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研究實施方案資料_第1頁
“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研究實施方案資料_第2頁
“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研究實施方案資料_第3頁
“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研究實施方案資料_第4頁
“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研究實施方案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8“學科教育中德育融合問題的 研究”研究實施方案 / 8作者:日期: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 / 8清鎮(zhèn)市紅楓六小“學科教學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形式的教研活動。為了加強我校教師的教 研意識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興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豐富教 育教學理念。結合學校的教研現(xiàn)狀,將“學科教學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定 為我校的研究課題,為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義背景:1、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學科中往

2、 往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利用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 在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從事小學學科教育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制約著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融合。隨著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的實施,在小學學 科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教育的融合,已成為小學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能否在小學學科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已成 為考核一個學科教師是否具有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內(nèi)容之一。另外,學科教學 中德育教育明顯缺失和扭曲,學科教學表現(xiàn)出明顯的德育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 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忽略情感陶冶煉和價值觀的提升,尤其是理科學 科,認為思想教育是思品老師和班主任

3、的事,與自己的教學無關。殊不知學生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發(fā)展過程。而 教師明知其重要性,卻找不到合適的德育因素和最佳切入點,不能進行有效融 合,最終使教學失去了教育性,而這恰恰是教學的根本目的。2.道德發(fā)展理論的發(fā)展期待新型德育,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道德的發(fā)展 是基于認知的發(fā)展的。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個體,或同一個體處于不同的發(fā)展 階段,其道德判斷和推理的結構有不同的類型,他們之間不是量的差異,而是 質(zhì)的不同。在進行學科教學活動中開展德育活動,能夠體現(xiàn)學生最真實的道德 認知,通過對學科教學活動中所呈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教師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 道德問題,更容易對學生

4、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體現(xiàn) 德育的現(xiàn)實意義,最大化地發(fā)揮學校德育功能。3、網(wǎng)絡時代挑戰(zhàn)學校傳統(tǒng)德育。進入信息化時代,網(wǎng)絡使得信息更加公開, 更加快捷和方便,也出現(xiàn)一種情況:青少年接受新信息的速度比成年人更快, 掌握著更多的新技術,信息來源更廣,這使得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 來源,學校的權威和地位受到更多質(zhì)疑。大眾傳媒,特別是網(wǎng)絡的興起,為學 校德育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4、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率在近些年來呈現(xiàn)上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反映了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環(huán)節(jié)的薄弱。不失時機地利用小學學科教材內(nèi) 容,在小學學科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實施學生從中受到正確的人生觀、價

5、值 觀的熏陶、改進和加強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有利于構筑學生思想政 治工作的平臺。(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本課題立足于小學學科教學,主要從小學學科的角度,探討和研究小學學 科教學中德育的融合,研究摸索融合的切入點、方法、原則、明確德育教育內(nèi) 容,力爭使小學學科教師在從事小學教學時,恰到好處地融合德育教育,不僅 能使小學生受到知識、思想、技能的啟迪和訓練,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和 教育,真正使小學學科的教學符合學科課程標準,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為小 學學科的改革和發(fā)展,探索出集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和諧 融合的新機制。本課題研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規(guī)律

6、和教育學原理,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因而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本課題還全面突出了學科教學的功能,在提高小學學科知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 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有道德、有 理想、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赫爾巴特率先明確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理 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識基礎上產(chǎn)生的,而教學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徑, 主張把知識涵養(yǎng)和人的人格成長統(tǒng)一于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 僅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而且形成或改變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正是在認識中 追求與實現(xiàn)著學生的知、情、行、意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追求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素養(yǎng)結 合

7、的人格的養(yǎng)成。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的教 學原則的要求,是學生個體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作為傳道者的教師,只有在 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科中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原則,通過學生內(nèi)部的 矛盾斗爭,經(jīng)過同化和順應,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品德和自覺的道德行為,并形 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意志。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小學德育課程標準,小學各科課標及法制教育進課堂的相關文件精神。三、研究目標、內(nèi)容(一)研究目標(1)總目標通過對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德育融合之道。找 到學科與德育教學的最佳融合點;構建啟發(fā)融合式課堂德育模式;構建具有良 好師德,創(chuàng)新意識較濃的新型教師群體。讓

8、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既不只停 留在具體內(nèi)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辯證的,按科學的思維方法去進行德育融合。(2)階段目標、組織課題組教師制定各年級各學科德育融合計劃,通過計劃的制訂, 要求教師對教材本身進行挖掘,找到德育融合的切入點,在教學中有計劃地對 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學科融合德育研究課”。研究和探討如何利用各 學科的教學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將幾年來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融合的教案、論文匯總成冊,為 今后繼續(xù)研究收集資料。(二)主要內(nèi)容1、如何進行學科中的德育融合問題的訓練,最大限度地在傳授文化知識的 同時,更好地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道德

9、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修 養(yǎng)。2、探索德育教育融合的契機、切入點和范圍,融合的方法、確定融合的原 則;3、研究改進和加強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機制。四、課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預計突破的重點難點(一)研究方法:1、情景教學法:根據(jù)學科的課程標準及教材內(nèi)容,設置學科教學德育融合 課程的教學情景,形成雙向探討的全方位的教學模式。2、經(jīng)驗總結法:注意學習吸收外地有關德育目標研究經(jīng)驗,取人之長,補 已之短。并在研究中不斷反思,及時總結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高度。3、專家訪談法:就課題研究實踐的相關問題聘請有關專家指導。4、文獻法:強調(diào)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理論,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搜集有關 資料,進行專題研究。(二

