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民(gngmn)教育問題 共七十六頁第一部分:美國公民(gngmn)教育一、民主社會的基本特征1. 民主社會中的政府、社會與個人(grn)美國社會主張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但這種個體主義不是絕對的自私自利。共七十六頁它是一種理性的個體主義,提倡(tchng)人的個性和人的社會性的相結合,即人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但他又是社會的一份子;個體主義所講的個人利益,是指個人應當區(qū)別和照顧本人與他人的不同利益,也需要認同與其他人合作的共同利益。共七十六頁美國社會強調(diào)公民的參與。民眾都知道,怎樣通過不同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例如,他們可以去見市、縣、州的議員(yyun
2、),來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然后,大眾的意見就被集中起來,帶到國會去討論。共七十六頁在美國,個人(grn)可以直接向執(zhí)法和立法單位表達意見和施加壓力,也可以利用報紙、廣播電臺、社區(qū)的一些集會等發(fā)表自己的主張。人們也常常組成群體、以集體的方式表達意見,而且,他們發(fā)現(xiàn)這是非常強有力的影響各級政府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途徑。共七十六頁人們的社會參與往往從社區(qū)開始,有相似見解或利益的人組織在一起,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先形成共識,再進一步在縣、市、州以及全國范圍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類似的團體。這樣,他們就可以募集經(jīng)費并雇傭專家,與新聞媒體和權力機構(如參、眾議員的辦公室和國會)打交道,提出他們的訴求,日復一日地游說,逐漸(z
3、hjin)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最終改變立法和國家的政策。共七十六頁以公民的參與為基礎的草根組織,使得美國社會象萬花筒一樣,形成了多層次、多方面、千變?nèi)f化、錯綜復雜的組合。這表面(biomin)上看來似乎是一種混亂,但由于在這樣的多元社會中,各種利益不同的社會群體的碰撞、妥協(xié)以及不斷的相聚、重組,總是持續(xù)地發(fā)生在社會下層無數(shù)的小的層面上,結果,這些在分子層次的運動相對來說平衡和緩沖了更大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反而造成了社會總體的相對穩(wěn)定。共七十六頁當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逐漸成熟后,理解和應付這種局面的能力和經(jīng)驗就成了政治家所必須的基本素質。美國國會的眾議員每兩年改選一次,議員們每兩年就要經(jīng)歷成千上百次
4、的與選民的會談以及與對手的辯論,并當眾回答媒體的各種復雜問題。這種與“群眾”溝通的場合和過程,使政治家能直接聽到選民的聲音,而且鍛煉、培養(yǎng)了他們“接近群眾”的能力和應對媒體的經(jīng)驗,并學會(xuhu)了通過媒體來塑照個人政治形象的方法。共七十六頁民主政治的制度給民眾開拓了許多與政治家和政府對話的途徑(tjng),民眾若對一些政治家個人或對政策不滿,可以有多種渠道表達,如通過信件、電腦網(wǎng)、媒體來批評政府和政策,或直接向政治家當面表達,這些權利都受到憲法的保障。共七十六頁正因為民眾有各種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愿,所以他們相信,民眾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小規(guī)模地改變政策或法律,也可以令他們非常不滿的政治家下
5、臺(xi ti),這樣就避免了社會不滿的惡性凝聚,防止了民眾與政治家或政府之間的激烈沖突。共七十六頁2. 民主社會的三項基本原則:競爭、平衡與選擇競爭是美國社會的一個信條。美國人相信,只有競爭才能使社會發(fā)展和繁榮,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美國很強調(diào)技術進步,同時認為,唯有競爭才能促進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技術進步將給社會帶來巨大(jd)的財富。共七十六頁美國社會與一些傳統(tǒng)社會不同,比較少依賴“走后門”、“裙帶關系”、“家族人際關系”等社會關系,而更強調(diào)公平競爭和個人努力。例如,在美國,一個個人經(jīng)營公司的總裁或董事長很少把自己的職位傳給子女,而只是把一部份錢財留給自己的后代,這既是為了保證(bozh
