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論文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學院(部)唐文治書院題 目左傳“五十凡”研究年 級2013級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基地)班 級學號1301402097姓 名章慧慧指導(dǎo)老師王青職稱副教授論文提交日期2017年5月10日目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7338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五十凡”是杜預(yù)左傳學的核心概念。學者們關(guān)于凡例的作者和來源一直爭議不斷,凡例為左氏一家之學,但不可排除有后人附益之說。凡例并非周公、孔子之例,皆為后人解春秋而加?!拔迨病辈⒉荒芡耆爬ㄋ凶髠鳁l目,無法完全代表春秋的書寫體制。除五十凡例外,經(jīng)、傳中與凡例相關(guān)的條目亦可作為凡例研究
2、的重點。凡例只是春秋“正例”,另有“變例”、“非例”。凡例并不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五十凡例的價值。五十凡例依托于周公,提高了古文經(jīng)學的地位;鞏固了西晉初期政治統(tǒng)治,具有經(jīng)世致用的作用;同時也體現(xiàn)了周王為尊、宗法為主、敬天保民等史學思想。關(guān)鍵詞:春秋,左傳,五十凡例,杜預(yù),左傳學Abstract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i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study of Zuo Commentary, but scholars have been argued about the author and the orig
3、in of the interpretation all the time.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is the study of Zuo Shi, but it cant be excluded that there are adjunction statements from later generations. It was written for soluting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not the case from The Duke of Zhou or Confucius. The fifty interpretatio
4、n cant fully cover all items of Zuo Commentary,cant fully represent the writing system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Except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the related items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nd Zuo Commentary also can be research emphasis.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is only the main case besides
5、changeable cases and abnormal cases, and interpretation doesnt has absolute authority. But it cant be the reason to refuse the value of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depent on the Duke of Zhou, improved the status of the Ancient classics; it strengthened political rules at the b
6、eginning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ith the role of statecraft; it also showed historiography thought of respecting the King of Zhou, giving first place to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worshiping Gods and protecting people. Key word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Zuo Commentary, the fifty interpretation,
7、Du Yu, the study of Zuo Commentary前 言春秋有三傳,而左傳學更盛于世。公羊、谷梁更注重“解經(jīng)”,而左傳更擅長記事。從古至今,對于左傳的研究不絕如縷。就古而言,對于左傳的研究更多立足于春秋左傳注的注解釋意。亦有將左傳中的記事單獨成說。對于義例的研究,則更多是立足于春秋原文之上。杜預(yù)的左傳學體系則是以“五十凡”為基礎(chǔ)建構(gòu)而成,“五十凡”是杜預(yù)左傳學的核心概念,是春秋“正例”。晚清以來,對于左傳的研究則更加豐富多樣。然而單獨對左傳五十凡例依舊少之又少。前人雖有陳槃春秋左傳義例辨詳細分析經(jīng)、傳義例,然未將五十凡例單獨成體系進行考察。又雖有楊向奎略論“五十凡”論述其中二
8、十凡例,然未有整理前人觀點系統(tǒng)舉例。本文將左傳五十凡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考察,志在對五十凡例進行整體的專門性的研究,利用表格對五十凡例進行大局上的分類探索,再在左傳文本中對五十凡例中的部分進行批判與分析。 第1章 左傳五十凡例概述第1.1節(jié) 概述杜預(yù)在總結(jié)左傳時提出了“三體五例”的說法,包括“發(fā)凡正例”、“新意變例”和“歸趣非例”三體,以及“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五體。其中,三體指的是春秋的書寫體制,而“五十凡”指的就是“發(fā)凡正例”,因此“五十凡”亦是春秋書寫體制之一。杜預(yù)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曰:“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例,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修
9、之,以成一經(jīng)之通體十三經(jīng)注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705.。”又曰:“經(jīng)之條貫,必出于傳;傳之義例,總歸之凡。推正例以正褒貶,簡二傳而去異端,蓋丘明之志也十三經(jīng)注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705.。”根據(jù)杜預(yù)所言,左傳已經(jīng)將春秋中的義例悉數(shù)列出,而這些義例則都概括于凡例之中。凡例總結(jié)了春秋的體制和章法,其余的義例則皆可歸納于五十凡例之下,是其補充與描寫。而對于杜預(yù)的貢獻,唐宋以來,學者亦有褒有貶。廖平認為左傳五十凡例出自于孔子。而陳槃在春秋左傳義例辨所謂左傳五十凡例中則認為:“此實杜氏一人之私意,左傳中固無是說也陳槃. 左氏春秋義例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2009:37.。”盡管學者們對于對其作者和來源則各有說法,但是他們都不否認“五十凡”的重要性和價值。五十凡例縫補了左傳與春秋的依存關(guān)系重新,攻訐了今文學家的“左傳不傳春秋”的言論,逐漸確立了“春秋左傳學”的地位,也為后人的體例研究提供了歷史參考。第1.2節(jié) 分類對于左傳五十凡例的分類可見楊向奎絳史齋學術(shù)文集略論“五十凡”中的史法、書法、禮經(jīng)三類分法,以及陳槃春秋左傳義例辨綱要所謂左傳五十凡中的十五類分法。本文結(jié)合二者分法,并參考春秋釋例、春秋傳說例等書,先將五十凡例根據(jù)時間順序進行排列,編上序號。再進行分類整合,分為十大類,分別為一、婚喪祭祀類,二、氏族侯伯類,三、朝聘會盟類,四、軍謀軍功
