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陵墓詳解講稿_第1頁
中國古代陵墓詳解講稿_第2頁
中國古代陵墓詳解講稿_第3頁
中國古代陵墓詳解講稿_第4頁
中國古代陵墓詳解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關(guān)于中國古代陵墓詳解第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義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處也?!?-釋名釋喪制 桑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致思慕之地也 “墓,冢螢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周禮墓大夫 第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 1.侍奉意義:“事死如事生”-左傳, 原為實供,后改為石五供,布局按前朝后寢 設(shè)置(按活人看待)。 2.紀(jì)念意義:對死去的先帝的紀(jì)念,表達思念之情。 第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石五供第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

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3.蔭庇意義:風(fēng)水上選擇“吉地”,不可選“兇地”。好 的風(fēng)水之地,恰為好的建筑生態(tài)環(huán)境,二者統(tǒng)一。4.強化皇權(quán):威嚴(yán)壯觀5.防盜:保持永恒性,要求牢固,防止盜墓。6.持久性:建造時間較長,執(zhí)政時即開始修建,一直到死,人力物力驚人。第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易系辭下“生有軒冕、服位、貴祿、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絞衾、壙襲之度?!睗h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二、陵墓的組成與構(gòu)成方式第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

3、中國古代建筑史三、等級觀念“天子之棺四重、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禮記、檀弓上、喪大記“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禮論應(yīng)當(dāng)是天子五棺二槨,諸侯為四棺一槨或三棺兩槨、大夫為兩棺一槨,士為一棺一槨。 第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第二重稱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梓木制成,又稱梓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疤熳哟蠊缀癜舜?,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準(zhǔn)厚四寸,無槨。后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

4、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疤熳又姿闹兀核罡锕妆恢?,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禮記.檀弓上第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一般貴族墓商代 商代一般貴族墓,普遍流行土坑豎穴木槨,面積一般為5-10平方米左右,從考古材料來看,一般無墓道,但有槨室、腰坑。墓室呈長方形土坑豎穴。在殷墟、鄭州等都有發(fā)現(xiàn)。西周 與商墓無太大差異。棺槨齊全,少數(shù)有棺無槨,多數(shù)隨葬兵器,有的還隨車馬器,墓室呈長方形土坑豎穴,多數(shù)有 “二層臺”。中國古代建筑史第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 東周 仍普遍使用商周流行的土坑豎穴木槨墓,在長方形豎穴土坑內(nèi)構(gòu)筑木槨,內(nèi)

5、放棺。槨與棺之間的空隙用板隔成頭箱和邊箱,放置隨葬品。湖北當(dāng)陽趙家湖楚墓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商代如以墓地面積為標(biāo)準(zhǔn)分2類:1類墓室面積在1-3平方米之間。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坑和槨。隨葬品無銅禮器,有陶器、盆、生產(chǎn)工具等。2類墓室 面積不到1平方米。有的有棺,有的無棺,或以席裹尸。少數(shù)有棺和腰坑,但全無槨室。全無隨葬品,墓主大都貧民。平民墓西周 西周平民墓室結(jié)構(gòu) ,墓室面積均在5平方米以下。很少棺槨齊全,個別只用席子裹尸。 東周 墓坑一般長2-3米,寬1-2米。較大的墓長為3-5米、寬3-4米。槨室都是四壁圍成的長方形,少數(shù)用擱扳為出頭

6、箱。 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奴隸墓 奴隸在商周時期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沒有人身自由,生死大權(quán)由奴隸主掌握,死時無一定墓坑,而是散見與灰坑或祭祀坑中。如鄭州商代遺址二里岡時期的灰層中。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奴隸使用減少,但奴隸墓仍有存在,大都無一定墓坑無隨葬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四、發(fā)展過程第1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山頂洞人對待逝者第1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仰韶文化中出現(xiàn)公共墓地公共墓地中無葬具,只

