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1.gif)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2.gif)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3.gif)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4.gif)
![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a195c55270d5dd898b039fd089fb3f2a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 PAGE81 頁 共 NUMPAGES81 頁2023年最新的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9篇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東晉孝武帝太遠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劃著船沿著小溪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遠近:偏義復(fù)詞,僅指遠。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 芳草:芳香的青草。 落英:落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3.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訝。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異,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 之:指
2、見到的景象。 窮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窮: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一個小洞,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 若:好象 5.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漁人就離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洞口起初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 便:副詞,就。 舍:舍棄,拋開,這里是“離開”的意思 才:僅僅 6.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由狹隘幽暗而變?yōu)殚_闊明亮。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
3、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曠:空闊、寬闊。 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8.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9.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往來:代來往的人。 種作:代耕種勞作的人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快樂的樣子。 1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4、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一一做了回答。 具:同“俱”,完全,詳盡。 12.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人們就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作飯,殷情款待。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趕來打聽消息。 要:同“邀”,邀請。 咸:副詞,都,全。 問訊:打聽,探問。 1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妻子:妻子和兒女。 邑人:同鄉(xiāng),鄉(xiāng)鄰。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間隔:隔絕
5、,不通音信。 1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他們問漁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地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們聽了都很驚嘆。 乃:副詞,竟。 無論:更不必說。 為具言: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說出。 嘆惋:驚嘆。 15.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延:邀請。 16.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漁人逗留了幾天,告辭回去。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兒的情況不值得對 桃花源外邊的人說啊。” 語云:告訴(他)說?!罢Z”后省略了代漁人
6、的“之”字。 為:對,向。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漁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 既:副詞,已經(jīng),以后。 便:就 扶:沿著。 向:原來的,先前的。 志:用符號做標記,動詞。 18.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進出桃花源的情況作了稟告。 及:到。 詣:晉謁,拜見。 19.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隨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即:副詞,立即,馬上。 志:標記。 20.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南陽有個劉子
7、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guī):打算。 21.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從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未果:沒有實現(xiàn)。 尋:不久。 問津:探詢渡口,這里是探訪、訪求的意思。 全文結(jié)構(gòu)分析(源自教參,僅供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2、3段):寫桃花源中寧靜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淳樸的社會風(fēng)尚。 2段:描寫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圖景。 3段:寫桃花源中的社會風(fēng)尚。 第三部分(4、5段):寫漁人出山以后的事,是故事的結(jié)局和尾聲。 4段:太守派人隨漁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fù)可得。
8、5段:桃花源無法尋找。 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2) 桃花源記(陶淵明)(2)原文 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y o)的年號(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 世外桃源 。(作者的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復(fù)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響的生活安樂、環(huán)境幽靜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武陵:古代郡名。
9、今湖南常德一帶。 為業(yè):以 為生。為:作為。 緣:沿著。 行:前行,這里指劃船。 遠近:偏義復(fù)詞,這里指遠。 忽逢:忽然遇到。 夾岸:兩岸。 雜:別的,其它的。 芳:指花。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對 感到奇怪。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窮:窮盡。這里是 走到 的盡頭 的意思。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 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得:看到。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 舍:離開。 初:開始。 才:副詞,僅僅,剛剛。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通:通過。 豁然開朗:豁然:
10、形容開闊敞亮的意思;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xiàn)了開闊明亮的境界?,F(xiàn)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總意) 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形容對某一問題從長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領(lǐng)悟。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舍:房屋。 平:平坦。 曠:寬闊。 儼(yn)然:整齊的樣子。 之:這。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彼此都可以聽得見。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其:那。 種作:耕田勞作。 著:穿著。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黃發(fā)垂髫(ti o):指老人
11、和小孩。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這里指小孩子。黃發(fā),舊指長壽的特征,這指老人。 并:表承接(順接),而且。 怡然:愉快的樣子。 乃(乃大驚的乃):副詞,竟,竟然。 大:很,非常。 從來:從 地方來。 具:詳細、詳盡。 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要(yo):通 邀 ,邀請。 咸:副詞,都,全 問訊:詢問消息。 語:(y )向人說,告訴 云:說。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xiāng)的人。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復(fù):再,又。 焉:兼語詞,從這里。相當于 于之 , 于此 。 間隔:斷絕來往。 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3) 桃花源記翻譯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
