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設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住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_第1頁
教育教學設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住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_第2頁
教育教學設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住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_第3頁
教育教學設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住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_第4頁
教育教學設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住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五位得主自述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牽 風記、徐那么臣北上、陳彥主角、李洱應物兄5部長篇小 說獲獎。我們特邀請獲獎作家撰文提供此次創(chuàng)作心得體會,借以管窺文 學之于生命、時代的意義。編者梁曉聲:用寫作來感恩回報寫作的理由有千條萬條,對于我,最管用的一條就是緊緊擁抱生活這棵 大樹。主角是對我近30年職業(yè)生涯的集中壓榨。對于書寫對 象及其生活氣氛甚至煙火地氣,確實有爛熟于心的感覺。主角的主角叫憶秦娥,是一個唱秦腔戲的演員,她11歲進入縣劇 團,50歲被民間封為秦腔皇后,她的命運像過山車一樣,時而沖 上頂端,時而摔下深淵。很多時候,她是被各種推

2、手攪著轉,在反 復轉動中也逐漸修煉出信念,最終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主角有名 有姓的人物上百個,還有許多沒留下姓名的配角,有唱戲的,更有社會 各色人等。秦腔囊括了上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法律、民生、 民俗信息,留存下來數(shù)千部劇作,認真研究,你不能不產(chǎn)生敬畏與文化 自信。主角努力在觸摸這個傳統(tǒng)與自信,并執(zhí)著地梳理和撫摸它的 走向。寫這部書,不僅是為一個戲劇舞臺上的主角立傳,更重要的,是想從戲 劇舞臺延伸到更廣闊的社會舞臺,從而把自己經(jīng)歷的40年改革開放滄 桑巨變,化入到一群人的命運起伏中去。我本人跟憶秦娥年歲基本相當, 我是借了這種太熟悉的生活,寫了自己心中40年的困惑、焦灼與生命 發(fā)奮。

3、當然,我不是憶秦娥,我只是與她一路同行的時代見證者。我是陜西作家。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是那塊土地的堅守者。主角的寫作過程也是匍匐在那塊大地上的。我的窗外,就是陜西省 戲曲研究院排練廳。難以想象,每天聽不到排練聲,主角會寫成什 么樣子。我另外兩部長篇西京故事裝臺,還有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等戲劇作品,也都是在秦腔的吶喊聲中完成的。我喜歡那 種滄桑、硬朗、周正的吶喊,那里有傳統(tǒng)與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豐富信 息。后來我調(diào)出文藝團體,跳出廬山看廬山,因而從小舞臺寫 向廣闊的人間社會才成為可能。主角不是舞臺上獨有的角色形態(tài),各行各業(yè)哪里沒有主角配角呢?主角 理所當然要比配角付出更多努力與代價。憶秦娥比

4、誰都活得苦、活得累, 比誰付出的都多,卻比誰受的擠壓、攻訐都大,看似苦難,她的生命形 態(tài)卻因此具有了開闊的張力與精神密度。無論小舞臺還是大舞臺,正是 有了這些林林總總的主角、配角,才使人間喧嘩,社會生活跌宕起伏又 搖曳多姿。我會繼續(xù)深情凝望養(yǎng)育我的土地,緊緊擁抱讓我創(chuàng)作有成的那棵茂盛的 生活之樹,開河掘井,繼續(xù)深耕。李洱:敬重文學現(xiàn)實品格一部小說寫13年,不要說讀者感到意外,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最 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在處理復雜現(xiàn)實時已有的文學范式不夠用了。新 的現(xiàn)實感對作家提出新的要求。作家應該借鑒古今,尋找新的方法。以人物名字來做小說題目,讓有些朋友感到奇怪。在福樓拜、托爾斯泰、 魯迅那

5、里,這是最常見的命名方式。雖然今天寫作者面臨的問題與那些 偉大作家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但過去的經(jīng)驗不可輕易放棄。一個作家 應該既植根于傳統(tǒng)又有所調(diào)整。有時候,新的反而是舊的、舊的反而是 新的,它是舊與新的變奏。直到今天,我依然敬重文學的現(xiàn)實品格,依 然對塑造人物有濃烈興趣。應物兄寫了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很多人和事,其中有知識分子、 有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因為寫了知識分子,很多讀者把它看成一部知識 分子小說,這當然有道理。我想說明的是,寫知識分子的小說,并不一 定是知識分子小說,不寫知識分子的小說,也有可能是知識分子小說。 在我看來,阿Q正傳就是知識分子小說,雖然它寫的是未莊,阿Q 也只是個打短工