7、有一些陪葬品。居民區(qū)中有幼兒以及“兇”死者的翁棺葬。翁棺葬葬具以翁為主,另用盆或缽做蓋。北西安半坡遺址平面示意圖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墳丘以及陵墓的出現(xiàn)建造墳?zāi)故且驗槿藗冇辛讼胂罅Γ嘈湃怂懒艘院髸M入另一個空間。私人墓地的出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 秦朝秦始皇陵第1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西漢西漢11個皇帝,其中9個都葬在渭河北岸咸陽塬上,今陜西高陵縣內(nèi)。 九

8、陵分布自西而東:武帝茂陵、邵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西漢諸陵位置圖中國古代建筑史第1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帝王陵墓-西漢 西漢開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墳之外,還出現(xiàn)了一種“鑿山為陵”的形制。這種形制在當(dāng)時的一些諸侯王墓中也普遍存在。 到了西漢的中晚期,墓室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拌徤綖榱辍钡哪故掖蠖鄶?shù)是橫穴式,并且分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豎穴式的墳則改用磚和石料構(gòu)建墓室。形制和結(jié)構(gòu)完全模仿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房屋、宮殿和院落。中國古代建筑史第2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厚

9、葬之制 西漢時期從高祖開始,出于政治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稱為“陪陵”,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當(dāng)時的朝廷重臣和皇親國戚。漢代是中國歷史上厚葬之風(fēng)最盛行的時期。包括珍寶、明器、陶俑、車馬、糧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無所不有。帝王陵墓中國古代建筑史第2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玩好寶貸,鐘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數(shù),諸養(yǎng)生之具,無不從者?!眳问洗呵锕?jié)喪第2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西漢皇陵平面布局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帝后合用陵園,如:高祖長陵、惠帝安

10、陵。一種是帝后各各筑一方的陵園,從陽陵以下,終西漢之世,皆遵此制。西漢皇陵平面呈方形,四面有圍墻。西漢皇陵墓冢形制可分為三種形式:一種平地起冢,呈覆斗行,上小下大,沉穩(wěn)莊重;一種在陵上中部內(nèi)收成臺。前者居多。一種“依山為陵”。第2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漢代帝后合葬,同塋而不同陵,后陵多在帝陵之東,稱“東園”。西漢陵邑從漢高祖到宣帝,諸帝陵區(qū)所在地都設(shè)置陵邑。東漢時,陵邑之制被廢除。陪葬墓在商代已出現(xiàn),而規(guī)模之大,首推西漢。陪葬墓冢外形可分為3種:覆斗行、錐形和山形。第2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漢初

11、諸候王列侯實行“明堂”、“后寢(室)”、“便房”、“梓宮”、“黃腸題湊”的墓葬結(jié)構(gòu),金縷玉衣,鑲玉漆棺。西漢時期是我國墓葬形制最為豐富多彩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墓葬構(gòu)造日趨繁復(fù)。第2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辛追夫人遺體的巨槨,被稱為“井槨”,因為呈“井”字形,這也是中國目前最完整的一套漢代井槨第2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 該槨室長672nm/寬488nm/高280nm,原置于墓坑底部的三根方形枕木上,有兩層蓋板和兩層底板。槨室由棺室和4個邊箱組成,形狀像“井”故稱“井槨”;邊箱面積6.8平米、體積9.

12、7立方,放置了各類文物1千余件;棺室內(nèi)有4層套棺,外至里依次為黑漆棺、黑地彩繪棺、朱地彩繪棺、錦飾內(nèi)棺。如此龐大的槨室無一顆金屬嵌釘,采用扣接、栓釘?shù)冉Y(jié)合而成,這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漢代井槨實物。第2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北京大葆臺漢墓“黃腸題湊”示意圖第2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第2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雙墩一號漢墓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圖(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特別提供,汪景輝等繪制)題湊直接構(gòu)筑于外槨四周,由922根坊木堆壘而成,木心向內(nèi),合縫嚴(yán)實。題湊之上用四層

