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之詩歌鑒賞_第1頁
高考備考之詩歌鑒賞_第2頁
高考備考之詩歌鑒賞_第3頁
高考備考之詩歌鑒賞_第4頁
高考備考之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鑒賞考試說明相關(guān)說明:1、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xué)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己粟呄颍?1)考查的作品以唐詩、宋詩、宋詞為主,其他題材也會涉及。(2)考點分布比較全面,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觀點態(tài)度、思想內(nèi)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3)題型穩(wěn)定,難度值相對固定:一般提供一首古代詩歌,設(shè)兩個問答題,屬主觀題,分值是11分。今后,新課標高考將仍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但是會更加開放?!叭收咭娙?,智者見智”,開放性題目可供考生選擇的角度較多,賞析能夠體現(xiàn)考生的個性化。鷓鴣天李清照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yīng)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

2、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此詞寫春,有人讀出了愁,有人讀出了喜,請結(jié)合全詞談?wù)勀愕睦斫狻hb賞前的準備:一、了解一些古代詩歌知識二、如何初步讀懂詩歌一、詩歌基本常識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首聯(lián)(第一句),(第二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頷聯(lián)(第三句),(第四句)。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頸聯(lián)(第五句),(第六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尾聯(lián)(第七句),(第八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詞牌名,無實意,不能提供閱讀信息。標題,詞一定有詞牌名,但是不一定有標題。

3、標題可提供閱讀信息上片或者上闋下片或者下闋 詩歌按內(nèi)容可劃分為以下幾類:送別詩: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思鄉(xiāng)詩:如李白的靜夜思閨怨詩:如李清照的蘇幕遮山水田園詩: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邊塞詩:如王之渙的涼州詞言志詩:如于謙的石灰吟懷古詩: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諷刺詩:如杜牧的夜泊秦淮二、如何初步讀懂詩歌理解詩歌應(yīng)該關(guān)注五個方面:1、關(guān)注詩歌標題古代詩歌標題往往是全詩的眼睛,往往可以提示季節(jié)、時間、地點、人物、主要事件及情感基調(diào)等信息。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題目點明跟寫作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季節(jié)、時令特征或時間、地點等,如王維山居秋暝的“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春”、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夜”、趙鼎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4、中的“建康”“上元”、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中的“建康賞心亭”。 (2)標題直接點明作品內(nèi)容涉及的主體或重點,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張籍的秋思中的“思”。(3)標題直接點明詩人的感情基調(diào),如沈如筠閨怨的“怨”,杜甫恨別中的“恨”,春夜喜雨中的“喜”,陸游書憤中的“憤”。 總之,抓住標題做些思考,便能初步探明詩人的感情脈絡(luò),進而比較準確的把握住全詩的主題。 2、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做到知人論世。掌握詩人生平經(jīng)歷、所處的時代特征、政治主張、創(chuàng)作背景等有關(guān)資料對理解詩歌非常關(guān)鍵。如杜甫的詩大多抒發(fā)心憂天下、憂國憂民之情,王維的詩大多抒發(fā)寄情山水、歸隱田園之情等,

5、陸游、辛棄疾的詩、詞大多抒發(fā)矢志報國、壯志難酬、慷慨憤世之情等。 3、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1)表明時、地、人、事的詞。抓住這些詞能大概了解作者所寫的事件和情感。(2)感情詞:反映詩人心情詞:惜、哀、悲、痛、怒、憤、怨、喜、嘆、笑、樂等。抓住這些感情詞,基本上就能把握住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洛陽城里、秋風(fēng)、家書交代了所寫的景、人、事:在秋風(fēng)的日子里,身處洛陽城的詩人想給家鄉(xiāng)親人寫一封信。形容詞“恐”,動詞“又開封”,說明寫信回家,臨到要把信發(fā)出去,又怕還有什么話沒有說完,所以又打開信封。尋常的細節(jié)“臨發(fā)又開封”。很傳神

6、,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思念。 (2)感情詞:反映詩人心情詞:惜、哀、悲、痛、怒、憤、怨、喜、嘆、笑、樂等。抓住這些感情詞,基本上就能把握住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只要抓住了首聯(lián)的“猿嘯哀”,頷聯(lián)中的“蕭蕭”,頸聯(lián)中的“苦恨”“潦倒”,那么,就很容易讀出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是低沉的,詩人的情感是凄涼的。好事近密雪聽窗知,午醉晚來初覺。人與膽瓶梅蕊,共此時蕭索。倚窗閑看六花飛,風(fēng)輕止還作。個里有詩誰會,滿疏籬寒雀。問: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聯(lián)系詞句簡要分析?好事近密雪聽窗知,午醉晚來初覺。人與膽瓶梅蕊,共此時蕭索。倚窗閑看六花飛,風(fēng)輕止還作。個里有詩誰會,滿疏籬寒雀。問

