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難點專練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_第1頁
高考地理重難點專練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_第2頁
高考地理重難點專練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_第3頁
高考地理重難點專練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_第4頁
高考地理重難點專練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難點04地殼運動與地形塑造重重難點解讀R自然環(huán)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對地理環(huán)境的演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部分是高考的重點。 從歷年高考題本專題在高考命題中的命題頻率很高。從高考題分布情況看,重難點主要集中在地表形態(tài)形 成的過程和作用力,尤其是從整體性原理的視角,審視某地地貌形態(tài)演變及其產生的影響是近年來命題的 重點。此外,地形、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是重要的命題點,難度一般。命題形式上常采用地貌景觀圖、 剖面圖、地質構造圖作為命題素材,考查地貌的形成過程和內外力作用的過程。K典例探究(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H 節(jié)選)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

2、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 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fā) 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下圖示意里海所在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環(huán) 境。(1)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qū)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征,分析這些特征的變化對里海的影響。(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來演化為湖泊的必要條件。(4分)【答案】(1)山脈隆起,里海與海洋分離,形成湖泊(湖盆)。山脈隆起,導致里海匯水面積縮小,湖泊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山脈隆起,阻擋濕潤氣流,導致干旱,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4)非

3、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繼續(xù))北移(或板塊運動趨勢不變)?!窘馕觥恳岳锖5难莼^程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問題,包括地殼運動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氣候與湖泊鹽分的關系、板塊邊界問題等內容。( 1 )山脈隆起導致區(qū)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征的變化對里海的影響要分別從山脈對地貌、氣候及水文的變化進行分析。從地貌看,由于山脈隆起,使得里海與地中海分離,成為湖泊。從氣候看,該地處于西風帶內,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脈隆起,阻擋西風從地中海帶來濕潤氣流,氣候干旱,降水少,大陸性特征明顯,蒸發(fā)量加劇,湖泊逐漸向內陸湖演化。從水文看,山脈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減少,鹽度增加,湖泊面積變小。( 4 )黑海、地中

4、海未來演化為湖泊的必要條件要參考里海的形成結合板塊構造進行分析。里海成為湖泊就是由于地處板塊消亡邊界,是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北移形成的,如果繼續(xù)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會演化為湖泊。(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n)霍林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qū)及部分半濕潤區(qū)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完成911 題。9 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力主要來自A.構造運動B.流水C.冰川10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11伴隨著洼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qū)可能出現A.水土流失

5、B.沼澤化C. 土地沙化【答案】 9 B 10 C 11 CD.風D 凍融塌陷D 鹽堿化9霍林河上游流經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運能力強,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勢變得低平、水流速度減慢,從上游攜帶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積形成山前平原(沖積扇) ,因此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 力主要來自流水, B 對。山前平原地勢平坦,構造運動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A 錯;該 地緯度較低且大興安嶺海拔較低, 山前地帶沒有大規(guī)模的冰川活動, C 錯;修建水庫前,山前地區(qū)因有河流流經,水資源較豐富,氣候較濕潤,受風力侵蝕、沉積等作用影響小,D 錯。故選 B 。10山前平原屬半干旱、半濕潤地帶,因河流斷流

6、使氣候逐漸變得干旱,風力作用增強,風力的侵蝕作用使在山前堆積的泥沙不斷被吹蝕、搬運,形成風蝕洼地,隨著風力的不斷侵蝕,洼地不斷增多、增大, C對。地面沉降通常規(guī)模較大、發(fā)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從地下向地面?zhèn)鞑?,與該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斷侵蝕、加深的特征不符, A 錯;此時河流斷流,流水侵蝕作用極微弱, B 錯;地下凍土凍融塌陷應呈現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夏季氣溫高,地面凍融塌陷,冬季氣溫低土壤結冰則不再凍融塌陷,并不會使洼地一直變大、變深, D 錯。故選 C。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該地受風力侵蝕作用加劇,被風力吹蝕、搬運的泥沙在周邊地區(qū)沉積,使周邊地區(qū)土地更容易沙化, C對。河流斷流,地面徑流

7、短缺,水流難以搬運泥沙,即水土流失問題少,A錯;河流斷流,水資源短缺,形成沼澤需有穩(wěn)定、 豐富的水源條件,B錯;周邊地區(qū)泥沙不斷沉積, 使其地勢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現土地鹽堿化,D錯。故選Co(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I ) 如圖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Ti、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o。據此完成69題。.推測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經歷了A .持續(xù)下降B.持續(xù)抬升.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 T0B. T1.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 . T3

