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發(fā)明-課件_第1頁
偉大的發(fā)明-課件_第2頁
偉大的發(fā)明-課件_第3頁
偉大的發(fā)明-課件_第4頁
偉大的發(fā)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偉大的發(fā)明 ppt課件偉大的發(fā)明 ppt課件目錄contents 3 卷首語 4 家用電器 7 交通工具 9 四大發(fā)明10 鎖的發(fā)明11 辦公用品13 生活用品17 娛樂生活刊名:偉大的發(fā)明主辦單位: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東區(qū))主編:張婉玥指導教師:李懿國內(nèi)刊號:CN版日期:2006 年 11月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錄contents 3 卷首語刊名:偉大的發(fā)明上一 同學們,看看你的周圍,你的家里或教室里擺滿了你熟悉的日常物品;計算器、激光唱片、電視機、電話、圓珠筆和回行針現(xiàn)在,我們都把這些東西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但差不多100年前一個都沒有發(fā)明出來。 這份電子報刊,將像你

2、們展示這些物品的發(fā)明故事。之所以挑選它們,是因為它們的都是我們每天見到或在使用的。這些發(fā)明出來的東西有些在家里使用的,有些這是在公共場所用的;有的供我們娛樂,有的則幫助我們到處旅行。但它們都有有個共同之處:如果沒有它們,人類的生活將會難以想象。 人們是如何作出發(fā)明的?有時,發(fā)明是十足的冒險。飛行先驅們幾乎沒有想過,飛機今后將會多么有用。他們只是想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有時發(fā)明是針對人迫切的需要所尋找到的解決方法。由于拿破侖作戰(zhàn)軍隊給養(yǎng)的需要,導致了罐頭食品的發(fā)明。有時,發(fā)明是意外發(fā)生的。微波爐的發(fā)明者對烹調(diào)根本沒有什么興趣。在他發(fā)明微波爐可以用來產(chǎn)生熱的時候,他正在一家雷達設備公司工作。 但較

3、為常見的情形是,人們發(fā)明東西是因為現(xiàn)有技術無法令人十分滿意。我的幻燈片描述的許多發(fā)明就是對較早的、效能欠佳的發(fā)明物的取代,列如犁取代了原始的挖掘棒;回行針作為夾攏紙張的一種手段,取代了別針;電燈取代了油燈煤氣燈;帆船取代了用槳駕駛的小船,后來又被汽船所取代;甚至像電話這種沒有明顯原形的發(fā)明物,也有助于取代早期的的電報系統(tǒng)。 所有這些發(fā)明都是偉大的向前飛躍。有時這種飛躍是某一位發(fā)明者憑他或她自己的力量而作出的。但更多的情況是,一項發(fā)明是許多頭腦的產(chǎn)物。他們或者一起合作,或者彼此獨立地工作。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把東西做的更好些,是大家生活的舒適些。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偉大的發(fā)明世界吧! 卷首語

4、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同學們,看看你的周圍,你的家里或教室里擺滿了你熟悉的偉大的發(fā)明-課件偉大的發(fā)明-課件 亨利-福特在1908年對汽車生產(chǎn)方式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流水線上裝配出來的汽車售價降到了前所未有的850美元,隨著銷售量驚人的增長,外號“莉奇”的福特T型車的售價更是低到了525美元一輛。 福特T行車下線 1908年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游,一路上受盡人們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愿意生產(chǎn)、出售這種自行車。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fā)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

5、一步。此后幾十年中,涌現(xiàn)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xiàn),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fā)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F(xiàn)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fā)明 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自行車 現(xiàn)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fā)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fā)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

6、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制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制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偉大的發(fā)明交通工具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亨利-福特在1908年對汽車生產(chǎn)方式進行了革命性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上相繼出現(xiàn)了一批汽車制造公司,初戴姆勒和奔馳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車公司外,還有美國的福特公司、英國的羅爾斯羅伊公司、法國的標致和雪鐵龍公司、意大利的菲亞特公司等。當時的汽車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馬車的造型。因此,當時人們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1890年,德國奔馳公司生產(chǎn)的維洛牌車首先

