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試題研究】(廣西專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第三部分 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 新人教版_第1頁
【中考試題研究】(廣西專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第三部分 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 新人教版_第2頁
【中考試題研究】(廣西專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第三部分 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 新人教版_第3頁
【中考試題研究】(廣西專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第三部分 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 新人教版_第4頁
【中考試題研究】(廣西專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第三部分 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十 課外文言文閱讀廣西中考命題規(guī)律與趨勢 從近7年廣西人教版地市考查的課外文言文情況來看,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1. 從考查地市來看,除貴港、百色未考查課外文言文單篇閱讀外,其他地市均有涉及,南寧為必考地市,梧州、來賓、崇左的考查有反復。 2.從選材來看,課外文言文多選篇幅短小、初中生易讀懂的敘事類人物傳記或說理語段材料。且所選語段有重復,如2013梧州和2010南寧均考查了晏子諫景公,2012梧州和2009南寧均考查了不計人過。3.從考查點來看,近幾年逐漸趨于穩(wěn)定,主要考查斷句、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和文意理解、拓展探究類題目。4.從分值來看,分值跨度較大,213分不等,近3年固定在26分。 課

2、外文言文的考查遵循的是“題在課外,答在課內”的原則,因此要注意在學習課內文言文時多積累,掌握方法技巧,且在平時的練習中,養(yǎng)成總結歸納、聯(lián)系生活常思考的習慣。廣西20122014中考真題精選一、(2014南寧1719題6分)文言文閱讀。 王羆性儉率 王羆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臺使,羆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泵笥页啡ブJ拐咩等淮髴M。又有客與羆食瓜,客削瓜侵膚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選自周書王羆傳)【注釋】王羆(p):北周大將。臺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派出的使者。舂爨(cun):用

3、杵搗去谷物的皮殼或搗碎,生火做飯。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又有客與羆食瓜 食:_(2)及瓜皮落地 及:_等到吃2.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客削瓜侵膚稍厚,羆意嫌之。 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點,王羆心里厭惡他這種行為?!窘馕觥课闹挟嬀€句是一個主謂句,應進行直譯,但在翻譯時要注意重點實詞的古今異義。“膚”在這里是“樹木、果實的表皮”的意思;“嫌”為“厭惡”的意思。另外,“之”指代“客削瓜侵膚稍厚”一事,在此是復指,可不譯。3. 你怎樣看待王羆的“直率”?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2分)示例一:我贊賞王羆的直率。 王羆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費的行為,讓浪費者感

4、到慚愧。示例二:我不贊賞王羆的直率。王羆制止浪費的言行太直接,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讓人感到尷尬,這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解析】首先應該讀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然后,結合自身或現(xiàn)實,談談讀后的啟示或收獲。本文中,“撤掉浪費糧食的官員的食物”和“撿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帶果肉的瓜皮吃”這兩件事都表明了王羆“直率”的性格。從“使者愕然大慚”和“客甚有愧色”可以看出作者對王羆的做法持贊賞態(tài)度。然后結合文章內容說出自己的觀點,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六、(2012南寧1719題6分)文言文閱讀。張齊賢明察 宋張齊賢,嘗為江南轉運使。

5、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shù)件,齊賢于簾下熟視而不問。爾后張齊賢三為宰相,門下奴仆皆得遷,唯此奴不沾祿。 奴乘間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久矣,門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獨遺吾也?”因泣下不止。 齊賢憫然曰:“予欲不言,爾則怨我。爾憶當年江南日,盜吾銀器數(shù)件乎?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爾亦應知也。吾為宰相,進退百官,志在激濁揚清,安敢薦盜賊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錢三十萬,去吾門下,自擇所安。”奴震駭,泣拜而去。 (選自鄭瑄昨非庵日篡)【注釋】轉運使:官職名稱,主管水陸運輸。乘間:乘著空閑。相公:古代對宰相的稱呼。進退:任免。激濁揚清:揭露丑惡,發(fā)揚正氣。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嘗為江南

6、轉運使 _(2)念汝事我久 _考慮擔任2.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奴震駭,泣拜而去。仆人十分震驚害怕,哭著拜別而后離開?!窘馕觥勘绢}中要注意“駭”“去”的含義,然后用通順的語言連貫起來即可。3. 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談談你對張齊賢這樣處置奴仆的看法。(2分)示例:張齊賢看到仆人偷銀器卻沒有將其送至官府,甚至沒有告訴任何人,反而給予仆人足夠的臉面和尊重,沒有毀掉仆人將來的前途。張齊賢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做法不夠完善妥當,因為張齊賢沒有在仆人犯錯時及時地教育讓他改正,最后導致仆人幾十年來碌碌無為。【解析】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回答時,結合原文,從正反兩方面回答。如張齊賢對仆人的