13、計146根坊方木料鋪設(shè)作蓋板。蓋板上用兩根縱向坊木料壓板,底部有四層坊木料鋪墊。題湊與內(nèi)廊之間為一圈回廊,外藏槨圍繞題湊一周呈“凹”字形,使用穿榫和半榫等連接立柱、橫梁。槨棺板及門板普遍采用“Z”字形、燕尾形、凸凹、邊搭等不同榫卯結(jié)構(gòu)咬合,有的還用“S”形鐵件卯釘加固。這一構(gòu)造方法,是其它同類墓葬所沒有的,體現(xiàn)了獨特的地域工藝制作特色。第3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第3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帝王陵墓-東漢 西漢時期寢殿一般建筑在陵園之中,廟建于陵園之外,大規(guī)模的祭祀典禮多在廟中進行。東漢把這一禮儀移置陵園中。東漢

14、陵園四周的建筑也與西漢相異,不筑垣墻,改用“行馬”。通往陵冢的神道兩側(cè)還列置成對石雕。東漢開創(chuàng)了在神道兩側(cè)建置石雕生的先例,。這一建制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發(fā)展了。 東漢帝陵地下建筑改變了西漢以柏木黃心為槨的制度,多用石頭砌建槨室,稱為“黃腸石”。第3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東漢皇陵特點 第一,陵園建筑有兩種形制。 一種以光武帝的原陵為代表 ,陵園四周設(shè)有方形的墻垣,每邊正中開門,南向正中的門名“司馬門”,司馬門內(nèi)設(shè)有“上陵”用的寢殿。第3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 另一種以明帝顯節(jié)陵為代表 ,“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在行

15、馬內(nèi)。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舍在殿北”第二,從明帝開始推行大規(guī)模的“上陵”的朝拜祭祀典禮,在殿堂內(nèi)舉行朝拜的禮儀,是以座北朝南為尊。第3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第三,祠堂規(guī)模更大,用石材建造的石祠或石廟成為一種時尚。 孝堂山石祠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祠堂。祠壁用石塊砌成,屋頂用石板覆蓋。雕出脊背、瓦垅、勾頭、連檐。祠內(nèi)東西北三壁和隔梁上雕刻36組畫像。 第3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第四,墓前起闕之風(fēng)盛行于漢代。墓闕的高低和多少,取決于墓主的身份地位。仿木構(gòu)型以高頤闕為代表,雙闕對峙,兩闕間距13.6米。西闕較完整,高5.99米,

16、由臺基、闕身、闕樓、屋頂四部分組成。第3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江蘇甘泉2號墓屬東漢前期諸侯王墓,是一座磚砌多墓室,由墓道,墓門,甬道,前室,二棺室和回廊組成。墓室和甬道均采用三順一丁,間或兩順一丁砌筑。第3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第3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南朝的陵墓特點南朝在陵寢建筑上表現(xiàn)為規(guī)模較大、布局規(guī)整、有較豪華的地宮。地宮一般都包括墓室、甬道、封門墻、墓道和排水溝五部分。并恢復(fù)了東漢謁陵的制度。因而地面上的建筑也相當(dāng)宏偉,在陵前神道兩側(cè)建置成對的石獸、石柱和穹碑等。從已發(fā)掘的南朝陵

17、墓來看,具備下述特點:一、陵墓依山建筑,一般在山上開鑿較規(guī)整的長坑為墓室,然后填土夯平再起墳丘。室外四周修建多條擗土墻,室前建甬道,內(nèi)設(shè)兩重石門,墓室底下還修建排水溝,以防潮濕。二、陵寢建制注重風(fēng)水,營建陵墓一般先由相墓者勘察兆域。今存南朝陵園的方向無一定規(guī)律,而是視當(dāng)?shù)厣剿问蕉ǎ@正是風(fēng)水堪輿原因所致。三、陵前建置神道,神道兩側(cè)排列對稱的石雕,寢殿施以石柱,石柱上多刻有蓮花紋飾,這說明佛教藝術(shù)對南朝陵寢制度有較大的影響。第3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 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陵前司馬道兩側(cè)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刻12

