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養(yǎng)生法課件_第1頁
靜坐養(yǎng)生法課件_第2頁
靜坐養(yǎng)生法課件_第3頁
靜坐養(yǎng)生法課件_第4頁
靜坐養(yǎng)生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甘肅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甘肅省針灸臨床醫(yī)學中心 魏清琳靜坐養(yǎng)生法每個人都擁有的“護身符”靜坐養(yǎng)生靜坐養(yǎng)生的概念靜坐養(yǎng)生的益處靜坐養(yǎng)生的中醫(yī)理論基礎靜坐養(yǎng)生的古今成就靜坐養(yǎng)生的具體方法一. 什么是靜坐? 說起太極拳健身,大家都很熟悉,而談到靜坐,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古人的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靜坐的藝術在全球范圍內正在悄然興起。 靜坐是一種養(yǎng)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靜坐又叫“盤坐”、“打坐”。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靜坐既可養(yǎng)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靜坐也是

2、一種修煉內功,涵養(yǎng)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一. 什么是靜坐? 靜坐養(yǎng)生來自孔子論語。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古代人的“清靜無為”的養(yǎng)生學思想,在莊子. 天道中記載:“靜者無為,年壽長也?!苯鹪獣r代的劉河間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去!”還有人講;“清心寡欲,靜養(yǎng)心神?!?王陽明通過靜坐修身養(yǎng)性來凈心,稱靜坐為“默坐澄心”,強調靜坐中身心道德的修養(yǎng)。一. 什么是靜坐? 從古至今,中國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醫(yī)家、武術家無不推崇靜坐養(yǎng)生,而歐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亞伊斯蘭教的祈禱、齋期、避靜,以及近年風行歐美的催眠術、印度的古瑜伽術也都有以靜坐頤養(yǎng)身心的重要

3、內容。 通過修習靜坐可使人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重獲身心健康,這已成為諸多公眾的共識,并吸引著現代社會緊張忙碌、倍感生活壓力的人們身體力行,以期達到凈化身心、減輕心理壓力和強健體魄的目的。三. 中醫(yī)經絡理論 人身上有十二條經脈和奇經八脈貫通全身上下,更有無數絡脈或附于五臟六腑,或浮于皮膚淺表。經絡使人體內外保持協(xié)調統(tǒng)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通過經絡運輸濡養(yǎng)全身。 打個比方,人體就像一個大樓,經絡好比大樓內部交錯縱橫的電線,氣血好比是電流。電路貫通流暢,大樓就能保持燈火通明;電線有阻塞不通,那么電流不能運行,大樓就漆黑一片,死氣沉沉。所以說死人是沒有經絡的,反之經絡一旦長

4、時間不通以致枯萎,人也就活不長了。三. 中醫(yī)經絡理論 許多疾病都是由經絡的不通造成的,什么便秘、腦血栓、心梗、膽結石、腫瘤等等,光看病名就知道了。其實所有的疾病都和經絡不通都有著一定聯(lián)系,經絡一旦暢通無阻,病邪根本滯留不下來。三. 中醫(yī)經絡理論 然而在現代醫(yī)學中,經絡仍是比較虛玄的東西,雖然敏感的人在針灸時會感應得到,但說到經絡的實質,人們總是覺得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現代先進的醫(yī)學儀器也透視不出來。從古代經脈圖譜中我們了解到各條經脈的詳細走向、交結,那么古人又是怎樣看得一清二楚呢?其實方法就兩個字:“內視?!?內視必須在入靜的狀態(tài)下才可以獲得,通過靜坐調息,我們可以感知氣機在經脈中的循環(huán)。靜坐到

5、了一定程度,下腹部的丹田位置就會有一股熱氣循著經脈的走向自然流注循環(huán)。因為練習的火候到了,丹田里產生的真氣充滿流溢,開始向全身運行,這就是打通經脈的過程。此時,你的意識也要隨著氣機流轉,做到“神與脈合”。如果練習的火候沒到,丹田內的真氣就仍在醞釀之中,切不可著急。四. 古今成就蘇東坡坐禪養(yǎng)生,獲益良多 藏傳佛教的禪坐屬基本修煉四. 古今成就靜坐在美國已成為主流療法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靜坐可以緩解疼痛、改善專注力和免疫功能、抑制焦慮和失眠,甚至有助于防止抑郁癥。古老而神秘的靜坐在美國社會已成為主流療法。據2007年調查發(fā)現,美國打坐人口超過2000萬,即每11人中就有1人有過靜坐的經驗。四

6、. 古今成就舒緩偏頭痛 “美國頭痛聯(lián)合會”曾分析10篇研究報告發(fā)現,偏頭痛患者采用靜坐冥想方法治療之后,發(fā)病頻率和疼痛程度降低了32%。減緩慢性疼痛 1995年,美國全國衛(wèi)生研究所鑒于已積累的充足證據宣布,靜坐冥想之類松弛身心技巧對緩解慢性疼痛非常有效。輔助治療癌癥 由于靜坐冥想能夠緩解慢性疼痛,所以有助于正在接受化學療法的癌癥病人舒緩痛苦,以及種種其他令人很不舒服的副作用。五. 如何靜坐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南懷瑾先生在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著重敘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靜坐修持法。內容包括:靜坐的姿勢與要點;靜坐中體內氣機的反應,與由此而引發(fā)的心理與生理的變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內丹

