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化復習資料精簡_第1頁
臨床生化復習資料精簡_第2頁
臨床生化復習資料精簡_第3頁
臨床生化復習資料精簡_第4頁
臨床生化復習資料精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0級生物技術(shù)臨床生化復習資料肝膽疾病的生化診斷肝臟的主要功能:物質(zhì)代謝 、肝臟的生物轉(zhuǎn)化、分泌與排泄肝臟正常、異常代謝對比:蛋白質(zhì)代謝正常代謝肝細胞損傷時的代謝1)合成多種血漿蛋白質(zhì):白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除-G外血漿膠體滲透壓可因白蛋白的合成不足而下降,球蛋白濃度(尤其是-球蛋白)反而增高,導致A/G比值降低2)氨基酸分解代謝:轉(zhuǎn)氨基、脫氨基轉(zhuǎn)變成酮酸及其它化合物。肝處理氨基酸的能力降低使血清游離氨基酸增加,甚至從尿中丟失3)合成尿素:肝細胞線粒體含氨依賴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PS與鳥氨酸氨基甲酰轉(zhuǎn)移酶OCT,經(jīng)鳥氨酸循環(huán)合成尿素。腎、腦可合成少量合成尿素的能力降低可引起血氨增

2、加。肝細胞中多種酶可逸入血中,使血中多種酶活性增高。正常代謝肝細胞損傷時的代謝糖代謝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wěn)定:糖原合成與分解,調(diào)節(jié)血糖。肝臟對糖耐量異常:合成與貯存肝糖原的能力降低,糖異生減弱是進行糖異生的重要器官:可將甘油,乳酸,氨基酸等轉(zhuǎn)化為葡萄糖嚴重肝損傷時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環(huán)運轉(zhuǎn)不佳,血中丙酮酸量可顯著上升肝細胞的胞質(zhì)中含有糖酵解、磷酸戊糖通路的多種酶類磷酸戊糖途徑及糖酵解途徑相對增強 :相應的酶譜改變脂類代謝(了解)肝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膽固醇的能力很強,并進一步合成VLDL及HDL導致脂肪肝的形成:肝內(nèi)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礙,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輸出,過多的脂肪沉

3、積所致某些載脂蛋白及LCAT亦在肝細胞中合成。在重度肝細胞損傷時,肝細胞合成膽固醇與膽固醇酯的能力降低。肝對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分解能力很強,是生成酮體的器官 。某些慢性肝損傷時,由于糖代謝障礙,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可導致酮癥。肝臟特異地將膽固醇轉(zhuǎn)變?yōu)槟懼?,后者參與脂類的消化、吸收激素代謝肝與許多激素的滅活和排泄有關(guān)系:類固醇激素在肝內(nèi)滅活,生成種種代謝產(chǎn)物胰島素、多肽激素、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等都在肝內(nèi)滅活。發(fā)生損傷時,多種激素因滅活減弱而堆積,會導致相應的激素調(diào)節(jié)功能紊亂:如雌激素、醛固酮、ADH堆積,出現(xiàn)男性乳房女性化、蜘蛛痣、肝手掌及水鈉潴留等現(xiàn)象1、生物轉(zhuǎn)化作用(biotrans

4、formation):機體將一些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非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行代謝轉(zhuǎn)化,增加其極性或水溶性,有利于隨尿或膽汁排出,同時也改變了它們的毒性或藥理作用。通常將這些物質(zhì)在體內(nèi)的代謝轉(zhuǎn)變過程稱為生物轉(zhuǎn)化作用。場所:主要是肝細胞微粒體內(nèi);其他組織腎、胃腸道、肺、皮膚及胎盤等也可進行一定的生物轉(zhuǎn)化。影響因素:1、肝臟病變:肝實質(zhì)病變時,有關(guān)生物轉(zhuǎn)化的酶活性降低,加上肝血流量的減少,病人生物轉(zhuǎn)化發(fā)生障礙。2、年齡:例如新生兒生物轉(zhuǎn)化酶發(fā)育不全,對藥物及毒物的轉(zhuǎn)化能力不足,易發(fā)生藥物及毒素中毒等。老年人因器官退化,對氨基比林等藥物的轉(zhuǎn)化能力降低,用藥后藥效較強,副作用較大。3、藥物或毒物:藥物或毒物可誘導轉(zhuǎn)化酶

5、的合成,使肝臟的生物轉(zhuǎn)化能力增強,稱為藥物代謝酶的誘導。4、多種藥物競爭同一酶系相互抑制其生物轉(zhuǎn)化作用特點:連續(xù)性、多樣性、解毒和致毒的雙重性主要類型:第一相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第二相反應:結(jié)合反應六、血清酶學檢查2、蛋白質(zhì)代謝功能檢查除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漿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種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纖溶因子及各種轉(zhuǎn)運蛋白等均由肝臟合成,當肝細胞受損時這些血漿蛋白質(zhì)合成減少。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所產(chǎn)生,當肝臟受損,尤其是慢性炎癥時,刺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球蛋白生成增加。嚴重肝病血漿凝血因子合成減少,臨床上出現(xiàn)皮膚粘膜出血傾向。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升高,臨

