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教程】2017高考總復習(新人教版)物理教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_第1頁
【導學教程】2017高考總復習(新人教版)物理教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_第2頁
【導學教程】2017高考總復習(新人教版)物理教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_第3頁
【導學教程】2017高考總復習(新人教版)物理教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_第4頁
【導學教程】2017高考總復習(新人教版)物理教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7高考備考導航考點考綱要求專家解讀形變、彈性、胡克定律高考著重考查的知識點有:力的合成與分解、彈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種形態(tài)下的表現(xiàn)形式。對受力分析的考查涵蓋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試熱點問題。此外,基礎(chǔ)概念與實際聯(lián)系也是當前高考命題的一個趨勢??荚嚸}特點:這部分知識單獨考查一個知識點的試題非常少,大多數(shù)情況都是同時涉及到幾個知識點,而且都是牛頓運動定律、功和能、電磁學的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考查,考查時注重物理思維與物理能力的考核。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shù)、靜摩擦力矢量和標量力的合成與分解共點力的平衡實驗: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第一節(jié)重力彈力摩擦力主干回顧1彈力eq bl

2、c(avs4alco1(產(chǎn)生條件:相互接觸、發(fā)生彈性形變,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大小blc(avs4alco1(彈簧的彈力:Fkx,其他物體的彈力:用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eq avs4al(2.靜摩,擦力)eq blc(avs4alco1(概念:發(fā)生在相對靜止的兩物體間的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接觸面不光滑、有彈力、有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平行于接觸面、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3滑動摩擦力eq blc(avs4alco1(概念:發(fā)生在相對滑動的兩物體間的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接觸面不光滑、有彈力、有相對運動,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大?。篎FN)自我檢測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只要物

3、體發(fā)生形變就會產(chǎn)生彈力作用。()(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3)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4)靜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動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5)受滑動摩擦力作用的物體,可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6)接觸處有摩擦力作用時一定有彈力作用。()2(2016清遠質(zhì)檢)如圖211所示,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彈力作用,與該彈力的有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圖211A彈簧發(fā)生拉伸形變B彈簧發(fā)生壓縮形變C該彈力是小車形變引起的D該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小車答案A3一根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F1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l1;改用大小為F2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l2。彈簧的拉伸

4、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A.eq f(F2F1,l2l1)B.eq f(F2F1,l2l1)C.eq f(F2F1,l2l1)D.eq f(F2F1,l2l1)答案C4導學號:60810069(多選)關(guān)于摩擦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運動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但靜止物體不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B靜止物體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但運動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C正壓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變D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也可能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答案CD5關(guān)于由滑動摩擦力公式FfFN推出的eq f(Ff,F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動摩擦因數(shù)與摩擦力Ff成正

5、比,F(xiàn)f越大,越大B動摩擦因數(shù)與正壓力FN成反比,F(xiàn)N越大,越小C與Ff成正比,與FN成反比D的大小由兩物體接觸面的情況及其材料決定答案D6如圖212所示,輕彈簧的一端與物塊P相連,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將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緩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傾角逐漸增大,直至物塊P剛要沿木板向下滑動,在這個過程中,物塊P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情況是圖212A先減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減小C一直增大 D保持不變解析當木板傾角較小時,物塊P有沿木板向上的運動趨勢,由受力平衡可知靜摩擦力隨著角度的增大而減小,當彈簧的彈力大小等于物塊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時,靜摩擦力減小到零,之后物塊有沿木板向下的運

6、動趨勢,隨著角度的增大,靜摩擦力逐漸增大,直到物塊與木板發(fā)生相對滑動為止,A對。答案A考點一彈力的分析與計算1彈力有無的判斷“四法”(1)條件法:根據(jù)物體是否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此方法多用來判斷形變較明顯的情況。(2)假設(shè)法:對形變不明顯的情況,可假設(shè)兩個物體間彈力不存在,看物體能否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若運動狀態(tài)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運動狀態(tài)改變,則此處一定有彈力。(3)狀態(tài)法: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或共點力平衡條件判斷彈力是否存在。(4)替換法:可以將硬的、形變不明顯的施力物體用軟的、易產(chǎn)生明顯形變的物體來替換,看能否發(fā)生形態(tài)的變化,若發(fā)生形變,則此處一定

7、有彈力。2彈力方向的確定(1)幾種常見模型中彈力方向(2)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判斷??枷?彈力有無的判斷 例1導學號:60810070(多選)如圖213所示,一傾角為45的斜面固定于豎直墻上,為使一光滑的鐵球靜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過球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13A球一定受墻的彈力且水平向左B球可能受墻的彈力且水平向左C球一定受斜面的彈力且垂直斜面向上D球可能受斜面的彈力且垂直斜面向上解析F大小合適時,球可以靜止在無墻的斜面上,F(xiàn)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墻才對球有水平向左的彈力,故A錯誤、B正確;而斜面對球必須有斜向上的彈力才能使球不下落,故C正確、D錯誤。答案BC考向2彈力大小的計

