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文學_第1頁
浪漫主義文學_第2頁
浪漫主義文學_第3頁
浪漫主義文學_第4頁
浪漫主義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縱向上,浪漫主義文學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理念的繼承和發(fā)揚,也是對僵化的法國古典主義的有力反駁;在橫向上,浪漫主義文學和隨后出現的現實主義共同構成西方近代文學的兩大體系,造就19世紀西方文學盛極一時的繁榮局面,對后來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定義以現實為基礎,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絢麗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張的表現手法,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追求。簡析以現實為基礎現實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土壤,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靈感都來自于現實,并非脫離現實。熱情奔放的語言浪漫主義抒發(fā)感情的文字特點。浪漫主義文學的字句

2、極其考究,力求完美,因為此特點,浪漫主義文學許多作品成為“唯美主義”的代表作。絢麗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義文學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直白夸張的表現手法浪漫主義文學通篇看似脫離現實,因為其塑造的形象極其夸張,但仔細品讀,會發(fā)現自己身邊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目的?!皩硐胧澜绲淖非蟆逼鋵嵕褪窍M鐣篮?,所以浪漫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相同的。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與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相比,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是表現手法不同而已。分類傳統政治分類浪漫主義文學在傳統分類中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積極浪漫主義具有強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3、。消極浪漫主義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以上分發(fā)明顯不科學,但從作品的感情抒發(fā)的方式不同,積極和消極的概念仍可保留,不過需要重做定義:積極浪漫主義以直白宏大的語言表達感情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如雪萊、屈原、普希金消極浪漫主義以含蓄內斂的語言表達感情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如英國湖畔派、中國新月派以作品表現形式浪漫主義以作品表現形式分類可以分為兩類:有神浪漫主義與無神浪漫主義。有神浪漫主義以傳說或自創(chuàng)的“神”的形象為載體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如泰戈爾、屈原、但丁無神浪漫主義以自然或社會現象為載體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如應該湖畔派、中國新月派文學作品各類本身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不過

4、表現形式不同。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并不比消極浪漫主義文學更優(yōu)越,無神浪漫主義文學也不比有神浪漫主義文學更先進。之所以對文學作品分類,只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與品讀,除此之外并無實際意義。介紹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一樣,作為一種文學觀念和一種文學的表現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fā)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作為一種文學思潮,一種文學表現類型,以及作為一個明確的文學理論概念,卻是后來逐漸形成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如果說浪漫主義文學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充滿激情的夸張方式來表現理想與愿望的話,那么,可以說,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學活動中,就已經存在這種形態(tài)的文學了。例如各個民族都有的遠古神話、中

5、國先秦文學中的楚辭,都有這樣的特點。表現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學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學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浪漫精神是文學的一個重要源頭,文學從一開始就和浪漫主義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不過,明確地把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精神來倡導、來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個波瀾壯闊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在西方則始于18世紀末到19世紀30、40年代這個時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國,而后波及到英國、法國和俄國,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發(fā)展成為一場風靡歐洲的文學運動,相繼產生了許多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文學理論中所說的浪漫主義主要指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類型,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從文學本

6、身的發(fā)展來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盛行是反對古典主義文學的產物。所以在西方文學批評史上,人們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對立模式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此說明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和運動產生的原因。韋勒克指出,“浪漫主義的意思簡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傳統寫出的詩歌?!辈⒅赋鲞@是一種“根據'古典的'與'浪漫的'之間的對立說法而建立的類型論。”這種對立或區(qū)別具體的含義是“指那種與新古典主義詩歌相對立并從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得到啟發(fā)并以此為榜樣的詩歌”。產生背景大背景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zhàn)爭頻仍,動亂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使人們感到法國大革命后確立的資

7、本主義制度遠不如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好。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托。這種社會情緒反映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就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相關因素社會和歷史因素在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浪漫主義思潮是法國大革命直接催生的產物。法國大革命不僅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也給整個歐洲文化帶來了新的思潮。新興的城市工商業(yè)資產階級標榜“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對舊的封建文化秩序產生了毀滅性的沖擊。在法國,執(zhí)政府時期出現了自由主義思潮,主張保證個人自由和獨立性,這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浪漫主義作家往往從個性受到壓抑,個人才能得不到發(fā)展,個人愿望和抱負得不

