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雪》教案設計_第1頁
《第一場雪》教案設計_第2頁
《第一場雪》教案設計_第3頁
《第一場雪》教案設計_第4頁
《第一場雪》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場雪教案設計廣水市實驗小學 代斌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4.領悟抓住特點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2.領悟抓住特點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用詞準確,描寫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如:“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導學生聯(lián)系

2、生活實際,想一想作者寫得是否真實,贊一贊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造詞造句的絕妙。教具準備:CAI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參觀雪景圖看了這些雪景,你們想說什么?你們想不想到雪中去游覽一番?今天我們跟著作家峻青一起到他所描寫的第一場雪中去游覽,大家同意嗎?板書課題:19 第一場雪二、檢查預習 初步理清課文條理 質疑你用什么方法完成了預習任務?舉例說明。問題設計: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第一場雪的,試著按順序用簡單的一句話把課文主要內容說出來。這篇課文寫了膠東半島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還寫了作者的聯(lián)想。引導:按照這種說法,我們可以把課文分為幾部分理解?(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下雪前的景象;第二

3、部分是下雪時的景象;第三部分是下雪后的景象;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聯(lián)想。)板書:下雪前 下雪時 下雪后 聯(lián)想質穎我們學習這篇課文還得弄清什么問題,瀏覽課文后,請同學提出來。點名匯報,總結出以下問題:課文寫出這場雪的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方法寫這場雪?課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旁批:特點?寫法?感情?)你最喜歡課文的哪部分內容?三、學習寫下雪時景象的部分我們首先來看雪怎么下。誰能讀一讀這一部分?(你認為應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點名讀、評議:大家認為她讀得怎樣?點名評價后再點名讀。作者是從哪幾個觀察角度寫下雪的這一部分?(先寫看見的,再寫聽見的)為什么先寫看見了,再寫聽見的? 大屏顯示寫看見的

4、雪景的句子。點名讀,問:作者看見的雪有什么特點?(大)但誰把雪下得大的氣勢讀出來嗎? 這場雪下在什么地方?(膠東半島的一個山村),下雪的主要時間是什么時候?(黑夜)這個雪夜有什么特點?(靜)怎樣才能把這個靜夜讀得很靜?點名試讀,指導后,再點名讀。既然那么靜,應該沒有聲音作者卻寫了聲音,一會“簌簌”往下落,一會兒“吱吱”一聲響,這是什么原因?(靜中聞聲,更覺其靜,舉例:教室里非常安靜,簡直能夠聽見?)再點名試讀,要讀得更靜。這里寫雪夜的靜,能反映現雪大嗎?為什么?(“簌簌”雪下得猛才會有此聲音,猛即大,雪大才會積得多,才會壓斷枯枝)。小結:作者寫夜里的下雪的聲音運用的是一種反襯的寫法,既以響聲襯

5、托出了山村的安靜,還表現出了雪的大。四、學習寫下雪后景象的部分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天就放睛,我們終于可以看到雪景了,雪景肯定很美,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點名讀,其他同學閉住眼來聽,看他能不能把大家?guī)У侥敲疵赖难┚爸腥?。讀后問:聽了他讀完這部分,你們走進雪景中嗎?效果不好再點名讀。你們看到什么樣的雪景?寫雪景的這部分哪些句子是概括地寫雪景的?這是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萬里江山比作、粉裝玉砌的世界)寫出了雪景的什么特點?(美)反映了什么樣的心情?(高興)你隨作者看到這么美的雪景高興嗎?請人懷著高興心情讀出雪的美。(屏顯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嗬,好大的雪???”“萬里江山”)。前

6、面是概括地寫雪景,后面是怎樣寫?(細致具體的描寫)寫了什么景物?(銀條、雪球、雪末兒、彩虹)a.什么地方的銀條?屏顯(柳枝)究竟是柳條還是銀條?(柳枝落滿雪成了銀條)什么樣的銀條(毛茸茸、亮晶晶)在我們生活中毛茸茸的東西一般不會閃光,可這個毛茸茸的銀條,為什么卻又“亮晶晶”呢?(屏顯放大銀條畫面:小雨打濕了柳枝,雪落在上面越積越多,變成銀條,因為它表面不是特別光滑的,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看起來是毛茸茸的,雪花在陽光下會閃光,所以一照,就會亮晶晶)b. 什么地方的雪球?(松柏上的)。什么樣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的)屏顯,我們看看雪球為什么蓬松松?(松針把雪接住,越積越多,顯得蓬松松),你玩過雪球

