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精準翻譯_第1頁
《了凡四訓》精準翻譯_第2頁
《了凡四訓》精準翻譯_第3頁
《了凡四訓》精準翻譯_第4頁
《了凡四訓》精準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了凡四訓精準翻譯-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訓誡譯者:命運的創(chuàng)立 我童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我的母親叫我放棄科考的學業(yè),去學習醫(yī)術(shù),母親說:“學醫(yī)既可以養(yǎng)活自己,還可以救濟世人,而且靠學成一種技藝來成名,這也是你父親一直以來的心愿??!” 后來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留著長須,相貌偉岸,飄飄然猶若仙人。我恭敬地向他作禮。他對我說:“你是官場中人,明年就要考中秀才了,為什么不讀書呢?”我把不讀書的原因告訴了他,并問他姓什么,是哪里人。老人回答我說:“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了

2、邵康節(jié)的皇極數(shù)正傳,這數(shù)應該傳授給你?!庇谑俏野阉麕Щ丶依?,把他說的話告訴了母親。母親說:“你要好好對待他?!痹囍屵@位老人用皇極數(shù)進行推算,就連很小的事,都推算的很準確。我于是心里升起了讀書的念頭,便和表兄沈稱商量。表兄說:“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辦私墊,我送你去寄學是很方便的。”這樣,我就去私墊讀書,拜郁海谷為師。 孔先生給我推算:縣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試,三處考試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還給我占卜終身的吉兇禍福,說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廩生,某年當貢生,當貢生后某年當選為四川的縣長,在任三年半就告退回鄉(xiāng),在五十三歲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可

3、惜沒有兒子。我把他的話,詳細地記錄并用心記下來。 從此以后,凡遇著考試,名次先后,都逃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唯獨算我吃廩生米九十一石五斗時就會成為貢生,可是吃廩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時候,屠宗師就批準我補貢,我心里懷疑怎么不準了。后來,補貢的事果然被代行職權(quán)的楊公給駁回了,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看到我場里的備卷,感嘆地說:“這五篇文章就是五篇奏議??!怎么可使學識淵博的讀書人終老在寒窗之下呢?”于是他同意了縣里的申請,批準我補貢。這時計算一下所有領(lǐng)到的廩米,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沉浮都有天命,而進退的快慢也有時運,于是思想就安定下來,不再去追求什么了。出貢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

4、,一天到晚只是靜坐,并不看書。己巳年回南方,進南京國子監(jiān)(大學)。在進校以前,我先去棲霞山拜會云谷彈師,和他在同一間房中對坐,三個晝夜沒有合眼。云谷禪師問我:“凡夫之所以不能成為圣賢,只是因為他們被各種妄想纏縛。你坐了三天,不見你起一個妄想,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回答說:“我早被孔先生算過了,榮辱死生都已前定,即使要妄想,也沒什么可以妄想的了?!倍U師笑著說:“我還以為你是一個豪杰,原來也只是一個凡夫呀。”我問他為什么這樣說。云谷禪師說:“人們不能達到無心的境界,終究要被陰陽之數(shù)所束縛,怎么會沒有定數(shù)呢?但是只有普通人是有定數(shù)的;大善的人,陰陽之數(shù)必然不能算定他;大惡的人,陰陽之數(shù)也不能算定他。你

5、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有一點偏差,豈不是一個凡夫嗎?”我問他:“那么,這個數(shù)能逃得了嗎?”云谷禪師說:“命運由自己創(chuàng)造,福報由自己求取,詩書里所說的這些話,的確是圣明的教導呀。我們佛教的經(jīng)典里說:求富貴就得富貴,求男女就得男女,求長壽就得長壽。要知道,不妄語乃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一大戒律,諸佛菩薩是不會拿虛妄的話來欺騙我們的?!?我再問他:“孟子說過:求則得之。這是指求那些我們內(nèi)在的東西。道德和仁義可以努力去求取,但功名富貴,怎么能夠求得來呢?” 禪師說:“孟子的話沒有錯,是你自己理會錯了。難道你不知道六祖說過:一切福報的栽培都離不開自己的心,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尋求,是沒有什么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

6、求我們內(nèi)在的東西,不只得到道德仁義,還會得到功名和富貴呀。內(nèi)外雙得,這種求對得來說才是有益的。倘若不能從內(nèi)心反省自己,而只是一味追求身外之物,那么雖然這種求取也有方法和途徑,但能否得到就要聽從命運的安排了。而如果在求取身外之物時,采取了不正當?shù)姆椒ê屯緩?,那命中本有的福報就會減少,內(nèi)心美好的德性也丟失了,這就是內(nèi)外雙失呀!這種求是徒勞無益的?!?禪師問我:“孔公算你終身怎么樣?”我照實告訴了他。他又問我:“你自己考慮你應該登科第嗎?應該有兒子嗎?”我思慮反省了很久,回答道:“我想,我不該登科第,不該有兒子。登科第的這類人,他們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生來福薄,又不能積功累德來為大的福報打基礎(chǔ);并且我

7、不能忍耐繁重的事務,不能寬容別人,有時還用自己的才智凌蓋別人;率意而行,輕易發(fā)言,妄加談論。像這樣的種種作風都是我少福的表現(xiàn),怎么配得上登科第呢?污穢的土地里,容易滋長生物,而清澈的水里,往往沒有魚類。我卻是有好潔之癖的,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一個原因;和氣能生長萬物,我卻很容易發(fā)怒,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二個原因;仁愛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殘酷是不繁育的原因。我珍惜自己的名節(jié),常常不能舍己救人,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三個原因;說話常常滔滔不絕,消耗氣力,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四個原因;喜歡喝酒,損傷精元,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五個原因;喜歡通宵長坐,不知道保護元氣、養(yǎng)育精神,這是我不應有子的第六個原因。其它的過惡還

8、有很多,不能全部列舉出來了。” 云谷禪師說:“不只是科第這類事情呀!世間享有千金財產(chǎn)的人,一定是個千金的人物;享有百金財產(chǎn)的人,一定是個百金的人物;應該餓死的,一定是個餓死的人物。上天只不過根據(jù)每個人是何種材料而給他相應的果報,又何曾另外加上一絲一毫自己的用意呢。就比如生孩子,有百世子孫品行的人,一定會有百世子孫;有十世子孫品行的人,一定會有十世子孫;有三世二世子孫品行的人,一定會有三世二世子孫;那些沒有后代的人,是因為福德太少呀(這是從世俗的角度而言,那些高僧大德,雖然沒有生育兒女,但他們把所有眾生都當做兒女看待,他們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薄艾F(xiàn)在你既然知道自己的錯誤,就應該把一直以來不符