8、到實現等角度,表現人物在這種矛盾狀態(tài)中的感情、行動和悲劇。浪漫主義文學熱衷于描寫個人失望與憂郁的“世紀病”,并頌揚以個人與社會的徒勞的對立為表現形式的反抗。此外,大革命摧毀了舊的社會秩序,勢必導致不同階層的人們心態(tài)的變化。城市中的資產者追逐自由競爭,幻想在這種“平等”的社會氛圍中達到權力和財富的頂峰。另一方面,大革命使貴族階層逐漸落魄,于是悲觀頹唐、人生虛幻的情緒滋生,對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為流行的思想。這種種社會圖景和人生境遇都對浪漫主義文學的盛行提供的土壤。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德國的圖賓根,為了慶祝攻陷巴士底獄,歌德等作家在城郊種下自由樹,德國的文化刊物也紛紛追隨法

9、國革命思想,開始對自由、平等、人權等政治理念的討論。英國湖畔派詩人無一例外受到大革命的影響,華茲華斯認為法國大革命是“按照自然的一般進行產生的,只不過它的好處推遲到來”,騷塞則公然自稱自己是共和派。過去的批評家曾依照作家們對革命的態(tài)度而強分“消極浪漫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兩派,這是一種偏頗的做法,已經很少提及。哲學和文化因素德國古典哲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兩大理論來源。康德的形而上學區(qū)分了本體和現象,認為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人是自然法則的制訂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質和神秘性質。其追隨者費希特認為現實只是人的一種創(chuàng)造,強調天才、靈感的主觀能動性,把人的心靈提高到客觀世界創(chuàng)

10、造者的地位。謝林認為世界中搬演著悲劇,整體中存在不和諧,人們必須從自然出發(fā),超越這種不和諧,尋求自我。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提出社會的真理在于其歷史中,而人的精神是歷史。人是自在的和自為的,只有在這個意義上,人才是絕對的、自由的、無限的。具有顯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國古典哲學為浪漫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法國和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從另一個角度為浪漫主義提供了視角。法國的圣西門和傅立葉揭露資本主義的貧困現象、民主自由的虛偽、婚姻制度的腐朽和殖民掠奪的殘酷,并提出建立未來理想國度的前景。在理想國度里,全體社會成員各盡所能,沒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分。英國的歐文則更具改良意識,寄希望于仁慈的統治者身上

11、,強調階級調和、階級互愛,以此化解尖銳的社會矛盾。在很多浪漫主義作家身上都能看到顯著的烏托邦意識,就是受空想社會主義影響的結果。文學與藝術因素盡管浪漫主義文學直到19世紀才蔚為大觀,但實際上“浪漫主義”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傾向古已有之。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就曾聲稱:“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發(fā)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與必然率可能發(fā)生的事。”這就是對古代文學中浪漫主義手法的概括。荷馬史詩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都大量運用浪漫主義手法。至于中世紀的騎士傳奇,則與浪漫主義有直接淵源。18世紀英國的傷感文學實際就是浪漫主義的雛形,法國啟蒙文學家盧梭主張回歸自然也是浪漫主義在近代的濫觴。橫向上看,浪

12、漫主義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文學思潮,而是涵蓋了藝術的其他門類。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和籍里柯就曾創(chuàng)作過許多驚心動魄的浪漫主義繪畫,表達自己對風云變幻的社會環(huán)境的理解;肖邦、李斯特等音樂家風格幽婉深邃,比才的歌劇熱情奔放,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典范。文學和藝術各門類之間彼此影響,共同構成了聲勢浩大的19世紀浪漫主義文藝風潮。發(fā)展概況浪漫主義文學的鼎盛時代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即18世紀90年代到19世紀30年代。浪漫主義之所以會在這個時期獲得蓬勃發(fā)展,是因為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震撼了整個世界,在歐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13、和民族解放運動。于是,表現理想、推崇英雄、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文學也就必然地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學主流?;咎攸c概述從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義文學類型的基本特點:與"新古典主義對立",是說浪漫主義力主表現個性與感性,不像古典主義文學那樣強調理性以及對社會、國家整體的服從;"從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得到啟發(fā)",是說浪漫主義在題材與主題的表現上富于傳奇性、奇特性。這些特點都使浪漫主義文學有了與西方傳統文學全然不同的面貌。不過,即使在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特點和面貌,德國的、法國的和英國的浪漫主義不盡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義之間也有區(qū)

