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_第1頁
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_第2頁
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_第3頁
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_第4頁
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伯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王學孟譯注 【說明與解析】 伯夷列傳 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 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 作者以“考信于六藝,折衷于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于大 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跡。他們先是拒絕 接受王位,讓國由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 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 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jié) 的崇高品格,抒發(fā)了作者的諸多感慨。文章借助夷、齊善行,和所謂暴戾兇殘、橫行天下的盜跖做比照;以操行不 軌,違法犯禁的人和審慎小心、有崇高正義感的人做比照, 指由惡者安逸享樂,富裕優(yōu)厚,累世不絕;而善者遭遇的災(zāi) 禍卻

2、不可勝數(shù)。從而抒發(fā)了天道與人事相違背的現(xiàn)實,有力 地抨擊了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謊言,對天道賞善罰惡 的報應(yīng)論,提生了大膽的懷疑,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無神論的觀 點。 但是,商朝末年,紂王的統(tǒng)治已瀕于崩潰,武王伐 暴是“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的,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而夷、齊的諫 阻和恥食周粟是背轉(zhuǎn)歷史大潮的。所以,毛澤東同志在別 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由,歷史上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 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篤守遺訓、不能變通的 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本文寫作獨具特色??v觀史記本紀、世家、列傳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贊語, 唯伯夷列傳則無。滿紙贊論、詠嘆夾以敘事。名為傳紀, 實則傳論。史家的通例是

3、憑借翔實的史料說話,而或于敘述 之中雜以作者的意見,就算變例了。所以,本文實開史家之 先河,亦為本紀、世家、列傳之僅有。本文雖多贊論,但縱橫碑闔,彼此呼應(yīng),回環(huán)跌宕,起伏相間。伯夷、叔齊 的事實,只在中間一頓即過,“如長江大河,前后風濤重疊, 而中有澄湖數(shù)頃,波平若黛,正以相間由奇?!笔酚浾撐牡谖鍍圆牧袀鲿r有鮮明比照,一目豁然;時有含蓄設(shè) 問,不露鋒芒卻問題尖銳又耐人尋味。太史公潤筆潑墨之中,可略見其筆力之一斑。 學者們涉獵的書籍雖然很多,但 是還要從六經(jīng)里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詩經(jīng)、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 清楚。唐堯?qū)⒁宋粫r,把帝位讓給虞舜;虞舜把帝位讓給

4、 夏禹之際,四方諸侯和州牧都來推薦,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 置上加以考察試用。主持國政幾十年,功績卓著以后,才把 政權(quán)交給他。這表示天下是極貴重的寶器,帝王是極重要的 統(tǒng)緒,所以傳授政權(quán)是如此地鄭重審慎?。】墒侵T子雜記里 說:唐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僅不接受,反而以此為 恥辱,于是逃走隱居起來。到了夏朝,又由現(xiàn)了不接受商湯 讓位的卞隨、務(wù)光。這又如何頌揚他們呢?太史公說:我登 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zāi)???鬃右来握摿泄糯娜嗜?、圣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我認為所聽到的許由、務(wù)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jīng)書里連一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么呢?孔子說: “伯夷、

5、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薄八麄冏非笕实?,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對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們未被經(jīng)書載錄的遺詩,又感到很詫異。他們的傳記上說: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 “這是父親的遺命?。?”于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yǎng)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伯夷、 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 “父親死了不葬,就發(fā)動戰(zhàn)爭,能說

6、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 “這是有節(jié)義的人啊。 ”于是攙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采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nóng)、虞、夏的太平盛世轉(zhuǎn)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唉呀,只 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 ”于是餓死在首陽山。 從這首詩看來,他們是怨恨還是不怨恨呢?有人說: “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經(jīng)常幫助好人。 ”像伯夷、

7、叔齊應(yīng)該說是好人呢,還是不該說是好人呢?他們?nèi)绱说胤e累仁德,保持高潔的品行,卻終于餓死!再說,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生里,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終于過早地死去了。天道對好人的報償又是怎樣的呢?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肉吃, 兇殘放縱,聚集黨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這是極大而又顯著的事啊。至于說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專門違法犯禁的人,卻能終生安逸享樂, 過著富裕優(yōu)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斷絕。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jīng)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fā)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禍災(zāi)的人, 數(shù)都

8、數(shù)不過來。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謂天道,那么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孔子說: “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 ”也只有各人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說: “假如富貴是可以尋求得到的話,即使作個卑 *的趕車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尋求不到,那還是依照自己的愛好去做?!?“到了嚴寒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 整個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輕嗎?孔子說: “君子所怕的是一直到死而名不被稱述。 ”賈誼說: “貪財?shù)娜藶樨敹?,重義輕生的人為名而獻身,矜夸而貪圖權(quán)勢的人為爭權(quán)而喪生,平民百姓則貪生而惡

9、死。”易經(jīng)上說: “同樣明亮的東西, 就會相互映照,同屬一類的事物,自然相互感應(yīng)?!薄安试齐S著龍吟飛騰,谷風隨著虎嘯而興起,圣人述作,才使萬物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 ”伯夷、叔齊雖然有賢德,只有得到孔子的稱贊,名聲才愈加顯赫。顏淵專心好學,也只是因為追隨孔子,他的德行才更加顯著。巖居穴處的隱士,或名聲曉達,或湮沒無聞,有時也是這樣的,像這樣的人如果名聲埋沒得不到稱揚,多么可惜啊!窮鄉(xiāng)僻壤的士人要砥勵德行,樹立名聲,如果不依*德隆望尊的人,怎么能揚名后世呢!夫?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 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