6、床上表現(xiàn)為肝性腦病。通過血漿蛋白含量,及蛋白組分的分析 ,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濃度檢驗,借以了解肝細胞有無損傷及其損傷程度2-1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測定2.1.1原理:90以上的血清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和全部清蛋白(albumin)由肝臟合成,因此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檢測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2.1.2清蛋白是正常人體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質(zhì)組分,肝臟每天大約合成120mgkg,半衰期1921天。反映有效肝細胞數(shù)量。1)G:多種蛋白的混合物: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多種糖蛋白、金屬結(jié)合蛋白,多種脂蛋白及酶類2)免疫功能,血粘度有關(guān)3)反映病情嚴重程度4)當肝臟受

7、傷時,尤其是慢性炎癥時合成增加參考范圍:總蛋白60-80gL 清蛋白 40-55gL 球蛋白 20-30gL AG 1.5-2.5 : 1血清蛋白測定的影響因素:a、年齡:新生兒,60歲以上老人;b、劇烈運動后TP;c、直立位比臥位;d、溶血標本;e、乳糜標本2-2血清蛋白電泳臨床意義:1)急性肝炎:無異常;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A,1、2、, (-橋 ,AFP區(qū)帶 )3)M蛋白血癥: ,可出現(xiàn)M蛋白帶;4)腎病綜合癥、糖尿?。?、(脂蛋白的主要成分),A 、 2.3血清前清蛋白( prealbumin,PA) 經(jīng)醋酸纖維素膜電泳后,在清蛋白前出現(xiàn)一條區(qū)帶 PA由肝細胞合成,分子量為5

8、4000,半衰期比A短(僅1.9天),早期損害指標 血清濃度明顯受營養(yǎng)狀態(tài)及肝功能的影響 與甲狀腺素結(jié)合,還運輸VitA下降見于:早期肝炎、急性重癥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營養(yǎng)不良、惡性腫瘤、慢性感染3、膽紅素代謝功能檢查1.來源:衰老紅細胞: 80一85,非血紅蛋白的血紅素蛋白質(zhì),無效造血2.生成:肝、脾、骨髓、血液中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3. 運輸:形式: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未結(jié)合膽紅素);意義: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限制膽紅素自由通過生物膜產(chǎn)生毒性作用;競爭結(jié)合劑:如磺胺藥,水楊酸,膽汁酸4. 攝取、轉(zhuǎn)化及排泄攝?。耗懠t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透肝血竇肝細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

9、部位:滑面內(nèi)網(wǎng)質(zhì);反應:結(jié)合反應(主要為結(jié)合物為UDP葡萄糖醛酸,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轉(zhuǎn)移酶;產(chǎn)物:主要為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另有少量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硫酸膽紅素,統(tǒng)稱為結(jié)合膽紅素;排泄:結(jié)合膽紅素從肝細胞毛細膽管排泄入膽汁中,再隨膽汁排入腸道。5. 在腸道中的轉(zhuǎn)變及膽素原的腸肝循環(huán)血清膽紅素:116mmol/l (0.1 1mg/dl)結(jié)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的膽紅素稱為結(jié)合膽紅素,又稱直接膽紅素。1/5未結(jié)合膽紅素:未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的膽紅素稱為未結(jié)合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黃疸: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皮膚、鞏膜和粘膜等組織黃染的現(xiàn)象溶血性黃疸:是由于紅細胞在單核- 吞噬細胞系統(tǒng)破

10、壞過多,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zhuǎn)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未結(jié)合膽紅素濃度過高所致。肝細胞性黃疸:1)肝細胞被破壞血中:未結(jié)合膽紅素的攝取、結(jié)合和排泄能力發(fā)生障礙 血中未結(jié)合膽紅素增多2)肝細胞腫脹:毛細膽管阻塞或毛細膽管與肝血竇直接相通,部分結(jié)合膽紅素反流入血,結(jié)合膽紅素濃度升高阻塞性黃疸: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膽小管和毛細血管內(nèi)壓力增大破裂,致使結(jié)合膽紅素逆流入血, 造成血清膽紅素升高所致溶血性、肝細胞性及梗阻性黃疸的鑒別血清膽紅素定量(mol/L)尿 液糞 便總膽紅素非結(jié)合膽紅素結(jié)合膽紅素尿膽素原尿膽紅素顏色糞膽素原健康人3.4-171.7-10.20-6.8少量(一)黃褐色正常溶血性

11、黃疸輕度或正常強(+)(一)加 深增加阻塞性黃疸輕度或正?;蛳姡?)變淺或灰白色或消失肝細胞性黃疸不定(多見)(+)變淺或正常或正常4、膽汁酸代謝檢查膽汁酸是膽汁中存在的由膽固醇轉(zhuǎn)變而來的一類膽烷酸的總稱,又稱類固醇酸,屬內(nèi)源性有機陰離子。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鹽,簡稱膽鹽 ??偰懼幔═BA)(酶法) 0-10 umol/L 組成:10:10:5:1 膽酸(C)鵝脫氧膽酸(CDCA) 脫氧膽酸(DCA)少量石膽酸(LCA) 初級膽汁酸是肝細胞以膽固醇為原料直接合成的膽汁酸,包括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jié)合型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 7-羥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

