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留侯論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魯人版高二選修) 留侯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人:何緒奇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2、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思路。 3、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 課前預習 1、寫作背景 張良,字子房,與蕭何、韓信并為漢初三杰,為輔佐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為韓人,當秦滅韓之時,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鐵椎狙擊秦始皇,事敗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漢相爭時,子房運籌帷幄,輔佐漢高祖打敗項羽,事成不居功,自請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2、內容簡介 留侯論是一篇史論散文。本文根據(jù)史記留侯世家所記載張良
2、圯上受書以及輔佐劉邦統(tǒng)一天下的事例,論證了“忍小忿而就大謀”“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筆縱橫捭闔,極盡曲折變化。留侯一生事跡很多,可論者不少,作為一篇史論,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有重點、有所側重地選擇材料,蘇軾則是緊緊圍繞題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豐富的材料中,只選取了兩件最能體現(xiàn)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書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輔佐劉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來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歷史作用,即“用忍”。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論,是進獻給皇帝以應試求官的。文章通過對張良的評論,向皇帝和考官顯示了其非凡的才華。 3、預習課文 (1)結合課下注
3、釋自讀文本,把重要注釋寫到文本中。 (2)給下列括號前的字注音。 卒()然臨之圯()上老人刀鋸鼎鑊() 賁()育倨()傲鮮()腆() 彼其()不稱()其志氣肉袒()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學案中的字音。 2、誦讀課文,讀準字音和斷句。 3、理清全文思路。 (1)總領全文,提出論題“忍”字。 (24)寫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 (5)寫留侯用“忍”。 (6)析史遷之疑,駁太史公之見。 二、課堂探究學習課文1-3段 (一)梳理基礎知識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
4、)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世人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材,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
5、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二)當堂檢測,翻譯下列重要句子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2、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 觀察老人用以含蓄地表達自己意見的,都是圣人賢士相互間勸誡的道理。 3、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一個立法嚴厲、苛刻的政權,它銳利的鋒芒不能觸犯,而當它走到
6、末路時就可以乘虛而入了。 4、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所以,老人故意用傲慢無禮的行為重重地刺激他,讓他能有忍耐之心,然后才可以去完成偉大的事業(yè) (三)課文內容分析 1、讀課文第一段,說說作者所談論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這一中心的? 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現(xiàn)對比,表明豪杰之士的過人之節(jié)為能忍 2、從第二段文字出發(fā),分析圯上老人出現(xiàn)的用意是什么? 抓重點句:且其意不在書 簡說有關張良的傳說,指出第二節(jié)為破典引事,從而證明作者的獨辟蹊徑。 3、讀第三段,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一個人成功要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提示:研討重點語句“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
7、荊軻之計謀,以僥幸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 明確:首先要有杰出的才能,其次要有過人的氣度。突出了作者對“賢而能忍的重視” 補充引導:張良存在的不足是什么。張良只具其一,未具其二,是以老人教之。從而得出一個觀點,忍小忿而就大謀。 留侯論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人:何緒奇 一、檢查預習 必有過人之節(jié)(節(jié)操)卒然臨之而不驚(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怎么) 所以微見(表現(xiàn))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互相) 其平居無罪夷滅者(殺戮)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只是) 二、課堂探究學習課文4-6段 (一)梳理基礎知識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
8、能信用其民矣?!彼焐嶂?。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p>
9、其狀貌乃是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二)當堂檢測,翻譯下列重要句子 1、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 如果只有報仇的志向,而沒有屈從忍耐的功夫,那不過是普通人的所謂剛強。 2、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觀察漢高祖劉邦所以取勝、而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于能夠忍耐或不能忍耐。 3、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高祖劉邦能夠忍耐,保存強大的兵力以等待項羽的衰亡,這是張良教會他的。 4、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由此看來,劉邦還有剛強而不能忍耐的盛氣,除了張良,又有誰能替他補正呢?
