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囊性病變影像鑒別診斷課件_第1頁
肝臟囊性病變影像鑒別診斷課件_第2頁
肝臟囊性病變影像鑒別診斷課件_第3頁
肝臟囊性病變影像鑒別診斷課件_第4頁
肝臟囊性病變影像鑒別診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臟囊性病變的影像診斷肝臟囊性病變的分類囊腫類病變:肝囊腫先天性肝內膽管擴張癥(Caroli囊腫) 感染性病變:肝包蟲病 肝膿腫良性腫瘤: 膽管囊腺瘤 肝淋巴管瘤惡性腫瘤: 膽管囊腺癌 肝癌壞死囊變 未分化胚胎肉瘤 囊性轉移瘤腫瘤樣病變:肝間葉性錯構瘤其他: 肝內亞急性和慢性血腫一、肝囊腫 (hepatic cyst)病因不明,多認為與胚胎期肝內膽管和淋巴管發(fā)育障礙有關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單發(fā)或多發(fā)多為單房,極少數為囊內可見分隔囊壁為柱狀上皮,囊液多為清亮透明,或染有膽汁可緩慢生長肝囊腫 CT表現:圓形或橢圓形、密度均勻、邊緣光整的低密度區(qū)CT值接近于水,015HU,繼發(fā)感染時或出血時密度可以

2、增高,增強檢查無強化囊壁菲薄不能顯示,極少數可見囊內分隔MRI表現:呈長T1長T2信號含蛋白較高或有出血時,T1WI可呈等或高信號,T2WI呈明顯高信號女性,35歲,上腹部脹痛半月余06510二、肝包蟲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稱肝棘球蚴病,病原蟲為棘球絳蟲患者有牧區(qū)生活史或與犬、羊等及其皮毛密切接觸史病理:囊壁分內外兩層,外囊為纖維包膜,內囊為包蟲囊,由角化層和生發(fā)層構成男性多見,2030歲常見實驗室檢查:嗜酸性粒細胞數() 補體結合試驗()包蟲皮內試驗(Casoni試驗)()肝包蟲病CT表現:肝內單發(fā)或多發(fā)、圓形或橢圓形低密度囊性病變,邊緣光整、清晰囊壁一般不顯示

3、,有時可見環(huán)狀、半環(huán)狀、條索狀、結節(jié)狀鈣化囊內囊為特征性表現,即母囊內有大小不一的子囊,呈多房或蜂窩狀囊壁破裂、分離有定性價值,表現為“雙邊征”、“浮蓮征”、“飄帶征”肝包蟲病”飄帶征”三、肝膽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起源于異位形成膽囊的胚胎組織或迷走錯構瘤樣膽管絕大多數(85)發(fā)生于肝內,發(fā)生于肝外膽道者少見,發(fā)生于膽囊者罕見病理:多房者常見,單房少見。囊內含膽汁樣、粘液樣、血性或透明液體,囊壁薄而光滑,外壁為膠原纖維構成,內襯立方或扁平上皮。間隔厚薄不一,增生活躍者囊壁可見乳頭形成或結節(jié)狀增厚80-96發(fā)生于女性,超過80年齡30歲臨床癥狀以腹部包塊、腹痛常見,少數病人可有黃疸肝膽管囊腺瘤CT表現:肝內低密度囊性腫塊,大多數呈多囊狀,少數為單囊,壁較薄,CT值30歲女性 多房 少見 細小 膽管擴張肝囊腫 無 單房 無 無 囊壁菲薄包蟲病 20-30 歲 男常見 單、多房 無 條狀 實驗室檢查(+ ) 結節(jié)狀 牧區(qū)生活史 囊壁破裂、分離征象囊腺癌 30歲女性 單房常見 有 條塊狀 膽管擴張、肝轉移間葉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