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輪復習化學學案:2氯氣含答案_第1頁
高三一輪復習化學學案:2氯氣含答案_第2頁
高三一輪復習化學學案:2氯氣含答案_第3頁
高三一輪復習化學學案:2氯氣含答案_第4頁
高三一輪復習化學學案:2氯氣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制人: 審核人:包科領導:時間:氯氣編號:02班級 組別 姓名【學習目標】1、掌握氯氣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和應用。2、理解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包括試劑、儀器、反應原理、收集方法)。3、靈活運用與氯氣有關的知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臼褂谜f明】本學案利用一節(jié)課完成,下課馬上收齊,及時批閱。下節(jié)課修改10分鐘,針對重點問題討論10分鐘,師生探究、學生展示 20分鐘,鞏固落實 5分鐘?!净A自學】一、氯氣1、物理性質: 色,有 氣味,密度比空氣 的 氣體,液化, 溶于水, 溶于飽和食鹽水,據此實驗室收集氯氣的方法有 、2、化學性質:(1 )與金屬反應:與 Cu 反應方程式: ; 現(xiàn)象: 與 Fe

2、反應方程式: ; 現(xiàn)象: 注意:液氯保存在鋼瓶中,原因是 (2)與非金屬反應:與H2反應方程式: ;現(xiàn)象: (3)與水反應:取一支盛滿氯氣的試管,將其倒扣在水槽中,靜置一段時間后,現(xiàn)象是,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在 陽光 下 照射足夠長時 間現(xiàn)象是(4) 與堿反應: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小結】(1)氯氣的化學性質非常 ,具有很強的 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幾乎與所有的金屬反應,且與Cu、Fe等變價金屬反應時, 均生成 價金屬氯化 物;還可以與 、等非金屬反應。(2)氯氣無論與什么物質反應,其結果有兩種:一是氯氣只作氧化劑, 其變化為C12另一是氯氣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例如氯氣與的反應。

3、3、氯氣的實驗室制法:(見必修2 P54)(1) 反應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制取氯氣所需要的主要儀器有:鐵架臺、 、(3)畫出凈化氯氣的裝置圖,并注明所需試劑。(4) 驗 滿 的 操 作 方 法 是(5)尾氣處理的方法是 4、氯氣的用途: 、練習1、2005年3月19日,京瀘高速公路淮安段。 一輛載有35噸的槽罐車與一輛貨車相撞,發(fā)生液氯泄露事故,事故發(fā)生后米取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群眾向高處轉移B、用沾NaOH溶液的濕毛巾捂住口鼻C、向液氯中噴灑 NaOH溶液 D、用沾Na2CO 3溶液的濕毛巾捂住口鼻 二、氯水1、組成:新制氯水顯 色,含有 共 7種微粒。2、性質:微,位性質

4、表現(xiàn)形式+H酸性氯 水 滴 加 到Na2CO3溶 液 中Cl沉淀反應氯水滴加到硝酸銀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Cl2強氧化性氯水滴加到碘化鉀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HClO不穩(wěn)定性氯水久置變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因此氯水要保存在 ,放置在 處強氧化性 漂白性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氯水中現(xiàn)象是三、次氯酸鹽1、漂白粉(1)成份:主要成份是 ,有效成份是 ,用途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性質:漂白原理: ( 在空氣中寫方程式)( 鹽酸條件寫方程式)久置在空氣中會失效,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由此證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 (填“強”或“弱”)。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其溶液PH 7 ,用離子方程式

5、表示原因: 3、ClO-無論在酸性或者堿性條件下都具有強的氧化性,不可與 等還原性的離子大量共存?!竞献魈骄?、討論展示】.若含4mol 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MnO 2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生成氯氣的物質的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ol ,其主要原因有.用滴管將新制的飽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配的NaOH稀溶液中,當滴到最后一滴時紅色突然褪去,試回答下列問題:(1)產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簡要文字說明)是由是由簡述怎樣用實驗證明紅色褪去的原因是或者是【能力提升】1、有甲、乙、丙三瓶等體積的新制氯水, 濃度均為0.1mol/L ,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 3晶體(mmol )