7、: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聯(lián)系詞句簡要分析?閑適、寂寞 4、關(guān)注內(nèi)涵較為固定的意象。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賦予了某些事物特定內(nèi)涵。如梧桐、芭蕉、猿猴、杜鵑(子規(guī))、殘月、寒蟬、鷓鴣、烏鴉、流水、夕陽、黍離多抒發(fā)悲涼、愁苦之情;楊柳、酒、長亭、南浦、月抒發(fā)抒發(fā)思親之情,思鄉(xiāng)之愁;云望云思友,多抒發(fā)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引發(fā)離愁別緒 5、關(guān)注注釋有時為了降低鑒賞的難度,設(shè)題人故意加了注釋,有注釋就一定要關(guān)注注釋,它對我們讀懂詩歌也非常關(guān)鍵。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拋開詩文內(nèi)容,唯注釋是從。春夕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fēng)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

8、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注釋: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xiāng)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時所作。 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春夕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fēng)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注釋: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xiāng)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時所作。 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思念家鄉(xiāng) 專題一 鑒賞詩歌形象古典詩歌中的形象詩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shù)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種:一、人物形象二、景物形象

9、三、事物形象一、人物形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類別:一是詩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詩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指在詩歌中(如在送別、懷古、閨怨、愛情等題材的詩歌中)被重點刻畫的人物,而詩人只是觀賞者。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二是詩人自己的形象或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抒情詩大多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詩人自己。如登高中老病孤獨又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書憤中報國無門、慷慨憤世的詩人形象。 詩歌中常見人物形象類舉1、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quán)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的性格。 2、心憂

10、天下、憂國憂民的儒者形象,如杜甫。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飲酒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5、羈旅漂泊,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游子形象,如馬致遠除夜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

11、年。6、忠心報國、為國獻身的形象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7、深閨獨居、思念牽掛、孤獨寂寞的思婦形象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衫,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8、臨行贈別、留戀不舍的形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 掌握詩人的有關(guān)資料,包括生平經(jīng)歷、所處的時代特征、政治主張、創(chuàng)作背景

12、等。 2、分析詩歌。 “五個關(guān)注” 分析人物形象題的設(shè)題方式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2、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做簡要分析?;?簡要分析這首詩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答題模式:1、先用一個判斷句直接說明是怎樣的形象。(如是一個怎樣的、怎樣的、怎樣的形象。)2、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為什么是這樣的一個形象。3、形象塑造的意義是什么,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通常是詩人以外的形象)鷓鴣天酬孝峙發(fā)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qū)こJ?,仿佛終南石里藤。閑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fēng)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詞字字冰。問: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

13、專一典一答:(步驟一)詞的上片塑造了容貌病態(tài)怪異、性格堅忍不拔的隱者形象。(步驟二)發(fā)短髯長、眉毛高聳,面帶病容卻又顴骨突起、精神矍鑠,給人形象病態(tài)怪異之感。然而將經(jīng)受霜侵雨打視若等閑,和“終南石里藤”的自詡又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難、堅忍不拔的品性。(步驟三)如此怪異的隱者形象蘊含著詩人不屈服于外族壓迫、不與異族統(tǒng)治合作的民族氣節(jié)。送鄒明府游靈武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邊雪藏行徑,林風(fēng)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咀ⅰ棵鞲簩h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問: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專一典二答:(步驟一)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

14、是:清正廉潔。(步驟二)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為了償還債務(wù),連隨身的佩劍都賣了。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fēng)。(步驟三)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展現(xiàn)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進而表現(xiàn)出作者的欽佩、贊美之情(增加)。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問: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怎樣的自我形象?(2分、專一對二)答:(步驟一)詩人是一個以書為友、勤于讀書、自得其樂、高雅不俗的讀書人形象。(2分)(步驟二)詩人將書卷看成是多年的老友,每天不論憂樂都會讀書