8、算 例2導學號:60810071如圖214所示,小車上固定著一根彎成角的曲桿,桿的另一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下列關(guān)于桿對球的作用力F的判斷正確的是圖214A小車靜止時,F(xiàn)mgcos ,方向沿桿向上B小車靜止時,F(xiàn)mgcos ,方向垂直桿向上C小車向右以加速度a運動時,一定有Fmg/sin D小車向右以加速度a運動時,F(xiàn)eq r((ma)2(mg)2),方向斜向右上方,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arctan(a/g)思路引導小車靜止時,由平衡條件判斷;小車加速運動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判斷。解析小車靜止時,由物體的平衡條件知此時桿對球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故A、B都錯。小車向右以

9、加速度a運動時,此時彈力F的方向一定指向右上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假設(shè)小球所受彈力方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如圖所示,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sin maFcos mg解得Fmeq r(g2a2),tan eq f(a,g)可見,只有當球的加速度agtan 時,桿對球的作用力才沿桿的方向,此時才有Fma/sin 。故C錯、D正確。答案D規(guī)律總結(jié)計算彈力大小的三種方法(1)根據(jù)胡克定律進行求解。(2)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進行求解。(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進行求解??键c二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及其方向的判定方法1假設(shè)法利用假設(shè)法判斷摩擦力的

10、有無及方向的思維程序如下:2狀態(tài)法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反推出必須具備的受力條件,并進一步分析具備條件中靜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從而判斷出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3利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判斷此法的關(guān)鍵是抓住“力是成對出現(xiàn)的”,先確定受力較少的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據(jù)“力的相互性”確定另一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枷?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例3導學號:60810072如圖215甲、乙所示,物體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方向勻速運動,關(guān)于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15A甲、乙兩圖中物體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與F相同B甲、乙兩圖中物體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與F相反C甲、乙兩圖中物體A均

11、不受摩擦力D甲圖中物體A不受摩擦力,乙圖中物體A受摩擦力,方向和F相同解析甲圖中,由于A勻速運動,則A一定不受摩擦力,否則A不會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乙圖中,A除受重力、B對A的支持力外,還必受平行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只有這樣A才能勻速運動。故選項D正確。答案D考向2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例4導學號:60810073(2016青島模擬)如圖216所示,某糧庫使用電動傳輸機向糧垛上輸送麻袋包,現(xiàn)將一麻袋包放置在傾斜的傳送帶上,與傳送帶一起向上勻速運動,其間突遇故障,傳送帶減速直至停止。若上述勻速和減速過程中,麻袋包與傳送帶始終保持相對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16A勻速運動時,麻袋包只受重力與支持力作用B

12、勻速運動時,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傳送帶向上C減速運動時,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傳送帶向下D減速運動時,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傳送帶向上解析傳送帶勻速運動時,麻袋包受力平衡,麻袋包除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外,還要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A錯誤,B正確。傳送帶向上減速運動時,麻袋包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沿傳送帶向上、沿傳送帶向下或為零,C、D錯誤。答案B規(guī)律總結(jié)應(yīng)用“狀態(tài)法”分析摩擦力時應(yīng)注意的兩個問題用狀態(tài)法分析判斷靜摩擦力有無及方向、大小,可以不必分析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在使用狀態(tài)法處理問題時,需注意以下兩點:(1)明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根據(jù)平

13、衡方程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沒有必然關(guān)系,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一定的夾角??键c三摩擦力大小的計算1靜摩擦力大小的計算(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利用力的平衡條件來求解其大小。(2)物體有加速度時,若只有摩擦力,則Ffma,若除摩擦力外,物體還受其他力,則F合ma,先求合力再求摩擦力。(3)最大靜摩擦力與接觸面間的壓力成正比,為了處理問題的方便,最大靜摩擦力常常按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處理。(4)物體實際受到的靜摩擦力一般小于最大靜摩擦力。2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fFN計算。(2)結(jié)合研

14、究對象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勻速運動或變速運動),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列方程求解??枷?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 例5導學號:60810074如圖217所示,質(zhì)量為m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輕繩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7。已知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0.5,現(xiàn)用水平向右、大小為200 N的力F將木板B從木箱A下面勻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的大小為圖217A0.3B0.4C0.5D0.6解析對A受力分析如圖甲所

15、示,由題意得FTcos Ff1,F(xiàn)N1FTsin mAgFf11FN1由得:FT100 N對A、B整體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由題意得FTcos Ff2FFN2FTsin (mAmB)gFf22FN2由得:20.3,故A選項正確。答案A考向2靜摩擦力大小的計算 例6導學號:60810075如圖218所示,人重600 N,木塊A重400 N,人與木塊、木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現(xiàn)人用水平力拉輕繩,使他與木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滑輪摩擦不計,求:圖218 (1)人對輕繩的拉力大??;(2)人腳對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審題探究人與木塊間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不知人腳對A的摩擦

16、力的方向,是否可以先假設(shè)一個方向?解析設(shè)繩的拉力為FT,木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FfA。(1)取人和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題意可知FfA(mAm人)g200 N。由于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2FTFfA所以FT100 N。(2)取人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于人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FTFf人100 N由于人與木塊A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故人與木塊A之間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人腳對木塊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為100 N。答案(1)100 N(2)100 N,方向向右規(guī)律總結(jié)計算摩擦力大小時的三個注意事項(1)計算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斷

