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初中文言文虛詞整理(一)之1. 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 “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 ”(馬說)2. 用作助詞(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 (名詞)之間,可譯為 “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劌論戰(zhàn))(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 詞之前,譯時應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輸)(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 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予
2、獨愛蓮之出 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 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一狼 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 用作動詞 可譯為 “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涉世家)(二)其 1. 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 “他”(們)、 “她(們) ”、“它(們) ”。例:妻跪. 1 .問其故。(樂陽子妻)2. 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傷仲永)“我(的) ”、“自己(的) ”。例:并自為其名。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例:其真無馬邪?(馬 說)4. 指示代詞, 相當于 “那” “這”之
3、類的詞。 例:其人視端容寂, 若聽茶聲然。(核舟記)5 .指示代詞 .表示 “其中的 ”,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三)以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 “憑、靠 ”。 例:乃入見。問: “何以戰(zhàn)? ”(劌論戰(zhàn))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 )(為學) /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2. 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 “以”相當于 “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表示目的,譯為 “來、用來 ”。例:屬予作文以記之(樓記)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 可譯為 “因”,“
4、因為”,“由于 ”。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樓記)3. 用作副詞. 2 .譯為 “已”,“已經(jīng)”。 例:固以怪之矣。(涉世家)(四)于1. 表示對象,譯為 “對,對于,向 ”。 例: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2. 表示處所,譯為 “在,從 ”。(出師表)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3. 表示對象,譯為 “與,跟,同 ”。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4. 表示處所, 譯為“到”。(愚公移山)例: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5. 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五)而 1. 表示
5、并列,相當于 “而且 ”、“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 恥下問。(論語十則)2. 表示承接關(guān)系, 相當于 “并且 ”、“就”,有時可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3.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 “然而”、“可是 ”、“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論語十則)4. 表示修飾關(guān)系, 即連接動詞和狀語, 相當于 “著”、“地”等,或不譯 。例: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3 .5代詞,可譯為 “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六)則1連詞(1)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樓記)(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可譯
6、為 “如果”,“那么 ”。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 我所欲也) /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出師表)(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 “卻”。 例: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 陽馬生序)2表示判斷 可譯為 “就是 ”。 例:此則樓之大觀也。(樓記)(七)者 1代詞(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 “ 的人 ”、“ 的東西 ”、“ 的事情 ”、“ 的原因 ”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可 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說)(2)在數(shù)詞后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可譯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樓記)(3)用在“今” “昔”等時間詞后,可譯為 “ 的時候
7、”。例:卿今者才略,非 復吳下阿蒙。(權(quán)勸學)2助詞. 4 .用在判斷句或述句的主語后,表示停頓,不譯。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 (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述句的主語后,表停頓。)(愚公移山)(八)也 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例:勝者,陽城人也,字涉。(涉世家)2句末語氣詞,表述語氣,可不譯。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 說)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 表)“啊”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4句末語氣詞,與 “和”等詞對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若為人傭耕,何富貴也?(涉世家)5句中語氣詞, 表示語氣的停頓,
8、 以引起下文。 例: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 1. 疑問代詞,可譯為 “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 句末語氣詞,相當于 “啊”。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十)因 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 可譯為 “于是 ”、“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 (唐 雎不辱使命)2. 介詞,表示動作、 行為發(fā)生的原因、 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 “由于 ”、“憑借 ”、. 5 .“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隆中對)3. 介詞,可譯為 “根據(jù)”、“依照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4. 副詞,可譯為 “因此 ”。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而因以及乎其 跡。(墨池記
