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光子探測器的深空激光通信陣列_第1頁
基于單光子探測器的深空激光通信陣列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單光子探測器的深空激光通信陣列深空通信是深空探測的關鍵技術之一。由于深空探測對通信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微波通信難以滿足未來深空探測任務的需求1-3。激光通信具有通信速率高、波束窄、保密性好、終端體積小、質量輕和功耗低等優(yōu)勢,在自由空間傳輸特別是深空探測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備受關注4-7。在星地激光通信設計中,考慮到星載終端對尺寸、功耗及質量的嚴格限制,往往采用“先天后地、寬天嚴地”的設計理念。上行鏈路中,優(yōu)先考慮地面站采用大功率激光器和窄波束發(fā)射望遠鏡。但波束越窄,對發(fā)射系統(tǒng)的瞄準精度要求越高,為降低瞄準誤差對激光通信鏈路損耗的影響,一般要求激光發(fā)射束散角大于瞄準精度的6倍

2、。根據(jù)現(xiàn)有望遠鏡的瞄準精度和光學系統(tǒng)的研制水平,激光發(fā)射望遠鏡口徑一般在1020 cm。采用多個激光器多望遠鏡發(fā)射或多個激光器共孔徑發(fā)射技術,一方面提高激光發(fā)射功率,另一方面減小地面大氣閃爍對星載激光終端接收的影響。在深空激光通信下行鏈路中,根據(jù)終端現(xiàn)有的瞄準精度,激光發(fā)射望遠鏡的口徑在2040 cm,發(fā)射功率一般在幾瓦到幾十瓦。深空激光通信距離遙遠,從發(fā)射端到達接收端的信號光子強度非常弱。例如在火星探測中,最遠通信距離可達到4億公里,是月地通信距離的1 000倍,高軌道衛(wèi)星與地面距離的10 000倍。因此在同樣的星載終端情況下,到達地面的信號光子密度是月地通信的百萬分之一,是高軌道衛(wèi)星與地面

3、通信的億分之一。要實現(xiàn)對微弱激光信號的探測,通常采取以下幾種技術手段:(1)增加下行鏈路中的激光峰值發(fā)射功率,在飛行器平臺電源功率及激光平均發(fā)射功率受限的情況下,采用脈沖激光發(fā)射方式,使激光能量在短時間內發(fā)射出來,脈沖時間控制在納秒級,從而提高激光的峰值發(fā)射功率。例如,美國的月地激光通信演示試驗(LLCD)采用16PPM調制直接探測體制,脈沖時隙控制在0.2 ns,實現(xiàn)了飛行終端和地面站的622 Mb/s月地距離下行通信。通過壓縮脈沖時間,激光峰值發(fā)射功率可達到百瓦級甚至千瓦級,可提高激光通信鏈路2025 dB。(2)增大地面站的接收面積,采用大口徑望遠鏡或中等口徑望遠鏡陣列方式8-9,增加地

4、面接收望遠鏡的有效接收面積??紤]到大口徑望遠鏡制造難度大、成本高等因素,可采用中等口徑望遠鏡陣組合方式實現(xiàn)激光信號的接收。當望遠鏡或望遠鏡陣的有效接收口徑達到10 m時,相比口徑1 m的望遠鏡,激光通信鏈路可提高20 dB。(3)提高接收探測器的靈敏度,采用光電倍增管(PMT)、蓋革模式的雪崩光電二極管(GAPD)和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 SNSPD)等高靈敏度接收器件,實現(xiàn)單光子探測和優(yōu)于1個光子每比特的通信效率。相比之下,SNSPD在量子效率、抖動時間、恢復時間和暗計數(shù)率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1

5、0,更適合深空地面站接收探測。本文基于上述3種技術手段,分析了脈沖位置調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PPM)調制和SNSPD相結合的深空激光通信系統(tǒng)誤碼率模型,在降低系統(tǒng)研制成本的前提下,采用多臺中等口徑望遠鏡通過特定的組合方式,實現(xiàn)了強背景光條件下的低誤碼率通信,火星到地面的通信速率可達到1 Mb/s。2 深空激光通信鏈路分析在深空測控通信中,上行鏈路只是傳輸控制命令,而下行鏈路不僅需要傳輸命令執(zhí)行情況、飛行器各部分狀態(tài)等信息,還需要傳輸各探測器的圖像與視頻等現(xiàn)場感知數(shù)據(jù),以及合成孔徑雷達與光譜成像探測儀的測量數(shù)據(jù)。因此,下行傳輸帶寬比上行傳輸帶寬大得多,實現(xiàn)起