7、尊重和沒有及時指出錯誤的后果。答出一個方面即可。??伎键c及方法指導考點一 文言斷句 劃分朗讀節(jié)奏其實就是考查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涉及文字、詞義、語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從近7年的廣西中考題看,此考點考查較少,僅在2010來賓和2014梧州考查過兩次,考查形式為給出句子要求劃分節(jié)奏。一般來說,應遵循兩個原則: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間不能停頓;表示一個完整概念的短語中間不能停頓。典例剖析(2014梧州15題2分)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原題見本書P152二題】城 郭 高 溝 洫 深 則 民 力 罷 矣?!舅悸窔w納】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可根據(jù)意義來劃分。虛

8、詞“則”以前的內容是說明“民力罷”的原因,原因部分有兩層,“城郭高”為一層,“溝洫深”為一層。所以,應在這兩個地方停頓。另外,還可以根據(jù)前文“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也”一句的句式來劃分。【答案及評分】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罷矣(2分)方法指導(1)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fā)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于什么文體,寫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應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

9、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于陳述句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于疑問句末;哉、夫等經常用于感嘆句末。其后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

10、句。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其他的如: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且完整的句子時,“而”前面要斷開。(4)找出動詞,明確句意。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容易區(qū)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5)借助名詞(代詞)斷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名

11、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基本上就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余(表示“我”),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借助語法結構斷句。文言文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等,根據(jù)這些結構也可斷句。(7)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著便可斷開幾處的效果。(8)利用對稱句式。解題時,注意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相同的結構這一特點。如“故福之為禍/禍之

12、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句式工整,基本為四字一句,據(jù)此可正確斷句。當然,斷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根據(jù)押韻規(guī)律斷句,根據(jù)間隔反復斷句,特殊句式等斷句,綜合運用這些方法,效果會更好??谠E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主謂動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遇上關聯(lián)想一想,總領詞后慢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键c二 實詞解釋 文言實詞的考查是廣西課外文言文考查的重點,所考實詞多是課內文言文中接觸過的,理解時必須結合具體語境,即“根據(jù)上下文”來理解詞義。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要確定一個實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不僅要靠積

13、累,還必須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詞義推斷的具體方法。方法指導方法一:課文遷移法(直接遷移法) 又稱“聯(lián)想推斷法”,即聯(lián)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本詞的詞義。如解釋“有客與羆食瓜”(2014南寧)一句中的“食”字,如果聯(lián)想到“食不飽,力不足”(馬說)中的“食”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食”字的意思也是“吃”。方法二: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來推斷文言文中實詞的詞義,如 “舍本而問末者耶”(2013南寧)中的“舍”,可聯(lián)系成語“舍本逐末”來理解,義為“舍棄”。方法三:組詞推斷法 將文言文中的詞語進行擴充,組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后再根據(jù)具體語境確定文言實

14、詞的詞義。 如對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2013南寧)中“使”字的字義推斷,可以把“使”組成幾個詞語,從中做選擇:使用、使喚、差使通過篩選不難得出“派遣”這個意思。方法四:語境推斷法 實詞絕大多數(shù)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念汝事我久”(2012南寧),結合上下文來看,在張齊賢任宰相,其仆多為官的情況下,有一個仆人卻沒有得到提升,是因為三十年前他曾經偷竊,但是張齊賢念在他侍奉自己時間長的份上,給了他一些錢,讓他離開了,由此可知“念”在此是“考慮”的意思。方法五:古今對照法 即以古今構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漢語詞匯中有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古今

15、不同,需要特別注意?,F(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在古漢語中有可能是兩個詞。如 “地方”在古漢語中是兩個詞,“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圓”之意,在現(xiàn)代漢語中“地方”是一個詞,表“處所”等義。方法六:對句判斷法 又稱“語言結構推斷法”,即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等對舉現(xiàn)象很多,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據(jù)之進行判斷。如“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保?014崇左)中,因“被”與“跣”對應,“跣”在注釋中解釋為“光腳”,由此就可判斷“被”在此處應為狀語,和“發(fā)”連用,解釋為“披著

16、頭發(fā)”。方法七:字形推斷法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聲偏旁構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過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詞義。如“絕”,從絲從刀,表示用刀割斷絲縷的意思。引申為“斷、斷絕、消失”等,如 “沿溯阻絕”(三峽)中“絕”為“斷”;“哀轉久絕”(三峽)中的“絕”是“消失”的意思?!敖^”也有“極點”或“極”的意思,因為斷絕處,也就是盡頭,如“絕?多生怪柏”(三峽)中的“絕”就是“極點”或“極”的意思??键c三 句子翻譯 句子翻譯是廣西課外文言文重點考查的內容之一,考查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文中有深層意義、表現(xiàn)力強、反映主旨的句子;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

17、、倒裝句等比較特殊的句子;有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語法現(xiàn)象的句子。屬于綜合性的考查,要注意聯(lián)系語境。典例剖析(2014南寧18題2分)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驹}見本書P151一題】客削瓜侵膚稍厚,羆意嫌之。【思路歸納】此句是一個主謂句,應進行直譯,但在翻譯時要注意重點實詞的古今異義?!澳w”在這里是“樹木、果實的表皮”的意思;“嫌”為“厭惡”的意思。另外,“之”指代“客削瓜侵膚稍厚”一事,在此是復指,可不譯。【答案及評分】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點,王羆心里厭惡他這種行為。(“嫌”1分,句意準確完整1分。)方法指導 文言句子翻譯時,可以運用以下方法,力求準確、通順、流暢。(1)對:一