15、,通過讀書洗除心中的結(jié)締,通過讀書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詩人滿足于讀書帶來的情感上的陶冶和快樂,卓爾不群,和“金鞍玉勒尋芳客”劃清了界限。(步驟三)表達了作者對書的喜愛和對讀書的癡迷。臨江仙晁補之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注:這首詞是作者被貶為信州酒稅后所做。(課時/)問:詞的上片塑造了詞人怎樣的形象。臨江仙晁補之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注:這首詞是作者被貶為信州酒稅后

16、所做。(課時/)問:詞的上片塑造了詞人怎樣的形象。終南別業(yè)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答:(步驟一)上片塑造了一個遭到貶謫、處境凄涼,孤獨寂寞中故作曠達卻難掩心中落魄失意的形象。(步驟二)“無屋買”“野寺”說明地處荒僻,只有老僧為伴,更顯寂寞凄涼。然而詩人并不想就此沉淪,松間搗藥、竹間晾衣,隨意行止,看似閑淡灑脫。然而想要前行卻山窮水盡,欲要遠眺又云起霧繞,處處不能隨心所欲。(步驟三)困境面前故作曠達,卻終究難掩心中積郁著的落寞與失意。鷓鴣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首

17、,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注: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為天地管理山水的侍從。問:這首詞刻畫了詞人怎樣的形象,請簡要說明。(課時二、四)答:(步驟一)刻畫了一個熱愛自然、傲視權(quán)貴、平行高潔、狂放灑脫的詩人形象。(步驟二)詩人自詡為天命的主管山水的官員,還多次調(diào)遣風(fēng)雨云月,這表現(xiàn)了其親近山水、熱愛自然;醉情詩酒、蔑視侯王、厭倦宮廷表現(xiàn)他傲視權(quán)貴、遠離政治的品性;且插梅花、醉酒洛陽又表現(xiàn)了他隨性灑脫的個性。(步驟三)詩人用一種浪漫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自己蔑視權(quán)貴、遠離官場、縱情山水、灑脫自是的情懷。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

18、一杯??锷阶x書處,頭白好歸來。問:這首詩中,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杜甫對他有怎樣的感情。(專三對三)答:、李白是一個才華橫溢、疏狂自放的詩人。、“佯狂”“飄零”等表現(xiàn)了李白的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獨憐才”“詩千首”表現(xiàn)出李白的才華橫溢。、通過對李白性情、才情及遭遇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的牽掛之情以及對他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江城子癸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癡。注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經(jīng)75歲。問:本詞塑

19、造了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專一對六) 春社: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以祈豐收。民間春社時有很多娛樂活動,成為民間娛樂歡聚的日子。答:本詞塑造了孤寂、惆悵、年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形象)春社時節(jié),大好的春光與熱烈的慶典挑逗起詞人踏青的閑情,可是年邁體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蟄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與村釀來排遣惆悵情緒。(分析)抒發(fā)了作者年老的概嘆和獨處的寂寞。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這首詩塑造了一

20、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詩句大意:想當年,馳騁萬里沙場,渴望建功封侯,單槍匹馬戍守梁州。如今戍守山河的壯舉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夢醒時不知身在何處,只有那布滿灰塵的舊時出征穿的裘裝。 胡人未滅,頭發(fā)已白,淚水空流。誰能料想此生,一心渴望在天山等前線抗敵報國,如今只能老在滄州。 答案示例:答:詩歌塑造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壯志難酬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詩中人物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兩句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分析)。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形象意義)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21、,獨釣寒江雪。問:試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示例:“衰笠翁”是一個清高孤傲的蓑笠翁形象(形象)。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漁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有點凜然不可侵犯(形象分析)。這個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情感)。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仡^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yīng)霜塞晚,橫槊看詩成。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時期是接近金國的邊防重鎮(zhèn)。青冥:代指朝廷。飛詔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調(diào)回朝。簡要

22、分析下闋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使君”形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塑造了一個文武雙全,不辭勞苦、心系邊城、渴望建功立業(yè)又富有詩情、逸興遄飛的使君形象。(形象)他不辭辛苦,心系邊塞,擔心皇帝下詔征調(diào)命令他回朝;他不顧邊塞的寒冷橫槊賦詩,逸興遄飛。一個渴望建功立業(yè)而又逸興遄飛的使君形象躍然紙上。(分析)作為一首送別詞,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勵友人在邊塞上施展文武才干,為國立功。(情感)二、景物形象1、什么是景物形象?景物形象也稱景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為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shè)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寫、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等。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景象表現(xiàn)主觀感情,正所謂的“

