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官吏選拔與任用制度_第1頁
中國古代官吏選拔與任用制度_第2頁
中國古代官吏選拔與任用制度_第3頁
中國古代官吏選拔與任用制度_第4頁
中國古代官吏選拔與任用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中國古代官吏的選拔與任用整理ppt一、歷代選官制度及標準1、先秦時期鄉(xiāng)舉里選周禮地官鄉(xiāng)大夫講到三年舉行一次“大比”,以考查鄉(xiāng)人的“德行道藝”,選拔賢能的人才。 整理ppt禮記王制提到“鄉(xiāng)論秀士”周時就在“庠”、“序”等地方學校中養(yǎng)士優(yōu)者送進“國學”,再選其“賢”者授予一定的官職,有所謂俊士、進士等名稱。 禮記射義還提到諸侯貢士于天子。 整理ppt2、漢代的察舉征辟所謂“察舉”,是中央和地方高級官吏,如丞相、侯、刺史、郡守等,將經過考察的優(yōu)秀人才向朝廷推薦,經過朝廷考核后授予不同的官職。 整理ppt所謂“征辟”,是朝廷和高級官吏選拔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高級官吏把有聲望、有才干的人推薦給朝廷

2、,由朝廷聘任為官的稱為“征”,由地方高級官吏將人才聘為自己幕僚屬官的稱為“辟”。 整理ppt茂才和孝廉:西漢以舉賢良為盛,東漢以舉孝廉為盛 東漢桓帝靈帝以后,“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整理ppt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九品”即將士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等九個等級。在各州、郡、縣設“中正”,由中正官負責對當?shù)厝宋镞M行考察,評定出品級的高低,供朝廷授官。后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整理ppt4、隋唐宋元時期的科舉制度隋廢九品中正,設進士、明經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設明法、明字、明算諸科,而以進士、明經二科為主。進士科重文辭,明經科重經術。 唐代中央主持科舉考試的機關是

3、禮部,考官通常由禮部侍郎擔任,稱為知貢舉。 整理ppt參加進士科考試要請當世顯人向考官推薦獎譽,才有及第(及格)的希望。及第以后稱考官為座主、為恩門,對座主則自稱門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稱為同年。整理ppt唐人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為狀頭或狀元。同榜的人在長安慈恩寺雁塔題名,稱為題名會。宴會于曲江亭子,稱為曲江會。又遍游名園,以同榜少年二人為“探花使”,探采名花。 整理ppt唐代還有所謂制舉 由皇帝特詔舉行的考試,選拔特殊人才(面向所有人),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臨時決定 宋代最初也以進士、明經等科取士。宋神宗時王安石建議廢明經等科,只保留進士科。 整理ppt5、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

4、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又稱為庠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整理ppt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生,有一定名額,由公家發(fā)給糧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額(不給糧食);新“入學的稱為附生。 整理ppt(考試內容為八股文)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1)鄉(xiāng)試,(2)會試,(3)殿試。鄉(xiāng)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 。又稱為秋闈 。鄉(xiāng)試取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整理ppt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又稱為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后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后一般要舉行復試。 整理ppt

5、八股文: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shù)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tǒng)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整理ppt清代貢生有歲貢、恩貢、拔貢、副貢。每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jiān)肄業(yè)的,稱為歲貢。逢國家慶典進貢的生員,稱為恩貢。每三年各省學政就本省生員擇優(yōu)保送國子監(jiān)的,稱為優(yōu)貢。每十二年各省學政考選本省生員擇優(yōu)保送中央?yún)⒓映己细竦姆Q為拔貢。鄉(xiāng)試取入副榜直接

6、送往國子監(jiān)的稱副貢整理ppt二、我國古代官吏的考核從戰(zhàn)國起,便以“上計”來考核官吏。 秦代 :“五善”: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 ;“五失”:夸以迣(lie,阻攔、阻止意) 、貴以泰、擅裚( ji,既聲)割( ge)、犯上弗知害、賤士而貴貨貝 整理ppt兩漢:以“上計”為主。有循序而升的“平升”,有越等而升的“巨升” 魏晉南北朝時期,考核對象從地方官擴大到中央百官 ,晉武帝將三年改為每年年終考核,第六年大考核,以決定升遷降黜。 唐代:“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即: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始勤匪懈 ;此外,還詳盡規(guī)定了考核百官職守的具體標準,即“

