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仲元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仲元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仲元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仲元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仲元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初史家認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而遼朝史官在修撰的實錄國史中,則認為契丹族

2、出于黃帝之后。元人撰修遼史遵從唐代觀點,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本同出也”。這說明A儒家華夷之辨的觀念已被徹底打破B契丹族為黃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C多元一統的民族認同意識不斷增強D契丹族的族源無法得到準確判定2下面分別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國進口商品結構比例變化圖。這種變化反映了A中國進口商品結構趨于合理 B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迅速C中國市場的國際化趨勢增強 D鴉片貿易利潤逐年降低3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過了“三自一包”的經濟建設方針?!叭浴奔丛试S農民耕種自留地,自辦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場上出售產品;“一包”即農民承包政府規(guī)定的農業(yè)生產指標,要求保證完成。中央通過這一

3、經濟建設方針,旨在A改變人民公社體制B促成經濟體制改革C全面糾正右傾錯誤D調整國民經濟結構4我國一位核心領導人曾風趣地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領導人所說的“非洲兄弟”把我國“抬”進了A國際聯盟B聯合國C上海合作組織D亞太經合組織5伯里克利曾連續(xù)32年當選將軍,其中14年連選連任首席將軍,掌握國家政權。他善于通過誘導式的演講引導公民大會通過自己的政策建議。因此,同時代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評價雅典“表面上看實行的是民主政體,實際上是一個人統治的國家”。據此可知,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政治A本質上是個人專制B體現了公民民主與精英政治相結合C運行機制嚴重失靈D已淪為政治家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6明中葉

4、時,匠戶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順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價(京班匠價即班匠銀),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復征收班匠銀(國家對手工業(yè)匠戶征收的代役金)??滴跻院螅懤m(xù)將班匠銀攤入田賦,以至最后廢除了匠籍。這一系列變化A推動了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B體現了傳統經濟政策的改變C反映了官營手工業(yè)的衰落D鞏固了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7下列體現司馬遷治史抱負的是A“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B“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C“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文章經世之業(yè),立言亦期有補于世”81900年,列強在華設廠的總數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與此現象直接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

5、辛丑條約9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終結于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設立內閣,奉旨辦事。雍正七年,因對西北用兵開始設立軍機處,漸漸取代了內閣。大學士成為了名譽職務,軍機大臣更有實權。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A內閣其實就是明代決策機構B軍機處是清代中央一級政府C宰相制廢除后相權隨之消失D廢除宰相制后相權弱而未亡101933年3月德國國會通過了授權法,規(guī)定政府有權不經國會和聯邦參議院同意即可頒布法律。這項法案的實施A為納粹黨上臺執(zhí)政鋪平了道路B使希特勒獲得獨裁統治權力C使凡爾賽和約失去約束力D使“魏瑪憲法”進一步完善11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一些超大企業(yè)在設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和信息網絡的同時,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

6、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說明壟斷組織A推動了現代管理學的誕生B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C使企業(yè)生產的計劃性增強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12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痹谶@里,柯林伍德強調的是A思想史構成了全部歷史的主干B一切歷史都可以被置換為思想史C思想史決定了整個歷史的發(fā)展D歷史學難免會有個人的主觀判斷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孔子出身于貴族家庭,起初任魯國的官職,孔子在這小國,基于與希臘人的沖動的類似的理由,為了發(fā)現并傳授知識,也設立了一種學校。是中國的無法制和無秩序,使他深感悲哀,所以才如此

7、但因宮廷中的陰謀,損傷了他的聲望,使他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落空。(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人類文明簡史材料二 西漢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有才與選賢雙軌并進。換言之,乃是教育制度與選舉制度之配合行使。申送十八歲以上青年入太學,學習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課程,五經博士為教官,有時皇帝親自到太學講課受業(yè)一年,經考試,以甲乙等分發(fā)。甲等得在宮廷充皇帝侍衛(wèi),乙等回歸本鄉(xiāng)作吏,為吏有成績,重得選舉入充皇宮侍衛(wèi),再由侍衛(wèi)分派到中央及地方政府擔任各職。錢穆國史新論材料三 孔子為教主,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萬物,無人、無事、無義不范圍子孔子大道中,乃所以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議禮、制度、考文,

