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濟法0 .1 學習須知、本課程為專業(yè)核心課,閉卷考試。、課程成績構成:期末考試,50%。平時成績,50%,其中:過程性40%,自主性60%,3、上課表現(xiàn),5%。4、嚴格考勤,以此確定期末考試資格。 經濟法成績說明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50%平時成績內容過程性成績40%考勤:20分/次(共5次),請假:10分/次,輕微遲到、早退:3分/次,嚴重遲到、早退(一節(jié)課以上):6分/ 次。實驗:以實驗機考實際分數(shù)計算自主性成績60%案例分析一:50%案例分析二:50% 課程 經濟法 課號:1B10359 學分:4 課程性質:必修學習指導:、資料準備教材類:經濟法(第二版)主編 史際春,中國人民大學
2、出版社,2010;經濟法潘靜成、劉文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經濟法楊紫烜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經濟法學李昌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經濟法基礎理論漆多俊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著作類:經濟法原理 陳婉玲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中國經濟法學導論 董玉明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規(guī)范性文件:經濟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司法解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或者各單行規(guī)范性文件。、學習方法()規(guī)范學習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社會實踐、學習目標()通過課程考核()參加會計資格考試()參加CPA考試(5) 課程內容提綱及學時安排(總課時:理論64時)C
3、hap1. 法律基礎知識 6學時Chap2.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法律制度 6學時Chap3.外商投資企業(yè)法律制度Chap4.公司法 8學時Chap5. 證券法Chap6.企業(yè)破產法 6學時Chap7.物權法 8學時Chap8.合同法(總則、分則) 8學時Chap9.票據(jù)法律制度 8學時Chap10.競爭法律制度 6學時Chap11.會計法、審計法 6學時序言重點從三個方面掌握:經濟法是什么(What),經濟法的內容(How ),經濟法“背后”的原因(Why)。 馬克思、恩格斯的說:經濟法像一個幽靈,一直在學術界和實務界徘徊,揮之不去 1999年,教育部將經濟法列入14門核心課程,接著,李鵬又
4、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指出,經濟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七個法律部門之一(另外六個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最高法院是最頑固的,最晚承認經濟法。 挑戰(zhàn)之一:在社會化條件下,公共管理滲透至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方方面面。挑戰(zhàn)之二:經濟法范圍內的法律規(guī)范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法律規(guī)范,其專業(yè)性、技術性極強。挑戰(zhàn)之三:經濟法沖破了公法與私法的界線。 挑戰(zhàn)之四:在社會化條件下,以及經濟法、社會法的條件下,出現(xiàn)了法的政策化與政策法制化發(fā)展。 挑戰(zhàn)之五:傳統(tǒng)的以法律調整的方法來劃分法律部門的做法行不通。 因此:經濟法是經濟關系的法律調整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和高度的
5、產物。法律和道德。法律是靠國家力量來保證現(xiàn)實,道德是靠社會輿論力量實現(xiàn)。經濟法是靠國家力量來保證經濟關系的實現(xiàn)就好法律調整。法律調整的經濟關系是具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經濟法的作用 1.確定財產關系,定紛止爭。 2.保護債權債務關系。 3.市場管理。 4.稅收。 5.對企業(yè)關系的調整。 經濟法的概念經濟法的學科要有一個對象的定義,任何一個學科都是一樣的,定義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如何界定經濟法的調整對象:1、政府+商事(如政府采購、政府建高鐵);2、經濟+行政(有物質利益,是生產、交換、分配、流通領域,公共管理滲透到經濟管理);3、經濟內容+某種行政外衣(經濟內容主要由經
6、濟法來關注,行政外衣就是管理角色及其權利的控制)。按照以上三點,我們定義經濟法是調整公共管理關系、維護公平競爭關系、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xié)作關系的法律。1、公共經濟管理關系:管理與行政都有私的,經濟法原則上不調整私的、非經濟的,作為例外:私的管理外部化形成相應的、普遍的制度,典型的是會計法(股東了解),還有稅收從純粹滿足國家機器需要到經濟調整,稅收也要求會計公開,產品的質量監(jiān)督(如電梯)、藥品、汽車召回制度(針對人身安全有損害的問題)。2、維護公平競爭:反映了政府主導性和主觀能動性,一般競爭關系,經濟法不調整,由哪個法調整?市場經濟無時無刻不存在競爭。競爭關系正常情況下是民商法調整,只有在兩種情
7、況下,經濟法要調整競爭關系:一種是違反商業(yè)道德、違反誠信,不規(guī)則競爭;一種是以各種不合法手段做大做強、或同業(yè)聯(lián)合,從而消除競爭、損害競爭,目的是維護公平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和不競爭。所以,有學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法是二次法律調整”。 3、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xié)助關系(典型的經濟法調整關系) 第一章 法律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 法律的一般理論第二節(jié) 法律行為制度第三節(jié) 代理制度第四節(jié) 訴訟時效制度第五節(jié) 民事訴訟和仲裁制度經濟法的發(fā)展歷程第一節(jié) 法律的一般理論重點掌握法律淵源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法律事實第一章 法律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 法律的一般理論一、法律的特征法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一)
8、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三)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四)法律是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guī)范二、法律規(guī)范(一)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 法律規(guī)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反映國家意志的,具體規(guī)定權利義務及法律后果的行為準則。法律規(guī)范實際上是對人們的行為自由及其限度的規(guī)定,是對人們的行為自由的認可與對人們行為責任的設定。它具有如下特點:(1)法律規(guī)范是具體規(guī)定權利、義務以及法律后果的準則。(2)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普遍的行為模式,具有適用的普遍性和可重復性。(3)法律規(guī)范的可操作性較強,確定性程度較髙,具有微觀上的指導性。 (二)法律規(guī)范的種類1.授權性
