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2_第1頁
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2_第2頁
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2_第3頁
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2_第4頁
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讀書名言警句關(guān)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o)讀書時不好(ho)讀書,好(ho)讀書時不好(h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ji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英】莎士比亞 名人論讀書開卷有益。 【宋】趙光義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ji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英】莎士比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蘇】高爾基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 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凱勒名人論讀書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英】菲爾丁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 不滿足,越

2、感到自己知識貧乏。 【德】馬克思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德】歌德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名人讀書的趣事:短文兩篇論讀書 培 根不求甚解 馬南邨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因此馬克思稱他為“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 始祖”。 隨筆是培根在文學 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還

3、 寫了法律著作、歷史著作 亨利 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記新大 西島等。給下列生字注音:怡( )情 統(tǒng)籌( ) 藻( )飾狡黠( ) 詰( )難 要訣( )蒸餾( ) 勸誡( ) 滯( )礙吹毛求疵( ) 豁( )然貫通 嚼咀嚼( )味同嚼蠟( )好好讀書( )讀好書( )ychuzoxijijulijizhchujujiohoho怡情:文采藻飾:詰難:尋章摘句:味同嚼蠟:滯礙:吹毛求疵:要訣:解釋下列詞語使心情愉快。修飾文詞,使之富有文采。詰問,為難。 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語詞。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不通暢。這里指細致到煩瑣、挑剔的地步。重要的訣竅。 本文的中心話題“讀

4、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么內(nèi)容? 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足以怡情 全憑觀察得之)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 使能無知而顯有知)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讀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藥可醫(yī))句段品味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jié),然縱觀統(tǒng)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2.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tài)。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

5、,如不以經(jīng)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3.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shù)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取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shù)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jīng)提煉猶如水經(jīng)蒸餾,味同嚼蠟矣。 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這幾句話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讀書的好處。 這幾句話從反面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并論述讀書和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這幾句話主張對不同的書采用不同的讀法,或選讀,或瀏覽,或

6、通讀,或精讀,有的書可只讀摘要。 這幾句話說明各種學科的書籍,閱讀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學習論證方法,體味其表達效果。 揣摩文中的這幾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么,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yī)”。3、從“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到“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4、從“書亦可請人代讀”到“味同嚼蠟矣”。明確:1、觀點: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后加以歸納。2、觀點:讀書能夠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證明觀點。作用:使人信服。 作用: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具體可感。3、觀

7、點:讀書與經(jīng)驗的作用及關(guān)系。用比喻證明觀點。4、用比喻的方法從反面強調(diào)好書一定要細細揣摩,深入鉆研才能讀出味道。體驗反思: 對于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談談你的認識和感受。名人論讀書開卷有益。 【宋】趙光義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ji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英】莎士比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高爾基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 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凱勒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夠陶冶人 的感情和氣質(zhì),使之高尚。 皮果

8、夫第二課時宋代理學家陸象山語錄 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魯迅的“隨便翻翻”一廣泛的瀏覽式的讀書方法。 魯迅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總拿來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讀幾葉內(nèi)容,不費力,不勞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書籍覺得疲勞后,拿來消遣。諸葛亮的讀書方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好 讀 書 不 求 甚 解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 、鄧子建、鄧云特。筆名馬南邨、于遂安、卜無忌等。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政法系。1931年轉(zhuǎn)入上海法政學院經(jīng)濟系,從事中共地下活動。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學歷史

9、系,開始研究中國經(jīng)濟史。1937年出版中國救荒史,引起史學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報副刊上以馬南邨筆名開辟“燕山夜話”雜文專欄。又與吳晗、廖沫沙以“吳南星”筆名在前線雜志上開設三家村札記雜文專欄,因面對現(xiàn)實而產(chǎn)生很大影響。他的作品涉獵很廣,雜文獨樹一幟,有針砭時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識、趣味融于一爐,具有學者雜文的獨特魅力。 欣賞朗讀,思考: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全面闡述了陶淵明的“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jù)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否定,在批駁的過程中闡述“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的觀點。整體感知,列出課文的結(jié)構(gòu)提綱。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10、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擺出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對的”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讀書的。全面解釋“不求甚解”。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強調(diào)讀書要反復閱讀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第一部分(1):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第三部分(5-6):提出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并舉例加以說明。

11、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是死摳字眼兒,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整體。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觀點,強調(diào)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什么是駁論文? 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探究學習:作者是怎樣批駁別人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 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討論:“好

12、讀書”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關(guān)系?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為什么要反對 馬馬虎虎的態(tài)度?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什么 樣論證方式? 首先,要養(yǎng)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因此,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tài)度。 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駁論的論證方式 先擺出否定的“論點”,又

13、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接著,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進而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并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來闡釋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緊承上一段,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最后又強調(diào)了“重要的書必須反復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對方。樹靶子作分析亮觀點論證方式:駁論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耙婏L使舵”新解 “班門弄斧”辯“濫竿充數(shù)”辯 談讀書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作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納論證不求甚解樹靶子引出處釋新義援例子引語錄結(jié)上文事實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立論駁論推薦幾 種 讀 書 方 法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