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分段參考課件_第1頁
頸動脈分段參考課件_第2頁
頸動脈分段參考課件_第3頁
頸動脈分段參考課件_第4頁
頸動脈分段參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內動脈的分段毛伍兵1 頸內動脈的分段1 頸內動脈分段法的演變 在腦血管造影診斷中,我們描述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的解剖位置時,通常采用目前仍在通用的Fischer 1938年提出的5段數字分段法。該分段法是從頸內動脈終點開始,以 1-5 數字順序標記這三條血管。大腦前、中動脈分別為A1-A5和M1-M5,頸內動脈為C1-C5。這樣一來,大腦前、中動脈的數碼是順血流方向排列的,而頸內動脈的數碼則是逆血流方向的。22022/10/9頸內動脈分段法的演變22022/10/3頸內動脈顱內段五段分法C5段(頸動脈管段)C4段(海綿竇段):C3段(前膝段或虹吸彎)C2段(交叉池段或床突上段)C

2、1段(后膝段或終段)32022/10/9頸內動脈顱內段五段分法32022/10/342022/10/942022/10/3 隨著顯微神經外科的發(fā)展, Fischer分段法逐漸顯示出在臨床上使用的不便。除上面提到的這個分段法對頸內動脈是按逆血流方向編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該分段法未考慮到頸內動脈在通過巖骨、海綿竇、床突這些特殊解剖空間的關系。因而在解剖學上看,這個分段法的各段分界缺乏明確的標志,對外科手術提供的信息價值有限。52022/10/9 52022/10/31981年 Gibo等把頸內動脈從頸總動脈分叉起到頸內動脈的顱內終點,順血流以數字標志分為 4段(C1-4),但該分段法忽略了床段,同

3、時將巖段與破裂孔段合為一段。1987年Lasjaunias和 berenstein提出了一個分段法,順血流方向,以 C1-C6 標記頸內動脈。這個分段法雖然提出了床段,但忽略了頸內動脈周圍的解剖關系。62022/10/962022/10/31993年 Fukushima等將 Fischer提出的 5段增加一個 C6 段(巖段),彌補Fischer分段的不足,但仍未注意頸內動脈周圍的重要解剖關系。1996年 Boughilier等提出新的分段法,以數字(C1-7)順血流方向標志頸內動脈全程,并考慮到對神經外科具有重要意義的頸內動脈周圍解剖。該分段法各段的解剖分界明確,共分為 7 段:72022/

4、10/972022/10/3C1頸段(Cervical segment )、C2巖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 )、C4海綿竇段(Cavernous segment )、C5床段(Clinoid segment )、C6眼段(Ophthalmic segment )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82022/10/982022/10/3新分段法將頸內動脈分為 7 段:頸段(C1):頸段起于頸總動脈分叉水平,終止于頸動脈管顱外口。這段頸內動脈同位于其外側的頸內靜脈和后外側的迷走神經共同位于頸動脈鞘內。在鞘內,頸內

5、動脈周圍繞以含脂肪的結締組織、靜脈叢和節(jié)后交感神經。這個頸動脈鞘是由 椎前筋膜折疊形成的。在頭側,在頸內動脈進入頸動脈管水平,鞘分為兩層。內層延續(xù)為頸動脈管的骨膜;外層延續(xù)為顱底顱外骨膜。頸段通常不發(fā)出任何分支92022/10/9新分段法將頸內動脈分為 7 段:92022/10/3巖段(C2): 這段頸內動脈位于頸動脈管內,起于頸動脈管顱外口,終止于破裂孔后緣。巖段頸內動脈在頸動脈管骨膜內行走,周圍繞以結締組織、靜脈叢和節(jié)后交感神經。巖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為三部:垂直部、彎曲部(頸內動脈后彎)和水平部(向前、向內行走)。102022/10/9巖段(C2):102022/10/3破裂(孔)段(C3

6、): 破裂孔并非單一的孔道,而是由兩部分組成:顱外骨膜上的一個孔和一個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周圍的骨結構和纖維軟骨構成。破裂段起于頸動脈管末端,動脈越過孔部,但不穿過這個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內上升,向著海綿后竇,止于巖舌韌帶上緣。巖舌韌帶是頸動脈管骨膜的延續(xù),聯結前方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巖尖之間。此韌帶以遠,頸內動脈進入海綿竇。破裂段頸內動脈四周為結締組織、靜脈叢和節(jié)后交感神經。112022/10/9破裂(孔)段(C3):112022/10/3海綿竇段(C4) 此段始于巖舌韌帶上緣,止于近側硬膜。這段頸內動脈主要行走于海綿竇內,四周為結締組織、脂肪、靜脈叢和節(jié)后交感神經。海綿竇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

7、為垂直部、后彎、水平部和前彎。近側硬膜環(huán)是由前床突的內、下面骨膜結合形成的,該環(huán)不完整地圍繞著頸內動。該段一般發(fā)出兩個主要分支,即腦膜垂體干和下外側干。122022/10/9海綿竇段(C4)122022/10/3床段(C5): 此段起于近側硬膜環(huán),止于遠側硬膜環(huán)。床段短,長4-6mm,斜行于外側前床突和內側頸動脈溝之間。由于近、遠側硬膜環(huán)在后方海綿竇頂部融合在一起,因此床段呈楔形.132022/10/9床段(C5):132022/10/3眼段(C6): 該段起于遠側硬膜環(huán),止于后交通動脈起點的緊近側。頸內動脈穿過遠側硬膜環(huán)后,即進入硬膜內,因此遠側硬膜環(huán)是頸內動脈硬膜內、外部分的分界線。這段頸內動脈常發(fā)出兩條重要動脈,即眼動脈和垂體上動脈。142022/10/9眼段(C6):142022/10/3交通段(C7): 交通段起于緊靠后交通動脈起點的近側,止于頸內動脈分叉處。此段發(fā)出兩個重要分支:后交通動脈和脈絡膜前動脈。152022/10/9交通段(C7):152022/10/3162022/10/9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