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_第1頁
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_第2頁
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_第3頁
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_第4頁
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頁 松原扶余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證高中生物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強化題庫練習卷 一、單選題1某種抗癌藥可以抑制DNA復制,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據(jù)此判斷短期內使用這種藥物對機體產生的副作用是( )。 A.影響脂肪的合成,減少脂肪的貯存B.影響血細胞生成,使機體白細胞數(shù)量減少C.影響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造成糖代謝紊亂D.影響神經細胞合成胰島素,造成糖代謝紊亂 答案:B解析:抗癌藥可以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當然也能抑制其他細胞的DNA復制,DNA不復制,細胞就不能分裂,ACD三項是不需要細胞分裂就能完成的生命活動。只有B項,因為白細胞的形成是靠細胞分裂產生的。所以選擇B項。收藏本題 2下列選項中,內分

2、泌腺與激素名稱及化學性質對應正確的是( )。 A.下丘腦抗利尿激素脂質B.垂體生長激素蛋白質C.卵巢促性腺激素蛋白質D.胰島A細胞胰島素多肽 答案:B解析:抗利尿激素的化學本質是多肽,A項錯誤。促性腺激素是由垂體分泌的,C項錯誤。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D項錯誤。 3某人手指受傷,一段時間后自動愈合,這一過程中傷口的細胞不會發(fā)生( )。 A.有絲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體分離C.DNA復制D.紡錘體的出現(xiàn)和消失 答案:B解析:傷口的愈合是細胞有絲分裂和分化的結果。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同源染色體分離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4圖4表示抗人體胃癌的

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實驗小鼠注射的甲是能與抗人體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B.利用聚乙二醇、滅活的病毒和電激等方法均可誘導細胞融合獲得乙C.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對乙篩選,融合細胞均能增殖,未融合細胞均不能增殖D.丙需要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經多次篩選后可獲得能大量分泌所需抗體的丁 答案:C解析:注射甲后,小鼠產生能分泌特異性抗體的B淋巴細胞,則甲是能與抗人體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A項正確。利用聚乙二醇(化學法)、滅活的病毒(生物法)和電激(物理法)等方法可誘導細胞融合獲得雜種細胞,B項正確。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對乙篩選,融合具有同種核的細胞和未融合的細胞均不

4、能生長,只有融合的雜交瘤細胞能生長,C項錯誤。雜交瘤細胞經過選擇培養(yǎng)基的篩選并經單一抗體檢測后,培養(yǎng)出的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即可制備單克隆抗體,D項正確。 5RNA和DNA水解的終產物中( )。A.五碳糖相同,嘧啶堿基不同B.五碳糖相同,嘌呤堿基不同C.五碳糖不同,嘧啶堿基相同D.五碳糖不同,嘌呤堿基相同 答案:D解析:知識點:核酸的結構組成。1分子DNA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脫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堿基(A、T、G、C)組成,1分子RNA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含氮堿基(A、U、G、C)組成。組成這兩者的五碳糖不同,嘌呤堿基(A、G)相同,D項正確。 6胚胎干細胞的特點是( )。 A

5、.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大,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B.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C.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小,細胞核小,核仁不明顯;在功能上不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D.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大,細胞核小,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 答案:B解析:胚胎干細胞具有胚胎細胞的特性,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較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可分化為成年動物的任何一種組織細胞。故本題選B。 7科學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來追蹤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轉移途徑。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示碳原子轉移途徑的是( )。 A.CO2葉綠素ATPB.C

6、O2葉綠體葡萄糖C.CO2酒精葡萄糖D.CO2三碳化合物(CH2O) 答案:D解析:CO2主要參與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CO2在C5(五碳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成2個C3(三碳化合物),C3在ATP以及H的作用下還原為有機物。故碳原子的轉移途徑為CO2一三碳化合物一(CH2O)。故本題選D。 8在一個種群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18% ,Aa的個體占78% , aa的個體占4%。則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A.36%,64%B.92%,8%C.18%,82%D.57%,43% 答案:D解析:9下列有關環(huán)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改變環(huán)境條件,K值一定不變B.指特定環(huán)境所能容納群落數(shù)量

