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莊申報級古村落材料_第1頁
麻莊申報級古村落材料_第2頁
麻莊申報級古村落材料_第3頁
麻莊申報級古村落材料_第4頁
麻莊申報級古村落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麻莊中報省級古村落材料2016.4.11麻莊村為博山區(qū)源泉鎮(zhèn)所轄行政村,距源泉鎮(zhèn)政府駐 地南4公里,位于東庵山東麓,淄河西岸,轎頂山下,省道 仲臨公路沿村邊通過,南與南坡村接壤,北與泉河村毗鄰。村莊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南北走向,西高東低。村域 7278 畝,山林面積2698畝,耕地面積1400畝,截止2015年底, 共有550戶,人口 1470人,皆為漢族。一,村莊金代建村,李姓居多。該村建村較早,在村南隅金泰和六年 (1206年)土地明 初廟八棱碑載大金國淄州淄川縣第六鄉(xiāng)長流堡麻家莊。李 家老林有碑載曰:李氏先祖從南曲山遷至馬家莊(麻莊)。麻莊東廟供桌石鐫刻有“大明國萬歷十二年山東青州府益都

2、 縣孝婦鄉(xiāng)麻莊村”。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志及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xù)修博山縣志均載有“麻莊” 字樣,據(jù)此金以前已經(jīng)建村。據(jù)傳,該莊早年莊北系大片澇洼之地,常年積水,村人因地利廣植桑樹和芒麻,至清代又 簡稱“麻莊”。麻莊早年有溫氏、蘇氏家族居住繁衍,現(xiàn)有溫家林、蘇家林、蘇家地等舊址。張、王、李、劉、房、孟、 郝、梁等姓氏自明初先后遷入麻莊,繁衍至今。李氏先祖從 河北直隸棗強縣遷南曲山、東曲山,明初遷入麻莊。李氏家族人口現(xiàn)占60%左右,張王劉房、宋趙郝孟梁等姓氏占40%左右。麻莊曾有姓氏曰:張王李劉房,宋趙郝孟梁,丁魏胡 高郭,翟田溫蘇楊20姓氏。已有諸家姓氏隨年代變遷失傳 或遷由

3、。張氏從山西萬泉縣遷入。劉氏從淄川小莊遷入。房氏 從山西洪洞縣遷入青州,后又遷入麻莊。王氏從臨淄金山鎮(zhèn) 王寨村遷入麻莊。地處淄河東岸的麻峪村、珍珠村,以及村南2.5公里的南坡村皆為麻莊衍生村,早年麻莊人先輩在山外墾荒勞 作,守山繁衍,再者為躲避戰(zhàn)亂,日長年久,遂衍生由麻峪 村、珍珠村和南坡村三個自然村。二,村內(nèi)唐槐遠近聞名。1,唐槐。村南頭有一古槐,傳為唐槐,樹齡距今有一 千三百多年,是淄博之最。據(jù) 2001年唐槐碑記,樹高 20.6 米,腰徑5.8米,需七人合抱,樹冠直徑 18.6米,遮蔭270 平方米。雍正八年正月二十五,乾隆元年二月初五碑記敕封 為和遠官樹,有文契為憑,乾隆元年六月十四日

4、立碑。因此 村人俗稱此樹為官樹和神樹。早年人們?yōu)榱俗尮贅浔S哟迩f 和平,在樹的南面立有 50公分高,一米見方的石供桌,用 于供奉和祭拜。天長日久石供桌被樹體包住了一個邊。過去 的老公路正好從樹下通過,官樹的根暴露在地面,有三根碗 口粗的根成了來往行人的拴馬樁。據(jù)說官樹是有靈性的,“文 革”期間曾經(jīng)三次在樹下放電影,都沒有放成,老百姓都說 是官樹不愿意聽那柴油發(fā)電機的噪音,只好改了地點才放 成。1996年臘月,一個精神病患者在樹下烤火,千年官樹的 樹體內(nèi)部已經(jīng)中空腐爛,爛木被點著了,十幾米高的樹體象 一個大火爐,把半個村莊都照紅了,半夜時分人們紛紛趕來 并開始潑水施救,但樹高火旺無濟于事,黎明時

