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_第1頁
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_第2頁
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_第3頁
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_第4頁
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史話愛北京,逛北京熱愛你的城市,了解你的城市1北京灣1、北京灣:周邊山地,南側開闊,氣候溫暖2、進出北京的幾條主要道路3、關溝及72景,太行山與燕山的天然分界2北京灣永定河對北京的影響周邊山地3北京所處的三叉路口位置4中國歷史主線與北京5我的主線愛你居住的城市,了解她的文化底蘊愛北京,逛北京歷朝歷代都留下了什么?6一、史前的北京房山 北京猿人(1)東胡林人(門頭溝),距今約1萬年。(2)房山鎮(zhèn)江營遺址,約9000年前。(3)平谷上宅遺址,約7500年前。(4)平谷北埝頭遺址,約6500年前。(5)昌平雪山文化遺址,約6000年前。(6) 王府井人山頂洞人7二、 歷史傳說中的北京城1、涿鹿之

2、戰(zhàn) 黃帝和蚩尤戰(zhàn)于上古(河北懷來縣東南北京延慶縣西北)2、阪泉之戰(zhàn)。炎帝侵凌諸侯,諸侯歸順黃帝,黃帝部落便與炎帝部落發(fā)生戰(zhàn)爭,史記說,黃帝“以與炎帝戰(zhàn)於阪泉之野”,這就是傳說中的“阪泉之戰(zhàn)”。處于今天的北京地區(qū)懷柔縣一帶。(平谷軒轅皇帝廟,始于漢代)(陜西黃陵,建于宋代)8三、燕山薊水:北京地區(qū)最早的國家1、燕國公元前11世紀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長子燕侯克代封。房山西周燕都遺址。公子克首都博物館展出的克罍和克盉的銘文可以作證。9三、燕山薊水:北京地區(qū)最早的國家2、薊國“薊”本是一種草,后轉化為一種歷史文化的代名詞。北京地區(qū)最早形成的國家之一。西周封國之一。禮記樂記:“武王克殷返商,未及

3、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彼E國存在了400年以上,國都為薊城,這是北京地區(qū)最早的一座城市。公元前7世紀燕國吞并薊國,建都薊白云觀西北角(遺跡:薊丘臺。見過初期尚存,后因為礙事拆除)(可能是那個年代唯一的印記) 猜想: 城墻角, “金臺招賢”10西二環(huán)濱河公園11燕景八景之一:薊門煙樹八桿子打不著,以訛傳訛12四、秦漢魏晉時期的北京秦始皇拆毀燕城,重建邊陲重鎮(zhèn)遺跡:長城(明長城的基礎),居庸關陶井圈(長椿街一代)老山漢墓、大葆臺漢墓張堪 廟西晉:潭柘寺 (先有寺,后有城)紅螺寺13大葆臺漢墓1415大葆臺漢墓1617五、隋唐:出征朝鮮的大本營街,坊歷史定位:邊陲重鎮(zhèn)。水災原因,城市的中心曾經發(fā)生過

4、偏移,向東移動,在向西回歸。出征朝鮮的大本營楊玄感兵變。北京重要的歷史地理坐標:憫忠寺,法源寺18法源寺19五、隋唐:1、云居寺,石經山,北京的敦煌(三武一宗)2、戒臺寺20云居寺石經21五、安史之亂的發(fā)源地銅坐龍法源寺憫忠閣 史思明碑22六、幽云十六州的割讓分崩離析的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 黃袍加身 遼國固有領土:北京23六、幽云十六州的割讓高粱河的故事和蕭太后,趙光義欺負孤兒寡母。(河南選手河南隊,遼寧隊,在北京打一仗)金沙灘。山西選手為河南隊服務和遼寧隊在金沙灘打了一仗令公祠滅遼之后的短暫回歸。天寧寺、大覺寺、牛街清真寺24城墻城周設八門大內中有元和、仁政、洪政(武)諸殿城中有二十六坊市區(qū)

5、在城的北部城內外廟宇相望遼南京城市規(guī)模略圖遼朝有“五京”之說。五京即上京臨潢,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在今遼寧寧城;東京遼陽,在今遼陽;西京大同,在今山西大同;南京幽州,在今北京地區(qū),又稱燕京,屬析津府。遼朝一代對南京非常重視,五京中南京最大,地位最重要,為遼五京最南邊城市 遼南京(圖9-7)大體仍沿襲唐代藩鎮(zhèn)城的舊有規(guī)模,但在遼的五京中,它卻又是最大和最繁榮的一個25高粱橋西直門外高粱橋斜街26大覺寺27天寧寺塔28牛街清真寺29令公祠據(jù)說是遼國所建30建都860周年,1153年七、只因皇帝愛荷花31七、只因皇帝愛荷花金中都從陪都,到核心政治中心海陵王遷都中都不單是金朝發(fā)展史新階段的標