14、別。但是這些民族的、時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著浪漫主義文學沒有統一的特征和性質。正如韋勒克所說:"如果我們考察一下整個大陸上自稱為'浪漫主義的'具體文學的特點,我們就會發(fā)現全歐都有著同樣的關于詩歌及詩的想象的作用與性質的看法,同樣的關于自然及其與人的關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樣的詩體風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話的使用上與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截然不同。"關于這些共同點,韋勒克總結為:"就詩歌觀來說是想象,就世界觀來說是自然,就詩體風格來說是象征與神話。" 也就是說,浪漫主義文學以強調想象來突出文學的目的在于表現理想和希望,以強調自然來突出文學應偏重于抒

15、發(fā)個體的主觀感受和情緒,以強調象征與神話來突出文學的隱喻性、表現性和夸張、奇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這些特點,是浪漫主義文學共有的特征。韋勒克指出浪漫主義的世界觀是一種自然觀,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說明,即自然觀的世界觀是什么意思。浪漫主義所謂的自然是針對古典主義而言的。他們認為,古典主義對理性的強調實質上是對秩序、規(guī)律的強調,其違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義把一切原始的、質樸無華的和天真無邪的事物視為"自然的"。從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間的一系列對立,如浪漫主義強調感性,古典主義強調理性;浪漫主義強調對大自然的表現,古典主義強調對人類創(chuàng)造物的表現;浪漫主義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古典主義

16、強調人與自然的分離;浪漫主義強調自由、個性、個體,古典主義強調服從、共性、整體。等等。而這一切從世界觀上講,則體現了對世界對自然的看法。由于現代自然科學的影響,理性主義認為世界、自然有如一架精致的機器,一個完美的幾何模型,世界與自然的運作受可知的規(guī)律的支配。而浪漫主義則把自然視為一個未知世界,是神秘的,值得敬畏的,不斷演化的。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成就主要體現在最適于感情抒發(fā)的詩歌方面,浪漫主義作家重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是對統治文壇二百年之久的古典主義的反撥。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對大自然的歌頌。文學精神浪漫主義文學以一種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執(zhí)著于對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現,力圖用文學給人類展現出一幅理想

17、的生活景象。用德國作家席勒的話說,浪漫主義"試圖用美麗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 。所以,浪漫主義并不像現實主義文學那樣注重對生活對象的如實摹寫,強調文學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而是竭力表現理想,表現主觀愿望,表現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浪漫主義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則,只要能表現理想的與希望的生活,文學塑造的形象即使違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邏輯也無關緊要。浪漫主義文學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因此常常會改變生活原有的形態(tài),在感情和理想的強烈作用下,大膽地、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虛構的甚至是變形的意象、人物或環(huán)境。浪漫主義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應有的樣式,按照作家主觀的感情邏輯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藝術世界。可以

18、說,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不是模擬現實的"鏡像世界",而是一個想象的、超現實的、主觀化了的世界,通過塑造這個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縱情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和表達主觀的愿望。雖說表現主觀情感是各種文學類型共有的特點,但是我們要注意,在對情感的抒發(fā)上,浪漫主義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和現實主義比較一下,可以說在處理感情和生活的關系上兩者之間有這樣的區(qū)別,浪漫主義是由情生物,為情造物,對生活的表現受主觀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義塑造的藝術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而現實主義則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觀感情的表現要受所描寫的生活內容的制約,把主觀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