12、包括脫氧膽酸及石膽酸。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在腸道中約有95%的膽汁酸被重吸收(主動與被動吸收),重吸收的膽汁酸經(jīng)門靜脈入肝,在肝細胞內(nèi),游離膽汁酸被重新合成次級結(jié)合型膽汁酸,與新合成的初級結(jié)合型膽汁酸一同再隨膽汁排入小腸。生理意義:使有限量的膽汁酸被反復利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促進脂類物質(zhì)消化吸收的生理作用。膽汁酸是唯一能同時反映肝合成代謝、分泌狀態(tài)及肝細胞損傷三個方面的血清學指標。對肝膽系統(tǒng)疾病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高于其他指標。臨床意義:肝細胞損害,TBA陽性率高于其他指標(攝取障礙)、膽道梗阻、進食后增高膽道梗阻時,A與CDCA均,但以CA為主,CA/CDCA1;肝實質(zhì)細胞損傷時:以CDCA為

13、主, CA/CDCA1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一、胃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一)胃酸測定 1方法 (1)胃酸濃度測定(2)基礎(chǔ)胃酸分泌量(BAO)(3)最大胃酸分泌量(MAO)(4)高峰胃酸分泌量(PAO) 2臨床意義:胃酸增高:可見于十二指腸潰瘍、卓-艾綜合征、幽門梗阻、膽囊炎、闌尾炎等。 胃酸減少:可見于急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癌、繼發(fā)性缺鐵性貧血、口腔化膿性感染、胃擴張、甲亢,少數(shù)正常人。胃酸缺乏:胃癌、惡性貧血、慢性萎縮性胃炎 (二)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的測定 1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和牛血清蛋白水解法。2臨床意義:胃潰瘍時PG多為正常,十二指腸潰瘍時明顯升高;慢性十二指腸炎、胃擴張、

14、慢性胃炎時活性減弱;惡性貧血時極低或無活性。 a、PG和PG含量增高提示消化性潰瘍發(fā)病的危險性增加; b、PG增高有助于判斷潰瘍的活動性,是檢查泌酸腺細胞功能的指標; c、PG與胃底黏膜病變相關(guān)性較大; d、早期胃癌的篩查指標及進行胃癌的預防干預計劃 e、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效果的評價指標;f、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指標;g、胃癌切除術(shù)后的判斷指標(三)胃泌素測定 1方法:常用放射免疫法測定 。2臨床意義 :胃泌素雖然可刺激胃酸分泌,但高胃泌素血癥時也可伴低酸分泌,因此高胃泌素血癥必須結(jié)合基礎(chǔ)酸分泌的情況進行分析 。二、消化性潰瘍(PU)是指發(fā)生在消化道暴露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任何部位的潰瘍,因其發(fā)生

15、與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guān)而得名。 (二)消化性潰瘍的生物化學檢驗 1胃酸測定: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常有胃酸分泌過多,胃潰瘍患者胃酸分泌多正?;蛏愿哂谡?,但有些患者胃酸分泌不增反降。2幽門螺桿菌(HP)檢測 3胃蛋白酶原測定:血清PG高者易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而胃潰瘍患者多為PG增高。4血清胃泌素測定:胃潰瘍患者血清胃泌素較正常人稍高,高胃泌素血癥的胃潰瘍患者基礎(chǔ)胃酸分泌不高,甚至可降低。 三、卓-艾綜合征又稱胃泌素瘤,是胰島非B細胞瘤,以高胃酸、高血清胃泌素、嚴重的消化性潰瘍和腹瀉為特征。 (二)卓-艾綜合征的生物化學檢驗 1胃酸測定: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

16、BAO/MAO0.6,則基本上可診斷為ZES。2血清胃泌素測定是ZES較特異和可靠的診斷方法。3激發(fā)試驗適用于血清胃泌素正常而臨床上又懷疑ZES診斷的患者。 四、胃癌的生物化學檢驗 1糖蛋白類抗原標志物:CA72-4和CA19-9是胃癌最敏感的糖蛋白類抗原標志物。2酶和同工酶:胃蛋白酶原同工酶和 、胎盤型谷胱苷肽-S-轉(zhuǎn)移酶(GST-)3基因類標志物:met、ras基因過量表達發(fā)生在癌變早期,而EGFR、c-erbB-2、akt-2等的擴增發(fā)生在胃癌進展期。 第三節(jié) 胰腺疾病的實驗室檢查一、胰腺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胰腺酶和胰外分泌功能試驗仍是常用的診斷方法。胰腺酶檢測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

17、等的測定。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分為直接試驗和間接試驗,主要用于診斷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等病變所致的胰外分泌功能障礙。 (一)淀粉酶測定臨床意義:血清淀粉酶明顯升高大部分見于急性胰腺炎,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簡單而敏感的指標。淀粉酶同工酶的臨床意義有:協(xié)助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判斷高血清淀粉酶的來源;估計胰腺外分泌功能;有助于巨淀粉酶的診斷。 尿淀粉酶升高時間較晚且持續(xù)升高時間比血淀粉酶長,故臨床上測定尿淀粉酶可彌補測定血淀粉酶的不足。 淀粉酶對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測定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診斷的特異性。 (二)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方法可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兩類。直接試驗是應用某些胃腸激素直接刺激胰腺分泌,