17、摩擦力是屬于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然后根據(jù)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特點計算其大小。(2)在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公式FfFN中,為動摩擦因數(shù),其大小與接觸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FN為兩接觸面間的正壓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guān),與接觸面的大小也無關(guān)。考點四摩擦力的突變問題1題目中出現(xiàn)“最大”、“最小”和“剛好”等關(guān)鍵詞時,一般隱藏著臨界問題。有時,有些臨界問題中并不含上述常見的“臨界術(shù)語”,但審題時發(fā)現(xiàn)某個物理量在變化過程中會發(fā)生突變,則該物理量突變時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即為臨界狀態(tài)。2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存在及大小、方向取決于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18、而且靜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存在靜摩擦的連接系統(tǒng),相對滑動與相對靜止的臨界條件是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3研究傳送帶問題時,物體和傳送帶的速度相等的時刻往往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運動性質(zhì)的分界點??枷?由滑動摩擦力突變?yōu)殪o摩擦力 例7導學號:60810076如圖219所示,質(zhì)量為1 kg的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從t0開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時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1 N的作用,取g10 m/s2,向右為正方向,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是(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圖219答案A考向2由靜摩擦力突變?yōu)榛瑒幽Σ亮?多維度分析問題) 例8導學號:60810077

19、長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個木塊,如圖2110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緩慢向上轉(zhuǎn)動(即木板與地面的夾角變大),另一端不動,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f隨角度的變化圖象是選項圖2110解析下面通過“過程分析法”和“特殊位置法”分別求解:解法一過程分析法(1)木板由水平位置剛開始運動時,0,F(xiàn)f靜0。(2)從木板開始轉(zhuǎn)動到木塊與木板發(fā)生相對滑動前:木塊所受的是靜摩擦力。由于木板緩慢轉(zhuǎn)動,可認為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力分析如圖。由平衡條件可知,靜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f靜mgsin 。因此,靜摩擦力隨的增大而增大,它們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3)木塊相對于木板剛好要滑動而沒有滑動時,木塊此時所受

20、的靜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Ffm。繼續(xù)增大,木塊將開始滑動,靜摩擦力變?yōu)榛瑒幽Σ亮Γ覞M足:FfmFf滑。(4)木塊相對于木板開始滑動后,F(xiàn)f滑mgcos ,此時,滑動摩擦力隨的增大而減小,按余弦規(guī)律變化。(5)最后,eq f(,2),F(xiàn)f滑0綜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解法二特殊位置法本題選兩個特殊位置也可方便地求解,具體分析見表:特殊位置分析過程木板剛開始運動時此時木塊與木板無摩擦,即Ff靜0,故A選項錯誤木塊相對于木板剛好要滑動而沒滑動時木塊此時所受的靜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且大于剛開始運動時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即FfmFf滑,故B、D選項錯誤答案C隨堂鞏固1導學號:60810078(2014廣

21、東理綜)如圖2111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著原木,關(guān)于原木P在支撐點M、N處受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111AM處受到的支持力豎直向上BN處受到的支持力豎直向上CM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沿MN方向DN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因此M處受到的支持力垂直于地面豎直向上,N處支持力過N垂直于切面,A項正確、B項錯誤;靜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接觸面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因此M處的靜摩擦力沿水平方向,N處的靜摩擦力沿MN方向,C、D項都錯誤。答案A2導學號:60810079(2015山東理綜)如圖2112所示,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

22、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已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圖2112A.eq f(1,12)B.eq f(112,12)C.eq f(112,12) D.eq f(212,12)解析設(shè)水平作用力為F,則對于B:1FmBg,對于整體:F2(mAmB)g,解得eq f(mA,mB)eq f(112,12),故B項正確。答案B3(2016寧波聯(lián)考)如圖2113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tài),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

23、力,有可能是圖2113A3 N和4 N B5 N和6 NC1 N和2 N D5 N和2 N解析當彈簧由于被壓縮而產(chǎn)生2 N的彈力時,由受力平衡及牛頓第三定律知識可得: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1 N,地板受到的壓力為6 N;當彈簧由于被拉伸而產(chǎn)生2 N的彈力時,可得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5 N,地板受到的壓力為2 N,D正確。答案D4(2016遼寧聯(lián)考)如圖2114所示,鐵板AB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夾角為,一塊磁鐵吸附在鐵板下方。在緩慢抬起鐵板的B端使角增大(始終小于90)的過程中,磁鐵始終相對于鐵板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114A磁鐵所受合外力逐漸減小B磁鐵始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C磁鐵受到的摩擦力逐漸減小D