6、來也困難得多。這里主要從下行鏈路到達地面的激光功率著手,分析接收望遠鏡陣的最優(yōu)化配置方案。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鏈路方程如下11:nr=Pt(2D2rL22b)exp(82e2b)tarohc(1)式中:nr為到達探測器靶面的信號光子流密度;Pt為星載激光器的平均發(fā)射功率;Dr為接收望遠鏡的有效口徑;L為飛行器到地面接收站的距離;b為星載激光器的發(fā)射束散角;e為星載激光的跟瞄誤差;t為發(fā)射望遠鏡的透光率,a為大氣透過率;r為接收望遠鏡的透過率;o為深空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其他效率,包括大氣湍流的影響、光纖的耦合效率等;h為普朗克常數(shù);c為光速;為激光波長。激光通信鏈路方程的主要參數(shù)如表1所示12,則可計算出

7、到達探測器靶面的光子密度為1.58107 photon/s。如果通信速率為10 Mb/s,則通信效率需要達到1.58 photon/bit。傳統(tǒng)通信效率為1020 photon/bit,相干探測激光的通信效率為25 photon/bit,無法滿足要求。而光子計數(shù)可以實現(xiàn)單光子/比特的通信效率,因此深空激光通信需采用光子計數(shù)的通信方式。表1深空激光通信鏈路的基本參數(shù)Tab.1Parameters of deep-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s linkItemParameterTransmit laser power5 WTransmitter divergence ang

8、le10 radTransmitter pointing loss1 radLink range2.67AUReceive aperture diameter10 mTransmit efficiency0.75atmosphere transmittance0.45Receiving efficiency0.5Planck constant6.626 210-34 Ws2Speed of light3108 m/sLaser wavelength1 064 nmCoupling efficiency with AO0.3光子計數(shù)不是對脈沖內的光子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而是根據(jù)探測到的光子所在的時隙,

9、解調得到相應的通信數(shù)據(jù)。Pierce最早提出了PPM,其原理是通過編碼產生PPM信號13,對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進行調制,脈沖在一個周期上的時隙位置與通信內容存在一定的編碼關系。例如在單脈沖位置調制(LPPM)方式中,直接將n位二進制數(shù)據(jù)映射到由2n個時隙組成的符號周期內的某個時隙上,在該時隙上發(fā)射激光脈沖信號,而其他時隙均沒有脈沖信號。由此將2n個時隙內的激光能量集中在一個時隙脈沖內發(fā)射,可大大提高激光發(fā)射的峰值功率,同時一個脈沖傳遞n個比特的數(shù)據(jù),提高了激光通信的信道效率。根據(jù)表1的鏈路參數(shù),假設采用256位PPM調制、激光脈沖寬度為3.1 ns,則通信速率為10 Mb/s時,激光發(fā)射峰值功率

10、為1 280 W,到達探測器靶面的平均光子數(shù)可達到12.6 photon/pulse。采用單光子探測器是提高系統(tǒng)接收靈敏度的主要途徑。表2給出了幾類常用單光子探測器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14-15。其中,SNSPD憑借探測效率高、恢復時間短和暗計數(shù)率低等優(yōu)異性能,在激光測距、激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16-18。表2單光子探測器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Tab.2Key Parameters of single photon detectorsItemJitter timeDead timeCount rateDark count rateQuantum efficiency光電倍增管0.3 ns幾十

11、ns30 MHz100 Hz40%可見光,1%近紅外雪崩光電二極管40 ps55 ps100 ns10 ns10 MHz100 MHz25 Hz2 kHz65%可見光30%近紅外超導臨界溫度躍遷單光子探測器100 ns1 s幾十kHz0.01 Hz95%量子點單光子計數(shù)器150 ns_10 MHz1 Hz58%可見光,1%近紅外可見光單光子計數(shù)器0.25 ns100 ns10 MHz20 kHz88%694nm,93%近紅外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50 ps10 ns100 MHz最小值0.1 Hz95%3 誤碼率分析誤碼率是衡量通信系統(tǒng)傳輸可靠性的重要指標。為實現(xiàn)深空通信的視頻傳輸,系統(tǒng)誤碼率

12、應控制在10-7以下??紤]到信道編碼可以有效降低系統(tǒng)誤碼率,一般要求在未編碼時誤碼率控制在10-3以下。在PPM調制下,系統(tǒng)誤符號率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探測器在激光脈沖信號時隙(發(fā)送1)未檢測出來的漏警概率P1;二是探測器在沒有激光脈沖信號時隙(發(fā)送0)被誤觸發(fā)的虛警概率P0。為提高探測準確率,需要同時降低P1和P0。對于LPPM調制,假設每個符號所占時隙數(shù)為M,信號時隙在符號周期內整體服從均勻分布,則信號時隙出現(xiàn)在0M-1時隙的概率均為1/M,信號時隙被正確檢測出來的概率為1-P1,其他非信號時隙被正確檢測出來的概率為1-P0,則系統(tǒng)誤符號率如下:Ps=1i=0M11M(1P1)(1P0