7、嗎?它是沉甸甸的嗎?(不),但作者為什么說它是沉甸甸的?(指導觀察圖畫:雪球把松枝壓彎了,給人沉甸甸的感覺)c.什么樣的雪末兒?(玉屑似的)作者用“玉屑似的” 寫雪末兒再現了雪末兒的什么特點?(潔白、晶瑩)雪末兒是怎樣產生的?(風吹樹動,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下來,雪末兒就隨風飄揚)這里的“簌簌”地落下來與前面的“簌簌地不斷往下落”一樣嗎?(不,這里是寫落下來的樣子,前面是寫落雪聲音)雪末兒映著陽光形成什么樣的彩虹?(五光十色)這里的五光十色能換成“五顏六色”嗎?(不能)為什么?(“五光十色”比“五顏六色”寫得更形象、生動) d.總結:從作者這些細致的描寫中,你們感到這雪景的美嗎?我們再來讀一遍

8、,男生讀前面概括的話,女生讀后面細致的描寫,比一比,看誰讀得好,然后換角色再讀一次。你們讀得真好,老師也被你們引到這美麗的雪景中了,我真想幾個人來玩一玩打雪仗,你們想嗎?誰能描述一下你想象中歡樂的情景?知道你們?yōu)槭裁聪胂蟮眠@么好嗎?(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有這樣真實的體會)問:歡叫聲真能把樹枝上的雪震落下來嗎?為什么這樣寫?(夸張句)我們帶著這真實的體會讀一下倒數第三自然段,點名試讀。(提示:“咯吱咯吱”的響聲與前面的“咯吱”一聲響不一樣,前面是枯枝折斷又輕又脆,這里是踏著一尺多深的積雪走路又慢又重。 小結:北方的雪真好,它不但給人美的感受,還給孩子們帶來歡樂,讓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聽配樂朗讀,再來

9、感受一下。有人愿意隨著畫面和音樂朗讀一下課文中寫下雪時和下雪后景象的內容,點名讀。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課文中寫下雪時和下雪后景象的內容,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么認真地學嗎?(這些內容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寫下雪前的景象和作者的聯(lián)想的內容呢?(次要內容),我們就把它們留到下節(jié)課學習,這節(jié)課就學到這兒,下課!第二課時(略)一、學習寫下雪前景象的部分。二、學習寫聯(lián)想的部分。三、回讀全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四、總結全文。板書設計: 下雪前 驟然變冷 看 大下雪時 19 第一場雪 聽 靜 (聲) 美 粉裝玉砌下雪后 歡 聯(lián) 想 瑞雪兆豐年教學思路:本課教學從欣賞美麗的雪景圖導入新課。導入后,讓學生充

10、分自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根據“預習”要求自讀自悟,理清課文條理;然后組織討論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在討論交流中抓住重點段落,邊讀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語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說一說自己對這些句、段的體會,站在作者的角度,用有感情地朗讀,夸一夸雪大,贊一贊雪美,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也讀熟了課文的重點語句段落。19 第一場雪教案設計廣水市實驗小學 代斌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理

11、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4.領悟抓住特點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2.領悟抓住特點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用詞準確,描寫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如:“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作者寫得是否真實,贊一贊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造詞造句的絕妙。教具準備:CAI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略)一、欣賞雪圖,激發(fā)學習興趣。二、檢查預習情況。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2、。四、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第二課時一、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第一場雪這篇課文,理清了課文的條理,還學習了雪前,下雪時這部分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二、學習第4、5、自然段,夸一夸雪大,贊一贊雪美,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4、5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做上記號,想一想,你為什么最喜歡它?并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讀后,交流討論。點名匯報討論情況,重點交流以下句子:(不分先后順序,適時出示課件。)A.“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這些話表達了作者

13、怎樣的心情?作者抓住了雪的什么特點寫?能把它讀出來嗎?)B.“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銀條為什么是毛茸茸、亮晶晶的?作者說雪球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這種說法矛盾嗎?為什么?誰能美美地讀一下這句話?)C.“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保ㄟ@句話中的雪球和銀條與前一句中的銀條和雪球有什么不同?這句中的“五光十色”能換成“五顏六色”嗎?為什么?誰能讀出這句話表現的動態(tài)美?)D.“大街上的積雪有一尺多深,腳上去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