9、合登科第,不符合有孩子的作風,盡情改正。務必要積德行善!務必要寬宏大度!務必要和氣仁愛!務必要愛惜精神!從前的種種錯誤,就好像昨日已經(jīng)死掉了,以后的種種思想和作風,就好像今天剛剛出生,這是義理再生之身啊(意思是明白了天理和道義,就好像獲得了新生)!凡人的血肉之身,當然會有定數(shù);而明白了以上道理,那就是義理之身,怎么會不能感通上天、改變命運呢? ”“商朝的賢君太甲說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紫壬隳悴坏橇系冢簧鷥鹤?,這是天作之孽(乃是根據(jù)自己以前的善惡業(yè)所應得的果報),是可以違反它的。你現(xiàn)在擴充自己美好的品德,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這是自己種植福報,怎么能得不到享受呢?”“易經(jīng)是為君

10、子謀劃如何趨吉避兇的,如果說天命是不可改變的,吉還怎么可以趨,兇還怎么可以避?易經(jīng)開篇便說出一個最重要的道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是否能相信這句話呢?” 我很信服他說的話,就拜謝他,接受了他的教導。于是我將過去所犯的罪業(yè),在佛像前盡情發(fā)露懺悔,寫了一篇疏文,先祈求登科,發(fā)誓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和祖先的恩德。云谷禪師取出一本功過格給我看,讓我把所做的事,每天進行登記,做了善事就加數(shù),做了壞事就減數(shù)。并且教我持誦準提咒,以期望我的心愿必定實現(xiàn)。云谷禪師對我說:“符家有句話:不會畫符,被鬼神笑。畫符有一個秘訣,只是不要動雜念而已。執(zhí)筆畫符,先把各種塵緣放下,心里不起一點雜念。在毫無雜念的時候,畫

11、下一點,叫做混沌開基,再由此一氣呵成,而不夾雜各種思慮,這樣畫成的符便很靈驗。凡是祈禱創(chuàng)立新的命運,都要心無雜念、從無思無慮處來求感應?!?“通過修身來等待,是積德從而祈求上天改變命運的正確做法。說到修,所有身口意的過惡,都應當糾正,都應當去除。說到等待,是靜候時機的自然成熟,一絲一毫的希圖和逢迎的心理都不要有。能做到這樣,就可以達到無念無求的先天境界,到此境界便是真實的學問。你不能做到無心的功夫,只要能持誦準提咒,不必計較念的遍數(shù),勿令間斷。(念佛也有同樣功效。)功夫持得純熟,于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到了念頭空寂不動,那就靈驗了?!?我的號原叫學海,從這一天起就改號為“了凡”。因領(lǐng)悟了立命的道

12、理,不愿再落入凡夫的老框框了。從此以后,一天到晚都小心謹慎,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從前只是悠哉悠哉地放任自己,到這時開始有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心懷戒懼了。雖在隱蔽的房間里,也恐怕得罪天地神鬼。遇到別人憎恨我,或是毀謗我,也能安然地寬容忍受了。 到第二年去禮部參加科舉考試,孔先生原來算我應該考第三名,忽然就考了第一名,他算的就不靈驗了。而到秋天的鄉(xiāng)試就中了舉人。然而這時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還是沒有達到純善的境地,檢討自身,還是有許多的錯誤:或是對于善行不能勇敢去做;或是救助別人時心里不夠堅定;或是勉強做些善事,但口中卻說錯誤的話;或是清醒的時候能把握自己,但醉酒后便放縱自己。這樣,過錯抵消功勞,很多日子白白地

13、度過了。從己巳年發(fā)愿,直到已卯年,經(jīng)過十余年,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三千善行完成以后,就又發(fā)起求子的愿,也許諾做三千善事。辛巳年便生下了你這個男孩(天啟)。 我每做一件善事,就用筆記上。你的母親不會寫字,每做一件善事,就用鵝毛管在日歷上面印一個紅圈?;蚴窍蚋F人布施食物,或是買放生命,有時一天能多到十幾個紅圈。到了癸末年八月,三千善事已經(jīng)圓滿完成。這年九月十三日,我再發(fā)求中進士的愿,許諾做善事一萬件。到丙戌年我就考中進士,被授予寶砥縣長的職位。我準備了一本空格本,取名叫治心篇。早晨起來坐堂,家人就攜帶交給守門人,放在公案之上,所做的善惡事,就是微小的都一定記下來。夜里則在庭院里擺放桌子,效仿趙閱道

14、焚香告天。你母親見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皺著眉頭說:“以前我在家里,幫著一起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數(shù)才得以完成?,F(xiàn)在許下了一萬件善事,可是衙門里無事可做,到什么時候才能圓滿完成呢?” 夜里偶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仙,我對他講一萬件善事難以完成的緣故。神仙說:“只減糧這一件事,你許的一萬件善事都已經(jīng)圓滿了?!笔虑槭沁@樣的:原來寶砥的田,每畝應納糧二分三厘七毫,我把它改變了一下,減至一分四厘六毫。因為確實有這么一回事,我心里感到非常驚奇。恰好幻余彈師從五臺山來,我把這個夢告訴他,并問他這個夢可以相信嗎? 禪師說:“只要善心真切,那么一件善行就可以抵得上一萬件,何況全縣減糧,萬民受惠呢?”我就捐出俸銀,

15、請他在五臺山用齋飯供養(yǎng)一萬僧人,作為我所發(fā)誓愿的回向。 孔先生算我五十三歲命終,我未曾祈禱增壽,但這一年竟安然無恙,到如今我已六十九歲了。商書說:“上天難以相信,命運并非不可改變”。周書也說:“命運不是恒常不變的?!边@些都不是古人騙人的話。我于是明白:凡是說禍福是自己修來的,這是圣賢之言;如果說禍福是上天的安排,這是世俗的謬論。 你(指天啟)的前途命運,現(xiàn)在還不知道是怎樣的,即使你命里應該榮耀顯赫,也要常作冷落寂寞想;即使你時運亨通順利,也要常作逆境失意想;即使你眼前豐衣足食,也要常作貧窮困苦想;即使別人對你尊敬愛戴,也要常作別人對你憎恨厭惡想;即使你門第高名望重,也要常作卑微低下想;即使你學