11、類,五、弒君類,六、出入奔逃類,七、從告而書類,八、土功畜類,九、得獲類,十、災(zāi)異靈物類。然后將春秋左傳注文中的相關(guān)條目歸類于下,以便于下文的重點條目分析?,F(xiàn)列表如下:婚喪祭祀類(13)婚姻類(5)表1-1 婚姻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6桓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非禮也。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隱八年無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鍼子送女。昭二年無夏四月,韓須如齊逆女。齊陳無宇送女,致少姜。 昭五年無
12、春,楚子以屈生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晉侯送女于邢丘。晉韓宣子如楚送女,叔向為介。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3條,皆列于表中。凡例8桓九年春,紀季姜氏歸于京師。凡諸侯之女行,唯王后書。諸侯的女兒出嫁,只有出嫁做王后才加以記載。紀季姜氏,為周桓王后,與凡例相符。條目莊元年夏,單伯送王姬。無王姬,為齊襄公夫人。與凡例不符。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齊女,為魯宣公夫人。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未能全部整理,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皆非王后,亦書。且多凡例書公侯夫人,怎可能唯王后書?此凡例無意義。凡例12莊二十七年冬,杞伯姬來。歸寧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
13、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諸侯的女兒,回娘家稱“來”,被夫家休棄稱“來歸”。本國國君夫人回娘家稱“如某”,被休棄稱“歸于某”。杞伯姬,蓋為魯莊公女。條目“諸侯之女歸寧”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來朝。鄫季姬,一說魯莊公女,一說魯僖公女,尚無定論。僖二十八年秋,杞伯姬來。無杞伯姬,魯莊公女,同凡例之杞伯姬。宣五年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來,反馬也。子叔姬,蓋為魯宣公女。條目“諸侯之女出”宣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出也。郯伯姬,魯公女。成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無杞叔姬,魯公女。條目“夫人歸寧”文九年
14、春,夫人姜氏如齊。無姜氏,魯文公夫人,蓋齊昭公女。條目“夫人出”文十八年冬十月,夫人姜氏歸于齊。大歸也。姜氏,魯文公夫人,蓋齊昭公女。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7條,皆列于表中,且皆與凡例合。凡例29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禮之始也。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莊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無成八年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禮也。昭二年無春,宣子遂如齊納幣。相關(guān)條目共3條,皆列于表中。凡例42成八年冬,衛(wèi)人來媵。禮也。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成十年夏,五月,齊人來媵。無。襄二十三年無晉將嫁女于吳,齊侯使析歸父媵
15、之。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5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二)喪葬類(7)表1-2 喪葬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1隱七年春王三月,滕侯卒。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于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名,謂之禮經(jīng)。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凡例25僖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杞子卒。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辟不敏也。條目襄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同盟,故書名?;肝迥甏赫拢资?、乙丑,陳侯鮑卒。再赴也?;甘甏?,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曹桓公卒。隱八年夏六月,
16、辛亥,宿男卒。無成十四年冬十月,秦伯卒。無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130條,現(xiàn)選取6條列于表中。凡例20僖四年夏,許男新臣卒。八月,葬許穆公。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凡諸侯薨于朝會,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諸侯在朝會時死去,葬禮加一等;為天子作戰(zhàn)而死,葬禮加二等。條目宣九年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晉荀林父帥師伐陳。辛酉,晉侯黑臀卒于扈。 會于扈,晉侯卒于扈,乃還。晉侯卒于會(扈之會),但未言葬,不知是否加一等。成十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盧卒于師。冬,葬曹宣公。曹宣公卒于師。曹宣公非為天子作戰(zhàn)而死,而加二等為公,與凡
17、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5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接上凡例1與凡例25,以及131條條目,諸侯稱卒時,以原有爵位稱,如鄭伯、晉侯、楚子、許男;而稱葬時,除楚稱王外及少數(shù)特例外,其余皆稱公。不知如何見加一等,加二等之說。凡例22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廟,用致夫人。禘而致哀姜焉,非禮也。凡夫人不薨于寢,不殯于廟,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則弗致也。夫人不死在正房里,不在祖廟停棺,不向同盟國家發(fā)訃告,不陪祀祖姑,就不能把神主放進太廟里去。筆者整理經(jīng)、傳,未見相關(guān)條目。凡例23僖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說卒。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會諸侯,故曰“子”。凡
