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2-中西法律和教化-2021屆高三歷史一輪政治史專題復習高中歷史精品公開課課件_第1頁
專題02-中西法律和教化-2021屆高三歷史一輪政治史專題復習高中歷史精品公開課課件_第2頁
專題02-中西法律和教化-2021屆高三歷史一輪政治史專題復習高中歷史精品公開課課件_第3頁
專題02-中西法律和教化-2021屆高三歷史一輪政治史專題復習高中歷史精品公開課課件_第4頁
專題02-中西法律和教化-2021屆高三歷史一輪政治史專題復習高中歷史精品公開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律和教化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 法治關系的討論;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了解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 的作用;了解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在周禮中,禮,既是后來的法律規(guī)范,也同是德的規(guī)范。史稱:“禮 ,經(jīng)國家 、定社稷、序民人 、利后嗣者也?!?實際上,禮是調整政治、經(jīng)濟、軍事 、司法 、教育 、婚姻家庭等方面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其中許多規(guī)定是用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執(zhí)行的 ,具有法律效力?!俺龆Y入刑”即指違禮的行為均要受到程度不等的刑法制裁。 劉長江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關系辨析思考:依

2、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周禮的目的和本質?目的:規(guī)范貴族行為,調整統(tǒng)治秩序本質:奴隸制等級秩序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左傳夏商西周時的立法特點是“以刑統(tǒng)罪”,在其頒行的刑書上只有刑名、刑種的規(guī)定,而無確切的罪名刑書除規(guī)定刑罰種類、實施方法外,對犯罪行為只作原則上的規(guī)定,而且罪行與刑名分而述之,沒有明確的罪名及相應的刑罰規(guī)定。刑名之下所統(tǒng)之罪,只是一個個具體的判例或古訓。人們對罪與非罪的區(qū)別只能依據(jù)傳統(tǒng)的觀念及社會道德、風俗習慣等去加以甄別。 武樹臣中國成文法的起源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從立法形式上看,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類型,并分析這樣立法的目的。類型:習慣法目的:維護貴族特權冬,晉趙鞅、荀寅帥

3、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 左傳公元前513年(晉頃公十三年)冬天,趙鞅和荀寅率領晉國軍隊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濱修建城防工事,同時,向晉國民眾征收“一鼓鐵”鑄造鐵鼎,并在鼎上鑄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于眾。民在鼎矣,何以尊貴? 孔子民眾都知道了鼎上的律條,憑什么還尊崇貴人。思考: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晉鑄刑鼎和此前鄭鑄刑書的意義。孔子為何反對?禮:貴賤有序;法:法不阿(偏袒)貴意義:標志成文法的產(chǎn)生原因:破壞貴族特權,違背禮治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 左傳井田制被破壞,禮制衰落,郡縣制逐步取代分封制

4、,王權旁落,政權下移。這標志著奴隸制開始瓦解,封建制逐漸興起,由此引發(fā)了法律制度的變革。 蒲堅中國法制通史思考: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文法誕生的背景。背景:政治(禮崩樂壞)、經(jīng)濟、文化 對習慣法的繼承與發(fā)展一、先秦成文法的產(chǎn)生1.西周:以刑統(tǒng)罪,法未成文A.禮樂制度目的:規(guī)范貴族行為,調整統(tǒng)治秩序本質:奴隸制等級秩序B.以刑統(tǒng)罪(習慣法)目的:保證貴族特權2.東周:鑄刑書鼎,成文法現(xiàn)背景:禮崩樂壞(道德權威瓦解,強制約束成為必然) 經(jīng)濟、文化 對習慣法的繼承和發(fā)展意義:打擊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社會形成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孔子認

5、為,好的法律應體現(xiàn)一種仁愛的精神,具體地說就是法律應輕緩寬和 、中正公平 ,另外 ,它也必須起到維護孝道的作用。 劉長江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關系辨析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孔子怎么看待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法律是道德教化的輔助手段法律應是道德的體現(xiàn)(寬刑、公正、孝道)觀念: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執(zhí)法;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背景: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睂W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

6、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睂W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jīng)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據(jù)孟子思考: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的法制觀念。并說明這種法制觀念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禮以齊之 ,樂以化之,而尚有冥頑不靈之民,不師教化,則不得不繼之以刑罰。 荀子荀子又說:“故非禮,是無法也?!逼渲刑N含的觀念是,不合乎禮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劉長江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關系辨析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荀子怎么看待道德教化和法律的關系?禮教為主,禮法并施法是禮的外在表現(xiàn)韓非認為德治與法治應相互配合。“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