8、皆孔子改制之事也??涤袨榭鬃痈闹瓶伎捉膛c共和乃絕對勢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陳獨秀復辟與尊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孔子創(chuàng)立學校的影響,并簡述孔子在魯國實行改革方案的內容。(2)據材料二,概括西漢太學教育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太學的設立對儒學發(fā)展的影響。(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中國近代關于孔子的形象,有兩點認識可以提供選擇討論:康有為把孔子塑造為維新運動的祖師,分析康有為對孔子所持態(tài)度的原因:新文化運動的人士提出“打到孔家店的主張,分析孔子這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背景。14(20分) “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際形成的一種政治理念和社會思潮,

9、是傳統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態(tài)。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舊民本是時代呼喚君主集權政治的產物,新民本則是在時代試圖解構君主專制制度之際應運而生的。所以舊民本中包含著濃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則包含著強烈的限君意識。如果說,“一盤散沙”式的小農社會迫切需要強有力的君主集權來實行國家權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業(yè)時代到來之際那只“看不見的手”便開始排斥君主專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時,卻無法擺脫舊的傳統思想的羈絆,最終選擇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順利駛向近代民主的廣闊海域。馮天瑜、謝貴安解構專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約束君主權力。他們以社會分工理論為基礎確

10、立宰相與君主的同事關系,在行政上擁有與君主“同議可否”的權力。黃宗羲認為學校不僅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國家的機構。學校參與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對君主進行監(jiān)督與制約。王夫之則提出將中央的權力一級級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縣,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謂一統”。摘編自謝貴安明清文化史探研完成下列要求:(1)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舊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張。據材料一,概括材料中舊民本思想與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異。(2)據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約束君主權力的主要措施。(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新民本思想”。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

11、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材料內容強調某些少數民族也是炎黃子孫的觀點,說明多元一統的民族認同意識不斷增強,故C選項正確;A項中“徹底”表述過于絕對,故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對契丹族源的定論或傾向,故B選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契丹族的族源無法得到準確判定的問題,故D選項錯誤。2、C【答案解析】材料中進口的鴉片不斷增多,與結構趨于合理不合,故A項排除;題干中的示意圖反映的是進口商品結構示意圖,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是否迅速無關,故B項排除;題干中兩個時期進口商品中,鴉片與棉織品的比例都在不斷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斷的減少,再結合時間信

12、息可得出中國市場不斷地融入世界市場,國際化趨勢增強,故C項正確;題干中圖示反映的是我國進口商品結構,無法獲知鴉片貿易利潤的升級,故D項排除。點晴:解題時一方面需要緊扣圖示時間信息,另一方面還需要聯系時代背景分析歸納。3、D【答案解析】從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和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允許私有制、自由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等信息來看,中央通過這一經濟建設方針,是為解決經濟困難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故答案為D項;人民公社體制的撤銷是在1983年,排除A項;經濟體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B項;對國民經濟的調整是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所犯的“左”傾錯誤,排除C項;【答案點睛】1960年冬針對三

13、年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逐步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的錯誤。從1962年起,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4、B【答案解析】根據“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結合所學可知這指的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立即驅逐臺灣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故答案為B;1920年建立國際聯盟,而當時非洲國家多數為 西方殖民地,沒有獨立,不符合

14、題意,A錯誤;上海合作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區(qū)域性組織,都是為了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建成加入的,不存在“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CD錯誤。5、B【答案解析】伯里克利通過演講引導公民大會通過自己的政策建議,并因此連續(xù)32年當選將軍,其中14年連選連任首席將軍等說明了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政治,公民民主與精英政治相結合的特點,B項正確;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A項錯誤;伯里克利通過選舉掌握國家政權,通過演講引導公民大會通過自己的政策建議,不能說明雅典政治運行機制失靈,更不能說明雅典民主政治是政治家爭權奪利的工具,CD兩項錯誤。6、A【答案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戶逐漸擺脫了對封建國家的