7、開始采用橡膠充氣輪胎。維洛牌(VELO)小客車(1894年)是奔馳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車。 1889年,法國的標致研制成功齒輪變速器、差速器,并在1891年首先采用前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1891年摩擦片式離合器也在法國開發(fā)成功。1894年德國奔馳的維洛牌1894年法國標致牌小客車1910年福特T型車1903年福特A型車 2缸8馬力汽車發(fā)展史 1890年法國的雷諾1號車,采用密閉箱式變速器、萬向節(jié)傳動軸和傘齒輪主減速器。1902年法國的狄第安采用了流傳至今的狄第安后橋半獨立懸架。由于法國人的不斷改進,使早期汽車的性能大大提高。其次德國在1893年發(fā)明了化油器,1896年英國首先采用石棉制動片和方向盤

8、等,也為汽車的改進作出了貢獻。 美國農(nóng)民出身的亨利福特(1863-1947),在1896年造出第一輛福特車。1908年,福特公司開始生產(chǎn)一種“T”型汽車,以其結構緊湊、堅固耐用、容易駕駛、價格低廉而受到歡迎,并以產(chǎn)量之高而著稱于世。福特還首先采用“流水作業(yè)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率,并為今天的汽車生產(chǎn)所繼承。 偉大的發(fā)明交通工具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上相繼出現(xiàn)了一 關于人們乘原始的潛水艇在水下航行的古代驚險故事很多。據(jù)說馬其頓領導人亞歷山大大帝用一個玻璃桶來作水下旅行。 這樣的故事很可能都是傳說而已。然而荷蘭人柯尼留斯凡 得雷貝肯定建造了一艘潛水艇。1615年他在倫敦

9、泰晤士河的河面上用漿劃艇前進。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對此印象深刻。 另一艘著名的早期潛水艇是美國人達維 布什內(nèi)爾在1775年建造的“海龜號”。它由一個螺旋槳驅動,螺旋槳由駕駛員轉動的手輪來發(fā)動。 “海龜號”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1775年1783年)用來進攻敵船并沒有獲得成功。由人提供動力的潛水艇并不十分有效。手輪不能提供足夠的動力。19世紀的工程師們也發(fā)現(xiàn)很難封住螺旋槳軸和出入口使其不漏水。直到效率高的汽油發(fā)動機研制出來后,潛水艇才真正成為潛水艇潛水艇直升飛機 人們總是夢想能夠像鳥一樣在天空翱翔。很早以前發(fā)明家就已經(jīng)認識到,得到升力的途徑之一是使用一種叫做“水平旋翼”的旋轉器械。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

10、兼發(fā)明家萊奧納爾多 達芬奇的筆記本里,就有一張這種飛行器的草圖。 在19世紀的歐洲,人們對“旋翼飛行器”或稱“直升飛機”頗感興趣。路易斯 布雷格特與雅克 布雷格特兄弟倆建造了一架精心設計的直升飛機。它有著4格聚集在飛行員周圍的水平旋翼,飛行員坐在飛機的中部。 兄弟倆于1907年9月在法國杜埃試驗了自己的航空器。他們沒有去冒自由飛翔的危機,而是用繩子把飛機栓在地面上后再啟動發(fā)動機。直升飛機上升了約1. 5米,然后又重新降落到地面。 與此同時,法國人保羅 科尼也在制造一架直升飛機。1907年11月他在科西尼克斯進行了第一次飛行。這一回,直升飛機作了一次短暫的、無繩子栓著的低飛。直升飛機終于離開了地

11、面 飛行1903年,美國人奧威爾-懷特在他的兄弟的幫助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兩年后,懷特兄弟為公眾提供了第一次實用性的空勤服務,隨著航空器的出現(xiàn),人類的文化、思想和能源都經(jīng)歷了速度空前的融合。 偉大的發(fā)明交通工具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關于人們乘原始的潛水艇在水下航行的古代驚險故事很多。據(jù)說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國就發(fā)明了造紙術。大約在一 千三百年前 中國又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九百多年 前,又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這一系列重大發(fā)明,不但使書籍的社會生產(chǎn)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也使人類文明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中國民族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了解中國印刷術的演變,有裨

12、于從一個側面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更加珍視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 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一般由 經(jīng)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 浮液,在網(wǎng)上交錯的組合,初步 脫水,再經(jīng)壓縮、烘干而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西漢時期,我國已經(jīng)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在粗糙,且數(shù)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jīng)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wǎng)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chǎn)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火藥,一般是指最早