12、人,以打魚為生。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沿著小溪劃行,忘記了路途的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夾著桃林兩岸有幾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其中沒有其他樹。鮮花和嫩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 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 漁人對眼前的景象感到詫異,又向前劃行, 欲窮其林。林盡水源, 想要走完桃花林。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就看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個小洞口,隱隱約約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漁人于是舍棄船,從洞口進去。 初極狹,才通人。 起初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 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 ,屋舍儼然 土地
13、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園和竹林這類食物。 阡陌交通,。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那中間的人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衣著穿戴, 悉如外人。,并怡然自樂。 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適愉快的樣子 見漁人,乃大驚,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竟然十分吃驚 問所從來。具答之。 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問題。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來款待他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詢問打探消息。 自云先世時亂,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
14、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 帶領(lǐng)著自己的妻兒及鄉(xiāng)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隔絕。 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桃花源里的人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皆嘆惋。 村中的人都感嘆惋惜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 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告辭離開了 此中人語云: 這里的人對漁人說: “不足為外人道也?!?“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 ?既出,得其船,
15、 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出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 遂迷,不復(fù)得路。 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高尚士也,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 聞之,欣然規(guī)往。 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 未果,尋病終。 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 后遂無問津者。 此后就再也沒有人訪求桃花源了。 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4)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原文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原文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16、。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1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18、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于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
19、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氐娇だ铮グ菀娞?,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后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
20、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jié)蒂,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fēng)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
21、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睆摹澳信薄ⅰ包S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安蛔銥橥馊说酪病奔皾O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22、陶淵明桃花源記全文(5)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東晉著名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1”,謚號“靖節(jié)先生2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原文及注釋 晉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中,武陵(郡名)人捕魚為業(yè)(把作為職業(yè))。緣(沿著)溪行(xng)(劃船),忘路之遠近(偏義復(fù)詞,僅指遠)。忽逢(忽然遇到)桃花林,夾岸(兩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別的)樹,芳草鮮美(芳草鮮艷美麗),落英(墜落的花瓣)繽紛(繁亂
23、交雜)。漁人甚異之(以之為異,即對此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復(fù)(又)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行,欲(想要)窮(盡,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這里是走到的盡頭的意思。盡:走完。)其林。 林盡水源(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盡:完,沒有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隱隱約約)若(好像)有光。便舍(舍棄,丟棄)船,從口入。初(起初,剛開始)極狹,才通人(只容一個人通過。才:副詞,只。)。復(fù)(又,再)行(行走)數(shù)十步,豁然(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土地平(平坦)曠(空闊;寬闊),屋舍儼(yn)然(整齊的樣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這)屬(類)。
24、阡陌(qinm)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其中往來種作(耕田勞作),男女衣著(穿著打扮),悉(都)如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黃發(fā)垂髫(tio)(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竟然很驚訝),問所從來(從地方來)具(通俱,全,詳細)答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便要(yo)(通“邀”,邀請)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都,全)來問訊(打聽詢問消息)。自云(說)/先世(祖先)/避秦時亂,率(率領(lǐng))妻子(妻室子女)邑人(同鄉(xiāng)的人)來此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復(fù)(再,又)出焉(兼詞,相當于“于之”,“
25、于此”,從這里),遂(就)與外人間(jin)隔(隔斷,隔絕)。問今是何世(朝代),乃(竟,竟然)不知有漢,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魏晉。此人一一為(對,向)具言(詳細地說出)所聞(知道,聽說)(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皆嘆惋(感嘆、惋惜)。余(其余,剩余)人各復(fù)延(邀請到)至(到)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離開)。此中人語(y)(告訴)云:“不足(不必,不值得)為(介詞,向、對)外人道也。” 既(已經(jīng))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及(到達)郡下(到了郡城),詣(y)(到)太守,說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太守即(j)
26、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遂(終于)迷,不復(fù)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路。 南陽劉子驥(j),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表判斷),聞之,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計劃)往。未(沒有)果(實現(xiàn)),尋(隨即,不久)病終(死亡),后遂無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者。1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環(huán)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F(xiàn)用來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 2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以捕魚為業(yè)。(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在岸的兩旁有數(shù)百步遠,中間沒有其它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又