16、問優(yōu)良,也要常作淺陋想。遠處想著發(fā)揚祖先的優(yōu)良品德,近處想著彌補父母的過失,對上想著報答國家的恩惠,對下想著創(chuàng)造家庭的幸福,對外想著救濟別人的急難,對內(nèi)想著克制自己的邪念。務必要天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務必要天天改過自新。倘若一天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倘若一天無過可改,那就是一天沒有進步。天下聰明俊秀的人不少,他們之所以品德不能提高,學業(yè)和事業(yè)不能進步,只是因為“因循”二字耽誤了一生啊。云谷禪師所傳授的立命學說,乃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務必要反復品味、努力實行,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錯誤的改正春秋時代有些官員觀察別人的說話和舉動,就能憑著自己的推測,來評論這

17、個人未來的吉兇禍福,很少有不應驗的。這從左傳、國策這些書里可以看到。大抵吉兇的預兆都萌芽在內(nèi)心,進而從耳目口鼻身表現(xiàn)出來。那些仁厚的人往往得福,那些刻薄的人往往遇禍。但世俗人們的眼睛常常被各種障礙蒙蔽,說什么吉兇都是不確定的、禍福都是不可預測的。要知道:福報將要來臨,只須看到他的善良就可以預先知到了;災禍將要來臨,只須看到他不善良就可以預先知到了。現(xiàn)在,如果想要獲得福報、遠離災禍,暫且不談行善,首先必須改正過錯。但是改正過錯,第一、要發(fā)羞恥心。想那些從前的圣賢們,他們?yōu)槭裁窗偈揽蓭煟覟槭裁匆簧砻??這是因為我沉溺在塵世的情欲之中,私下做了壞事還認為別人不知道,道貌岸然沒有一點羞愧之心。這樣

18、下去,將慢慢淪為禽獸而自己還不知道??!世間可羞可恥的事還有什么比這更大呢?孟子說:“羞恥心對于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羞恥心,就會成為圣賢;沒有羞恥心,就會淪為禽獸。所以發(fā)羞恥心是改正錯誤的重要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第二、要發(fā)畏懼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我的過錯雖在隱約細微之間,但是天地鬼神明察秋毫,重則降下各種禍殃,輕則折損現(xiàn)有福報,我怎么可以不懼怕呢?不僅這樣,即使我們在閑居的地方,我們的一舉一動也都昭然若揭。我們雖然掩蓋得很嚴密,偽裝得很巧妙,但是從肺腹肝膽早已暴露出來了,終究難以自欺欺人,而一旦被人看破,我在別人眼里就一文不值了,怎么能夠不懔然懼怕呢? 不過,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就是滔天的

19、罪惡還是可以悔悟改正的。從前有人一生作惡,到了臨死的時候猛然悔悟,于是發(fā)一念善心,就能得到善終。這是一念猛烈的悔悟和善心,足以洗滌百年的罪惡。就比如千年黑暗的山谷之中,拿一盞燈來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都消除了。所以過錯無論久近,只要能改就很可貴。但是塵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血肉之軀很容易死亡,等到一口氣喘不過來,想要改正過錯都無從悔改了。明里要千百年背負惡名,雖然有孝子賢孫,也很難幫助洗滌罪惡;暗里則要千百年沉淪在地獄之中,雖有佛菩薩等圣賢,也很難接引。豈不可怕嗎? 第三、必須要發(fā)勇猛心。人們不能改正錯誤,大多是因為因循守舊,得過且過,所以自己必須振作精神、發(fā)奮努力,不要遲疑,不要等待

20、。小的過失,就如芒刺扎進肉里,要快速地把它拔除;大的過錯,就如毒蛇咬了手指,要快速把手指斬掉,不要有絲毫的延誤!周易上說:“風雷益”,意思就是雷厲風行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 有了這三種心,就能有過就改,譬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太陽的照耀,何必擔心它不會融化呢? 我們的過錯,有從事上改的,有從理上改的,有從心上改的。這三種改法所需的工夫不同,效用也就不一樣。比如以前殺生,現(xiàn)在持戒不殺了;以前怒罵別人,現(xiàn)在不發(fā)脾氣了,這就是從事上改正過錯。但是這種改法要從外在強制自己,是會感到非常困難的,而且病根還在,東滅西生,這不是究竟徹底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善于改正過錯的人,是在沒有從事上改以前,先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21、。例如,過失在于殺生,自己就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動物都愛戀自己的性命,殺了它來養(yǎng)活自己,怎么能夠心安呢?而且它的被殺,既要遭受屠殺宰割,還要被放入器皿接受蒸煮,種種痛苦深入骨髓;說到養(yǎng)活自己,那些羅列的山珍海味,食過即空,粗糧蔬菜,完全可以填飽肚子,何必殺害它的生命,減損自己的福報呢?再進一步想,有血氣的動物都有靈性,既有靈性,那它和我本來是一體的,縱使我不能修養(yǎng)崇高的品德,使它尊敬我親近我,又怎么可以殺害它,使它在今后無窮的歲月里仇我怨我呢?一旦想到這些,就會對著肉食傷心,不能下咽了。 又比如以前容易發(fā)怒,就應該想;一個人有不到之處,從情理上應該憐憫他,他若違背道理冒犯我,那是他的過錯,我又

22、何必理會呢?原本就沒有什么可怒的。再進一步想: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杰,也沒有責怪別人的學問,凡是我所行不通的,都是因為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不夠,不能感動他人。對這些都要自我反省,那末,毀謗對我來說,都是磨練我成全我的好機會,我將欣然接受賜教,有何可怒的呢?更進一步想:聽到誹謗而不惱怒,那么雖然誹謗的焰氣薰天,也如舉起火把焚燒虛空,最終必將自己熄滅;聽到誹謗若是發(fā)怒,那么雖然用盡心思竭力辯護,也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縛。所以發(fā)怒不但無益,而且還有害呀。其它種種過惡,都應該據(jù)理分析。道理想明白了,過惡也就自然不會發(fā)生了。 什么叫做從心上改呢?過錯有千萬種,都是根源于心,如果我們的心不動雜念,過錯又從那里發(fā)生