13、應用的 “黑色火藥”。它是由火花、火焰或 點火器材引燃,能在沒有外界助燃 劑的參加下進行迅速而有規(guī)律的燃 燒的藥劑。燃燒時放出大量的氣體和熱,因它是武器發(fā)射的能源,故在軍事上又稱為“發(fā)射藥”。中國是火藥的故鄉(xiāng)。唐代大醫(yī)藥學家孫思邈(581682年)在孫真人丹經(jīng)中,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藥配方:硫磺、硝石、皂角一起燒的硫磺伏火法。四大發(fā)明指南針是指示方位的儀器。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可以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平內(nèi),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早在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我國勞動人民已到磁石的同特性,并發(fā)明了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根據(jù)史籍:戰(zhàn)國以前司南已被

14、運用在車輛上即指南車。指南車最早發(fā)明于洛陽。指南車的發(fā)明,標志著我國古代對齒輪系統(tǒng)的應用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實際上它是現(xiàn)代車輛上離合器的先驅。指南針偉大的發(fā)明四大發(fā)明上一頁返回下一頁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國就發(fā)明了造紙術。大約在一 千三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jù)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fā)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啊保糯霉穷^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于門閂。春秋戰(zhàn)國至魯班于木鎖內(nèi)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所

15、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jīng)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致奧妙、文化內(nèi)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濒~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后衍生至愛情永恒,家族永續(xù),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愿盡寓其中。據(jù)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征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

16、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xù)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shù)字密碼鎖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于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

17、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qū)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矗有平雕、透雕、鏤空雕、鏨花、鎏金、包金、鍍金、鑲嵌以?制模鑄造等。鎖 小廣鎖 白云觀廣鎖 富貴長春廣鎖 龍鳳呈祥廣鎖偉大的發(fā)明鎖的發(fā)明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jù)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 1903年 19世紀時,許多人都在用筆蘸

18、墨水寫東西。第一臺打字機是一位美國人在19世紀60年代,克里斯多弗拉撒姆肖爾斯和卡洛斯格利試制的一自動給書編頁碼的機器。忽然,格利登向肖爾斯討教,為什么機器不同時也在書本上印字。肖爾斯奮起應戰(zhàn),制作了一架木制的打字機模型。就像后來出現(xiàn)的無數(shù)打字機一樣,這種打字機有一個鍵盤、一些鉛字連動桿和一條油墨絲帶。人民多么偉大啊!造出了這個方便的東西.打字機古燈活字印刷機 1455年,德國,約翰森-古登堡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本使用活金屬字模排版的書,稍后,他便印出了古登堡版的圣經(jīng),活金屬字模印刷機的出現(xiàn)對文化在歐洲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今天的價格換算,在古登堡之前,生產(chǎn)出一本書的成本相當于40萬美元,是

19、古登堡的金屬活字,使得出書變得更快、更便宜,這大大方便了信息的傳遞。 1455年的發(fā)明 少數(shù)幾項發(fā)明已經(jīng)像“靜電印刷術”那樣大大地改變了辦公室生活。在復印機緊接著來到市場以前,如果想要一份文件的復制品,可以有以下三種選擇:(1)打字機打出或用手抄寫,(2)拍照,(3)拿去印刷。第一種繞了一個大彎,第二種和第三種成本比較高。況且如果知識想要一份復制件的話,第三種也沒啥用。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切斯特卡爾森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他設計了一套工序,其中靜電荷被感應在紙面山。當一種帶色的粉末“贈色劑”帶電并經(jīng)過紙面時就被吸到圖像模本上,但又不被背景所吸取,結果就產(chǎn)生了一個復制件。卡爾森193

20、9年提出一項關于復印機的專利申請。但那是在復印機投入市場銷售之前十幾年的事了。復印機偉大的發(fā)明辦公用品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1903年 19世紀時,許多人都在用筆蘸墨 計算機 最早的電子計算機重量達到好幾噸,可僅能存儲少量的數(shù)字和字母。這類首批計算機之一是約翰 莫奇利與約翰 埃里爾特領導的一群科學家在美國研制出來的。他們在1942年1946年間建造了該計算機,并給它取名為“ENIAC” ENIAC的極小存儲量意味著它很難使用。另外它還非常不可靠,因為它裝有約1.8萬個電子管。這些電子管很容易過熱,并且經(jīng)常需要更換。但那是一個開端。ENIAC能在0.2毫秒內(nèi)算出兩數(shù)之和,這意味著它1天能做的計算相當