27、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法院的地方就到頭了,(漁人)就看見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光。(漁人)便舍棄(他的)船,從洞口進入。起初十分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事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和狗的叫聲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穿著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閑,各得其樂。 (村中人)看到漁人,于是都十分驚訝,問(漁人)從哪兒來。(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準備酒、殺了雞做飯菜(招待他
28、)。村民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來往。(村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具體的講述給村民聽。(村民)都感嘆驚訝。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款待他。(漁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幾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辭離開。臨別時村民囑咐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處作標記。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稟告了這段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
29、人跟他一同前往,尋找從前做的標記,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高尚的隱士,聽說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后就再也沒有去探尋桃花源的人了。 3字詞注釋 1.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7)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縣,湖南常德一帶。 3.為業(yè):把作為職業(yè),以為生。為:作為。 4.緣:沿著。 5.行:劃船。 6.遠近:偏義復(fù)詞,僅指遠。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見。 8.夾岸:兩岸。 9.雜:別的,其他的。 10.芳草鮮美:芳草鮮艷美麗;鮮美:鮮艷美麗。 11.落英:墜落的花瓣。 12.繽紛:繁亂交雜。 13.異之:
30、以之為異,即對此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14.復(fù):又。 15.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詞類活用) 16.欲:想要。 17.窮:盡,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這里是走到的盡頭的意思。盡:走完。 18.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盡:完,沒有了(詞類活用)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隱隱約約,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棄,丟棄, 24.初:起初,剛開始。 25.才通人:只容一個人通過。才:副詞,只。 26.復(fù):又,再。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 27.行:行走。 2
31、8.豁然開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變而為開闊明亮。然,的樣子?;砣唬盒稳蓍_闊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29.平:平坦。 30.曠:空闊;寬闊。 31.屋舍:房屋。 32.儼(yn)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 33.之:這。 34.屬:類。 35.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36.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37.種作:耕田勞作。 38.衣著:穿著打扮。 39.悉:都。 40.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41.黃發(fā)垂髫(tio):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
32、是長壽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子。(借代修辭)髫,小孩垂下的短發(fā)。 42.并:都。 43.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44.乃大驚:竟然很驚訝。乃:竟然。大:很,非常。 45從來:從地方來。 46.具:通俱,全,詳細。 47.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48.要(yo):通“邀”,邀請。(通假字) 49.咸:副詞,都,全。 50.問訊:打聽詢問消息。 51.云:說。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領(lǐng)。 54.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室子女?!捌蕖薄白印笔莾蓚€詞,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鄉(xiāng)的人。邑,古代區(qū)域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
33、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56.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退維谷的境地。 絕:絕處。 57.復(fù):再,又。 58.焉: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從這里。 59.遂:就 60.間隔:隔斷,隔絕。 61.世(“問今是何世”的世):朝代。 62.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竟然。 63.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盁o”“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無論”(古今異義)。 64.為:對,向。 65.具言:詳細地說出。 66.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67.嘆惋:感嘆、惋惜。惋,驚訝,驚奇。 68.余:其余,剩余。 69.延至:邀
34、請到。延,邀請。 70.至:到。 71.去:離開。 72.語:告訴。 73.不足:不必,不值得。(古今異義) 74.為:介詞,向、對。 75.既:已經(jīng)。 76.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77.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詞類活用) 78.及:到達。 79及郡下:到了郡城???,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80.詣(y):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81.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82.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 向,先前。 志(名詞),標記。(所+動詞譯為名詞) 83.遂:終于。 84.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35、。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人士。 87.也:表判斷。 88.欣然:高興的樣子。 89.規(guī): 計劃。(詞類活用) 90.未:沒有。 91.果:實現(xiàn)。 92.未果:沒有實現(xiàn)。 93.尋:隨即,不久。 94.終:死亡。 95.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96.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環(huán)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F(xiàn)用來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2 4文言現(xiàn)象 一詞多義 出: (1)不復(fù)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 (1)便舍(sh)船:丟下。 (2)屋舍(sh)儼
36、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 (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標記或者是標記的符號。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 (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說法為代之誤入的漁人。 為: (1)武陵人捕魚為(wi)業(yè):動詞,把當作。 (2)不足為(wi)
37、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i)具言所聞:讀wi,介詞,對、向。 遂: (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2)遂迷:“終于”。 (3)后遂無問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說。 作: (1)其中往來種作:勞作 (2)設(shè)酒殺雞作食:制作(食物)3 其: (1)復(fù)前行,欲窮其林:那,那片 (2)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他,指代漁人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他的,指漁人的4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如:“便要還家” 多詞一義 (1)緣溪行、便扶向路:
38、沿,順著 (2)便要(yo)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請。 (3)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并怡然自樂:都 (4)此中人語(y)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5)便扶向路、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3 古今異義 緣溪行(古義:沿著,順著 ;今義:緣故,緣分) 芳草鮮美(古義:花;今義:氣味芬芳) 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菜肴等新鮮美味) 欲窮其林(古義:盡頭;今義:貧窮) 林盡水源(古義:溪水發(fā)源的地方;今義:指人們飲用的水的來源) 仿佛若有光(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豁然開朗(古義:開闊明朗;今義:樂觀,暢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