13、)i=11M(1P1)1(1P0)MP0(2)式中:P1為信號時隙的漏警概率;P0為無信號時隙的虛警概率;M為每個符號所占時隙數(shù),一般為2n。若所有誤符號的概率相等,則誤碼率為19:Pb=M2(M1)Ps(3)漏警概率P1與到達探測器靶面上脈沖信號內的光子數(shù)有關。假設光子數(shù)(每脈沖內的平均光子數(shù))服從參數(shù)為的泊松分布,則漏警概率為:P1=exp(d)(4)式中d為探測器的量子效率。由式(4)可知,與望遠鏡接收面積成正比,因此漏警概率與接收面積成指數(shù)關系。考慮到激光通信速率在20 Mb/s以下,采用符號之間增加保護時隙來克服探測器恢復時間的影響,在漏警概率計算公式中忽略探測器恢復時間的影響。虛警

14、概率與探測器暗計數(shù)率和天空背景光子數(shù)有關,虛警概率表示為:P0=/109+1exp(d)(5)式中:為探測器的暗計數(shù)率;為時隙寬度;為到達靶面上的平均背景光子數(shù)。SNSPD的暗計數(shù)率由探測器性能決定,一般為100 Hz左右,最優(yōu)值可達到0.1 Hz。到達靶面上的平均背景光子數(shù)與探測器尺寸、天空背景亮度、接收望遠鏡F數(shù)、大氣透過率和接收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透過率等因素有關20-21,則有:=4F2LBod2(6)式中:F為接收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F數(shù);LB為天空背景光譜輻亮度;o為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透過率;為窄帶濾光片的透光范圍,=0.2 nm;為時隙寬度;d為探測器尺寸。由式(5)和式(6)可知,望遠鏡的虛警

15、概率與接收面積無關。夜間天空背景的光譜輻射亮度在波長1 m附近時為21014 photon/(ssrm2m);白天天空背景的光譜輻射與太陽高角、太陽夾角有關。美國火星激光通信演示系統(tǒng)設計指標在太陽-地球-航天器(SEP)角3時能到達1 Mb/s的通信速率22(目標是4 Mb/s),此時天空背景輻亮度為1 W/(m2srnm),相當于波長1 m附近時為51021 photon/(ssrm2m),比夜間高出7個數(shù)量級。4 望遠鏡陣列誤碼率分析美國Eftekhar等從望遠鏡的造價出發(fā)23,利用傳統(tǒng)的Humphries模型得出陣列中望遠鏡的最佳口徑是2.5 m,使用16個直徑為2.5 m的望遠鏡組成的

16、陣列成本是單臺10 m口徑望遠鏡的45%,使用4個5 m望遠鏡組成的陣列成本是單臺10 m望遠鏡的53%。本文主要從通信系統(tǒng)誤碼率出發(fā),對望遠鏡陣列的性能進行分析。根據(jù)望遠鏡陣之間的信號處理方式,將多個望遠鏡“并聯(lián)”和“串聯(lián)”在一起:兩個或多個望遠鏡接收到的信號進行“或”處理,即進行信號疊加,稱之為“并聯(lián)”;兩個或多個望遠鏡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與”處理,即進行背景相減,稱之為“串聯(lián)”。4.1望遠鏡并聯(lián)誤碼率分析對于PPM解調接收望遠鏡,信號“或”處理就是將各個望遠鏡接收獲得的信號在時間位置取齊后進行疊加處理,即一旦有一臺望遠鏡獲得信號光子,就認為該時隙有激光脈沖信號。這種方式可提高信號光的探測概

17、率,降低漏警概率,但是會增加虛警概率。多臺望遠鏡并聯(lián)后的探測概率P*1or和虛警概率P*0or分別為:P*1or=P1n(7)P*0or=1(1P0)nnP0(8)其中n為望遠鏡陣列數(shù)量。從式(7)式(8)可以看出,漏警概率隨著望遠鏡的數(shù)量成指數(shù)下降,虛警概率則成倍增加。分析表明,由n臺望遠鏡并聯(lián)組成的系統(tǒng)與相同接收面積的單臺望遠鏡的漏警概率相等,即對信號的探測概率相等,但虛警概率是單臺望遠鏡的n倍(在探測器尺寸一定情況下,虛警概率只與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F數(shù)有關,與口徑D無關)。從信號“或”處理的角度來看,在不考慮造價成本和技術難度的情況下,單臺大口徑望遠鏡在性能上更有優(yōu)勢。在天空背景較弱時,如夜