6、ng)今后公司的運作能由最有能力的企業(yè)家管理,防止子女的不當經(jīng)營把公司毀于一旦,也是為了鼓勵后代獨立奮斗、在競爭中建立自己的事業(yè)。共七十六頁政府對競爭中的失利者也要有所照顧,以便保持競爭的成功者與失利者之間的平衡。美國社會自經(jīng)歷了二十至三十年代的經(jīng)濟(jngj)大蕭條后,開始實行退休金、醫(yī)療保險、福利保障等制度,都是為了設法保護競爭中的失利者的最基本生存權利,使得他們可以繼續(xù)加入以后的競爭。共七十六頁競爭的本質是利益導向的,一般來說,競爭中的成功者常常是能干、肯干的人。但是,也有損人利己、靠欺詐發(fā)不義之財?shù)娜耍麄兊某晒Σ坏?bdn)不能帶來真正的經(jīng)濟繁榮,反而對經(jīng)濟社會秩序和社會道德有很大的
7、破壞力。因此,民主的社會制度還要通過法律和公眾道德,限制那些損人利己者的行徑,不允許他們漫無邊際地追求不當利益。共七十六頁除了“競爭”和“平衡”之外,選擇也是自由民主社會的一個基本原則,它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民主的社會必須為它的公民(gngmn)提供多樣化選擇的機會。如果一場選舉是等額選舉,或雖然形式上是差額選舉、但候選人數(shù)量僅略多于當選名額,這樣的選舉就剝奪了選民選擇的機會。共七十六頁第二,選擇是一個過程,包括認知、判斷和作出并執(zhí)行決定這三個主要步驟。民主的社會必須建立健全的制度,讓民眾能夠完成選擇的全過程及其中的每一個步驟。第三(d sn),民主的社會也有責任培養(yǎng)公民進行選擇的能力和作為
8、合格選民的基本素質(包括知識、智力、分析能力和判斷力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進行民主的公民教育。共七十六頁3. 民主社會中法律和法制的作用(zuyng)法律是防止理性的個人主義發(fā)展成極端個人主義的一種有效工具。例如,一個人再缺錢,也不能去搶銀行或欺詐,他隨時受到法律的約束,如果他的個人行為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一定會受到制裁。共七十六頁民主和法治社會都高度尊重人權,而且形成了社會共識,認為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基本權利實際上也就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如果不愿意維護他人的權利,則自己的權利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在美國一所中學的社會科學教育課堂的墻上,貼著這樣的一條語錄:“盡管(jn gun)我不同意你所
9、說的,但我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而我也期待你為我作同樣的事”。共七十六頁二、民主社會的公民教育1. 民主的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民主社會需要全體成年公民有最高程度的普及教育,沒有讀、寫、算、觀察、傾聽、思想和批評的能力,社會上的多數(shù)人就不得不仰賴于執(zhí)政的一些所謂專家和精英的見解,聽憑他們作決定,這樣公民對自己的命運就缺乏(quf)有效的控制。共七十六頁發(fā)達國家的民主參與的教育旨在增加全體公民的人文社會知識,使公眾在政治(zhngzh)、行政和企業(yè)管理上有更大程度的參與,以此來提高經(jīng)濟的競爭力。共七十六頁2. 民主的公民教育的內(nèi)容美國的學校教育有多個重點,以培養(yǎng)公民的民主素質以及競爭、平衡
10、、選擇的能力(nngl)為準則,將之貫穿于所有的課程設置與校內(nèi)外活動安排之中。美國的學校通過社會科學教育課(Social Studies)對學生進行民主素質的教育,包括對民主知識、民主參與的技能以及民主價值觀的教育這三方面。共七十六頁首先(shuxin),民主知識的教育使公民從小就了解民主政府的基本結構、功能,以及每個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程序。這種知識還包括關于概念、類比、概括以及推理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和發(fā)現(xiàn)概念之間、以及概念與推理和結論之間的關系。共七十六頁其次,民主參與技能(jnng)的教育包括對公民參與民主程序所必需的、從基本技能(jnng)到復雜技能(jnng)的訓練和發(fā)展,這些技能(