18、通過十二指腸插管收集胰液進行分析,以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間接試驗用試餐刺激胰腺分泌,測定胰酶分解產(chǎn)物,或測定糞便中脂肪間接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狀態(tài),由于不需插管,方法簡便,易于推廣應用。 二、胰腺炎的生物化學檢驗 1酶學檢測:(1)淀粉酶 (2)脂肪酶 (3)胰蛋白酶 (4)磷脂酶A2 2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可用于水腫型和壞死型急性胰腺炎 鑒別診斷。3胰腺外分泌功能測定:約80%90%慢性胰腺炎病例胰外分泌功能異常。4血清正鐵血紅清蛋白測定: 可用作兩型胰腺炎的鑒別診斷。 三、胰腺腫瘤生物化學檢驗 (1)糖蛋白類抗原標志物主要有CA19-9、CA242、CA494、CA5

19、0、CA19-5、CA72-4等。(2)基因類標志物主要有k-ras、c-myc、c-fos等。(3)其他標志物: 乳鐵蛋白 、胰癌胚抗原 、胰腺癌相關(guān)抗原 、胰島淀粉樣多肽等。 血漿脂蛋白代謝血漿脂質(zhì)總量為4.07.0g/L。包括:1.甘油三酯(TG).2. 總膽固醇(TC):游離膽固醇 (FC)、膽固醇酯(CE)3.磷脂(PL)4. 游離脂肪酸 (FFA) 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 肝臟:肝內(nèi)質(zhì)網(wǎng)合成的TG,組成VLDL入血。脂肪組織:主要以葡萄糖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小腸粘膜:利用脂肪消化產(chǎn)物再合成脂肪。CM:運輸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運輸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

20、(1)概 念血脂Lipid、載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脂蛋白(LP):是血漿脂類的主要存在形式與運輸形式脂類+載脂蛋白 = 脂蛋白 (2)脂蛋白結(jié)構(gòu)及組成:Lipid(TG、PL、FC和CE) + Apo;疏水核心+親水表層;(TG+CE+PL疏水基)(Apo+PL親水基);顆粒大小CMVLDLLDLHDL (3)血漿脂蛋白的分類1電泳分類法:依據(jù)血漿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質(zhì)表面電荷多少的不同而分離。通??煞殖桑海?)CM、pre-LP、-LP 、-LP(+)2密度分類法:密度最小的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21、)(5)載 脂 蛋 白合成場所、分布、功能及臨床意義載脂蛋白的合成場所、分布、功能及臨床意義載脂蛋白合成場所分布功能臨床意義Apo-A肝、腸HDLA激活LCATA抑制LCAT高脂蛋白血癥Apo-BB100肝B48腸LDLCM受體識別型高脂血癥Apo-C肝VLDLC激活LCAT及LPLC激活LPLC抑帛LPLV型高脂血癥Apo-E肝VLDL(主要)HDL受體識別HDL形成IV型高脂血癥3、載脂蛋白的生理功能:結(jié)構(gòu)功能、調(diào)節(jié)功能 、識別功能 二、脂蛋白受體(一)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由83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約115kD,五個不同的區(qū)域構(gòu)成受體親和性: 含ApoB100的脂蛋白可與LDL受體以高

22、親和力結(jié)合。若胞內(nèi)游離膽固醇濃度升高,則:抑制HMGCoA還原酶,以減少自身的膽固醇合成;抑制LDL受體基因的表達,減少LDL受體的合成,從而減少LDL的攝??;激活內(nèi)質(zhì)網(wǎng)ACAT,使游離膽固醇在胞質(zhì)內(nèi)酯化成膽固醇酯貯存,以供細胞的需要。(二)極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結(jié)構(gòu)與LDL受體類似,對VLDL、VLDL殘粒有高親和性結(jié)合,對LDL為顯著的低親和性。在肝內(nèi)幾乎未發(fā)現(xiàn),廣泛分布在代謝活躍的心肌,骨骼肌、脂肪組織等細胞.VLDL受體不受細胞內(nèi)膽固醇負反饋抑制。(三)清道夫受體(SR) 清道夫受體配體:oxLDL,LDL,HDL,VLDL;參與脂質(zhì)代謝清道夫受體功能:巨噬細胞通過清道夫受體攝?。ㄇ宄?

23、細胞外液中的oxLDL,促進粥樣斑塊形成同時也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功能(四)LDL受體相關(guān)蛋白(LRP)體內(nèi)分布廣泛,在肝細胞、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神經(jīng)細胞等均有表達,以肝實質(zhì)細胞中含量最豐富。LRP功能:能識別多種配體(蛋白酶一蛋白酶抑制劑、毒素的受體、某些病毒、乳鐵蛋白等)并在體內(nèi)清除之。LRP是含ApoE的CM殘粒、VLDL殘粒的受體,使富含ApoE的CM殘粒、VLDL殘粒能從血漿中快速清除。LRP與動脈粥樣硬化(AS)的形成有密切關(guān)系:LRP參與了LDL的氧化過程,與血管損傷有關(guān)。LRP與泡沫細胞的生成有關(guān)。 (五)HDL受體和HDL結(jié)合蛋白在不同細胞的表面及細胞內(nèi)已分離出了多種可與HD