14、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你從這些句子體會到什么樣的感情?能把它讀出來嗎?)學生匯報交流后小結:課文第4、5自然段,先整體描寫下雪后的雪景美,再具體地寫了銀條、雪球、雪末兒的美,最后寫了人們歡樂的情景。(CAI課件)欣賞一段描繪雪后景美人歡的畫面。練習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三、學習6、7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啟發(fā)談話:學了第4、5自然段,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的美景已展示在我們面前,老師認為文章可以結束了,你們同意老師的意見嗎?學生自由讀課文6、7自然段,想一想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讀后點名談談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

15、了解雪的作用以及作者喜悅的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回讀全文。四、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下雪后、聯(lián)想這兩部分的內容,從作者對美景的細致描寫中,從作者對瑞雪的美好聯(lián)想中,我們深深體會制作者對這場預示著豐年的雪的喜愛和贊美。板書設計: 下雪前 驟然變冷 下雪時 雪大 銀條兒 19 第一場雪 景美 雪球 下雪后 雪末兒 人歡 聯(lián)想 瑞雪兆豐年教學思路:本課教學從欣賞美麗的雪景圖導入新課。導入后,讓學生充分自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根據“預習”要求自讀自悟,理清課文條理;然后組織討論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在討論交流中抓住重點段落,邊讀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語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說一說自

16、己對這些句、段的體會,站在作者的角度,用有感情地朗讀,夸一夸雪大,贊一贊雪美,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也讀熟了課文的重點語句段落。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廣水市實驗小學 代 斌【內容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倡導并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追求教學的整體合作效應。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中,發(fā)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并加強合作學習規(guī)范的教育,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娟P鍵詞】合作學習、獨立、整體合作效應、引導作用、規(guī)范教育。新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課程的基本理念時講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一新理念給教師提出了更

17、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更新舊的教學觀念,還要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教學策略。我結合學習新語文課程標準的一些心得談談自己心中的合作學習。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研究發(fā)現:年齡相近的兒童可以在彼此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操作中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更高級的行為,因此兒童間的合作活動可以促進其成長。還有許多研究資料也表明:合作自然勝過個人的努力,能通過優(yōu)勢互補來促進智力的發(fā)展,使能力較差的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改進學習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倡導并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可行的?!昂献鳌辈皇呛唵蔚匕褞讉€人湊到一塊就行了,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合作”的: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基礎是

18、分工,對學生而言,即獨立。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不單指語文“教材”的學習方式,而是指學生學習任何形式的語文材料的學習方式,它應貫穿于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過程。所以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范圍不單是課堂上,它包括學生課堂內外的一切語文學習。合作的雙方也不僅局限于學生之間,還包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社會其他個體、集體之間。但無論哪方面的合作,教師都要在其中發(fā)揮好引導者的作用。語文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基礎是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后再“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闡述自己的觀點,給別人提供思考的材料,同時也從別人那里獲取經驗,得到啟發(fā)。交流過程中,大家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更明確更全

19、面的認識,從而獲得知識,感悟方法,同時獲得極大的情感滿足。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呢?我認為,在不改變班級授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化班級為小組的形式組織教學,因材施教、因勢引導、追求教學的整體合作效應。把班級分解為46人為1個小組的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在性別、興趣、能力上合理搭配。學習時,小組成員彼此合作,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并且展開組際競爭,每個人的學習都為小組而努力。這樣,人人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同時對每個人的群體意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小組展開“合作學習”的程序是:分配學習任務,學生獨立學習并做好筆記,小組討論、組際交流、教師總結。其中學生獨立學習是學生進入小組合作學習的起點,我們不

20、僅應該致力于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更應該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之前,加強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直至形成習慣。在其他語文課堂外的合作學習,特別是一些語文實踐活動中,“合作”要更加充分和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這個伙伴可以是同學、教師、家長、其它任何個人以及社會團體),就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昂献鳌钡姆止ひ鞔_,在分工的同時,共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爭取獲得良好的效果。在語文教學的合作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絕不容忽視的,教師為了發(fā)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要扮演合作學習中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參入者,可以是支持者,也可以是旁觀者,無論

21、扮演一種角色都要從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出發(fā),把握學生學習過程的思維走勢、進程和可能出現的誤區(qū),對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實施有效控制,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放任自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因勢利導地把合作學習導到一定深度。其中加強合作學習規(guī)范的教育尤為重要,如在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中,在合作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發(fā)言、交談和傾聽的禮規(guī)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談、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合作學習能有效、有序地進行。當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時,教師還要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如:獨立學習時做好筆記,先完成的要幫助他人。組內交流和討論時,由組長指定人發(fā)言,其他同學注

