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錄病毒詳解課件_第1頁
逆轉錄病毒詳解課件_第2頁
逆轉錄病毒詳解課件_第3頁
逆轉錄病毒詳解課件_第4頁
逆轉錄病毒詳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逆轉錄病毒一類含有逆轉錄酶的單股正鏈RNA病毒逆轉錄病毒的共同特性1、球形,有包膜,80120 nm2、基因組:單股RNA二聚體,核心有逆轉錄酶3、復制通過DNA中間體,能與宿主細胞DNA整合逆轉錄病毒科的亞科 逆轉錄病毒科 人類逆轉錄病毒RNA腫瘤病毒亞科 HTLV-1、HTLV-2慢病毒亞科 HIV泡沫病毒亞科 人泡沫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感染人口:45,881,357 (2004/2/26/14:21) :85/lecture/hiv-world.htm分布范圍:192個國家、地區(qū)27000012000

2、5600002200000067000005000008900001400000210000地區(qū) 感染人口 女性比例北美 890,000 20%南美 1,400,000 20%西歐 500,000 20%東歐/中亞 270,000 20%東亞/太平洋 560,000 15%南亞/東南亞 6,700,000 25%澳洲 12,000 5%北非/中東 210,000 20%南非 22,000,000 50%全球HIV感染人口分布狀態(tài) 2003年,全球300萬人死于艾滋病,500萬人新感染上艾滋病,達到了歷年來的最高峰 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和病毒攜帶者約4200萬人,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就有250萬人

3、2003年,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8000多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已成為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 非洲是艾滋病蔓延最嚴重的地區(qū),目前共有266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20萬艾滋病患者,2003年死亡230萬人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依然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qū)。該地區(qū)的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2,而該地區(qū)的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和艾滋病患者人數(shù)占全世界的30左右。成年人中每5個人就有1個艾滋病患者,博茨瓦納和斯威士蘭的患病率更是高達40%。婦女是該地區(qū)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年齡在15至24歲的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幾率是同年齡段男性的2.5倍 缺乏接受預防艾滋病教育和抗逆

4、轉錄病毒治療的途徑,艾滋病在該地區(qū)肆虐 亞洲則是艾滋病泛濫的第二大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shù)已達到740萬,其中100多萬為近一年來新增病例,死亡50萬人 印度的狀況相對嚴重,新增病例達30萬,病毒感染者有300多萬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如今也有200多萬人,并有10萬人死亡 東歐和中亞地區(qū)的狀況也不容樂觀,俄羅斯的病毒感染者達100多萬,在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摩爾達維亞等地,艾滋病也一直在不斷蔓延 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萬,集中在云南、新疆、廣東、廣西等地區(qū) 靜脈注射 61、6% 采血 9、4% 血液制品 1、6% 母嬰傳播 0、3% 性行為8、4% 其他 18、7%

5、我國以賣血、吸毒為主 2003年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shù)達160萬,其中新增病例8萬。同時,發(fā)達國家由于采用抗逆轉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數(shù)呈下降趨勢,2003年僅有18萬患者死亡,而2002年的死亡人數(shù)是23萬 靜脈注射毒品、無保護性行為是艾滋病傳播并蔓延的最主要途徑。一個艾滋病感染高峰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持續(xù)7到10年,如果感染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艾滋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高峰就會隨之而來 目前全世界只有80萬艾滋病患者能接受相對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而其中50萬人是在發(fā)達國家 2003年,國際組織對發(fā)展中國家預防艾滋病的投入達到47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50%。在烏干達、盧旺

6、達和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qū),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比5年前有明顯下降,尤其是青少年感染者人數(shù)大量減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原則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988年正式命名 分2型 HIV-1較多形式 HIV-2西非1981年首次在美國報道1983年, Montagnier首次分離發(fā)現(xiàn)者分離獲得HIV形 態(tài) 結 構中等球形顆粒核心:9.2KB;兩條+ssRNA, 具有逆轉錄酶外層:脂蛋白包膜, 表面含有gp 120 糖蛋白 gp 41 糖蛋白一、生物學性狀內層:核衣殼 20面體立體對稱HIV模型圖脂雙層膜gp120gp41包膜糖蛋白p24衣殼蛋