24、L結(jié)合的蛋白質(zhì)。膽固醇逆轉(zhuǎn)運(RCT):將外周細胞中過剩的膽固醇移出并轉(zhuǎn)運至肝臟進行轉(zhuǎn)化和清除的過程。三、血漿脂蛋白的代謝(一)血漿脂蛋白代謝密切相關(guān)的酶類有: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TGL)、LCAT、CETP(1)LPL(脂蛋白脂肪酶):1)來源:脂肪細胞、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乳腺細胞等合成。2)化學本質(zhì):糖蛋白,60kD;3)功能:(主要)水解CM、VLDL中的TG【TG甘油一酯 + FFA】;促進脂蛋白之間PL、Apo和Ch的轉(zhuǎn)換;4)活性的調(diào)節(jié): ApoC 為活化劑(2)肝酯酶(HTGL, HL,肝甘油三酯脂肪酶):1)來源:肝實質(zhì)細胞;2)化學本質(zhì):糖蛋白,53kD;2

25、)活性調(diào)節(jié):不需要ApoC作為活化劑;3)功能:主要(水解)VLDL及其殘粒、-VLDL中的TG 主要作用于小顆粒脂蛋白 調(diào)節(jié)膽固醇從周圍組織轉(zhuǎn)運到肝,使VLDL轉(zhuǎn)變?yōu)長DL(3)LCAT(卵磷脂-膽固醇?;D(zhuǎn)移酶):1) 來源與特性:由肝合成,在血液中發(fā)揮催化作用2)化學本質(zhì):糖蛋白,含416個氨基酸殘基,63kD。3) 功能:(主要)催化HDL中的FCCE,CE進入HDL核心儲存;參與Ch的逆向轉(zhuǎn)運和組織中過量Ch的清除(4)膽固醇酯轉(zhuǎn)移蛋白(CETP),亦稱為脂質(zhì)轉(zhuǎn)運蛋白(LTP):1) 來源與性質(zhì):由肝、小腸、腎上腺、脂肪組織和巨噬細胞等合成2)化學本質(zhì):疏水性蛋白質(zhì),74kD;3)

26、功能:促進脂蛋白之間脂類的交換,參與血漿膽固醇的逆向轉(zhuǎn)運。肝外組織細胞的FC結(jié)合至HDL上,在HDL中,F(xiàn)C轉(zhuǎn)變成CE,CE在HDL核心(儲存)或轉(zhuǎn)移至VLDL、LDL上,肝細胞通過相應受體攝取VLDL、LDL,上述作用是由CETP、LCAT和HDL等協(xié)同完成的。若缺乏CETP,則HDL中的CE不能運出,導致血漿HDL-c(二)血漿脂蛋白代謝1乳糜微粒(CM)是運輸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呈球形,直徑在80-500nm。CM有強烈的光散射作用,餐后大量CM進入血液可使血漿產(chǎn)生混濁,稱為乳糜血。CM可飄浮到血漿表面形成一“奶油”層。2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是血液中第二種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

27、白,密度為0.96-1.006,呈球形,核心部分為非極性脂類,表面為單層極化分子。VLDL主要在肝合成,是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的轉(zhuǎn)運形式。3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密度為1.006-1.063,是運載膽固醇的主要脂蛋白。呈圓球形核心部位為非極性脂類,主要是膽固醇酯。(三)脂蛋白() :脂蛋白抗原成分;結(jié)構(gòu)類似LDL,含Apo( ),但分子量大、顆粒較大,電泳較慢;與纖溶酶原有高度同源性;是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與糖尿病、腎病、炎癥等密切相關(guān)Apo (a):三環(huán)式結(jié)構(gòu),主要包含在血漿LP(a)中。LP(a)也是正常存在于血漿中的一種脂蛋白,但人群間濃度差異甚大,01000mg/L,不受性別、

28、年齡、體重、適度鍛煉和降膽固醇藥物的影響。第六節(jié) 脂蛋白代謝紊亂(一)概念:由某種原因?qū)е碌闹鞍状x紊亂,其基本表現(xiàn)為血漿脂蛋白水平異常改變。主要為高脂蛋白血癥(Hyperlipoproteinemia),也稱為為“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二)血漿脂蛋白異常代謝:高脂血癥、低脂血癥;低HDL血癥、高HDL血癥 3、原發(fā)性高脂蛋白血癥分型及特征 分型 Lp 血脂 Apo 外觀 病因 型 CM TC -TGB48A, C上:奶油下:透明 LPL缺陷C 缺乏 a型LDLTCB100透明-LDL受體缺陷 b型LDLVLDL TC TG BCC混濁不明 型(寬病)IDLTC TG

29、CCE混濁LDL異常型VLDLTC -TGCC混濁不明型CM VLDLTGTGCCE奶油混濁LPL缺陷,使CM VLDL處理四、低脂蛋白血癥 1、低脂蛋白血癥的診斷:TC3.3mmol/L,或TG0.45mmol/L,或LDL-C2.1mmol/L,或同時降低。2、病因:原發(fā)性低脂蛋白血癥的原因有ApoA缺乏或變異、LCAT缺乏癥、無-脂蛋白血癥(Tangier?。o-脂蛋白血癥、低-脂蛋白血癥等。 腎功能損傷的生物化學檢驗腎功能損傷的生物化學檢驗:腎小球功能檢測,近端小管功能檢測,遠端小管功能檢測,腎血流量檢測,腎功能試驗方法的選擇腎小球功能檢測:腎清除實驗,腎小球濾過功能實驗,腎小球濾過

