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權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精編版)_第1頁
周光權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精編版)_第2頁
周光權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精編版)_第3頁
周光權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精編版)_第4頁
周光權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精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數(shù)據(jù)庫】馬列、哲學、政治、法律、社科總論2004 年【文獻號】 6079【原文出處】江海學刊【原刊地名】南京【原刊期號】 200403【原刊頁號】 119124【分 類 號】D414【分 類 名】刑事法學【復印期號】 200409【標 題】當代刑法理論發(fā)展的兩個基本向度【作 者】周光權【作者簡介】周光權, 1968 年生,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內(nèi)容提要】 為了在當代刑法理論中確立一種法治觀念,刑法學必須以重視行為及其實害的客觀主義為基準進行建構。但是,刑法客觀主義的繼續(xù)發(fā)展,究竟 應該堅持法益侵害說還是規(guī)范違反說 ?刑法判斷的步驟是應當采用實證方法論還是注重價值論層面的意義,都是

2、特別需要研究的兩個基本“向度”問題。在當前中國,強調(diào)規(guī)范違反說的重要性可能更有現(xiàn)實意義。要在刑法基本立場上堅持客觀主義,就必須在犯罪論中將事實認定與價值評價統(tǒng)一起來?!娟P 鍵 詞】刑法客觀主義 / 法益侵害說 / 規(guī)范違反說 / 實證方法論 / 價值論【正 文】刑法客觀主義重視行為及其實害,肯定犯罪事實的重要性, 以行為為中心確立其理論構架;刑法主觀主義則拒絕承認行為概念在刑法學中的根本性意義, 認為刑事責任的基礎不是行為而是犯罪人可能反復實施犯罪行為的危險性。( 注:關于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深入研究, 請參見 日 大塚仁刑法中新舊兩派的理論,日本評論社1957 年版,第 3 頁以下。 )

3、19 世紀中后期以來, 刑法學中的犯罪論、 刑罰論,以及分則各條構成要件之解釋,都因刑法客觀主 義和主觀主義學派理論的不同滲透而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不過,自 20 世紀 30 年代起, 由于學派之爭的逐步消融, 極端化見解減少的趨勢開始出現(xiàn),學派之爭的最終結果是刑法學以客觀主義這種“理念型”理論 為基點進行建構。 (注:在今天的大陸法系國家, 純粹的主觀主義觀點已經(jīng)很少有學者贊成。 ) 時至今日,刑法理論從總體上來講,是建立在合理主義、明確化和民主主義基礎上的,這樣的立足點,就是“理念型”刑法直接影響的結果。當代刑法學在總體立場上作出了傾向于客觀主義的選擇,并不意味著刑法中的所有問題就由此

4、徹底解決了,在犯罪論、刑罰論中,還有許多具體的解釋論問題需要仔細探討。在這里,我主要在與法治有關聯(lián)的意義上,討論當代刑法 理論繼續(xù)發(fā)展的兩個向度問題。刑法判斷的對象:行為還是結果由于重視行為及其實害的刑法客觀主義內(nèi)部不是鐵板一塊,強調(diào)結果側面意義的分支極力主張結果的無價值性;重視行為側面意義的分支凸顯行為的非價 值性,由此形成了立足于前期舊派的刑法客觀主義和立足于后期舊派的刑法客 觀主義。一般地說,結果無價值論( 法益保護主義 ) 是對前期古典學派思想的直接繼承,其重視侵害事實的存在,極力貫徹犯罪本質(zhì)判斷的( 法益) 侵害原理,主張刑法的機能就是法益保護,犯罪的本質(zhì)就是對法益的侵害或者危險;而

5、行為無價值論( 社會倫理主義 ) 的源頭是立足于報應刑主義的后期古典學派的思想,其重視規(guī)范對于社會生活的意義,認為刑罰懲罰是為了確證規(guī)范的有效性,刑法的機能是法益保護和社會倫理的維持, 犯罪的本質(zhì)是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違反。 ( 注: 日 川端博:刑法總論講義,成文堂1995 年版,第 37 頁。)1. 法益侵害說 ( 結果無價值論 ) 。法益侵害說將刑法機能定位于對侵害生活利益行為的實際防止,把犯罪的本質(zhì)訴諸對法律所保護的生活利益的侵害或者危險,因此,違法性的實體內(nèi)容是行為對于法所保護的共同生活的實質(zhì)侵害和威脅。( 注: 日 平野龍一: 刑法總論,有斐閣1972 年 版,第 51 頁。) 即“結果