10、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11): “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 逃隱。 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 此何以稱焉(12)?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13)??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14),何哉?載籍:書籍。六藝 :即六經(jīng)。指詩、 書、 禮、 樂、 易、春秋。詩、書雖缺:相傳孔子曾經(jīng)刪定詩經(jīng)、 尚書,經(jīng)秦始皇楚書后,多有缺亡。虞、夏之文:指尚書中的堯典、 舜典 、 大禹謨,其中詳細記載了虞夏禪讓的經(jīng)過。遜位:這里指讓位。遜,讓,退位。咸:全,都。典職:任職。此指代理職務(wù)。典,主持。功用:業(yè)

11、績,成就。重器:寶器。此處用以象征國家政 權(quán)。大統(tǒng):帝位。(11)說者:指諸子雜記。(12)這一句的意 思是說,許由、卞隨、務(wù)光雖見于諸子雜說,而六經(jīng)中未曾言及,又根據(jù)什么稱說呢?稱,贊許,表揚。(13)冢:墳?zāi)埂?(14)其文辭:指詩、 書里記載的文字。少:稍微,略微。概:梗概??鬃釉唬?“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 “父 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 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

12、伯夷、叔齊叩馬 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11),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12)。太公曰: “此義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13),而伯夷、叔齊恥之 (14),義不食周粟(15),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16)。及 餓且死,作歌。其辭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17),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 TOC o 1-5 h z 矣 (18)?于嗟徂兮(19), 命之衰矣!” 遂餓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怨是用希:即“怨用是希。意思是怨恨因此就少了。用,因。是,此。希,同“稀”。稀少。 悲: 此處引申為悲憐、嘆服、 同

13、情。 軼詩: 指下文 采薇 詩, 該詩未收入詩經(jīng) , 所以稱之為軼詩。軼, 通 “逸”、“佚丁 散失??僧愌桑褐鴮嵠婀帧R驗榍拔恼撜Z述而說過“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歌辭中又有“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這種表示怨氣的話,所以感到著實奇怪。其傳:索隱按其傳,蓋指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享有一定參預(yù)議論國事權(quán)力的人。中(Zh 6 n g ,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排 行第一,叔齊排行第三。中子,就是次子。盍:何不。 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號:追謚的尊號。叩馬: 勒緊馬韁繩。叩,通“扣”,拉住,牽住。爰:于是就。干戈:古代常用兵器。干,盾。戈,戟。此處引申為戰(zhàn)爭。(

14、11)弒(s h i , 土):古代下殺上稱之為弒。如子女殺死父母,臣殺死君。(12)左右:身旁的隨從人員。兵之:用武器殺掉他們。 (13)宗周:以周王室為宗主。(14)恥之:以之為恥。認為武王平暴,天下宗周是恥辱的事情。(15)義:堅持仁義、氣節(jié)。(16)薇:野豌豆,蕨類植物,草本,其葉與果可食。(17)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易:換。(18)適:往。到去。(19)于(x U,虛)嗟:嘆詞,表示驚 異。徂(c U,陽平,“粗”):通“殂”,死亡?;蛉眨骸疤斓罒o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 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 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

15、糠不厭,而卒蚤天。天之 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 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 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 (11),操行不軌,專犯忌諱, 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2),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13),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或:有人,有的人。天道:指左右人類命運的天神意志。無親:沒有 私心,沒有親疏、厚薄之分。積仁潔行:積累仁德,使行 為高潔。七十子:孔子受徒三千,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七 十,是舉整數(shù)而言??眨嚎辗Α⒏F困。糟糠:借指粗劣 的食物。糟,釀酒剩的陳渣??罚Z食之皮。不厭:吃

16、不飽。厭,寫作“魘”。飽。卒蚤天:終于早死。蚤,通“早”。天,過早地死。相傳顏淵二十九歲白發(fā),三十二歲死去。 肝人之肉:挖人肝臟當動物的肉吃。按“盜跖”云云,均系當時對這位奴隸起義領(lǐng)袖的誣稱。暴戾 (1 i ,力):粗暴乖 張,殘酷兇惡。恣(z i ,由?。╯ u i ,隨):任意胡為。彰 明較著:形容非常明顯,容易看清楚。彰、明、較、著,都是明顯、顯著的意思。(11)近世:實則當世,這是避免招致災(zāi)禍的措詞。(12)擇地而蹈之:選好地方才肯邁步。不敢輕舉妄動。(13)行不由徑:不從小路行走,比喻光明正大。徑,小路。引申為邪路。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 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

17、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這二句的意思是說,主張不同,彼此不相商議、合作。語見論語衛(wèi)靈公。為,與。語見論語述而,原文 作:富而可求也”。語見論語子罕,原文“凋”,作“賬”。句未有“也”字。比喻只有經(jīng)過嚴峻的考驗,才能 看由一個人的品質(zhì)。見:同“現(xiàn)”。顯露。這兩句歷來 解釋不一。索隱認為伯夷讓德之重若彼,而采薇餓死之輕若此;又一說是操行不軌,富厚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發(fā)憤而遇災(zāi)禍,是其輕若此。正義認為重為盜跖等,輕謂夷、齊、由、光等。顧炎武則認為其重若彼,謂俗人之重富貴; 其輕若此,謂清士之輕富貴。而顧氏更貼近本文原意?!熬蛹矝]世而名不稱焉?!辟Z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 夸者死權(quán),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薄霸茝凝垼L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理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11),非附青云之士(12),惡能施于后世哉(13)? 語見論語衛(wèi)靈公。疾,痛恨。稱,稱頌, 贊許。徇財:為了達到獲得財物的目的而犧牲性命。徇, 通“殉”。為莫種目的而死。烈士:有志于功業(yè)的人。 夸者:矜夸的人。死權(quán):為權(quán)勢而死。眾庶:泛指百姓。馮(p f n g,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