24、鐵板對磁鐵的彈力逐漸增大解析對磁鐵m受力分析可知,受豎直向下的重力mg,垂直于鐵板斜面向上的磁力F,垂直于斜面的彈力N,沿鐵板的摩擦力fmgsin ,整個過程中磁鐵與鐵板始終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所以摩擦力為靜摩擦力,且隨增大而增大,ABC錯;垂直于斜面方向FNmgcos ,磁力F不變,mgcos 在減小,所以彈力N增大,D對。答案D5導學號:60810080(2016黃岡模擬)如圖2115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兩物體P和Q疊放在傾角為的斜面上,P、Q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1,Q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當它們從靜止開始沿斜面滑下時,兩物體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物體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圖2115A1mg

25、cos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1mgcos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C2mgcos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D2mgcos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解析當物體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時,其加速度為agsin 2gcos gsin ,因為P和Q相對靜止,所以P和Q之間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且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D錯誤;不能用公式FfFN求解,對物體P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F靜ma,求得F靜2mgcos ,C正確。答案C限時檢測(限時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54分)1導學號:60810081(2016門頭溝模擬)關(guān)于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靜摩擦力產(chǎn)生在兩個靜止的物體之間

26、,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在兩個運動的物體之間B靜摩擦力可以作為動力、阻力,而滑動摩擦力只能作為阻力C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彈力,且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相對應(yīng)的彈力方向垂直D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大小成正比答案C2(2016廣州模擬)木塊A、B的重力均為40 N,它們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x2.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400 N/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0 N的水平力推木塊B,如圖2116所示,力F作用后圖2116A木塊A所受靜摩擦力大小為10 NB彈簧的壓縮量變?yōu)?.5 cmC木塊B所受靜摩擦力為0D木塊B所受靜摩擦力大小為2.0 N答案D3(201

27、6杭州檢測)如圖2117所示,輕質(zhì)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懸掛一個重球,在重球下放著一光滑斜面,球與斜面接觸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保持豎直,則重球受到的力是圖2117A重力和彈簧的拉力B重力、彈簧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斜面的彈力和斜面的靜摩擦力D重力、彈簧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解析彈簧保持豎直,彈簧的拉力豎直向上,斜面光滑,小球不會受到斜面的靜摩擦力,要保證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必定為零,故重球只受到重力和彈簧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A正確。答案A4如圖2118所示,質(zhì)量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個豎直擋板擋住。現(xiàn)用一個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忽略

28、一切摩擦,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圖2118A若加速度足夠小,豎直擋板對球的彈力可能為零B若加速度足夠大,斜面對球的彈力可能為零C斜面和擋板對球的彈力的合力等于maD擋板對球的彈力不僅有,而且是一個定值解析球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擋板的彈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則球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右,為ma,如圖,設(shè)斜面傾角為,擋板對球的彈力為F1,則由正交分解法得:F1FNsin ma,F(xiàn)Ncos G,解之得F1maGtan ,可見,彈力為一定值,選項D正確。答案D5導學號:60810082如圖2119所示,在一粗糙水平桌面上有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A和B,中間用一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起來,木

29、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鉤碼拉著木塊一起在桌面上勻速運動時,兩木塊之間的距離是圖2119Aleq f(,k)m1g Bleq f(,k)m2gCleq f(,k)(m1m2)g Dleq f(,k)eq blc(rc)(avs4alco1(f(m1m2,m1m2)g解析由于不知B所受繩拉力的大小,故只能選A進行分析,由A勻速運動有m1gkx,則xeq f(m1g,k),所以A、B間距為lxleq f(,k)m1g,A選項正確。答案A6如圖2120所示,兩個長方體木塊P、Q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大小為F的水平拉力拉P,第二次也用大小為F的水平拉力拉Q,兩次都能使P、Q保持相對靜止共同向右做

30、勻速運動。設(shè)第一次PQ間、Q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Ff1、Ff1,第二次PQ間、Q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Ff2、Ff2,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圖2120AFf1Ff1Ff2Ff2FBFf1Ff1Ff2Ff2FCFf1Ff1Ff2F,F(xiàn)f20DFf1Ff20,F(xiàn)f1Ff2F答案C7導學號:60810083(2016福建聯(lián)考)三個質(zhì)量均為1 kg的相同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shù)均為500 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如圖2121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靜止?,F(xiàn)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g取10 m/s2。該過程

31、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圖2121A4 cmB6 cmC8 cmD10 cm解析因緩慢地拉動,故系統(tǒng)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該過程中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等于兩個彈簧長度變化量之和;最初,p彈簧處于原長,而q彈簧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N1mbg10 N,所以其壓縮量為x1N1/k2 cm;最終,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q彈簧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N2mcg10 N,其伸長量為x2N2/k2 cm,ab之間繩中的拉力F(mbmc)g20 N,彈簧p受到的拉力為N3F20 N,彈簧p的伸長量為x3N3/k4 cm,則彈簧p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為xx1x2x38 cm,選項C對。答案C8如圖2122所示,