7、靜坐法;打通任督脈、奇經八脈的方法;中醫(yī)經絡學說中的氣功;以及太極煉丹秘法、菩提道歡第論等著作中的修煉法。為糾正訛傳誤修,恰生養(yǎng)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的姿勢 :“七支坐法”肩胛支 肩胛支是在肩膀與背后飯匙骨部份的重點,兩肩膀往后拉張后,胸部自然就挺出來,然后飯匙骨就會稍微往后拉凸。膀胱經在督脈旁一寸多的地方下行,兩條很長的脈,如果打坐時背后氣不夠強,可能常常會感冒,這是膀胱經不通的原因。足太陽膀胱經在肩膀、背后面,邪氣、風邪侵襲吾身時第一個侵襲到它,會使肩膀僵硬、后頸部緊張,就表示感冒了。如果打坐彎腰縮肩,真氣就上不來,氣上不來就會想睡覺,這是氣不具足。本來打坐的人

8、越打坐腦筋越清醒,怎么會想睡覺呢? 有基本氣感的話,背后自然而然的會挺起來,肩膀往外張,胸部微往外凸出來,但不要繃得太緊,架勢擺出來后全身就要放松、自然。若身體有氣感了,但架勢繃得緊緊的,氣就不往前走,這種情形是不好的。所以姿勢擺好后就要放松,因為肩胛支是下氣上行所必須,肩胛是背后、膀胱經氣運行是很重要的,尤其氣上來以后會走到喉、頭部,沒有的話,腰部會酸痛,肩膀會僵硬、酸痛。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的姿勢 :“七支坐法”頭頸支 頭部跟頸部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去看一般打坐的書,常常會講到“禪病”。此“禪病”在講什么呢?在講昏沉,打坐到一個境界后,如果姿勢不對,會有一個粗的昏沉出現;打作至更高

9、的境界時,又會有另一個微細的昏沉現出來。粗的昏沉出現在頭頸支姿勢不對時,因氣會堵在后腦勺靠近睡穴的地方。細的昏沉是氣從中脈過喉輪要通到明點時,在要通不通的時候,會有短暫的微細昏沉。 剛剛講氣從背脊上來,會經后腦至頭頂百會穴,要讓氣能從下方至頭頂,頭頸支要擺好。方法是下顎微收,有力壓到頸外側兩頸動脈處,如此頭頸支架構起來的話,要有三股力量產生:一股是在后腦勺,一股是在下顎,一股是在后頸椎基部,這三道力量要相稱。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的姿勢 :“七支坐法”目支 打坐時眼睛有兩種用功方式:一個是把眼睛閉起來,這個較簡單易行,剛開始學的人心較亂,那個人動、那個在制造聲音,好煩。剛開始修的人都是

10、受不了外境的干擾,所以眼睛閉起來較好。 另一種方法是學佛像的三分眼,瞇瞇的看,眼微微的三分開張,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這個方法較不會使你胡思亂想的,很會胡思亂想的人,就要把眼睛微張三分眼。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的姿勢 :“七支坐法”舌支 舌頭剛開始也是個準備功夫,到真的氣從會陰穴起來后,走到喉結前,當先通過心臟-心輪,再走到喉輪。走到喉輪時,氣會拉你動你的舌頭,這時舌根擺得對不對就很重要。 舌頭卷起來是準備架橋,舌頭卷起來后頂住上顎,上顎頂有曲浪痕處,舌頭卷起來就頂住那里。這樣是會很累,還會流口水,流口水沒關系,感覺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里面有很多的淀粉脢,它的功用是用來消化吃進去的

11、碳水化合物。所以胃腸不好的,就可以借這個機會慢慢的讓胃腸消化系統(tǒng)變好,覺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應注意事項:靜坐的地點: 初學靜坐時,須選擇寧靜、清凈、無人打擾之處。 靜坐前,可先囑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磬或彈指,輕聲作響,令靜坐者聞聲出定;靜坐時,應防止他人突然觸動身體,以免驚嚇失定。 頸部勿靠近窗戶,因風由窗戶隙縫吹入,風勢強勁,若直吹頸部,易致風邪。 靜坐的衣著: 靜坐時,因全身毛孔舒張,故應注意保暖;可用蓋腿布覆蓋兩膝,免受風寒。 衣著以寬松、舒適為原則,束身衣物應于靜坐前松除。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打坐之道 靜坐應注意事項:靜坐的時間: 除飯后一小時內較不適宜外,其余任何時間皆無妨礙。下坐要點: 不宜驟然下坐??上容p緩搖動雙肩、上身,再搓熱雙掌,撫摩面部及頭部等處;然后輕放雙腿,身體徐徐彎下,吐出腹中積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