18、4件。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一對,石馬五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十對,四個門外各有石獅1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和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平面分析第4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第4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中國古代建筑史第4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明十三陵選址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qū)周圍群山環(huán)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

19、依山而筑,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筑群。明代術(shù)士認(rèn)為,這里是風(fēng)水勝境,絕佳吉壤。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fēng)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shù)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xù)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quán)力觀。第4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明十三陵布局十三陵處于盆地中,只有南面沒山 盆地最南端的大宮門是十三陵正門 往北是公用的神道,兩旁有石雕文臣武將和動物 神道直達十三陵的首陵-長陵 十三陵以長陵為中心,依山向兩側(cè)展開 長陵以東有景陵、永陵和德陵, 長陵以西有獻陵、慶陵、裕陵

20、、茂陵、泰陵和康陵 長陵西南有定陵、昭陵和思陵 第4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十三陵平面布局按照身份的高低和先后在神路(軸線)兩側(cè)進行布置,其中長陵位于軸線上,地位最高。第4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單體平面布局陵宮的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后圓之形 ,其中方作為院落引人進入圓形主體地宮。第4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立面立面三段式構(gòu)圖,對稱式的布局,彩色的斗拱和枋以及屋頂角部的小獸雕豐富了立面造型,也強化了帝王的地位尊嚴(yán)。第4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結(jié)構(gòu)地宮用的拱券 材料

21、為石材柱式斗拱 材料為木材第4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石像生:石人 石獸石像生是指在神道兩側(cè)放置的石人石獸。 分別排列著十二對石獸,兩坐兩立,依次為獅子(象徵威武)、獬豸(象徵公正)、駱駝(象徵運輸)、象(象徵吉祥太平)、麒麟(象徵吉祥太平)、馬(象徵征戰(zhàn)),其中駱駝、象、馬又分別為各地運輸工具,故又象徵疆域遼闊;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徵侍衛(wèi)將軍)、文臣(象徵近身文臣)、勛臣(象徵有功勛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第4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朝帝陵體系入關(guān)前 盛京三陵 :清永陵,清昭陵,清福陵入關(guān)后 清東陵(定陵,孝陵,景陵,裕

22、陵,惠陵),清西陵(泰陵,昌陵,慕陵,崇陵)第5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第5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正紅門(柵欄門)永陵的正門、稱正紅門巴,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戶。此門是一座硬山式甬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制柵欄門,門及前后廊柱均涂紅色,頗具滿族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lián)想到滿族先世依山 傍水聯(lián)柵為城的古老生活習(xí)俗。柵欄門在國內(nèi)皇陵建筑中絕無僅有,建筑風(fēng)格獨特,堪稱一絕。第5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四祖”碑樓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二是葬在

23、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歷史上并無建樹,只是因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這四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圣德碑樓。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傳統(tǒng),而后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罢嘏d四祖”輩份不同,長幼有另“,四座碑樓去!款式一致,于 前宮院內(nèi)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并列,不分先后大小,不講輩份高低。清王朝入關(guān)進京后,歷 朝皇帝都為自己建造單獨陵寢,永陵的“四祖碑樓”就成為大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第5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啟運門啟運門又稱內(nèi)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戶。封此門為“啟運門”,起初是說清王朝的好運從這里開始,而清王室的解

24、釋是:“光啟鴻圖,肇興帝業(yè),開先裕后”。啟運問是由六扇朱紅門板制成的,每扇門板上裝飾著九九八十一顆望金銅釘,并各配有一個銀門環(huán)。在封建社會里,自然數(shù)字以九為大,皇帝則被稱為九五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要橫九排豎九行,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文武百官品級越低,自家門上的銅釘越少,而老百姓的門上則不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由此足見封建社會的等級何等森嚴(yán)。 第5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東西朝房和配殿第5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福陵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區(qū)占地近54萬平方米,現(xiàn)存古建筑3