22、意傾聽,并作適當記錄,待其發(fā)言完后再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后,應形成小組意見,并做記錄。要通過這些操作規(guī)范的實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相信,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一定能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交際技能。附:作者簡介:代斌,1995年湖北省廣水師范學校畢業(yè),現任廣水市實驗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聯(lián)系電話參考書目: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李懷源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楊再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和語文教學的新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廣水市實驗小學 代斌【內容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2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象,扮演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角色?!娟P鍵詞】個性化行為、培養(yǎng)閱讀興趣、打破思維定勢、引導大膽想象。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它意味著教師在閱讀教學這個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只能通過參與對話來扮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角色。教師怎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扮演好這一特殊角色呢?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中,最好的引導莫過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好奇心”、“求知欲”,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關鍵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好閱

24、讀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導人入境,激發(fā)興趣。閱讀是憑借具體的課文組織教學活動的,課文都是經過精選的典型教材,具備其特定的環(huán)境,若能在教學第一步抓住導入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運用恰當的手段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導入課文特定的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為完成全課的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一個成功的開端。長期以來,許多教師苦苦探求,創(chuàng)造了許多良好的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法、影視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設計懸念導入法等等,舉不勝舉,不管使用哪一種方法,只要能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行。開展活動、調動興趣。閱讀的基礎是自讀、自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

25、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運用最多的教學策略是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牽動情思,這使教師變成了一個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而要成為真正的“引導者”,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組合運用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重建一種新型師生關系,重構一種新的教學生活。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活動代替教師的教,活動的形式很多,說、議、誦、辯、唱、演均可。在2001年湖北省教育學會教學咨詢部組織的“小學學習新課程標準化閱讀教學過程”活動中,華中科技大學附小的沈愛

26、華老師在教授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詠柳時,變誦詩為唱詩,課堂效果就異常好,學生的感情通過唱詩融進詩里行間,怎會不受感染而產生興趣呢?展開競賽,促發(fā)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刺激學生為自尊好勝而奮斗地自我提高內驅力。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恰如其分地開展學習競賽,能促使學生已形成的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在學習六年級語文課文林海時,筆者先講授了講課文中“嶺”的部分,總結了學法后,將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分別授以自學“林”、“花”、“貢獻”各部分的任務,舉行辯論賽。激烈的競賽展開后,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辯論中不但佳句迭出,還出現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也站起爭發(fā)言權的現象,可見競賽產生的效果是非平常可比。二、打

27、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在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要達到這一系列的教學要求,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打破思維定勢就是鼓勵學生根據特定的內容、目的靈活地變換思維方法,它要求教師能做到: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提出問題。問題即心中的疑惑,疑惑是思考的開始,學習的開端。有了疑惑,才能觸發(fā)想象和思考,才能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閱讀教

28、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幫助學生解決課文中“預習”、“思考、練習”部分的問題,為了提高閱讀效率,還要引導學生在問題中發(fā)現提出問題,如:“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中發(fā)現提出“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描寫群眾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總理的靈車,引導學生發(fā)現提出“焦急與耐心是一對反義詞,用在這里矛盾嗎?為什么?”這個問題很容易把學生引入討論,從而深刻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在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如:讀林海中寫大興安嶺的“嶺”溫柔的地方,發(fā)現提出“作者為什么用溫柔描寫山嶺?”在這沒有問題的地方質疑,然后對照課文插圖理解,不難體會到

29、作者的用詞準確。善于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教田忌賽馬,可讓學生討論“田忌和齊威王賽馬還有其他什么樣的方式?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讓學生在講座中體會到了孫臏的方法是最好的唯一能取勝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到只有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發(fā)表的不同的看法和獨特的見解。華中師范大學的楊再隋教授在一篇談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和語文教學的新策略的文章中曾說到“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中介解決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和教材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新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筆者所在的學校的

30、一位老師在教驕傲的大公雞時,提出“你認為這只大公雞怎樣?”有一個學生就用本地方言回答道:“這只大公雞真鳥(dio)!”“鳥”在本地方言中是一個罵人的字眼,但它確實包含“自高自大”的意思,雖然其他學生嘲笑這個學生說臟話,但老師肯定了學生的答案,因為學生這種大膽探索的求異思維的確是值得贊揚的。筆者早些年教學撈鐵牛,在講撈鐵牛的方法時,一位學生就認為撈鐵牛還有其他許多方法,并在課堂中頻頻打斷教學表述自己的意見,雖然他的個別觀點思考欠全面,但筆者還是對他敢于求異的獨到見解給予了必要的肯定。三、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象。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新語文課程標準中講到閱讀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

