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級地貌學各章復習思考題分析_第1頁
2015級地貌學各章復習思考題分析_第2頁
2015級地貌學各章復習思考題分析_第3頁
2015級地貌學各章復習思考題分析_第4頁
2015級地貌學各章復習思考題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1 .為什么說地貌是內外力相互作用的產物?A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態(tài)B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趨于平坦C內外力作用對立統(tǒng)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tài)。2 .簡述內外力在地貌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在地貌的發(fā)育過程中,內外力是對立統(tǒng)一的。A內外力同時出現(xiàn)、彼此消長,作用效果相反。B內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C內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兩者趨于動態(tài)平衡。3 .試述地質構造和巖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是地質構造和巖性。A地質構造是地貌形態(tài)的骨架,在地質構造影響下,出現(xiàn)各類構造地貌。B巖性的差異形成不同的抗蝕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

2、區(qū),巖性差異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 形態(tài)。第二章1 .名詞:坡地地貌、風化作用、風化殼、崩塌、滑坡、蠕動、坡積裙坡地地貌:風化后的物質在重力和水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順坡向下運動,形成坡地重力地貌。風化作用: 地表巖石與礦物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參與下理化性質發(fā)生改變,顆粒 細化、礦物成分改變,從而形成新物質的過程。風化殼:被風化了的巖石圈的疏松表層。即風化產物雖經風化與剝蝕而依然殘留原地,覆蓋 于母巖表面者。崩塌:在陡峻山坡上,巨大的巖體、土體或碎屑層主要在本身重力作用下突然急劇傾倒、崩 塌,在坡角處堆積倒石堆或碎屑流。這種現(xiàn)象稱為崩塌?;拢浩旅嫔洗罅客馏w、巖體或其它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

3、作用下,沿著一定滑動面 整體下滑的現(xiàn)象。蠕動:坡面巖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極緩慢的速度順坡向下移動的現(xiàn)象。 坡積裙:大量坡積物圍繞著坡地下部呈片狀覆蓋,形如裙邊,稱為坡積裙。2 .簡述風化作用的類型和各自風化作用的方式。物理風化:巖石因溫度變化、孔隙水的凍脹過程、干濕過程、使巖石的鹽類重結晶、巖石中 一些礦物發(fā)生溶解以及巖體的應力釋放都能使巖石崩裂破碎?;瘜W風化:水溶液和空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對巖石的作用,使巖石的化學策劃那個分發(fā)生改變而分解的過程。通過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風化:生物在生長過程中, 對巖石產生的物理的和化學的破壞作用。生物物理風化:植 物的根系起楔子作

4、用對巖石擠脹而使巖石崩解或動物的挖掘和穿鑿活動進一步加速巖石破 碎。生物化學風化: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分泌的有機酸對巖石的強烈腐蝕作用。3 .簡述崩塌的形成及觸發(fā)因素。形成:地形:崩塌只能發(fā)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地形條件包括坡度和坡高。地質:主要是受巖性、結構和構造的影響。氣候:在一些日溫差、年溫差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易形成崩塌。觸發(fā)因素:強烈地震、暴雨、爆破、冰雪融化等。4 .簡述滑坡的影響因素及滑坡的地貌特征。影響因素:氣候、地下水、地震、人為因素地貌特征:滑坡體:斜坡上向下滑動的那部分土體或巖體?;瑒用妫夯麦w沿之下滑的面,叫滑動面?;瑒訋В河袝r在滑動面附近的土體有明顯的擾動和拖曳褶皺