30、膜屏障功能檢測腎清除試驗:(1)當血液流經(jīng)腎臟時,血漿中的某些物質(zhì)通過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處理而排除體外,這一過程稱腎臟對血漿中某些物質(zhì)的清除或廓清。(2)衡量的指標稱為腎清除率,是測定腎單位功能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腎清除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nèi)(min)將多少量(ml)血漿中的某物質(zhì)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 清除率C=(UV) P (1.73A)腎小球濾過功能檢查:腎小球濾過率測定,血清肌酐測定,血清尿素測定,血清尿酸測定,血漿胱抑素C測定。腎小球濾過率測定:GFR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測定,蛋白負荷實驗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測定Ccr:大部分從腎小球濾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其清除率基本代表GFR。 參考范

31、圍:80120ml/min(成人) 臨床意義:判斷腎小球損害的敏感指標,評估腎功能損害程度,指導臨床治療蛋白負荷實驗:Bosch認為用肌酐清除率測定休息狀態(tài)的或基礎(chǔ)的GFR(Resting or baseline GFR),對腎功能的評價仍缺乏靈敏度和特異性。正常人清晨頓服大量(0.8/gkg體重)雞清蛋白后,可使 GRF升高20%-30%,該實驗有助于腎功能減退的早期診斷。血肌酐濃度測定:肌酐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謝的終產(chǎn)物,由腎小球濾過并從尿中排出體外。 Jaffe反應法:在堿性條件下苦味酸和肌酐發(fā)生反應,生成黃紅色的苦味酸肌酐復合物,在510nm比色分析;酶偶連速率法:肌酐在肌酐水合酶的催化

32、下生成肌酸,后者在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偶連作用下,使NADH氧化成NAD+,在340nm處比色,可以測定肌酐的含量 方法學評價:Jaffe反應法為測定肌酐常用的方法,適用于血、尿標本的檢測。但Jaffe反應在檢測血肌酐特異性不高,受假肌酐的干擾。臨床意義:肌酐濃度和血尿素濃度一樣只有在腎臟病變較為嚴重時才會升高。肌酐攝入、生成量恒定,其濃度波動范圍不大,血尿素濃度除受腎功能影響外,還受到蛋白質(zhì)分解代謝引起的變化 。故測定血肌酐濃度較血尿素濃度更能準確地反映腎小球的功能 ;妊娠期內(nèi)因生理原因GFR可升高,而肌酐生成速度不變,血肌酐可因血漿稀釋而致偏低;指甲肌酐測定可了解3個月前血肌酐

33、水平和腎功狀態(tài)。血尿素濃度測定:參考值范圍:血清尿素1.86.8 mmol/L。新生兒比成人低。大于60歲老年人比年青人要高。男性比女性高,高蛋白飲食可造成血、尿尿素增高 臨床意義:由于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儲備能力,因此在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時,血漿或血清中尿素濃度才會升高,不能作為早期腎功能損傷的指標。 腎前性和腎后性因素可致血尿素增高,血尿素可作為腎功能衰竭透析充分性的判斷指標血清尿酸濃度檢測: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chǎn)物。食物中的核酸分解產(chǎn)生的嘌呤直接轉(zhuǎn)化成尿酸。,血尿酸濃度受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的影響。 參考值范圍:男性 148.7-416.4mol/L, 女性

34、 89.2-356.9mol/L 臨床意義 :血清尿酸濃度升高見于 :腎功能減低:血清尿酸比血清肌酐和尿素更能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傷,但血清尿酸測定易受腎外因素的影響,故臨床上比血清肌酐和尿素少用 體內(nèi)尿酸生成增多,常見于遺傳性酶缺乏導致的原發(fā)性痛風,核酸代謝增加的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長期服用噻嗪類利尿藥物后由于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長期禁食、酒精中毒、腫瘤放化療和妊娠中毒癥等;血清尿酸濃度降低見于:各種原因引起腎小管重吸收功能損害,這種重吸收障礙可以是先天性的,如Fanconis綜合癥(胱氨酸貯積病),或繼發(fā)性的 肝功能嚴重損傷伴有嘌呤合成減少或次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減低

35、大劑量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丙磺舒等藥物后血UA,尿UA: GFR ;血UA,尿UA:生成(痛風等);血UA,尿UA:腎小管重吸收;血UA,尿UA:生成(嚴重肝實質(zhì)受損)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胱抑素C)測定:測定方法 :乳膠顆粒增強免疫濁度法;參考值范圍 :血漿cysC1.0mg/L(0.6-2.5mg/L);臨床意義: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 C)都被認為是一種簡單、準確和快速的腎小球濾過率(GFR)內(nèi)源性標志物。其濃度與GRF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線性關(guān)系顯著優(yōu)于血肌酐。有部分研究還支持GRF輕微變化時,其敏感性優(yōu)于血肌酐。 優(yōu)點: 分泌穩(wěn)定,不受飲食、身高、體重影響;檢測時不受血膽紅