18、間P0P11,此時PsP1n,虛警概率可以忽略。單臺望遠鏡與多個等效面積相等的小望遠鏡陣的性能相當;在白天天空背景較強時,尤其是與太陽夾角較小時,背景對誤碼率的影響更大,單臺望遠鏡的誤碼率明顯低于多臺望遠鏡組成的系統(tǒng)。表3給出了通信速率為10 Mb/s,M為256,脈沖時隙為3.1 ns,探測器尺寸為10 m、量子效率為0.8、暗計數(shù)率為100 Hz的條件下,總有效口徑10 m望遠鏡并聯(lián)時的誤碼率。表3望遠鏡并聯(lián)后的誤碼率Tab.3BER of telescopes in parallel connectionD(m)nP1NightSEP=3P*0orP0or*BERP*0orP0or*BE

19、R1014.0510-53.1310-74.0210-56.5210-30.256547.9810-21.2510-69.9710-52.6110-20.4252.5160.5315.0010-63.3810-40.1040.4812250.6677.8210-65.1610-40.1630.4884.2望遠鏡串聯(lián)的誤碼率分析信號“與”處理能夠克服背景光太強造成虛警概率過高的不利因素。在信號嚴格對齊后,各望遠鏡的信號進行“與”處理只有串聯(lián)的所有望遠鏡接收到光子信號時,認為該時隙內有激光脈沖信號。該處理方式雖然降低了探測概率,但也大大降低了虛警概率。漏警概率成倍增加,而虛警概率則成指數(shù)下降。m臺

20、望遠鏡串聯(lián)后的探測概率P*1and和虛警概率P*0and分別為:P*1and=1(1P1)mmP1(9)P*0and=P0m(10)因此在背景光較強時,望遠鏡串聯(lián)有利于降低系統(tǒng)通信誤碼率。表4給出了表3同樣條件下總有效口徑10 m望遠鏡串聯(lián)時的誤碼率。表4望遠鏡串聯(lián)后的誤碼率Tab.4BER of telescopes in series connectionD(m)nP*1andP1and*NightSEP=3P*0andP0and*BERP*0andP0and*BER1014.0510-73.1310-74.0210-56.5210-30.256540.2839.5710-270.5021

21、.8110-90.1422.5160.9998.3710-1050.5021.0710-350.5022251.0002.4010-1630.5022.2710-550.502從表4可以看出,采用中小口徑望遠鏡陣,通過串聯(lián)方式可降低系統(tǒng)的誤碼率;但口徑小到一定程度后,漏警概率相對較高,該方式會進一步增加漏警概率,從而導致系統(tǒng)通信誤碼率的增加。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口徑,使得誤碼率達到可以接受的范圍。在SEP為3時,圖1給出了通信帶寬分別為1,2,4和8 Mb/s的情況下,等效接收口徑為10 m的不同望遠鏡陣列串聯(lián)的誤碼率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用中等口徑望遠鏡陣的系統(tǒng)誤碼率明顯優(yōu)于單個口徑10

22、m的望遠鏡;望遠鏡陣口徑最佳選擇值與系統(tǒng)通信帶寬有關。通信帶寬為8 Mb/s時,采用2個7.1 m口徑望遠鏡的通信誤碼率可接近610-3;通信帶寬為4 Mb/s時,采用3個5.8 m口徑望遠鏡的通信誤碼率可降到610-4;通信帶寬為2 Mb/s時,采用4個5.0 m口徑望遠鏡的通信誤碼率可降到10-4以下。圖1誤碼率與望遠鏡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Fig.1Variation of BER with telescope numbers4.3級聯(lián)望遠鏡陣的誤碼率分析總有效口徑10 m的望遠鏡陣組陣方式有無數(shù)種。為降低望遠鏡陣的研制成本,這里假設所有望遠鏡的尺寸都一樣。望遠鏡級聯(lián)方式為先m臺望遠鏡串聯(lián),再由n個串聯(lián)后的望遠鏡并聯(lián)起來。因此,單臺望遠鏡的有效口徑為10/mn。由本文前面的參數(shù)可以計算出單臺望遠鏡的漏警概率P1=exp(d/mn),白天強背景下的虛警概率P0=3.2210-2(帶寬為2 Mb/s時)。級聯(lián)后望遠鏡陣的漏警概率和虛警概率分別為:P1*=P*1or=mnexp(d/m)(11)P0*=P*0ornP0m(12)將式(11)、式(12)代入式(2)、式(3)便可以計算出級聯(lián)望遠鏡陣的誤碼率。圖2給出了通信帶寬2 Mb/s,不同級聯(lián)方式下的誤碼率曲線。如果要實現(xiàn)2.67AU深空通信的視頻傳輸,信道誤碼率達到10-3,通過編碼方式可實現(xiàn)誤碼率10-7的要求,假設編碼效率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