9、)(十一)且 1. 副詞(1)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 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 可譯為 “將”,“將要”、“將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可譯為(石壕吏)2連詞“姑且 ”、“暫且 ”。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1)表示遞進,可譯為 “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示讓步, 可譯為 “尚且 ”、“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 可譯為 “和”、“而且”、“并且 ”。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十二)乃 1副詞(1)可譯為 “竟然 ”。例:乃不知有漢,無論晉。(桃花源記)(2)可譯為 “于是 ”、“才
10、”、“就”。例:乃重修樓。(于是,就)(樓記)/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 6 .2判斷詞,可譯為 “是”、“就是 ”。當立者乃公子扶。(涉世家)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 “你”、“你的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十三)矣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于“了”、“啊”。例:此則樓之大觀也。(?。怯洠?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 (論語十則)2句末語氣詞, 表示感嘆語氣, 相當于 “了”。例:甚矣,汝之不惠?。耍ㄓ?公移山)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于“了”、“啦”。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劌論戰(zhàn))(十四)乎 1語氣助詞(1)表疑問語氣,
11、可譯為 “呢”。例: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 輸)(2)表反問,可譯為 “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3)表推測,可譯為 “吧”。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樓記)(4)表感嘆,可譯為 “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涉世家)2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fā)出的處所,相當于. 7 “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十五)所1. 與動詞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 “ 的人”、“ 的事物 ”、“ 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2. “所”和“以”連用?!八劇奔础八赖氖虑?”)(桃花源記)(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 “ 的原因
12、”。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 師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可譯為 “用什么方法 ”、“用這些來 ”。例:吾知所以 距子矣。(公輸) / 所以動心忍性。( “所以 ”:用這些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與 “為”相呼應,構(gòu)成 “為 所 ”的結(jié)構(gòu),表被動。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 所 ”可譯為 “被 吞掉”) (童趣)4. 用作名詞,意思是 “地方”、“處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十六)哉 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 “啊”。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涉世家)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 “呢”。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ɡ牵?表反問語氣,可譯為 “嗎”。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
13、雎不 辱使命(十七)夫. 8 .1. 指示代詞,譯為 “那”。例:予觀夫巴陵勝狀。(樓記)2. f,句首發(fā)語詞。例:夫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例:夫齁聲起。(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 “人”。例: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十八)遂 1. 副詞,可譯為 “就”、“于是”。例:遂逐其師。(劌論戰(zhàn))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 “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樞密太尉書)(十九)雖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1. 表示假設(shè), 可譯為 “即使 ”。例:雖千里弗敢易也, 豈止五百里哉? (唐 雎不辱使命)2. 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 “雖然 ”。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
14、馬 生序)。(二十)然 1. 代詞,起指示作用,譯為 “這樣 ”、“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2. 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譯為 “然而 ”、“但是 ”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 (涉 世家)3. 助詞,分兩種情況:.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 的樣子 ”、“ 地”。 例:9 .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用于句尾,常與 “如” “若”連用,構(gòu)成 “如 然” “若 然”的格式,“ 的樣子 ” “像 似的 ”。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二十一)故1. 舊的,原來的。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狼)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3. 原因,緣故。例:公問其故。(劌論戰(zhàn))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十二)茍 1.連詞, 表假設(shè),可譯為 “如果 ”。例:茍富貴勿相忘。(涉世家)/ 茍慕義 強仁(送董邵南游序)2. 副詞,可譯為 “茍且 ”。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出師表)3. 副詞,表希望,可譯為 “且,或許 ”。例: 茍無饑渴。(君子于役)(二十三)會 1. 副詞(1)適逢,恰巧。例:會賓客大宴。(口技)(2)一定。例: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3)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2. 動詞. 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8737.5-2024紡織機械與附件經(jīng)軸第5部分:經(jīng)編機用分段整經(jīng)軸
- 幼兒交通安全國旗下精彩講話稿范文(5篇)
- 感謝老師學生演講稿
- 小孩百日宴父母感謝致辭6篇
- 公眾平臺相關(guān)知識
- 銀星養(yǎng)腦片治療彌漫性軸索損傷瘀阻腦絡證的臨床研究
- 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政策
- 電廠鍋爐補給水和凝結(jié)水處理工藝設(shè)計
- 初級會計經(jīng)濟法基礎(chǔ)-初級會計《經(jīng)濟法基礎(chǔ)》模擬試卷421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光儲一體化行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查考試(1月)數(shù)學試題(蚌埠一模)(含答案)
- 2025年江蘇太倉水務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jīng)費管理工作指引》專題知識培訓
- 2024年新疆區(qū)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學校物業(yè)服務合同范本專業(yè)版
-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看圖列式計算(完整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英語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月檢查記錄表
-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測試科學試題卷(含答案和答題卡)
-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