6、,在乙瓶中加入少量 NaHSO 3晶體(mmol ),丙瓶不變,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1O的物質的量濃度大小關系是(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A、 甲=乙丙 B、 甲 丙乙C、 丙甲=乙D、 乙丙甲2、已知常溫下氯酸鉀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現(xiàn)按下圖進行鹵素的性質實驗。玻璃管內裝有分另IJ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應一段時間后,對圖中指定部位顏色描述正確的是()A黃綠色橙色藍色白色一氫氧化鈉溶液淀粉溶液 NaBr溶液B無色橙色紫色白色O黃綠色橙色藍色無色D黃綠色無色紫色白色3、實驗室可用氯氣與金屬鐵反應制備無水三氯化鐵,該化合物是棕紅色、易潮解,100 c左右時升華。下圖是兩個學生設計的

7、實驗裝置、左邊的反應裝置相同,而右邊的產品收集裝置則不同,分別如(I)和(n)所示。試回答:B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D中的反應開始前,需排除裝置中的空氣,應采取的方法是 D中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4)裝置()的主要缺點是 (5)裝置(n)的主要缺點是 如果選用此裝置來完成實驗,則必須采取的改進措施是 【當堂檢測】.下列關于氯的說法正確的是C12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只能作氧化劑37 ON 37C1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學性質C.實驗室制備C12,可用排飽和食鹽水集氣法收集D. 1.12LO1 2含有1.7Na個質子(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用 經C12消毒的自來水配制下列溶液:D N

8、a2SO3 KIA1C13 FeC1 2 AgNO 3 稀鹽酸,發(fā)現(xiàn)部分藥品變質,它們是(A、B、C、D、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導學案答案編號2基礎自學黃綠、刺激性、大、有毒、易、能、難。向上排空氣法排飽和食鹽水法2、點燃(1) Cu+Cl 2CuCl2銅絲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點燃2Fe+3Cl 22Fe Cl 3鐵絲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棕紅色的煙;常溫下,干燥的氯氣與鐵不反應。點燃(2)H2+Cl 22HCl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的火焰,瓶口出現(xiàn)白霧光照H2+Cl 22HCl 光照下混合氣體發(fā)生爆炸(3)試管內氣體的黃綠色變淺,水槽中水進入試管并上升至一定高度,試管中溶液為淺

9、黃綠色H2O+CI 2=H+Cl-+ HClO試管內氣體和溶液均變?yōu)闊o色,液面上升至試管高度的1/2處(4) Cl2 +2OH- = C+ ClO-+H2O【小結】(1)活潑、氧化、高 ;氫氣、紅磷、硫3、(1)酒精燈 石棉網 圓底燒瓶 分液漏斗(3)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靠近集氣瓶口 ,試紙變藍則證明已滿飽和食鹽水濃硫酸(4將尾氣通入盛有足量 NaOH溶液的燒杯中4、制造鹽酸、有機溶劑、殺菌消毒劑和漂白劑練習1、B二、氯水1、淺黃綠Cl2、H2O、HClO、 H+、Cl、ClO 、OH2、 H + : CO32 + 2H+ = H2O+CO 2 TCl :Cl-+Ag +=AgC lCl2:

10、C12+2I- = 2C1-+I2光照HC1O :稀鹽酸 H2O+CI 2=HC1+HC1O2HC1O2HC1 + O 2 T 棕色細口瓶陰涼溶液先變紅后退色三、次氯酸鹽1、(1) CaC12 Ca(C1O) 2 Ca(C1O) 2 漂白、殺菌消毒2c12 +2Ca(OH) 2 = CaC1 2 +Ca(C1O) 2+2H2O(2) Ca(C1O)2 +2HC1 = CaC1 2 +2HC1OCa(C1O) 2 +CO 2 +H 2O = CaCO 3 J +2HC1O光照 Ca(C1O) 2 +CO2 +H2O = CaCO 3+2HC1O2HC1O2HC1 + O2 T弱2、 NaC1O C1O- +H2O = HC1O+OH -3、Br-、I-、S2-、SO32-、Fe2+【合作探究、討論展示】1、O2+4HC1 (濃)上MnC1 2+2H2O+C12T小于 反應中HC1消耗同時生成水,濃鹽酸逐漸變?yōu)橄←}酸,稀鹽酸不能與MnO2反應生成C12加熱中有部分 HC1揮發(fā)而損失2、(1)氯水中有HC1、HC1O ,中和了 NaOH ,使溶液堿性減弱甚至消失,導致紅色退去。新制氯水中有 HC1O ,具有漂白性,將酚酬:的紅色漂白而退色。取少量退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幾滴 NaOH稀溶液,若溶液變紅,則證明退色的原因是,若溶液不變紅則是?!灸芰μ嵘?、B 2、A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