23、呢?從事修養(yǎng)的人,對于好色、好名、好利、好怒等等過失,不必逐類尋求改正,只須一心向善,使正念時時出現(xiàn)在心里,那么邪念自然就污染不到自己了。正如太陽當空,妖魔鬼怪都躲藏起來消失于無形之中。過錯從心上改,這是最好最上的真?zhèn)鳌_^錯根源于心,也從心上去改,就象鏟除毒樹,只須直接砍斷它的樹根,又何必一條一條地去砍它的樹枝,一片一片地去摘它的樹葉呢? 大抵最好的改過辦法是修心,可以很快地使心地清凈,不好的念頭剛一萌動,就能立即發(fā)覺,一發(fā)覺就能立即熄滅它。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就要通過明理來消滅它。如果明理也不能做到,那就要用懸崖勒馬的工夫,臨事強行克制,堅決地禁止不犯。重在修心,同時兼顧明理、臨事禁戒,這才是

24、改過的正確策略;如果主抓臨事禁戒,而不知明理、修心,那可是改過的拙劣做法。 一個人決心要改正過錯,明里需要良朋提醒,暗里需要諸佛加被。如能誠心懺悔,晝夜堅持不懈,經(jīng)過一七日、二七日、以至一月、二月、三月,一定會有效果:或者感覺心曠神怡,或者覺得智慧頓開,或者處身繁雜的事務而心明如鏡,或者遇到怨仇的人而能轉(zhuǎn)怒為喜,或者夢到口里吐出臟東西,或者夢到以前的圣賢提攜接引,或者夢到在虛空中飛步,或者夢到幛幡寶蓋等等種種吉祥殊勝的事。這些都是罪過消滅的征兆啊。然而不能因此就自我滿足、畫地為牢而不更求進步。 當年藜伯玉二十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自覺以前的過錯而把它們都改掉;到了二十一歲,才知道自己以前所改的,還沒

25、把過錯全部改完;等到二十二歲,回顧二十一歲,猶如還在夢中一樣;這樣,年復一年,他循序漸進,不停地改正過錯,到五十歲的時候,還知道四十九歲時有過錯。古人把改過作為一種學問,就是如此認真去做的。我們身為凡夫俗子,過惡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樣,堆積得滿滿的??墒腔叵胪拢3:孟窨床坏阶约河惺裁催^錯,這是因為心粗眼花啊。然而那些過惡深重的人,也是有征兆的:或者感到心神昏塞,轉(zhuǎn)身即忘;或者沒事而心里常常煩惱;或者看見正派的人就羞愧沮喪;或者聽到正經(jīng)的話反而不高興;或者晚上做夢顛三倒四,甚至胡言亂語、神志不清,這些都是罪業(yè)深重的表現(xiàn)。假使有一件類似的情形,就必須奮發(fā)努力,改過自新,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善業(yè)的

26、積累易經(jīng)上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從前有一個姓顏的人打算把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他歷數(shù)叔梁紇的祖輩積德的善行,預料他的子孫后代必定會有興旺發(fā)達的人物??鬃臃Q贊舜的大孝時說:“宗廟里祭祀他,子孫延續(xù)他的香火”,由這些可知易經(jīng)所說確是至理名言?,F(xiàn)在再列舉往事來證明: 楊少師(榮),是福建建寧人,他家世代以擺渡為生。有一次,下了很長時間的雨,溪里的水位上漲,洪水泛濫沖毀居民的房屋,淹死的人順著水流漂向下游。別人的船都忙著撈取財物,唯獨少師的曾祖父和祖父只忙著救人,而對財物一件也沒有撈取,同鄉(xiāng)的人都譏笑他們太傻。到少師的父親出生以后,家境漸漸寬裕起來。有一個道人對少師的父親說:“你的祖父積了陰

27、德,子孫后代應當富貴顯赫,應把他安葬在某某地方。”少師的父親就按照道人所指的地方安葬了祖父,這就是現(xiàn)在的白兔墳呀。后來少師出生,二十歲就登第(指考取進士一甲前三名),官職做到三公,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被追加與他同樣的爵位,子孫富貴興旺,到現(xiàn)在還有許多賢能的后人。 寧波楊自懲,早年充當縣里的官吏,他心地仁厚,守法公正。當時的縣長非常嚴厲,有一次懲罰一個囚犯,把他打得流了很多血,可是縣長的怒氣還是沒有平息。楊自懲于是跪下來勸解他??h長說:“怎奈這個人不守法律、違背天理,讓人不由不發(fā)怒?!弊詰妥鞫Y說道:“孔子說過:在上位的人不守正道,民心散失已經(jīng)很久了,審訊中如果查明了犯罪的真實案情,應該哀傷憐憫

28、犯人,不要因為破案而沾沾自喜。連喜尚且不可,更何況是發(fā)怒呢?”縣長聽了他的話,臉色緩和下來,怒氣也慢慢消散了。楊自懲家里很窮,但別人送的禮他一概不收,遇到犯人缺乏糧食,經(jīng)常想方設(shè)法救濟他們。有一天有新來的數(shù)名犯人餓著肚子沒飯吃,他自己家里又剛巧缺少存糧,如果給囚犯吃了,那么家里人就沒有吃的了,如果只顧自己家,那么犯人們實在太可憐。楊自懲就和妻子商量。妻子問他:“囚犯是從哪里來的?”自懲回答說:“他們是從杭州來的,一路上忍饑挨餓,臉色都餓得發(fā)青了!”妻于聽了也很同情,于是取了自己待炊的米,煮了粥給囚犯們吃。后來楊自懲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叫守陳,次子名叫守址,分別做了南北吏部侍郎(副部長之職);長