5、現(xiàn)象,構成滑動帶?;卤冢夯麦w與坡上方未動土石體之間,由一半圓形的圍椅狀陡崖分開,這個陡崖稱為滑坡壁?;屡_階(階地):滑坡體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律嗯c滑坡鼓丘: 滑坡體前緣常呈舌狀突出,稱為滑坡舌。 在滑坡體移動過程中,滑坡舌 前面由于受到阻力擠壓而鼓起, 稱為滑坡鼓丘。滑坡滑動后,在滑坡壁下部和滑坡臺階的后 緣,即滑坡臺階的反坡處,常常形成滑坡洼地。有時因地表水或地下水出露而形成滑坡湖。滑坡裂隙:環(huán)狀拉張裂隙: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緣。 平行剪切裂隙:分布在滑坡體中部及兩側。 鼓張裂隙:分布在滑坡體的下部。扇形張裂隙:分布在滑坡體的最前緣。5 .在滑坡發(fā)育過程中,通常分為哪幾個階

6、段,各階段有何特點?蠕動變形階段 :斜坡后壁開始形成拉張裂縫,地表水下滲加強,兩側 出現(xiàn)剪切裂縫,滑動面逐漸形成。劇烈滑動階段:滑動面已形成,滑坡體與滑床完全分離; 各種裂縫相 繼出現(xiàn),裂縫錯距加 大;滑坡后壁出露面積越來越大; 滑坡體前緣形成滑坡舌與滑坡鼓丘; 坡腳滲出大股渾濁泉 水。此時預示滑坡即將滑動。在其他觸發(fā)因素的誘發(fā)下,將產生劇烈滑動。漸趨穩(wěn)定階段:經劇滑之后,滑坡體重心降低,能量消失于克服前進阻力和土體變形中,位 移速度越來越慢,并趨于穩(wěn)定。土體壓實,裂縫逐漸閉合,滑坡壁變緩,形成馬刀樹。第三章1 .名詞解釋層流:流動的水質點彼此平行的勻速運動,上下層水質點之間保持著恒定的流動方

7、向,相互不發(fā)生干擾,即上下層水質點沒有交換。紊流:流動的水質點做不規(guī)則的漩渦運動,上下層水質點存在交換,相互發(fā)生干擾。溯源侵蝕:河流或溝谷底坡度變陡之處,因水流沖刷作用加劇, 受沖刷的部位隨著物質的蝕離,而不斷向上游方向移動的現(xiàn)象。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床下切侵蝕到逐漸失去侵蝕能力,不再向下侵蝕的水平面。即控制河流下切侵蝕的水平面稱為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的均衡剖面:當河床的侵蝕和堆積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所出現(xiàn)的河床縱剖面。淺灘: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規(guī)模的沖積物堆積體。壺穴:基巖河床中被水流沖磨的深穴。壺穴:基巖河床中被水流沖磨的深穴。河漫灘二元沉積結構:下部一般為粗

8、粒的河床相沖積物;上部為細粒的河漫灘相沉積物。河流階地:河谷中分布于谷底兩側谷坡上,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的階梯狀平坦地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區(qū)常見的一種突發(fā)性自然災害,由大量土、砂、石塊等固體物質(占 1580%)與水組成的一種特殊洪流。洪積扇:自溝谷出山口后,坡降驟減,流速也降低,再加上水流分散成放射狀,搬運能力受到限制,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成的以溝口為頂點的半圓形扇狀堆積體,稱為洪積扇。沖擊平原:在構造沉降區(qū)由于河流帶來大量沖積物堆積而成的平原。河口三角洲I:常把河口區(qū)由沙島、沙洲I、沙嘴等發(fā)展而成的沖積平原叫做河口三角洲I。分水嶺遷移:被覆蓋有顯著差別, 距基

9、準面距離遠近不同, 就會導致兩側坡地剝蝕速度和侵 蝕速度的明顯差異,溯源侵蝕力較強的河流促使分水嶺位置向另一側緩慢的移動,使分水嶺位置迅速變化。河流襲奪:一條河流溯源侵蝕導致分水嶺外移,從而使分水嶺一坡的河流奪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2 .論述河流作用(侵蝕、搬運和堆積)侵蝕作用:河流水流破壞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質的作用,稱為河流的侵蝕作用。有三種方式: 沖蝕【水流流過泥沙時,其上部流速快、壓力小,通過泥沙下部的水流,受到較大阻力,流速小,壓力大,因而在泥沙顆粒上下產生壓力差,使泥沙顆粒獲得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層松散顆粒。另外水對泥沙還有迎面沖擊力,是被掀起的的泥沙向下游移動,形成侵蝕】;磨蝕【在坡度

