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_第1頁
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_第2頁
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_第3頁
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解讀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一、源頭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希臘文明時期,島嶼和大海是文學與傳說的主題。在人與神、人與大自然曲折不撓的斗爭中,人類表現(xiàn)出渴望自由、敢于跟神秘偉大的未知力量抗爭的無與倫比的魅力。荷馬史詩?奧德賽?最早用文學形式記錄了人類英雄奧德修斯在大海上和島嶼上漂流,艱辛與困難幾乎徹底打垮他,但最終,還是英勇的人戰(zhàn)勝了荒島,在人類征服世界、通往自由世界的漫漫征途上,立下不朽的豐碑。奧德修斯為歐洲人,乃至全人類吹響號角,自然和命運固然偉大,人固然薄弱渺小,但是,搖籃中的嬰兒也似乎已經(jīng)歃血誓師,將來要成為英勇的戰(zhàn)士,為自由而戰(zhàn)。二、誕生談到具有鮮明島國意識的文學作

2、品,17世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的狂風中,決然為在大海中漂泊的英國人點亮火把,照亮征服荒島的航程。這一時期的英國人已褪去襁褓中嬰兒的孱弱,他們強壯、孔武有力,充滿自信,他們精神的強大絲毫不遜色于他們健美的身材,?暴風雨?中米拉達就具有這樣的豪情,我簡直要說他是個神,因為我從來不曾見過宇宙中有這樣出色的人物。莎翁的?哈姆雷特?中,丹麥王子的著名獨白,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力量是多少無窮!萬物的靈長!也是對人類的禮贊。在那個時期,人文主義思潮之所以風起云涌,正是因為封建黑暗權力愈發(fā)變本加厲的暴露其本來面目,在宏大而鋒利的矛盾沖突中,美妙的理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無法彌合。莎翁正

3、是借助戲劇的創(chuàng)作,努力探求社會矛盾的根源,試圖找出解決方法,他傾向于通過感化和寬恕來化解惡,并且往往通過其好心的筆觸把世界美化成一個近乎空想的烏托邦,這不禁為這個時期島國題材文學作品中看似勇猛、強健的英雄們涂抹了一層現(xiàn)實的悲劇色彩。三、進化1588年英國皇家海軍擊潰了西班牙無敵艦隊;17世紀英國擊敗了素有海上馬車夫的荷蘭;18世紀,英國擊敗了老牌對手法國,為其征服全球海洋與島嶼肅清了最后一塊絆腳石。這個時期,工業(yè)革命為英國的飛速開展注入強大動力,成為世界工廠的強大欲望催生了他征服全球的野心,日不落帝國的幅員正在漸漸形成。此時期,英國文學中的島國意識把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托出水面。這部小說是強

4、大的英國資產(chǎn)階級站起來怒吼并且擊倒腐朽垂老的封建領主的重要標志?;膷u中的魯濱遜在一次海難事故后,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搜集整理完全被舊世界所拋棄,在一次又一次遙遙無期的等待,一次又一次形單影只的絕望之后,是英國人骨子里的發(fā)奮向上的進取精神,勇于理論的改造自然的力量賜予他生的希望;在一次又一次大膽而又富于理性的嘗試中,他最終逐步掌握自己的命運?;膷u是他的歸宿,但絕不是他的墳墓,絕望也許有過,但僅僅是流星劃過夜空的瞬間消亡;斗爭才意味著希望,也是永久的主題。這活脫脫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工業(yè)革命這一劑興奮劑的刺激下,如火如荼近乎瘋狂的原始積累的寫照。魯濱遜幾乎單槍匹馬地開拓荒島的精神,雖然不免于唯利是圖的指責,

5、但也正是而且只有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英國人才能真正擺脫封建的枷鎖,建造出徹底沖破黑暗的中世紀,開往全新的新世界的諾亞方舟。四、完善19世紀,經(jīng)歷了數(shù)次血雨腥風的大海戰(zhàn),對與未知大海以及島嶼的無盡的欲望的英國人,終于建立起空前絕后的日不落帝國。米字旗遍插世界各地,?上帝保佑女王?贊歌此起彼伏,大英帝國的光芒似乎播撒到地球每一個角落,荒島這一概念似乎已經(jīng)悄悄地被修改,漸漸虛化,假設即假設離。世界上仿佛再也沒有魯濱遜的荒島,英雄們仿佛也不再是以往的英雄。1857年,巴蘭坦的小說?珊瑚島?的問世讓拉爾夫、杰克、彼得金三個孩子站到荒島舞臺的中央,他們友愛團結,機智英勇,幫助土人,戰(zhàn)勝海盜。這似乎有點偏離