18、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定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wèi)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六月,葬陳惠公。略桓十二年冬十有一月,丙戌,衛(wèi)侯晉卒。十三年,春二月,己巳,及齊侯、宋公、衛(wèi)侯、燕人戰(zhàn)。三月,葬衛(wèi)宣公。略宣十年五月,癸巳,陳夏征舒弒其君平國。十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十二年,春,葬陳靈公。略僖二十五年夏四月癸酉,衛(wèi)侯燬卒。秋,葬衛(wèi)文公。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wèi)子、莒慶盟于洮。略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8條,現(xiàn)選取4條列于表中。凡例27僖三十三年十
19、有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寢。冬,薨于小寢,即安也。葬僖公,緩作主,非禮也。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嘗禘于廟。國君死去,葬后十多天停止號哭附祭神主,附祭作神主牌位,單獨向死者神主祭祀,在祖廟中同祖先烝祭、嘗祭、禘祭。僖公于文元年四月葬,二年二月作主,過葬十月。作主應(yīng)于葬后第十四日,因此“非禮”。條目閔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速也。 昭十五年 無二月癸酉,禘,叔弓蒞事,籥入而卒。去樂,卒事,禮也。定八年無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辛卯,禘于僖公。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3條,皆列于表中。凡例47襄十二年秋九月,吳子乘卒。吳子壽夢卒。臨于周廟,禮也。凡諸侯之喪,異姓臨于外,同姓于宗廟,同
20、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諸侯的喪事,異姓在城外哭泣吊唁,同姓在周廟,同宗在始封君之廟,同族在高祖之廟。條目文八年十月,公孫敖如京師。穆伯如周吊喪。公孫敖為魯公孫,同姓于宗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6條,現(xiàn)選取1條列于表中。(三)祭祀類(1)表1-3 祭祀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7桓五年秋,大雩。大雩,書,不時也。凡祀,起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郊”成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無條目“雩”襄五年秋,大雩。旱也。條目“嘗”桓十四年秋八月,乙亥,嘗。無。條目“烝”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無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32條,現(xiàn)選取4條列于表中。二、
21、氏族侯伯類(4)氏族類(2)表1-4 氏族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39宣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太子同母弟,國君在世稱“公子”,不在稱“弟”。前提為“大子母弟”。條目“公子”莊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非禮也。公子友即季友,為莊公同母弟。此時稱“公子”,與凡例不符。條目“弟”隱七年夏,齊侯使其弟年來聘。齊侯使夷仲年來聘。莊八年傳曰:“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贝藭r齊侯為齊僖公,則稱“弟”,與凡例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0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凡例40宣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凡稱弟,皆母弟也。稱“弟”者都
22、是君之同母弟。條目桓十四年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鄭子人來尋盟。鄭伯為鄭厲公,語即子人,非鄭厲公母弟而稱“弟”,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14條,現(xiàn)選取1條列于表中。(二)侯伯類(2)表1-5 侯伯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18莊三十一年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非禮也。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諸侯討伐四方夷狄有功,要奉獻給周天子,周天子用來警戒夷狄;中原作戰(zhàn)則否。諸侯間不能互贈俘虜。齊侯來魯獻山戎戰(zhàn)利品為“非禮”。條目桓六年無夏,北戎伐齊,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以獻于齊。鄭討伐北戎,獻戰(zhàn)利品于齊而未獻于王,非禮。宣十六年無三
23、月,獻狄俘。晉景公向周定王進獻狄人戰(zhàn)利品,禮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4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凡例19僖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災(zāi)討罪,禮也。諸侯領(lǐng)袖要救援患難、分擔災(zāi)害、討伐罪人。齊存邢救衛(wèi),禮也。條目閔元年春王正月,齊人救邢。狄人伐邢。齊人救邢。 齊救邢患,禮也。僖十一年無夏,秦、晉、伐戎以救周。秦、晉周患,禮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68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三、朝聘會盟類(5)表1-6 朝聘會盟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5桓二年冬,公至自唐。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
24、策勛焉,禮也。特相會往來稱地,讓事業(yè)。自參以上,則往稱地,來稱會,成事也。國君出國前后要祭告宗廟?;貋硌缯埑枷拢瑒窬?,記載功勞。兩國會盟不稱主,只稱地;三國以上,去他國稱地,他國來則稱會。條目隱二年春,公會戎于潛。修惠公之好也。公、戎會稱地“潛”,禮也。,隱八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wèi)侯盟于瓦屋。秋,會于溫,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瓦屋,杜注為周地,則去他國稱地,禮也。桓十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無稱會,不書地,不知是否他國來。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會盟,因此未能全部整理,現(xiàn)選取3條列于表中。凡例28文元年冬十月,公孫敖如齊。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