5、分博山消防 隊用高壓水槍才把火控制住。當時,全村人很悲痛,都認為 官樹活不了了。誰也沒有想到,來年六月份,被烈火烤了一 夜的古樹外皮上又冒生了新芽,而且當年長勢很旺,幾年功 夫,古樹已經(jīng)枝繁葉茂,華蓋如初。人們都說:官樹就是麻 莊村的神樹!目前,唐槐下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如樹 立柱,建圍欄,立警示牌等。這里也成了人們談古論今,休 憩娛樂的公共場所。此樹以列為為淄博市市級保護樹木。2,二槐樹。另外,位于村南一華里處,還有一棵 古槐樹,也因為有500多年的樹齡,樹高12.2米,樹冠直徑 9.8米,樹粗三人合抱,與村南官樹唐槐遙相對應(yīng),也處于 仲臨公路旁邊,名聲僅次于官樹,故名二槐樹,古時都屬護

6、 村防洪之神樹。亦為市級保護之古樹。3,三槐樹。無獨有偶,村北頭北閣前也有一古槐,這 棵樹處于唐槐官樹的北面,也是一華里處,胸徑在 2.6米, 需要四人合抱,樹高12米,樹冠直徑15, 3米,樹齡在300 年以上,人們稱之為三槐樹,此樹不在仲臨公路邊,而是在村北頭的北廟前的十字路口處,因為立地條件好,樹冠,長 勢均好于二槐樹。1969年,村學校蓋教室缺少門窗木料,從 此樹上抽取數(shù)根合抱粗的大枝以解燃眉之急。樹下有石桌石 凳,村人常在其下避暑聊天。三棵古槐樹,見證了麻莊村的歷史,也是麻莊村的活 化石。三,青石建筑,包括古石拱圈門,青石胡同,石碾石 磨石房子,是麻莊村的又一特色。村北頭有個北廟,村

7、里人管它為“北閣子廟”。廟 的底層是用一塊一塊的巨大的青石發(fā)玄砌成的拱型通道,是 進由村莊的北大門。這個拱形通道長10.6米,寬3.2米,高2.2米,通道兩旁布有條石座位。用作發(fā)玄的巨型青石是用 梨子一點一點打造而成,石玉石之間對接的嚴絲合縫,做工 十分考究。從“北閣子廟”到“南廟”中間一條南北街道, 村里人管稱為“大街”,大街全用青石鋪就,從北到南要走 一袋煙的工夫。在大街的中部,有一段俗稱“條子石”街, 它是用1.2米長,60公分寬,20公分厚的青石板鋪成的,路 面十分平整。多余的一些條石放在路兩旁供人們休憩。大街 兩面是胡同,全村有胡同 9條。胡同的名字按最早住戶的姓 氏來命名的有三條,

8、分別叫“郝家胡同”,“梁家胡同”,“劉家胡同”;還有兩條是按照方位命名的,叫“西胡同”, “南胡同”。但還有兩條胡同,既沒有按姓氏也沒有按方位,是按作用起的名字,一條叫“打水道胡同”,一條叫“屎胡同”?!按蛩篮笔且驗槿藗兠刻煲ァ氨本碧羲?得名;“屎胡同”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條胡同又窄又長,住戶 又少,天黑以后,過路的人往往把它當成了大小便場所,所 以就有“屎胡同”的稱呼了。 “文化大革命”時期曾經(jīng)把“屎 胡同”改成了 “衛(wèi)生巷”,但后來還是恢復了老名字。這些 胡同,幾乎都是青石鋪路。由于年歲已久,路中間青石上都 印有深深的車轍痕跡,兩邊的都磨得十分光滑?!拔骱庇袦厥?、蘇氏家族用大型