7、的最大值C.種群的種內斗爭不會改變環(huán)境容納量的大小D.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huán)境容納量 答案:C解析: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自然環(huán)境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容納的種群數(shù)量的最大值。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環(huán)境容納量的大小與環(huán)境有關,種內斗爭不會改變環(huán)境容納量。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A、B、D三項說法錯誤,C項說法正確。 10通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嘗試構建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這是“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之一。該目標屬于( )。A.知識目標B.能力目標C.方法目標D.情感態(tài)度與價

8、值觀目標 答案:B解析:知識點:教學目標相關知識。知識目標主要是指學科基本知識、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方法目標強調在過程中獲得和應用知識,學習和運用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對己、對人、對自然及其相互關系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以及做事應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故本題選擇B選項。 11某教學班有45名學生,教師在進行“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的實驗教學時,不符合演示法規(guī)范的做法是( )。 A.課前錄制臨時裝片制作的視頻,在課上播放B.教師站在講臺上口頭講解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C.教師邊用實物展示臺演示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邊進行講解D.教師在課前培訓小組長,由他們在小組內演示,并輔導其他成員 答

9、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師進行實際表演和示范操作,運用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畫、圖表、幻燈片、影片和錄像帶等為學生提供直觀材料,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方式。B選項中教師只是站在講臺上口頭講解實驗過程,屬于講授法(講解法)而不是演示法。 12屬于血液遺傳病的是( )。 A.白血病 B.白化病C.血友病D.敗血癥 答案:C解析:由于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的疾病,叫作遺傳病,其特點是致病基因可通過生殖細胞在家族中傳遞,遺傳病一般具有家族性;血液遺傳病的癥狀表現(xiàn)為血液異常,致病基因來自父母,且可以將致病基因傳給后代。白血病是血液病,但是致病基因不來自父母,是后天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導致的

10、細胞癌變引起疾病,A錯誤。白化病是遺傳病,但不是血液病,B錯誤。血友病是血液病,且致病基因來自父母,因此屬于血液遺傳病,C正確。敗血病是指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并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fā)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不是遺傳病,D錯誤。 13不同表現(xiàn)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過哪種途徑?( )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yǎng)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 答案:C解析: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因此表現(xiàn)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術。胚胎分割的特點是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動物無性繁殖或克隆的方

11、法之一。 14經甲基綠-吡羅紅染色處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細胞,其細胞核大部分呈( )。 A.紅色B.藍紫色C.綠色D.藍色 答案:C解析: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呈現(xiàn)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xiàn)出紅色。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所以細胞核大部分呈綠色。 15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生命觀念(a)、科學思維(b)、科學探究(c)和社會責任(d)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 師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一節(jié)中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能夠為常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能夠根據(jù)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種成分和結構的關系,嘗試制作生態(tài)

12、瓶 能運用物質和能量輸入和輸出平衡的原理,認識具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狀態(tài) 能運用反饋調節(jié)的原理,判斷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其穩(wěn)定性的相對能力 上述目標和所反映的核心素養(yǎng)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d,c,a,bBa,C,b,d Cd,b,a,cDa,d,b,c 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 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吧^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xiàn)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人們 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xiàn)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翱茖W思維”是指尊重事 實和證據(jù),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運用科

13、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科學 探究”是指能夠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 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吧鐣熑巍笔侵富谏飳W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解釋 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根據(jù)上述概念,可找出對應關系:教學目標是基于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 定性”參與社會事務,反映的是“社會責任”;教學目標中的“嘗試制作生態(tài)瓶”屬于探究性實驗,反映的是“科 學探究”;教學目標屬于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理解,反映的是“生命觀念”;教學目標屬于運用所學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映的是“科學思維”