19、在繚綾中也抒情,"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暸c帛","昭陽殿里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表現了對織女的同情,但是這種情感的表達是在陳述事實、對比事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可是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對景色的描寫,卻是在激情中的想象:"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為表現希望和激情,浪漫主義文學尤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強烈的對比來強化和表現主觀情感的傾向性。遠離現實在理想主義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義文學更多地采用了遠離現實生活的神話傳說、奇異故事等作為自己的表現對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創(chuàng)造

20、出想象的和虛構的藝術世界。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喬治·桑曾說:浪漫主義藝術"不是對于現實世界的研究,而是對于理想的真實的追求"。因此浪漫主義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往往帶有幻想的特點,在虛構的特殊的環(huán)境中,描寫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為和能力的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為了純潔自由的愛情,可以死而復生;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動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從不說謊的修女,也為之違反教規(guī)。所有這些形象顯然不是現實生活種可能有的,而是充分體現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所

21、說,"在最狹義最本質的意義上說,浪漫主義就是人的靈魂的內在世界,他的心靈的隱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內心里,潛伏者浪漫主義的秘密源泉。" 為了表現理想和激情,浪漫主義常常以強烈的對比色彩來強化和突現主觀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與丑的對比、外表與內心的巨大反差,表現了作家愛憎分明的情感。崇尚自然浪漫主義文學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強調以自然為對象和表現人性的自然本質。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及,浪漫主義文學尤為重視自然。這個"自然"既是指那個與社會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現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義文學所以關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

22、號,是因為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所帶來的違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業(yè)文化的失望。浪漫主義認為,人性原有的純樸與自然,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都因為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因為物質欲望的彌漫,而逐漸喪失了。因此,對大自然的向往,對自然人性的歌頌,也就成了浪漫主義文學的主題和表現對象,從而為歐洲文學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正如美學家李斯托威爾所說:"自然這塊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紀的浪漫主義運動,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細致的發(fā)掘。拜倫、雪萊、華茲華斯、歌德,是他們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巒帶進了他們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浪漫主義文學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來表現人的自主能力和奮斗精神。以此來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23、表現方式浪漫主義文學在表現方式上具有大膽幻想、構思奇特、手法夸張的特點。浪漫主義在藝術表現上不求"形似",不像現實主義那樣追求細節(jié)的真實,而是依據主觀感情的邏輯和表現理想的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夸張、虛構、變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現性的藝術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藝術世界的創(chuàng)造,從而體現了浪漫主義文學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義文學經常使用異??鋸埖乃囆g表現手法,以傳奇式的故事情節(jié),華麗的語言形式,把歷史傳說、神話故事、自然奇觀和異域風情揉合起來,以表現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現出雄奇瑰偉的浪漫氣勢?,F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冷靜刻畫和細節(jié)真實在浪漫主義作品中是極少見的,即使是寫實的場面

24、,浪漫主義也把筆墨用在對奇異新鮮事物的表現上,盡力表現主觀感覺和思想感情。根本特點注重主觀感情和理想的表現是浪漫主義的根本特點,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質與取向不同,浪漫主義也就有了所謂的"積極"和"消極"之分。所謂的積極浪漫主義,是指那種表現了與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學;這種浪漫主義因為有積極進取的特點,它表現的理想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并以這種理想來批判一切丑惡的現實。而所謂的消極浪漫主義則是指那種把已經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為理想的文學,這種浪漫主義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而把目光投向過去,已經被歷史所遺棄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極浪漫主義常

25、常流露出一種感傷的情緒,其藝術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態(tài)的氣息。但是要注意,這并不意味著消極浪漫主義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動的。因為被歷史發(fā)展所遺棄的生活方式、倫理道德,并非都是毫無可取的,歷史的發(fā)展有時候也會以美好事物的喪失作為代價。1 主要特點總體特點浪漫主義文學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發(fā)掘人類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以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為主要特征。浪漫主義文學產生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這個激動人心的特定時期。這個時代是歐洲社會人的精神和個性大釋放時期。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競爭的新局