11、jnng)包括獲得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知曉、懂得、發(fā)展和提出辯論論點和政策及措施的能力,獲得、建立和發(fā)展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全面參與社區(qū)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共七十六頁最后,民主價值觀的教育包括對公民關于自由、民主、人權、公正、公平、平等、法制等這些基本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些價值觀被視為是一個公民在美國社會中生活(shnghu)所必須有的。共七十六頁在美國(mi u),公民教育的主要價值和信念源于獨立宣言和美國(mi u)憲法及個人權利法,它所強調(diào)的公平方法(due process)、平等保護、自由表達和公民參與也正是美國多數(shù)民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共識,是植根于自由、公平、公正、責任和義務、多元化
12、、隱私權等價值基礎之上。共七十六頁在公民教育的信念和價值觀這方面,美國的學校有四大(s d)基本要求:第一,個人權利,包括個人生命的權利、個人自由自主行動的權利、個人尊嚴的權利、個人安全的權利、尋求和得到平等機會的權利、得到正義的權利、保持隱私的權利、和私人擁有財產(chǎn)的權利。第二,個人自由,包括參與政治程序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意識的自由、集會的自由、咨詢及獲得信息的自由和表達意見及感情的自由。共七十六頁第三,個人的責任,包括尊重人類的生命、尊重別人的權利、誠實、容忍、有同情心、證明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參與民主程序、為共同的目標而工作、尊重別人的財產(chǎn)。第四,對社會狀況和政府職責的信念
13、,包括認為社會需要有大多數(shù)人能接受的法律(fl),有不同意見的少數(shù)應得到保護,政府應當由人民來選,政府應當尊重和保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政府應當保證民權,政府應當為大眾的福利而工作。共七十六頁三、民主的公民教育的實施美國全國社會科學教育協(xié)會(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tudies)認為,有效的公民教育工作者不應讓學生盲目地接受講義,相反,他們應把基本原則融會貫通到具體的社會事件之中,把社會上發(fā)生的事件作為學校討論的一部份,使學生能夠參與進去。有效的公民教育應當幫助(bngzh)學生發(fā)展公民技巧,通過說服、談判、妥協(xié)等方式來尋求社會和諧,并積極地參與公民事務與活動。
14、共七十六頁多數(shù)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國家,某一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價值觀。由于少數(shù)族裔有被歧視的歷史,很多人對美國主流社會所宣揚(xunyng)的白人的價值觀持懷疑態(tài)度,也洞察到政治家、道德家言行不一的虛偽性,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學者批評美國在進行價值觀教育和道德判斷時有雙重標準(Double Standard)。共七十六頁美國沒有(mi yu)全國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或國家教育部統(tǒng)一的要求和標準。這種多元化制度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公民教育的目的、內(nèi)容、宗旨和教法上,也相應地培養(yǎng)出參差不齊、各式各樣的人。共七十六頁第二部分:法國(f u)的公民教育一、法國青少年的
15、參政意識和情況1、懷疑各種政黨和選舉,試圖(sht)尋找其他形式的政治參與。1988年4月法國民意測驗所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政治在青少年當中名聲不大好,69%的法國青少年對政治生活不感興趣,認為政黨和政府“沒有很好地發(fā)揮作用”的比例分別為61%和55%。共七十六頁2、對失業(yè)問題與個人前途的憂慮成為近年來法國學生運動的一個主題。1995年秋季新學期剛開學,魯昂市大學生就首先罷課,要求增加教育經(jīng)費、增加師資、改善教學條件。圖盧茲、波爾多、巴黎(b l)、奧爾良、圖爾等市大學生紛紛響應,部分教師和高中生也加入到示威游行隊伍中。共七十六頁3、對社會政治組織(zzh)的低度信任,青年群體分化顯著,組成小
