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病毒課件_第1頁
呼吸道感染病毒課件_第2頁
呼吸道感染病毒課件_第3頁
呼吸道感染病毒課件_第4頁
呼吸道感染病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 呼吸道病毒 主要以呼吸道為傳播途徑,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及全身感染,造成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損害的病毒的總稱。呼吸道感染病毒 呼吸道病毒 主要以呼吸呼吸道病毒的分類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 病毒其他病毒 腺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 冠狀病毒、呼腸病毒呼吸道病毒的分類呼吸道病毒包括:* 對人或某些動物細胞表面的粘蛋白有親和性, 有包膜,具有分節(jié)段RNA基因組的一類病毒。 * 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一個 種,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動物流感病毒。正粘病毒(Ort

2、homyxoviridae )* 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一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influenza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與結構、分型、抗原變異、 培養(yǎng)特性、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 微生物學檢查 防治原則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流感病毒的形態(tài)流感病毒呈球形或絲狀 球形 直徑80-120nm流感病毒的形態(tài)流感病毒呈球形或絲狀流感病毒的結構 核心:分節(jié)段的(-) SSRNA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基質蛋白(M蛋白):具型特異性包膜:刺突血凝素HA 神經氨酸酶NA M1,M2內 外流感病毒的結構 核心:分節(jié)段的(-) SS

3、RNA核蛋白(NP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節(jié)段的(-) SSRNAPA 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節(jié) 流感病毒的表面結構血凝素(HA) 病毒與宿主細胞的結合部位 血凝抑制現(xiàn)象 抗HA抗體為保護性抗體 神經氨酸酶(NA) 與病毒釋放有關 流感病毒的表面結構血凝素(HA)hemagglutinationhemagglutination 流感病毒的內部結構核衣殼 病毒分片段的RNA,結合有核蛋白(NP)以及RNA多聚酶。呈螺旋對稱?;|蛋白(M蛋白)覆蓋在核衣殼外面,具有型特異性。M1(內膜蛋白)M2(

4、輔助病毒脫殼)外膜來自宿主細胞的脂質雙層膜。 流感病毒的內部結構核衣殼2. 復制周期 2. 復制周期 流感病毒的分型分型 HA、NA RNP和M蛋白 甲亞型 流感病毒三型 乙 丙禽流感病毒:H1H15、N1N9 人流感病毒:H1 H3、 N1N2乙型、丙型至今未發(fā)現(xiàn)亞型 流感病毒的分型分型Hosts of different influenza virus type A subtypes:Hosts of different influenza v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因HA或NA的點突變造成,變異幅度小,屬量變,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性轉換(a

5、ntigenic shift) 因HA或NA的大幅度變異造成,屬質變,導致新亞型的出現(xiàn),引起世界性的暴發(fā)流行。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呼吸道感染病毒1918 flu Emergency HospitalThis was an emergency hospital set up at Camp Funston, Kansas,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epidemic 1918 flu Emergency HospitalThi1918 Spanish Influenza 1918 Spanish Influenza H1N1 fl

6、u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a soldier died in a frozen ground areas by Americans 。 H1N1 flu virus was isolated fr近年來流感病毒流行情況近年來流感病毒流行情況H5N1型禽流感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中國從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2004年初禽流感席卷美國和亞洲部分國家,中國、日本、越南等國上百萬家禽染病死亡,多人可能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去世。 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 禽流感具有很長的

7、歷史,多發(fā)于鳥類中,到目前為止,主要是由禽類傳播給人。H5N1型禽流感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3人甲型H1N1流感最初發(fā)現(xiàn)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發(fā)的“人感染豬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初始將此型流感稱為“人感染豬流感”,后將其更名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升為6級,全球進入流感大流行階段。此次流感為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甲型H1N1流感最初發(fā)現(xiàn)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發(fā)的“H7N9型禽流感

8、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fā)現(xiàn)。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亞型流感病毒,尚未納入我國法定報告?zhèn)魅静”O(jiān)測報告系統(tǒng),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H7N9型禽流感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于2013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xiàn)發(fā)熱等癥狀,至2013年4月尚未證實此類病毒是否具有人傳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經調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qū)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時,全國已確診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臺灣、福建等地。

9、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xiàn)發(fā)熱等癥狀,至2013年4月尚未證實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學特性培養(yǎng)特性 可在雞胚和培養(yǎng)細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顯的病變;培養(yǎng)液中加入胰液,促使HA裂解,可擴大培養(yǎng)細胞范圍。抵抗力 不耐熱,對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學特性培養(yǎng)特性致病性* 有季節(jié)性、地區(qū)性* 甲型易變異,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造成局部爆發(fā)流行* 丙型只侵犯嬰幼兒,很少流行致病性* 有季節(jié)性、地區(qū)性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性:傳染源-病人或病毒攜帶者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樣物質進入血液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粘膜上皮炎癥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質為sIgA及中和抗體(I

10、gG 、IgM) 免疫性:傳播途徑-病毒飛沫,呼吸道傳播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性:傳染源-病人或病毒攜帶者致常見癥狀 發(fā)熱 (up to 39) 畏寒 肌肉酸痛出汗 咳嗽 鼻塞咽痛 頭痛厭食 乏力常見癥狀 發(fā)熱 (up to 39) Primary influenza pneumoniaPrimary influenza pneumonia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種雞胚或培養(yǎng)細胞血清學診斷 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免疫測定抗原檢測 直接從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脫落細胞中檢測抗原分型鑒定 核酸雜交、PCR、序列分析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流感的防治藥物治療 鹽酸金剛烷胺