9、青石板鋪設(shè)街道,胡同由口處筑有 石拱圈門,圈門前上方有光緒 三十年桃月鐫 刻的大型青石額 匾為“迎旭”二字,正楷書丹,遒勁雋秀,清晰可辨。“劉 家胡同”也是青石板鋪路,胡同口石拱圈門前上方刻有“望 淄”二字大型青石匾額?!傲杭液焙谝灿幸惶幨?圈門,雖然上面沒有篆刻大字,卻也建的十分工整,石拱上 方還有一條棗木橫梁,雖然已經(jīng)腐朽,卻也朽而不腐,還靜 靜的支撐在上面,隱約看由當年石拱門一木擋關(guān),萬夫難開 的氣魄。麻莊村胡同內(nèi)還保存著十幾盤石碾,這些石碾的 碾佗子和碾盤都是一整塊的紫紅色的花崗巖做成的, 質(zhì)地十分堅硬,十分耐磨,推碾的走道稱為碾道,是 用大塊的當?shù)厍嗍邃伒?。幾乎每條胡同的

10、拐彎處都 保存一盤或幾盤石碾。石碾用于加工玉米和小米。石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石磨和石碾則不同,石磨分上 下兩層,把糧食放在中間磨碎。石磨又分為水磨和早 磨兩種,水磨用于加工做煎餅和豆腐的糊子;早磨是 用于加工小麥面粉。磨盤則是整個一塊青石做的,磨 道也是用當?shù)氐那嗍伨偷?。過去幾乎家家都是用石頭蓋的房子,包括有錢人家的 四合院的房子也是石頭到頂,石凳,石桌,石頭過門石,石 頭門鎮(zhèn),石頭屋檐等?,F(xiàn)在麻莊村這樣的房子還有半數(shù)以上 保持著原樣。隨著歷史的進步,許多街道胡同都用水泥硬化 了,改變了原來的味道;石碾石磨也成了擺設(shè)品,但石頭建 筑仍是麻莊的另一個特色。四,廟宇建筑較多,保存相對完整。麻莊廟

11、宇建筑較多,保存相對完整。除了每個村都得土 地廟,關(guān)爺廟外,還有東廟,南廟、北廟、大圣廟,奶奶廟, 神醫(yī)秒,龍王廟等,分布于麻莊不同方位。.東廟:麻莊村東的轎頂山,海拔 450米,風景秀麗, 終年松柏蒼翠、灌木叢生,四季變化分明、鳥語花香,一摟 多粗的柏樹、黃連樹比比皆是,遮天蔽日。日寇侵華期間, 皆伐木燒炭運走。解放后,村人植樹護坡,終于恢復了往日 的綠蔭蔥蓉。在轎頂山中部,建有東廟三清殿,始建于明朝 萬歷年間,供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圣象,方圓百里,無有二者?!拔母铩逼陂g被毀,2007年春由村民捐資重修,每年廟會和春節(jié)期間香火不斷。.南廟。南廟建于大街南頭,廟門坐南朝北,有九級臺

12、階,建筑雕梁畫棟,內(nèi)供奉南海觀音眾菩薩, 神像栩栩如生、 壁畫森嚴?,F(xiàn)存有中華民國十一年十月十五日重修碑記, 1950年遭破壞辟為代銷處多年。 廟院西北角有棗木支架懸桂 千余斤八卦大銅鐘一鼎,聲震十余里。西面有一幢高 3米的 立碑,底座上刻有花紋。1958年大躍進期間毀掉。.北廟:位于村北北閣拱形通道之上,樓閣式建筑,紅 墻綠瓦,供奉鎮(zhèn)公老爺。由于建筑高挺拔,一群樓燕住在上 面,因為這種燕子在低矮處沒法起飛。建國初期到 1964年 改為學校多年,1964年后改為加工房,現(xiàn)還保存原樣,但頹 廢待修。.大圣廟:大圣廟建在轎頂山懸崖峭壁之上,地勢陡 峭險峻,內(nèi)有齊天大圣孫悟空圣像。元代立廟,早年失修