16、群體的關系網(wǎng),公民責任心不同程度的弱化。1986年以來,青年人對各種機構的信任程度呈明顯下降趨勢,沒有一個政治組織或政黨的被信任度超過50%。共七十六頁4、政治信仰比前輩更模糊不清,他們(t men)是“政治邊際”人。當今的青年深受自由化教育的影響,對各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更寬容、更開放,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t men)的政治態(tài)度和行為具有強烈的“邊際性”特征。共七十六頁二、法國學校公民(gngmn)教育法國公民教育基于這樣兩個直接的目的:弘揚傳承(chun chn)法國文化,抵制美國文化。法國人深為法國文化的發(fā)展擔憂,因為美國文化長驅直入,風靡全球,而法國文化的影響力卻日漸縮小。共七十六頁在法國
17、,青少年們對美國的民主、自由、米老鼠、唐老鴨、牛仔服、可口可樂、好萊塢電影、搖滾樂等美國文化的象征形式耳熟能詳,趨之若騖。面對這樣的困境,法國各界對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認識空前一致,認為學校在傳播法國文化與恢復信心方面有著(yu zhe)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應是培養(yǎng)公民道德的場所,培養(yǎng)共和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中心。共七十六頁盡管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忽視公民教育也造成了大量的社會(shhu)問題,社會(shhu)動蕩不安,學潮、罷工、貪污腐敗、貧困、吸毒、同性戀等層出不窮。因此,進入八十年代后公民教育又回歸學校。共七十六頁為保障學校公民教育的順利進行,法國教育當局
18、主要抓了以下工作:1、大力推進(tujn)教育改革。從以下兩方面切入:一是提高教育質量,在中小學實施“優(yōu)先教育區(qū)”政策,打破傳統(tǒng)的年級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學習階段的新結構,重視個別化教學和方向指導;二是改革師范教育,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建立大學的教師培訓學院,提高初等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規(guī)格和教師待遇,為有意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大學生設置專門津貼。共七十六頁2、公民教育課程的恢復和設置。1985年公民教育課在基礎教育階段,從1989年起初中階段實施新的公民教育課程,高中階段的公民教育課則與歷史、地理結合,課時安排也相應增加。初中公民教育課要求學生認識“作為法蘭西共和國的基礎”即“民主基礎的社會(shhu)準則
19、”,了解法國憲法和政府機構的職責,掌握關于公用事業(yè)、世俗學校、國防和稅收制度方面的知識,并能夠對這些方面的“綜合目的性進行思考”。共七十六頁另外,學生還要了解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學會對“輿論的形成和信息渠道進行思考”。高中的公民教育課則重點強調(diào)歷史的學習,它的課程計劃覆蓋從法國大革命到現(xiàn)今。通過學習了解共和國的難辛歷程、偉大的革命精神和絢麗多彩的法蘭西文化,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認同感,“恢復法國人的信心(xnxn)和希望”。共七十六頁3、加強教育督導隊伍建設,提高督導人員的素質。教育督導在發(fā)達國家教育決策、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的執(zhí)行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教育督導的質量,法國對各級督導人員采取嚴格(
20、yng)而科學的招聘制,給予督導人員以較豐厚的工資待遇。共七十六頁4、鼓勵(gl)社會參與,建立公民教育社會參與機制。社會團體及公眾參與教育事業(yè)的管理,在一些國家已有很長的歷史且形成傳統(tǒng)。自20世紀70年代后法國教育改革突出強調(diào)自治和參與,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法律來保障公民教育社會參與的正常進行。共七十六頁法國國民教育的社會參與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家庭的參與。法國教育部在70年代的教育(jioy)改革方案中就提出,“學校教育(jioy)與家庭教育(jioy)互為補充”,應當使“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制度化”。其二是學生的參與。主要是擴大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學生有能力自己安排學習,對他們的學習
