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針刺法(全)課件_第1頁
毫針刺法(全)課件_第2頁
毫針刺法(全)課件_第3頁
毫針刺法(全)課件_第4頁
毫針刺法(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毫針刺法(全)毫針刺法(全)刺灸法總論刺灸法(Needling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s)主要闡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識及其具體操作技術,為針灸臨床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刺灸法概念針具與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與發(fā)展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學要素主要內容刺灸法總論刺灸法(Needling and moxibust刺灸法各論第一節(jié) 毫針刺法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毫針的結構、規(guī)格以及定穴、消毒燈針刺前準備工作;2.重點掌握毫針進針法以及捻轉、提插、疾徐等補瀉手法。3.掌握針刺的角度、方向與深度,運針與留針、出針方法以及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刺灸法各論第一節(jié) 毫針刺法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

2、和保養(yǎng)毫針的結構5.是針柄的末端4.是從針根至針尾的部分,多用金屬絲纏繞呈螺旋狀3.針身與針柄連接的部分2.針尖與針柄間的主體部分,亦稱針體1.是針身的尖端鋒銳部分,亦稱針芒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和保養(yǎng)毫5.是針柄的末端4.是從針根至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和保養(yǎng)毫針的長度規(guī)格表寸0.51.01.52.02.53.03.54.04.5毫米15254050657590100115毫針的粗細規(guī)格表號數(shù)2627282930313233直徑(毫米)0.450.420.380.340.320.300.280.26毫針的規(guī)格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和保養(yǎng)毫針的長度規(guī)格表寸0.51.01毫針刺法的練習紙墊練習主

3、要是鍛煉指力和捻轉的基本手法。針刺練習指力手法毫針的練習方法手法的練習主要在棉團上進行??梢跃毩曁岵濉⒛磙D、進針、出針等各種毫針操作手法的模擬動作。毫針刺法的練習紙墊練習主要是鍛煉指力和捻轉的基本手法。針刺練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靈樞官針曰: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例如: 男性、體壯、形肥,且病變部位較深者,可以選粗且略長的毫針; 女性、體弱、形瘦,且病變部位較淺者,就應選擇較短、較細的毫針。根據(jù)腧穴位置: 皮薄肉少之處和針刺較淺的腧穴,選針宜短而針身宜細; 皮厚肉多之處和針刺宜深的腧穴,宜選用針身稍長、稍粗的毫針。例如:應刺入0.5寸,可選用1寸的毫針;

4、應刺入1寸,可選用1.5-2寸毫針。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消毒1.針具器械消毒(1)高壓蒸汽滅菌法將毫針用布包好,放在密閉的高壓蒸汽鍋內滅菌。一般在98-147kpa的壓強,115-123的高溫下,保持30min以上,可達到消毒滅菌的要求。(2)藥液浸泡消毒法將針具放入75%酒精內浸泡30-60min,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內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規(guī)定的濃度和時間進行浸泡消毒。(3)煮沸消毒法將毫針等器具用紗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鍋內,進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min。為避免造成器械的鋒刃變鈍,如在

5、水中加入重碳酸鈉使成2溶液,提高沸點至120,從而降低沸水對器械的腐蝕作用。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毫針的選擇和消毒2.醫(yī)者手指消毒在針刺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針操作。3.針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針刺的穴位皮膚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脫碘。擦拭時應從腧穴部位的中心點向外繞圈消毒。4.治療室內的消毒治療室無人后應用紫外線燈照射最好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墊布、墊紙、枕巾保持空氣流通和環(huán)境潔凈毫針的選擇和消毒2.醫(yī)者手指消毒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重要性(1)腧穴的正確定位(2)針刺的施術操作(3)持久的

6、留針(4)防止暈針、滯針、彎針甚至折針等體位(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臥位:適宜于頭、項、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4)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6)側伏坐位:適宜于取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特殊情況:對于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應采用臥位,以防病人感到疲