23、一切景語皆情語”。2、如何把握景物形象此類試題常常考察對景物形象特點的整體把握,或者對某種意境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詩中的景物作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詩中多個意象的組合,即“意象群”,已營造出某種意境。因為對詩中景物形象的賞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態(tài)等外部特征方面,還應(yīng)揭示出其中包孕的思想情感。3、提問模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圖景、畫面、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作用)?4、答題步驟: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即一句話概括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圖景、畫面或者意境。一般用兩個能準確體現(xiàn)景物特點和情調(diào)的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

24、第二步:結(jié)合詩句,具體描繪出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描繪時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有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再加以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第三步:采用什么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生情,寓情于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姜夔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一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gòu)成的。(2分、專一對四) 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寂靜冷清、空濛淡遠的冬夜行舟圖。(2分)這一畫面是由太湖、雁影、遠山、云霧、長橋、小舟等景物構(gòu)成。(2分)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作簡要敘述。(

25、5分)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作簡要敘述。(5分) 答:本詩描繪了一幅冬夜行舟的畫面。(1分)茫茫無際的湖面上隱隱約約出現(xiàn)一只大雁,遠處的青山層層疊疊,云霧緲緲,在“寂寞”長橋作伴下,詩人駕一葉扁舟歸去。(2分)營造出寂靜冷清、空濛淡遠的氛圍,淡泊、自在中因景而生出淡淡的孤寂。(2分)橫塘曾鞏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問:全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簡要說明。(課時一、五)答:(步驟一)描繪了一幅春夏之交雨后凌亂卻又充滿生機的畫面。 (步驟二)暴雨過后,橫塘水漲與堤岸相平,遠山高低不齊,山路崎嶇;桃李花瓣零落殆盡,滿眼盡是青青草色。(步驟三)無。

26、送李端盧綸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fēng)塵何處期。問:頷聯(lián)的景物描寫對情感抒發(fā)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課時/)答:(步驟一)頷聯(lián)描繪了送別時的陰云密布和送別歸來時的暮雪紛紛。(步驟二)寒云二字,下筆沉重,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友人別離時的悲涼心境起到了烘托作用。詩人回轉(zhuǎn)身時又暮雪紛紛,烘托出送別友人后歸家時有增無減的孤寂之感。 (步驟三)本聯(lián)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沉悶壓抑的景象中寄托了詩人分別時的不舍和歸來后的孤寂。倦 夜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問:首

27、聯(lián)勾畫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課時/)答:(步驟一)首聯(lián)勾畫出一幅秋夜村居時的寧靜畫面。(步驟二、發(fā)揮想象)夜風(fēng)吹拂,竹葉蕭蕭,涼意侵入室內(nèi);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普照,清輝灑滿庭院。(步驟三、聯(lián)系下文)營造出一種清冷靜寂的氛圍,暗含著作者憂郁的情感。(為下文情感抒發(fā)做鋪墊)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之時。提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幅明媚絢麗、動中有靜的初春景象(一)。春天陽光普照,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景象是多么明媚絢

28、麗;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二)。詩人借此表現(xiàn)了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三)。新晴野望王維新晴原野曠,極目無塵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塵垢:塵埃。 問:尾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答:尾聯(lián)寫了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人全家在農(nóng)田里耕作的忙碌景象。(什么景象)雨后初晴,農(nóng)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在田野勞作。顯得那樣忙碌。(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xiàn)“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nóng)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靜態(tài)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畫面活了起來。(作

29、用)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xiāng)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詩的開頭兩句,總述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jīng)過雨水的洗刷,空氣中沒有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環(huán)境的特征,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將讀者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來?!肮T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边@四句描繪的是縱目遠眺所看到的周圍的秀麗景色,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比平

30、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xiàn),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于層次感。這一組風(fēng)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gòu)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咀ⅰ窟@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詩意:田間小路上枝條輕擺的桑樹吐出了嫩綠的枝芽,東邊鄰居家的春蠶也開始孵化。平整的山崗上黃色的小牛犢在春

31、天的草地上鳴叫,夕陽西下,樹林里棲息著幾只烏鴉。 遠處的青山忽遠忽近,小路縱橫交錯著,不遠處飄蕩著酒旗,還有幾間村民的房舍。山城中桃樹李樹正愁風(fēng)愁雨的,鄉(xiāng)野的溪邊盛開的薺菜花正預(yù)示著春天的到來!簡析: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fēng)光,下闋則將鏡頭拉遠,涉及人事 。眼前的農(nóng)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在結(jié)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繁密而又顯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fēng)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好像春天是屬于它們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fēng)愁雨,春意闌珊。城中桃李憔悴傷殘,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城中的人事。答: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什么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