36、素、血紅蛋白和甘油三脂干擾; 有取代傳統(tǒng)檢查,成為首選常規(guī)指標的趨勢。氨甲酰血紅蛋白測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臨床意義:血液CarHb濃度雖與血清尿素濃度有關(guān),但它反應的不是即刻的尿素濃度,而是患者近4周左右期間尿素的平均水平。在鑒別急、慢性腎衰和腎透析療效的評價上,較單次血尿素、肌酐測定更有價值 腎小球濾過膜屏障功能檢查:尿蛋白檢查 ,腎小球性蛋白尿檢查1) 尿蛋白檢查:反應了腎的屏障功能2)腎小球性蛋白尿檢查:尿蛋白選擇性檢測,尿微量清蛋白檢測。(1)尿蛋白選擇性指數(shù)(SPI)蛋白尿選擇性可反映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在某種程度上與腎小球疾病的病理組織學改變有一定關(guān)系。可預測

37、治療和估計預后,選擇性高者預后好,反之預后好差。 孔徑SPI=(尿IgG/血IgG)/(尿Tf/血Tf) 電荷SPI=(尿唾液淀粉酶/血唾液淀粉酶)/(尿胰淀粉酶/血胰淀粉酶)孔徑SPI0.2 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嚴重,見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膜增生性腎炎等??讖絊PI介于0.10.2之間為中度選擇性蛋白尿尿微量清蛋白測定臨床意義-腎臟疾病的早期診斷:腎小球腎炎、糖尿病性腎病以及隱匿性腎炎時,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升高,并且出現(xiàn)時間早于尿蛋白定性陽性出現(xiàn)之前,是腎臟疾病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是腎臟病預后及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鑒別診斷腎小球性與腎小管性損傷

38、: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升高多見于腎小球損傷,并且其升高程度與腎小球受損程度有關(guān);而腎小管損傷是以尿中2-微球蛋白升高為主 。近端腎小管功能檢查1)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檢查:2-微球蛋白、1-微球蛋白、視黃醇結(jié)合尿白、尿鈉與濾過鈉排泄分數(shù)測定、腎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測定2)近端小管排泌功能檢查:酚紅排泄率測定、對氨基馬尿酸最大排泄率測定3)近端小管細胞損傷檢查:NAG2-微球蛋白(2-MG)測定方法目前主要采用酶聯(lián)免疫抑制試驗測定 ;參考范圍:尿2-MG為0.03-0.14mg/L;C2-MG 為23-62ml/min; C2-MG /CALB為100-300;血2-Mg為1.28-1.95mg/L

39、 臨床意義:主要用于監(jiān)測近端小管功能,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損的非常靈敏和特異的指標。其清除率(C 2-MG)是鑒別輕度腎小管損傷的良好指標。血清2-MG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鑒別診斷腎小球和腎小管疾?。耗?-m水平較靈敏地反映了腎小管的損傷,如藥物毒物所致的早期腎小管受損、急性腎小管壞死、Fanconi綜合征等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使尿2-m水平增高。鑒別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時尿2-m含量明顯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如單純性膀胱炎)時則正常。尿中2-m增加也見于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應早期 1-微球蛋白(1-MG)測定方法:采用免疫學方法定量測定;參考范圍1-MG為 20mg/g肌酐;臨床意義

40、: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時,尿中1-MG含量增加,并且腎小管對1-MG重吸收障礙先于2-MG,因此尿1-MG比2-MG更能反映腎小管早期損傷,同時1-MG的測定不受惡性腫瘤影響,亦不受尿pH的影響,故更為可靠,有取代2-MG的趨勢。 由于1-MG的排泄方式,血清1-MG水平增高可作為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的指標,比Ccr更靈敏。 血清1-MG降低也見于肝炎、肝硬化等實質(zhì)性疾病。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參考范圍:0.110.07mg/L臨床意義:尿液中RBP量能敏感地反映腎小管間質(zhì)損傷程度,各種能引起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的疾病,如重金屬中毒、抗生素腎毒性等都能使尿中RBP濃度明顯增高,且能作為病情監(jiān)測、指導治療和

41、判斷預后的一項靈敏的生化指標 。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參考范圍:成人尿22IU/GCr 臨床意義:腎小管間質(zhì)病變、先天性腎小管病變、急性腎衰、藥物誘發(fā)腎毒損害、腎移植排異反應等均使尿NAG升高??勺鳛榘被擒疹惪咕幍哪I毒性監(jiān)測試驗。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炎等尿NAG活性升高,且與病變程度相關(guān)。遠端腎小管功能檢查尿液濃縮稀釋試驗:尿相對密度和尿滲量測定、滲量清除率與自由水清除率腎小管性酸中毒檢測:酸負荷試驗、堿負荷試驗尿腎小管組織蛋白檢測:THP蛋白CH2O:指單位時間內(nèi)使尿液達到等滲時需從尿液中減去或加入的純水量,反映了腎臟的濃縮、稀釋功能Cosm:單位時間內(nèi)腎臟能將多少血漿中