6、惡”才是違法性的根據(jù)。結果無價值論認為: 刑法的使命是保護人的生活利益,所以必須首先確認某種利益是否受刑法所保護并被犯罪所實際侵害。為判斷法益侵害的有無,必須基于一般人的基準對行為的客觀要素進行判斷,至于行為者主觀面的要素在此階段無須考慮。所以,結果無價值論主要注重從客觀的、外形的要素即“結果”的側面( 結果的法益侵害性) 對行為違法性進行判斷。 例如,結果無價值論認為故意行為和過失行為的違法性是一樣的,在殺人罪既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的場合,其結果都 是“有人死亡”這一事實,在違法性評價階段看,它們的違法本質(zhì)、程度并無 區(qū)別。( 注:至于故意殺人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定刑有較大差異,主要是因為行為

7、人對于結果的責任不同所致。) 再譬 如,掏槍對準對面的人開槍射擊,客觀地說,行為的危險性只與行為人和被害人的距離遠近有直接關系,而和行為人的故意、過失無關,距離越近,違法性越大,而不是有故意危險性就大。2. 規(guī)范違反說 ( 行為無價值論 ) 。規(guī)范違反說認為, 刑法的機能是維持社會基本的倫理秩序;犯罪的本質(zhì)就是對這樣的倫理規(guī)范的違反。 ( 注: 日 團藤重光:刑法綱要總論( 第 3 版) , 創(chuàng)文社 1990 年版, 第 14 頁。) 在此意義上所謂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對于在法秩序的基底上所確立的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違反。行為無價值論從行為是否與法所設定的規(guī)范秩序 ( 社會相當性 ) 標 準有所

8、脫離、行為人是否無視規(guī)范這一視角對行為的違法性入手進行判斷。刑法要考慮 如何保護生活利益,同時也要考慮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維持,刑法應當在法益侵害或危險達 到反社會倫理的狀態(tài)時才可以施加懲罰。在行為無價值論之下, 行為違法性的判斷基準是: 行為本體 ( 自身) 是否反價值,即是否違反國家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體系,是否不具有一般的社會相當性。所 謂的社會相當性,按照藤木英雄的說法,就是從一般承認的、健全的社會通念 出發(fā),不具有不法性,也不會喚起處罰感覺的行為的性質(zhì)。也就是說,行為是 日常的、一般的市民生活領域或者其他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中具有通常性、日常性、一般承認的事態(tài)。 ( 注: 日 藤木英雄:刑法講義總

9、論,弘文堂1975 年版,第 78、78 頁。) 在很多時候,行為是否具有社會相當性的判斷應當與基 于常識的判斷保持一致。在行為無價值論中, 行為人的“人格”因素在違法性論中受到特別重視。例如,一般而言,行為人得到被害人同意,對其實施輕傷害行為的,視為被害人 承諾的行為,阻卻違法性,行為人不構成犯罪。但是,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 行為人和被害人相勾結,行為人利用交通事故對被害人實施輕傷害的,則其行為構成傷害罪,因為行為人的動機惡劣。再譬如,故意殺人既遂和過失致人死亡之間,從行為無價值論的立場看,在行為人為什么會實施反規(guī)范的殺人行為這一點上,兩罪并不相同; ( 注:所以,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定刑輕于

10、故意殺人罪是因為其違法性和責任都不相同。) 行為人掏槍對準被害人射擊的場合, 不是距離越近危險性越大,而是行為人對結果的追求越強烈危險性越大,即基于故意的射擊要比沒有故意的射擊受到更多的違法性評價。由此可見,行為無價值論認為是否對行為給予刑法評價,與行為人的主觀因素, 如對法的態(tài)度以及行為人的個 性等,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行為無價值論者雖然將行為者的主觀判斷材料納入評價范圍,但是仍然堅持評價基準的客觀性,不反對客觀的違法性論。不過,從行為無價值論的實質(zhì)來 看,由于它是把規(guī)范視為對個人的命令和禁止,即法規(guī)范首要的角色是“行為 規(guī)范”而不是結果無價值論所主張的“評價規(guī)范”,所以,對于不能理解規(guī)范 實質(zhì)