9、規(guī)范與義務性規(guī)范。 2.強行性規(guī)范與任意性規(guī)范。3.確定性規(guī)范、委任性規(guī)范與準用性規(guī)范。 三、法律淵源和法系(一)法律淵源法律淵源,亦稱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存在或表現(xiàn)形式。我國法律制度在形式上屬于成文法,因此判例不作為法律淵源。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法律(僅次于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3行政法規(guī)(僅次于憲法、法律):國務院4地方性法規(guī)(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5部門規(guī)章: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構6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7國際條約或協(xié)定(二)法系所謂法系,是指對一個國家法律制度或體系的分類標準。由于各國法律的歷史淵源
10、、 歷史傳統(tǒng)、存在樣式和運行方式的不同,各國所屬的法系也有所區(qū)別。按照這種分類方法,各國的法律制度主要可以分為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成文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tǒng),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于大陸法系。我國的法律制度在形式上屬于大陸法系。普通法系,又稱英美法系、海洋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tǒng)而發(fā)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語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制度均屬于英美法系。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主要區(qū)別包括
11、以下幾個方面:1法律淵源不同。 2法官權限不同。 3訴訟程序不同。 但是,由于不同法系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lián)系與交流不斷加強,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兩大法系之間的互相借鑒也隨之受到重視,因而二者之間的差別也逐漸縮小。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大陸法系國家開始承認判例為法律淵源。 四、法律體系所謂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法律規(guī)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jù)法律規(guī)范的調整對象和調應方法的不同,劃分為若十法律門類,并由這些法律門類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規(guī)范形成的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 我國法律體系 (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二)刑法(三)行政法(四)民商法(五)經濟法(六)社會法 (七)訴訟與非訴訟程序
12、法(五))經濟法經濟法是調整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調控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經濟法是在政府干預市場活動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法律門類,一方面與行政法的聯(lián)系很密切;另一方面又與民法、商法的聯(lián)系很密切。經濟法既有調整縱向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又有調整橫向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經濟法是公法,側重于調整政府平衡協(xié)調經濟生活中發(fā)生的政府與商事主體間的關系,強調政府與商事主體間責、權、利、效的一致性。 五、法律關系(一))法律關系概述法律關系是根據(jù)法律規(guī)范產生的,以主體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為內容表現(xiàn)的社會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相比,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關系是一種意志關系,屬上層建筑范疇
13、。 2法律關系是根據(jù)法律規(guī)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 3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的社會關系。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關系主體,即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 享有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人,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人。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國家。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國家。自然人的行為能力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小于10周歲)或者“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解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10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
14、的精神病人【解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18周歲)的成年人【解釋1】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窘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三)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是法律允許權利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可以作為或不作為,或者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并有他人的法律義務作保證的資格。義務則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人應該按照權利人要求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15、以滿足權利人的利益。權利與義務具有密切的關系: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權利人行使權利依賴于義務人承扭義務;權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而損害義務人的利益。(四)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法律關系的客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物。法律意義上的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它可以是自然物,如森林、土地,也可以是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物,如建筑物、機器、各種產品。(2)行為。一定的行為結果可以滿足權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如旅客運輸合同的客體是運送旅客的行為。(3)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組織的姓名或