21、于人類一個數(shù)學家花1年時間所做的。后來計算機的發(fā)展是從使它用起來更為方便著手的:存入了“程序”,或者說一系列告訴計算機做什么的指令;尋找到了增加計算機存儲量的途徑;加上了諸如鍵盤這樣的器械,使所需數(shù)據(jù)的輸入更為容易。也許計算機的突飛猛是與晶體管在1947年發(fā)明出來分不開的。這項發(fā)明為電子管提供了較小的替代物,它是一種不會變熱的東西。 很快,計算機變得更小、更可靠?,F(xiàn)代“信息時代”真正開始了。偉大的發(fā)明辦公用品 早在20世紀初,德國發(fā)明家亞瑟科恩 就有了傳真機的基本構思。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傳真機才普及開來。 科恩發(fā)明了一種稱為“傳真攝影術”的工序。這使得任何一種圖像無論是紙上寫的還是一副實

22、景圖畫,都能分解為一種信號。這種信號可以通過電線發(fā)送并在另一端“重新繪 制”出來。 20世紀20年代,一個名叫埃多瓦德貝林的法國人吸取了科恩的思想。在貝林的系統(tǒng)中,圖像是用光束掃描的。光束強度的改變可通過光電管來測知,并且轉換為可經(jīng)電線輸送的電信號。位于另一端的機器則將信號轉換回圖像。 在隨后的幾十年間,美國無線電公司、夏普公司、蘭克施樂公司等都發(fā)展了貝林系統(tǒng)。 如今,幾乎任何大小的辦公室里都有一臺傳真機。它可以把文件或畫面發(fā)送到世界各地。 傳真機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計算機 保溫瓶的由來 保溫瓶的由來:1890年,英國化學家盾姆斯久阿爾發(fā)現(xiàn)在玻璃瓶壁上鍍上一層銀,這樣可以降低熱輻射,減緩熱量通過

23、玻璃的散失。于是久阿爾瓶誕生了。1904年,柏林吹制玻璃器皿的工人部布爾蓋發(fā)現(xiàn),這種瓶除供科學研究外,還可用于日常生活。他經(jīng)過研究,給久阿爾瓶添加了護熱套,這樣在市面上就有了能儲存熱咖啡或紅茶的容器。從此各式各樣的保溫瓶也就陸續(xù)問世了。 偉大的發(fā)明生活用品地圖的發(fā)明 地圖,在今天看來,多是作為詢途問路的指南,因為它是非常翔實的,對地物的絕對和相對位置有很高的忠實度。不過中國古地圖就不盡然了,許多地圖不夠精確,只是用寫意的手法描繪一個大致位置。但是就是這種寫意,卻將中國古代城市的地理格局完好地保存下來,使我們今天透過古地圖還能見到古代城市營造布局中的風水思想。 尚書記載,公元前1125年,周成王

24、想將都城由豐京遷到洛邑,便派周公先到洛邑占卜和踏勘,選定城址。周公卜于黃河北黎水上,不吉;便卜澗水東、水西,惟近洛邑有吉兆;又卜水東,也惟洛邑有吉兆。于是繪制地圖呈獻給周成王,并以此為依據(jù)筑周城和王城。這幅地圖后來被尊為洛邑圖,是見于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城市地圖,現(xiàn)已亡佚。由此可見,古代選定城址和設計城市,是要占卜也就是看風水的,占卜所得而繪制的地圖,必定要反映有關這個城市的風水思想。于是,當古城舊貌今難尋時,珍稀的古地圖卻能讓我們看到中國古代城市的風水表現(xiàn)。燈泡1879年,在花費了4萬美元,進行了超過1000次的試驗之后,托馬斯-艾迪生宣布,作為蠟燭和煤氣燈的一種廉價替代品的白熾燈誕生了,使用從

25、棉線中提取的碳質燈絲,艾迪生的燈泡可以點亮兩天,最早安裝白熾燈的是在美國哥倫比亞號汽船,此后,世界一直被電燈照亮著。 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保溫瓶的由來 保溫瓶的由來:1890年,英國化學家盾姆 眼鏡的由來眼鏡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證出眼鏡究竟是何人發(fā)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 最早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尼尼書遺址發(fā)現(xiàn)的。它是用水晶石制作的,直徑英寸,焦距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倫人和吉亞洲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某些透明寶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們和古希伯來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鏡。眼鏡可能是在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xiàn)的。馬可波羅大約在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笔兰o