13、, 1995年村民集資重修。.奶奶廟:在轎頂山,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 九日。供奉泰山奶奶、送身娘娘、瘢疹娘娘、白衣娘娘等神 像,2009年九月十六由村民捐資重修。.神醫(yī)廟、龍王廟:在轎頂山,始建于清道光年間,2012年5月重修。.關(guān)帝廟:在大街南頭“幽蘭灣”北,始建于康熙三 十四年,供奉關(guān)羽、關(guān)平、周倉神像。據(jù)傳關(guān)帝廟和南廟都 由清代文人趙執(zhí)信翰林親題楹聯(lián)。 其一日:身在春秋功在漢, 心同日月義同天,額匾為“協(xié)天大帝”。關(guān)帝廟于 1995年 由村民捐資重修。.土地廟八棱碑:原置于麻莊土地廟內(nèi), 八棱磨面刻 有銘文為大金國太和六年(1206年)立。.劉氏御賜牌匾:麻莊劉氏高祖劉清太之妻謝氏

14、早年 喪夫,立有一子,因貞守孝悌,鄰里敬仰,傳為佳話。有光 緒帝御賜“松節(jié)冰心”牌匾一塊。匾長 2米,寬0.80米,厚 10米,為紫檀木精雕而成。五,以轎頂山為特色的自然景觀多。麻莊村地處魯山腳下,西山環(huán)抱,村莊背風向陽,寬 闊的省道仲臨公路把村莊和淄河分開,東望轎頂山,婀娜多 姿,四季變幻著神采模樣; 淄河清澈,氣象氤氤,魚蝦成群, 鵝鴨嬉戲,一派祥和氣氛;該村村風淳樸,村民善良,為人 厚道,好善樂施,勤于勞作,繪制由以獅猴桃為產(chǎn)業(yè)的綠色 田園風光。.迷人的轎頂山。之所以叫轎頂山,是因了這座 山的頂部巖石有角有楞,四四方方,站在公路上望去, 好象一頂美麗的大花轎,轎的底部有五條山溜支撐, 這

15、五條山溜被茂密的黃植,紫荊,山榆,鵝耳楊,側(cè)柏等樹木覆蓋,一年四季呈現(xiàn)季節(jié)變幻的誘人的顏 色,十分好看。特別是到了秋天,紅的,黃的,紫的, 綠的,橙的,各種樹葉和植物,在秋風的蠟染下,盡 顯五彩斑斕的顏色,煞是迷人。這里早就流傳著這樣 的順口溜:九月九,家家模,誰家不模就沒有;九月 九,看花山,看了花山有衣穿?!奔壹夷?,說的是模糕, 它用一種黏米加黍子米加紅棗做成的年糕,這種年糕 十分黏稠,香甜可口,每年過了中秋,為了慶祝豐收 家家都有模年糕的習慣?,F(xiàn)在只有在新人結(jié)婚,小孩 百歲和每年大年三十才能見到??椿ㄉ?,就是看這迷 人的景色。轎頂山的中部有熔巖溶洞,但多數(shù)不深。 有一個溶洞呈圓形,深不足