18、般指把原句中的文言單音詞對譯為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或多音詞。例1: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句中“然”“懈”“追”“報”等分別譯為“然而”“松懈”“追念”“報答”等雙音節(jié)的詞語。)(2)換: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fā)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例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翻譯】皇宮的官員和朝庭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句中的“宮”“府”分別替換成皇宮、朝庭,“陟”“罰”分別替換成獎勵、懲罰等。(3)留:人名、地名、年號、國號、廟號、謚號、書名、物名都保留不譯;與

19、現(xiàn)代漢語表達一致的詞語可保留。例3: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翻譯】慶歷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句中的“慶歷四年”是時間,“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保留。(4)刪: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如發(fā)語詞、部分結構助詞等,同義復用的實詞或虛詞中的一個和偏義復詞中陪襯的詞應刪去。例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翻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呢?句中的“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應刪去。例5: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翻譯】(齊國是)大國,很難估測,我害怕他們有埋伏。句中的“夫”是發(fā)語詞,譯時應刪去。(5)補:省略的部分;詞類活用的部分;代詞所指的

20、內容;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內容等。例6: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翻譯】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碰面。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來到。(6)調: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例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翻譯】你太不聰明了!例8: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翻譯】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前四種方法是用于解詞,后兩種方法是用于調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語序不合現(xiàn)代規(guī)范的現(xiàn)象。【速記口訣】名詞要留,無義要刪,省略須

21、補,倒裝要調。更多時候,用換來組,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步解詞,準確無誤;二步對詞,完整不漏;三步串句,流暢通順;四步順意,符合原意。步步落實,譯句無憂考點四 概括文意 概括文意、把握主題也是廣西中考文言文閱讀中??嫉目键c之一。概括文章內容、把握主題,就是在理解詞意、句意后,著眼于全局,在對文言文進行全面通讀、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初步概括語段內容,體味感情基調,領會寫作意圖。典例剖析(2014來賓14題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其中蘊涵的道理?!驹}見本書P152三題】【思路歸納】首先要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通讀全文,可知這一文段講的是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吃飯,因為覺得飯菜味道太淡

22、,加了鹽之后覺得鮮美,便自以為鹽加得越多,飯菜味道越好,就空口吃鹽,結果敗壞了味覺。接著看故事主旨,確定褒貶之后,再談讀此故事后的感受,最后把它上升到生活中的道理這類故事,蘊涵怎樣的道理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敬鸢讣霸u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弄得很糟。即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2分)方法指導(1)梳理結構,全面把握。對文章內容有了全局性認識,才能對局部有明確的指導。梳理結構,準確篩選信息要點,進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與主旨。對結構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題、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2)鎖定區(qū)域,準確篩選。在全面

23、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選項在原文找到對應的區(qū)域,然后在具體區(qū)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3)一一對應,仔細分辨。在找準信息點后,將選項與文章要點一一對應,認真弄清原文內涵,琢磨內容要點,看選擇項與題目是否吻合。(4)抓重點,準確翻譯。在分辨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確翻譯,當然并不是全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發(fā)生分歧的地方準確翻譯。(5)綜合分析,理清因果。對文意的分析必須綜合全文分析,尤其是結合主旨,看是否混淆概念,尤其注意是否倒置了因果,或故意混淆了因果關系。考點五 人物評價 人物評價,一般考查的方式有: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質;文中的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對文中人物

24、的看法,為什么,等等。廣西課外文言文閱讀以人物故事為主,對人物的評價也是??嫉膬热葜弧5淅饰觯?014南寧19題2分)你怎樣看待王羆的“直率”?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驹}見本書P151一題】【思路歸納】首先應該讀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然后,結合自身或現(xiàn)實,談談讀后的啟示或收獲。本文中,“撤掉浪費糧食的官員的食物”和“撿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帶果肉的瓜皮吃”這兩件事都表明了王羆“直率”的性格。從“使者愕然大慚”和“客甚有愧色”可以看出作者對王羆的做法持贊賞態(tài)度。然后結合文章內容說出自己的觀點,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及評分】示例一:我贊賞王羆的直率。 王羆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費的行為,讓浪費者感到慚愧。示例二:我不贊賞王羆的直率。王羆制止浪費的言行太直接,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讓人感到尷尬,這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觀點明確1分,結合原文闡明理由1分)方法指導 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分析標題。有些文章,標題就可以提示人物性格特點,如王羆性儉率,寫的肯定是王羆生性節(jié)儉直率,再如張齊賢明察,肯定寫的是張齊賢明察秋毫的事情。 (2)讀原文。對于閱讀材料,要從頭到尾,慢慢讀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詞句,也不能把握內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沒有必要,考試時間也不允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