25、出并聘,踐修舊好,要結(jié)外授,好事鄰國,以衛(wèi)社稷。諸侯即位,本國派卿出聘。若他國來本國,小國朝,大國聘。凡例46襄元年冬,衛(wèi)侯使公孫剽來聘。晉侯使荀罃來聘。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jié)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條目莊二十三年夏,荊人來聘。無荊即楚,此時為楚成元年,卿出并聘。成十八年八月,邾子來朝。邾宣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此時為邾宣元年,諸侯即位而朝他國,與凡例不符。襄元年秋,邾子來朝。禮也。襄公即位,邾為小國朝之。昭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昭公即位,晉為大國聘之。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以魯公即位為例,在位期間數(shù)年皆
26、有他國來朝或聘,因此未能全部整理,現(xiàn)選取4條列于表中。凡例31文七年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于扈。公后至,故不書所會。凡會諸侯,不書所會,后也。后至不書其國,辟不敏也。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凡例34文十五年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書曰:“諸侯盟于扈?!睙o能為故也。凡諸侯會,公不與,不書,諱君惡也。與而不書,后也。條目僖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不書其人,有闕也。文十七年六月,諸侯會于扈。晉侯蒐于黃父,遂復(fù)合諸侯于扈,平宋也。公不與會,齊難故也。成十六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wèi)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會于沙隨,謀伐鄭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3條列于表中。四、軍謀軍
27、功類(8)表1-7 軍謀軍功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9莊三年冬,公次于滑。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則“次”。一夜稱“舍”,兩夜稱“信”,兩夜以上稱“次”。條目“舍”無條目“信”無條目“次”莊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無僖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諸侯救邢。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13條,皆為“次”,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經(jīng)中未見“舍”、“信”之文,僅有“信”。凡例10莊十一年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凡師,敵未陳曰“敗某師”,皆陳曰“戰(zhàn)”,大崩曰“敗績”,得曰“克”,覆而敗之曰“取某師”,京師敗曰“王師敗績于某”。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敗某師”莊十
28、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條目“戰(zhàn)”文七年夏四月,戊子,晉人及秦人戰(zhàn)于令狐。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條目“敗績”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zhàn)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鄢陵之戰(zhàn)。條目“克”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如二君,故曰“克”。條目“取某師”哀九年二月,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 條目“王師敗績于某”成元年秋,王師敗績于茅戎。成元年,王人來告敗。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58條,“敗某師”15條,“戰(zhàn)”24條,“敗績”15條,“克”1條,“取”2條,“王師敗績于某”1條,現(xiàn)選取6條列于表中。凡例15莊二十九年夏,鄭人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
29、,無曰“侵”,輕曰“襲”。有鐘鼓之聲稱“伐”,沒有稱“侵”,輕裝快速突擊稱“襲”。條目“伐”隱二年十有二月,鄭人伐衛(wèi)。討公孫滑之亂也。條目“侵”定四年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wèi)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十九國之師,怎會無鐘鼓?經(jīng)曰“侵”,傳曰“伐”,矛盾。條目“襲”襄二十三年冬,齊侯襲莒。齊侯遂襲莒,傷股而退。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莒人行成。齊先攻莒;后齊弱,莒伐齊;最后講和。齊并未輕裝快速突擊奪莒而曰“襲”,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3條列于表中,不盡然。凡例
30、26僖二十六年冬,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凡師能左右之曰“以”。能隨意指揮他國軍隊稱“以”。條目桓十四年冬有十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人、陳人伐鄭。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zhàn)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3條,現(xiàn)選取1條列于表中,不盡然。凡例36宣七年夏,公會齊侯伐萊。不與謀也。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事先策劃稱“及”,無則稱“會”。條目“及”隱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夏,公會鄭伯于郲,謀伐許也。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經(jīng)曰“及”,傳曰“會”。條目“會”成八年冬,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人代郯。晉士燮來聘,言伐郯也。四國謀而曰“會”,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