14、。 161861年,巴斯德發(fā)現(xiàn),利用酵母菌釀酒的時候,如果發(fā)酵容器中存在氧氣,會導致酒精產生停止,這就是所謂的“巴斯德效應”。直接決定“巴斯德效應”發(fā)生與否的反應及其場所是( )。答案:C解析:“巴斯德效應”的發(fā)生是因為發(fā)酵容器中存在氧氣,并參與有氧呼吸過程,導致酒精產生停止。而在有氧呼吸過程中有氧氣參與的是第三階段,O2與H結合產生H2O,同時釋放大量能量,此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 17在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關系的是()。 A雜種產生配子類別的比例B雜種自交后的性狀分離比C雜種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D雜種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基

15、因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的分析應用。設雜種基因型為RrYy,產生的配子類型為RY、Ry、rY、ry。比例是1:1:1:1。雜種自交即為RrYy與RrYy雜交性狀分離比為9:3:3:1。雜種測交是RrYy與rryy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和基因型的比例均為1:1:1:1。 18圖2表示葉肉細胞在某一環(huán)境條件下的部分生理狀態(tà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條件下類囊體薄膜上不能合成ATPB該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C在光照適宜條件下不可能出現(xiàn)圖示的生理狀態(tài)D該條件下線粒體基質中的CO2濃度大于葉綠體基質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質運輸?shù)姆绞降认嚓P知識。分析題圖可知,來自線粒體

16、的一部分CO2進入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說明此時類囊體薄膜上能進行光反應合成ATP,A錯誤。該圖中線粒體產生的CO2一部分進入葉綠體,一部分釋放到細胞外,說明該圖顯示的過程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錯誤。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溫度、CO2、水分、礦質元素等,光照適宜的條件下,其他因素不適應,可能會使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錯誤。CO2的跨膜運輸屬于自由擴散,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圖中CO2由線粒體向葉綠體運輸,說明線粒體基質中CO2濃度比葉綠體基質中高,D正確。19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fā)育提供所需營養(yǎng)B初級精母細胞

17、、神經細胞都能觀察到染色體,且細胞核均具有全能性C人體細胞內形成CO2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D植物根尖細胞中既能發(fā)生轉錄又能進行翻譯的結構為線粒體答案:D解析:卵細胞體積較大,含有較多的營養(yǎng)物質,為胚胎發(fā)育提供所需營養(yǎng)。但是細胞體積大,相對表面積就小,不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A錯誤;神經細胞是完全成熟的細胞,不會進行細胞分裂,沒有染色體只有染色質,B錯誤;人體細胞內形成的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C錯誤;植物根尖細胞中既能發(fā)生轉錄又能進行翻譯的結構為線粒體,線粒體中含有自主的DNA。D正確。 20講“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時,按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屬于理解水平的問題是()。 A葉綠體中

18、含有哪兩類色素B什么叫光反應C光合作用的實質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 答案:C解析:理解是在識記基礎上,能夠解釋和說明所學知識的含義,能夠對不同知識采用適當?shù)男问?文字、圖表)予以表達。A、B項屬于識記水平,D項屬于運用水平。 21下列關于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樣方法估算某植物種群密度時樣方多少不影響實驗結果B估算某土壤動物種群密度用標志重捕法C若利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某種鳥的種群數(shù)量,調查期間標志物脫落則實際調查數(shù)據(jù)會偏小D用取樣器取樣法可以采集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 答案:D解析:用樣方法估算某植物種群密度時,做到隨機取樣,不能在分布較密集或稀疏的地區(qū)取樣,樣方越多實驗結果越準確,常

19、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離取樣法,A項錯誤。土壤中的小動物身體微小,不適宜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而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通過目測估計法進行統(tǒng)計。B項錯誤,D項正確。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密度(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個體總數(shù)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若部分標志物脫落則調查的結果比實際值偏大,C項錯誤。 22教師在講解“從生物圈到細胞”一節(jié)時設計了如下板書,該板書屬于()。 第一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1非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與細胞病毒 2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與細胞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 3多細胞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細胞人的生殖和發(fā)育 4多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與細胞