11、的人,法的命令失效,不能進行違法性評價,行為無價值論在一定程度上 又傾向于主觀的違法性論,行為人是否有責任能力對違法性概念有限定機能。不過,這樣的主張有使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責任的犯罪論體系被間接否定的危險, 所以,行為無價值論為極力避免這種危險,而倡導客觀的違法性論。3. 二元論。法益侵害說、 倫理規(guī)范違反說都是實質(zhì)的違法性理論,即從法規(guī)范的實質(zhì)出發(fā),考察行為對于作為法秩序組成部分的法益是否有侵害或者威脅。但是,法 益侵害說和倫理規(guī)范違反說各自有其不足。法益侵害說僅強調(diào)侵害事實, 對于社會生活的實在性缺乏充分把握,不少犯罪的性質(zhì)僅從結果無價值角度并不能得到充分說明,即

12、使是根據(jù)結果無價值能夠相應理解其性質(zhì)的犯罪,在論述具體的違法性的意義時,一般也應考慮招致法益侵害、 威脅的行為本身的意義。 所以,對法益侵害說的批判很早就開始了。威爾澤爾曾經(jīng)指出:“的確,法益的侵害乃至威脅對于大部分犯罪來說是本質(zhì) 性的,但是,它只不過是人的違法的行為的部分要素,僅用法益侵害決不能充 分說明行為的不法。法益侵害只有在人的違法的行為中( 行為的無價值中 ) 才具有刑法上的意義。行為人的無價值是共通于刑法上所有犯罪的無價值?!?( 注: 轉(zhuǎn)引自 日 大塚仁犯罪論的基本問題,馮軍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32、116 頁。)法益侵害說的主要問題在于, 一方面,法益侵

13、害說有將對法規(guī)范的侵害和對客體的侵害混同的可能;另一方面,它無法合理解釋這樣的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中,高速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達、 大規(guī)模建筑工程的施工, 帶來很多危險 ( 例如爆破技術的使用,造成施工人員的人身不安全,擾亂周圍居民的生活;大量混凝土 的使用嚴重破壞環(huán)境,遠遠超過刑法中規(guī)定的破壞環(huán)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法益侵 害程度) ,這些工程事實上也可以不進行( 例 如沒有高速公路,個人并不是無法出行,個人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是根本無法進行) 。嚴 格按照法益侵害說, 這種對法益有侵害和危險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應當加以禁止。但是,實際的情形是這種現(xiàn)象在今天打著“推進社會整體進步”、“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旗號有增無

14、減。而對于這些現(xiàn)象, 只有行為無價值論能夠根據(jù)社會相當性理論給予說明:高速運輸工具的使用或者重大工程的施工雖然會發(fā)生法益侵害的后果,但是其對社會生 活是有意義的,行為從一般的社會通念出發(fā)具有相當性。而法益侵害說就不能提供這樣的解釋。法益侵害說只能說:這樣的危險行為和其所產(chǎn)生的有益 結果相比較,利大于弊,所以不具有違法性 ( 法益衡量說 ) 。但是,通過這樣的比較和衡量所作出的解釋既不詳盡,有時也缺乏說服力;并且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利益沖突的現(xiàn)象更加頻繁和復雜,具體違法性界限的判斷變得越來越困難,單純從法益衡量的角度看待問題,有評價標準簡單化之嫌。 ( 注: 在很多場合,對法益大小的比較