7、二十七最” 整理ppt宋代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僅規(guī)定三年一次“磨勘”,官吏們只要在任內不發(fā)生差錯就加升遷。各級官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理ppt元朝:因襲歷代漢族地主政權的考核制度,而且創(chuàng)設了“考功歷”,使考核制度更加完善??脊v:無論大小官吏各給印刷紙一卷,卷首寫明姓名、出身。調任時由上級長官注明任職年月,記載任期內的功過行狀,最后填寫“考功歷”的有關官員還須結保具狀,以免敷衍塞責或營私舞弊。吏部以“考功歷”為依據(jù),考定優(yōu)劣,決定任免。整理ppt明代考核制度更趨完善。 分三等:“稱職無過者為上,賜坐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為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為下,不預宴,序立于門,宴者出,然后退?!?清代

8、沿用明代的“京察”、“大計”制度,并一概改為三年舉行一次??己笞⒍ㄔu語,呈報吏部。吏部詳加審查,對成績優(yōu)良者給以“議敘”,以示獎勵?!白h敘”的辦法有二:一是加級,一是記錄在案,以備提拔重用。 整理ppt三、我國官吏的休假、退休制度1、休假周代人們把祭神日作為娛樂慶賀的日子,每年分兩次祭神:一次為春祭,即在仲春(二月)的頭一天舉行,由春官占卜此年莊稼能否有好收成;一次為秋祭,即在秋收之后,慶賀經過一年的勞動而獲得豐收。屆時“里人盡出”,椎牛宰羊,祭罷飲食宴樂,手舞足蹈,這一天官府內都不辦理公事,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官吏最早的休假日。 整理ppt戰(zhàn)國時代沿襲了周代秋祭的習慣,以十二月里的一天為臘節(jié)開始

9、,殺牛宰豬,以祭百神,此時百姓大酺(pu音普,聚會飲酒),以慶豐收,在此大慶賀之際,官吏當然也休假了。 整理ppt漢代,官吏休假制度開始正規(guī)化。朝廷規(guī)定,凡元旦、臘日、二至日,官吏均得休假。漢代除了普遍性的國定節(jié)令假外,高級官員還可以享有例行的休假,這種休假,往往也稱為“休沐”。據(jù)史書記載,漢代朝官每隔五天可以回里舍休沐一次。整理ppt唐代官吏的休假制度:除了元旦、夏至、冬至這些傳統(tǒng)時令節(jié)日官吏可以休假外,唐代天寶年間,朝廷還規(guī)定:“每至旬節(jié)休假,中書、門下文武百僚不須入朝,外官不須衙集”。有時候皇帝還將自己的生日命名為一個節(jié)日,屆時官吏休假,同百姓一起慶賀。整理ppt宋代國定的官吏休假日一年

10、多達76天 :一是宋代擴充了有些節(jié)令日的休假天數(shù),如元旦、寒食、冬至節(jié)都休假七天,夏至、臘日等節(jié)各休假三天;二是增加了許多國定的休假日,如規(guī)定六月六日為天書再降日,休假一天,三伏天有司也休假,此外凡遇立春、春分、清明、立夏、立秋、重陽節(jié)、立冬等時令節(jié)日,都規(guī)定休假一天,這樣一年之中官吏的休假日便一下子增加了許多。整理ppt明清僅以歲首、端午、中秋為主要休假日,凡端午、中秋節(jié)時,商賈歇業(yè),百工休假,官吏同百姓一樣,于節(jié)前一天就衣冠楚楚,將端午粽子和中秋月餅互相饋贈。而歲首節(jié)時,一般官府從年底十二月二十日封印,正月二十日開印,官吏休假之期長達一個月。整理ppt2、退休官吏退休,古代稱為“致仕”,其本意是還祿于君主,也就是告老休息的意思,又稱“休致”。 “大夫七十而致仕”,說的是周代官吏退休的規(guī)定 漢代規(guī)定,官吏到了七十歲,因耳目不靈,腿腳不便,精力不支,故得致仕。有功之臣退休者稱“予告”,一般官吏退休稱“賜告”。 整理ppt唐代有關官吏退休制度開始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