31、取2條列于表中,不盡然。凡例33文十五年六月,戊申,入蔡。凡勝國,曰“滅之”;獲大城焉,曰“入之”。戰(zhàn)勝別國稱“滅之”,得到大城稱“入之”。凡例48襄十三年夏,取邿。凡書“取”,言易也。用大師焉曰“滅”,弗地曰“入”。容易稱“取”,使用大軍稱“滅,得到國家但不占有土地稱“入”。凡例49昭四年九月,取鄫。九月,取鄫,言易也。凡克邑不用師徒曰“取”。不使用兵力攻下城邑稱叫做“取”。條目“滅”莊十年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條目“入”隱五年秋,衛(wèi)師入郕。郕人侵衛(wèi),故衛(wèi)師入郕。條目“取”隱十年六月,辛未,取郜。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十五日進攻,十六日獲地,為易;然用師,則不能用“取”。筆者整理相
32、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3條列于表中,不盡然。稱“滅”有二:勝與用大師父;稱“入”有二:獲大城與弗地,自相矛盾;稱“取”者有二:易與不用師徒,然條目中亦有矛盾,易非即不用師徒。五、弒君類(3)表1-8 弒君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35宣四年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僅稱君,則罪君;稱臣,亦稱君,罪臣。條目稱“君”文十六年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君無道也。罪宋昭公,稱君。文十八年冬十月,莒弒其君庶其。莒紀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仆,且多行無禮于國。仆因國人以弒紀公。罪莒紀公,稱君。條目稱“臣”隱四年二月,戊申,衛(wèi)州吁弒其君完。
33、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罪州吁,稱臣。莊八年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初,襄公立,無常。罪齊襄公,稱臣,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3條,現(xiàn)選取4條列于表中。稱“君”7條,皆罪君;稱“臣”16條,罪臣者多,然亦有罪君者。因此此凡例不盡然。凡例41宣十八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弒”,自外曰“戕”。國內(nèi)殺死國君稱“弒”,國外來人殺稱“戕”。條目“弒”見上文凡例35條目“戕”昭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自外殺君而曰“殺”,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4條,現(xiàn)選取1條列于表中?!皬s”例見上文凡例3
34、5,經(jīng)中“戕”例僅該凡例1條,傳中亦只有表中1條。則虐其君幾乎皆言“弒”,而此凡又分所謂自外自內(nèi),并不成立。凡例44成十五年三月,晉侯執(zhí)曹伯歸于京師。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諸侯討而執(zhí)之,則曰“某人執(zhí)某侯”。不然,則否。國君對百姓無道,諸侯討伐并逮捕稱“某人執(zhí)某侯”,否則不這樣記載。曹宣公罪在殺宣公太子自立,不及百姓,故不書“晉人”。條目僖五年冬,晉人執(zhí)虞公。罪虞,且言易也。虞公害及百姓,故書“晉人”。成九年秋七月,晉人執(zhí)鄭伯。鄭伯如晉。晉人討其貳于楚也。一國從屬于兩國為春秋常態(tài),不及百姓而書“晉人”,與凡例不符。昭四年夏,楚人執(zhí)徐子。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一國
35、從屬于兩國為春秋常態(tài),不及百姓而書“楚人”,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14條,現(xiàn)選取3條列于表中。整理條目中有害及百姓者稱“人”,亦有不害及百姓者稱“人”,則稱“人”或“侯”并無褒貶之意。六、出入奔逃類(4)表1-9 出入奔逃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30文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wèi)人、鄭人伐沈。沈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百姓逃避上級稱“潰”,上級逃走稱“逃”。條目“潰”僖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成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楚子重自陳伐莒,圍渠丘
36、。渠丘城惡,眾潰,奔莒。昭二十九年冬十月,鄆潰。無條目“逃”莊十七年秋,鄭詹自齊逃來。無僖五年秋八月,鄭伯逃歸不盟。鄭伯喜于王命而懼其不朝于齊也,故逃歸不盟。襄七年十有二月,陳侯逃歸。二慶使告陳侯于會,陳侯逃歸。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6條,皆列于表中。凡例37宣十年夏四月,齊崔氏出奔衛(wèi)。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諸侯之大夫違,告于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彼杏癫拐邉t告,不然,則否。諸侯的大夫離開本國,通告友好往來國家:“某氏的守臣某,不能守宗廟了,謹此通告。”條目無筆者考察經(jīng)、傳,未見其相關(guān)條目。凡例43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晉。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從
37、周王室外逃,不用“出”。此處用“出”,周公自己出逃。條目襄三十年五月,王子瑕奔晉。括、瑕、廖奔晉。昭二十六年冬十月,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奔楚。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條,皆列于表中,且合于凡例。凡例45成十八年夏,宋魚石復(fù)入于彭城。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fù)其位曰“復(fù)歸”。諸侯納之曰“歸”。以惡曰“復(fù)入”。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入”莊六年夏六月,衛(wèi)侯朔入于衛(wèi)。春,王人救衛(wèi)。夏,衛(wèi)侯入,乃即位。莊九年夏,齊小白入于齊。夏,公伐齊,納子糾?;腹攒煜热?。條目“復(fù)歸”桓十五年五月,鄭世子忽復(fù)歸于鄭。六月乙亥,昭公入。僖二十八年六月,衛(wèi)侯鄭自楚復(fù)歸于衛(wèi)。衛(wèi)侯
38、聞楚師敗,懼,出奔楚。六月,晉人復(fù)衛(wèi)侯。條目“歸”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陳。條目“復(fù)入”襄二十三年夏,晉欒盈復(fù)入于晉,入于曲沃。四月,欒盈帥曲沃之甲,因魏獻子,以晝?nèi)虢{。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37條,“入”16條,“復(fù)歸”5條,“歸”14條,“復(fù)入”2條,現(xiàn)選取6條列于表中。七、從而告書類(2)表1-10 從而告書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3隱十一年無冬十月,鄭伯以虢師伐宋。壬戌,大敗宋師,以報其入鄭也。宋不告命,故不書。凡諸侯有命,告則書,不然則否。師出臧否,亦如之。雖及滅國,滅不告敗,勝不告克,不書于策。諸侯發(fā)生大事,出兵順利與否,國家滅亡或戰(zhàn)