6、志,而且北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此,北京成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一直延行到元、明、清,迄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金中都城是在遼舊的南京城的基礎上重新改造擴建起來的,但又不完全沿襲舊的南京城,而是在中原古代名城如開封、洛陽及長安等帝王都城的規(guī)模布局及設計思想基礎上有所繼承和發(fā)展。對稱32金中都城平面圖33七、只因皇帝愛荷花第一次作為都城,第一次全面梳理北京的水系:金溝河、蓮花池公園、后花園:今天的中南海金章宗八大水院:清(大覺寺)、金、香(潭水院)、圣、潭、泉、雙、靈(今天都在)皇宮大殿在二環(huán)路上,御花園鐵路小區(qū)(濱河公園)34七、只因皇帝愛荷花金中都城垣遺址金中都水關麗澤商務中心的停建

7、金陵、盧溝橋、潭柘寺、戒臺寺、仰山棲隱寺、白瀑寺、銀山塔林。353637383940八、世界都市元大都元大都的營建和規(guī)模 公元1266年(元至元三年)十二月,忽必烈詔安肅公張柔、行工部尚書段天祐等行工部事,籌建新宮城,先后參加建城工作的有高鐫、元大都城營建的總設計師是劉秉忠,其助手為趙秉溫及趙鉉 大都城的設計規(guī)劃布局,其指導思想是體現(xiàn)皇權至上的封建思想及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學思想,恪守春秋戰(zhàn)國時代編寫的周禮考工記中關于“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緯,經途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指導原則,周禮是儒家政治理想的藍圖,元大都城的設計與營建,完全是先有周密的設計規(guī)劃,在郊野平地建起,不受原有建筑

8、及人為限制,因此大都城的建設,能充分將以上指導思想體現(xiàn)出來41元大都城布局42八、世界都市元大都1、劉秉忠與郭守敬2、上斜街,下斜街(新舊兩座城同在用)2、西土城,北土城。白塔寺3、前朝后市,大運河的最北端后海。4、鑼鼓巷,西四北*條,萬松老人塔43九、明朝的京城 明清北京城,是北京城市發(fā)展史上的最后一座古城,主要形成于明代。在此之前,北京城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元大都,二是金中都舊城。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與金中都舊城的基礎上,根據(jù)客觀形勢的發(fā)展需要,經過幾次改造、擴建,最終定型而成。改擴建后的北京城占地約62平方公里,由原先元大都時的大城、皇城、宮城三層結構變?yōu)橥獬?、內城、皇城、宮城四層結構

9、形式,整體布局也由“凸”字形形制替代了原先的“口”字形形制,使布局更加生動而富有變化 44圖9-12 明清北京城紫禁城(即故宮)45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變遷46九、明朝北京燕王朱棣,靖難之變,再次營建北京。1407年徐皇后葬天壽山,十幾年的營建,1420年建成,兩京十三行省。延續(xù)至今天。今天看到的大多數(shù)東西,流傳于此。北線南移。元代城墻 只留土城 古觀象臺元朝的皇宮在哪里?47九、明朝北京北京的門多。內九外七皇城四。偉大的中軸線天子九重門正陽門 ;大明門; 天安門; 端門; 午門 ;太和門;中左(右)門 ;后左(右)門,乾清門。槳影聲里的北京,宣德皇帝嫌太吵大紅門、小紅門、角門、西紅門(

10、南苑)48九、明朝北京49九、好大喜功的嘉靖皇帝外城的修建。挖穿舊城(金中都)皇宮。草草收尾。九壇八廟:天(祈谷壇)、地、日、月、農(太歲、山川)蠶、社稷壇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文廟、堂子、歷代帝王廟建筑,代表了一整套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體系。李自成的一把大火。順治只能在太和門登基50十、清代定鼎中原內外城的分別治理(滿漢分居)拆遷五城巡城御史(東北中南西)步軍統(tǒng)領衙門(八旗分布)宛平縣跪著的差事明朝的太監(jiān)和乾隆皇帝關帝廟(雙旗桿老爺廟)51十、三山五園起源于武清侯,北大勺園海淀鎮(zhèn) 成為帝國的政治中心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主干尚存)頤和園(慈禧)被搶光了52三山五園暢春園圓明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翁山(清漪園) 萬壽山(頤和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53帝國的中心海淀54十一、北洋蔣介石之前的中華民國袁世凱段祺瑞參議院和眾議院和平門55十二、日偽時期的北平1、重新規(guī)劃的北京政治中心2、看不完的名人故居56十三、中華人民共和成立了1、自然損壞2、拆城墻 梁思成 3、破四舊 4、拆掉故宮的建議(人民休息室)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