10、)研究思路:在“教會學生學會選擇”的道德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選取了語文、數(shù)學、品德、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和綜合實踐等學科進行實驗,共有 16位教 師參加該課題的研究。學校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師是德育的主力軍。圍繞課題, 立足課堂教學,各學科教學寓教育活動之中,培養(yǎng)良好道德思想素質(zhì)。理論與 實際有機結合,要求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尤其是德育、認知教 育等方面的理論,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使 課題研究不斷地深入。通過對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德育融合之道。找 到學科與德育教學的最佳融合點;構建啟發(fā)融合式課堂德育模式;構建具有良 / 8個人收

11、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好師德,創(chuàng)新意識較濃的新型教師群體。讓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既不只停 留在具體內(nèi)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辯證的,按科學的思維方法去進行德育融 合。(三)預計突破的重點和難點:1、所有課題組教師要樹立全員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僅僅是 校領導、班主任或思品教師的事,只要是教師都應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 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都應做到的,堅持從小事做起,用發(fā) 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2、課題組教師加強理論學習,知曉科學的德育理念和現(xiàn)代教育理論,并能 理論聯(lián)系實際。3、課題組教師通過學習和研究,能熟知學科德育的途徑和方法,找準各學 科實施德育的著力點,并能

12、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聯(lián)系,力爭形成體系。4、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評價要公正、合理,允許多種評價方式的存在, 注重德育實效。5、尋找德育研究與教學研究的契合點,使德育研究的成果最終服務于課堂。 五、研究步驟(一)準備階段(2011. 52011. 11)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抓好技能培訓;討論 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對課題組成員實行分層次培訓。2、制訂研究方案,組織論證;召開課題討論會,邀請專家作理論指導。(二)研究實施階段(2011. 122013. 1)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2、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3、根據(jù)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4、根據(jù)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學

13、中具體實施,同時開展好各子課題的研究。5、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diào)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6、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jīng)驗。7、完成各子課題的實驗,寫好研究報告。(三)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13. 1 2013. 6)1、匯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2、申請結題,舉辦研究成果展覽。3、召開驗收鑒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六、組織管理(1)、成立紅楓六小“學科教學中德育融合問題的研究”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郎啟敏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 / 8副組長:安何祥成員:朱賢會 李連華 姚玲玲 胡蓉吳雪蓮 王定萍 文峰 陳霞 黃素君 肖燕 周莉 林靜 程靈麗 羅嵐協(xié)作人員:曹時萍(清鎮(zhèn)

14、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教研員)王欣(青龍教育辦公室教研員)(2)、分工職責:組長:組織討論、擬定工作計劃,落實實施工作意見,組織、督促實驗過 程的實施,對實驗工作進行總結。對實課題組全體人員進行分配任務,對實驗 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副組長:組織并督促各課題組成員進行實驗研究,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 充分利用課題組研究活動時間實施問題記錄制度、問題交流制度、課題研究實 驗制度,并對各成員的實驗資料進行收集。成員:積極參與課題實驗,對課題實驗資料進行整理收集。六、具體措施一、學校建立健全五個制度。一是建立問題記錄制度。二是建立對話交流 制度。三是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四是建立課題研究實驗制度。五是建立評價考

15、 核制度。(一)建立問題記錄制度.教師本人教學問題:倡導課題組教師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 為、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可嘗試結合把教學常規(guī)中的教學反思中存在問題記 錄成問題記錄單,也可結合平時教學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記錄成問題記錄單,寫 在自學筆記本上或形成電子文檔,產(chǎn)生問題,并初步嘗試設計個人的解決方案, 為課題組交流會做好準備。(二)建立對話交流制度.即時交流:課題組的教師通過實踐提煉出來的問題,可以隨時與教師進 行交流。讓教師養(yǎng)成即時交流、即時記錄的習慣,從而提升為有價值的話題。.對話交流:每兩星期一次課題組問題交流會,各課題組教師將提煉出來 的問題在交流會上提出,全體成員討論,要求做到

16、公開誠然,深入剖析的交流, 互不遮掩、互不忌諱的交流,力求達到群策群力,共同提高。(三)建立學習培訓制度.自學制度:為每位教師準備統(tǒng)一的學習筆記本,要求教師堅持自學,看 書讀報,學習理論書籍,并有重點摘記,每學期至少有810篇。.集中學習制度:要求做到,定時間定內(nèi)容、定中心發(fā)言人。.外出學習制度:學校課題組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派課題組教師外出學習。(四)建立課題研究實驗制度1.提倡1 + 1, 1+2, 1+3的同伴互助、合作形式,課題組為每位課題教 師統(tǒng)一準備一個課題資料盒,嘗試新老結對、同組互助等方式的合作行為。課 題研究要求做到四有:有課題研究方案,有階段計劃、小結,有過程性記錄(包 括相關表格),以行動研究法或個案(案例)研究法為主。課題研究過程中,必 須按照實踐一反思一再實踐一再反思”,并本著實、準、小、新”的原則,從學 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教師就是研究人員、教室就是實 驗室的理念。(五)建立評價考核制度開展課題實驗的老師,并作出一定成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