10、(三)課文內容分析 1、結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項羽”,說說論及這些人物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襯和反襯,有力地證明了能忍則成大事,不忍則壞大事的道理 2、太史公的猜測之誤,對表現(xiàn)張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張良名顯天下,不是因為魁梧奇?zhèn)?,而在于賢而能忍并成就了大業(yè)。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3、蘇軾的留侯論并沒有全面論述或評價張良。那么,這篇文章選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經歷呢?通過這幾件事,蘇軾認為張良能夠最終獲得成功的主觀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尋人刺秦;圯上受書;輔漢建功。在于有“能忍”的過人之節(jié),“忍小忿而就大謀”。 4、談談文章是怎樣以“忍”字貫串全篇,評述張良一生
11、的? 明確:第一段,提出論點,認為所謂豪杰之士的過人之節(jié)是“能忍”。 第二段,圯上老人授書,“其意不在書”,而是為了使張良“能有所忍”。 第三段,以鄭伯和勾踐為例,說明“能忍”足以成大事。 第四段,以楚漢相爭為例,證明張良以個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輔佐劉邦建立功業(yè)。 第五段,以張良的貌不驚人,說明張良外柔內剛正是其“過人之節(jié)”。 因一字之功文章旨意畢現(xiàn),可謂“一字立骨”。文章以“忍”字為中心,貫穿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我們從中感受到的又是張良的心靈成長的歷程。 留侯論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必有過人之節(jié)(節(jié)操)卒然臨之而不驚(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怎么) 所以微
12、見(表現(xiàn))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互相) 其平居無罪夷滅者(殺戮)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只是) 二、課堂探究學習課文4-6段 (一)梳理基礎知識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彼焐嶂?。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13、。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是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二)當堂檢測,翻譯下列重要句子 1、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 如果只有報仇的志向,而沒有屈從忍耐的功夫,那不過是普通人的所謂剛強。 2、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觀察漢高祖劉邦所以取勝、而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于能夠忍耐或不能忍耐。 3、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
14、弊,此子房教之也。 高祖劉邦能夠忍耐,保存強大的兵力以等待項羽的衰亡,這是張良教會他的。 4、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由此看來,劉邦還有剛強而不能忍耐的盛氣,除了張良,又有誰能替他補正呢? (三)課文內容分析 1、結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項羽”,說說論及這些人物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襯和反襯,有力地證明了能忍則成大事,不忍則壞大事的道理 2、太史公的猜測之誤,對表現(xiàn)張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張良名顯天下,不是因為魁梧奇?zhèn)?,而在于賢而能忍并成就了大業(yè)。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3、蘇軾的留侯論并沒有全面論述或評價張良。那么,這篇文章選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經歷呢?通過這幾件事,蘇軾認為張良能夠最終獲得成功的主觀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尋人刺秦;圯上受書;輔漢建功。在于有“能忍”的過人之節(jié),“忍小忿而就大謀”。 4、談談文章是怎樣以“忍”字貫串全篇,評述張良一生的? 明確:第一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器械物流配送協(xié)議
- 醫(yī)療器械物流合同無菌模板
- 海上貨運合同化工品出口
- 游戲中心裝修合同
- 保安公司維修服務協(xié)議
- 宣城小區(qū)化糞池施工方案
- 龍門吊卸船裝車施工方案
- 浙江金屬波紋涵管施工方案
- 汕尾專業(yè)油罐清洗施工方案
- 無廢學校建設的策略與實施路徑
- 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13課時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題庫(教師教資培訓考試專用十三套)
- 英語新課標(英文版)-20220602111643
- 高考模擬作文“文化自信:春節(jié)走向世界”導寫+范文3篇
- 藥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計算能手1000題帶答案
- 邁瑞醫(yī)療 -醫(yī)療器械-從全球器械巨頭發(fā)展看邁瑞海外進擊之路
- 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總結報告
- 智慧農業(yè)整體架構規(guī)劃設計方案
-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第2課+古代希臘羅馬(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