15、很難進行。 日 板倉宏:違法論的展望, 載 日 藤木英雄、板倉宏編刑法的爭點,有斐閣1987 年版,第 45 頁。)規(guī)范違反說的弊端在于: 一方面, 可能使倫理和法相混淆。 雖然行為無價值論試圖將違法評價與道德譴責區(qū)別開來,但是,由于評價標準( 社會相當性 ) 的內(nèi)容不清晰,道德譴責的內(nèi)容仍然與違法性評價糾結在一起,非難感情混進客 觀化的違法性評價中。另一方面,倫理規(guī)范、社會相當性等概念,就像費爾巴 哈所提出的犯罪本質(zhì)的“權利侵害說”一樣,內(nèi)涵并不明確。 ( 注:當然,法益概念本身也很難說是很明確的,對此有的日本教授也贊成。 ) 概念不明確, 處罰范圍就難以確定,刑法適用者的恣意就難以有效防止

16、。此外,行為無價值論認為有社會相當性就不具有違法性,這樣的標準并不能貫徹到底,因為有的行為從日常生活的角度看是有社會相當性的,但是并不能說它不具有違法性,例如汽車超速行駛的現(xiàn)象很嚴重, 人們對這種現(xiàn)象都已經(jīng)接受, 認為其有一定的可容忍性,但是其違法性仍然是存在的。由此,折衷的見解開始出現(xiàn), 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登場并廣有影響。所謂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就是指將法益侵害視為違法判斷的一個重要要素。但是,刑法對法益的保護,必須限定在社會相當性的范圍內(nèi),即歷史地形成的、法律給予保護的倫理秩序范圍,行為人的行為從中逸脫的,就具有違法性。 換言之,( 侵害法益的 ) 行為與社會相當性的脫離乃是犯罪的本質(zhì)。二

17、元論可以這樣表述: 從利益保護的立場看, 刑法規(guī)范所關心的行為是使法益受到侵害或使之危險化的行為,對行為的違法和結果的違法必須同時作出判 斷。換言之,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在判斷違法性時,將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 價值結合起來考慮,主張對違法性不能僅從結果無價值的觀點出發(fā)進行考察, 必須綜合考慮行為者的行為樣態(tài)、主觀的要素等。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認為, 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是違法性判斷的兩個基石性范疇,但是行為無價值具有優(yōu)先地位,法益保護的實現(xiàn)包含于對社會倫理秩序的保護之中。例如,藤木英雄教授認為,違法性的實質(zhì)是與社會相當性的程度有脫逸從而侵害法益的行為。( 注: 日 藤木英雄:刑法講義總論,弘文堂

18、1975 年版,第 78、7 8 頁。) 大塚仁教授認為,社會倫理規(guī)范起著在刑法的背后支撐刑法的作用,違法性的本質(zhì)就是違反作為法律秩序基礎的國家、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從而侵害法益或者對法益有威脅的行為。 ( 注: 日 大塚仁:刑法概說 ( 總論) ,有斐閣 1996 年版,第 338 頁。) 這樣的觀點就是試圖結合行為的倫理規(guī)范違反性和法益侵害性兩方面的內(nèi)容來進行違法性判斷。( 注:對這樣的思考方法,實際上今天的許多結果無價值論者也是同意的。例如,平野龍一就曾指出,考慮結果無價值時, “不僅是現(xiàn)實發(fā)生的結果, 也必須考慮行為的方法、 樣態(tài)。但這種情形下考慮的是方法、樣態(tài)所具有的法益侵害的一般危險性,

19、 而不是把其反倫理性, 行為無價值性也原樣考慮進去” ( 日 平野龍一:刑法總論,第 216 頁,東京,有斐閣 1975 年版) 。這是想在結果的無價值之中包括行為本身所具有的一般危險性,可以說在此限度內(nèi)加進了行為無價值的思考。 此外, 折衷的立場似乎盡力使自己與一元的行為無價值論相區(qū)別。 但是, 要防止的危險是, 當需要將法益侵害和倫理規(guī)范違反合并加以考慮的時候, 在具體案件的判斷中, 拋棄法益侵害說的立場,只進行倫理規(guī)范違反性質(zhì)的判斷, 這種傾向必須防止。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折衷說所設想的限制司法恣意的目標并不能達到。 )按照前田雅英的觀點, 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的對立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20、 違法性判斷的對象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違法性判斷的基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在違法性判斷基準中是否強調(diào)倫理要素;違法性判斷是行為時判斷還是行為后 判斷;是否從違反義務角度來判斷違法性;在沒有法益侵害危險性的場合,是 否以違反倫理性、違反義務性為理由主張?zhí)幜P。在上述六個對立問題上,主張前者或得出肯定結論的便是行為無價值論,主張后者或得出否定結論的便是結果無價值論。 ( 注:參見 日 前田雅英現(xiàn)代社會與實質(zhì)的犯罪論,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2 年版,第 69 頁。)按照這種思路, ( 二元的) 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的總體區(qū)別就是:行為無價值論認為行為是違反社會倫理規(guī)范,并最終侵害法益的行為,