16、三米,闊不到兩丈,里面 有兩個石蛤蟆,一只是黑色,一只是黃色,每只都重 約四五噸,在黑蛤蟆頂部有滴水,啪達吧噠有節(jié)奏的 聲音在空曠的溶洞中傳遞,象是蛤蟆在眨眼睛。.智慧泉:又名東泉:在村莊東面轎頂山下,泉 水流入淄河。此泉終年水流潺潺、清澈甘冽,富含微 量有益礦物質(zhì),水質(zhì)較好,可直接飲用。城里人到此 游覽者,大都以桶汲水滿載而歸。3,清天泉:位于二槐樹南 20米處,每逢雨量充沛之 年,于汛期泉水噴涌而出,粗如水桶。泉噴之日皆為晴天。故名清天泉,每日流量在 600立方之多。泉涌時間在 3-10天不等,有地質(zhì)學者稱其現(xiàn)象為“山中溶洞湖水漲滿自溢之O4.豆腐崖,漏清洞。西山中上部有一懸崖,頂部有一

17、巨石,足有兩間屋大,巨石一分四瓣,形如豆腐被切開四瓣。 在豆腐崖的西南200米處,有一個洞口九層樓高,深 20米, 闊50米的天然溶洞,洞頂部有一天窗,十分壯觀。天窗里 面靠山的一面,還有一條深不見底的溶洞,洞口只能容納一 個人,洞內(nèi)陰森潮濕,往里丟塊石頭能聽到石頭長久滾動的 聲音。4.猿猴桃。以麻莊為中心,從1986年開始引 進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的 廬山香”品種獅猴桃進行試驗試 栽,獲得成功,并大面積發(fā)展。獲得成功的主要標志 有三點:一是風味甜,二是很豐產(chǎn),三是可換錢。為 此,源泉鎮(zhèn)歷屆黨委政府都把獅猴桃產(chǎn)業(yè)當成農(nóng)民致 富的當家產(chǎn)業(yè),采取以點帶面連片種植,土地返租倒 包,成立猱猴桃合作社等方式,大

18、力發(fā)展這一產(chǎn)業(yè)。 麻莊村1800畝耕地中有1000畝種植了猿猴桃,形 成了以轎頂山為中心的連片千畝的貓猴桃綠色世界。 2015年,全鎮(zhèn)發(fā)展到8000畝,產(chǎn)量能夠達到700 萬斤,為1500余戶百姓帶來4200萬元經(jīng)濟收入, 戶均增收2.8萬元。仲臨路源泉段30路長,形成了 沿路30里猿猴桃市場,路邊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 遮陽傘,遮陽傘下面,桃農(nóng)曬的酸黑的臉上寫滿了勞 動的辛苦和豐收的喜悅,他們把幾個月來辛苦的勞動 換成了人民幣,臉上總是微笑著。六,豐富的文體活動麻莊村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近百年來,尤以京劇、春 節(jié)扮玩、鑼豉比賽為突生。每到冬閑季節(jié),便個人集資,排 練京戲、扮玩,為春節(jié)文化大餐作

19、準備,成為麻莊人文化娛 樂的傳統(tǒng)習慣。.演由京劇。集資置辦的戲裝有二十多箱。 能演二十 多由京劇。如武家坡法門寺釣金龜拾玉鐲玉堂春打嚴嵩捉放曹戰(zhàn)長沙等。六十年代后有京劇紅燈記 沙家濱,呂劇娶女婿,歌劇三 世仇白毛女等。有一年,白毛女演完了,憤怒的人群 沖上舞臺,把演黃世仁,穆仁智的演員錯誤的揍了一頓,因 為他們演的太像了。.春節(jié)扮玩。春節(jié)辦玩是麻莊人自古以來文化習俗, 沿襲至今,曲目有“水漫金山” “撲蝴蝶” “西天取經(jīng)” “花 船” “打鐵花” “鉆轆擔”等節(jié)目,并配有秧歌隊。自 1995 年以來扮玩隊伍逐漸壯大,有舞龍舞獅、高蹺、雜耍、大型 秧歌等。人員達到150余人。多次在區(qū)鎮(zhèn)級演生獲得