26、面,遺跡啟蒙理想的破滅,使這一時期的人處于憧憬與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釋放并表現自我成為一股潮流,浪漫主義即是這股文學潮流的折射。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代替了古典主義,成為遍及歐洲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作為一種思潮,浪漫主義遠不只限于文學范疇,它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民主運動以及民族自覺、解放運動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對舊傳統、舊制度的否定過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浪潮。同時,它帶來了文學形式和表現內容的全面解放。作為一種有著特殊歷史背景和特定哲學思想基礎的文學思潮,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強調主觀精神、個人主義和批判意識。浪漫主義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氣質主要表現為反對古典

27、主義的因襲陳規(guī)、壓制個性,要求個性解放和絕對的創(chuàng)作自由,否定藝術家遵循任何規(guī)則,他們的文學主張和文學實踐都是對人本主義的高揚。在縱向上,浪漫主義文學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理念的繼承和發(fā)揚,也是對僵化的法國古典主義的有力反撥;在橫向上,浪漫主義文學和隨后出現的現實主義文學共同構成西方近代文學的兩大體系,造就19世紀西方文學盛極一時的繁榮局面,對后來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浪漫主義原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后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最早見于十八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它源自歐洲中世紀的希伯來文學,這些作品將一切個人的感情、

28、趣味和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浪漫主義作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格格不入,它包含了更多主觀、空想的因素。思想特點(1).強調創(chuàng)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guī)戒律,要求文學突破描繪現實的范圍。雨果指出:“浪漫主義······只不過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而已”,其目的“只求帶給國家一種自由,即藝術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浪漫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與古典主義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古典主義主張只能描繪貴族和上層人物,排斥民間文學;戲劇創(chuàng)作規(guī)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風格等等,已成為束縛文學發(fā)展的桎梏。浪漫主義終于沖破了這道

29、頑固的樊籬,在創(chuàng)作自由的口號下開辟了文學的新天地。個性解放是他們高舉的旗幟,以反對社會對人的精神束縛和壓迫,這是他們宣揚的時代精神。(2).從民主主義的立場,或者從迷戀舊制度的立場,抨擊封建制度或資本主義的罪惡現象。浪漫派可分為帶有資產階級傾向和貴族傾向的兩類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熱情,揭露現實的黑暗和不合理現象,對未來社會充滿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懷舊的態(tài)度去抨擊資本主義。但是,這兩類作家批判現實的武器都是人道主義,他們一般都同情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并以此去構筑理想的社會圖景。 (3).酷愛描寫中世紀以往的歷史,從司各特開始,到雨果、大仲馬等浪漫派小說家,大多以歷史題材為描寫對象。古典主義貶斥

30、中世紀的歷史和文學,把它看成漆黑一團;浪漫派反其道而行之,在重新挖掘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的同時,也把這段歷史作為描寫的內容。但浪漫派并不注重是否反映歷史的本質面貌,他們往往只擷取歷史的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在歷史上語焉不詳,可以憑作家自由馳騁,因而有時不顧主人公在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大仲馬的小說就是如此,(4).偏重于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的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張。這些人把自然看作一種神秘力量或某種精神境界的象征。華茲華斯認為,自然的珍寶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他們寄憂思于自然,用自然美來對照社會的丑。他們不僅歌詠本國自然之美,而且樂于描繪異國風光,強美洲的叢林

31、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國,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廢墟等等。藝術特點(1).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fā),有強烈的主觀性。浪漫派作家認為古典主義宣揚的理性束縛了文藝,于是把抒發(fā)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對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發(fā)現了“自我”,糨成為對人和世界的新視野的源泉。費希特的論斷是他們遵循的原則:“從你周圍的一切掉轉目光,朝向你的內心王國吧,這是哲學向他的信徒們道出的第一個要求。你身外之物沒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問題?!崩寺烧J為愛情是人最強烈的情感之一,通過愛情一切都生活在其中,因而愛情便成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現的對象。他們把愛情作為人的內心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他們進一步發(fā)展了對夢境的探索。夢境既有現實生活的折射內容,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現。浪漫派對內心世界的挖掘與20世紀文學直接相通。 (2).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造。在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就是從搜集民間文學開始的。浪漫派從民歌民謠、民間傳說中擷取題材,學習表現手法,采用民間口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