16、名稱,公民的肖像、名譽、尊嚴,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4)智力成果。如文學藝術作品、科學著作、科學發(fā)明等。 (五)法律關系的變動原因法律事實所謂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xiàn)象根據(jù)不同的標準,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兩類:事件和人的行為。1事件。與當事人意志無關,但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 能夠導致一定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件有:(1)人的出生與死亡。(2)自然災害與意外事件。(3)時間的經過。2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動。根據(jù)人的行為是否屬于表意行為,可以分為兩類:(1)法律行為,即
17、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為要素的行為。(2)事實行為,即與表達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內容無關的行為。如創(chuàng)作行為、 侵權行為等。 第二節(jié) 法律行為制度分為四類有效的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第二節(jié) 法律行為制度 一、法律行為理論(一)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征法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的合法行為。法律行為是法律關系變動的原因,是一種重要的法律事實。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1以意思表示為要素。2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為目的。3是一種合法行為。(二)意思表示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核心,因此,認識法律行為必須以意思表示為切入點。意思表示包括意思和表示兩個
18、方面。意思主要是指當事人欲使其內心意思發(fā)生法律上效力的效果意思,而表示則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的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現(xiàn)于外部,為行為相對人所了解。意思表示的表示方式一般采用明示方式,但在特定情況下,默示狀態(tài)也可以成立意思表示。 (三)法律行為的分類 1單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2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3要式的法律行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為。 4主法律行為和從法律行為。 二、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一)法律行為的成立法律行為的成立,應當符合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即必須具有當事人、意思表示、標的三個要素。一些特別的法律行為,除了上述三個要素以外,還必須具備其他特殊事實要素,如實踐性法律行為的成立
19、還必須有標的物的交付。 二、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二)法律行為的生效法律行為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法律行為因為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認可的效力。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法律行為的生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法律行為的成立是法律行為生效的前提;法律行為尚未成立,當然也談不上生效。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法律行為成立和生效是重合的,即在法律行為成立時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行為生效,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即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效要件包括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 1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2法律行為有效的形式要件 (1
20、) 口頭形式。(2)書面形式。(3)推定形式,通過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使得他人可以推定其意思表示的形式。(4)沉默形式,指行為人不用行為表示,而是以消極的不作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 二、無效民事行為(一)無效民事行為的概念 無效民事行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不發(fā)生當事人預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為。1自始無效,即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2當然無效,即不論當事人是否主張,是否知道,也不論是否經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民事行為當然無效。 3絕對無效,即絕對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也不能通過當事人的行為進行補正。 無效民事行為可以分為全部無效的民事行為和部分無效的民事行為。民法通則第六十
21、條和合同法第五十六條都規(guī)定:“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二)無效民事行為的種類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2.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3.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4.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5.乘人之危而為的民事行為6.惡意串通所為的民事行為7.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8.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贈與、獎勵、獲得報酬等純獲益的行為,屬于有效行為。(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某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細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為(如9歲的男孩從小賣部購買了1元的雪糕),該行為有
