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1頁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2頁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3頁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4頁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6 昌盛秦漢文化(二) 宗教、史學、藝術發(fā)展迪溝中學:張海峽第1頁第1頁佛教是當今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之一;起源:傳入時間:場合:信奉對象:教義:影響:古代印度-西域-中國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域。 東漢明帝時,有地方興建佛寺。人死后能夠轉生來世。人今生假如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來世就能夠得到幸福。佛教佛教傳播,對我國哲學、文學、藝術文化發(fā)展有深遠影響。寺院第2頁第2頁有一部電視劇描寫了秦漢時期劉邦夫人,也就是以后我們所說呂后為了規(guī)避戰(zhàn)亂,逃到尼姑庵故事。想一想到底誰錯了?“那時沒有尼姑庵,必定是你看錯了”“我沒看錯,是呂后進錯了門”第3頁第3頁第4頁第4頁我國最早佛

2、教寺廟:你知道嗎?河南洛陽白馬寺第5頁第5頁說一說 佛教風景名勝寺廟地諸多,你知道四大佛教名山嗎?第6頁第6頁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老子太上老君神化第7頁第7頁道教創(chuàng)始人:教主:場合:信奉對象:教義:追求目的:影響:老子“太上老君”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以求長生不老道教注重精神和生命提升、保養(yǎng)、對我國文化也有深遠影響得道成仙張陵“張?zhí)鞄煛钡烙^神仙第8頁第8頁說一說第9頁第9頁位于湖北十堰武當山位于江西鷹潭龍虎山位于安徽黃山齊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我國有名四個道教旅游勝地第10頁第10頁無論是道教也好,佛教也罷,其實都是起到麻痹人民對抗斗爭意志作用,能夠穩(wěn)定社會,鞏固統(tǒng)治,符合統(tǒng)治者政治需要,同時也是給

3、苦難之中老百姓以精神上寄托和撫慰第11頁第11頁 注: 信奉自由是我國一貫政策,但在科技高度發(fā)達今天,我們還是應當崇尚科學,批判地繼承我國老式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區(qū)別開來。 第12頁第12頁王充第13頁第13頁司馬遷和 史記 第14頁第14頁史記作者:司馬遷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 是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 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第15頁第15頁1、司馬遷為何能夠寫出史記這樣一部歷史巨著? 1)漢武帝時國家安定繁榮為司馬遷寫作提供了社會條件。2)就司馬遷個人來講:博覽群書,完畢父愿, 尋訪史跡,搜集資料,堅忍不拔,奮筆疾書想一想:第16頁第16頁史記如

4、何評價歷史人物? 實事求是。如:必定陳勝、吳廣起義,指斥暴君、酷吏,大膽評論漢武帝功過等。 ( 在君主專制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馬遷卻敢于指出漢武帝過失,表達了忠于史事崇高品德。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選擇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務實、不畏權勢、視死如歸,為后人樹立了光輝典范。) 暢所欲言第17頁第17頁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先生說史記是:第18頁第18頁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第八大奇跡第19頁第19頁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臨潼城東5公里。1974年在它東側發(fā)覺了轟動世界兵馬俑坑。第20頁第20頁一 號 坑第21頁第21頁二 號 坑第22頁第22頁兵馬

5、俑藝術群像,形象地呈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秦軍橫掃 六國磅礴氣勢。第23頁第23頁 檢閱將軍 跪射士兵 立射士兵 第24頁第24頁秦兵馬俑在藝術上突出成就有哪些? 用泥土塑造燒制而成,與真人真馬大小相稱,造型精美。 駕馭戰(zhàn)車軍官第25頁第25頁兵馬俑: 兵馬俑是我國藝術瑰寶,是我國勞感人民血汗和智慧結晶,曾有外國人提出花巨資買一個兵馬俑,但遭到回絕。要保護文物和歷史遺產。要開發(fā)旅游資源,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法國前任總統(tǒng)希拉克曾說過”不看金字塔,等于沒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來中國“,闡明其世界著名度第26頁第26頁動腦筋:秦兵馬俑為何都面向東方?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墳場下軍陣,象征著秦始皇統(tǒng)治下秦朝赫

6、赫軍威和強大國力。秦所滅六國都在秦國東方,兵馬俑面向東方,象征著秦王嬴政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豐功偉績,同時也象征著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和確保秦朝統(tǒng)治永存,隨時準備彈壓六國殘余勢力反叛。 第27頁第27頁 宗 教史 學藝 術秦 西 漢 東 漢昌盛秦漢文化(二)簡表 本課小結第28頁第28頁 宗 教史 學藝 術秦秦兵馬俑 西 漢佛教傳入 司馬遷寫 史記 東 漢道教興起昌盛秦漢文化(二)簡表 本課小結第29頁第29頁看你的1、佛教起源于 ( )A古印度 B朝鮮 C日本 D古羅馬2、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 A北京法源寺 B洛陽白馬寺C嵩山少林寺 D恒山懸空寺AB第30頁第30頁3、產生于我國本土宗教是 (