7、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 德 也。 何 謂 刑 德? 曰:殺 戮 之 謂 刑 ,慶 賞 之 謂德?!?這里所說就是統(tǒng)治者當行刑 以德,以德輔刑。韓非子 也很重“仁”“義”,主張把“行公義”與行法治結合起來 。他提出,對 于執(zhí)政者來說 ,道德的修養(yǎng)是很必要的?!靶奚頋嵃锥泄姓?,居官無私”,這就是當政官員的公義。 劉 長 江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關系辨析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韓非怎么看待道德和法律的關系?重法治輕德治以德輔刑二、先秦思想家對德治、 法治關系的討論1.內涵:德治:手段是禮,強調內在道德自覺法治:手段是刑,強調外在強制制裁2.實質:治國手段3.理論基礎:人性論孔子:性相近,能向善孟子:性

8、善論荀子:性本惡,善能勝惡韓非:性本惡4.主張儒家:孔孟:法律應是道德的體現(xiàn)(寬刑、公正、孝道) 法律是道德教化的輔助手段荀子:禮教為主,禮法并施(法是禮的外在表現(xiàn))法家:韓非:重法治輕德治 以德輔刑 董仲舒決獄曰: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或曰,“毆父也,當梟首?!闭撛唬撼加抟愿缸又劣H也,聞其斗,莫不有怵悵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詬父也。春秋之義,許止父病,進藥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甲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 李昉太平御覽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判甲罪名成立與否的依據(jù)分別是什么?依據(jù):法律條文vs春秋之義思考: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的

9、“引經(jīng)決獄”反映出漢代法律怎樣的趨勢?趨勢:法律儒家化北魏律規(guī)定,非犯“十惡”死罪或應判處流、徙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母老病應侍,身邊卻無成年子孫可以照料生活,準其奉養(yǎng)老人,直至去世后再繼續(xù)執(zhí)行或予以改判。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律與禮的關系出現(xiàn)何種變化?變化:進一步結合,引禮入律(倫理成為法律的內容)唐律“一準乎禮”,即編纂以禮為原則,定罪以禮為依據(jù),量刑以禮為標準。 改編自葉峰論唐律“一準乎禮”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唐律與禮的關系。禮是唐律的靈魂,唐律是禮的法律表現(xiàn)三、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1.過程:漢代:法律儒家化(引經(jīng)決獄、以經(jīng)注律)魏晉南

10、北朝:引禮入律唐代:一準乎禮(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法意、人情,實同一體。徇人情而違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權衡于二者之間,使 上 不 違 于 法意 ,下 不 拂 于 人 情 ,則 通 行 而 無 弊 矣 。祖 宗 立法 ,參 之情 、理 ,無 不 曲盡 。倘 拂 乎情 ,違 乎 理 ,不可 以為法 于 后 世 矣 。 真德秀 名公書判清明集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以禮入法,禮法合一有個大夫跟著君主出外打獵,君主打得一頭小鹿,讓大夫帶回。半路上,碰見了母鹿,互相哀鳴。大夫可憐他們,就放了小鹿。君主要以違背君命處罰。董仲舒按照春秋之義,認為大夫釋放小鹿,使

11、小鹿與母鹿團聚(即有惻隱之心,有維護了母子親情),算是有功,可以赦免?!耙远Y入法”“德主刑輔”在漢代成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西漢“春秋決獄”案例】這則案例反映了漢代怎樣的立法斷案的思想?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德主刑輔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執(zhí)法原情,教化為先“老 翁娶 婦 ”案 ,有 老翁 66 歲 ,因兒 死無嗣 ,想續(xù) 弦又擔 心守寡兒媳 阻擋,遂 去府衙 備案。張船山更是諄諄教誨 ,以己度 人,認 為 自己才 40 歲 ,“床底 之好久 遜少年 ”,而 老翁卻 已近7O ,是 否 風 燭 殘 年 恐

12、只 有 其 自知 了 ,既 然 想 娶 ,“本府 焉 有不 準之 理 ”;但 仍 叮 囑一 番 ,所 娶 婆 娘年紀不能太小 ,娶妻后要優(yōu)待孀 媳 ,不 得偏聽后妻一 面 之 詞 。批 詞 言 之 鑿 鑿 ,情 之 切 切 ,金 玉 良言 ,一個 設 身處 地、思慮 周 詳 的 “父 母 官”躍 然紙上 。洪佳期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審判中的儒家法律價值觀中國古代法律 思想基本上可 以用 六個 字 來 概 括 :“天 理 、國法 、人 情 ”,這 三者是統(tǒng)一的,它們都是天道在不 同事情上的顯現(xiàn)形式 而 已 ,天道 在 宇 宙表 現(xiàn) 為 “天 理 ”,在 朝 廷 表現(xiàn) 為“國法 ”,在百 姓 表現(xiàn) 為