29、孫做了刑部侍郎,次孫做了四川的按察使,他們都是當朝的名臣?,F(xiàn)在的楚亭、德政,也是他們的后人呀。 從前英宗正統(tǒng)年間,鄧茂七在福建率眾作亂,百姓跟從他的很多。朝廷起用鄞縣的張都憲(名楷)南征,用計謀擒拿亂賊,后來委派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的賊黨。謝設(shè)法找到賊黨的名冊,對那些沒有投靠賊黨的,秘密發(fā)給他們白布小旗,約定官兵來到那天,把白旗插在門上。他嚴戒官兵不許亂殺,這樣保全了一萬人的性命。后來謝的兒子謝遷中了狀元,做到宰相;謝的孫子謝丕中了探花。福建莆田林氏家族,祖輩有一位老夫人好行善事,常做粉團施舍別人,有求就給,從不厭倦。有一個道人每天早晨索要六七個粉團吃,老夫人每天給他,三年如一日。于是道士知

30、道老夫人行善是誠心的,就對她說:“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團,拿什么報答你呢?你家后面有一塊地,死后如果安葬在那里,子孫后代做官的,有一升芝麻那么多?!崩戏蛉说膬鹤影凑盏廊酥更c的地方安葬了老夫人,第一代就有九個人登第,一代一代高官顯宦非常之多,福建有“無林不開榜”的說法。 馮琢庵太史的父親是一名秀才,有一年隆冬時節(jié),他早晨起床到學校去,在路上碰到一個人倒臥在雪中,用手一摸,身體已經(jīng)半僵了。他就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給這人穿上,并且攙扶他回家把他救活。馮琢庵的父親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告訴他:“你救人一命,出于至誠心,我讓韓琦做你的兒了?!钡鹊缴俗菱?,就取名叫琦。 臺州的應尚書,壯年時代在山里攻讀學業(yè)

31、。夜間眾鬼的呼叫聲連成片,常常使人心驚,但他并不懼怕。有一天晚上聽到一個鬼說:“某位婦人因丈夫出門在外,很長時間了也沒回來,公公婆婆逼她改嫁,她明天夜里就要在這里上吊自殺,我可以有人代替了?!睉袝犃艘院?,偷偷把自己的田賣了,得四兩銀子,隨即偽造了那個婦人丈夫的信,并附上寄回家的銀兩。婦人的公公婆婆見到兒子的信,因筆跡不同,有些懷疑。但轉(zhuǎn)念一想:書信可能是假的,但寄回銀子了,事情還會是假的嗎?想必兒子還好好的。于是就不再強迫媳婦改嫁了。后來婦人的丈夫真的回來了,夫妻團聚,完好如初。應尚書又聽到那個鬼說到:“我本來應該有人代替,怎奈這個秀才壞了我的好事?!迸赃呉粋€鬼說:“那你為什么不禍害他?”

32、那鬼回答道:“這人心好,不久就要做陰德尚書了,我如何能禍害到他呢?”應公聽了這些話,自己更加勤勉努力,善行一天比一天增加,品德一天比一天仁厚。遇到饑荒的年頭,就捐出糧食來賑濟窮人;遇到親戚有急難,就設(shè)法協(xié)調(diào),使他們渡過難關(guān);遇到蠻橫不講理的人,就回過頭來反省自己,做到逆來順受。應公的子孫登第的,至今還比比皆是?。?常熟的徐鳳竹,名栻,他的父親素來家境富裕。有一次,遇到荒年,徐父首先免掉租戶的田租,來為同縣的富人們做個榜樣,然后又分發(fā)糧食來救濟貧窮的人家。夜里就聽到鬼在門外大聲喊道:“千不騙,萬不騙,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呼聲相續(xù),連夜不斷。這年徐鳳竹果然在鄉(xiāng)試中中了舉人。他的父親因而更加努力

33、積德行善,孜孜不倦,凡是修橋鋪路、供養(yǎng)僧人、接待大眾,只要是有利益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后來又聽到鬼在門外喊道:“千不騙,萬不騙,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兵P竹果然官職做到了兩浙巡撫。 嘉興的屠康僖公,起初任刑部主事,親自住在監(jiān)獄里,詳細地了解各位囚犯的案情,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是無辜的。康僖公不認為自已有功勞,他給刑部的堂官秘密寫了有關(guān)情況的報告。后來朝廷會審,堂官根據(jù)圖公的報告,審問眾囚犯,事實完全與屠公的報告相符,就釋放了被冤枉的十多個人。一時京都之中都稱頌尚書的睿智。公又寫了一份報告說:“在京都之中,尚且有這么多被冤枉的人,那么四海之內(nèi)的百萬民眾,豈能沒有被冤枉的人嗎?應該每隔五年差遣一名減刑官

34、,核實案情,給那些被冤枉的人平反?!鄙袝鸀檗D(zhuǎn)奏皇帝,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議。當時屠公也被委派為一名減刑官,晚上做夢夢到有個神人告訴他:“你的命里本來沒有兒子,現(xiàn)在減刑的奏議,合乎天意,上天賜給你三個兒子,都穿官服?!碑斖矸蛉藨言?,后來生下了應損、應坤、應俊,都是顯赫的高官。 嘉興的包憑,字信之,他的父親做過安徽池陽太守,生了七個兒子,包憑是最小的,入贅到平湖姓袁的人家,和我的父親交情很好。包憑博學多才,但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能及第,他愛好佛家、道家的學說。有一天,他去東邊的泖湖游覽,偶然到了一個鄉(xiāng)村的寺里,看到一尊觀音菩薩的塑像露天而立,遭受風吹雨淋。包憑立即取出十兩金子,交給寺里的住持僧,叫

35、他修繕房屋廟宇。住持僧告訴他:工程大、銀子少,無法完成修繕工作。包憑又取出松布四匹,從行李箱中挑揀七件衣物交給他。其中有一件精細麻布做的外衣是新制的,他的仆人勸他留下。包憑說:“只要圣像安然無恙,我就算裸露著身體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住持僧流著眼淚說道:“布施銀子和衣服布匹,并非難事,只是這一點供養(yǎng)的誠心,實在是太難得了!”后來廟宇修繕完畢,包憑拉著我的父親一同到寺中游覽,晚上就住宿在寺里。包憑夢到伽藍神來謝他說:“你的兒子該當享用世間的功名利祿了?!焙髞戆鼞{的兒子汴、孫子芳都登科第,做了大官。 嘉善支立的父親,是刑房的小吏。有一囚犯無辜被判處死刑。支立的父親很同情憐憫他,想要救他活命。囚犯告訴他