8、形成時期B. T2形成時期【答案】6. D 7, A 8, AC.間歇性下降C. T2T1形成時期D.間歇性抬升T3D. T0形成時期【解析】6.根據河流階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地殼抬升運動;而且圖示每個時期的 階地面都較平坦,說明各個時期內地殼比較穩(wěn)定,據此可以推測該區(qū)域經歷了間歇性抬升。.圖示河流有四級階地,對應 T0、T1、T2、T3四個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積物源于河流攜帶的礫石。由于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 T0,因此礫石還會繼續(xù)在此沉積(或堆積),T0的面積仍在擴大,A對。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礫石無法在此沉積, B、C、D錯。.河流沉積物

9、具有明顯的分選性。通常,流速大,沉積物顆粒較大;流速小,沉積物顆粒較小。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 ,說明T3時期沉積物顆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選 A。K備考秘籍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可以看出,試題多以地形、地貌的形成與演變、植被分布特征與區(qū)域環(huán)境的關 系、整體性原理分析區(qū)域環(huán)境的演化特點,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為主要出題方向,今后仍將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因此復習時應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進行透徹的理解,對地形、地貌與植被等地理要素的關聯程度深入挖掘。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構建知識因果鏈條,理順不同環(huán)境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邏輯關系。要多注意外力作用及其地貌類型的復習,尤其突

10、出風力和流水地貌。重難點突破. 構造地貌與地質剖面圖判讀 透析考向 地殼運動(構造運動)與構造地貌的考查要求學生理解構造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形成機制,掌握主要地質構造的判斷方法,并知道主要地質構造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地質剖面圖的判讀是考查學生對物質循環(huán)過程理解與否的重要方式。要強化學生對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理解,掌握判讀的技巧。地質年代是新課標增加的內容,這個角度可以結合地質剖面進行考察,但是應該不會考察太深。學法指導 ( 1)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判讀方法分析判讀地質構造。褶皺判斷方法有二:一是通過巖層的彎曲形態(tài)進行判斷;二是依據巖層的新老 關系判斷,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反之為向斜。判讀地貌形態(tài)。一般和

11、地質構造聯系在一起,可直接讀取。背斜正地形形成山嶺,逆地形形成谷地, 向斜相反。斷層常形成塊狀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 2)根據巖層新老關系分析地質構造特征若巖層呈水平狀態(tài),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xù)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wěn)定下沉, 地理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若巖層出現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巖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褶皺。巖層顛倒是因為地 殼運動劇烈,巖層發(fā)生強烈褶皺所致。若上下兩個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wěn)抬升或褶皺隆起上升,地層遭受外力侵蝕。若侵蝕面上覆有新的巖層,說明該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qū)上升;若侵蝕面上部為風化殼,說明地殼

12、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蝕??词欠裼袔r漿活動:若巖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巖層形成之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 巖層形成時代。.流水作用與河流地貌透析考向 河流與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故為高考題考查重點。一般以景觀圖、區(qū)域圖、古代聚落、交通線選線等為背景資料,考查學生對河流作用及河流地貌形成機理的理解,并且理解隨著外界因素的改變,河流地貌的發(fā)展與變化。這部分知識點的考查往往更多側重于河流地貌、地形等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復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人對自然的適應和利用。 學法指導 ( 1)流水侵蝕作用與侵蝕地貌:流水侵蝕作用有溯源侵蝕、向下侵蝕和側蝕。流水侵蝕作用的影響因素:徑流量、地表起伏、河道落

13、差、流速、地表性質、植被覆蓋狀況。特別注意:若河道平直,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要考慮地轉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積。若河道彎曲,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要考慮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2)流水堆積作用與堆積地貌:機理:風化或流水侵蝕 f搬運f堆積物(存在顆粒大小差異);地形平緩、河道彎曲、海水(湖水、河 水)頂托作用 f水流速度減慢 f搬運能力下降;地殼抬升(下降)、地形條件、水域環(huán)境(海浪、洋流)f 沉積環(huán)境。差異:不同位置的堆積物、流速減慢的原因、沉積環(huán)境的差異,故堆積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態(tài)存在差異。( 3)特殊河流地貌特征河流峽谷: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多因地殼上升、