32、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分析)上闋通過寫景,抒發(fā)了作者在罷官鄉(xiāng)居期間對鄉(xiāng)居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城市上層社會(官場)的鄙棄之情。(情感) 三、事物形象1、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也簡稱物象,是詩人抒發(fā)感情的依托,這些具體對象因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而被定義為“意象”。 如李白靜夜思中的“月”,杜甫 春夜喜雨中的與“雨”,虞世南蟬中的“蟬”,王之渙涼州詞中的“羌笛”等。一首詩往往不是只有一個意象,有時有多個,如天凈沙.秋思??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常見意

33、象舉例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1、南浦:水邊送別之地。如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2、楊柳:寓傷別情懷,送別,留戀。以折柳表惜別、相留之意。 3、長亭:陸上的送別之所。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贝送?,傳統(tǒng)的陸上離別之所還有灞橋、灞陵橋、陽關(guān)。 4、陽關(guān)曲即陽關(guān)三疊:離別之曲。二、思鄉(xiāng)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1、月:思鄉(xiāng)、思親的代名詞。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輪、玉環(huán)、玉鉤。2、白云。望云思友;浮云也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要立足于全詩)。3、鴻雁

34、: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4、莼羹鱸膾:思鄉(xiāng)之情。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fēng)起,思家鄉(xiāng)的美味“莼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xiāng),從此引出了“莼鱸之思”即思想之情。5、雙鯉、鯉魚:代指書信。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搗衣、搗衣砧、砧聲等,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lián)v衣,風(fēng)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之一。7、浮萍、飛蓬、蓬、蓬草、孤雁等用以表現(xiàn)漂泊之感。8、船、舟、扁舟:喻指漂泊。如“姑蘇城外寒山寺,

35、夜半鐘聲到客船”。也喻指自由自在,“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1、梧桐: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自然界的梧桐細雨到了詩人筆下就讓人感到凄楚悲涼,家國破亡的傷痛,情人別離的哀愁,思念家鄉(xiāng)的凄苦都可以在梧桐細雨中“聽”得到。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薄凹拍嗤钤烘i清秋。”2、芳草:喻離恨。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币赃h接天涯、綿綿不盡,以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3、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雨打芭蕉,更顯凄苦。4、水:多傳達人生苦短、愁思不盡、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5、猿猴、

36、猿或猿啼: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此件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杜鵑又名布谷、子規(guī)、杜宇:凄涼哀傷的象征,寄托鄉(xiāng)愁鄉(xiāng)思。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思。7、鷓鴣: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聞鷓鴣尤侗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遍地關(guān)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zhì),或抒發(fā)感慨。1、菊花:隱逸、脫俗、高潔、堅強、清高的氣質(zhì)或品格。2、梅花、松柏:傲霜斗雪,孤高堅強,不怕挫折,堅貞高潔的人格象征。3、桃花

37、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美好,蓮花預(yù)示高潔,楊花有飄零之意,蘭有高潔之品,丁香喻指愁思。、竹:包蘊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有氣節(jié),積極向上的品格。、蟬:古人常以蟬的餐風(fēng)飲露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另外寒蟬也寄托悲涼之意。6、黍離: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笆螂x之悲”指“昔盛今衰的悲嘆”或“亡國之痛”。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1、紅豆: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绷?、和軍事相關(guān)的意象。、投筆:棄文從武,報效國家。、樓蘭:代指邊境之敵。 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柳營:軍營。、請纓:喻殺敵報國。、羌笛、羌管、胡笳:古代

38、西北部樂器,聲音凄切,常讓征夫愴然淚下。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東籬:表現(xiàn)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三徑: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燕子:、表現(xiàn)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3、如何把握事物形象 注意該事物的象征意義和比喻義。詩人們往往借助某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借物抒懷。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詩歌從形狀、習(xí)性、聲音三個方面來寫蟬。說明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憑借,像地位、權(quán)勢、吹捧等,他本身自然會有很強的昭