32、建筑裝修中工人用質(zhì)量為m的磨石對斜壁進行打磨,當對磨石加豎直向上大小為F的推力時,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勻速運動,已知磨石與斜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則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圖2122A(Fmg)cos B(Fmg)sin C(Fmg)cos D(Fmg)解析分析磨石的受力,有重力mg、彈力N(垂直于斜壁向下)、摩擦力f(沿斜壁向下)、外力F四個力。把這四個力沿斜壁和垂直于斜壁方向正交分解,由于磨石處于平衡態(tài),在沿斜壁方向有mgcos fFcos ,垂直于斜壁方向有Nmgcos Fsin ,又根據(jù)fN,可得選項A正確。答案A9如圖2123所示,一物塊置于水平地面上,當用與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塊時

33、,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改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塊時,物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則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圖2123A.eq r(3)1 B2eq r(3)C.eq f(r(3),2)eq f(1,2) D1eq f(r(3),2)解析當用F1拉物塊時,由平衡條件可知F1cos 60(mgF1sin 60);當用F2推物塊時,有F2cos 30(mgF2sin 30),又F1F2,求得eq f(cos 30cos 60,sin 30sin 60)2eq r(3),B正確。答案B二、計算題(共46分)10導學號:60810084(14分)如圖2124所示,一質(zhì)量

34、不計的彈簧原長為10 cm,一端固定于質(zhì)量為m2 kg的物體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g10 m/s2)圖2124(1)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當彈簧拉長至12 cm時,物體恰好勻速運動,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多大?(2)若將彈簧拉長至11 cm時(物體在滑動過程中),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少?(3)物體靜止時,若將彈簧拉長至13 cm,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少?解析(1)物體勻速前進時,k(xx0)mg則keq f(mg,xx0)eq f(0.2210,0.120.10) N/m200 N/m。(2)F1k(x1x0)200(0.110.10) N2 N最大靜摩擦力可看做等于滑

35、動摩擦力Ffm0.2210 N4 N,F(xiàn)1Ffm故物體沒動,所受靜摩擦力Ff1F12 N。(3)彈簧彈力F2k(x2x0)200(0.130.10) N6 N。物體將加速前進,此時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Ff2FNmg0.2210 N4 N。答案(1)200 N/m(2)2 N(3)4 N11導學號:60810085(16分)如圖2125所示,質(zhì)量為mB1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A10 kg的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輕繩一端拴在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繩繃緊時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7。已知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0.5,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0.4。重力加速度g取10

36、m/s2。現(xiàn)用水平力F將木板B從貨箱A下面勻速抽出,試求:(sin 370.6,cos 370.8)圖2125 (1)繩上張力FT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解析(1)對A進行受力分析可知A受四個力作用,分解繩的拉力,根據(jù)A受力平衡可得FN1mBgFTsin ,F(xiàn)f1FTcos ,F(xiàn)f1FN1解得FTeq f(1mAg,cos 1sin )代入數(shù)據(jù)得繩子張力FT100 N。(2)對B進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六個力的作用地面對B的支持力FN2mBgFN1,而FN1mAgFT sin 160 N拉力F2FN21FN1200 N。答案(1)100 N(2)200 N12導學號:60810086(16分)

37、如圖2126所示,光滑斜面傾角為30,一個重20 N的物體在斜面上靜止不動。輕質(zhì)彈簧原長為10 cm,現(xiàn)在的長度為6 cm。圖2126 (1)求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2)若斜面粗糙,將這個物體沿斜面上移6 cm(彈簧與物體相連),物體仍靜止于斜面上,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對物體受力分析,則有:mgsin F此時Fkx1聯(lián)立以上兩式,代入數(shù)據(jù)得:k250 N/m。(2)物體上移,則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Ffmgsin F此時Fkx25 N代入上式得Ff15 N。答案(1)250 N/m(2)15 N沿斜面向上第二節(jié)力的合成與分解主干回顧1合力與分力:作用效果相同,是等效替代關(guān)系

38、2力的合成法則eq blc(avs4alco1(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定則)3力的分解eq blc(avs4alco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常用分解法blc(avs4alco1(效果分解法,正交分解法)4矢量與標量eq blc(avs4alco1(矢量blc(avs4alco1(特點: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運算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標量blc(avs4alco1(只有大小沒有方向,運算法則:算術(shù)法則)自我檢測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時作用在物體上。()(2)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3)在進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時,都要應(yīng)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9、)(4)兩個力的合力一定比其分力大。()(5)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間一定構(gòu)成封閉的三角形。()(6)8 N的力可以分解為5 N和3 N的兩個分力。()2兩個力F1和F2間的夾角為,兩個力的合力為F。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若F1和F2大小不變,角越小,合力F就越小B合力F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個力都大C如果夾角不變,F(xiàn)1大小不變,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D合力F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個力都小解析F1、F2大小不變,合力隨它們夾角的增大而減小,隨夾角的減小而增大,A錯誤;合力F可能比F1、F2都大,也可能比F1、F2都小,還可能等于其中的一個力的大小,B錯誤、D正確;如圖所示,F(xiàn)1大小不變,F(xiàn)