26、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中國古老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制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里。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由于眼鏡框是用象征神圣的動物烏龜?shù)臍ぷ龅模R片是寶石做的,所以眼鏡被視作貴重物品。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眼鏡在世紀由兩位意大利醫(yī)生傳入歐洲,直到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當初歐洲人也把眼鏡看做區(qū)分人們身份高低的裝飾品歐洲早期的眼鏡是由各種寶石做的單一的放大鏡,使用時拿在手里,就像現(xiàn)在人們讀書時用的放大鏡。世紀初,供近視眼鏡用

27、的凹透鏡才問世。最初,眼鏡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后來發(fā)明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到年美國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發(fā)明出雙光眼鏡,眼鏡才算完善起來。 眼鏡的由來 11月25日是巴老的百年華誕,昨日,一場名為世紀巴金的巴金文化展在成都市百花潭公園慧園中布展完畢并首次亮相。文壇及書畫界老前輩馬識途、李致、車輻等人率先參觀了展覽。數(shù)百件從巴老上海家中來到成都的文化珍品首次在公開展出中露面,其中有百余件是巴老曾經(jīng)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和書籍,以及難得一見的巴老手稿。 最醒目的位置擺放的是巴老寫作家時用過的一張寫字桌、一個圓木凳、一盞臺燈和冰心送給他的小型書報夾。 然而

28、,最能道出巴老家史的卻是一支古舊的自來水筆,它單獨陳列在一旁的玻璃柜之中。這支自來水筆筆管雖已被磨得相當光滑,但它上面黃褐相間的曲形花紋依然清晰可見。原來,這支自來水筆是巴金的大哥在1929年送給他的,巴老正是用它在19311932年間寫下了三部曲的開篇之作家。出于對這支筆的鐘愛,巴老還專門在71年前家的初版代序呈獻給一個人中提及到它的來歷。 在昨天的展覽中,有許多展品都是各國友人贈送給巴老的紀念品,以及文藝界泰斗們送給他的禮物。據(jù)了解,9月26日,“慧園”廣場前的巴金銅像將正式舉行揭幕儀式,屆時游人就可以進入“慧園”,一睹巴老的“風采?!弊詠硭P偉大的發(fā)明生活用品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眼鏡的由來

29、眼鏡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迄今 1907年的今天7月14日,英國化學家、第一種人工染料的發(fā)明者珀金卒于薩德伯里。1853年,珀金進入倫敦皇家化學學院,師從著名化學家霍夫曼,兩年后成為其助教。1856年8月,他在自家簡陋的化學實驗室,用重鉻酸鉀處理苯胺企圖合成奎寧時,得到一種紫色的沉淀,發(fā)現(xiàn)能染絲,當時認為具有優(yōu)良的染色染料的發(fā)明者作者的話 我們的世界太奇妙了,這里有許許多多的發(fā)明,數(shù)也數(shù)不盡。如果我是個發(fā)明家,我會發(fā)明讓人們快樂的東西,這樣世界就會更加奇妙了不是嗎?鐵的制作 如今,鐵或鋼幾乎在于人們所見到的任何地方。汽車、建筑物和家庭用具都含有大量的鐵。它是地球表面許多地方都能找到的一種材料

30、,容易制作且堅固耐用,只是要避免使它生銹。在幾千年的歲月中人們并不知道鐵。由于鐵是在巖石礦中找到的,所以它的存在不是顯而易見的。鐵大概是在西亞(也許在敘利亞)的某個地方,或者是在土耳其大赫梯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首次發(fā)現(xiàn)的。要使鐵適合制作,首先要加熱含鐵金屬的礦石,并且把熔化的金屬收集起來,這叫做“熔煉”。熔化的(鐵水)可倒入鑄模里來鑄造物體,但形成的“鑄鐵”是脆弱的,很不耐用。因此,通過拿一塊已熔煉并反復錘打的鐵去塑造人們想做的物體形狀,就形成了“鍛鐵”。鍛造將鐵錘打成形,給了鐵極好的強度!效果。同年,申請并獲得專利權,取名苯胺紫,并在格林福格林進行工業(yè)生產(chǎn),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染料。18