39、示力,自然能夠聲名遠揚。、提問模式:這首詩描寫了XX怎樣的形象(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詩人是如何借XX自我展現(xiàn)的?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題模式:1、先用一個判斷句直接說明是怎樣的形象。(如是一個怎樣的、怎樣的、怎樣的形象。)2、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為什么是這樣的一個形象。3、形象塑造的意義是什么,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大漠:指北方的原野。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產(chǎn)良馬之地。大漠、燕山,皆馬之故鄉(xiāng)。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40、何當:何時才能夠。金絡(luò)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這首詩描寫了駿馬什么樣的形象,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描寫了駿馬威武雄健、渴望馳騁疆場、大顯身手的形象(步驟一)。邊境戰(zhàn)場,景象肅殺,而駿馬卻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戰(zhàn)場上迅捷的奔馳,“何當”表現(xiàn)迫不及待的心理,“踏”顯出輕捷矯健的雄姿(步驟二)。詩人借駿馬抒發(fā)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步驟三)。早梅張渭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現(xiàn)自我形象的?早梅張渭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現(xiàn)自我形象的?耐寒高潔遠離世俗

41、答:(一)這首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潔脫俗的形象。(二)“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點明了早梅的遠離世俗、寂寞孤單;“百玉條”之比喻,懷疑梅為雪之錯覺,表現(xiàn)了早梅之冰清玉潔。(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現(xiàn)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注釋:鄭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出仕。這首詩描寫了菊花什么樣的形象?表達了什么感情? 答:(一)這首詩描寫了菊花傲然不屈的形象。(二)菊花開放的時候,百花已經(jīng)凋謝。只有她獨自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讓人覺得“趣無窮”,更不同的是菊花寧愿保留芬芳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fēng)吹

42、落。(三)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況,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達了自己不屈從于元朝統(tǒng)治者的錚錚鐵骨。專題二 鑒賞詩歌語言從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題角度和命題方式來看,鑒賞詩歌語言的試題,大多針對鑒賞詩歌的“煉字”藝術(shù)、詩眼、語言風(fēng)格等命題。鑒賞詩歌的語言,首先得理解語言的字面意義,進而體會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角度一:分析煉字型一、考情解讀:古人作詩填詞都很講究煉字。一首詩詞往往會因一字(或幾個字)煉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說來,煉字往往主要是錘煉詩詞中的動詞、形容詞和虛詞。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過錘煉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賞析時定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品味,要放在句中,并

43、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二、煉字題型經(jīng)??疾斓脑~有以下幾類:動詞:效果是化靜為動,賦予畫面動態(tài)感,形象生動,通常能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如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fēng)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形容詞:不僅能更加生動形象的描摹出意象的特點,還能夠營造特定的意境氛圍,表達詩人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表顏色的形容詞:、增強描寫的畫面感和色彩感。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錯落有致,搭配

44、和諧,使整個畫面靜中有動,色彩立體鮮明。、特定顏色能夠渲染出特定氛圍,表達詩人特定思想和心情。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紅與綠道出了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聽起來和諧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描情摹態(tài)更加鮮明、形象、生動;、能夠更好的渲染出特定的抒情氛圍。如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及其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的“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睌?shù)量詞:恰當使用數(shù)量詞可以使表意更加到位,抒情更加充分。如:鄭谷曾把齊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中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從而更顯早梅之早。又如李白的“白發(fā)

45、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中的三千丈,用極度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愁思綿長。 名詞:多個意象的組合連用(列錦),往往會營造出具有特定氛圍的畫面,進而表現(xiàn)出詩人特定的心情。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就用多個名詞羅列了水村、山巒、酒旗、風(fēng)幾個意象,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風(fēng)情。例: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答題模式:幾個意象的單純聯(lián)用,簡潔凝練,構(gòu)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玉樓春春景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蠍矍Ы疠p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

46、晚照。紅杏枝頭春意鬧: 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化靜為動,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將生機勃勃的春景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綠字化靜為動,使抽象的春風(fēng)變得具體可感。三、常見的設(shè)問方式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1、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2、請對某字進行賞析?;蛘堈?wù)勀匙值谋磉_效果。3、本詩的某字,換成另外一個字好不好?為什么?四、解題步驟1、釋含義、明手法: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該詞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或修辭手法;2、描景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

47、情境/表感情/談作用: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樣的藝術(shù)效果子 規(guī)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nóng)事忙。問:本詩第二聯(lián)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專二典二答:(一)空,即徒然、徒勞的意思。(二)長久漂泊在外的貪夫思鄉(xiāng)卻不能速歸,最害怕被惹起思鄉(xiāng)之情。然而杜鵑的聲聲啼叫卻一遍遍強化著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想聽到卻又無法回避,無計可施之時只能徒然的低下頭,任由思鄉(xiāng)之情在心中泛濫。(三)一個空字既傳神地描繪出貪夫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心態(tài),又形象地表達出貪夫徒勞