14、巖層斷裂、經流水長期下切侵蝕而成。河曲地貌:一般出現在地形平緩、側蝕作用強的區(qū)域。但山區(qū)的河曲地貌形成過程如下:平緩側蝕河曲,或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后板塊擠壓地殼抬升,高差增大下蝕作用加強,深切形成“V形河曲。河流階地地貌:河流階地是常見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階梯狀地形。階地是在地殼抬升,河流下切過程中形成的。構造運動的穩(wěn)定期,河流以側蝕作用為主,形成寬闊的谷地或平原(河漫灘或河床) 。構造運動或氣候劇變的上升期,河流以下切為主,原來的谷地或平原被抬升成為階地面,如果這一過程多次反復,在河谷的橫剖面上便可出現多級階地。先形成的階地地勢高,年代早,新形成的階地地勢低,年代新

15、;只發(fā)生侵蝕而沒有產生沉積物堆積的階地為侵蝕階地,完全由沉積物堆積形成的階地則為堆積階地。三角洲地貌與海岸線變遷成因:位于河流入???,因河床展寬、地形平坦、流速減慢、海水頂托、泥沙堆積而成。面積大小變化原因:泥沙來源;海平面變化-海岸線變遷(三角洲面積增大,海岸線前進,陸地面積增大,海平面下降;面積減小,海岸線后退,海水倒灌,陸地面積減小,海平面上升) 。.風力堆積地貌透析考向這部分知識點的考查往往以景觀圖、區(qū)域圖、古代聚落、交通線選線等為背景資料,考查學生對風力 作用及風力地貌形成機理的掌握。復習時要注意掌握風力地貌形成的機理,然后以不變應萬變,去分析具 體的特殊區(qū)域的風力地貌的形成。學法指

16、導形成機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氣流,隨著搬運距離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叢、巖塊的阻擋,風力減弱, 沙粒沉落,堆積形成沙丘。地貌類型及分布:沙丘(壟)及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主要分布在內陸干旱區(qū)及沙漠邊緣,其次是 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區(qū)。風向判斷: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黃土顆粒由大到小的方向為風向。如下圖所示:/缺電遂ooo沙丘剖面圖沙丘景誦“起福正戰(zhàn)圈戈壁沙漠或上.地形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透析考向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研究的主線,同時也是高考的重點之一,故地形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高考的 重點??键c往往集中在河流地貌、風沙地貌等對聚落選址、交通線建設的影響等方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 地形地貌對交通運輸線選擇、走

17、向、布局等方面的影響,掌握河流對聚落選址、形態(tài)等的影響,特別注意 山區(qū)對交通線建設、聚落、大型工程建設等的影響。學法指導(1)交通建設大多是在陸地表面進行的,在建設中要求體現成本低、時效高”的原則。因此,建設成本(工程難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線路的選擇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平原 區(qū)各種方式都可選擇,限制性??;山區(qū),首選公路,其次是鐵路。如果地形內外阻隔無法克服,且面積廣 大,路途遙遠,可以考慮優(yōu)先發(fā)展航空加強對外聯系,如青藏高原等。山區(qū),資金少、技術水平低時,先 建設一般性公路或鐵路較多,交通線路短,密度??;資金多、技術水平高時,除建設一般性公路或鐵路外, 還可根據需要

18、適當建設高等級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鐵,交通線路增長,密度增大。(2)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在農耕區(qū),聚落是人們長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產的地方,需要有穩(wěn)定的水源和農副產品供應(農業(yè)) 可以說,地形對聚落分布影響其實就是河流地貌的影響,是河流和河流堆積地貌共同的作用。從地形角度 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步, 近水”。分析河流水源狀況,有時還可分析航運。第二步, 生肥”。分析沖積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農耕。第三步, 避險”。選擇較高位置,規(guī)避洪災。邛艮時檢測(2020 安徽高三月考)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帶是我國北方海岸沙丘規(guī)模較大、沙丘類型較豐富的區(qū)域之一,該地沙丘帶由多列沙丘組成,沙丘帶寬1-3米

19、,高度一般在 2040m,幾百年來沙丘位置總體穩(wěn)定。下圖為昌黎海岸沙丘帶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一同特寺 E3席前切通后口;向限電 甑旗月瑁如說地國 準曷沙京特 W沙席.圖中新月形沙丘鏈形成時期當地冬季的主導風向最可能是A.西北風B.東南風C.東北風D.西南風.據圖推測現今的七里海最可能是A.湖泊B.沖積扇C.海洋D.三角洲【答案】1. C 2. 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通過讀圖可知沙丘形成的原因,結合沙丘分布的方向和形狀可知當時的風向。.新月形沙丘是風力作用的結果,據圖可知、圖中新月形沙丘呈東南 -西北走向,說明該地貌形成過程中 以東北-西南風向為主。冬季我國

