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_第1頁
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_第2頁
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_第3頁
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_第4頁
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碎石試驗方法及操作程序1.1顆粒的級配試驗步驟(篩分析)1)用四分法將樣品縮分至略重于下表規(guī)定的試樣所需量,烘干或風(fēng)干后備用。最大公稱粒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重量不小于Kg2.03.24.05.06.38.012.616.0按上表規(guī)定稱取試樣2)將試樣按篩孔大小順序過篩,當(dāng)每一號篩上篩余 層的厚度大于試樣的最大粒徑時,將該號篩上的篩余 分成兩份,再進行篩分,直至各篩每分種的通過量不 超過試樣總量的01%。3)稱取各篩篩余的重量精確至試樣總量的0.1%。在 篩上的所有分計篩余量和篩底剩余的總和與篩分前測 定的試樣總量相比,其差不超過1%。4

2、)計算結(jié)果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重量計算得出該號篩的 分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0.1%)。每號篩計算得出的分計篩余百分率加上該號篩以 上各篩余百分率之總和,計算得出其累計篩余百分 率(精確至1%)。根據(jù)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 級配。1.2針片狀含量試驗步驟1)按粒度分別用規(guī)準儀逐粒檢驗,凡顆粒度大于針狀 規(guī)準儀上相應(yīng)間距者視為針狀顆粒厚度小于片狀規(guī)準儀上 相應(yīng)孔寬者,視為片狀顆料,稱其是質(zhì)量。2)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石子中針片狀顆粒的總含量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3 =mi/ miX 100%式中:3p -針片狀顆粒總含量(%)m-試樣質(zhì)量(g)m-試樣中新含針片顆??傎|(zhì)量(g)取兩

3、次試驗測定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試驗結(jié)果。1.3表觀密度試驗步驟1)按下表規(guī)定取樣最大粒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最小重量(Kg)222334662)取試樣一份裝入吊籃,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 高出試樣大于等于50mm。3)浸水24h移放到稱量用的盛水容器中,用上下升降 吊籃的方法排除氣泡(嚴禁試樣出水面),每次為1s 升降高度3050mm。4)測定水溫,用天平稱取吊籃及試樣在水中的重量, 稱量時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5)提起吊籃,將試樣置于成盤中,放入1055C的烘 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末放正帶蓋的容器中冷卻至室 溫后稱重(

4、mo)。6)稱取吊籃在同樣溫度的水中重量(ml),稱量時盛水 容器的水面高度仍應(yīng)由溢流口控制。7)表觀密度P計算(精度至10kg/m3)P=mo /(m0+m2-mi a)X 1000式中:m。一試樣的烘干重量(g)山-吊籃在水中的重量(g)m2 吊籃及試樣在水中的重量(g)at 水溫對表現(xiàn)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shù)見下表:水溫(C)1516171819202122a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當(dāng)兩次結(jié)果 之差值大于20kg/m3時,應(yīng)重新進行試驗。顆粒材質(zhì)不均勻的試樣,如兩次結(jié)果之差超過規(guī)定時,可取四次結(jié)果的

5、算術(shù) 平均值作為測定值。1.4堆積密度(Pp用漏斗或鋁制料勺將試樣徐徐裝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 距容量筒筒口不應(yīng)超過50mm)直至試樣裝滿并超出容量筒筒 口,除去凸出筒口表面顆粒,并用合適的顆粒填入凹陷部分, 稱取試樣和量筒共重。1.5緊密密度(Pc)將試樣分二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后,在筒底墊放一 根直徑為10mm的鋼筋,左右顛擊25下,再裝入第二層,裝 滿后用同樣方法顛實(所墊鋼筋方向與第一層時垂直),然 后加料至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除去凸出筒口表面顆粒,并 用合適的顆粒填入凹陷部分,稱取試樣和量筒共重。計算:a.堆積密度(P J或緊密密度(P計算(精確 至 10kg/m3)P (p )=

6、(m2-mi)/VX1000(kg/m3)式中:mi-容量筒的重量(kg)m2容量筒和試樣共重(kg)V-容量筒的容積()1.6空隙率(*七)計算精確至1%V1=(1-P /p)X100%Vc=(lPc /P)X100%式中:P碎石或卵石堆積密度(kg/m3)Pc 碎石或卵石緊密密度(kg/m3)P-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kg/m3)1.7含泥量試驗步驟1)將試樣用4分法縮分至下表所規(guī)定的量,并放入溫 度為1055C的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 備用。最大粒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量不小于(kg)2266101020202)稱取

7、試樣一份(mo )裝入容器中堆平,并注入飲用水, 水面高出石子面150mm,使粉塵等雜物與較粗的顆粒分離, 并使之懸浮或溶解于水。將濁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 套篩(1.25mm篩放置上面)濾去小于0.080mm的顆粒。(試 驗前篩子用水濕潤)。3)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復(fù)上述過程,直至洗出的水清 澈為止。4)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 水中來回搖動,充分洗出小于0.080mm的顆粒。將兩只篩 上剩留的顆粒和筒邊已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稱取試樣的 重量(mi)o5)含泥量氣計算(精確至0.1%)3 =(m0

8、-mi)/m0X100%式中:m0試驗前烘干試樣的重量(g)mi試驗后烘干試樣的重量(g)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差值超 過0.2%,重新取樣進行試驗。1.7泥塊含量1)篩去公稱粒徑5.00mm以下顆粒,稱取質(zhì)量(mi);將試 樣在容器中攤平,加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試樣表面,24h后 把水放出,用手搌壓泥塊,然后把試樣放在公稱直徑為 5.50mm的方孔篩上搖動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為止;將篩 上的試樣小心地從篩里取出,置于溫度為(1055)C的烘 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稱取質(zhì)量(m2)o2)泥塊含量(3,計算:3 L=(m1m2)/m1X100%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1.8壓碎指標試驗1)按標準規(guī)定取樣,風(fēng)干后篩除大余190mm及小于 9.50mm的顆粒,并除去針片狀顆粒,分為大致相等的三份備 用。2)稱取試樣3000kg,精確至1g。將試樣分兩層裝入圓 模(置于底盤上)內(nèi),每裝完一層試樣后,在底盤下面墊放 一直徑為10mm的圓鋼,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 次,兩次顛實后,平整模內(nèi)試樣表面,蓋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