39、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悉如外人(古義:全,都;今義:熟悉) 問所從來(古義:從哪里來;今義:向來) 便要還家(古義:邀請;今義:表示意愿) 咸來問訊(古義:全,都;今義:一種味道)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遂與外人間隔(古義:間離隔絕; 今義:空間或時間上的隔絕) 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不管)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
40、今義:不夠)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指沒有血緣,親友關(guān)系的人) 說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便扶向路(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既出(古義:已經(jīng);今義:關(guān)系連詞,既然) 處處志之(古義:動詞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 便扶向路(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對) 未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jié)果) 尋病終(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后遂無問津者(古義:渡口,路,探訪。文中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唾液) 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復(fù)前行):方位名
41、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不復(fù)出焉):兼詞,從這里。相當于“于之”,“于此”。 志(處處志之):名詞作動詞,(做;進行)標記。 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 語(此中人語云):名詞作動詞,告訴 黃發(fā)(黃發(fā)垂髫):舊說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來指老人 垂髫(黃發(fā)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3 重要實詞 緣、異、窮、具、咸、妻子、邑人、絕境、間隔、無論、語、足、及、詣、津、鮮美、屬、阡陌、黃發(fā)垂髫、嘆惋、語云3 成語釋義 1. 世外桃源 成語釋義: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
42、好世界。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戰(zhàn)亂的美好地方。 成語例句: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開朗 成語典故: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成語例句: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解釋:一下子出現(xiàn)開闊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lǐng)悟某種道理。 3.怡然自樂 成語釋義: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晉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先
43、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xiàn)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成語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tài)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云天,忠貫日月,大有關(guān)云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概。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復(fù)辟謬說 劉厚守聽了,怡然自樂,坐在椅子上,盡興地把身子亂擺,一聲也不響。(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4.無人問津 成語釋義: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成語出處:“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示例:這部傳記小說,雖然擺在書架上,卻根本無人問津. 結(jié)構(gòu):兼語結(jié)構(gòu) 用法:常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置之不理 反義詞:門庭若市 古意為
44、渡口,今意為唾液 5.雞犬相聞 成語釋義: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也表現(xiàn)一種和睦的景象。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成語例句:鄉(xiāng)下景色很美,雞犬相聞,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語釋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成語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著農(nóng)家的自在。 7.黃發(fā)垂髫 成語釋義: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
45、指小孩。 成語出處:“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8.落英繽紛 成語釋義:落花紛紛。繽紛,紛紛。 成語出處:“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9.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成語釋義:形容長期脫離現(xiàn)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xué)問淺薄。 10.與世隔絕 成語釋義: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成語出處: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1.不足為外人道 成語釋義: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說?,F(xiàn)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guān)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12.屋舍儼然 成語釋
46、義:房舍整整齊齊。屋舍:房屋圈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 5古語句式 (1)判斷句 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 省主語: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
47、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里面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丟下船,從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薄埃ㄎ淞耆耍?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薄埃ù逯腥耍┮姖O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招待漁人)?!薄按巳艘灰粸榫哐运?,(村中人)皆嘆惋?!狈g時一并補出。 省賓語: 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爸贝皾O人”。句意:問漁人從哪里來。) 省介詞: 例二:林盡水源(是林盡于水
48、源的省略.)9.四個“然”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怡然自樂(怡然):愉快的樣子欣然向往(欣然):高興的樣子3 6全文分析 寫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生活荒淫,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xiàn)。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quán),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
49、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quán)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產(chǎn)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tǒng)治者最后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guān)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fā),產(chǎn)生了對劉裕政權(quán)的不滿,加深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yù)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
50、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5 文章體裁 記:可以是游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游記)。游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游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fā)感情,讓思想在風(fēng)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相當于現(xiàn)代的記敘文,有的夾有一點議論,更像散文。 桃花源記的文體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說,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記,又好像是寓言;實際上卻又是序跋類文體中的詩序。這都是根據(jù)題目中的“記”這種古代文體衍生翻新出來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體解讀。所以我們可以說桃花源記是一篇小說,一篇文體小說。 記是一種文體,通過敘事。寫人。詠物來論說一個道理