6、的,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說起來,我對寫知識分子確實用情甚深。我每天都在與這個人群打交道, 熟悉他們就像熟悉自己的心跳。他們的所思所爰、他們的歷史感、他們 與現(xiàn)實的交相往來,都與我們的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有關。很自然地,我 帶著揮之不去的感情去寫他們。我對小說中雙林院士、蕓娘、張子房教 授的敬仰之情,相信會被很多讀者感受到。完成一部長篇小說,有時候需要傾注作家所有心力,因為它在很大程度 上代表著你對世界的總體性想象。但是,這個想象能否最終完成,還有 賴于讀者的參與。換句話說,它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一個總體性想 象。有一種看法認為,人們的生活愈來愈碎片化。這可能說出了局部現(xiàn) 實。但是

7、,長篇小說仍然試圖與此對抗,使人們的意識有可能從碎片中 走出來,發(fā)現(xiàn)自我與世界的真實關系,并不斷積極地調(diào)整這種關系。這 是長篇小說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巴爾扎克的那句話依然有效,也依然值得為之努力:作家某種意義上就 是時代的書記員。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那么多作家愿意為此孤注一擲, 那么多讀者愿意為此全力以赴。你想了解這個世界、你想借由文字進入 這個世界,當你捧起一部長篇小說,事實上,你就已經(jīng)開始與這個世界 進行真實對話。成為老師以后的我,總在叩問自己文學究竟有什么意義?因為學生們大抵會這樣問。即使那些不問的學生,內(nèi)心里其實也是有疑 的。于是我每每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大體梳理為如下階段。為改變自己

8、命 運而創(chuàng)作的時期,那是自己是知青的年代。既然自己喜歡并且具有些能 力,為什么不呢?我的命運也確實由此發(fā)生改變,每年參加一至兩次兵 團創(chuàng)作學習班,還遇到好人上了大學這是我應該感恩于文學的。從 復旦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當時的北京電影制片廠后,特別是在獲得全國短篇 小說獎以后,我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證明自己創(chuàng)作才華的時期。這一時期最長, 往往以責任感、使命感為動力。與此同時,自我證明的意識也還是存在 的。60多歲時,我做北京語言大學老師已快10年,在不斷自我叩問下,終于猛醒作家之創(chuàng)作,始于改變自己的命運絕不可恥,持續(xù)地自我證 明當然也是一種動力;但萬不可終于自我證明。六十幾歲的人了,還要 證明自己的什么給別人看

9、嗎?都是教授了,還想把自己的命運改變成怎 樣的呢?進而要求自己既然感恩于文學,那么是不是該回報文學了呢?由該 不該回報文學,進而想到該不該回報時代(如果時代不是翻開了改革開 放之新的一頁,我的命運將又是一回事了);想到該不該回報各個時代 的好人,我有幸在各個時代都遇到他們,使我感受到人世間不同溫度; 該不該回報我來自的階層呢?外表看它給予我的不多,但往深處一想, 不對了,我從它的肌理中吸取過大量的創(chuàng)作營養(yǎng)啊,而它總是默默地任 我吸取,從沒有索取什么?;貓笏?,實際上也即是回報生活。我的學生們都會記得,關于文學,我對他們最經(jīng)常說的是:寫更多的他者,給更多更多的人看。尤其要關注那些容易被社會忽視 的

10、人,此時的作家應代替更多更多的人的眼,如同社會本身的眼此 即文學情懷之一種,很重要的一種。有能力,那么通過人物寫時代。須知時代本身也是看不見的人物。假設能將時代與時代演進的過程較可信地呈現(xiàn)了,那么史性一定程度在焉。即不但要寫人在現(xiàn)實中是怎樣的,也要寫人在現(xiàn)實中應該怎樣。倘無 后者,現(xiàn)實主義只不過是只有一面并且只照一個方向的鏡子。后者以一 些可敬可愛之人的真實存在為依據(jù),寫他們是文學的本分;寫到了他們 的文學,對讀者的營養(yǎng)也便多了幾許。我創(chuàng)作人世間,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恩式的寫作、回報式的寫作。所 秉持的理念,與我對學生們說的話相一致,并且,也是自我教育的 過程,使我能更客觀更全面地看中國,使我更愿