48、無奈,難以派遣的思鄉(xiāng)之情。喜鮑禪師自龍山至劉長卿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猶對山中月,誰聽石上泉。猿聲知后夜,花發(fā)見流年。杖錫閑來往,無心到處禪。問:“誰聽石上泉”中的“誰”有的版本做“也”字,你認為哪個字更好?請結(jié)合詩歌分析。(專二對一)答:(一)誰字更好。誰聽即沒有人聽。(二)故居地處偏僻,環(huán)境優(yōu)美,山月朗照、山泉自流,如此美景卻無人欣賞,更顯其幽。(三)一個“誰”字淋漓盡致表現(xiàn)出故居所處之地人跡罕至、清幽僻靜,進而表現(xiàn)出詩人獨處時的閑適自在。夜泊牛渚懷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問:清代汪士縝對頷聯(lián)的一個“空”字極為

49、贊賞,認為意蘊豐富,請簡要賞析。(專二對二)答:(一)空,即白白的,徒然(1分)。(二)詩人登舟望月吟詩,聯(lián)想到袁宏乘月泛舟詠詩遇知音,受到謝尚的賞識,名聲大著。(1分)而自身空負袁宏之才,卻謝尚不復(fù)可遇(2分)(三)“空”字抒發(fā)了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感慨(2分)。夏日三首(其一)長夏村墟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問:詩的頸聯(lián),有兩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明理由。(專二対五)夏日三首(其一)長夏村墟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

50、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問:詩的頸聯(lián),有兩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明理由。答:(一)邀、納二字用得傳神。(二)邀即邀請,運用了擬人手法,化靜為動,化被動為主動,把梳簾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被梳簾請來的一樣;納即接納,字也同樣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以動寫靜,溪聲入耳,好像是虛枕主動接納了溪聲一樣(三)邀、納二字的使用,顯出了鄉(xiāng)村夜色活潑可愛,表現(xiàn)出詩人對鄉(xiāng)村寧靜閑適生活的喜愛。夜泊錢塘茅坤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樹里孤燈雨,風(fēng)前一雁秋。離心迸落葉,鄉(xiāng)夢入寒流。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問:詩歌頸聯(lián)“迸”、“入”二字精妙傳神,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說明。(專二對六)答:(一)“迸”為向四外濺射或爆開

51、之意,(二)作者以此形容樹葉凋落之態(tài),讓人感覺樹葉不是從樹枝上自然脫落,而是從詩人的“離心”上斷裂迸下的,(三)突顯了自己離愁的沉。(一)“入”字化虛為實,化無形的鄉(xiāng)夢為有形,(二)詩人的鄉(xiāng)愁與錢塘江水融為一體,如錢塘江水一樣澎湃起伏,無休無止,(三)突顯了自己的鄉(xiāng)愁綿長無盡。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問:該詩第二句中的“掛”字用得很傳神,請說出它的妙處。答案:“掛”字采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化動為靜(第一步),寫出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和遠看時的特有形態(tài)(第二步),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的喜愛之情(第三步)。南浦別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

52、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春日即事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注李彌遜,南宋人。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問:請對首句中的“網(wǎng)”字進行賞析。答:網(wǎng)即網(wǎng)羅、網(wǎng)住之意,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步驟一)。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

53、網(wǎng);再由絲網(wǎng)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wǎng)住,即留住春天(步驟二)。想象生動新奇,由愁緒之網(wǎng)到雨絲之網(wǎng),是詩人愁緒的具體化、形象化(步驟三) 。角度二:分析詩眼型 一、詩眼就是一首詩或某聯(lián)、某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詞,或是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體現(xiàn)主旨的字詞句。詩眼往往能夠從結(jié)構(gòu)和思想情感上統(tǒng)攝全篇,經(jīng)常由動詞或形容詞擔任。二、常見的提問形式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2、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3、某詞統(tǒng)領(lǐng)全詩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認為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三、答題步驟1、明確指出作為“詩眼”的詞;2、結(jié)合詩歌具體內(nèi)容,列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nèi)容;3、分析該詞在突出主