7、勞甚至發(fā)生暈針等。常用針灸體位體位的選擇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一)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角度(1)直刺 (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垂直刺人。此法適用于人體大部分腧穴。 (2)斜刺 (obliqueneedling)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左右傾斜刺人。此法適用于肌肉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 (horizontalneedling)即橫刺、沿皮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此法適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頭部的腧穴等。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一)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毫針基本操作技術2. 深度(1)年齡年老體弱

8、,氣血衰退,小兒嬌嫩,稚陰稚陽,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可適當深刺(2)體質對形瘦體弱者,宜相應淺刺;形盛體強者,宜深刺。(3)病情陽證、新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4)部位頭面、胸腹及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厚處的腧穴宜深刺。 3. 方向(1)依經脈循行定方向(2)依腧穴部位特點定方向(3)依治療需要定方向毫針基本操作技術2. 深度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二)進針法刺手:右手持針,以拇、食、中指夾持針柄,其狀如持毛筆,將針刺入穴位。押手:左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固定針身。單手進針法(Sing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僅運用刺手將針刺入穴位

9、的方法,多用于較短毫針的進針。單手持針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單手持針毫針基本操作技術2. 雙手進針法(Doub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1)指切進針法 又稱爪切進針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膚上,刺手持針,緊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將針刺入腧穴。適用于短針的進針。(2)夾持進針法 又稱駢指進針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無菌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擬刺腧穴的皮膚表面,刺手向下捻動針柄,押手同時向下用力,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夾持進針毫針基本操作技術2. 雙手進針法(Double-handed毫針

10、基本操作技術(3)舒張進針法 用押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將擬刺腧穴處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刺手持針,使針從走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 主要適用于皮膚松弛的部位。(4)提捏進針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將擬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提起,刺手持針,從捏起皮膚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印堂穴等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3)舒張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5)彈針速刺法 押手拇、食指末節(jié)指腹捏一無菌干棉球握住針身下段,留出針尖2-3分,對準穴上,用刺手食指或中指指甲對準針尾彈擊,使針迅速刺入。此法用于較短毫針的進針。3. 針管進針法(inser

11、tion of needle with tube) 利用針管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此法進針不痛,多用于兒童和懼針者。毫針基本操作技術(5)彈針速刺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行針手法行針/運針概念:毫針刺人穴位后,為了使患者產生針刺感應,或進一步調整針感的強弱,以及使針感向某一方向擴散、傳導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稱為“行針”,亦稱“運針”提插法捻轉法基本手法輔助手法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震顫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行針手法提插法捻轉法基本手法輔助手法循法彈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基本手法概念應用提插法(lifting and thrusting method)將針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針由淺層向下刺

12、人深層的操作謂之插,從深層向上引退至淺層的操作謂之提,如此反復地做上下縱向運動就構成了提插法。根據(jù)患者的體質、病情、腧穴部位和針刺目的靈活掌握,均勻一致,幅度不宜過大,一般在肌肉豐厚的部位。捻轉法(twirling method)將針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轉動作使針在腧穴內反復前后來回旋轉的行針手法 。根據(jù)患者的體質、病情、腧穴部位和針刺目的靈活掌握,指力要均勻,角度要適當。操作不當:容易出現(xiàn)滯針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基本手法概念應用提插法(lifting an毫針基本操作技術輔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 along the related meridian)醫(yī)者用手指順著經脈的循

13、行徑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輕柔地循按的方法。針刺不得氣時,可以用循法催氣此法能推動氣血,激發(fā)經氣,促使針后易于得氣。彈法(handleflicking method)針刺后在留針過程中,以手指輕彈針尾或針柄,使針體微微振動的方法加強針感,助氣運行,有催氣、行氣的作用。刮法(handlescraping method)毫針刺人一定深度后,經氣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針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頻頻刮動針柄的方法本法在針刺不得氣時用之可激發(fā)經氣,如已得氣者可以加強針刺感應的傳導和擴散。(刮法、彈法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轉)搖法(handleshaking method)毫針刺人一定深