40、1與F2的夾角不變,F(xiàn)2增大時,合力F先減小后增大,C錯誤。答案D3某同學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在圖中的四個選項中雙臂用力最小的是答案B4如圖所示,F(xiàn)1,F(xiàn)2、F3恰好構(gòu)成封閉的直角三角形,這三個力的合力最大的是答案C5(2016中山模擬)如圖221所示,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的重力可分解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F2。關(guān)于這兩個分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1作用在物體上,F(xiàn)2作用在斜面上BF2的性質(zhì)是彈力CF2就是物體對斜面的正壓力圖221DF1和F2是物體重力的等效替代,實際存在的就是重力解析本題F1、F2的受力物體均為該重物,不能說F2就是物體對斜面的正壓力,因為兩者的施力

41、物體和受力物體均不一樣,不會是同一個力;但F1和F2是物體重力的等效代替的力,且實際存在的就是重力,故D選項正確。答案D考點一力的合成1合力的大小范圍(1)兩個共點力的合成|F1F2|F合F1F2即兩個力大小不變時,其合力隨夾角的增大而減小,當兩力反向時,合力最小,為|F1F2|,當兩力同向時,合力最大,為F1F2。(2)三個共點力的合成三個力共線且同向時,其合力最大,為F1F2F3。任取兩個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圍,如果第三個力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則三個力的合力最小值為零;如果第三個力不在這個范圍內(nèi),則合力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減去另外兩個力的大小之和。2共點力合成的常用方法 (1)作圖法:作出兩個分力

42、F1和F2的圖示,再以F1和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畫出過作用點的對角線,量出對角線的長度,計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對角線與某一力的夾角確定合力的方向。圖222 (2)計算法:幾種特殊情況的共點力的合成。類型作圖合力的計算互相垂直F eq r(Feq oal(2,1)Feq oal(2,2)tan eq f(F1,F2)兩力等大,夾角為F2F1cos eq f(,2)F與F1夾角為eq f(,2)兩力等大且夾角120合力與分力等大考向1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與應(yīng)用例1導學號:60810087一物體受到三個共面共點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關(guān)系如圖223所示(小方格邊長相等),則下列說法正

43、確的是圖223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F2F3,方向不確定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方向與F3同向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3,方向與F3同向D由題給條件無法求出合力大小解析根據(jù)三力的圖示,知F1、F2在豎直方向分力的大小均為3個單位,方向相反,水平方向的分力分別為6個單位和2個單位,方向與F3方向相同。根據(jù)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思想知,3個力的合力為12個單位,與F3的方向相同,大小是F3的3倍,即F合3F3,選項B正確。答案B考向2合力范圍的確定例2導學號:60810088三個共點力大小分別是F1、F2、F3,關(guān)于它們的合力F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大小的取值范圍一定是0FF1F2F3B

44、F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個大C若F1F2F3368,只要適當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D若F1F2F3362,只要適當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解析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B錯;三個共點力的合力的最小值能否為零,取決于任何一個力是否都在其余兩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由于三個力大小未知,所以三個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為零,A錯;當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3a、6a、8a,其中任何一個力都在其余兩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故C正確;當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3a、6a、2a時,不滿足上述情況,故D錯。答案C考點二力的分解的兩種方法1按作用效果分解力的一般思路2正交分解法(1)定義:將已知力按互相垂直

45、的兩個方向進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標軸的原則:一般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原點,在靜力學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即盡量多的力在坐標軸上);在動力學中,習慣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為坐標軸建立坐標系。圖224(3)方法:物體受到多個力作用F1、F2、F3求合力F時,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軸、y軸分解。x軸上的合力:FxFx1Fx2Fx3y軸上的合力:FyFy1Fy2Fy3合力大?。篎 eq r(Feq oal(2,x)Feq oal(2,y)合力方向:與x軸夾角設(shè)為,則tan eq f(Fy,Fx)??枷?力的效果分解法的應(yīng)用例3導學號:60810089(多選)(2016石家莊質(zhì)檢)

46、如圖225所示,固定的半球面右側(cè)是光滑的,左側(cè)是粗糙的,O點為球心,A、B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小物塊A靜止在球面的左側(c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1,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N1;小物塊B在水平力F2作用下靜止在球面的右側(cè),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N2,已知兩小物塊與球心連線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則圖225AF1F2cos 1BF1F2sin 1CN1N2cos2 1 DN1N2sin2 1解析將物塊A的重力沿半徑和切面方向分解,可得:F1mgsin ,N1mgcos ,將F2沿半徑方向和切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條件可得:F2cos mgsin ,F(xiàn)2sin mgcos N2,解得:F2mgtan

47、 N2eq f(mg,cos )故有:F1F2cos 1N1N2cos2 1,A、C正確。答案AC考向2力的正交分解法和效果分解法的選用(多角度分析問題) 例4導學號:60810090如圖226,墻上有兩個釘子a和b,它們的連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兩者的高度差為l。一條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繩一端固定于a點,另一端跨過光滑釘子b懸掛一質(zhì)量為m1的重物。在繩上距a端eq f(l,2)的c點有一固定繩圈。若繩圈上懸掛質(zhì)量為m2的鉤碼,平衡后繩的ac段正好水平,則重物和鉤碼的質(zhì)量比eq f(m1,m2)為圖226A.eq r(5)B2C.eq f(r(5),2)D.eq r(2)審題探究重新平衡后的物