20、受偏北風影響,故該地貌形成時間當地冬季的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據此分析本題選Co.據圖可知,七里海與渤海相通在海岸沙丘帶形成之前應為渤海的一部分,而海岸沙丘帶的形成阻隔了外海,七里海逐漸演變成了湖泊(潟湖),故本題選Ao【點睛】沙丘等高線地形圖:沙丘是在風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迎風坡凸而平緩,背風坡凹而較陡。表示新月形沙丘鏈的等高線稀疏并比較圓滑,和沙丘的方向協調,表現了其傾斜特征。(2020 安徽高三期末) 發(fā)源于委內瑞拉境內的奧里諾科河豐、枯水期交替明顯,洪水期下游支流有回水現象,一年有兩次沙峰(含沙量大的時期),第一次在洪水期,第二次在洪水后的退水期間。在奧里諾科河三角洲上,河流分成 3

21、6條漢河(從河流上某一點向下游分散的支河道叫漢河)。下圖示意奧里諾科河水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奧里諾科河的豐水期大約是A. 16月B. 410月C. 712月D. ll次年3月.奧里諾科河洪水退水期間河流含沙量大增,主要是由于A.干流河床的泥沙,受退水侵蝕被搬運B.干流水位降低,干流與支流落差增大C.旱季流域內植物枯黃,地表結構不穩(wěn)定D.風力侵蝕作用增強,水土流失狀況加劇5.奧里諾科河三角洲漢河眾多的主要原因是河口地帶A.流水搬運作用減弱,河床中沙洲發(fā)育B.海水項托作用強,河流分散為多股水流C.水域遼闊深度大,地形的制約作用減弱D.豐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周期短,河床裸露【答案】3. B 4. B

22、 5. A【解析】3.奧里諾科河口三角洲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此時北半球是夏季,大約為 410月,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多對流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奧里諾科河進入豐水期,故B正確。故選B。.影響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因素是植被覆蓋率和河流的流速。洪水退水期間,干流的流量較小,流水的搬運作用較小,因此受退水侵蝕被搬運的泥沙較少,A錯;干流水位降低,干流與支流落差增大,河流的流速增大,因此河流的侵蝕被搬運作用強,B對;洪水退水期間還尚未完全進入旱季,因此流域內植物覆蓋率較高,C錯;奧里諾科流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氣候濕潤,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為主,D錯。故選Bo.奧里諾科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流的流速緩慢,

23、流水搬運作用減弱,流水堆積作用明顯,河床中沙洲發(fā)育,使?jié)h河眾多,A對;三角洲的漢河主要是河流的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海水項托作用不是主要原因,B錯;從圖中可以看出,奧里諾科河入??诟浇?,多低山丘陵分布,地形的制約作用明顯,水域并不遼闊,錯;豐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周期短,使河床裸露時間較少,漢河較少,D錯。故選A?!军c睛】該題解題關鍵在于抓住奧里諾科流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氣候比較濕潤,有干濕兩季,因此對該流域水文特征的形成影響明顯。(2020 寧夏銀川一中高三月考)石河一般多發(fā)育在夏季 0c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凍土層發(fā)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塊礫順著濕潤的碎屑墊面發(fā)生整體運動,大量礫石充填凹槽或溝谷形

24、成石河景觀。天山 是世界溫帶干旱地區(qū)最大的山脈鏈,也是全球最大的東西走向的獨立山脈。讀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圖和 天山石河景觀圖,完成下列各題。.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A. 500 米以下B. 15002000 米.天山石河景觀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凍融堆積B.凍融侵蝕.天山石河景觀分布明顯的地帶主要在A.南坡溝谷B.北坡溝谷【答案】6. D 7. A 8. BC. 2500-3000 米D. 35004000 米C.流水堆積C.南坡高地D.流水侵蝕D.北坡高地【解析】6.根據材料可知,石河一般多發(fā)育在0 c海拔高度附近,讀圖可知,天山腳下的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5 C,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海拔每