21、但是行為 的“規(guī)范違反性”是違法性評價的重點。結果無價值論則主張行為是違反法規(guī)范并最終侵害法益的行為,但是行為的“法益侵害性”乃是違法性判斷的核心。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對于“行為是違反規(guī)范并侵害法益”這一命題都是不反對的,對于行為最終會指向法益也都不否定,( 注:在這個意義上, 完全可以說“法益”是整個刑法理論中的基石范疇和核心概念。) 只是說行為無價值論看重這一命題的前半部分,并將“規(guī)范”擴大解釋為和社會倫理規(guī)范; 而結果無價值論更青睞這一命題的后半部分,并將規(guī)范限定為法規(guī)范。這樣的 對立表明二者的分歧并不是很大。對此,大塚仁教授指出,刑法學對前述兩種立場的異質(zhì)性似乎強調(diào)得有些過分了,

22、這兩種立場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違 法性的實質(zhì),絕非不相容。( 注:轉(zhuǎn)引自 日 大塚犯罪論的基本問題,馮軍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32、116 頁。)討論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的相關問題,無非是要表明: 如果當代刑法理論要確立一種法治立場,堅持法益侵害說基本上是妥當?shù)?、有意義的。但 是,由于法益侵害說并不能解釋所有的犯罪問題,適度考慮行為無價值中的規(guī) 范違反的內(nèi)容,以其補充法益侵害說的不足,可能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觀點。刑法判斷的步驟:實證方法論還是價值論刑法判斷的步驟, 實際上涉及犯罪論體系問題。 對犯罪論體系的建構和解釋不同,關涉到犯罪成立的范圍和國家對個人權利的保障

23、可能性,所以,其與法 治命題緊密相關。在刑法主觀主義的實證方法論構造中,只有經(jīng)驗上可以掌握的事實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只承認客觀的構造要件( 這里面沒有故意和過失的判斷問題) 。對構成要件要素,只接受描述性而不接受規(guī)范性的要素,因為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在解釋上必須作價值補充。按照描述性的構成要件概念行為就是一種由肌肉的 神經(jīng)作用引起的機械性現(xiàn)象。對于因果關系,則堅持條件說,因為前后相繼、 價值中立的因果關聯(lián)是經(jīng)驗上可以把握的對象。對違法性,作形式上的理解, 即與實定法規(guī)范相沖突的情況就是違法。構成要件合致的行為是否違法,須檢驗其有無“法定的違法阻卻事由”,該事由不能憑藉價值上的思考任意創(chuàng)造。對罪責

24、,則認為心理責任論是合理的。心理事實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前者是對外在世界變化的認識與希望;后者則是對于客觀世界變化的缺乏愿望。上述犯罪論體系建立在科學實證主義之上,在其潛意識中承認自然界有一個因果法則決定著事物的生與滅, 一切存在現(xiàn)象都可以用物理性的檢驗加以確證。經(jīng)驗論的犯罪論體系似乎強調(diào)對客觀行為發(fā)展進程的事實評價,表面上看可以防止司法恣意,實現(xiàn)懲罰的明確性,但是,它與刑法客觀主義的真正意蘊并 不一致。當代刑法理論中所堅守的客觀主義立場作為一種理念型理論,始終強調(diào)法治的終極意義,強調(diào)犯罪事實 ( 行為與實害 ) 客觀性的意義,在犯罪論體系上一直堅持價值評價的介入。以這種理論為支撐點的犯罪論體

