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典文獻學 教學大綱一、說明(一)課程性質(zhì)本課程是一門傳統(tǒng)學問,是中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選修課。本課程以傳授基本知識為主,同時加深對原始文獻的認識,了解做學問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是繼續(xù)深入研究古代文學,全面把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必備基礎課程和重要工具。(二)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研究古代文學和文化必須具備的文獻知識,包括文獻的概念、特點以及目錄學、版本學、??睂W等相關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查找、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的基本途徑與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為有效地了解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線索,更好地進行中國古代文學的學習與研究,也可以進行深入的文獻學學習與研究工作。(三)教學內(nèi)容本課程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探討

2、文獻的形體即文獻的載體、體式、體裁和體例等;下編探討文獻的方法即目錄、版本、??薄⒈?zhèn)?、輯佚、編纂等。(四)教學時數(shù)周二學時,共三十六學時。序號內(nèi) 容學時1緒論22上編 第一章 文獻的載體23第二章 文獻的體式24 第三章 文獻的體裁45 第四章 文獻的體例26下編 第一章 目錄67 第二章 版本68 第三章 ???9 第四章 辨?zhèn)?10 第五章 輯佚211 第六章 編纂2合計36(五)教學方式課堂教授為主,學生課后自學為輔,二者相結合。在教師指導下,也適當組織一、二次討論,布置相關題目,讓學生去圖書館進行實踐,訓練學生的檢索應用能力。二、本文上編 文獻的形體緒論教學要點:本章主要對文獻一詞進

3、行釋義,介紹中國古代文獻的基本情況,探討中國古典文獻學的范疇和研究內(nèi)容,明確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的重要性。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一、文獻的含義與內(nèi)容二、文獻學的范疇與研究內(nèi)容三、文獻學的功用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理解“文獻”的含義,了解中國古代文獻的基本情況,掌握中國古典文獻學的范疇和研究內(nèi)容,明確古典文獻學的重要性。第一章 文獻的載體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中國古典文獻的主要載體,并介紹其特點與發(fā)現(xiàn)、發(fā)展的情況。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甲骨第二節(jié) 金石第三節(jié) 簡牘第四節(jié) 縑帛第五節(jié) 紙張第六節(jié) 膠片與磁帶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古典文獻的六種載體,并明確其特點和價值。

4、第二章 文獻的體式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獻的各種體式,重點介紹線裝書的體式,同時運用術語描述線裝書的版式。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簡策體式第二節(jié) 卷軸體式一、卷子裝二、旋風裝第三節(jié) 折疊體式一、梵夾裝二、經(jīng)折裝第四節(jié) 冊頁體式一、蝴蝶裝二、包背裝三、線裝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認識中國古典文獻的四種體式,并能夠運用術語描述線裝書的版式。文獻的體裁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獻的內(nèi)容性質(zhì)方面的體裁和編纂形式方面的體裁,重點介紹總集、別集、政書、叢書、類書、方志的特點與運用。教學時數(shù):共四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文獻內(nèi)容方面的體裁一、著作二、編述三、抄纂第二節(jié) 文獻編纂形

5、式的體裁一、文書二、檔案三、總集四、別集五、類書六、政書七、表譜八、圖錄九、叢書十、方志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能夠辨認中國古典文獻的各類體裁,并能夠查找和運用各種體裁的文獻。第四章 文獻的體例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獻的特殊體例,重點梳理書名、作者、篇章、序傳以及附益等體例問題。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古書多無書名第二節(jié) 古書不題作者第三節(jié) 單篇別行之例第四節(jié) 序傳常置正文之末第五節(jié) 篇章題目列于正文之后第六節(jié) 古書的附益第七節(jié) 內(nèi)篇與外篇第八節(jié) 先秦子書不皆出于手著第九節(jié) 子書與文集之流變第十節(jié) 古書的篇與卷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傳統(tǒng)文獻的特殊體例,并能夠認識和

6、分析文獻的特殊體例。下編 文獻的方法第一章 目錄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目錄學的內(nèi)涵與主要內(nèi)容,以及它與現(xiàn)代目錄學的區(qū)別。理清經(jīng)、史、子、集傳統(tǒng)四部分類法從產(chǎn)生到確立的過程以及歷代目錄學的演變,同時了解各個時代的重要目錄著作。教學時數(shù):共六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目錄的功用第二節(jié) 目錄的體制一、篇目二、小序三、解題第三節(jié) 目錄的分類一、七略的六分法二、中經(jīng)新簿的四分法三、七志、七錄的七分法四、隋書經(jīng)籍志的四分法第四節(jié) 目錄舉要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目錄學的基本概念。學會撰寫敘錄體目錄,掌握目錄的四分法,能利用和檢索各個時代的著名目錄。第二章 版本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版本學的內(nèi)涵與主要內(nèi)容。