54、旨、營造意境和詩歌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點出該字在表達主旨中所起的作用。日暮倚杖水邊水國西風(fēng)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蒼顏華發(fā)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咀ⅰ看嗽姙樽髡弑毁H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問題:在全詩中起到“詩眼”作用的是哪一個詞?為什么?試結(jié)合詩歌作簡要分析。答:全詩起到詩眼作用的詞是首聯(lián)中的“羈緒”兩字(步驟一)。詩的一、二兩句作者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fā)詩人的紛亂愁思,寫出了漂泊的旅思;接下來三、四兩句用屈原和白居易兩個典故表達了自己謫官的愁思;五、六兩句寫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nèi)心不被理解的苦悶;最后七、八兩句表達了年華易逝

55、的傷感和宦海浮沉的厭倦(步驟二)。全詩就是這樣層層抒發(fā)了詩人在漂泊旅途的種種愁緒??傊?,“羈緒”兩字是全詩的“詩眼”所在,起到了總領(lǐng)全詩的作用。(步驟三)歲暮自桐廬歸錢塘久客見華發(fā),孤棹桐廬歸。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暉。漁浦風(fēng)水急,龍山煙火微。時聞沙上雁,一一皆南飛。問題:全詩創(chuàng)作的意圖表現(xiàn)在哪一個字上?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這一意圖的?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久客見華發(fā),孤棹桐廬歸。 久居他鄉(xiāng),不知不覺間,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駕著一葉孤舟,從桐廬回家。交代了歸的原因和方式。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暉。漁浦風(fēng)水急,龍山煙火微。 二三聯(lián)寫歸鄉(xiāng)途中所見。新月如眉,落日余暉,舟輕水急,炊煙隱約。清麗明快的景象寄托了詩

56、人歸家路上輕松愉快的心情。時聞沙上雁,一一皆南飛。 尾聯(lián)寫歸家途中所聞。舟行江面,時不時會聽見江邊沙渚上停歇的大雁的鳴叫。它們恐怕也都是由北往南,趕著歸家的吧。南飛大雁的叫聲更加重了詩人思歸的心情。 答:、全詩主旨表現(xiàn)在一個“歸”字上。 2、詩的首聯(lián)交代了“歸”的原因和方式,久居異地不自覺頭發(fā)花白,孤舟而歸;頷聯(lián)、頸聯(lián)描寫了歸途中的所見之景,新月如眉,落日余暉,舟輕水急,炊煙隱約,清麗明快之景襯托出詩人回家路上心情的愉快;尾聯(lián)描寫了歸途所聞,沙洲上南飛大雁的鳴叫回響耳畔,更加重了詩人歸家的急切心情。、總之,這首詩寫歲暮景物,緊緊圍繞一個“歸”字,抒發(fā)作者濃濃的思歸之情。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

57、一)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問題: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答:閑。詩的頭兩句寫午覺醒來,詩人吃梅賞景,察覺到梅子的酸味,觀察到芭蕉的翠綠倒映在窗簾之上,如此細節(jié)都能察覺,可見詩人的閑情;而最后一句又寫到詩人閑看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可見心無塵滓,閑情之至。一個“閑”字,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恬靜閑適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也非常巧妙地呼應(yīng)了詩題。夜歸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磷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注:筇,指代竹杖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tǒng)攝全篇的?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賞析。答: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

58、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tài)。隨后,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xiàn)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對家的思念之情??傊?,全詩以“ 夜歸”兩字統(tǒng)攝全篇,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游子深夜回家的復(fù)雜心情,意味深長。角度三:分析語言風(fēng)格一、語言風(fēng)格:不同詩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詩人的不同的詩歌,往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fēng)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diào)、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賞析,要記憶一些常用術(shù)語以便表達恰當,答題規(guī)范。二、語言風(fēng)格舉例:清新明麗、樸素自然、

59、詞彩華麗、委婉含蓄、沉郁頓挫、雄渾豪放清新明麗:用清麗、新穎的語言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詩風(fēng)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一般用在寫景詩中。如周邦彥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庇秩鐥钊f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睒闼刈匀唬嘿|(zhì)樸平淡,明白如話,多用白描手法,平淡中蘊含深意。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比缳Z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痹~彩華麗:詩歌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

60、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絢爛飄逸:奇幻的情思,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含蓄委婉:不直接抒情或敘事,而是通過象征、雙關(guān)等手法,委婉地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如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慷慨悲壯(或沉郁頓挫):大凡詩人,慨嘆時局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zāi)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見,悲慨是時代的心聲,詩人的呼喊,詩人面對動亂的現(xiàn)實,出于嚴肅的責(zé)任感,遂作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