21、要“善于增加難度”。其三是參與指導機構的建立。共七十六頁第三部分:德國的公民(gngmn)教育19世紀(shj)以后,由于現(xiàn)代國家采取富國強兵、擴張領土的政策,于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興起。相應地,教育上的國家主義思想也隨之風起云涌。德國可謂其中代表。共七十六頁黑格爾從理念上賦予國家比個人更高的倫理地位。他認為國家體現(xiàn)了更高的善,個人的自由使通過國家才可能實現(xiàn)的,善的生活只有在正義的國家中才能存在,因而它把國家看成是自由的真正體現(xiàn)者。在黑格爾看來,個人是否具有政治上的自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因而個人要服從國家,服從集體并積極參加民族生活,把為祖國服務看成全體(qunt)德國人義不容辭德責任。
22、共七十六頁基于(jy)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國家主義、整體主義以及服從主義的歷史傳統(tǒng),德國的公民教育明顯地表現(xiàn)為把國家的需要和民族的利益作為公民教育的根本著眼點,凱興斯泰納的國民教育的概念一文非常集中地反映了這一傾向。共七十六頁凱興斯泰納繼承了黑格爾的國家學說,認為國家應該是引導人們進入(jnr)道德生活的一種人類集團,國家本身應是一種理想的道德組織。從道義上說,國家應為至高無上的外在財富,同時又是實現(xiàn)個人內(nèi)在財富的機構。共七十六頁教育要為培養(yǎng)有用的國家公民服務,要為實現(xiàn)國家目標服務,這種國家公民必須深刻了解國家的本質和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由于對國家任務的理解而產(chǎn)生公民責任感及對祖國的熱愛”。他認為
23、教育者的責任在于使學生具有強烈的國家意識,但“以會思維的、先進的國民義務感去代替那種盲目的、臣民的順從”,并“要逐漸習慣于將這種義務感付諸于行動之中”;具備國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如愛國(i gu)、犧牲、忠誠、勤儉、忍耐等美德。而“國家一切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個目標,便是造就公民?!惫财呤摓榱伺囵B(yǎng)這樣(zhyng)的國家公民,他主張對學生進行有關公民知識的教育,如他認為“公民常識、法律常識、憲法知識、國民經(jīng)濟理論、有關國家任務和國家機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特別是有關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理論知識”是十分有價值的。加強職業(yè)訓練,進行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和訓練公民的職業(yè)技能,成為國家有用的公民;使職業(yè)道
24、德化和團體生活道德化,是對學生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之心和忠誠精神。共七十六頁為了培養(yǎng)有用的國家(guji)公民,凱興斯泰納認為有必要在國民學校里開設一門國民教育課,但他所強調(diào)的國民教育課清楚地表達了他自己的理解,“這里說的國民教育課并不是公民知識課、法律課、憲法知識課或者一般的國家(guji)學說課,不是北美國家(guji)教育計劃所標志的所謂公民政治的東西。共七十六頁它在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是一種倫理教育課。這種課首先是義務教育課,其次才是公民權利教育課。因為,首先認清自己應該履行的義務的人,才有權利談論所應享有的權利問題。它是一種義務和權利的教育。這種教育將繼續(xù)以觀察學
25、生身邊的集體組織影響范圍(fnwi)大小的方式,不斷地發(fā)展、擴大并將最終通過對在離其甚遠的國家組合中所盡義務大小的方式結束。共七十六頁這樣可以教育每一個成長于小學這一集體中的孩子懂得下述問題:(1)集體通過公共福利給我們提供了些什么?(2)對于集體的每一個成員來說,由此而產(chǎn)生了哪些義務?(3)據(jù)此,在建立于正義與友愛基礎上的集體與其全體成員道德特征之間的關系中,存在著哪些相互的影響和作用?(4)什么叫做集體的公民、家族、學校、地方、國家集體的公民?公民可以提出哪些要求?他們必須對哪些要求感到滿足?以及他們必須全力地保護(boh)哪些機構?”共七十六頁第四部分:新加坡的以道德教育為中心的公民(g
