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十一章動物源性細菌_第1頁
《微生物》第十一章動物源性細菌_第2頁
《微生物》第十一章動物源性細菌_第3頁
《微生物》第十一章動物源性細菌_第4頁
《微生物》第十一章動物源性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章 動物源性細菌動物源性細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動物源 以動物為傳染源人畜(獸)共患病動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動物作為傳染源的傳染病即由一種病原菌同時可 引起動物和人類的某些傳染病主要動物源性細菌布魯桿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桿菌 第一節(jié) 布魯菌屬 (Brucella)一類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病原菌 人 波浪熱 畜 流產(chǎn)布魯菌屬 Brucella引起人類、家畜和其它動物布魯菌病分6個生物種羊布魯菌 B. melitensis牛布魯菌 B. abortus豬布魯菌 B. suis鼠布魯菌 B. meotomae綿羊布魯菌 B. ovis犬布魯菌 B. canis生物學性狀革蘭陰性小桿菌

2、無鞭毛,不形成芽胞,光滑型菌株有微莢膜 專性需氧雙相肝浸液培養(yǎng)基-37,48h可長出微小、透明、無色的光滑菌落。分解尿素和產(chǎn)生H2S抗原構造與分型 含有二種抗原物質:M(melitensis)抗原(羊布魯斯菌菌體抗原);A(abortus)抗原(牛布魯斯菌菌體抗原)。 羊布魯斯菌 M:A是20:1; 牛布魯斯菌 M:A是1:20; 豬布魯斯菌 M:A是1:2。生物學性狀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較強。在土壤、皮毛、肉和乳制品及水中可生存數(shù)周至數(shù)月。 但在濕熱601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1020min死亡;3來蘇兒中數(shù)分鐘死亡。 對常用的抗生素也較敏感。 流行環(huán)節(jié)易感者人和動物傳染源牛、羊、豬是本菌的

3、主要自然宿主傳播途徑直接接觸間接接觸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物質內毒素莢膜與侵襲酶感染途徑人主要通過接觸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觸被污染的畜產(chǎn)品經(jīng)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感染所致疾病母畜流產(chǎn)赤蘚醇胎盤、絨毛膜含量高波浪熱 Undulant fever體溫逐日上升,達到高熱程度后,持續(xù)若干時日,再逐漸降至正常,經(jīng)過數(shù)日后又重發(fā)作,如此互相交替 分泌物、乳品消化道、呼吸道粘膜、皮膚及眼結膜人菌血癥16W潛伏期(70)發(fā)熱、出汗、關節(jié)痛和全身乏力內毒素進入肝、脾、骨髓(發(fā)熱消退)繁殖入血菌血癥(體溫再次上升)波浪熱微生物學檢查法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血清學試驗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抗球蛋白試驗IgA不完全抗體干擾

4、試驗皮膚試驗布魯菌素(brucellin)試驗防治原則嚴格管理病畜,消滅動物感染預防接種家蓄易感人群牧區(qū)、屠宰場工作人員急性期抗生素治療四環(huán)素、青霉素 第二節(jié)耶爾森菌屬 (Yersinia)一類G-小桿菌,有11個菌種,對人致病主要 鼠疫耶氏菌-鼠疫 小腸結腸炎耶氏菌-小腸炎、結腸炎、敗血癥等 假結核耶氏菌-胃腸炎、腸系膜淋巴肉芽腫鼠疫耶氏菌(Y. pestis)烈性傳染病,歷史上曾發(fā)生過三次世界性大流行。1989-1998年世界各地報告鼠疫病例共5440余例,死亡681人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與染色G-短桿菌、兩端濃染、有莢膜可呈多形性培養(yǎng)特性普通培養(yǎng)基生長緩慢24-48h細小、透明、圓形中央而致密

5、,邊緣薄而不整R型菌落“破草帽”液體培養(yǎng)基混濁24h沉淀48h菌膜下沉“鐘乳石”狀(具有鑒別意義)抵抗力 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弱。濕熱708010 min或1001 min可殺死該菌。對寒冷和潮濕有較強抵抗力。在干燥痰中可存活37d,在蚤糞和土壤中能存活半年至1年以上。5%來蘇、0.1%0.2%升汞在20 min內可將痰液中病菌殺死。 致病物質 毒力強,幾個細菌即可使人致病,其致病作用與F1抗原、V抗原的抗吞噬作用以及鼠毒素和內毒素的毒性作用有關。致病性與免疫性所致疾病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傳播方式:鼠 鼠蚤 鼠。 臨床類型:腺鼠疫:劇烈的出血壞死性淋巴結炎,多在腹股溝。肺鼠疫:吸入染菌塵

6、埃,易暴發(fā)流行,死亡率高。敗血癥型鼠疫:(原發(fā)性/繼發(fā)性)最嚴重,死亡率可高達100%。 死者皮膚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致病性與免疫性人人呼吸道/人蚤免疫性感染后能獲得牢固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罕見微生物學檢查法標本 直接涂片鏡檢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血清學試驗檢測核酸防治原則滅鼠滅蚤,消滅疫源、切斷傳播途徑鼠疫菌苗預防接種早期足量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第三節(jié) 炭疽芽胞桿菌引起動物和人類炭疽病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病原菌,俗稱炭疽桿菌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與染色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桿菌,兩端平切、排列呈竹節(jié)狀、有莢膜芽胞在有氧條件下形成,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抵抗力很強5%石炭酸5天干燥土壤、皮毛中存活

7、數(shù)年至幾十年對青霉素等敏感培養(yǎng)特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典型菌落為R型卷發(fā)樣菌落串珠試驗(+),在含微量青霉素培養(yǎng)基上,發(fā)生形態(tài)變異,為大而均勻圓球形,呈串珠狀(以區(qū)別其它芽胞桿菌)抗原構造莢膜多肽抗原菌體多糖抗原芽胞抗原 炭疽毒素復合物 保護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腫因子抵抗力繁殖體抵抗力與一般細菌相同芽胞抵抗力強致病物質 莢膜 具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細菌在機體組織內繁殖與擴散。炭疽毒素 保護性抗原(PA) 致死因子(LF) 水腫因子(EF)致病性與免疫性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損傷微血管的內皮細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微循環(huán)灌注量明顯減少,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易形成感染性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8、DIC)侵入門戶: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炭疽腸炭疽肺炭疽敗血癥炭疽性腦膜炎多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炭疽病:傳染源:患病食草動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傳播途徑:接觸皮膚炭疽 食用腸炭疽 吸入肺炭疽可并發(fā)敗血癥,死亡率極高所致疾病 主要通過接觸病畜及其皮毛等:皮膚炭疽:細菌由手、頸、顏面部小傷口侵入,最多見。 經(jīng)1236h局部出現(xiàn)水泡、膿皰,最后壞死潰瘍,形成特有的 黑色焦痂,故名炭疽,輕者23周治愈,重者死于敗血癥;腸炭疽: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類、病畜奶或污染食物引起。 出現(xiàn)連續(xù)性嘔吐、腸麻痹及血便,以全身中毒為主,23d死 于毒血癥;肺炭疽:吸入含有大量病菌芽胞的塵埃可發(fā)生,又稱羊毛工人病。 表現(xiàn)呼吸道癥狀,很快出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致病性與免疫性1. 下列屬于胞內寄生菌的是 A. 肺炎桿菌 B. 布氏桿菌 C. 破傷風梭菌 D. 炭疽桿菌 E. 大腸桿菌 2. 鼠疫桿菌的傳播媒介是 A. 蜱 B. 螨 C. 鼠蚤 D. 虱 E. 白蛉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