10、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可推動很大的礫石使其移動,這些礫石在移動過程中,還能互相碰撞和磨蝕河床底部而進行侵蝕】;溶蝕【河流水流對可溶性巖石如石灰?guī)r進行溶解所產生的一種侵蝕現(xiàn)象】搬運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動過程中攜帶大量泥沙和推動河底礫石移動的作用。包括推移【流水使泥沙和礫石沿底面滾動或移動,主要是泥沙或礫石手水流的迎面壓力作用所致】;躍移【床底泥沙呈跳躍式向前搬運,砂粒受上下壓力差,躍起,被水流挾帶流動,上下水流 流速相同,壓力差消失】;懸移【較細小顆粒在流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搬運,縱向水流作用推動泥沙前進,向上水流作用使泥沙抬升,泥沙重力作用下沉】堆積作用:河流流水攜帶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減小、水流流速減慢

11、、水量減少和泥沙增多都可引起搬運能力減弱而發(fā)生堆積。三種作用經常變化和更替(海面下降&可流水流減少),在同一河段,三者同時進行。3 .簡述影響河床縱剖面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 水文狀況白改變: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發(fā)生變化,使河床發(fā)生侵 蝕和堆積。 構造運動:可使整個流域發(fā)生升降,或使流域內局部地區(qū)發(fā)生高差變化。巖性的差異:不同巖石抵御侵蝕能力的差異而造成差異侵蝕。 氣候變化:使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河流的侵蝕、堆積和基準面的升降。4 .結合P31頁圖3-18簡述河漫灘的形成過程及其沉積結構的特征河漫灘是河谷發(fā)展過程中,河床沿河谷谷底側向移動與洪水泛濫加積形成的.它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

12、段:濱河床淺灘:粗粒沉積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積,另外在河流凸岸地段堆積,形成濱河床淺灘。雛形河漫灘:隨著曲流的發(fā)展,淺灘不斷展寬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但雛形河漫灘上主要沉積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質沉積物,較細的懸移物質被帶到河流下游。河漫灘:隨著河谷進一步展寬和雛形河漫灘位置抬高,灘上水流流速變小,只有較細的懸移質能沉積在這里。這樣,就形成了下部較粗上部較細的二元沉積結構的河漫灘。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下部一般為粗粒的河床相沖積物;上部為細粒的河漫灘相沉積物。牛軻湖:隨著河床彎曲度的增大,彎曲的老河道完全斷流,形成牛軻湖。5 .簡述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地貌作用與危害基本條件:大

13、量松散固體物質一物質來源,暴雨和洪水一潤滑作用,陡峻的溝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瀉。危害:(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xiāng)村、城鎮(zhèn),摧 毀房屋、工廠、企事業(yè)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 毀人亡的災難。(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 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 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 鐵路及其它構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筑物,淤埋水電站尾水

14、渠,并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 報廢。6 .簡述河口區(qū)動力過程(見書 P43-P48)7 .論述河流階地的成因及主要河流階地類型形成階地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先發(fā)育一個相當寬廣的谷底,后來河流向下侵蝕。而引起河流向下侵蝕的原因有:1 )構造運動 構造相對穩(wěn)定時期,河流在均衡條件下,形成寬闊的河漫灘;在強烈構造抬 升時期,河流下切形成階地。地殼運動具呈間歇性,多級構造抬升的結果形成多級階地。因 此形成的階地較普遍;由于構造運動性質不同,階地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2 )氣候變化 氣候干濕變化:長期干濕變化引起堆積