14、度后,手持針柄,將針輕輕搖動的方法(搖法、震顫法可用于較淺表部位的腧穴)飛法(flying method) 針后不得氣者,用右手拇、食指執(zhí)持針柄,細細捻搓數(shù)次,然后張開兩指,一搓一放,反復數(shù)次,狀如飛鳥展翅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氣、行氣,并使針刺感應增強(肌肉豐厚部位)震顫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針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針柄,用小幅度、快頻率的提插、捻轉手法,使針身輕微震顫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針下得氣,增強針刺感應毫針基本操作技術輔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 alo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得氣(needle sensation)概念:古稱“氣至”,近又稱“針感”,是指毫針刺人腧

15、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針刺部位獲得經氣感應。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得氣(needle sensation)毫針基本操作技術XX得氣啦!得氣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什么呢?當針刺腧穴得氣時,患者的針刺部位有酸脹、麻重等自覺反應,有時還出現(xiàn)熱、涼、癢、痛、抽搐、蟻行等感覺,或呈現(xiàn)沿著一定的方向和部位傳導和擴散的現(xiàn)象;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循經性肌膚響動、震顫等反應,有時還可見到針刺腧穴部位的循經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現(xiàn)象。同時,醫(yī)者的刺手亦能體會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 1、患者的感覺、反應;2、醫(yī)者刺手的感覺毫針基本操作技術XX得氣啦!得氣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什么呢?當針刺腧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得氣的

16、臨床意義又是什么呢?得氣與否以及氣至的遲速,不僅關系到針刺的治療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斷疾病的預后。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金針賦也說:“氣速效速,氣遲效遲。”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得氣的臨床意義又是什么呢?得氣與否以及氣至的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如果不得氣,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沒有解決方法?臨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氣時,可能是因為:醫(yī)者因取穴定位不準確;為針刺角度有誤,深淺失度患者體質虛弱、病久體虛、正氣衰憊,以致經氣不足; 其他病因,患者感覺遲鈍、喪失,不易得氣環(huán)境寒冷、陰雨潮濕不易得氣解決辦法1、應重新調整腧穴的針刺部位、角度、深度。2、另外應運用催氣、候氣方法。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如果不

17、得氣,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沒有解決方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毫針補瀉手法單式補瀉手法其它補瀉基本補瀉捻轉補瀉徐疾補瀉提插補瀉迎隨補瀉呼吸補瀉開闔補瀉平補平瀉復式補瀉手法燒山火透天涼毫針基本操作技術毫針補瀉手法單式補瀉手法其它補瀉基本補瀉捻轉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基本補瀉捻轉角度用力頻率操作時間拇食指方向捻轉補瀉補法小輕慢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瀉法大重快長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補瀉淺深插提幅度頻率操作時間補法先淺后深重插輕提小慢短,下插用力為主瀉法先深后淺輕插重提大快長,上提用力為主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基本補瀉捻轉角度用力頻率操作時間拇食指方向捻毫針基本操作技術捻轉補瀉提插補瀉毫針基本操作技術捻轉補瀉提插補瀉毫針基本

18、操作技術(1)疾徐補瀉 進針時徐徐刺人,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人,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2)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人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人為瀉法。(3)呼吸補瀉 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毫針基本操作技術(1)疾徐補瀉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4)開闔補瀉 出針后迅速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按為瀉法。(5)平補平瀉 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后即可出針。毫針基本操作技術(4)開闔補瀉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燒山火 視穴位的可刺深度分為淺、中、深三層(天、地、人三部),先淺后深,每層依次各作緊按慢提(或用捻轉補