25、2座(組)。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竣工于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經(jīng)康熙、乾隆兩帝增建,方具今日規(guī)模。陵墓面臨渾河,背依天柱山,水繞山環(huán),草深林密,景色清幽。晉謁此陵時,由正紅門到碑樓,須登108級石階;建筑物隨坡勢起伏而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盛京三陵第5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昭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規(guī)模最大,結(jié)構(gòu)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陽市北端,故又稱北陵。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與福陵同年竣工,經(jīng)康熙、嘉慶增建,陵區(qū)占地面積近48萬平方米,現(xiàn)存古建筑38座(組)。昭陵建在平地上,四周護以

26、繚墻,極似一座小城。主體建筑都建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神橋、牌樓、正紅門、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明樓、寶頂。盛京三陵第5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方城中心的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底座,黃琉璃瓦頂,再加上畫棟雕梁、金匾紅墻,前有隆恩門,后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方城北端為寶城,寶城為月牙形,城內(nèi)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墓室。登上寶頂四望,綠樹環(huán)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第5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東、西陵第59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東

27、陵定陵:沿環(huán)陵公路西行約3.5公里處,來到清定陵神道,為清文宗咸豐帝的陵墓 孝陵:為清世祖順治帝的陵墓,是清東陵的主陵。景陵:為清圣祖康熙帝的陵墓,位于孝陵東2.5公里處。裕陵:為清高宗乾隆帝的陵墓,位于清東陵的孝陵西側(cè)的勝水峪?;萘辏夯萘晡挥隈R蘭峪鎮(zhèn)南行通往石門方向的公路東側(cè),是安葬同治帝的陵寢第60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清西陵泰陵: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為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 昌陵:昌陵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颙琰和孝淑?;屎笙菜D氏的陵寢。昌陵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條神道與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

28、一有神道與主陵相接的帝陵。慕陵:慕陵為清宣宗道光帝的陵墓,位于昌西陵西3.5公里處的龍泉峪。 崇陵:崇陵為清德宗光緒帝的陵墓,也是我國最后一座帝王陵墓。 第61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最南端是一座五孔石拱橋:西陵之穆棱第62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龍鳳門五孔橋之北即龍鳳門,與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龍鳳門以北神道上無石望柱,無石像生。慕陵是關(guān)內(nèi)唯一無石望柱的清帝陵。五孔橋之北即龍鳳門,與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第63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龍鳳門的正名叫欞星

29、門。只有皇帝陵神道上設(shè)欞星門。欞星門在關(guān)內(nèi)清皇陵中有兩種型式:龍鳳門或沖天牌樓門。清東陵有一座龍鳳門(孝陵)和四座沖天牌樓門(景陵,裕陵,定陵,惠陵).清西陵有三座龍鳳門(泰陵,昌陵,慕陵)和一座沖天牌樓門(崇陵).這是清陵中最后一座龍鳳門:第64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下馬碑龍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第65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神廚庫院神道碑亭的東面是神廚庫院第66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神道碑亭神廚庫院院外南側(cè)的井亭被農(nóng)田包圍,只露著亭頂。神道碑亭體量較小:第67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東陵與西陵的比較西陵與東陵的區(qū)別僅在于,東陵的石像生、龍鳳門是位在七孔橋之后,西陵則在前;孝陵入口只有一座石牌坊,泰陵的大紅門外則呈“品”字形拔地而起三座形制劃一的石牌坊,尺度規(guī)模都超過了孝陵,雕飾也格外繁復(fù),這一安排與風(fēng)水格局完美結(jié)合,強化了陵區(qū)入口的空間藝術(shù)效果。 滿、漢、蒙三種文字鐫刻的雍正皇帝 謚號的石碑 第68頁,共93頁,2022年,5月20日,20點0分,星期四總結(jié)清陵基本模仿明陵,在此基礎(chǔ)上也有自己的風(fēng)格(月牙城的開創(chuàng)等)皇陵內(nèi)建后陵是清代建筑之一,如果皇后先懵于皇上并被皇帝所寵幸即可與皇帝合葬,否則另建后陵。妃嬪另立陵墓軸線關(guān)系進一步加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