15、侵蝕交替作用,則這種階地稱氣候階 地。干季時,河床堆積填高;濕季時,下切作用加強,下切干燥時期堆積的沖積層形成階地。 氣候冷暖變化:冰期和間冰期的更替可形成交叉階地。冰期時,上游加積,下游下切加強形 成階地;間冰期時,上游下切加強形成階地,下游堆積或形成埋藏階地。3 )侵蝕基準面下降 基準面下降后,河流向外伸展,原來河口附近出現(xiàn)裂點,加速下切。 以后裂點位置不斷上溯,裂點以下出現(xiàn)階地,階地面與裂點以上河漫灘位置相當。8.以戴維斯的侵蝕循環(huán)理論談談河流地貌發(fā)育一個地區(qū)的地貌發(fā)育是構造、營力和時間的函數(shù),在構造抬升的基礎上,外動力侵蝕剝蝕作 用下,該地區(qū)的地貌發(fā)育過程(時間)可以分為幼年期、壯年期

16、與老年期等幾個地貌發(fā)育階段。每一輪回即從構造抬升到再次達到老年晚期,全區(qū)呈現(xiàn)和緩波狀起伏準平原狀態(tài),大約需要幾百萬年到幾千萬年之久。第四章1 .名詞解釋巖溶作用:凡是水對可溶性巖石以化學過程(溶解和沉淀)為主,機械作用(流水侵蝕與沉 積,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積等)為輔的破壞和改造作用。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類、硫酸鹽類、鹵酸鹽類等)地區(qū)巖石發(fā)生的破壞和改 造作用所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峰叢:基座相連而峰頂分離,侵蝕較輕微,是位于垂直滲透帶上的峰林集合體。常與洼地組 合為峰叢一洼地地貌。峰林:成群的石灰?guī)r山峰,基部分離或微微相連。成因:地殼長期穩(wěn)定下石灰?guī)r體遭受強烈破

17、壞并深切至水平流動帶所成的山群。孤峰:散立在溶蝕谷地或溶蝕平原上的低矮山峰,是長期喀斯特作用的產物。 如桂林獨秀峰,伏波巖。石筍:由洞底往上增高的 CaCOM積體,形態(tài)成錐狀、塔狀及盤狀等,形似竹筍,所以稱石筍。石鐘乳:懸垂于洞頂?shù)牡瑰F狀CaCO3t積體。由于它從洞頂向下懸掛,形似鐘乳,所以稱為石鐘乳。溶蝕洼地:一種面積較大的橢圓形封閉洼地,四周多被低山丘陵、峰林等圍繞.底部堆積著2-3m厚的紅土層,當洼地底部排水系統(tǒng)堵塞后(發(fā)育后期)積水成湖。盲谷:一種死胡同式的河谷。當?shù)孛婧舆M入地下河的入口轉變?yōu)榈叵潞訒r,河谷的前方常為石灰?guī)r壁,巖壁的腳下是地下河入口,這種向前沒有通路的河谷就叫盲谷。2

18、.簡述影響巖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氣候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溫度、降水、氣壓。生物因素:動植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因素:巖石成分、巖石結構和地質構造。3 .簡述巖溶水的垂直分帶及其特征垂直循環(huán)帶:平時少水,僅雨季或融雪季節(jié)才有大量水流。水的運動方向是沿重力方向,由地面向下滲流。厚度取決于潛水面的位置。該帶常發(fā)育垂直性洞穴。 過渡循環(huán)帶:受季節(jié)性水位影響明顯。 雨季潛水面上升,該帶水運動方向為水平, 平 時少水,潛水面下降,水流沿著重力方向運動。有利于垂直、水平和傾斜的地下溶 洞發(fā)育。 水平循環(huán)帶:該帶地下水常年存在, 水流總是排入河谷, 流動的方向接近水平, 且有 自由水面。但在谷底深處,地下水會有承壓性

19、,故水流向上。這里有活躍的水質交 替和混合,故溶解力較強。發(fā)育大規(guī)模的水平溶洞和暗河。 深部循環(huán)帶:水流極緩慢,甚至停滯,水質交替很弱,水流有承壓性,水流方向不受 主河谷影響,而向遠處構造盆地或減壓帶排泄,如果近海則從海底涌出。該帶僅見 數(shù)量不多的蜂窩狀小洞穴。4 .洞穴堆積物包括哪些?請簡述之化學堆積物、機械堆積物、生物堆積物。5 .試述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機制與分布(參見 P73頁巖溶地貌的地帶性特 征)形成機制:參照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階段。分布: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發(fā)育也很典型,主要分布在石灰?guī)r出露地區(qū),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以桂、黔、滇東為大(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第五章