22、效。(3)除上述情形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純獲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合同,直接有效。(見第9章)除上述情形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2)單方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合同以外的行為(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遺囑),是無效的民事行為。3欺詐含義:指當事人一方故意編造虛假情況或者隱瞞真實情況,使對方陷入錯誤而違背自己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構成要件有具體的欺詐行為欺詐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為故意。受欺詐方做出意思表示受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3、。(1)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無效合同。(2)單方民事行為因欺詐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如債務的免除),屬于無效民事行為。4脅迫(1)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無效合同。(2)單方民事行為因脅迫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如債務的免除),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窘忉尅浚?011年新增)受脅迫方可以是相對人,也可以是相對人的親友。受脅迫的客體可以是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 5乘人之危(1)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不論是否損害國家利益,一律屬
24、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2)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如債務的免除),屬于無效民事行為。6惡意串通惡意串通,不論其損害國家、集體還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屬于無效。7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一切與法律的“強制性或者禁止性”規(guī)定相抵觸的、違反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均屬無效。二、無效民事行為8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如通過合法的買賣、捐贈形式來達到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目的,屬于無效行為。9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經營規(guī)定的除外?!纠}單選題】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下列各項中,屬于無效合同的是( )。A因乘人之危訂立的
25、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B因乘人之危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C因脅迫而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D惡意串通,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答案】D【解析】(1)選項AB: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不論是否損害國家利益,一律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2)選項C: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可撤銷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無效合同;(3)選項D: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不論損害國家、集體還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屬于無效合同。三、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亦稱“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由于行為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導
26、致非真實的意思表示,可由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 結構1無效民事行為與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區(qū)別2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種類3撤銷權4民事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后果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區(qū)別 (1) 法律效力不同(2)主張權利的主體不同。 (3)行為效果不同。 (4)行使時間不同。 (1) 法律效力不同在撤銷前已經生效;可以對抗除撤銷權人以外的任何人。無效民事行為則當然無效、自始無效、絕對無效。(2)主張權利的主體不同應由撤銷權人申請,人民法院不主動干預。無效民事行為,司法機關和仲裁機構可以主動干預,宣告其無效。但是,不論當事人是否主張,也不論是否經過人民
27、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確認,該民事行為當然無效。(3)行為效果不同撤銷權人對權利行使擁有選擇權,可以撤銷其行為,也可通過承認的表示使撤銷權消滅。如果撤銷權人未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使撤銷權,或者僅僅要求變更民事行為的部分內容,并不要求將該行為撤銷,則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仍然有效。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一經撤銷,則視同無效民事行為,其效力溯及于行為的開始,即自行為開始時無效。無效民事行為自始無效、絕對無效。AB欺詐行為4.1/成立4.10知道擁有撤銷權變更撤銷不撤銷,繼續(xù)履行無效合同(4)行使時間不同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否則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無效民
28、事行為當然無效、自始無效、絕對無效,不存在此種限制 2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種類(1)重大誤解因重大誤解而為的民事行為,一律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2)顯失公平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一律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窘忉尅扛鶕?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對于合同是否顯失公平進行判斷的時間點,應當是“訂立合同之時”。合同訂立之后發(fā)生的情勢變化,導致顯失公平的,不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2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種類(3)乘人之危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不論是否損害國家利益,一律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4)欺詐、脅迫受欺詐、脅迫而訂立的“不損害國
