從數(shù)厘米至十數(shù)厘米。與窗欞

56、構造的主要不同在于多數(shù)桿狀體是由變形過程中同構造分泌物質所組成。桿狀構造的長軸與褶軸平行,并與運動方向直交,故為B型線理。三、線理最典型的桿狀構造是石英棒組成的桿狀構造。石英棒的物質來源可以是硅質巖石在變質過程中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集中于褶皺轉折端低壓地帶呈石英脈產(chǎn)出。也有一些石英棒是先存的石英細脈隨著圍巖的褶皺輾滾而成。同樣,由于斷層作用造成的低壓空間也有利于石英、方解石的沉淀,因而輾滾的石英棒、方解石棒在斷層帶中也很發(fā)育。三、線理()鉛筆構造鉛筆構造是泥質或粉砂質巖石中常見的使巖石劈成鉛筆狀長條的一種線狀構造。三、線理鉛筆構造的形成作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成巖壓實與順層擠壓變形共同作用的結果

57、;另一類是變形面理與層理交切的結果。一種鉛筆構造是交面的鉛筆構造,它常是透入性的劈理面與層面相交而成。交面的鉛筆構造常具有規(guī)則的斷面形狀,常平行于同期褶皺的褶軸,為B型線理。三、線理在壓實與變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鉛筆構造的過程如下:初始泥質和粉砂質沉積物在垂直層面的壓實作用下,隨著沉積物的壓實和孔隙水的排逸,引起原始沉積物的體積損失,形成單軸旋轉扁球體型的應變。在其后的構造變形中,由于平行層理的壓縮及沿垂直方向的拉伸,使巖石變形成單軸旋轉長球體型,其應變橢球的軸比 X Y = Z。這時,片狀、柱狀和針狀礦物發(fā)生旋轉,順X軸方向定向排列,致使巖石沿X軸方向易于劈開。巖石可破裂成大小不一的碎條,稱作

58、鉛筆構造。這種鉛筆構造最主要的特征是沒有面狀構造要素,橫截面常是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或弧形,其長軸雖平行于巖石中有限應變橢球的X軸方向,但是又平行于區(qū)域構造變形的軸方向。三、線理三、線理()壓力影構造壓力影構造是另一類礦物生長線理,屬型線理,常產(chǎn)出于低級變質巖中。壓力影構造由巖石中強硬個體及其兩側(或四周)在變形中發(fā)育的同構造纖維狀結晶礦物組成。三、線理作為強硬個體的有黃鐵礦、磁鐵礦,還有化石、礫石、巖屑和變斑晶等,變形一般不強,只出現(xiàn)微破裂、波狀消光、變形紋等。核心礦物兩側的結晶纖維常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綠泥石等礦物組成。在應力作用下,這些較強硬物體在變形時將引起局部的不均勻應變。使其周圍的韌性

59、基質從堅硬物體表面拉開,形成低壓引張區(qū),為礦物提供了生長的場所。在壓溶作用下,基質中的易溶物質從礦物界面上發(fā)生溶解,并從受壓邊界向低壓引張區(qū)運移,沿著最大拉伸方向(軸)生長成纖維狀的影中礦物。纖維的生長方向隨著變形過程中最大拉伸軸方向的變化而變化。三、線理堅硬核心體兩側的影中礦物的不同形狀反映了不同的應變狀態(tài)。在擠壓變形或純剪變形中,堅硬核心體兩側的結晶纖維常呈對稱形狀。在單剪作用下,隨著非共軸的遞進變形,最大主應變軸(軸)發(fā)生偏轉。因此,堅硬核心體兩側的結晶纖維呈現(xiàn)出單斜對稱的形狀。黃鐵礦晶體旋轉變形模擬實驗表明,不對稱的影中礦物的結晶纖維生長隨著剪切應變量的大小呈有規(guī)律的變化。通過對壓力影

60、中礦物結晶纖維生長方向測定,可以確定變形的主應變軸方位及其變化。三、線理6、線理的野外觀測 線理的觀測與面理的觀測以及小型構造的研究一般是同時進行的。在線理發(fā)育地區(qū)進行地質制圖時應標出線理。有時為了某種專門研究,要專門制作面理和線理為主的構造圖。必要時,還需采集一定數(shù)量的定向標本,并進行室內顯微觀測。三、線理1)區(qū)分原生線理和次生線理在變形巖石中,除了次生的線狀構造外,還可能殘存原生的線狀構造,如礫石的原生定向排列、巖漿巖的流線等。因此,在野外地質觀察中,首先要區(qū)分原生線理和次生線理。但區(qū)分這兩者較困難,除在單個露頭上注意研究線理的主要特征外,還要從更大范圍內研究它的展布規(guī)律及其與其它構造的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