20、、第六章1 .名詞解釋雪線:常年積雪區(qū)的下界,它是固態(tài)降水的零平衡面,雪線處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冰川:一種由多年降雪不斷積累變質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和運動著的,較長時間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區(qū)的天然冰體。冰斗:圍椅狀,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處的冰坎組成,通過發(fā)展,在谷地源頭多冰斗匯 合,冰坎往往不明顯或消失,此時,稱為圍谷或冰窖。冰磺:在冰川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鼓丘:由一個基巖核心和冰礫泥組成的一種小丘。鼓丘:由冰磺物組成的一種流線型丘陵,長軸方向平行于冰流方向。羊背石:由冰蝕作用形成的石質小丘,特別在大陸冰川區(qū),石質小丘常成群分布,猶如羊群伏在地面。冰礫阜:一種圓形的

21、或長方形的小丘,由一些有層理的并經分選的粉砂、砂和細礫組成。 蛇形丘:一種狹長而曲折的壟崗高地,由于它蜿蜒伸展如蛇,故稱蛇形丘。冰楔:在多年凍土區(qū),由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凍結,促使裂隙不斷擴大并為冰體填充,在剖面上成為楔狀的現(xiàn)象。融凍分選:石環(huán):指以細粒土或碎石為中心,邊緣為粗粒所圍繞的石質多邊形土。凍土:凡處于0c以下,并含冰的土層或巖石。類型:季節(jié)凍土,多年凍土。2 .簡述影響雪線高度的主要因素氣候:氣溫:一般溫度愈高,雪線越高;溫度愈低,雪線愈低。降水量:一般固態(tài)降水量愈多,雪線愈低;固態(tài)降水量愈少,雪線愈高。地貌:山勢:陡峻的山地,雪線位置較高;隱蔽的凹地或平緩的地勢,雪線位置低

22、。坡向:在北半球大陸性較強的地區(qū),南北坡降水量變化不大的山地,南坡、西坡雪線比北坡、東坡雪線高;在地形通過氣候對雪線分布起作用時,可出現(xiàn)雪線高度南坡低于北坡的情況。3 .論述冰川作用及其相關地貌(P8485 )冰川地貌:冰蝕地貌、冰磺地貌【由冰川侵蝕搬運的砂礫堆積形成的地貌】、冰水堆積地貌【冰川融水具有一定的侵蝕搬運能力,能將冰磺物再搬運堆積,形成冰水堆積物】4 .簡述冰磺物的特征1)粒度特征:由礫、砂、粉砂、粘土物質組成的混雜堆積,結構疏松、粒度差別懸殊、分選性差;2)形態(tài)特征:冰磺物中的礫石磨圓度差,顆粒形態(tài)多呈棱角狀和半棱角狀,具有擦痕和新月形裂口;3)巖性與礦物特征:受冰川作用地區(qū)基巖

23、巖性和巖石礦物組成的控制,冰磺物里的礦物成分和冰川源頭、冰川下覆基巖性質一致;4 )結構特征:一般缺乏層理構造,但有明顯的定向排列趨勢。第七章、第八章1 .名詞:風力作用、風沙流、風蝕蘑菇、風蝕洼地、新月形沙丘、黃土風力作用:風對地表松散堆積物的侵蝕、搬運和堆積過程。風沙流: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風在與沙質地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氣流稱為風 沙流。風蝕蘑菇:發(fā)育在水平節(jié)理和裂隙的孤立突起的巖石,特別是下部巖石軟于上部的巖石,受到長期的風蝕,易形成頂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巖石,稱風蝕蘑菇。風蝕洼地:松散物質組成的地面,經風長期吹蝕形成大小不同的以橢圓形為主的,沿主風向 伸展的洼地稱風蝕洼