15、人身依附,獲得了自由身份,為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A選項正確;明清時期依然堅持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官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C選項錯誤;廢除匠籍會沖擊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D選項錯誤。故選A。7、C【答案解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司馬遷史記的評價,體現司馬遷治史抱負,故C正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總括自己修史記的目的和意義,不是司馬遷的治史抱負,排除A;“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語出資治通鑒,即以歷代興亡的歷史作為鏡子,來考察當今的利弊得失,不符合題意,排除B;“文章經世之業(yè),立言亦期有補于世”出自章學誠的文史通義

16、,即學問必須與社會人事相結合,必須為社會人事問題服務,不符合題意,排除D。8、C【答案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列強在華設廠總數的猛增主要和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內容有關,故選C項;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中沒有相關內容,排除;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排除D項。故選C。9、D【答案解析】相權與君權是矛盾里的統一體,二者共存亡,所以出現了宰相制度廢除后,又有了地位等同于宰相的內閣等機構。D正確;依據材料“奉旨辦事”來看,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A排除;據所學可知,軍機處只能跪拜筆錄,實際上是皇帝的內廷機構,B排除;內閣、軍機處的存在證明相權只是遭到了削弱,沒有隨之消失,C排除。故選D。10、

17、B【答案解析】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標志著納粹黨統治的開始,但由于當時政府和議會中力量對比的現狀,希特勒還不能立即實現其獨裁統治。授權法是納粹德國歷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法令,是希特勒上臺執(zhí)政后獲得獨裁權力的標志,故排除A,B符合題意;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使凡爾賽和約失去約束力,故C不符合題意;魏瑪憲法是1919年到1933年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民主憲法,授權法的實施意味著魏瑪憲法的廢止,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C【答案解析】根據“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可以看出企業(yè)注重做好相關的計劃,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證明現代管理

18、學的誕生,A項錯誤;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自由放任政策的內容,排除D項。12、D【答案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睆娬{的是歷史評論的主觀性,故D正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影響: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改變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推廣創(chuàng)造條件。改革方案:加強君權、削弱大夫權、抑制陪臣。(2)特點:教育與選拔政治管理人才相結合;教學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注重分層考核。影響: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是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3)觀點: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利用孔子名義,可減少改革阻力。觀點:

19、袁世凱獨裁專制、復辟帝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接受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隊伍日益壯大;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敬鸢附馕觥浚?)影響:依據材料“為了發(fā)現并傳授知識,也設立了一種學?!辈⒔Y合孔子的主張來看,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改變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推廣創(chuàng)造條件;改革方案:依據孔子的主張并結合所學可知,孔子主張加強君主的權利,削弱士大夫的權力,抑制權臣。(2)特點:依據材料“教育制度與選舉制度之配合行使”來看,教育與選拔政治管理人才相結合;依據材料“學習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課程”來看,教學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依據材料“經考試

20、,以甲乙等分發(fā)”來看,注重分層考核。影響:將教育與選官相結合,而且教授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這是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3)觀點:依據材料“議禮、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并結合維新變法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利用孔子名義,可減少改革阻力。觀點:依據材料“孔教與共和乃絕對勢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并結合新文化運動可知,袁世凱獨裁專制、復辟帝制,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發(fā)展,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接受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隊伍日益壯大,因此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會受到反對。14、(1)思想主張:孔子“為政以德”,孟子“民貴君輕”,荀子“君舟民水”主要差異:內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喚君主集權)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構君主專制)意識。產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農社會;后者是是手工商業(yè)時代。(2)主要措施:擴大宰相權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學校具有治理國家的功能;地方分權。(3)評析:新民本思想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