31、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時,就明確指出閱讀教學中提倡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在閱讀中不斷有所發(fā)現,讀出新意,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的大膽地想象,不但能引導學生在自主的思考中有所感悟,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更能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具體的實踐方法有以下幾種:進行擴展性想象。根據一篇課文、一段簡要文字材料、一幅圖畫,加以擴寫。如讓學生把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或掩耳盜鈴擴寫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并在文章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如第十一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的作文練習中,要求學生根據圖畫寫一個情節(jié)完整的故事。進行再造性想象。根據語言的描述,在頭腦中

32、形成新的形象,如教完長征,布置這樣的題目:假如你是一位攝影師,你會為這首詩配一組什么樣的畫面?教完林海后,布置這樣的題目:“云橫秦嶺”是怎樣一種景象?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有什么不同?試著畫一幅簡筆畫。教完游子吟,布置這樣的題目:低聲誦讀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再寫下來。進行推測性想象。有些課文的結尾較含蓄,沒有明確交代人物的命運結局,而學生很喜歡猜測人物的結局如何,教師可根據學生這種好奇心,要求他們進行推測想象,如教完凡卡,布置這樣的題目: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有些課文閱

33、讀完后,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改寫課文的結局,如教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安排學生改寫課文的結尾,推測第二天天亮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從學生的想象中檢驗評價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體驗。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寫童話、寓言、科技幻想短文等等。筆者在教完田忌賽馬后,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我們學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知道田忌第一次賽馬失敗了,第二次賽馬勝利了,請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以第三次賽馬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寫出了給馬用興奮劑、沙漠賽馬等各種大膽奇想,有個學生還把它寫成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個現代競技口號的來歷,這些獨特的想象中無處不閃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以上幾點拙見是筆者學習新

34、語文課程標準及一些相關資料后,心中的一些共嗚及思索,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教授的文章中講過:時代在進步,事物在發(fā)展,語文教學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惟有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才能使語文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作為一位語文教師,筆者相信,只要我們敢于探索,完全可以摸索到新時期的語文教學途徑和方法,共同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附:作者簡介:代斌,1995年湖北省廣水師范學校畢業(yè),現任廣水市實驗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聯(lián)系電話參考書目: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李懷源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楊再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和語文教學的新策略2002年全市德育2002年全市德育工作

35、會議交流材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廣水市實驗小學 殷仁軍德育是學校的首要任務,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新世紀,如何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方向,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造就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一方面需要我們教育者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另一方面也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時期道德教育的必然。新時期,受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傳統(tǒng)的德育不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不適應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不適應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需要。改進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已成為必然

36、。首先,德育過程是一定社會思想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斷互動的過程,是受教育者主體與社會道德規(guī)范不斷對話的過程。社會準則要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必須依賴于學生,依賴于學生的積極能動作用。其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是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越來越需要更多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人才的標準也隨之變化。過去,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不聽話的沒出息;今天,會創(chuàng)造的是好學生,有主見的才有出息。而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只注意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學生的道德行為,強調“改造”、“服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壓抑了

37、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只能被動的、盲目的接受,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第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教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當今社會已不是封閉的社會,而是一個開放的信息社會,社會道德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豐富、復雜,并且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的權威主義時代即將結束;另一方面,當前獨生子女已不再是順從的一代,而是有較強自主選擇意愿的一代。師生之間沒有尊卑之分,而是民主平等的新型關系。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加強,這就需要德育工作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道德取向,使學生在種種道德沖突面前不會迷惘無措。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提高德育的

38、實效性的要求。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必須加強德育的針對性,緊密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熟悉、生動的生活素材,開展德育活動。也就是在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1.努力營造適合學生特點的良好校園環(huán)境。校園無閑處,處處能育人;校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如創(chuàng)建藝術長廊、榮譽廚窗等文化設施,在學生經常活動的地方處處可見的學生作品,以及宣傳牌上充滿童真的語言:“潔白的墻壁告訴你,別弄臟我的臉”,“別踩我,我也有生命”等等,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氛,讓學生時時刻刻耳濡目染進而受到教育。2.德育內容和目標要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少年兒童年齡較小,正處在成長發(fā)展階段,道德認知能力較弱,道德意識正在萌芽。德育目標和內容要低起點、小坡度、具體要求。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必須從小事做起,抓誘導、抓養(yǎng)成、重習慣。同時把大道理具體化,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大道理。如開展“一日常規(guī)”活動,引導學生扼制不良行為,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開展“告別電子游戲室”等活動,使學生認識沉溺電子游戲等不良行為的危害。如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教育,我們從愛護花草樹木、愛護校園環(huán)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