20、反射的結構基礎 二、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A綜合式B提綱式C問答式D圖示式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板書的類型。綜合式的板書,或將教學中涉及的幾方面的知識內容,綜合地反映在板書里,或將零散孤立的知識“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起來,形成系統(tǒng)化、簡約化的知識網絡。提綱式的板書是對一節(jié)課的內容,經過分析和提煉,按順序歸納出幾個要點,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問答式的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往往用于設置系列問題,組織學生回答或由學生經過討論后回答。圖示式的板書用文字、數(shù)字、線條和關系框圖等來表達。根據(jù)定義可判斷,題中的板書屬于提綱式板書,故選B。 23下列生物學研究中所選擇的技術

21、(方法)恰當?shù)氖? )。A.用紙層析法提取葉綠體色素B.用18O標記H2O和CO2證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鼠的種群密度D.用顯微鏡觀察染色體確認基因突變 答案:C解析: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所以用丙酮或無水乙醇提取葉綠體色素,用紙層析法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擴散速度不同,以分離葉綠體色素A項錯誤。用18O標記H2O證明釋放的氧氣來自水,用14C標記CO2證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項錯誤。鼠的體積較大,活動范圍廣,適宜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C項正確。用顯微鏡只能觀察染色體結構,需要用電鏡才能確認基因突變位點D項錯誤。 24C4途徑中,CO2的受體是()。

22、 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 答案:B解析:與C3植物相比,C4植物的光合作用多了一個步驟,就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作用下CO2先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應生成草酰乙酸;然后經過一系列途徑又釋放CO2,再轉入C3途經。 25某實驗小組想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檢測甲、乙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下列方案(“+”表示涂布細菌,“-”表示未涂布細菌)最合適的是( )。答案:C解析:知識點: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根據(jù)題意分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檢驗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該實驗應遵循對照原則,即設計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兩個實驗組分別是在培養(yǎng)有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加抗生素甲和抗生素乙,從而可根據(jù)實驗

23、結果判斷甲,乙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故C項的方案更合理。 26“超級細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藥性極強,現(xiàn)有抗生素均不能將其殺滅。圖5是超級細菌進化的基本過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中a表示細菌的變異,b表示抗生素的選擇作用B.不同性狀細菌之間的隔離是超級細菌形成的必要條件C.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NDM基因出現(xiàn)和該基因頻率增加D.若NDM基因位于質粒上,則會更容易在不同個體問轉移 答案:C解析:病原菌由于突變與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的性狀,自然選擇將不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淘汰,即a表示細菌的變異,b表示抗生素的選擇作用,A項正確。隔離不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而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項正確???/p>

24、生素的濫用屬于自然選擇作用,NDM基因的出現(xiàn)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基因突變是隨機的,與自然選擇無關,C項錯誤。擬核相對穩(wěn)定,所以若NDM基因位于質粒上,則會更容易在不同個體間轉移,D項正確。 27圖2表示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元?,F(xiàn)于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能測到膜內外電位變化的位置是( )。A.a,bB.b,dC.d,eD.a,c,e 答案:C解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雙向傳遞的;在神經細胞間是單向傳遞的,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胞體。本題在箭頭處的神經纖維上施加刺激,該處興奮雙向傳導,因此d、e都會有電位變化,但不能逆向傳遞到上一個神經元,因此興奮傳遞不到a、b、c。 28如圖2

25、所示,如果莖a側生長素在B點以下的濃度范圍內,下列對b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的描述哪項較為準確( )A.在OA段范圍內B.在BC段范圍內C.在BD段范圍內D.在BA段范圍內 答案:C解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長素縱向運輸,導致b側生長素濃度高于a側。根、芽、莖三種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從圖中莖b側生長速度比a側快,說明a側的生長素濃度比b側低,b側生長素促進作用大于a側。由于莖的a側生長素濃度在曲線B點以下的濃度范圍內。因此,b側生長素濃度應在BD范圍內,這樣才能使b側生長速度大于a側,才能使莖向上彎曲生長。 29細胞的全能性是指()。 A細胞具有各項生理功能B已分化的細胞全部