25、 100米,氣溫下降0.6 C,大約在天山的海拔 3500米處全年最高氣溫為0 C,故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3500-4000米。故選D。.由題干可知,石河一般多發(fā)育在0c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凍土層發(fā)育,隨著凍土融化,“大量礫石充填凹槽或溝谷形成石河景觀 ”,說明天山石河景觀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凍融堆積,A正確,故選Ao.由材料可知,高大山地凍土層發(fā)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塊礫順著濕潤的碎屑墊面進行移動;天山北坡受大西洋水汽的影響,降水較多,因此相對南坡比較濕潤,同時凹槽或溝谷進行沉積,B正確,故選Bo(2020 廣東高三)1999年黃河小浪底水庫開始運行后,大壩以下河槽形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下圖為

26、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斷面形態(tài)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發(fā)生變化,是因為小浪底水庫攔截泥沙黃河下游植樹造林大壩加大了水位落差降水增加,流量變大A.B.C.D.10,與花園口一一夾河灘段相比,源口一一利津段河槽橫向展寬不明顯最可能因為該河段A.流速較快,河流下蝕更突出B.治理黃河工程導致河槽兩側比較穩(wěn)定C,兩岸巖石比較堅硬,難侵蝕D.河床底部泥沙淤積較松散,更易侵蝕11,近年來,花園口一利津段河槽下蝕的趨勢變緩,主要原因是A.河床沉積物平均粒徑變大B.氣候變干,河流流量變小C.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積增強D.沿岸人類生活生產

27、用水增加【答案】9. D 10. B 11. A【解析】9.圖示可知,2000-2015年兩處河槽均出現變深的特點,這證明沉積量小于侵蝕量,故體現了小 浪底水庫建成的起到了攔截泥沙的作用,從而減少了泥沙的下泄堆積,正確。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于中 游地區(qū),下游的植樹造林對中游沒有影響,錯誤。由于大壩的修建,水位落差增大,導致流失侵蝕作用 增強,表現為侵蝕大于淤積,河床加深,正確。無證據表明此年間降水量的增大,錯誤。故選Do.兩處河段均位于黃河下游,且從剖面圖來看地形落差均不大,故流速均較慢,下蝕并不突出,A錯誤。無證據表明浮口一利津河段兩岸巖石較堅固且泥沙更松散,CD錯誤。利津位于山東境內非常接近

28、黃河入???,泥沙淤積嚴重,地上河形勢更嚴峻,對黃河的治理過程中對河岸堤壩的加固更堅硬,不易被側蝕,B正確。 11.無證據表明近年來氣候變干降水減少,B錯誤。通過材料可以得知,在小浪底建成后泥沙下泄量減少,淤積逐步減弱,C錯誤。無法判斷沿岸人類用水量是否增大,即使增大也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由于小浪底工程建設,導致侵蝕大于淤積。河床堆積物是由大小不一的顆粒物組成的,在多年的侵蝕作用下,體積 小重量輕的堆積物逐漸被侵蝕并搬運走,留下的堆積物大多直徑較大,重量更重,不容易被侵蝕,因此下蝕趨勢變緩?!军c睛】本題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陌生,最好的辦法是通過答案并結合所學知識去逆推和排除出正確選項。(2020

29、山東高三期末)河北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沙脊規(guī)模大、形態(tài)典型。研究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為灤河入海泥沙 ,研究發(fā)現該區(qū)域2004年至2007年沙丘向內陸遷移,海灘寬度減小,沙丘發(fā)育轉入衰亡階段。下圖為沙脊局部等高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影響圖中沙丘形態(tài)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的侵蝕和堆積B.風力的侵蝕和堆積C.海浪的侵蝕和堆積D.潮汐的侵蝕和堆積.推測沙丘衰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旅游活動增多破壞沙丘B(yǎng).沿海地區(qū)大力植樹造林C.河流上游水庫建設和植被增加D,就地采砂用于海岸工程建設【答案】12. B 13. C【解析】12.沙丘的有一定高度的,且從等高線示意圖上看到沙丘兩側坡度不同,

30、推斷是由于風力沉積造成的沙丘地貌,B正確,流水堆積形成的是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A錯誤,海浪沉積形成的是沙灘,C錯誤。故選B。.材料中說到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是灤河入海泥沙,沙丘衰亡說明泥沙逐漸減少,那么就有可能是上游植樹造林使得水土流失減少,所以入海泥沙減少,C正確。故選Co【點睛】總結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的關系。流水侵蝕: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V型谷、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瀑布等流水沉積:(河口)三角洲I、沖積平原、(山麓)沖積扇風力侵蝕:雅丹地貌、風蝕蘑菇、風蝕柱、風蝕城堡等風力沉積:沙丘、沙壟(2020 鄭州一檢)不同沉積環(huán)境會形成不同的沉積巖。左圖為常見沉積巖與沉積環(huán)境對應關系示意圖,右圖為我