6、英雄式的荒島文學范疇,具有了一些童話色彩。無獨有偶,1883年史蒂文森的?金銀島?更使得他以準童話的身份不但贏得兒童的心,而且還征服了廣闊成年讀者。在歷史的海洋里,與大英帝國乘風破浪的巨艦相比,它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舢板,這種極大反差的營造不加掩飾地成為大英帝國統(tǒng)治者以及驕傲的臣民的心理優(yōu)勢。英雄已無用武之地,一群機智的孩子足以結果祖先的薪火。然而善惡之爭仍然構成作品的主要框架,延續(xù)著幾千年來的香火,奧德修斯的成功,莎翁、笛福等好心曲筆依稀可見。而人類戰(zhàn)勝荒島這一神秘自然力量的線索也仍然存在,人與自然之爭的詳細化就是用新時期所具有的科學文明的力量來感化原始愚昧至少那個時代的英國人士這么認為的。這一

7、時期,荒島因素的虛化,概念核心的偏離也是它自我完善開展的必然結果。五、突變當大英帝國的巨輪駛入20世紀,世界格局經(jīng)過兩次大戰(zhàn)、冷戰(zhàn)之后,發(fā)生重大轉變。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不僅把英國人拖入泥淖,難以自拔,而且最終瓦解了日不落帝國的幅員。特別是最人類歷史文明有著重大影響的而戰(zhàn)完畢后,英國文壇出現(xiàn)了持悲觀情緒的憤怒的青年派作家。他們采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對他們眼中的世界進展赤裸裸的揭露、批判。1954年問世的小說?蠅王?的作者戈爾丁也是眾多年輕憤怒一代之一員。略有區(qū)別的是,戈爾丁創(chuàng)作手法更老練,考慮問題更深入。憤怒只是一個外衣,而掩藏在躁動外衣下面的是一顆異常冷靜的心,他常常用寓言和象征來完善其敘事技巧,使

8、之更鋒利以便挖掘人性的根源而這個時期,荒島的概念虛化至零?,F(xiàn)實中,已經(jīng)完全沒有真實存在的荒島,它只能來自于作者的虛構,人類文明的腳步已經(jīng)踏遍世界每一寸土地。于是,這個時期的荒島題材小說整體具有豐富的虛幻、想象、夸大色彩。小說中,一次核戰(zhàn)爭后,一群孩子被拋棄到一個條件非常惡劣的荒島上,起初大家和睦相處。但是逐漸地,孩子們分成兩派,以拉爾夫為代表的秩序派以及以杰克為代表的破壞派;后來兩派孩子竟然大打出手,導致自相殘殺的悲劇。緊要關頭,一群水兵的到來最終完畢了這場鬧劇。經(jīng)歷過世界大戰(zhàn)的戈爾丁寫出了一部不無荒謬,并具有現(xiàn)實悲劇色彩的荒島小說。孩子不再是金銀島上的天真純潔的孩子,團結友愛只是他們的外衣,自私暴力才是他們的本質(zhì)。日不落帝國時期,連土著人都是仁慈,并且可以被文明感召的心理定勢已經(jīng)蕩然無存,野蠻兇殘的封建王朝似乎得到復辟,文明被撕扯的鮮血淋淋。戈爾丁終究想告訴我們什么?我們不情愿做出這樣一個結論:戈爾丁對于人性的深層次的挖掘的最終結果是,人性本惡。20世紀人類經(jīng)歷的太多的罪惡,人性的陰暗面得到最大的展現(xiàn),再日益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中,力圖站在人性本善的立場上,企圖解決社會問題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人類社會的核心主體-人,本質(zhì)是罪惡的。六、結語歸根結蒂,英國文學源于希臘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