13、“人情 ”無論 是 “明法 斷 案 ”、“情 理 法 ”的 “禮 法 合一”觀 ,還 是父 母 官 的“教 化為 先 ”論 ,其核 心仍 在于 儒家 所 維 護 的 天 理 人 倫 。 洪佳期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審判中的儒家法律價值觀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法律與禮結合的根本目的?目的:維護封建專制制度三、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1.過程:漢代:法律儒家化(引經(jīng)決獄、以經(jīng)注律)魏晉南北朝:引禮入律唐代:一準乎禮(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2.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以禮入法,禮法合一(體現(xiàn):立法:納禮入律;司法:引經(jīng)決獄; 執(zhí)法:執(zhí)法原情;守法:以德去刑;釋法:以禮釋法)德主刑輔教化

14、為先3.根本目的:維護封建專制制度法治維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禮治則維護這個政體的社會基礎 清人顧炎武說:“法制禁令 ,王者之所不廢 ,而非所以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 ,厚風俗而已。” 法家提倡嚴刑峻法,如“越城 ,一人則誅 ,十人以上 夷其鄉(xiāng)及族”。而按儒學“德治”思想制定的互隱法等,有效地緩和了社會矛盾,緩和了人際關系。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法律儒家化的積極意義?利于社會倫理秩序的強化;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與統(tǒng)一八議:始于西周,中經(jīng)曹魏,唐律承之。議親皇親國戚議功有大功勛議故皇帝故舊議貴高級官員議賢有大德行議勤有大勤勞議能有大才藝議賓先朝后裔為國賓者 諸八議者,犯死罪

15、,皆條所坐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奏裁。流罪以下,減一等。其犯十惡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議卷二名例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禮記曲禮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法律儒家化的消極影響?主觀性強、彈性過大;強調等級,具有特權性;已維護封建君主統(tǒng)治為目的;四、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fā)展1.淵源:羅馬法(查士丁尼民法大權);自然法2.發(fā)展: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 法官地位突出大陸法系(法國民法典):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 明確立法、司法分工,法官作用不突出3.特征在國家權力結構層面上,堅持權力制衡、三權分立在法律內容層面上,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

16、罪推定4.本質資產(chǎn)階級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新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培養(yǎng)了敬業(yè)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思想和近代科學的發(fā)展用宗教的方式論證了人的自由約 翰波 奈特、 埃德 蒙斯 賓塞 和 喬 治布 堪 南 等人,以 上 帝 面 前 人 人 平等 和 道 德裁 判 不偏 祖 任何 人為 依據(jù),引 伸 出 王 權 不是 由神建立 的,而是 由 人 建 立 的,人 民 為了 自 己 的 福 利,在 國 內建 立托 付 給 國 王 的 最 高權 力。因 此,王 權 并不是絕 對 至 上的,國 王從一開始 就 受 到 人 民 與 國 王 這 個 最高 權 力 體

17、 現(xiàn) 者 之 問 所締 結的契約 所限制。如果 國王 忘 掉契 約,并成為暴 君 時,臣 民 有 權推 翻他 的 統(tǒng)治,恢 復 失去 的權 利。劉 波試 論 英 國 資 產(chǎn) 階 級 革 命 的 宗 教 特 點思考:依據(jù)材料,指出新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提出社會契約,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五、新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1.促進思想解放,人文主義傳播2.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敬業(yè)精神、追尋財富)3.加速近代科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4.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西塞羅被認為是西方法治學說之父 ,在他看來 ,一切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都應當遵從自然理性,即自然法的引導。自然法是宇宙的一種先驗的客觀理性,盡管這種理性

18、具有超越的神圣性,只能部分地為人類所分有和認識自然法之下是實在法。 代超西方自然法傳統(tǒng)新探自然法是正當?shù)睦硇詼蕜t,它指示任何與我們的理性和社會性相一致的行為就是道義上公正的行為;反之就是道義上惡的行為。 格老秀斯思考: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自然法的核心主張。理性、正義、平等、自由六、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之一自然法1.內涵獨立于實在法而永恒存在的、絕對的正義體系2.主張?zhí)熨x人權,人人平等,公正至上3.影響是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之一法古字寫作“灋”,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去”三部分組成,“水”代表執(zhí)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明辨善惡是非的神獸。

19、“去”的構形說法不一。說文解字作者許慎認為是去除壞人的意思。公平、正義思考:中西“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有何共同點?思考:中國古代與西方法律理念還有哪些共同點?+VS中國古代與西方法律理念的相同點符合公平正義;體現(xiàn)人文關懷;追求和諧有序正如在中國,失禮或非禮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羅馬法也把違法看作不可原諒的行為。他們寧可吃虧、失敗,甚至掉腦袋,也不肯違法。公元100年9月,執(zhí)政官小普林尼在元老院發(fā)表就職演說時,就對坐在會場中的皇帝圖拉真說:皇帝不應該在法律之上,相反,他應該在法律之下。 易中天中華史法治vs人治羅馬法包括兩大部分:公法和私法。公法是關于政府的,私法是關于個人的。私法分為三個部分:人法、物法、訴訟法。這三個部分當中,人法又最重要。人法規(guī)定了什么是法律意義上的人,條件是具備人格,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就是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