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PPT通用課件_第1頁
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PPT通用課件_第2頁
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PPT通用課件_第3頁
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PPT通用課件_第4頁
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PPT通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變異系數(shù)概念和計算公式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一、算術平均數(shù) 算術平均數(shù)是指資料中各觀測值的總和除以觀測值個數(shù)所得的商,簡稱平均數(shù)或均數(shù),記為。 算術平均數(shù)可根據(jù)樣本大小及分組情況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權法計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樣本含量n30以下、未經(jīng)分組資料平均數(shù)的計算。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設某一資料包含n個觀測值: x1、x2、xn, 則樣本平均數(shù)可通過下式計算: (3-1) 其中,為總和符號; 表示從第一個觀測值x1累加到第n個觀測值xn。當 在意義上已明確時,可簡寫為x,(3-1)式可改寫為: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例3.1】 某種公牛站測得10頭成年

2、公牛的體重分別為500、520、535、560、585、600、480、510、505、490(kg),求其平均數(shù)。 由于 x=500+520+535+560+58 +600+480+510+505+49 =5285, n=10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得: 即10頭種公牛平均體重為528.5 kg。 (二)加權法 對于樣本含量 n30 以上且已分組的資料,可以在次數(shù)分布表的基礎上采用加權法計算平均數(shù),計算公式為: (3-2)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式中: 第i組的組中值; 第i組的次數(shù); 分組數(shù) 第i組的次數(shù)fi是權衡第i組組中值xi在資料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數(shù)量,因此將fi

3、稱為是xi的“權”,加權法也由此而得名。 【例3.2】 將100頭長白母豬的仔豬一月窩重(單位:kg)資料整理成次數(shù)分布表如下,求其加權數(shù)平均數(shù)。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表31 100頭長白母豬仔豬一月窩重次數(shù)分布表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利用(32)式得: 即這100頭長白母豬仔豬一月齡平均窩重為45.2kg。 計算若干個來自同一總體的樣本平均數(shù)的平均數(shù)時,如果樣本含量不等,也應采用加權法計算。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例3.3】 某牛群有黑白花奶牛 1500頭,其平均體重為750 kg ,而另一牛群有黑白花奶牛1200頭,平均體重為725 kg,如果將這兩個牛群混

4、合在一起,其混合后平均體重為多少? 此例兩個牛群所包含的牛的頭數(shù)不等,要計算兩個牛群混合后的平均體重,應以兩個牛群牛的頭數(shù)為權,求兩個牛群平均體重的加權平均數(shù),即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即兩個牛群混合后平均體重為738.89 kg。 (三)平均數(shù)的基本性質 1、樣本各觀測值與平均數(shù)之差的和為零,即離均差之和等于零。 或簡寫成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2、樣本各觀測值與平均數(shù)之差的平方和為最小,即離均差平方和為最小。 (xi- )2 (xi- a)2 (常數(shù)a ) 或簡寫為: 幾何平均數(shù)調(diào)和平均數(shù) 上述五種平均數(shù),最常用的是算術平均數(shù)。第二節(jié) 標準差 一、標準差的意義 用平均數(shù)作

5、為樣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強弱受樣本資料中各觀測值變異程度的影響。僅用平均數(shù)對一個資料的特征作統(tǒng)計描述是不全面的,還需引入一個表示資料中觀測值變異程度大小的統(tǒng)計量。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全距(極差)是表示資料中各觀測值變異程度大小最簡便的統(tǒng)計量。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資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能準確表達資料中各觀測值的變異程度,比較粗略。當資料很多而又要迅速對資料的變異程度作出判斷時,可以利用全距這個統(tǒng)計量。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為 了 準 確 地 表示樣本內(nèi)各個觀測值的變異程度 ,人們 首 先會考慮到以平均數(shù)為標準,求出各個觀測值與平均數(shù)的離差,( ) ,稱為離均差。 雖然離

6、均差能表示一個觀測值偏離平均數(shù)的性質和程度,但因為離均差有正、有負 ,離均差之和 為零,即( ) = 0 ,因 而 不 能 用離均差之和( )來 表 示 資料中所有觀測值的總偏離程度。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為了解決離均差有正 、有負,離均差之和為零的問 題 , 可先求 離 均 差的絕 對 值 并 將 各 離 均 差 絕對 值 之 和 除以 觀 測 值 個 數(shù) n 求 得 平 均 絕 對 離差,即| |/n。雖然平均絕對離差可以表示資料中各觀測值的變異程度 ,但由于平均絕對離差包含絕對值符號 ,使用很不方便,在統(tǒng)計學中未被采用。 我們還可以采用將離均差平方的辦法來解決離均差有正、有負