7、白p14內膜蛋白P7、9核心衣殼蛋白逆轉錄酶蛋白酶整合酶RNA病毒復制+ssRNA+ssRNA:-ssDNAssDNA:+ssDNA+ssRNA逆 轉 錄HIV包膜糖蛋白刺突gp120與宿主細胞特異受體結合膜融合進入細胞質脫殼釋出RNA病毒RNA RNA:DNA中間體逆轉錄酶RNA酶H雙股DNA整合酶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轉錄、翻譯子代病毒非活化形式長期潛伏CD4HIV融合受體病毒RNA病毒cDNA宿主染色體DNAHIV生活周期HIV感染的宿主范圍及細胞范圍狹窄 宿主范圍人、靈掌類動物 細胞范圍狹窄CD4分子的細胞實驗室: 正常人或病人自身分離的T細胞培養(yǎng)動物模型:恒河猴、黑猩猩培養(yǎng)特性及病毒感

8、染范圍HIV病毒受體與細胞親嗜性 細胞種類 檢出病毒顆粒或抗原 病毒復制 正常細胞 轉化細胞人T細胞CD4 + + + CD8 - - -B細胞 + - +單核-巨噬細胞 + + +濾泡樹突細胞 + - ?腦小膠質細胞 + + ?HIV體外抵抗力較弱HIV 對漂白粉、酒精等敏感 56加熱30分鐘可使病毒滅活抵抗力 但室溫(20)可存活7天二、致病型和免疫性傳染源 :AIDS患者或HIV無癥狀攜帶者 傳播途徑: 三大途徑 1、性行為:同性或異性 通過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性交或其他體液接觸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2、血液感染:(1) 輸入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劑(2) 與感染愛滋病毒的

9、靜脈藥隱者共同使用注射器 (3) 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3、垂直感染: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經胎盤、產道或哺乳而將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流行病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大多侵犯20-49歲的人群HIV感染有潛伏與激發(fā)到持續(xù)感染的過程最終導致免疫損害、機會感染以及腫瘤的發(fā)生空窗期與潛伏期空窗期:病毒感染早期,抗體檢查陰性 無明顯癥狀,傳染性強 檢測技術提高縮短潛伏期:從感染至發(fā)病 長達數(shù)年HIV高危人群(高危險行為者) 同性戀 靜脈藥癮者 血友病患者海地移民弱勢群體:窮人和女人目前觀點HIV導致宿主損傷的機理是:直接感染和破壞宿主免疫細胞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引發(fā)機會感染與腫瘤的發(fā)生致病機理

10、:損傷CD4+細胞 致病過程HIV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激活入血流淋巴組織濾泡樹突細胞捕獲潛伏期HIVgp120與CD4+T細胞結合致病過程 T細胞 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T細胞大量增殖,導致破壞死亡CD8+ T細胞殺傷帶gp120的CD4+T細胞嚴重細胞免疫功能缺陷 CD4+T細胞CD4/CD8(1 )影響B(tài)細胞的體液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病毒(CMV) 細菌(分枝桿菌)真菌(白念)原蟲(卡氏肺孢子蟲)Kaposi肉瘤惡性淋巴瘤致病過程腫瘤機會感染HIV臨床感染分期分期 持續(xù)時間 臨床表現(xiàn) 分離培養(yǎng) HIV血清抗體 急性期 1-2周 傳單癥狀 + -/+無癥狀持續(xù)帶毒期 10年 偶有淋巴結腫大 -/+ 3+前AIDS期 0、5-1年 持續(xù)淋巴結腫大, 伴發(fā)熱乏力、 體重減輕 3+ 3+AIDS期 0、5-1年 除上述癥狀外, 出現(xiàn)嚴重機會感染 或/和惡性腫瘤 3+ + AIDS患者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卡氏肺孢菌感染艾滋病病人與卡波濟氏肉瘤上腭下腭免疫性感染后血清中出現(xiàn)抗HIV抗體IgG、IgM(抗gp120)中和抗體,具有保護力細胞免疫CTL總體:弱一經感染,終生攜帶檢測抗體ELISA與RIA測HIV抗體初篩免疫印跡試驗(wb)確認檢測HIV病毒及其組分1、病毒分離2、病毒蛋白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