7、 ) A、基督教 B、東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4、史記記述內容起止時間是 ( ) A從春秋到東漢 B從戰(zhàn)國到東漢C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D從傳說中黃帝到漢光武帝CC看你的第31頁第31頁5、佛教剛傳入中國時,信奉人多是 ( ) A貧苦民眾 B帝王貴族 C商人 D手工業(yè)者6、成為后世編寫史書典范是 ( ) A漢書B三國志C后漢書D史記BD看你的第32頁第32頁1名言賞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是誰名言?他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如何?他主要成就是什么?我們應向他學習什么?2請你解說: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請作一日解說員,請你把自己設計解說詞寫出。興趣培養(yǎng)第33頁第33頁謝謝再見第34

8、頁第34頁相關佛教知識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前5世紀,是古印度(今尼泊爾王國境內)凈飯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建。幼年悉達多王子,聰明好學,又一表人才,得到父親凈飯王鐘愛,華衣美食,無憂無慮。但對宮廷外現(xiàn)實世界印象深刻。他看到舉步艱難龍鐘老人,看到痛苦不堪病人,又看到全家大小用哭號送走死人,更看到烈日下辛勤工作農民人生中生老病死和社會生活中痛苦,讓他陷入思考之中。他覺得他受過教育,擁有財富和將有王位權利都處理不了他所看到那些痛苦。有一天,偶遇一人,告訴他修行能夠解脫,于是他開始產生出家修行、拜師尋法念頭。這時,他已去了鄰國公主耶輸羅陀為妻,并生了個兒子。但他出家念頭越來越強烈,終于在29歲剃須去發(fā),

9、換下王子衣服,偷偷出宮,進入?yún)擦?,尋找解脫“真理”了。以后凈飯王曾勸他回去,但他決議不會,凈飯王只好派5名仆人隨他漫游。他經常風餐露宿,“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一米”,艱苦修行中,“身影消瘦,猶若枯木”成了他外形寫照。由于一事無成和生活艱苦,他隨從都先后離開,這是他成了“孤家寡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十分狼狽。一天來到一連禪河畔,在河里洗了洗,喝了一位好心放牧姑娘給他乳汁,精神一振,便獨自來到畢缽羅樹下面向東方靜坐,他立誓“今生若不讓無上不覺,便在此粉身碎骨?!边@樣過了49天,終于在一天夜里,忽然“心地光明”,便徹底“大覺悟”了佛陀。聽說,他“覺悟” 后四處講法信從者越來越多,新教派產生

10、了佛教。佛教主張宣揚靈魂不滅,來世投胎;因果報應,陰間處分:要求“修道行善”,為來世積德;以及不殺生、慈悲為懷。他認為人生來就是痛苦,如能忍受苦難,虔誠信佛,來世就能夠取得幸福。佛教3世紀開始外傳,西漢哀帝元年即公元前2世紀,大月氏使者來漢朝,佛教初次傳到長安。東漢明帝拍郎中秦景等人到天竺取經,用白馬馱回佛經42卷和釋迦牟尼畫像,并命令在洛陽建白馬寺佛教開始大范圍傳入中國,并且不久發(fā)展開來第35頁第35頁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第36頁第36頁司馬遷簡介司馬遷(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長,西漢太史令司馬談之子,父親是史官,司馬遷受到家庭熏陶,從小就興趣文史,

11、年輕時去各地尋訪了許多名勝古跡。父親死后,他繼承父業(yè)做了史官,利用國家藏書處,閱讀了大量書籍。這為他撰寫史記打下堅實基礎。在公元前1,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過了五年,他好友李陵由于作戰(zhàn)失利投降了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在獄中,他懷著悲憤心情寫作,后雖被釋放,仍然堅持著作,通過十多年刻苦努力,終于成書。第37頁第37頁史記簡介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皇帝到漢武帝時期史實,包括上下三千年歷史。戰(zhàn)國、秦漢記載詳細。全書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共130篇。本紀:按年記述帝王之事,為全書之綱;世家:敘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權和諸侯王歷史事跡;列傳:記載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隱士、說客、名醫(yī)、刺客等事跡。表:按時代或年月分別記載歷史大事;書:對古代經濟、天文歷法、地理等進行專門記載和敘述。全書以人物傳記為主,輔之以編年和紀事,體例嚴整,內容豐富紀事簡練明了,評價實事求是。 史記必定了陳勝、吳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