26、能再進一步分化C已分化的細胞能恢復到分化前的狀態(tài)D已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答案:D解析: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故選D。 二、問答題30在“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部分教科書內容如下。1970年,科學家用發(fā)綠色熒光的染料標記小鼠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子,用發(fā)紅色熒光的染料標記人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子,將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這兩種細胞剛融合時,融合細胞的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在37下經過40 min,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圖8)。這一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jù)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圖示說明:實心圓點表

27、示紅色熒光標記的膜蛋白空心圓點表示綠色熒光標記的膜蛋白(1)試分析確定這部分內容教學難點的依據(jù)。(15分)(2)設計問題串,以突破上述難點。(15分) 解析:(1)本節(jié)難點: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確立難點的依據(jù)有以下幾點:a明確課標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對本節(jié)的內容要求為“簡述細胞膜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b分析教學內容的地位?!凹毎さ牧鲃予偳赌P汀边@一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完“第1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钡戎R后,對“生物膜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這一問題產生了興趣,可以說之前的知識為本部分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同時本節(jié)內容又為后面學習“第3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p>

28、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c分析課題。本節(jié)課題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可知本節(jié)的重難點緊密圍繞該課題。d分析學情。本部分知識的學習,應用了科學的實驗設計程序,內容涉及到微觀領域,比較抽象。在應用生物學原理來思考問題等方面,學生還需進一步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習慣。(2)生物膜對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這與細胞的結構有什么關系 歐文頓的實驗提出了什么結論 20世紀初。對紅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分析得出什么結論 荷蘭科學家將從紅細胞中提取出的脂質平鋪在水面上得出什么結論 蛋白質也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它應該在細胞膜的什么位置 基于剛才學過的內容,我們可以初步構想出什么樣的細胞膜結構 用綠色熒光

29、標記小鼠細胞表面蛋白質分子的實驗證明了什么結論 如何來完善我們初步構建的細胞模型 如何給該模型命名 該模型有什么樣的特點 解析:(1)本題考查難點的確立方法。確立難點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地位作用分析法:根據(jù)重難點的含義,教材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識、技能與方法是教學的重點。所以,可以從分析學習內容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確定是否為教學重難點。課題分析法:很多情況下學習內容的標題(課題)就明確了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由此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的標題(課題)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理論分析法(學習心理學原理分析)這是指根據(jù)生物學習理論的分析確定教學重點。根據(jù)生物學習理論,生物學習的關鍵在于對生物

30、知識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生物知識意義,才能真正感悟和體會到生物的精髓和實質,也才能體會到生物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才能真正發(fā)揮生物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識本身和靈活運用其解決問題。學情分析法(經驗分析法)學情分析法又叫經驗分析法。是指教師根據(jù)往屆學生學習理解本節(jié)內容的困難程度或者根據(jù)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確定教學難點。具體可根據(jù)難點形成的幾個方面來分析確定。(2)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編排及授課順序的設計。本題可根據(jù)題目所給材料以時間發(fā)展為線索,設計問題,在問題中完成知識點的教學。注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在解決一系列

31、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難點的突破。 31材料:問題: (1)分析兩個案例中教師教學的突出特點。(10 分) (2)為達成教學目標案例 1 和案例 2 分別采用了什么具體的教學策略? 解析:(1)案例 1、案例 2 中的教師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 1 中,教師變“教學”為“導學”,首先組織學生課前學習相關的概念,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接著組織學生 去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檢驗科進行學習,設身處地地感受生物學與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這一教學活動可以無形地提高學生的“科 學素養(yǎng)”,重視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相應的生物學知識。此外,該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 生開展大討

32、論的合作學習,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這符合新課標“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案例 2 中,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實驗,自主探究體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進而組織、引導學生 自主總結出相關的結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來獲得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 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得出“生物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達到學 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 (2)案例 1 中,教師組織學生到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檢驗科參觀學習,讓他們聽醫(yī)生介紹各種疾病引起的對應指標參數(shù)的變化 的案例,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更深刻地領悟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現(xiàn)了科學一技術一社會 (STS)的教育教學策略。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