7、,離均差之和為零的問題。 先將各 個離 均差平方,即 ( )2 ,再求 離均差平方和 , 即 ,簡稱平方和,記為SS; 由 于 離差平方和 常 隨 樣 本 大 小 而 改 變 ,為 了 消 除 樣 本大小 的 影 響 , 用平方和 除 以 樣 本 大 小, 即 ,求出離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數(shù)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為了使所得的統(tǒng)計量是相應總體參數(shù)的無 偏估計量,統(tǒng)計學證明,在求離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數(shù)時,分母不用樣本含量n,而用自由度 n-1, 于是,我們 采 用統(tǒng)計量 表示資料的變異程度。 統(tǒng)計量 稱 為 均 方 ( mean square縮寫為MS),又稱樣本方差,記為S2,即 S2=

8、 (39)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相應的總體參數(shù)叫 總體方差 ,記為2。對于有限總體而言,2的計算公式為: (310) 由于 樣本方差 帶有原觀測單位的 平方單位,在僅表示一個資料中各觀測值的變異程度而不作其它分析時 , 常需要與平均數(shù)配合使用 ,這 時應 將平方單位還原,即應求出樣本方差的平方根。統(tǒng)計學上把樣本方差 S2 的平方根叫做樣本標準 差,記為S,即: (3-11)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由于 所以(3-11)式可改寫為: (3-12)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相應的總體參數(shù)叫總體標準差,記為。對于有限總體而言,的計算公式為: (3-13) 在統(tǒng)計學中,常

9、用樣本標準差S估計總體標準差。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二、標準差的計算方法 (一)直接法 對于未分組或小樣本資料 , 可直接利用(311)或(3-12)式來計算標準差。 【例3.9】 計算10只遼寧絨山羊產(chǎn)絨量: 450, 450, 500, 500, 500,550, 550, 550, 600, 600,650(g)的標準差。 此例n=10,經(jīng)計算得:x=5400,x2=2955000,代入(312)式得: (g) 即10只遼寧絨山羊產(chǎn)絨量的 標準差 為65.828g。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二)加權法 對于已制成次數(shù)分布表的大樣本資料,可利用次數(shù)分布表,采用加權法計算

10、標準差。計算公式為: (314) 式中,f為各組次數(shù);x為各組的組中值;f = n為總次數(shù)。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例3.10】 利用某純系蛋雞200枚蛋重資料的次數(shù)分布表(見表3-4)計算標準差。 將表3-4中的f、fx、 代入(314)式得: (g ) 即某 純 系 蛋 雞200枚 蛋 重的標準差為3.5524g。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表34 某純系蛋雞200枚蛋重資料次數(shù)分布 及標準差計算表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三、標準差的特性 (一)標準差的大小,受資料中每個觀測值的影響,如觀測值間變異大,求得的標準差也大,反之則小。 (二)在計算標準差時,在各觀測值加

11、上或減去一個常數(shù),其數(shù)值不變。 (三)當每個觀測值乘以或除以一個常數(shù)a,則所得的標準差是原來標準差的a倍或1/a倍。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四)在資料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條件下,資料中約有68.26%的觀測值在平均數(shù)左右一倍標準差( S)范圍內(nèi);約有95.43%的觀測值在平均數(shù)左右兩倍標準差( 2S)范圍內(nèi);約有99.73%的觀測值在平均數(shù)左右三倍標準差( 3S) 范 圍內(nèi)。也就是說全距近似地等于6倍標準差,可用(全距/6)來粗略估計標準差。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第三節(jié) 變異系數(shù) 變異系數(shù)是衡量資料中各觀測值變異 程度的另一個統(tǒng)計量 。 標 準差與平均數(shù)的比值稱為 變異系數(shù),記為CV。 變異系數(shù)可以消除單位 和 (或)平 均數(shù)不同對兩個或多個資料變異程度比較的影響。 下一張 主 頁 退 出 上一張 變異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315) 【例3.11】 已知某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