36、的妻子說:“支公的好意無以為報,實在是慚愧,明天你請他到家,用身體招待他,他或許肯多用些心思,那我就可以活命了?!彼钠拮涌拗饬?。等到支公來到囚犯家中,囚犯的妻子親自出來勸酒,并把丈夫的心意都告訴了他。支公不同意這樣做,最終他還是盡最大的努力,使囚犯得到平反。囚犯出獄后,夫妻登門叩謝,對他說道:“你這樣仁厚的品德,是世上少有的!現(xiàn)在你還沒有兒予,我們有一個女兒,想送給你做侍奉你的小妾,這在情理上總算行得通吧。”支公就準備了聘禮,納娶了他們的女兒。后來,這個妾為支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立,二十歲就考取舉人第一名,官職做到翰林孔目。立生兒子取名叫高,高生兒子取名叫祿,都考取貢生,學識淵博。祿生

37、兒子大綸,考取了進士。 上面所說的十樁事例,雖然所做的事情不同,但歸納起來,都是一個善字而已。如果還要精細地來論述,那么善行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都應當深入地明辨。行善而不深究行善的道理,那么有時就會自以為在行善,豈不知是在造孽,白白費了很多苦心,卻毫無益處。 什么叫真假呢?從前有幾個儒生拜見中峰和尚,問他道:“佛教說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可現(xiàn)如今某某人很善,但是子孫卻不興旺,某某人很惡,但是家門卻很興盛。佛說的因果道理是沒有根據(jù)的。”中峰說:“沾染太多的世俗人情而未曾洗滌,徘徊在正見的大門之外而未能開啟,以至于認善為惡、認惡為善的情況是

38、會經(jīng)常有的。對這種是非顛倒的錯誤認識,不對自己感到悔恨失望,反而要去埋怨上天的報應有差錯嗎?”眾儒生問到:“對善惡的認識怎么至于顛倒呢?”中峰讓他們試著說說對善惡的認識。有一個人說:“責罵別人、毆打別人是惡,尊敬別人、禮待別人是善?!敝袖h說:“未必如此?!庇幸粋€人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守節(jié)是善?!敝蟹逭f:“未必如此?!北娙艘患患卣f出自己認為的善惡,中鋒都說不一定是這樣。儒生們于是向中鋒請教到底何為善惡。中峰告訴他們說:“有益于他人的是善,有損于他人的是惡。有益于他人,就是打人罵人都是善的;有損于他人,就是敬人禮人都是惡的?!彼哉f行善,有利他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有利自己的就

39、是出于私心,出于私心就是假。還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真,學學樣子的是假。這些都應該認真地思考。 什么叫做端、曲呢?現(xiàn)在的人們見到那些隨順世俗、沒有道德原則的老好人,一概稱為善人而認可他們;但是圣人卻寧愿認可那些傲視世俗、潔身自好的人。對于那些沒有道德原則的老好人,雖然一鄉(xiāng)的人都喜歡他,圣人一定會認為他是破壞道德的小人。這些世俗人們的善惡觀,分明與圣人的善惡觀相反。由于善惡觀錯誤,對善惡行為的取舍,沒有不是錯誤的。天地之間正確的善惡是非標準,都是和圣人的標準相同,而與世俗的取向不同。因此,凡是想積德行善,絕不可以只遵循耳朵聽到的和眼睛看到的,而只應從內(nèi)心隱密細微之處,默默地洗滌私心雜念和各種錯誤的認識

40、。如果行善純粹是造福世人之心,那就是端,假如有一絲一毫的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如果行善純粹是出于愛人之心,那就是端,假如有一絲一毫的怨恨社會之心,那就是曲;如果行善純粹是出于敬人之心,那就是端,假如有一絲一毫的玩世不恭之心,那就是曲。這些都應當細細分辨。什么叫做陰、陽呢?凡是做了善事,為人們所知道的,這叫做陽善;做了善事而別人不知道的,這叫做陰德。陰德,上天會給予相應的福報;陽善,會享受世間的名譽。名譽也是一種福報,但造物主卻忌諱名不副實。世間享有盛名但名實不符的人,往往會遭受奇異的災禍;沒有過咎而無端背負惡名的人,他的子孫卻往往會突然發(fā)達,陰陽之間就是如此微妙??! 什么叫做是、非呢?按照魯國法

41、律,有魯國人從諸侯那里替別人贖回姬妄,都可以受到政府的賞賜,而子貢贖了人卻不肯接受賞賜??鬃勇牭竭@件事,就極不高興地說:“子貢錯了。要知道圣人做事,可以起到移風易俗的示范作用,可以教化、影響和引導普通百姓,不是僅僅只考慮自身就夠了。如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如果認為接受政府的賞金就是不廉潔,那今后怎么還會有人去贖人呢?從今以后,不會再有人愿意從諸侯那里替別人贖人了?!弊勇肪攘艘粋€溺水的人,被救的人用一頭牛來感謝他,子路接受下來??鬃又篮蟾吲d地說:“從今以后,魯國會有很多人去拯救落水的人了。” 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接受賞金是好的表現(xiàn),子路接受牛是差的表現(xiàn),可是孔子卻贊美子路而批評子貢。由此

42、可知,人們行善不應只看行為的本身,還要看這種行為是否會產(chǎn)生壞的影響;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和利益,還要看長遠的效果和利益;不能只是為了個別人受益,而是應該讓普天下的人都能受益。行為本身看似行善,而它的傳播和影響足以害人,那是貌似善行而實際不是善行;行為本身看似不善,而它的傳播和影響造福于人,那是貌似不善而實際是善的。以上僅僅只是從善惡的角度來談論是非問題,其它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都應當認真抉擇。 什么叫做偏、正呢?從前有一位呂文懿公,他辭了宰相的職位回歸故里,四海之內(nèi)都象敬仰泰山和北斗星一樣敬仰他。有一個同鄉(xiāng)的人,喝醉了酒當面辱罵他。懿公不動聲色,對他的仆人說:“醉酒的人,不