24、地。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是在風向較固定的單向風的作用下由沙堆演變而成的,形似新月的沙丘。黃土:狹義的黃土: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草原、草原和稀樹森林草原環(huán)境中,經風沙搬運沉積的粉塵物質,在生物化學作用下形成的無層理、黃色粉質、富含碳酸鹽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狀物質稱為黃土。 包括暖黃土和冷黃土。 廣義的黃土:黃色的粉土狀沉積物稱為黃土。 它包括典型黃土(狹義的黃土、原生黃土)和黃土狀土(次生黃土)。2 .影響風成地貌的因素?地面特征:地面的物質組成、地面起伏、植物疏密和水分條件。氣流特征:氣流的含沙量和氣流運行方向。人類經濟活動:特別是在沙漠邊緣及綠洲周圍的流沙地區(qū)。3 .干旱區(qū)荒漠的類型有哪些?根

25、據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質組成,將荒漠分成巖漠【堅硬裸露巖石上分布一些松散巖屑的荒漠】;礫漠【地面由礫石組成的荒漠,又稱戈壁】 ;沙漠【地面覆蓋大量流沙的荒漠】和泥漠【有黏土物質組成的荒漠】。4 .黃土有哪些性質質地均一,以粉砂為主,細沙和粘粒較少.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和碳酸鹽類為主,富含碳酸鈣,其含量一般在1016%之間。黃土結構疏松,顆粒之間孔隙較多(孔隙度一般在 40 55%可),孔隙度大,且有較大的孔洞。黃土無沉積層理,但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直立性強。黃土 具有濕陷性和潛蝕作用,極易遭受流水侵蝕。5 .論述黃土發(fā)育與氣候有何關系(P133135)6 .黃土的成因有風成說、水成說和風化殘積說,你

26、認為哪一種理論比較可信?為什么?風成說核心思想:荒漠地區(qū)是黃土物質的源地,強大的風力把黃土物質吹送到生長灌木的草原地帶 逐漸堆積而成。認為亞洲中部(包括中國北部)地區(qū)的黃土,是由內陸干旱荒漠、半荒漠區(qū)強大的反氣旋風從中部吹向外圍,把大量黃土物質吹送到生長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帶,逐漸堆積形成的.風成說依據:黃土分布在沙漠的邊緣 (如中國北部、中亞的黃土)和古大陸冰蓋外圍(歐洲I, 北美),即即黃土分布區(qū)以北依次出現(xiàn)沙漠、戈壁,三者逐漸過渡,并成帶狀排列;黃土物 質的粒度由西北向東南逐漸變細;黃土覆蓋在多種成因的、形態(tài)起伏顯著的各種地貌類型上,并保持相似的厚度;黃土剖面中具有多層埋藏古土壤層,說明黃土

27、沉積具有間歇性,是連續(xù)反復進行的;黃土中含有陸生的草原動、植物化石;黃土的礦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與所在區(qū)域的下伏基巖沒有多大聯(lián)系。第九章1 .名詞解釋波浪作用:風對海面作用,使水質點做圓周運動,海面水體隨之發(fā)生的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潮汐作用:由于太陽和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所引起的海水水位周斯性升降和海水水平位移及其地質作用。海平面變化:海平面的升降變化?;鶐r海岸:由堅硬巖石組成的海岸稱為基巖海岸。沙質海岸:陸地巖石風化或河流輸入的沙礫堆積在海邊形成了沙質海岸。淤泥質海岸:淤泥質海岸是由淤泥或雜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徑為 0.050.01毫米的泥沙)組成,多分布在輸入細顆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2 .海岸帶的概念,現(xiàn)代海岸帶可劃分為哪幾個部分?概念:海洋與陸地相互作用的地帶。包括海岸線兩側的陸上和水下兩部分。海岸帶的分段:海岸(潮上帶,后濱):高潮線以上至海蝕崖上緣的狹窄的陸上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