39、爭情況,報告才記載,不然就不記載。條目隱元年無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僖二十四年無春,王正月,秦伯納重耳,不書,不告入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于理不合。凡例34文十四年無春,頃王崩。周公閱與王孫蘇爭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天子“逝世”,諸侯“去世”,沒有發(fā)來訃告,春秋就不記載。災(zāi)禍、喜慶,同理。襄二十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癸巳,天王崩。王人來告喪,以甲寅告,故書之,以徵過也。哀十年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齊人弒悼公,赴于師。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于理不合。八、土功畜類(4)土功類(3)表1-11 土功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
40、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13莊二十八年冬,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有宗廟和先君神主的城稱“都”,無稱“邑”。建造邑稱“筑”,建造都稱“城”。條目“筑”無條目“城”定十四年秋,城莒父及霄。無莒、霄為邑,非城,與凡例不符。定十五年冬,城漆。書,不時告也。漆,為邾邑,非城,與凡例不符。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5條,皆為“城”,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不盡然。凡例17莊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城諸及防。書,時也。凡土功,龍見而畢務(wù),戒事也?;鹨姸掠?,水昏正而裁,日至而畢。龍見為夏正九月,火見為夏正十月,日至為冬至。則土功時間為夏正九月至冬至。凡例24僖二十
41、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條目隱七年夏,城中丘。書,不時也。文十二年冬十有二,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書,時也。成十八年八月,筑鹿囿。書,不時也。昭九年冬,筑郎囿。書,時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3條,現(xiàn)選取4條列于表中。畜類(1)表1-12 畜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14莊二十九年春,新延既。書,不時也。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第一個“日中”為春分,第二個“日中”為秋分。條目無筆者考察經(jīng)、傳,未見其相關(guān)條目。得獲類(1)表1-13 得獲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50定九年夏四月,得寶玉、大弓。夏,陽虎歸寶玉、大弓。書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
42、得”,得用焉曰“獲”。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得”無條目“獲”襄八年夏,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鄭子國、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燮。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無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7條,皆為“獲”,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災(zāi)異靈物類(6)災(zāi)異類(5)表1-14 災(zāi)異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2隱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挾卒。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三天以上的雨稱“霖”。平地雪深一尺稱“大雪”。條目桓八年冬十月,雨雪。無僖十年冬,大雨雪。無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2條,無“霖”,皆為“雪”,皆列于表中。平地尺解釋各異。凡例4桓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平原
43、被水淹稱“大水”。條目桓十三年夏,大水。無莊七年秋,大水。無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8條,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大水”應(yīng)為記災(zāi),與是否平原出水無關(guān)。凡例11莊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鼓、用牲于社、于門,亦非常也。凡天災(zāi),有幣無牲。非日月之眚,不鼓。天災(zāi)祭祀只用玉帛而不用犧牲。日月食才可擊鼓。條目莊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莊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無筆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有大水、火、日月之眚、旱等,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凡例16莊二十九年秋,有蜚。為災(zāi)也。凡物不為災(zāi),不
44、書。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莊七年秋,無麥、苗。不害嘉谷也?;甘哪昵锇嗽氯缮?,御廩災(zāi)。書,不害也。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較多,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凡例38宣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zāi)”。詳見第二章2.2節(jié)內(nèi)容。條目火無條目“災(zāi)”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宮災(zāi)。無襄九年春,宋災(zāi)。略筆者整理相關(guān)條目共約10條,無“火”,皆為“災(zāi)”,現(xiàn)選取2條列于表中。靈物類(1)表1-15 靈物類凡例及相關(guān)條目分類表分類時間經(jīng)傳備注凡例21僖五年無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分即春分秋分,至即夏至冬至,啟即立春立夏,