42、的滲透性溶質(zhì)清除出去,反映了腎臟維持內(nèi)環(huán)境水及溶質(zhì)之間平衡的能力腎血流量檢測:腎血流量(RBF)或腎血漿流量(RPF)指單位時間內(nèi)流經(jīng)腎臟的全血或血漿量。采用對氨基馬尿酸(PAH)清除率試驗和放射性核素法檢測。(3)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綜合分析腎功能三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全血4ml)腎早期功能六項:NAG、微量白蛋白(mAlb)、1微球蛋白( 1 M)、轉(zhuǎn)鐵蛋白(Tf)、肌酐(留24小時尿并記錄尿量,取10ml送檢)尿腎功能六項:mAlb 、1 M、糖蛋白(TPH)、IgG 、2M、Tf (留24小時尿并記錄尿量,取10ml送檢)血腎功能四項:1 M、TPH、IgG、2M

43、(全血4ml)臨床生化緒論 血漿蛋白及氨基酸 核酸-2012人血漿總蛋白(total protein,TP)濃度為6080g/L;臨床實驗室采用的標本多為血清;測定血清TP的首選方法:雙縮脲法2、 前清蛋白 (prealbumin,PA:由肝臟細胞合成的糖蛋白;電泳時遷移在Alb之前;半壽期1.9d;生理功能:作為組織修補材料和運載蛋白;檢測:目前多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臨床意義:1.作為營養(yǎng)不良的指標(PA: 200400mg/L:正常;PA: 100150mg/L:輕度缺乏;PA: 50)100mg/L:中度缺乏;PA50mg/L:嚴重缺乏)2.作為肝功能不全的指標3負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3、

44、清蛋白(Alb):含17個二硫鍵,是唯一不含糖的血漿蛋白質(zhì);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半壽期19d;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zhì)Alb的檢測:染料結(jié)合法-國內(nèi)最常用方法是溴甲酚綠法;臨床意義 :(1)低清蛋白血癥:1)Alb合成降低; 2)Alb的分布異常; 3)Alb丟失;4)Alb分解代謝增加;5)無清蛋白血癥(2) 血漿Alb增高(3)由Alb含量估計其配體的存在形式和作用(4)作為個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評價指標(5)Alb的遺傳性變異4、1-抗胰蛋白酶(1-AT或AAT):基因定位于14q31-32.3;pI為4.8;含糖10%12%;在醋纖膜電泳中位于1區(qū)帶;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單核細胞、肺泡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

45、也能合成;人血漿中主要的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常染色體共顯性遺傳,有多種遺傳表型;主要根據(jù)電泳遷移率分類;最多見的是PiMM型,占人群的90%以上,另外還有兩種蛋白:Z型和S型,其遺傳分型:PiZZ、PiSS、PiSZ、PiMZ、PiMS,S型蛋白與M蛋白之間的氨基酸殘基僅有一個差異。以MM型的蛋白酶抑制能力為100%相比,ZZ型的相對活力僅為15%、SS為60%、MZ為57%、MS為80%,其它則無活性。 意義:AAT缺乏:PiZZ型、PiSS型甚至PiMS型常伴有早年(2030歲)出現(xiàn)的肺氣腫;低血漿AAT可發(fā)現(xiàn)于胎兒呼吸窘迫綜合征;ZZ蛋白聚集在肝細胞,導致肝硬化;PiZZ表型的新生兒中1

46、0%20%在出生數(shù)周后易患肝炎,最后因活動性肝硬化致死;PiZZ表型的某些成人會發(fā)生肝損害AAT增加:AAT屬急性時相蛋白,在炎癥、感染、腫瘤、肝病時均顯著增加。5、1-酸性糖蛋白(AAG):屬血漿中含糖量最高(達45%)、酸性最強的糖蛋白;pI為2.74.0;典型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在肝臟產(chǎn)生, 某些腫瘤組織也可產(chǎn)生 臨床意義:目前主要作為急性時相反應指標:在風濕病、惡性腫瘤及心肌梗死等炎癥或組織壞死時一般增加34倍。AAG增高是活動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最可靠的指標之一。6、結(jié)合珠蛋白 (Hp):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和轉(zhuǎn)運蛋白;在電泳中位于2區(qū)帶;由與鏈形成22四聚體,鏈有1及2兩種,而1又有1F

47、及1S兩種遺傳變異體,兩種變異體僅為一個氨基酸殘基差異;功能:運輸血管內(nèi)游離的血紅蛋白(Hb)到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降解,防止Hb從腎臟丟失而為機體有效地保留鐵,并能避免Hb對腎臟的損傷。Hp濃度下降見于: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貧血、輸血反應、瘧疾。Hp參考值范圍較寬,須連續(xù)觀察以監(jiān)測溶血是否處于進行狀態(tài)。對于溶血性疾病合適的組合檢測項目包括血漿Hp、LD和游離Hb。血管外溶血不會使Hp發(fā)生變化。嚴重肝病患者,其Hp合成減少。Hp濃度升高見于:屬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燒傷和腎病綜合征情況下,血Hp常明顯升高。7、2-巨球蛋白(2-MG或AMG):血漿中分子量最大的糖蛋白,約為720kD,含糖量約8%;主要特性是能與多種離子和分子結(jié)合,特別是能與蛋白水解酶結(jié)合而抑制酶的活性;不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低清蛋白血癥,尤其是腎病綜合征時,2-MG含量可顯著增高;2-MG水平降低見于:嚴重的急性胰腺炎和進展型前列腺癌治療前8、銅藍蛋白(Cp):含銅的2球蛋白;每分子結(jié)合68個銅原子,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