20、好名次。3.麻莊鑼豉。麻莊鑼豉遠近聞名,豉譜有“直疊”,“變豉 通”,“搓豉擂”,“一枝花”,“蓬萊閣”,“急急風” 等。演奏中時而四平八穩(wěn),時而激情亢奮,如萬馬奔騰,擂 豉者可在演奏中不時變換豉譜,急緩有致,使人有激情奮進 之感。麻莊鑼豉曾多次參加區(qū)鎮(zhèn)級演奏比賽,并多次取得二等獎。七,古今人物麻莊人杰地靈,人才輩生,他們雖然沒有太高的職務(wù), 但在自己的崗位上卻做由不菲的業(yè)績。.李百昌:宇世武,1918年生,博山縣麻莊村人,早 年在濟南上學時參加并組織學生運動,曾擔任益都縣政府秘 書,1957年在省甄別辦公室任職。后擔任濟寧毛紡廠書記, 濟寧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等職。.李玉榮:字相臣,1914年生,

21、博山縣麻莊村人,1939 年1月參加革命,1940起先后在博山公安局、博萊縣公安局、 淄博特區(qū)公安局工作。曾任滬江船舶修造廠廠長,上海輕機 公司黨委書記等職。.李洪喜:字俊生,1916年3月生,博山縣麻莊村人, 1937年參加革命,大軍南下后,曾任杭州市稅務(wù)局長,寧波 專區(qū)稅務(wù)局長,浙江省物資局長,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等 職。1977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 67歲。.孟兆珍:字博生,博山縣麻莊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曾擔任岳陽區(qū)文書。1945年隨羅榮桓部隊進入東北搞 地方工作,解放后先后任本溪市政府秘書長,本溪市行政干 校校長,后參加包頭鋼鐵 廠組建作,任包鋼黨委書記。.梁東三:1909年

22、生,博山縣麻莊人,1938年11月 參加革命,歷任連長、營長等職,轉(zhuǎn)戰(zhàn)魯中各地。1944年5月任魯中4旅5團5連連長,時與6連指導員周鋰率兩個連 和另一個排,在萊蕪燕子山伏擊戰(zhàn)30分鐘殲敵一個團800余人,俘虜正副團長,我軍無有傷亡,受到司令員廖容標表 揚。1947年解放北平時犧牲, 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 軍營長,時年38歲。.李同新:字蘭州,葉生, 1918年8月2007年11 月。1938年2月參加革命,在山東縱隊司令員廖容標領(lǐng)導的 八路軍四支隊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歷任連長、營長、團政委。解放后任浙江省交通廳廳長,1978年離休。.劉兆增:字壽亭,1912年9月一1977年5月

23、。1930 年參加革命,1931年入黨,曾任池峰區(qū)指導員,博山縣政府 縣委副書記,淄博市委副書記,淄博賓館經(jīng)理等職。.李效文:字李毅,又名韓濟民。1939年參加革命,同年入黨,1945年調(diào)到太河峨莊做稅務(wù)工作。1949年隨大軍南下,參與了解放江浙,安排在浙江省臺州市軍管所工作, 又任該市稅務(wù)局局長。1983年離休安置回原籍。.李效斌:由生于1931年2月,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1月入黨。1947年參加孟良的戰(zhàn)役,1948年參加濟 南戰(zhàn)役,南下參加淮海戰(zhàn)役,1951年調(diào)華東軍區(qū)第十七陸軍 醫(yī)院軍醫(yī),1960年解放軍第11野戰(zhàn)醫(yī)院軍醫(yī)(大尉軍銜), 1964年濟南軍區(qū)144醫(yī)院離休。.李

24、效寬:1947年6月參軍,參加淮海戰(zhàn)役,隨軍 南下參與了解放蘇浙諸省。1950年調(diào)到青島海軍基地,1951 年調(diào)到東海艦隊司令部會計員,1953年入黨,55年支援地方建設(shè),轉(zhuǎn)業(yè)到湖北公安系統(tǒng)。副處級。.李百河,字漢三(19061983) 1936年參加革命, 1938年入黨??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期間一直做地方工作,曾 在龍門干糧?委員,為部隊供給養(yǎng)。曾任西河區(qū)長。解放后 曾任淄博市交通局副局長,山東省交通廳北鎮(zhèn)汽車運輸公司 經(jīng)理。1966年退休,正縣級。.張慶蒼,1925年10月由生,1947年在牡丹江參 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入黨,曾參加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 役。1965年任廣州軍區(qū)104工