45、閉即立秋立冬。條目無筆者整理經(jīng)、傳,未見相關(guān)條目。以上列舉與五十凡例相關(guān)的條目,并非全部,本文只選取少量具有代表性且相對重要的條目加以列舉說明。由分類可得以下幾點認識。首先,左傳五十凡例的內(nèi)容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左傳條目,無法完全代表春秋的書寫體制?!拔迨病睘榇呵铩罢?,除“正例”外,亦有“變例”。如婚喪祭祀類中,關(guān)于婚姻,凡例中只有“送”,沒有“逆”,亦沒有“致”,然原文中多是諸侯逆女,致女、送女則少之又少。其次,許多凡例的相關(guān)條目早于凡例出現(xiàn),為何在此相關(guān)條目時就發(fā)“凡”?如軍謀軍功類中,“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244.?!比?/p>
46、而早在隱二年,經(jīng)就有曰:“十有二月,鄭人伐衛(wèi)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22.?!比粋鲄s未先言“凡”,不知何故。再次,有少量凡例除凡例本身外并無其它條目與之進行佐證。如土功畜類中,“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244.?!背龝朔仓?jīng)外,未再見相關(guān)條目。第四,凡例并不完全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由眾多條目顯示,與凡例不符的情況并不少見。如災(zāi)異靈物類中,“凡物不為災(zāi),不書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244.?!比欢诨甘哪?,經(jīng)曰:“秋八月壬申,御廩災(zāi)。乙亥,嘗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
47、,2009:139.?!庇蓚鞯闷錇椴缓?,則不害,亦書,與凡例不符。此種情況出現(xiàn)較多,亦是凡例研究的重點,下章將以此為重點進行分析。第2章左傳五十凡例詳解與矛盾第2.1節(jié) 關(guān)于左傳五十凡例的爭議關(guān)于左傳五十凡例,從古至今成單獨研究體系的著作較少,多是融雜于義例研究中,極少有自成一派者。盡管如此,對于凡例的爭議依舊屢見不鮮。前文提及,春秋與左傳關(guān)系有二:一是認為左傳以春秋為藍本,同時采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的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解釋春秋。二是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筆者更贊成第一種觀點。自漢以來,今文學家普遍認為左傳不傳春秋,左傳是一本完全獨立的史書。
48、而以杜預(yù)和劉歆為代表的經(jīng)學家為鞏固左傳的“春秋內(nèi)傳”的地位,努力尋找二者的依存關(guān)系,因此致力于五十凡例的研究。自李唐以來,啖助、趙匡、陸淳三師徒開始對五十凡例進行批評,三者的思想主要保存在陸淳編定的春秋集傳纂例之中。后又有宋儒劉敞著春秋權(quán)衡,清儒劉逢祿著左氏春秋考證,皆認為左傳不傳春秋,并對凡例提出了質(zhì)疑、評判和論證。下文從左傳凡例的作者和凡例來源兩個方面對歷史上的爭議進行簡單梳理。一、關(guān)于左傳凡例作者的爭議認為是周公者,以杜預(yù)為代表。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曰:“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例,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修之,以成一經(jīng)之通體十三經(jīng)注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705.。
49、”西漢末期,王莽托古改制,周公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劉歆附會杜預(yù)之意,大張五十凡例乃周公所作。認為是孔子者,以近人廖平為代表。左傳杜氏五十凡駁例箋曰:“杜氏所謂不言凡者,若以凡字冠其首,依然文義詳明,與言凡者一律相同,非有古今文字之異,前后體制之殊。可見左氏文筆隨宜,時或言凡,時或不言凡,亦傳記立言之常,初無容心于其間。通考傳文,其言凡與不言凡者,莫不互相補助,水乳交融,合之兩美,皆所以解釋經(jīng)義。全出筆削之后,故孔前絕無模范之文柳詒征. 國史要義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57.?!焙笥袆熍嘁嗾J為五十凡例乃是經(jīng)例,是孔子修春秋時所創(chuàng);并重點從經(jīng)與傳的內(nèi)容聯(lián)系來分析二者的依存關(guān)系
50、。認為是左丘明者,以宋儒劉敞為代表。春秋權(quán)衡曰:“左氏凡例,亦不必皆史書之舊也,乃丘明推已意以解經(jīng)為凡爾。其合于道者,則周公之典,又仲尼所取也。其考之不合于經(jīng)如此類者則其臆議而復(fù)斷之加凡于其首云爾,非周公之典、仲尼本意也崔子方,劉敞. 春秋本例,春秋權(quán)衡M. 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彼J為左丘明只是一名解經(jīng)師,他解的“凡”只是一家之言,而非孔子、周公之禮。劉文淇的春秋左氏傳舊注例疏引丁晏的杜解集證及趙汸的春秋左氏傳補注內(nèi)容,認為“此五十凡乃左氏一家之學,異于公、谷劉文淇.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42.。”認為是劉歆所竄入者,以清儒劉逢祿為代表
51、。左氏春秋考證箴膏盲評自敘曰:“左氏以良史之材,博聞多識,本未嘗求附于春秋之義,后人增設(shè)條例,推衍事跡,強以為傳春秋劉逢祿. 左氏春秋考證M. 上海:樸社出版,1933.?!焙笃ゅa瑞大張其說。認為是后人附益者,以清儒陳澧為代表。東塾讀書記十春秋曰:公羊傳曰:“有子沈子曰,有子司馬子曰;谷梁傳有沈子曰,尸子曰,谷梁子曰之類,皆是后師之語。安見左傳必無后人附益乎陳澧. 東塾讀書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經(jīng)過我們對五十凡例相關(guān)的條目的分類研究,我們認為五十凡例應(yīng)是出于左氏之言及其后人附會。凡例為左氏一家之學,但不可排除有后人附益之說。后人必有附益義例,而附益義例中是否有凡例尚未有證實
52、。二、關(guān)于左傳凡例來源的爭議關(guān)于左傳的體例,有凡例和義例兩種相近的說法。春秋啖趙集傳纂例中將左傳的義例來自于三個部分,一是周及周邊列國的史書,二是后代學者“演而通之,總而合之,編次年月,以為傳記”,三是“廣采當時文集,故兼與子產(chǎn)、晏子及諸國卿佐家傳,并卜書、夢書及雜占書、縱橫家、小說諷諫等雜在其中陸淳. 春秋啖趙集傳纂例M. 北京:中華書局:1985.”。因此左傳凡例的內(nèi)容具有冗雜性和不確定性。楊向奎在絳史齋學術(shù)文集略論“五十凡”中指出,五十凡例可分為三類:“若其言書、不書,是為史官修史時之法則,今簡謂之史法;若其言曰、言為,為修史時之屬辭,今簡謂之“書法”;若其言禮、言常,今簡謂之禮經(jīng)楊向奎
53、. 絳史齋學術(shù)文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6.?!标悩劦挠浭鲎顬樵敱M。其在春秋左傳義例辨綱要九左傳義例之來源陳槃. 左氏春秋義例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3-96.中列舉了二十四種左傳義例之來源?,F(xiàn)列舉如下:抄襲舊文史互辭。2、抄襲曲禮。3、抄襲國語。4、抄襲公、谷二傳。5、抄襲公羊傳。6、抄襲谷梁傳。7、推演二傳說。8、推演谷梁說。9、曲學河世歆亂公羊說。10、抄襲洪范五行說。11、抄襲說苑。12、以舊史褒貶為孔子褒貶。13、尋常文法托之孔子。14、不知經(jīng)用周正。15、不知誤文。16、不知闕文。17、不知古人著書體例多不一致。18、不明古史有稱謂隨時一致。1