51、。最重要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用美好的事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與志向和抱負。6 內(nèi)容評析 1.第一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 第二段:總寫漁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風(fēng)尚。 第三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四段: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fù)得。 第五段:寫桃花源沒有人再找到。 2.作者的愿望: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 3.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和平生活的向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原因: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fēng)俗淳樸,人人各盡所能的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
52、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友好。 7文章賞析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
53、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fēng)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睆摹澳信薄ⅰ包S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
54、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這篇文章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描繪了一個自然環(huán)境幽美,人文環(huán)境和諧,人人安居樂業(yè),風(fēng)俗人情醇厚的世界,更在于這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自由平等的社會圖景成了人們的理想和追求。雖然在封建社會里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畢竟是一種美,一種誘惑人的力量。其實,陶淵明自己也知道,這只是一個夢,所以,他把桃花
55、源隱去,誰也找不到。 8主題思想 作者在文中虛構(gòu)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這是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愿?!疤一ㄔ础笔莻€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在當時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不能實現(xiàn)的空想,又是作者隱逸、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反映。重要 本文藝術(shù)構(gòu)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采用虛寫、實寫相結(jié)合手法,也是本篇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
56、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讀后感悟:桃花源美好的生活,令人向往。一個富足而又和諧的地方,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誰不向往呢?那就請從自身做起吧,與家長、師長、同學(xué)和睦相處,改正自己的缺點,多為班級、學(xué)校出力,共建為好的家園。 9文章主題 介紹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yīng)當強調(diào)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里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里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
57、,只有一片農(nóng)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jīng)不限于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guān)。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理想的實質(zhì) “桃花源”是陶淵明理想中的社會。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實質(zhì),必須先看原詩,因為在某些實質(zhì)性的問題上詩比記還要說得明確些。例如“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會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種和平生活的寫照;“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說的是沒有君主統(tǒng)治,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制度;“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則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58、“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這一原則的具體化。概括起來說,這些描寫都表現(xiàn)了原始共耕社會的特點。記,則是先通過漁人所見來展示這個社會生活的風(fēng)貌,從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寫到男女耕作、老幼歡樂的情形;后通過村人“自云”來揭示這個社會的由來,又通過接待漁人來表現(xiàn)他們的精神風(fēng)貌。詩和記,二者相互補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這個理想社會的輪廓。 應(yīng)當指出,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程度的復(fù)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2關(guān)于層層設(shè)疑的寫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過不少以游仙為題材的作
59、品,如曹植的洛神賦、郭璞的游仙詩等,多是假托游仙抒發(fā)作者的不平感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桃花源記不是寫作者本人“游仙”,但漁人的桃花源之行頗與“游仙”相類(唐王維桃源行中就有“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的詩句)。為了把桃花源寫成一個似有若無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層層設(shè)疑的寫法。因此,開頭雖然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但并未確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說他是個漁人,不著姓名,這些都無從查考。接著寫桃林奇景,似為人間所有又似為人間所無,又不說出它的確切地點,因為漁人已“忘路之遠近”。寫桃林的通道更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極狹”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漁人進入桃源后,眼前
60、出現(xiàn)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可是,后來漁人出而復(fù)尋,本已做好的標記卻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無跡可尋。最后再虛寫一筆,說高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給好奇的讀者帶來微茫的希望,但劉子驥又“未果”而“病終”。這樣一來,桃源這個虛實難定的境界就真的成為“千古之謎”了。這種層層設(shè)疑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希望在現(xiàn)實中看到一個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也能激發(fā)讀者的興趣。 主題思想 文章描繪了武陵漁人偶入桃源的見聞,用虛實結(jié)合,層層設(shè)疑和浪漫主義的筆法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及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對黑暗現(xiàn)實社會的否定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數(shù)19.2 一次函數(shù)19.2.2 一次函數(shù)第1課時 一次函數(shù)的概念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xué)年新教材高考數(shù)學(xué) 第1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5 空間中的距離說課稿 新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第24章 圓24.6 正多邊形與圓第2課時 正多邊形的性質(zhì)說課稿 (新版)滬科版
- 2025甲指乙分包工程合同范本
- 2025酒店租賃合同
- Module 4 Unit 2 He doesnt like these trousers.(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二年級上冊
- 2025企業(yè)管理資料勞動合同駕駛員文檔范本
- 2024年高中化學(xué) 第三章 烴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節(jié) 第1課時 醇說課稿 新人教版選修5
- Revision Being a good guest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4電路出故障了(說課稿)-2023-2024學(xué)年科學(xué)四年級下冊教科版
- 系統(tǒng)解剖學(xué)考試重點筆記
- 暖通空調(diào)基礎(chǔ)知識及識圖課件
- 回彈法檢測砌體強度培訓(xùn)講義PPT(完整全面)
- 重力壩水庫安全度汛方案
- 防滲墻工程施工用表及填寫要求講義
- 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檢驗批質(zhì)量驗收記錄表
- Bankart損傷的診療進展培訓(xùn)課件
- 校園信息化設(shè)備管理檢查表
- 新版抗拔樁裂縫及強度驗算計算表格(自動版)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guī)范
- 部編版小學(xué)生語文教師:統(tǒng)編版語文1-6年級語文要素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