29、家利益的合同”,才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可變更、可撤銷重大誤解/顯失公平100%可撤銷乘人之危欺詐/脅迫無效(損害國家利益)可撤銷無效:單方民事行為可撤銷雙方受害方合同合同3撤銷權(1)撤銷權是權利人以其單方的意思表示變更或撤銷已經成立的民事行為的權利,撤銷權在性質上屬于形成權(依撤銷權人的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無須相對人同意)。3撤銷權(2)在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中,并非所有當事人均享有撤銷權。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只有受損害方才有權撤銷。撤銷權人變更或者撤銷的意思表示應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作出,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30、機構確認其撤銷權是否成立?!窘忉尅繉τ凇爸卮笳`解”、“顯失公平”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均有撤銷權。3撤銷權(3)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該期限屬于除斥期間(不變期間),不得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4民事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后果(1)一旦被撤銷,則視同無效民事行為,自行為開始時無效。(2)合同被撤銷后,不影響其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3)民事行為被撤銷后,還將產生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法律后果。 5訴訟時效可撤銷合同受除斥期間的限制,故一方當事人就撤銷合同之訴主張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合同被撤銷后,返還財產、
31、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 【案例】甲公司、乙公司于2010年4月1日訂立買賣合同,2010年4月10日甲公司發(fā)現(xiàn)乙公司存在欺詐行為(但未損害國家利益),2010年4月20日甲公司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合同,2010年4月30日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該合同。 在本案中:(1)受欺詐、脅迫而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2)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受損害方(甲公司)才有撤銷權;甲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合同時,由人民法院確認其撤銷權是否成立;(3)該合同的撤銷,應由撤銷權人甲公司申請,人民法院不主動干預; (4)該合同在成立之時就
32、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在被撤銷之前,其法律效力可以對抗除撤銷權人以外的任何人,只有甲公司享有是否申請撤銷的選擇權,乙公司沒有發(fā)言權,如果甲公司不申請撤銷,乙公司必須老老實實履行合同;(5)如果甲公司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不變期間)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6)在撤銷合同的訴訟中,如乙公司主張訴訟時效抗辯,法院不予支持(訴訟時效適用于債權請求權,撤銷合同的訴訟不涉及債權請求權);(7)該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銷后,視為無效合同,自2010年4月1日(合同成立之日)起無效;(8)該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銷后,乙公司應當賠償甲公司因此所受到的損失10萬元,如果乙公司拒
33、絕賠償(賠償之債,涉及債權請求權),債權人甲公司可以對債務人乙公司提起訴訟,2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從2010年4月30日(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 四、效力待定的合同(見教材第9章)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2無權代理 3無權處分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1)直接有效 純獲利相適應(2)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2無權代理(2007年多選題、2009年新制度多選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
34、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3無權處分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五、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1附條件的法律行為(1)附生效條件的法律行為在所附條件成就之前,法律行為已經成立;條件成就之后,法律行為發(fā)生法律效力。(2)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在所附條件成就以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當條件成就時,權利和義務則失去法律效力。2附期限的法律行為(1)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為法律行為雖然已經成立,但是在所附期限到來之前不發(fā)生效力,待期限屆至時,才發(fā)生法律效力。(2)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在約定的期限到
35、來時,該行為所確定的法律效力消滅?!纠}1多選題】甲、乙簽訂一份租賃合同。合同約定,如果甲父死亡,則甲將房屋出租給乙居住。下列對該民事法律行為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既未成立,也未生效B已成立,但未生效C是附條件的合同D是附期限的合同【答案】BD【解析】(1)選項CD:所附的條件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但所附的期限不論是不是確定的期限,必然會到來(死亡之日);(2)選項AB:該合同屬于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該合同已經成立,但在甲父死亡之前,尚未生效。 【例題2多選題】下列選項中,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的有( )。A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B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C所附條件尚未成就的附條件
36、民事行為D因重大誤解而實施的民事行為【答案】AB【解析】(1)選項A: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不論是否損害國家利益,一律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2)選項C:所附條件尚未成就,民事行為只是不生效,談不上無效;(3)選項D: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第三節(jié) 代理制度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一種法律制度。 二、代理的法律特征1代理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3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獨立”向“第三人”進行意思表示4代理行為的法律效果