54、9、斷章取義。20、據(jù)后起觀念推論古例。21、望文生例。22、向壁虛造。23、強經(jīng)從傳。24、注家之增義解經(jīng)。另有從體例形式上追溯凡例的來源。突出的有近人柳詒征,他論證了禮例對凡例的影響。而自漢董仲舒以來,律例之學對春秋例影響愈加深刻。綜上所述,筆者私以為可以將左傳五十凡例的來源分為四大類:一是各國史書,二是禮經(jīng),三是公、谷二傳,四是后人附益。前三者為左氏著凡例之主要來源,后者所附益之內(nèi)容尚未有證據(jù)表明其為哪些凡例。然不管何種來源,都可見凡例并非周公、孔子之例,皆為后人為解春秋而加。因此凡例中有眾多不合“凡”的情況,實屬不可避免。下文將重點分析五十凡例中的矛盾之處。第2.2節(jié) 左傳五十凡例十二
55、講前人雖有陳槃春秋左傳義例辨詳細分析經(jīng)、傳義例,然未將五十凡例單獨成體系進行考察。又雖有楊向奎略論“五十凡”論述其中二十凡例,然未有整理前人觀點系統(tǒng)舉例。因此本節(jié)選取了左傳五十凡例中的十二種,共十三條凡例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如下:第一,分類及選擇重要的相關(guān)條目。詳見第一章1.2節(jié)內(nèi)容。第二,選取某一凡例進行分析。首先,精讀凡例內(nèi)容,理解其所“凡”之意,其次,盡可能查找相關(guān)文獻資料,佐證凡例。再次,研究歷代學者對此條凡例的認識與辨析。第三,對此凡例的相關(guān)義例中與之相矛盾的條目,進行重點分析。最后,得出簡要的結(jié)論。一、桓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傳曰:非禮也。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
56、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97-99.。(一、婚喪祭祀類婚姻類凡例6)左氏會箋曰:“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文承公子之下,謂送公子,非送姊妹也 (日)竹添光鴻. 左氏會箋M. 成都:巴蜀書社,2008:159.?!贝朔怖煞譃樗膫€層次:公女嫁于實力與本國相當?shù)膰遥⒚脛t上卿送,公子則下卿送;嫁于實力高于本國的國家,公之姊妹、公子皆上卿送;實力低于本國的國家,公之姊妹則上卿送,公子則上大夫送;嫁于天子,公之姊妹、公子皆諸卿皆送,公不自送。春秋左傳注曰:“云:桓公三年,
57、翚逆女,齊侯送女,齊侯送之。即用此傳之意。賈公彥所謂尊者無送卑者之法。諸侯嫁女,更不自送,故以自送為非禮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99.?!弊笫蠒{曰:“國君無送夫人之禮 (日)竹添光鴻. 左氏會箋M. 成都:巴蜀書社,2008:157.?!贝呵镝尷唬骸案改改媾幌绿?,著外成之節(jié),委之于迎者也。齊侯送姜氏,經(jīng)指事而書,傳亦隨文而釋,以見其非也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39.。”此三者證“公不自送”之說。由周禮敘官及禮記王制亦可知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下大夫五級之分。“桓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
58、書局,2009:97.”,指得是齊僖公嫁女于魯,為魯桓公夫人,齊僖公親送其女到讙。春秋前期,齊魯實力相當,按照“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99.?!睉?yīng)該由下卿送之,而齊僖公親送其女,為違禮之舉。筆者整理與此凡例相關(guān)條目共有3條,皆無經(jīng),只有傳。1、隱八年,無經(jīng)。傳曰: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鍼子送女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58-59.。隱八年,即鄭莊二十九年,陳桓三十年。陳媯應(yīng)為陳桓公女,若為姐妹則年紀過大。鄭莊小霸,而陳桓公后期已成崩壞之勢
59、。則鄭國應(yīng)為大國,實力高于陳國。依據(jù)凡例,公子為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春秋左傳注曰:“陳鍼子,陳國大夫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59.?!弊笫蠒{曰:“鍼子,陳大夫也 (日)竹添光鴻. 左氏會箋M. 成都:巴蜀書社,2008:92.?!眲t公子嫁于大國卻僅僅由大夫送之,與凡例不符。2、昭二年,無經(jīng)。傳曰:夏四月,韓須如齊逆女。齊陳無宇送女,致少姜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1228.。昭二年,即晉平十八年,齊景八年。齊景公幼年即位,八年不可能有女可出嫁,因此少姜應(yīng)為齊景公姊妹。根據(jù)凡例,公之姊妹皆為上卿送之。春秋左傳昭二年傳曰:
60、“晉侯謂陳無宇非卿。叔向言陳無宇于晉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齊使上大夫送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1229-1231.?!睍x侯明確表示陳無宇不是卿,叔向亦直接點出其為上大夫,則公之姊妹由上大夫送之,與凡例不符。然少姜并非晉侯之嫡夫人。春秋左傳昭二年傳曰:“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1230.!”即少姜非正室。筆者猜測是否該凡例只適用于嫁娶正室,而非妾。3、昭五年,無經(jīng)。傳曰:春,楚子以屈生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晉侯送女于邢丘。晉韓宣子如楚送女,叔向為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場裝修泉州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租賃住宅租賃合同
- 2024浙教版信息技術(shù)六年級上冊《第11課 韓信點兵篩選法的實現(xiàn)》教學設(shè)計
- 2025年度網(wǎng)絡(luò)設(shè)備安全性能測試代理合同
- 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單元測驗習題帶答案
- 第二章第二節(jié)《簡單的程序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 2023-2024學河大音像版(2020)初中信息技術(shù)八年級下冊
- 9《浣溪沙》(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Module 4 Unit 2(1)(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2025年回轉(zhuǎn)換熱干燥技術(shù)與設(shè)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全國青島版信息技術(shù)八年級上冊專題二第3課《閱讀材料 機器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教學設(shè)計
- 交易商協(xié)會非金融企業(yè)債務(wù)融資工具發(fā)行注冊工作介紹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類表
- 大潔王槍水MSDS
- 勞務(wù)分包入住生活區(qū)承諾書
- 成績加權(quán)平均分計算器
- 直系親屬關(guān)系證明(存根)(共1頁)
- 鋼結(jié)構(gòu)資料全套表格
- 辭退公務(wù)員審批表辭退國家公務(wù)員審批表
- ETF基礎(chǔ)篇--特有概念、計算邏輯及模板-文庫版(現(xiàn)金差額、現(xiàn)金替代、ETF申贖、計算模板)
- play的用法講解PPT課件
- 除塵器檢修技術(shù)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