25、系與經(jīng)驗論的犯罪論體系存在兩個本質(zhì)的差異:其一,刑法客觀主義作為一種理念型理論,強調(diào)融事實評價和價值評價于一體,其犯罪論體系是實質(zhì)性、價值性的;經(jīng)驗論上的犯罪論體系則是形式化、 價值無涉的, 從而形成價值事實的對立狀態(tài)。 其二, 刑法客觀主義雖然與價值論有關,但是它是試圖通過對行為的價值評價來凸現(xiàn) 事實客觀性的意義;而刑法主觀主義中經(jīng)驗論犯罪論體系的探討是為了達到一種知識的客觀性、與價值立場無關的純粹性。所以,要在刑法基本立場上堅持客觀主義,就必須在犯罪論中將事實價值統(tǒng)一起來。應當承認, 在犯罪論體系形成以前, 有一個已經(jīng)成型的、 有意識內(nèi)涵的真實世界,這個世界的概念,不是透過方法論上的概念塑

26、造才產(chǎn)生的。刑法中的概 念形成,只是對已經(jīng)成型的犯罪存在現(xiàn)實加以“描述”而已。所有關于生活素 材的法律概念都是描述性的概念,這些概念不能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實,它們只是對于先 于概念而存在的現(xiàn)實加以理解而已。而這些描述、被理解的對象并不是價值中立的實存元素,而是存在于具體價值關系當中的存在現(xiàn)實,人們所經(jīng)歷的經(jīng)驗實在現(xiàn)象,都有其關涉的最高價值。因此,我們可以說犯罪存在現(xiàn)實是一種有價值關系的現(xiàn)實,犯罪論體系是對有價值關系的犯罪存在現(xiàn)實的描述,評價的概念體系和被評價的生活秩序就不再是互不相干的體系,法秩序、法治的狀況都可以從生活世界、價值評價過程中引導出來。這樣,犯罪論體系就可以發(fā)生一些變化:區(qū)分“不法”與“罪

27、責”,在不法階段,對行為作否定性價值判斷,其核心概念是法益侵害性。在罪責階段對行 為人作否定的價值判斷,其核心是非難可能性。這樣,人們首先對行為有了新的理解,將行為本身視為一種因果的、機械性現(xiàn)象的因果行為論被拋棄,對行為意義的理解被放在價值的層面上進行。例如,依照因果行為論,從純粹經(jīng)驗的角度,我們就無法理解一個單獨的不作為何以具有刑法上的意義而應被納入構成要件進行判斷 ?但是如果從社會的價值評價角度出發(fā),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任何動作的不作為違背了社會的期待,在社會意義這一點上是無價值的,需要刑法加以過問。在構成要件解釋上, 必須作價值上的補充, 所以堅持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故意、過失 ) 就

28、是必要的,這樣,構成要件就不再是絕對地客觀化的。對違法性, 經(jīng)由價值上的思考,一個構成要件,當該行為如果沒有帶來損害或者損害極其微小,對這個行為可以判斷為不違法。這個利益衡量的原則,使違法阻卻事由 被不斷創(chuàng)造出來,超法規(guī)的阻卻事由概念得以出現(xiàn)。就責任評價而言,行為建立在意識的認知功能上面,罪責則是意志對價值的情緒選擇,情緒上的價值選擇正是罪責在存在論上的對象,所以,要堅持非難可能性的價值判斷標準,把違法性認識意識視作故意的核心,承認期待可能性概念,但是要限制其使用范圍。這樣的刑法客觀主義立場是接近于目的行為論的,但是它是對目的行為論的大幅度修正。目的行為論之下的犯罪論體系也強調(diào)犯罪認識過程中的價值評價, 但是,并沒有將這一點貫徹到底。將價值評價作為刑法客觀主義理論的基本向度,是為了強調(diào)一種思想上的復歸,即向貝卡利亞以來的思辨型刑法學傳統(tǒng)復歸,從而摒棄刑法學中的自然主 義、世俗主義做法。這樣的犯罪論承認價值的客觀存在性:人類和他的生存空間及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的 存在現(xiàn)實,只要是對共同生活關系重要的,都構成一個復合的存在,這個復合的存在不 是一團混亂的物質(zhì),而是內(nèi)含、隱藏著價值的東西。將價值要素貫穿于整個犯罪評價過程( 構成要件、違法性和責任 ) ,使犯罪體系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