48、理情境如何?鉤碼的拉力分別在什么方向產(chǎn)生了作用效果?能否按力的作用效果方向分解?c點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能否用正交分解法求解?解析解法一力的效果分解法鈞碼的拉力F等于鉤碼重力m2g,將F沿ac和bc方向分解,兩個分力分別為Fa、Fb,如圖甲所示,其中Fbm1g,由幾何關(guān)系可得cos eq f(F,Fb)eq f(m2g,m1g),又由幾何關(guān)系得cos eq f(l,r(l2blc(rc)(avs4alco1(f(l,2)sup12(2),聯(lián)立解得eq f(m1,m2)eq f(r(5),2)。解法二正交分解法繩圈受到Fa、Fb、F三個力作用,如圖乙所示,將Fb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正交分解,由豎

49、直方向受力平衡得m1gcos m2g;由幾何關(guān)系得cos eq f(l,r(l2blc(rc)(avs4alco1(f(l,2)sup12(2),聯(lián)立解得eq f(m1,m2)eq f(r(5),2)。答案C規(guī)律總結(jié)(1)在實際問題中進行力的分解時,有實際意義的分解方法是按力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2)力的正交分解是在物體受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求合力的一種方法,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地求合力,將矢量運算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運算。(3)應(yīng)用正交分解法解題時,建立坐標系的原則。合力方向在一個坐標軸上,另一個坐標軸的方向合力為零??键c三繩子“死結(jié)”與“活結(jié)”模型1“死結(jié)”可理解為把繩子分成兩段,且不可以

50、沿繩子移動的結(jié)點?!八澜Y(jié)”兩側(cè)的繩因結(jié)而變成了兩根獨立的繩,因此由“死結(jié)”分開的兩段繩子上的彈力不一定相等。2“活結(jié)”可理解為把繩子分成兩段,且可以沿繩子移動的結(jié)點?!盎罱Y(jié)”一般是由繩跨過滑輪或者繩上掛一光滑掛鉤而形成的。繩子雖然因“活結(jié)”而彎曲,但實際上是同一根繩,所以由“活結(jié)”分開的兩段繩子上彈力的大小一定相等,兩段繩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這兩段繩子夾角的平分線。模型規(guī)律(1)“死結(jié)”模型中的桿與墻的連結(jié)一般為鏈鉸,因而桿上的力沿桿、繩上的力沿繩。(2)“活結(jié)”模型中的桿一般固定住,故桿對滑輪的力不一定沿桿與繩對滑輪的力平衡。例5導學號:60810091如圖227甲所示,輕繩AD跨過固定的水平

51、橫梁BC右端的定滑輪掛住一個質(zhì)量為M1的物體,ACB30;圖乙中輕桿HG一端用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G通過細繩FG拉住,EG與水平方向也成30,輕桿的G點用細繩GF拉住一個質(zhì)量為M2的物體,求:圖227(1)輕繩AC段的張力FAC與細繩EG的張力FEG大小之比;(2)輕桿BC對C端的支持力;(3)輕桿HG對G端的支持力。eq avs4al(審題指導規(guī)范流程)抓關(guān)鍵點:甲:固定桿連“活結(jié)”。乙:鉸鏈桿連“活結(jié)”。找突破口:甲中桿對滑輪的合力與兩繩的合力平衡,乙中桿上的力沿桿。解析題圖甲和乙中的兩個物體M1、M2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平衡的條件,首先判斷與物體相連的細繩,其拉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

52、;分別取C點和G點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如圖甲和乙所示,根據(jù)平衡規(guī)律可求解。(1)圖甲中輕繩AD跨過定滑輪拉住質(zhì)量為M1的物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輕繩AC段的拉力FACFCDM1g圖乙中由于FEGsin 30M2g,得FEG2M2g。所以eq f(FAC,FEG)eq f(M1,2M2)。(2)圖甲中,三個力之間的夾角都為120,根據(jù)平衡規(guī)律有NCFAC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3)圖乙中,根據(jù)平衡方程有FEGsin 30M2g,F(xiàn)EGcos 30NG,所以NGM2 gcot 30eq r(3)M2g,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eq f(M1,2M2)(2)M1g方向和水平方

53、向成30指向右上方(3)eq r(3)M2g方向水平向右思維提升(1)對輕質(zhì)桿,若與墻壁通過轉(zhuǎn)軸相連,則桿產(chǎn)生的彈力方向一定沿桿。(2)對輕質(zhì)桿,若一端固定,則桿產(chǎn)生的彈力有可能沿桿,也有可能不沿桿,桿的彈力方向,可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求得。導學號:60810092如圖228所示,水平輕桿的一端固定在墻上,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小球的重力為12 N,輕繩的拉力為10 N,水平輕彈簧的拉力為9 N,求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 圖228解析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所示,小球受四個力的作用:重力、輕繩的拉力、輕彈簧的拉力、輕桿的作用力,其中輕軒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確定,重力與彈簧拉力的合力大小為