11、在心性上向自己筆下可 敬可愛的人物靠攏。徐懷中:放開手腳作一搏風 id風 記內(nèi)愫h卜余“加來之作這段時間,熟人見面少不了對我說:你真厲害,90高齡還寫出長篇小 說牽風記!當然,這是祝賀之詞,但也令我不勝感慨。我心想,他 們本應該問我:你為什么一拖再拖,直到90歲才拿出這本書,你早干 什么去了 ?牽風記以1947年第二野戰(zhàn)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背景。這次戰(zhàn)略行 動是解放戰(zhàn)爭中最富華彩的樂章之一,也是我參加革命部隊以來經(jīng)受鍛 煉與考驗最嚴峻的一段經(jīng)歷。這一段生命閱歷豈可輕輕放過?早在 1962年,我就請長假寫這部長篇,寫了 20余萬字。不久,我作為軍 報戰(zhàn)地記者派駐福建反空降部隊,隨后又接受其他任務,

12、牽風記創(chuàng) 作被擱置下來。多年后,書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過后想想,倒也并不 覺得多么可惜:如果當時匆匆忙忙把書出了,也就不會重改一次,我也 只會為這部長篇小說成色平平而羞隗,痛感自己留下的遺憾無法補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迎著改革開放大潮,涌現(xiàn)出眾多富有探索精神的作 家。他們勇于強化主體意識,積極追求文本創(chuàng)新。小說創(chuàng)作如飛流而下 的瀑布,產(chǎn)生大量文學負氧離子,清新的氣息令人心身愉悅。遺憾 的是,他們一身鋒芒不能為我所用。如我老朽者,得益于思想解放完全 解除了創(chuàng)作思想上的自我禁錮,清除了公式化概念化影響,真正回歸到 文學藝術自身規(guī)律上來。否那么活到90歲,依然不可能寫出這樣一本牽 風記來。歷經(jīng)滄桑

13、風雨,跨越世紀門檻。一路躥過來,我不再瞻前顧后,必須完 全放開手腳作最后一搏。小說關鍵在于虛構,我希望能夠憑借自己戰(zhàn)地 生活的積累,抽絲剝繭,織造出一番激越浩蕩的生命氣象。戰(zhàn)爭背景最 大限度地被隱沒、被淡化,人物也被大大壓縮簡化,只有獨立第九旅旅 長齊競、騎兵通信員曹水兒、女文化教員汪可逾、一匹老軍馬灘棗 作為主要角色。牽風記只有10多萬字,對壁耗費5年,所以我稱自己爬行者。 主要原因是寫作上的習慣,我先要將整段文字默背下來,輸入電腦后又 不免改來改去,哪里還說得上什么進度。明知這種習慣效率不高,但是 改不過來,只能無可奈何地回過頭去,觀察大地上留下的自己那兩行手 模足印。徐那么臣:與時代血肉

14、相連北上北上量佚-2O1X4MV r 條詞曲與我從小生活在水邊,在京杭大運河邊也曾生活多年。那些被大河水汽籠 罩的歲月,成了我寫作最重要的資源。在我迄今22年寫作生涯里,有 20年都在寫運河,大運河一直是我小說寫作不可或缺的背景。這一次, 背景走到前臺,這條河流成為主人公。寫作就是這樣,某個配角你盯久 了,他就有了自主成長的意志,暗地里緩慢地飽滿、立體,哪一天冷不 丁地站到你面前,你方恍然,一個新主角誕生了。寫運河,不僅要寫它的歷史,更要寫它的當下。1901年漕運廢止,成 為大運河命運轉折點;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可能會成為其命運另 外一個轉折點。我想從這兩個節(jié)點切入,整體上考察百年運河和

15、中國近 現(xiàn)代史。這兩條線正好借運河互為鏡像,一條河活起來,一段歷史就有 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我們的先祖面目也便愈加清晰。湯湯 大水因而成為一面鏡子,映鑒出一百多年來中國曲折復雜的歷史和幾代 人的命運。20年來,在我一點點地把運河放進小說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出對運河的 專注興趣,但凡涉及運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聽途說,都要認真 收集和揣摩。所以,我以前常自詡對運河比擬了解,一閉眼,1797公 里就活靈活現(xiàn)地出來了。但真要寫,才發(fā)現(xiàn)我所掌握的運河其實是望遠 鏡里的運河,要落實到一個個細節(jié)、要每一筆每一畫交代清楚,望遠鏡 遠遠不夠,還需要顯微鏡、放大鏡。因此,為寫這部小說我做了大量案 頭工作,也把京杭大運河斷斷續(xù)續(xù)走了一遍,這田野調(diào)查改變了我對運 河的很多想法,確實是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對運河的認識還遠遠 不夠,它有太多值得挖掘的東西,從文學角度的挖掘尤其不夠。寫作是一個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失去難度也就談不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