31、國某山局地巖層垂直剖面示意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礫巖由礫石沉積而成,據左圖推斷其沉積環(huán)境為A.陸地B.濱海C.淺海D.深海.右圖所示巖層剖面表明該地在地質歷史時期經歷了B.海退過程C.先海侵后海退D.先海退后海侵16.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界面M的地質作用最可能是A.擠壓B.斷裂C.侵蝕D.變質【答案】14. A 15.A 16. C【解析】14.左圖顯示海洋沉積環(huán)境由淺海向深海,逐步由沙礫轉變?yōu)檎惩?,巖石粒徑越來越小,大顆粒礫石粒徑比淺海環(huán)境的沉積物更大,所以礫巖的沉積環(huán)境為陸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o.右圖所示巖層從下到上依次為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礫巖沉積環(huán)境為陸地,由砂巖到頁巖到石

32、 灰?guī)r,海洋沉積環(huán)境逐漸加深。所以該巖層剖面反映的是海水逐漸變深的海水入侵過程。故本題正確答案 為A。. M界面呈現不規(guī)則的彎曲界面,界面兩側的礫巖、砂巖巖層性質均為沉積巖,所以D錯。M界面兩側巖層內部無明顯彎曲或位移,推斷沒有擠壓或斷裂的地質作用,所以 A、B錯誤。M界面呈現不規(guī)則的彎曲界面,應該是侵蝕的結果。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o(2020 鄭州一檢 丁壩是一種壩基與大堤相連,壩頭伸向水流的攔水建筑物,在平面上與岸線構成丁字形。根據丁壩與水流方向的交角分為上挑、下挑和正挑三種丁壩(圖 1),不同種類的丁壩對水流的影響存在差異。圖2為某彎曲河段遙感影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 丁壩的主要作

33、用是A.促進凸岸堆積C.減緩河道中心流速B.促使河道變寬D.減輕凹岸侵蝕18 .根據圖2中丁壩位置可判斷該河段侵蝕最嚴重的部位是ASB.19.該河段A.河流自西向東流,丁壩為上挑丁壩C.河流自東向西流,丁壩為正挑丁壩【答案】17. D 18. B 19. B【解析】17.材料中丁壩為河流凹岸,蝕,D正確。丁壩影響的主要是凹岸,B錯誤。丁壩會增加河道中心流速,C.D.B.河流自西向東流,丁壩為下挑丁壩D.河流自東向西流,丁壩為上挑丁壩壩頭伸向水流的攔水建筑物,起到攔水作用,目的就是防止凹岸侵不會促進凸岸堆積,A錯誤。丁壩防止凹岸侵蝕, 不會促使河道變寬,C錯誤。選Do.圖2中顯示的為河流曲流處,

34、位于河流的凹岸,以河流的侵蝕為主,位于河流的凸岸,流速較緩,以河流的沉積為主。由上題分析可知,丁壩可以減緩河流的流速,減少河流對河岸的侵蝕,修建丁壩的位置就是侵蝕強度大的位置,所以處侵蝕強烈。選 B。.由于凹岸處侵蝕最強,該處河水沖擊作用強,河流即為自西向東流,CD錯誤。且根據示意圖可知該壩為下挑丁壩,A錯誤,B正確。選B。. (2020 安徽高三)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阿根廷小鎮(zhèn)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諾冰川(在阿根廷國家冰川公園內),其末端海拔僅200米。該冰 川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進,至冰川末端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形成巨大冰壩。冰壩受阿根廷湖湖水沖蝕形成 冰橋”。隨著 冰橋”拱

35、門的擴大, 冰橋”面臨崩塌。這條 成長型”冰川成為冰川的 活標本”??ɡ?特小鎮(zhèn)也因莫雷諾冰川和阿根廷國家冰川公園成為季節(jié)性繁榮小鎮(zhèn)。下圖示意卡拉法特小鎮(zhèn)位置、莫雷諾 冰川和冰橋”。75Q65:城市小山脈寸河液*幡沿,火山(1)分析莫雷諾冰川末端分布在海拔較低處的原因。(2)推測 冰橋”形成至崩塌的地理過程。(3)分析卡拉法特小鎮(zhèn)季節(jié)性繁榮的原因。(4)莫雷諾冰川每天接受大量游客的踩踏。從環(huán)境保護和游客安全考慮,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諾冰川。 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敬鸢浮?1)莫雷諾冰川緯度高(50S附近),氣溫低;地處盛行西風帶,水汽豐富,山地降雪多;山區(qū)地 勢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

