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_第1頁
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_第2頁
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_第3頁
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_第4頁
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體吸附法測量儲氫納米材料的氫氣儲存性能Measurement of Hydrogen Uptake of Hydrogen Storage Nanomaterialsby Gas Sorption Method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國家標準編制工作組2018年 07月 06日一 制定本標準的目的和意義作為新型可再生的無碳能源, 氫能以其清潔無污染、 高效、可儲存和運輸?shù)葍?yōu)點 , 被 視為最理想的能源。要解決氫氣的安全貯存和運輸問題,氫能存儲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具有納米級孔道的材料在氫氣儲存方面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性能。盡管在納米 儲氫材料領域做過許多研究,儲氫材料也逐漸形成產(chǎn)業(yè)應用,然

2、而如何對儲氫納米材料 的氫氣吸附性能進行統(tǒng)一正確的評估,以便于材料性能之間的相互比對,目前仍然缺乏 相關的測試方法標準。在日本目前只有針對特定合金材料的氫氣吸附標準。在我國,目 前有關氫氣吸附的國家標準仍為空白。據(jù)調(diào)查了解,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涉及氫氣吸附測 試 的 儀 器 公 司 有 幾 十 家 , 包 括 英 國 的 Hiden 儀 器 、 美 國 的 Micromeritics 儀 器 、 Quantachrome儀器、ThermoFisher、Ankersmid等儀器公司。此標準的制定有望對科研 人員在正確評估材料的儲氫性能研究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二 工作簡況任務來源在中國科學院先導A類計

3、劃 納米制造共性技術與標準化體系”(項目編號 XDA09040000)的課題二 納米器件加工與集成的標準化體系”的研究基礎上,根據(jù)國家 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的 2014年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負責起草, 計劃編號為 20142510-T-491 。編制單位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本標準的主要起草人:毛立娟,韓寶航,高潔,王孝平。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是國家級創(chuàng)新單位和綜合性研究中心,其戰(zhàn)略定位是納米科學的 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擁有我國納米科學領域一流水平的研究平臺和研究基地,并負責 納米技術領域的國家標準制訂以及納米檢測實驗室的認證。 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 員會

4、(SAC/TC279)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納米技術專門委員會(CNAS/TC/SC13)均掛靠在納米中心。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標準研究室,也是“中 科院納米標準與檢測重點實驗室”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從事納米技術標準化的研究, 如納米檢測技術標準化、納米標準物質(zhì)與樣品的研制、納米計量溯源等工作;承擔了多 項納米技術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 標準樣品/標準物質(zhì)的研、 復制項目;開展與納米檢測 技術相關的可溯源性研究工作;參與國內(nèi)外納米試樣物理化學特性的檢測對比,通過了 全國納米檢測實驗室認證認可;同時納米標準研究室積極參加ISO、IEC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納米技術分會的會議并參與納米材

5、料國際標準的制定, 這些都為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工作過程標準起草工作開展后, 起草工作組詳細研讀了擬等同采用的國外先進標準及其引用 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同時收集、查閱了大量有關氫氣吸附表征的技術文獻,最后經(jīng)多次探 討、協(xié)商、修改,形成了本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具體工作過程如下:年 10 月至 2013 年 03 月期間,廣泛收集氣體吸附測試方法國家標準“ GB/T 9277-1995 氣體吸附 BET 方法測試固態(tài)物質(zhì)比表面積”以及“ GB/T 21650.2-2008 固體 材料孔徑分布與孔隙率的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測定 第 2 部分:氣體吸附法分析介孔和 大孔”,參考 Darre

6、n P. Broom 等人編著的有關儲氫技術和儲氫材料的書籍: “ Hydrogen Storage Techniqu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Storage Properties”同時進行標準的起草工作,形成標準草稿。年 03 月以討論稿形式多次進行小范圍討論。收集和整理討論意見并修改討論稿。2013 年 03 月- 04 月以討論稿為基礎進行標準征求意見稿的撰寫,并起草標準編制 說明。2013 年 04 月征求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院所和企業(yè)相關專家的意見。2013年 05月-2

7、0 1 8年,進行意見匯總,修改補充征求意見稿。制定標準的原則及編寫依據(jù)1標準的制定原則本標準的制定依據(jù)我國國家標準對采用國際標準和標準的制定原則進行,如表1表1本標準編制所依據(jù)的相關結(jié)構(gòu)及術語方面的國家標準本標準中相應的部分依據(jù)的國家標準編號依據(jù)的國家標準名稱標準的結(jié)構(gòu)GB/T 1.1 - 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jié)構(gòu)和編寫2標準的編寫依據(jù)標準工作組查閱了國內(nèi)外與儲氫材料和測試方法相關的國際文件,并結(jié)合國內(nèi)相關科技文獻資料,在廣泛征求業(yè)內(nèi)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標準草案的編寫。四實驗分析及驗證在本標準的附錄部分,提供了相關實驗分析及驗證數(shù)據(jù)。主要以石墨烯-POM復合材料及有機微孔

8、材料為測試對象,采用容量法和重量法對 其氫氣吸附性能進行測試。(1)實驗內(nèi)容:石墨烯-POM復合材料的氫氣吸附測量測試儀器:Micromeritics ASAP 2020 全自動氣體吸附儀。實驗地點及時間:2011年10月26日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檢測實驗室。實驗分析方法:容量法。測試條件:測試絕對壓力范圍:0 800 mmHg ;測試溫度:77 K(液氮)。在絕對壓力800 mmHg,測試溫度77 K下,該材料的氫氣吸附量為 0.82%。0.8fw XPKaTPU neaoldy0.6 -0.40.20.0 -0200400600800Absolute Pressure (mmHg)圖1.石墨

9、烯-POM復合材料的氫氣吸附測試等溫線。(2)實驗內(nèi)容:有機微孔材料的儲氫性能測試宀睿5幕乏麺NBKDua&oH200 4W D080010001200Pressura. mbar圖2. KPOP微孔材料的氫氣吸附測試等溫線儀器:Hiden IGA-100B 智能重量分析儀。實驗內(nèi)容:有機微孔材料的氫氣吸附測量。實驗地點及時間: 2013 年4 月 26 日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器件研究室。實驗分析方法:重量法。測試條件:測試絕對壓力范圍: 0 800 mbar ;測試溫度: 77 K( 液氮)。測試溫度 77 K 下, KPOP 的可逆儲氫量約為 1.57% 。與國內(nèi)、外同類標準水平對比情況目前,有關儲氫材料氫氣吸附的相關研究已有許多報道,儲氫材料也逐漸形成產(chǎn)業(yè) 應用。然而在相關標準制定方面, ISO 尚未有有關氫氣吸附的測試標準發(fā)布。在日本目 前只有針對特定合金材料的氫氣吸附標準。在我國,目前有關氫氣吸附的國家標準仍為空白。此標準的制定有望對科研人員在 正確評估材料的儲氫性能研究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與有關的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本標準與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和其它強制性標準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