19、法)九數(shù),然后退至淺層,稱為一度。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度,即將針按至深層留針。在操作過程中,可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多用于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透天涼方法是針刺入后直插深層,按深、中、淺的順序,在每一層中緊提慢按(或捻轉瀉法)六數(shù),然后插針至深層,稱為一度。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度,將針緊提至天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可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多用于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毫針基本操作技術燒山火透天涼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影響針刺補瀉效應的因素1、機體的機能狀態(tài)2、腧穴作用的相對特異性3、針具及手法的選擇和運用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影響針刺補瀉效應的因素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原因:刺入過深,傷及肺臟掌

20、握耳針的解剖與重點耳穴、操作方法與臨床選穴思路;掌握耳針的解剖與重點耳穴、操作方法與臨床選穴思路;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1、應重新調整腧穴的針刺部位、角度、深度。(一)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掌握耳針的解剖與重點耳穴、操作方法與臨床選穴思路;此法用于較短毫針的進針。(4)試述捻轉補瀉中補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單手進針法(Sing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用押手拇、食二指將擬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提起,刺手持針,從捏起皮膚的上端將針刺入。靈樞官針曰: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人中、內關、足三里針刺/按壓3、針具及手法的選擇和運用其他病因,患者感覺遲鈍、

21、喪失,不易得氣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按為瀉法。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和保養(yǎng)留針與出針(一)留針法(needle retaining) 將針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針留置穴內稱為留針。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 一般病證只要針下得氣而施以適當?shù)难a瀉手法后,即可出針或留針20-30分鐘。但對一些特殊病證,如急性腹痛,破傷風,角弓反張,寒性、頑固性疼痛或痙攣性病證,即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有時留針可達數(shù)小時,以便在留針過程中作間歇性行針,以增強、鞏固療效。(二)出針法 (needle withdrawing ) 又稱起針、退針。在施行針刺手法或留針達到預定針刺目的和治療要求后,即可

22、出針。 出針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兩指持消毒干棉球輕輕按壓于針刺部位,右手持針作輕微的小幅度捻轉,并隨勢將針緩慢提至皮下(不可單手用力過猛),靜留片刻,然后出針。出針時,依補瀉的不同要求,分別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針孔”或“搖大針孔”的方法出針。 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留針與出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彎針暈針斷針血腫刺傷內臟/腦脊髓外周神經損傷滯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彎針暈針斷針原因:患者/醫(yī)生處理:起針、平臥、溫開水人中、內關、足三里針刺/按壓百會、關元、氣海艾灸表現(xiàn):輕者/重者預防暈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原因:患者

23、/醫(yī)生處理:起針、平臥、溫開水表現(xiàn):輕者/重者預防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體位改變處理:延長留針時間;循按滯針附近的腧穴,或彈扣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表現(xiàn):提插捻轉出針均困難預防滯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體位改變處理:延長留針時間;循按滯針附近原因:醫(yī)者/外部因素處理:輕微/彎曲角度過大/彎曲不止一處/如由患者體位所致,使患者慢慢恢復體位表現(xiàn):針柄改變了進針或留針時的方向和角度預防彎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原因:醫(yī)者/外部因素處理:輕微/彎曲角度過大/彎曲不止表現(xiàn):原因:針具/醫(yī)者手法/彎針、滯針未及時處理處理:醫(yī)者/若斷端針身顯露于皮外,可用手指/鑷子起出若完全沒入皮下,外科手術取出表現(xiàn):針身折斷預防斷針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原因:針具/醫(yī)者手法/彎針、滯針處理:醫(yī)者/若斷端針身顯露于原因:刺傷血管處理:微量皮下出血/局部腫脹劇烈,青紫面積大表現(xiàn):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皮膚青紫預防血腫針刺異常情況原因:刺傷血管處理:微量皮下出血/表現(xiàn):針刺部位腫脹疼痛,預原因:刺入過深,傷及肺臟處理:起針、半臥位休息,切勿翻轉體位,漏氣少者可自行吸收;嚴重者及時搶救表現(xiàn):輕胸悶、心慌、呼吸不暢;重呼吸困難,唇甲發(fā)紺,血壓下降預防氣胸針刺異常情況原因:刺入過深,傷及肺臟處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