11、、板蘭根、大青葉接種疫苗 流感病毒滅活疫苗 減毒活疫苗流感的防治藥物治療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 副流感病毒 parainfluenza virus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us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 副流感病毒 p副 粘 病 毒 與正粘病毒一樣,核衣殼呈螺旋對稱,有包膜的單負鏈RNA病毒,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病毒體積大(150300nm)(-)ssRNA不分節(jié)段包膜刺突蛋白不同(H、F蛋白)副 粘 病 毒 與正粘病毒一樣,核衣殼呈螺旋

12、對稱,有包膜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防治原則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麻 疹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發(fā)病率最高臨床表現(xiàn):高熱、皮疹、口腔粘膜斑發(fā)病率100,常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隨著麻疹疫苗的廣泛使用,成人麻疹日漸增多麻 疹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生物學性狀包膜刺突為H蛋白:HA活性,無NA活性 F蛋白:形成多核巨細胞抗原單一穩(wěn)定,免疫力牢固唯一自然儲存宿主是人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即可滅活生物學性狀包膜刺突為H蛋白:HA活性,無NA活性2. 致病性與免疫性 * 傳染源 急性期患者 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飛

13、沫傳播,也可通過玩具傳播2. 致病性與免疫性 * 傳染源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呼吸道上皮周圍淋巴結內增殖入血(第一次 病毒血癥)侵入淋巴組織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 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癥)皮膚、粘膜:皮疹、koplik氏斑呼吸道:咳嗽、流涕、發(fā)熱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遲發(fā)感染SSPE病人飛沫玩具、用具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呼吸道上皮周圍淋巴結內增殖入血(第一次 麻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約1014天體溫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噴嚏及淚眼,癥狀持續(xù)35天體溫突然升高(達到4040.5C),口頰粘膜出現(xiàn)柯氏斑,隨后出現(xiàn)紅色班丘疹,從耳部開始,23天后遍及全身4天后體溫消退,脫屑麻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約1014天柯氏

14、斑柯氏斑MEASLES ENCEPHALITIS(腦炎)1/1000 發(fā)病率Sequelae(后遺癥)deafnessSeizures(癲癇發(fā)作)mental disorders(精神障礙)MEASLES ENCEPHALITIS(腦炎)1/1000SSPE慢發(fā)病毒感染1/1,000,000 發(fā)病率亞急性硬化型全腦炎SSPE慢發(fā)病毒感染病后免疫力牢固,抗H抗體與抗F抗體麻疹感染(包括減毒活疫苗)能導致暫時性免疫抑制(主要是細胞免疫)母親抗體可保護新生兒麻疹病毒的免疫性病后免疫力牢固,抗H抗體與抗F抗體麻疹病毒的免疫性麻疹的預防麻疹減毒活疫苗緊急被動免疫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麻疹的預防麻疹減毒

15、活疫苗腮腺炎病毒 1. 生物學性狀 屬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屬* 雞胚羊膜腔增殖* 一個血清型* 人是唯一自然儲存宿主腮腺炎病毒 1. 生物學性狀 2. 致病性與免疫性 * 飛沫傳播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常見并發(fā)癥:睪丸炎等* 病后免疫力持久* 可用減毒活疫苗2. 致病性與免疫性 * 飛沫傳播呼吸道合胞病毒嬰幼兒: 50-90% 支氣管炎5-40% 支氣管肺炎 兒童及成人: 普通感冒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無特效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嬰幼兒: 其他呼吸道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風疹病毒單正鏈 RNA ,有包膜單一血清型,免疫力持久人是唯一的宿主所引起的疾病:風疹( 麻疹樣皮疹)垂直傳播 - 胎兒畸形風疹病毒單正鏈

16、RNA ,有包膜腺病毒ds DNA virus無包膜49種血清型classified into 6 subgenera: A to F(Linda Stannar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A.)腺病毒ds DNA virus(Linda StannardEM of adenovirusCubic symmetryEM of adenovirusCubic symmetry傳播途徑:呼吸道 消化道 眼結膜所致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眼部感染 消化道感染 同型免疫力持久 無特異性疫苗傳播途徑:呼吸道鼻病毒裸病毒, +ssRNA20-30nm 115個血清型普通

17、感冒的主要病原體生物學特性與腸道病毒相似 不耐酸鼻病毒裸病毒, +ssRNA重癥急性呼吸綜合癥冠狀病毒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 重癥急性呼吸道綜合癥(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原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報道重癥急性呼吸綜合癥冠狀病毒SARS Coronavirus冠狀病毒 Coronavirus,CoV屬于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呈多形性,80nm160nm,+ssRNA,不分節(jié)段,核衣殼呈螺旋狀。包膜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狀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狀病毒 Coronaviru

18、s,CoV屬于冠狀病毒科( S A R S-冠 狀 病 毒一、生物學性狀 形態(tài)結構 致病性與免疫性 培養(yǎng)特性 抵抗力 S A R S-冠 狀 病 毒一、生物學性 S A R S-冠 狀 病 毒包膜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envelope protein)M蛋白 (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衣殼基因組(+)ssRNA Virus S A R S-冠 狀 病 毒包膜S蛋白(呼吸道感染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 S A R S-冠 狀 病 毒培 養(yǎng) 特 性Vero 細胞和FRhk-4細胞 Uninfected CellsInfected Cells S A R S-冠 狀 病 毒培 養(yǎng) 特 S A R S-冠 狀 病 毒 抵 抗 力病毒體外環(huán)境存活時間1.在24條件下,在痰中和糞便中存活約5天,在尿液中存活約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2.在室內條件下,物體表面可存活3天。3.對脂溶劑和射線敏感 S A R S-冠 狀 病 毒 抵 抗 力 S A R S-冠 狀 病 毒 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病人傳播途徑-飛沫、接觸臨床表現(xiàn)-免疫性-人類無天然免疫力 特異性中和抗體 細胞免疫 S A R S-冠 狀 病 毒 致病性與免SA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