25、程指揮部副處長。1965年抗 美援越至1969年回國,調(diào)任沈陽軍區(qū)守備四師后勤部部長。 1979年轉(zhuǎn)業(yè),任淄博市建筑公司經(jīng)理,1987年3月病逝。.李貴和,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參 加抗美援朝,歸國后任博山飲食服務(wù)公司黨組書記至離休。.李玉湖,又名趙新民,1943年參加革命,南下干部,解放后任昌樂縣委宣傳部部長,紀委書記。.李治魯,1942年參加革命,同年入黨,曾任泉河 鄉(xiāng)組織委員,1949年博山縣政府追認烈士。.李友之:1923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部隊醫(yī)生, 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解放后歷任南京人武部科長、浙江省黃巖 縣人武部副部長、安徽省六安縣人武部部長至離休。.李繼友:

26、1926-1998。1943年參加革命,曾參加孟 良的戰(zhàn)役、南麻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抗美援朝,團 職轉(zhuǎn)業(yè),博山衛(wèi)生局工作,北博山醫(yī)院院長。離休。.李效良:1928年12月由生,1946年自愿參加八路軍,部 隊軍醫(yī),參加南麻戰(zhàn)役,1952年入黨,1953年專業(yè),地方 醫(yī)院,主任醫(yī)師,1987年離休。.梁傳禎,1918年生生,1947年入黨,1948年、1949年參 加淮海戰(zhàn)役任分隊長,1954年任博山區(qū)文書,1955年調(diào)任 淄博市交通局副書記,1962年任交通局人事科長,1979年 離休。.李效顏:1944年3月由生,1965年考入華東紡織學院, 麻莊第一代大學生,歷任扶風毛巾廠工程師,

27、廠長書記,1990 年淄博市人才市場招聘為高級工程師,紡織系統(tǒng)教授級工程 師、調(diào)研員,現(xiàn)退休。.梁傳友:1964年12月入伍,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參謀、 團政委。1985年專業(yè),任山東省物資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 書記、調(diào)研員,現(xiàn)退休,副處級。.張佩勝:1949年12月由生,1969年1月入伍,1974年 入黨,歷任連長、營長、團長。 2007年總參兵種部退休,上 校軍銜,正師級。.孟憲亭:曾任源泉鎮(zhèn)鎮(zhèn)長、李家鄉(xiāng)黨委書記、博山 區(qū)農(nóng)委主任、博山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李明仁:曾任李家鄉(xiāng)黨委書記、曲山鎮(zhèn)黨委書記、山頭鎮(zhèn)政協(xié)主席等職,副縣級。.李明臣:曾任博山區(qū)林業(yè)局局長、區(qū)農(nóng)委主任、紀委副書記、

28、監(jiān)察局長,享受副縣級待遇。 1995年3月區(qū)委區(qū) 政府授予“博山區(qū)勞動模范”,1996年3月特邀到北京人民 大會堂參加全國第15次綠化委員會會議。.李明山:任北京郵電部儀表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曾參加中央黨校學習。.張德財:淄博市政府安監(jiān)局局長。.李效勤:從醫(yī)四十多年,源泉中心醫(yī)院業(yè)務(wù)院長, 擅長心腦血管康復,遠近聞名,有良好的口碑,博山區(qū)名醫(yī) 之一。.李勝之:省級優(yōu)秀教師、淄博市拔尖人才、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美術(shù)老師、音體美報特邀記者30.李永照:1943.5-2011.5 1997年任博山區(qū)信用聯(lián)社主任至退休。千百年來麻莊人以無窮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無盡的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譜寫了可歌的事跡。在抗日戰(zhàn)爭