26、ngmn)教育在亞洲,許多國家一直以來受到儒家文化影響,而儒家思想具有泛道德主義的文化精神(jngshn)特征,強調(diào)道德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民族興亡的重要性,道德至上,把道德作為立國的根基,深信“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有著有機的連鎖關系,在光大自己的道德本性、完成個人人格的同時,也是為了使社會能有秩序,即所謂的由“內(nèi)圣”而至“外王”。共七十六頁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多種族的社會中,建立(jinl)統(tǒng)一的“新加坡人”國民身份,維持強烈的國民身份認同。1966年教育部成立公民委員會,進而制定公民課程綱要,大力推行公民教育。新加坡公民教育政策的首要內(nèi)容是宣傳愛國
27、主義及捍衛(wèi)國家利益;此外,以儒家提倡的忠、孝、仁、義等為主導思想,強調(diào)種族和諧和發(fā)揚“亞洲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共七十六頁在新加坡所有中小學的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綱要及教科書上,均列明作為“新加坡人”的幾點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xié)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zngjio)寬容”,這幾句話可以看作是新加坡公民教育內(nèi)容的綱領主線。共七十六頁新加坡小學使用的好公民教材就突出強調(diào)了東方道德教育價值觀的培養(yǎng),從學生個人開始,擴展到家庭、學校、鄰居、國家乃至(nizh)世界和全人類。即小學一年級以“個人”為中心,二年級是“家庭”,三年級是“學?!保哪昙壥?/p>
28、“鄰居”,五年級是“國家”,六年級是“世界”。共七十六頁“個人”的主要目標是:自尊、自信(zxn)、認識自我、誠實、自我責任、節(jié)儉敬業(yè)、樂群、毅力、正直、勇敢、信守諾言等?!凹彝ァ钡闹饕繕耸?,要求學生能關懷長輩,通過家庭聚會來珍惜和重視家庭的傳統(tǒng)活動;為家人著想,能體諒父母和長輩的處境和辛苦;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讓父母擔心;能夠盡自己的能力使家庭幸福美滿等。共七十六頁整個教材內(nèi)容遵循儒家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對學生進行有關社會、生活準則、道德責任、種族和諧,以及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等方面的教育,按嚴密的循序漸進的結構邏輯從個人到世界放射性地向外擴展(kuzhn)。中學一、二年級開設的好公民,其邏輯
29、順序與小學相同,內(nèi)容則是在小學基礎上的延伸和深化,體現(xiàn)出一種螺旋上升。 1983年又特別推出儒家倫理課程,以便應對西方文化對新加坡的消極影響。共七十六頁新加坡也是一個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多元化現(xiàn)代國家,在中小學的公民教育極力倡導三位一體國家、社會、個人三者利益(ly)兼顧的教育方針,既明顯具有東方式的重視道德教育的特色,以儒家倫理價值追求為基本精神,強調(diào)正直、忠誠、誠實、信任、同情心和責任感這些人類的核心價值,同時吸取西方的科學理性精神以及其他民族的精神氣質。共七十六頁第五(d w)部分:香港的道德教育一、香港學校道德教育(一)香港學校道德教育內(nèi)容(nirng)的特點1.政治教育的殖民性。回歸前
30、的香港政治教育,是一種隱蔽性強、殖民性明顯的政治教育。主要表現(xiàn)為:(1)鼓吹“西化”思想。在殖民統(tǒng)治中,港英政府幾乎沒有民主可言,但在輿論上卻極力宣揚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和“自由”,宣傳英國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使學生產(chǎn)生對英國的認同和歸屬感。共七十六頁(2)灌輸奴化思想?!巴銎鋰喜?,先去其歷史”,“奪其國之上策、先奪其語言”。英政府為實現(xiàn)其在香港的“長治久安”,一方面推行“精英”統(tǒng)治。培養(yǎng)和扶植部分效忠英王室的華人“精英”進入社會管理階層,作為教育的功利導向;另一方面,通過規(guī)定英語(yn y)為官方語言和推行英語(yn y)教育,灌輸歸順殖民統(tǒng)治的奴化思想。港英政府所進行的這種充滿殖民主義色彩