37、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三、委托代理授權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四、代理權的濫用1自己代理(代理他人與自己進行民事活動)2雙方代理(代理雙方當事人進行同一民事行為) 3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代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五、無權代理的后果1合同的效力在無權代理情況下代理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而非無效合同)。2本人(被代理人)的追認權(1)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2)被代理人的追認權在性
38、質上屬于形成權。【解釋】一旦本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就確定地轉化為無效民事行為,由各方當事人按照過錯程度承擔法律責任。 3相對人(1)相對人的催告權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窘忉?】催告在性質上屬于意思通知行為,不屬于形成權?!窘忉?】無論相對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權。(2)相對人的撤銷權善意相對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之前,有權撤銷其對無權代理人已經作出的意思表示。【解釋1】撤銷權在性質上屬于形成權?!窘忉?】撤銷權的行使有兩個條件:(1)只有“善意相對人”才可以行使撤銷權,如果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無權代理人無代理權,則不能行使撤銷權;
39、(2)撤銷權的行使必須是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之前,如果被代理人已經行使了追認權,則代理行為確定有效,此時善意相對人不能行使撤銷權?!纠}多選題】2010年6月5日,甲授權乙以甲的名義將甲的一臺筆記本電腦出售,價格不得低于8000元。乙的好友丙欲以6000元的價格購買。乙遂對丙說:“大家都是好朋友,甲說最低要8000元,但我想6000元賣給你,他肯定也會同意的。”乙遂以甲的名義以6000元將筆記本電腦賣給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該買賣行為無效B乙是無權代理行為C乙可以撤銷該行為D甲可以追認該行為【答案】BD【解析】(1)選項AB:乙超越代理權,構成無權代理,該買賣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40、而非無效合同;(2)選項C:只有善意相對人才有撤銷權,乙并非相對人,根本無撤銷權,在本題中,丙屬于惡意相對人,丙也不能行使撤銷權;(3)選項D:被代理人甲有追認權。 六、表見代理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1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1)代理人實際上無代理權;(2)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3)客觀上有使相對人相信無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的情形;(4)相對人基于這個客觀情形而與無權代理人成立民事行為?!窘忉尅肯鄬θ擞欣碛上嘈艧o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合同簽訂人持有被代理人的介紹信或蓋有印章的空白合
41、同書,使得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2)無權代理人此前曾被授予代理權,且代理期限尚未結束,但實施代理行為時代理權已經終止。2表見代理的效果(1)本人表見代理對于本人(被代理人)來說,產生與有權代理一樣的效果。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主張代理行為無效。(2)相對人表見代理對于相對人來說,既可以主張其為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以主張其為表見代理。相對人如果主張狹義無權代理,則相對人可以行使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從而使得整個代理行為歸于無效,被代理人不得基于表見代理而對相對人主張代理效果。相對人如果主張表見代理,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主張代理行為無效。【例題多選題】甲公司委托業(yè)務員張
42、某到某地采購一批等離子電視機,張某到該地后意外發(fā)現(xiàn)當?shù)匾夜镜囊壕щ娨暀C很暢銷,就用蓋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介紹信和空白合同書與乙公司簽訂了購買200臺液晶電視機的合同,并約定貨到付款。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A乙公司有權基于狹義無權代理行使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從而使得整個代理行為歸于無效B乙公司基于狹義無權代理行使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時,甲公司有權基于表見代理要求乙公司履行買賣合同C乙公司基于表見代理要求甲公司履行買賣合同時,甲公司可以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D乙公司基于表見代理要求甲公司履行買賣合同時,甲公司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答案】AD【解析】(1)選項AB:相對人如果主張狹義無權代
43、理,則相對人可以行使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從而使得整個代理行為歸于無效,被代理人不得基于表見代理而對相對人主張代理效果;(2)選項CD:相對人如果主張表見代理,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主張代理行為無效。第四單元 訴訟時效制度一、訴訟時效的基本理論二、訴訟時效的種類與起算三、訴訟時效的中止 四、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 一、訴訟時效的基本理論1訴訟時效的概念訴訟時效是指“債權請求權”不行使達一定期間而失去國家強制力保護的制度。(1)起訴權(2)勝訴權(3)債權(4)訴訟時效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協(xié)議變更或限制。2當事人“不喪失勝訴權”的兩個例外(1)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當事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xù),在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shù)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2)對于專利侵權行為,權利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xù),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術創(chuàng)新與養(yǎng)老行業(yè)的融合
- 個人固定資產借款合同范文
- 土方運輸承包合同范本
- 農產品經銷合同書
- 牛羊肉購銷合同協(xié)議書模板范本
- 凈水器購銷合同模板
- 合同范本產品銷售合同
- 合同違約責任條款
- 煤礦井下飛行巡檢機器人的研究與應用展望
- 安裝合同范本 標準版
- 《財務管理學(第10版)》課件 第5、6章 長期籌資方式、資本結構決策
- 房屋永久居住權合同模板
- 醫(yī)院納入定點后使用醫(yī)療保障基金的預測性分析報告
- 初中英語不規(guī)則動詞表(譯林版-中英)
- 2024年3月四川省公務員考試面試題及參考答案
- 新生兒黃疸早期識別課件
- 醫(yī)藥營銷團隊建設與管理
-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題100道(全冊完整)
- 冷軋工程專業(yè)詞匯匯編注音版
- 小升初幼升小擇校畢業(yè)升學兒童簡歷
- 第一單元(金融知識進課堂)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