43、要和他計較?!彪S即命人關(guān)上大門,避開醉漢。一年以后,那個鄉(xiāng)人犯了死罪,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呂公聽說后開始后悔,說道:“假使當時我稍作計較,把他送進官府責罰處理一番,就可以通過小的懲罰,讓他得到大的教訓。我當時只想著存心仁厚,不成想反而助長了他的罪惡,以至于到了今天的地步?!边@就是出于善心反而做了壞事的例子。 還有以惡心而做善事的。例如,有一戶人家非常富有,遇到一個荒年,窮人們大白天在鬧市搶他家的糧食。這戶人家去縣里告狀,縣里不肯受理,窮人們更加放肆。于是這戶人家就私自執(zhí)法,把搶糧食的人抓來關(guān)押,并責罰羞辱,窮人們這才安分下來,如果不這樣的話,幾乎釀成大亂。善者為正,惡者為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以善

44、心做惡事的,是正中之偏,以惡心做善事的,是偏中之正,這些道理也不能不知道呀。 什么叫做半、滿呢?從前有某姓的女子來到佛寺,想要布施供養(yǎng),可是身上只有二文錢,就把這二文錢捐獻了,寺里的方丈親自為她主持懺悔。后來這個女子選入皇宮,享受富貴,帶了幾千兩的銀子,又到這所佛寺來布施,方丈只是叫他的徒弟替她回向就算了。這個女子就問方丈:“我當初布施二文錢,師傅您親自為我主持懺悔,今天我布施數(shù)千兩的銀子,而您卻不替我回向,這是什么緣故呢?”方丈說:“你以前布施雖然只有二文錢,但是布施的心非常真誠,不是老僧我親自主持懺悔,不足以報答你的恩德;今天布施的財物雖然很多,但是布施之心不象前日那樣真切,所以我讓別人代

45、為懺悔就足夠了?!边@就是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的道理。 漢鐘離傳授丹法給呂祖,能夠點鐵成金,可以救濟世人。呂祖問道:“最終還會變回來嗎?”鐘離回答說:“五百年后,就會恢復本來面目?!眳巫嬲f:“如果這樣就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了,我不愿做這樣的事呀?!辩婋x高興地說:“修仙要積累三千善行功德,你這一句話,三千的善行功德已經(jīng)圓滿了。” 再有行善而心里不執(zhí)著于善,那么所成就的善行都會很圓滿。心里執(zhí)著于善,雖然終生勤奮努力,也只能達到半善而已。比如用財物救濟別人,內(nèi)不見有布施的我、外不見有受施的人、中不見有所布施的財物,這就叫“三輪體空”,這就叫一心清凈,能做到這樣,那么布施一斗米就可以種無邊的福,布施一文錢

46、就可以消千劫的罪。倘使心里執(zhí)著于善,不能達到無心的境地,雖然布施黃金萬兩,福德也不圓滿,也僅止于半善罷了。 什么叫做大、小呢?從前衛(wèi)仲達在學館任職,一次他被帶到陰間。陰間的主管命令下屬官吏呈上有關(guān)他的善惡記錄。等到記錄拿來,但見惡行記錄可以堆滿門庭,而善行記錄僅如筷子般大小。取秤來稱,那堆滿了門庭的惡行反而較輕,像筷子大小的善行反而較重。仲達說:“我的年齡還不到四十,哪來這么多的過惡呢?”陰間的主管回答說:“一念不正即是惡,不一定等到做了才叫惡?!敝龠_于是問善行記錄里所記的是什么事。陰間的主管說:“朝庭經(jīng)常大興土木,修三山石橋,你寫奏章勸諫,這記錄就是你的奏章呀。”仲達說:“我雖進言,但是朝庭

47、并未采納,對事情也無所補救,善功怎么能有這么重呢?”陰間的主管回答說:“朝廷雖然沒有采納,但你的一念善心,已經(jīng)關(guān)乎萬民。倘使朝廷采納了,那你的善功就會更大了?!彼灾驹跒樘煜聡以旄?,那善行雖少而實為大善,倘如只為某個人謀利,那善行雖多而實為小善。 什么叫做難、易呢?前代的儒家圣賢說過:克制自已須從難以克制的地方下手。孔子論為仁之道,也說先從難處做起。必須要象江西舒翁那樣,舍了二年僅得的酬薪代人償還官銀,從而保全了一家夫婦。又必須要象邯鄲張翁那樣,舍了十年所積蓄的錢代人還清贖銀,從而救活人家的老婆和孩子,這都是所謂的難舍處能舍呀。再如鎮(zhèn)江的靳翁,老來無子,卻不忍心讓幼女給自己作妾,把她歸還給了

48、她的家人,這是難忍處能忍啊。因此,上天回贈給他們的福報也是很豐厚的。凡是有錢有勢的人,他們要積功累德都是很容易的,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暴自棄;貧窮低賤的人,他們要做善得福都是很難的,很難而能去做,這才是難能可貴的呀。 隨緣濟世的善行,種類非常繁多,簡要地概括起來,大概有十大類: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何謂與人為善?從前舜在雷澤這個地方,見捕魚的人都爭奪水深魚多的地方,那些老弱漁夫只能在急流淺灘處捕魚。舜心里感到非常悲傷難過,就親自到那里參加捕魚,見到那些爭奪

49、位置的人,對他們的過失避而不談,見到那些主動退讓的人,就加以表揚,并且自己也那樣去做。一年之后,大家對那些水深魚多的好位置都能互相禮讓了。憑舜的聰明才智,難道不能說一句教訓別的人話嗎?可是他不用言教,而以身教,自已做榜樣來影響和轉(zhuǎn)化別人,這真是用心良苦呀!我們生活在末法時期,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凌蓋別人,不要用自己的善來比較別人,不要用自己的多能來困擾別人,要收斂才智,虛懷若谷;見到別人的過失,要包容并且掩蓋它,一方面讓他有機會改正,一方面讓他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見到別人有微小的長處可取,有細小的善處可以采納,就應毅然舍棄自已的短處和惡處,要向他看齊,并且要贊美他,廣泛地宣揚他的事跡。在日常生活

50、中,凡是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要不是為自己著想,都要為了給世間做模范,這才是偉人天下為公的氣度??! 何謂敬愛存心?君子和小人,就其形跡來看是很難分辨的,但從內(nèi)心一處來看那善惡是截然不同的,就象黑白一樣分明。所以說:“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是因為他的存心不同于常人?!本拥拇嫘闹皇菒廴司慈酥摹4蟾艁碚f,人有親有疏、有貴有賤、有智有愚、有賢良有不肖,可謂萬種品類、參差不齊,然而他們都是我的同胞,都和我互為一體,有誰不應當敬愛呢?愛敬眾人,即是愛敬圣賢;能理解眾人的志愿,即是理解圣賢的志愿。為什么這樣說呢?圣賢的志愿,本來就是想要這個世界的這些人都能各得其所。我對所有人都愛都敬,從而給世人帶來安樂