7、理清版本的各種類型,并學會鑒別版本的方法,能夠鑒別和運用善本。教學時數(shù):共六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版本的功用一、辨明版本特點二、便于互校比勘三、用以識別真?zhèn)嗡?、顯示版本價值第二節(jié) 版本的類型一、依刻本時代分二、依刻印地區(qū)分三、依刻印單位分四、依刻印情況分五、依刻印特點分六、依活字種類分七、依加工形式分八、依是否刻印分第三節(jié) 版本的鑒別一、刻印本的鑒別二、活字本的鑒別三、抄寫本的鑒別四、造偽本的鑒別第四節(jié) 善本的標準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版本學的基本概念。掌握版本的各種類型和鑒別版本的主要方法,尤其掌握善本的特點,熟練鑒別和運用善本。第三章 ??苯虒W要點:本章主要講授??睂W的內(nèi)涵與主要內(nèi)容

8、。明確校勘的對象和依據(jù),學會??钡闹饕椒ǎ軌蚴炀氉珜懶?庇?。教學時數(shù):共六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钡膶ο笠弧⒂炚`二、脫文三、衍文四、倒文第二節(jié) ??钡囊罁?jù)一、廣集異本,選好底本二、甲骨卜辭,金石刻文三、簡策帛書,隋唐寫卷四、早先傳注,類書引文第三節(jié) ??钡姆椒ㄒ?、對校法二、本校法三、他校法四、理校法第四節(jié) 校記的撰寫一、校記的內(nèi)容 二、校記的類型三、校記的體裁四、校記的語言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睂W的基本概念。掌握??钡膶ο?、依據(jù)和方法,熟練地進行校勘并正確撰寫??庇?。第四章 辨?zhèn)谓虒W要點:本章主要講授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和種類,梳理辨?zhèn)蔚臍v史,明確辨別偽書與考證年代的方法,以及辨?zhèn)螘r

9、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和種類一、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二、偽書的種類第二節(jié) 辨?zhèn)蔚臍v史第三節(jié) 辨別偽書與考證年代的方法一、從目錄著錄上考察源流以辨真?zhèn)味?、從作品本身辨別真?zhèn)稳?、研究版刻特征以辨真?zhèn)嗡摹ふ腋鞣N旁證以辨真?zhèn)蔚谒墓?jié) 辨?zhèn)涡枰⒁獾膸讉€問題一、要有正確的目的二、要掌握科學的辨?zhèn)畏椒ㄈ?、要細加分析鑒別和分清作偽程度四、要充分認識偽書的價值五、辨?zhèn)问且豁椘D巨的任務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辨?zhèn)螌W的內(nèi)涵與主要內(nèi)容,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和種類。明確辨別偽書與考證年代的方法,以及辨?zhèn)螘r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五章 輯佚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古籍的散佚和輯佚情況

10、,介紹輯佚的主要依據(jù),明確輯佚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以及輯佚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古籍散佚和輯佚一、古籍的亡佚二、古籍的輯佚第二節(jié) 輯佚依據(jù)一、類書二、史書三、子書四、總集五、地方志六、古注七、音義書八、雜纂雜抄九、金石十、石室秘藏與出土佚書十一、海外流散佚書第三節(jié) 輯佚方法一、輯佚的具體步驟二、輯佚需注意的問題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輯佚學的內(nèi)涵與主要內(nèi)容,了解古籍的散佚和輯佚情況,學會利用輯佚的主要依據(jù)開展輯佚,同時明確輯佚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第六章 編纂教學要點:本章主要講授古籍編纂的性質(zhì)和特點,介紹編纂古籍的功用,明確古籍編纂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教學時數(shù):共二學時。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 編纂的性質(zhì)第二節(jié) 編纂的特點第三節(jié) 編纂的功用一、用于文獻整理二、便于保存文獻三、促進擴大流通四、用以序化資料第四節(jié) 編纂的方法一、確定選題二、擬定凡例三、精選材料四、分類編排五、寫定目錄六、撰寫序跋七、注明出處八、編撰附錄考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掌握古籍編纂的性質(zhì)和特點,了解編纂古籍的功用,學會古籍編纂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三、參考書目1、洪湛侯文獻學新編,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2、洪湛侯中國文獻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