29、、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有如下麻莊人為革 命事業(yè)、為人民的解放獻生了寶貴的生命,壯烈犧牲。名單 如下:梁東三李武治孟兆英李桂華王子美李治魯房公才梁緒成李 洪泰李百忠李玉民張慶恕李百年李奉魯張臣(女)李永勤郝 同新王秀才張念民趙修圣王秀元李洪文李永孝宋作政劉佃 富宋成德劉鳳春八,特色工藝木工雕刻:張德洪、李鵬、李樂軍、李奉紅織布匠:李紀忠、梁東甲、李京之、李素云、張德義、張德勝李永太李采之瓦工:李繼安、王志海、梁傳明、李永中、張以海、李魯峰石匠:李煥順、李洪志、房魁文、李煥孝、張以信、李洪順 畫匠、紙扎:劉汝學、李鳳三、李奉P皆、李繼春、李玉香 琴棋書畫民間藝人:房公儒、孟振武、李玉恩、房公開

30、、李永政、李勝之、李克之、劉洪喜、李明平、李奉勝、李長江、李效舉王兆升、李繼喜、李明和李玉厚李繼祿張佩祥郝緒堂婦女工作:司繼花翟桂芳教育界校長級:李匯東李坤汝李效福李繼喜李效榮李安寶李奉安劉兆德醫(yī)學界主任醫(yī)師級:李明順李效勤張新國李洪祥劉洪凱資深會計:李繼亮李明山李效林李明平九,麻莊村大事記1、1953年至1955年為互助組、初級社,人口 920人,南村 村長李德之,北村村長梁傳志;2、1956年至1957年為高級社,社長李守義;3、1958年下半年成立人民公社, 人口 1100人,5個生產(chǎn)隊;4、1960年根據(jù)中央工作二十三條改為以生產(chǎn)隊為核算單位,分9個生產(chǎn)小隊,延續(xù)至 1981年;5、1

31、960年至1964年興修淄河大壩,從村北至二槐樹段 1500 余米;6、1966年至1970年修池麻水渠,從西峪口至池上鎮(zhèn)鹿畸村 接壤處共計5000多米,從楊崖至黑峪口大型壓河工程4000多米,玉皇洞前懸崖峭壁開山鑿石;7、1974年1976年重修淄河大壩,從山北頭至南坡橋路段4000多米;8、1976年至1977年填灘造地,全鎮(zhèn)動員車推肩挑,愚公移 山造地400余畝。9.1966年下半年全村通電,村民告別了煤油燈照明的落后時 代,麻莊有了加工坊。10.1964年至1970年,麻莊建成第一所四排房屋的學校,建 筑面積600余平米,占地2000多平米。至1976年能容納16 個教學班,學生600

32、多名,設(shè)有小學、初中和高中班,珍珠、 麻峪、大寨、泉河、南坡等村學生都來麻莊上學,教師達 20 余名O11.1981年10月,麻莊推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土地承包到戶。12.1984年,由大隊改為村。13.1986年至1987年,修村南水渠,從泵房到二槐樹段400米。14.1989年至1990年修大型蓄水池一座 1000立方米,供全 村吃自來水。15.1990年至2002年,麻莊村被評為區(qū)級西瓜專業(yè)村。16.1994年至1995年,建新教學樓一處,建筑面積900平米, 占地面積4000平米(集資建校)。17.2002年始種掰猴桃,2014年評為山東省一村一品掰猴桃 專業(yè)村。18、2008年,麻莊村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在全鎮(zhèn)進 行土地流轉(zhuǎn),由鎮(zhèn)農(nóng)委翟慎紅主任具體負責協(xié)調(diào)工作,歷時一年,多方協(xié)調(diào),成功流轉(zhuǎn)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