54、F eq r(G2Feq oal(2,1)15 N設(shè)F與豎點方向夾角為,sin eq f(F1,F)eq f(3,5),則37即方向與豎直方向成37角斜向下,這個力與輕繩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條直線上。根據(jù)物體平衡的條件可知,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5 N,方向與豎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答案5 N,方向與豎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隨堂鞏固1導學號:60810093(多選)(2015廣東理綜)如圖229所示,三條繩子的一端都系在細直桿頂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將桿豎直緊壓在地面上,若三條繩長度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有圖229A三條繩中的張力都相等B桿對地面的壓力大于自身重力C繩子對桿的拉力在水

55、平方向的合力為零D繩子拉力的合力與桿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解析由于三條繩長度不同,則三條繩與豎直稈間的夾角不相等,因豎直桿僅是壓在地面上而沒有固定,則三條繩對桿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必平衡,但三個水平分力在水平面內(nèi)的方向關(guān)系不確定,故不能確定三條繩中張力的大小關(guān)系,A錯誤、C正確;由于三條繩對桿的拉力在豎直方向的分力都向下,故B正確;繩子拉力的合力豎直向下,桿的重力也豎直向下,它們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答案BC2導學號:60810094(多選)(2016深圳模擬)一個大人拉著載有兩個小孩的小車(其拉桿可自由轉(zhuǎn)動)沿水平地面勻速前進,則對小孩和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210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

56、和車所受的合力B拉力與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C拉力與摩擦力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上D小孩和車所受的合力為零答案CD3(2016惠州質(zhì)檢)如圖2211所示,艦載機保持牽引力F大小不變在勻速航行的航母上降落時受到阻攔而靜止,此時阻攔索夾角120,空氣阻力和甲板阻力不計,則阻攔索承受的張力大小為圖2211AF/2BFC.eq r(3)F D2F解析設(shè)阻攔索承受的張力大小為FT,由力的合成知識可知,牽引力F2FTcos eq f(,2),解得FTF,故B正確。答案B4(2016德州模擬)如圖2212所示,一光滑半圓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1的小球用輕繩跨過碗口并連接質(zhì)量分別為m2和m3的物體,平衡

57、時碗內(nèi)小球恰好與碗之間沒有彈力,兩繩與水平方向夾角分別為53、37,則m1m2m3的比值為(已知sin 530.8,cos 530.6)圖2212A543 B435C345 D534答案A5(2016綿陽質(zhì)檢)風洞是進行空氣動力學實驗的一種重要設(shè)備。一次檢驗飛機性能的風洞實驗示意圖如圖2213所示,AB代表飛機模型的截面,OL是拉住飛機模型的繩,已知飛機模型重為G,當飛機模型靜止在空中時,繩恰好水平,此時飛機模型截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則作用于飛機模型上的風力大小為 圖2213AG/cos BGcos CG/sin DGsin 解析作用于飛機模型上的風力F的方向垂直于AB向上,由平衡條件可知,風

58、力F在豎直方向的分力與飛機模型重力G平衡,即Fcos G,解得FG/cos ,A正確。答案A限時檢測(限時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54分)1(2016孝感檢測)如圖2214所示,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穿過輕滑輪,兩端系在高度相等的A、B兩點,滑輪下掛一物體,不計輕繩和輕滑輪之間的摩擦。現(xiàn)讓B緩慢向右移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2214A隨著B向右緩慢移動,繩子的張力減小B隨著B向右緩慢移動,繩子的張力不變C隨著B向右緩慢移動,滑輪受繩AB的合力變小D隨著B向右緩慢移動,滑輪受繩AB的合力不變解析隨著B向右緩慢移動,AB繩之間夾角逐漸增大,而滑輪所受繩AB的合力始終等于物體的

59、重力,保持不變,故繩子的張力逐漸增大,D正確。答案D2如圖2215所示,輕桿A端用光滑水平鉸鏈裝在豎直墻面上,B端用水平繩連在墻C處,在B端懸掛一重物P,在水平向右的力F緩慢拉起重物P的過程中,桿AB所受壓力的變化情況是圖2215A變大 B變小C先變小再變大 D不變解析根據(jù)力的合成與分解可知,CB繩的拉力增大,BP繩的拉力也增大,但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不變,桿所受壓力沿豎直方向的分力始終與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故桿所受壓力不變,D正確。答案D3如圖2216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點處固定一根輕桿a,桿與天花板保持垂直。桿的下端有一個輕滑輪O。另一根細線上端固定在該天花板的B點處,細線跨過滑輪O,下端

60、系一個重量為G的物體。BO段細線與天花板的夾角為30。系統(tǒng)保持靜止,不計一切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圖2216A細線BO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eq f(G,2)Ba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是eq f(G,2)Ca桿和細線對滑輪的合力大小是GDa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是G解析細線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G;以滑輪為研究對象,兩段細線的拉力大小都是G,互成120,因此合力大小是G,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a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也是G,方向與豎直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a桿和細線對滑輪的合力大小為零。答案D4導學號:60810095(2016合肥模擬)如圖2217為一位于墻角的光滑斜面,其傾角為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