36、2)莫雷諾冰川不斷向海拔低處推進,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壩;冰壩將阿根廷湖分為兩部 分,兩側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壓力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冰橋;流動的湖水不斷沖蝕,拱門擴大;加之 夏季氣溫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動的巨大壓力下,冰橋終將崩塌。(3)卡拉法特小鎮(zhèn)緯度高,當地夏季氣候涼爽舒適;莫雷諾冰川景觀獨特(冰川時常發(fā)生斷裂和崩塌) 吸引大量游客。(4)贊同。理由:隨著旅游規(guī)模的擴大,游客踩踏頻繁,加速了冰川消融;冰川崩塌帶來安全隱患。不贊同。理由:莫雷諾冰川規(guī)模大,屬于成長型”冰川,游客活動對其影響?。煌讲奖椖控S富了當地旅游資源,增加了居民就業(yè)和收入?!窘馕觥勘绢}以阿根廷小鎮(zhèn)卡

37、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諾冰川為背景,考查了冰川形成的原因、冰川地貌的形成 過程、冰川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對冰川的影響??疾閷W生獲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 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1)據圖可知,莫雷諾冰川地處 50 S附近,緯度高,氣溫低,利于冰川的形成;地處盛行西風帶,水汽豐 富,山地降雪多,為冰川形成提供物質來源;山區(qū)地勢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因此莫雷諾冰川分布在 海拔較低處。(2)據材料分析,莫雷諾冰川不斷向海拔低處推進,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壩;冰壩將阿根 廷湖分為兩部分,兩側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壓力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冰橋;流動的湖水不斷沖蝕,拱 門擴大;加之夏季氣溫

38、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動的巨大壓力下,冰橋終將崩塌。(3)據材料 韋拉法特小鎮(zhèn)也因莫雷諾冰川和阿根廷國家冰川公園成為季節(jié)性繁榮小鎮(zhèn)?!笨芍?,卡拉法特小鎮(zhèn)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緯度高,當地夏季氣候涼爽舒適,適宜避暑度假;莫雷諾冰川景觀獨特(冰川時常發(fā)生斷裂和崩塌),吸引大量游客。(4)從環(huán)境保護和游客安全考慮,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諾冰川。這是開放性問題,可從任一角度思考。如果贊同,應從生態(tài)破壞和安全隱患的角度分析,隨著旅游規(guī)模的擴大,游客踩踏頻繁,加速了冰川消融;冰川崩塌帶來安全隱患。如果不贊同,應從生態(tài)和社會角度分析,莫雷諾冰川規(guī)模大,屬于成長型”冰川,游客活動對其影響??;徒步冰川項目豐富了

39、當地旅游資源,增加了居民就業(yè)和收入?!军c睛】綜合題的解題第一步是判定該區(qū)域的位置,接下來確定出該地的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1)準確判讀出緯度位置、風帶、地形特點。(2)認真閱讀材料,注意幾個關鍵點:冰壩、形成冰橋”、冰橋”拱門擴大、 冰橋”崩塌。(3)旅游:欣賞冰川景觀,度假:氣候。(4)環(huán)境保護和游客安全兩個關鍵詞很重要。. ( 2020 福建高三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地區(qū)盛行西北風,多大風天氣。海森楚魯怪石城,分布著眾多由花崗巖構成的低丘。丘體的南坡發(fā)育有密密麻麻的巖穴,而西北坡卻少有出現。巖穴的內壁上有成分不同于花崗巖基巖的鹽類物質。巖穴曾一度被認為是由風力侵蝕而成(即“風蝕說”)。隨著科考的深入,發(fā)現該地巖穴的形成過程為:氣流所攜帶的鹽類物質在花崗巖表面沉積,后隨雨水滲入裂隙中;水分蒸發(fā)導致鹽類物質結晶析出,將巖體(1)推斷該地巖穴中鹽類物質的主要來源(季節(jié)性湖泊或季節(jié)性河流),并說明理由。(2)與西北坡相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