51、,就是在為圣賢佛菩薩安樂他們呀。 何謂成人之美?玉含藏在石頭里,拋棄就會成為瓦礫,雕鑿就會成為珍寶。所以但凡見到別人做了一件善事,或者這人有可取的志愿、有可進步的資質(zhì),都應當誘導他、扶持他,從而使他得以成就?;蛘叻Q贊他幫助他、或者給他設(shè)法維持,或者為他剖白誣陷、排解誹謗,務必使他站穩(wěn)腳跟、有所建樹方才罷休。 大致來說,人們都不喜歡和自己不是同類的人。同鄉(xiāng)的人里善者較少,不善者居多,善人在世俗世界里很難自立。況且豪杰通常性格剛強,在形跡方面不太講究,往往引起別人的非議和指責,所以善事常常容易失敗,而善人常常遭到毀謗。只有那些仁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能夠?qū)ι迫松剖陆o予匡扶、給予輔助,他們的功德非常之

52、大。 何謂勸人為善?生而為人,誰會沒有善良的心呢?只是人生之路勞碌奔波,很容易沉淪和迷失。但凡與人相處,應該方便地提醒他,解開他的迷惑。譬如那些長夜大夢的人,讓他一下覺醒;又譬如那些久陷煩惱的人,引領(lǐng)他到清涼的地方,這樣給人的恩惠最為廣大。韓愈說過:“勸人一時用口,勸百世的人用書。”和“與人為善”相比,“勸人為善”能對癥下藥,常常會有神奇的效果,千萬不要不去做。有機會勸說別人而不去勸說,這是失人;不能勸說的硬加勸說,這是失言。如果發(fā)生失人或失言的情況,就應反過來檢討自己的才智。 何謂救人危急?人經(jīng)常會有因遭遇災禍而顛沛流離的時候,偶然遇到別人發(fā)生這種情況,就應當象自己身上發(fā)生病痛一樣,趕快進行

53、解救?;蛘哒f句話紓解他的委屈和壓抑,或者從各方面救濟他的困苦。崔子說:“恩惠不在于大小,能解人急難就可以了?!边@真是仁人的至理名言呀! 何謂興建大利?小到一個鄉(xiāng)村之內(nèi),大到一個城市之中,凡符合大家利益的事業(yè),最應該進行興建?;蚴情_渠引水,或是筑堤防患,或是修建橋梁以便通行,或是施舍茶飯以周濟饑渴。要隨緣勸導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興修,要不避嫌疑,要不辭勞苦。 何謂舍財作福?佛門有上萬種修行方法,而布施之行排在前面。所謂布施,只是一個“舍”字罷了。通曉佛法的人內(nèi)舍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外舍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一切所有,無不舍棄。如果還不能做到這樣,就先從財上布施。世間人靠衣

54、食活命,所以財物對他們來說最為重要。我能舍財,對內(nèi)可以破自己的吝嗇之心,對外可以救助別人的急難,剛開始會有些勉強,到后來就會習以為常。布施財物是洗滌自私之心、驅(qū)除吝嗇毛病的最好方法。 何謂護持正法?佛法是萬世生靈的眼目。沒有佛法,如何能夠佐助天地以化育萬物?如何能夠清洗染污以解脫煩惱?如何能夠治國平天下以造福蒼生?如何能夠跳出三界以至修行成佛?所以但凡見到佛教寺廟、佛菩薩的圣像以及佛教經(jīng)書典籍,都應加以敬重并盡力予以整修。至于弘揚佛法、上報佛恩,尤其應當勤奮努力去做。 何謂敬重尊長?家里的父兄、政府的官長、以及年紀高、品德高、地位高、學識高的人,都應當盡心地加以侍奉。在家奉侍父母,要做到由衷敬

55、愛、和顏悅色、柔聲細氣,長此以往就可以養(yǎng)成和氣的性格,就具備了感通上天的根本。在政府機關(guān)工作,做一件事,不要認為上級不知道就可以任意而為;處罰一個人,不要認為上級不知道就可以濫施刑罰。對待法律制度和公共利益,要象對待上天一樣。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這樣的家庭,子孫是沒有不興旺發(fā)達的。 何謂愛惜物命?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只是因為人有惻隱之心而已。求仁就是求惻隱之心,積德就是積惻隱之心。周朝的禮法規(guī)定:早春時節(jié),祭祀的牲畜不能用母的。這是因為早春的母畜很可能懷有身孕。孟子說過:君子要遠離廚房,不要看到或聽到動物被烹宰的慘狀。這是為了保全我們的惻隱之心。所以前輩有“四不食”的戒律,即所謂的聽到殺不食

56、、見到殺不食、自養(yǎng)的不食、專為我殺的不食。初學佛法的人如果還不能做到不食肉,就姑且從“四不食”做起,逐漸進步,仁慈之心就會慢慢增長。不只是殺害畜生應當戒除,那些低等生物,都有生命,為得蠶絲煮蠶繭、為了鋤地殺小蟲,想一想衣食的生產(chǎn),常常是為養(yǎng)活我們而殺害它們,殘害滅絕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的罪孽,也應當?shù)韧跉⑸鷣砜创?。至于手誤傷的、腳誤踩的,不知道它們的數(shù)量會有多少,我們都應當盡力避免。古詩說:“憐愛老鼠常留剩飯,憐惜飛蛾夜不點燈?!边@是何等的仁慈?。?善行無窮,是難以盡述的。由這十類推廣開來,那各種美好的品德就都具備了。四、謙和的效益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中,都詳明肯切地告誡我們,謙虛是進步受益的基礎(chǔ)。易經(jīng)里的第十五卦為“謙卦”,謙卦中的六爻都為吉。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自滿招致?lián)p失,謙虛得到益處)。我曾多次與諸位儒生一起應試,每次見到貧寒的學士將要發(fā)達時,都會有一片謙光洋溢。辛未年舉人赴京會試,我們嘉善縣一同參加考試的共有十人,只有丁敬宇年紀最小,但他極其謙虛。我告訴費錦坡說:“此兄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