31、68年,珀金由水楊醛合成香豆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香料,為香料工業(yè)的誕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906年,英國女王表彰他在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的功績,授予他爵位。偉大的發(fā)明生活用品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1907年的今天7月14日,英國化學家、第一種 衣料采用的是動物毛皮,但要隨處找到足夠的毛皮并不總是很容易。終于一個偉大的日子來臨了,有人發(fā)明了第一臺織機。人們能夠以他們用綿羊或山羊的毛紡成的線來編織衣料了! 可以溯到幾千年前,很可能至少可溯到公元前5000年。第一批織機是“地面織機”。這種織機是把兩根平行的木桿用短木樁固定在地上,并且在它們中間鋪開一系列線,即“經(jīng)”線。另一種線被稱作“緯”線,橫向交織于

32、經(jīng)線之間。另一類早期知己被稱為“背帶織機”。這類織機的經(jīng)線連接在兩根成水平狀態(tài)的木桿上。編織 如今我們只需瞧一下鐘就能說出時間,我們把這看成是很自然的后事。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根本就沒有任何測定時間的精確方法。 人們通過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或者通過像日規(guī)或沙漏這樣的裝置來判斷時間。在沙漏中,是通過沙子從一個雙頭玻璃容器中漏落下來來指示時間的。 改變上述情況的人是一位叫做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張遂譯注)的中國杰出天文學家,他生活于公元8世紀。他與另一位中國發(fā)明家梁令瓚一起設計了“擒縱器”裝置,即使有機械鐘中心部位的那套齒輪嵌齒結構。 機械鐘在中世紀時來到歐洲。到14世紀時,歐洲建造了既大又不靈

33、巧的機械鐘。它們用鐘錘驅動,其精確度每天大約誤差在1小時以內(nèi)。這樣的鐘在人們眼中通常沒什么信任度。它們連著一個報時的鈴。但既然它們這樣不精確,在機械裝置中也就談不上顯示分與秒了!15世紀時開發(fā)了由彈簧驅動的鐘,接著在17世紀時制造出了帶有鐘擺的更精確的鐘!鐘的發(fā)明無線電 1901年12月12日,意大利人馬可尼將一個摩爾斯電碼中的字母S從英格蘭的康沃爾傳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圣約翰市,無線電通訊最終為全球范圍內(nèi)的復雜的信息傳遞鋪平了道路,這其中包括了廣播、雷達和通訊衛(wèi)星。 偉大的發(fā)明生活用品上一頁返回下一頁 衣料采用的是動物毛皮,但要隨處找到足夠的毛皮并不總是很容易 第一張幸存下來的照片是法國人約瑟夫

34、尼瑟福勒內(nèi)普瑟在1827年拍攝的。但那是攝影術成為像如今這樣簡易的工序之前許多年的事了。 為了制作這張照片,內(nèi)普瑟給一塊白蠟板涂上了瀝青。這塊板先在照相機里曝光幾分鐘,然后用化學藥品加以處理,使其表面慢慢顯現(xiàn)出影像。19世紀時,發(fā)明家們試圖改進和簡化攝影術。他們使曝光時間大大縮短,并且找到了使圖像更清晰、更鮮明的化學藥品。但照片仍在用金屬或玻璃制成的重板上拍攝。這種情形由于美國人喬治伊斯門的工作才出現(xiàn)了突破。 伊斯門想創(chuàng)作一個使用簡便的小照相機。1884年,他研制了“卷軸軟片”,即一種賽璐珞軟片的細長帶,軟片上面涂抹了光敏化學藥品。接著他在1888年生產(chǎn)出了一種新型照相機。他給它起名為“柯達”,這是一個他希望在任何語言中都可以立即辨認出來的名字。這是第一架真正使用方便的照相機。使用時僅僅需要將照相機對準拍攝的東西,讓快門發(fā)出咔嗒聲并且把膠片順卷到下一張上。正如伊斯門所說的那樣,“你只要按下快門,剩下的事由我們來干?!彪娪凹夹g 1824年,英國醫(yī)生彼得馬克羅杰首先注意到一種使電影成為可能的有趣現(xiàn)象。這種大家所知曉的“視覺暫留”現(xiàn)象意味著如果人們觀看一個姿態(tài)相似、連續(xù)快速的物體運動畫面時,會覺得這物體好像在動。 羅杰的發(fā)現(xiàn)導致了許多裝置的發(fā)明,設計這些發(fā)明的出發(fā)點是當畫面閃過觀看者眼睛的瞬間,使他們產(chǎn)生錯覺。但直到19世紀80年代,法國路易呂米埃勒和奧古斯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