31、的政治教育,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致使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淡化,對祖國產(chǎn)生疏離感和陌生感。共七十六頁2.公民教育的綜合性。在香港,公民教育被定義為“一種既將個人培養(yǎng)成為高尚品德而又能促進個人與政府和社會關系的教育” 。根據(jù)1996年學校公民教育指引,公民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品德教育、民主教育、人權(rnqun)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全球教育等,體現(xiàn)出較強的綜合性。共七十六頁公民教育從幼稚園開始,一直貫穿到大學,是香港學校德育的主要(zhyo)內(nèi)容和形式,從公民教育的課程來看主要(zhyo)包括三個方面:知識、態(tài)度和技能。知識方面由五個層面的內(nèi)容構成,即“家庭”、“鄰里社會”
32、、“地區(qū)社會”、“國家民族社會”和“國際社會”。共七十六頁3.品德教育的多維性。香港的社會、文化背景特點,決定了香港學校道德教育內(nèi)容(nirng)的特點,一方面是民族傳統(tǒng)倫理教育,另一方面是民主科學精神的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批兼容中西文化品德的人才。共七十六頁4.守法教育和基礎文明教育的一貫性。香港的青少年大都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良好(lingho)的文明行為習慣、這與香港學校一貫重視對學生進行守法教育和基礎文明教育是分不開的。共七十六頁5.通識教育的全面性。香港的許多大學都已系統(tǒng)地開設了通識教育課程,大致(dzh)包括思想方法、邏輯、中國文化要義、西方文化概論、社會倫理學、現(xiàn)代社會問題、科技
33、與人文價值觀、比較文化、世界宗教、比較政治制度、社會哲學、發(fā)展與人類文明、法律與社會、東亞及東南亞發(fā)展與文化、世界公民教育、文藝欣賞、大學生活與心理健康等科目。內(nèi)容既廣泛又豐富,且教育目的非常明確,就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共七十六頁(二)香港學校道德教育途徑香港與內(nèi)地學校在實施(shsh)道德教育途徑方面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1.通過課堂教學實施道德教育。共七十六頁中小學主要通過下列課程和科目實施公民與道德教育:(1)班主任課。每周兩節(jié)的班主任課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綜合課。(2)倫理科。以中國(zhn u)文化為基礎和教育資源,啟發(fā)學生從中獲得正確的倫理原則,確立人際關系和個人修養(yǎng),做一個有德之人。(3)宗教科。香港人大都信奉宗教,故學校借助宗教科,教育學生多做對別人、社會及民族有益的事情。(4)社會教育科。其宗旨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及態(tài)度和技能的培養(yǎng),增進學生對自己、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的認識,并使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企業(yè)股權轉讓及投資合同
- 2024學校轉讓過程中費用結算合同
- 倉庫工程合同范例
- 備料合同范例
- 代付合同范例
- 中美貿(mào)易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廣告投放合同標的及服務內(nèi)容詳細描述
- 2024年度物業(yè)服務合同范本(含詳細服務內(nèi)容)
- 勞務派遣機關單位合同范例
- 關于配送員合同范例
- 采購計劃制定
- 雙塔精餾正常操作雙塔精餾正常操作
- 振蕩指標MACD(波段操作精解)
- 2024年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醫(yī)學檢驗專業(yè)職業(yè)規(guī)劃書
- 喘證診療方案臨床療效評價總結分析
- 慈善協(xié)會各項管理制度
- 外研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每課時教學反思
- 語法講解一般將來時課件
- 品牌獨家代理合作協(xié)議
- 食材、副食品配送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