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二)_第1頁
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二)_第2頁
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二)_第3頁
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二)_第4頁
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PAGE 12漢代君主尊儒習經后,制詔誥令中征引儒經之風漸盛。漢武帝舉孝廉詔中首次完整地征引了論語“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币欢谓浟x。上文提到的武帝策命三王的制文則是迄今能看到的較完整的漢代詔書,制文中引詩“高山仰之,景行向之”,表達對周公的仰慕效法,又引書“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告誡受封為廣陵王的劉胥。此詔被司馬遷譽為“文辭然,甚可觀也”88。據粗略統(tǒng)計,漢書諸帝紀中保存西漢詔書約180篇,這些詔書共征引經文35次,如武帝時凡引8次,成帝時引10次。后漢書諸帝紀保存東漢詔書約120篇,征引約50次,征引次數最多的是漢章帝,約20余次。有的論者以為“西漢帝王引經

2、下詔比東漢普遍”89,實際上東漢引經之盛超過了西漢。被征引的經典中,以詩經、尚書征引頻率較高。詔書征引儒經言論的主題,范圍十分廣泛,主要涉及到以下十個方面:(1)重農;(2)舉賢;(3)治吏;(4)寬刑;(5)攘災異;(6)應祥瑞;(7)施惠政;(8)申禮制;(9)倡倫理;(10)示謙懼。這十大方面反映了儒家治國之道的基本精神,它們被詔書頻繁引用的事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儒家治道確實在不同程度上與漢代君主政治結起來。作為一種訓政方式,其目的是為了論證君主的政治舉措乃發(fā)自經典本義,依據于圣人之法,因而是勿庸置疑天經地義的。依漢制,帝王詔令頒于朝廷,布達于民間,史稱“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癃疾,扶杖

3、而往聽之”90,郡守甚至要專門“選擇良吏分部宣布詔令,令民咸知上意”91。借助于儒經的緣飾,詔書除起到布達政令取信臣民的作用外,亦收弘揚儒術教化萬民之效。當然,經義征引也有流于程式化的弊端,有些缺乏實質性內容,淪為一種文章修辭手法而已,這在東漢尤為明顯。嚴格地說,上揭引經下詔的訓政情況仍然有籠統(tǒng)混沌的一面,冠冕堂皇的征引未必說明儒家信念就是君主施政的真實出發(fā)點。以施政層面看,儒學與君主政治的結合方式和程度,可以進一步析為兩種關系模式,其一是循經義真精神施政,一是援經義以附會緣飾,兩者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了。先來看前者,即儒家“治道”的一些原則確乎為君主所認同,并貫徹到實際政治的操作層面,造就了實質

4、性建樹,犖犖大端者有:其一,儒學教育使?jié)h代君主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儒家關于政治文化改良的學說主張,從而對政治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以漢武帝為例,他不僅從學術上尊崇儒術,而且還遵循儒家理想,施行了一系列上層建筑的改革,如行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協(xié)音律”92等,完成了漢初儒家期待已久的禮制改革。在董仲舒等儒學宗師的闡發(fā)下,儒學中的大一統(tǒng)、強干弱枝等施政精神也得到顯揚光大,為漢武帝所認同,促成西漢中葉統(tǒng)一學術、削奪藩國等重大改革。其二,儒學經典中廣開言路、議政以制的民主性觀點,對漢王朝政治運作有較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了專制制度。如尚書中的夏書:“惟帝時舉,敷納以言”。商書:“先王肇修人紀,以

5、諫弗”。周書:“議事以制,政乃不迷”。洪范:“謀及乃心,謀及庶人”。這種思想對漢代君主浸潤甚深,廷議形式的議政受到應有的重視,有關制度“楷式昭備”,在歷史上較為突出。不少有為君主能夠認識到“事以議從,策由眾定”(漢章帝語)對鞏固統(tǒng)治的意義,“莫不諮取善道,博采稽古,虛己以延納,發(fā)嘉詔下及幽隱,求所裨益”93?;咀龅接姓刈h,闡析利害,集思廣益,為國家政務的決策提供了比較合理可行的處理方案,對加強封建統(tǒng)治有重要作用,緩解了專制帶來的問題和弊端。其三,儒家的民本論和屈君伸天思想,對漢代君權構成一定制約。前者如孟子:“民為國本”,“民貴君輕”,荀子:“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后者如

6、周易:“天垂象見吉兇,”春秋繁露:“春秋之道,以人隨君,以君隨天”94。上述思潮盛行于兩漢,對君主人格有所抑制。皮錫瑞歸納道:“其時人主方崇經術,重儒臣,故遇日食地震,必下詔罪己,或責免三公?!?5趙翼亦指出,“漢代君主詔多懼詞”96。如元帝詔稱:“元元大困,盜賊并興,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咎至于此,朕甚自恥”97。一代英主漢武帝,亦在晚年下詔罪己,承認既往所為“多有狂?!?8,這在后世君主那里是不多見的。同時,兩漢君主亦多能容忍大臣極言直諫,許多激烈言辭未被加罪,反映了漢代君主政治中較開明的一面。其四,儒家德治思想在兩漢得到不同程度的貫徹。儒家要求統(tǒng)治者愛民惠民,視民如傷,博施眾濟,具體體

7、現(xiàn)在重農本、薄稅斂、制民之產、使民以時等主張上。兩漢君主都把重農本奉為基本國策,許多君主都在春季下詔勸農桑,廢除苛政,賞賜民爵和布帛,停建勞民工程,賑濟窮困鰥寡孤獨,表彰孝悌力田等。薄田賦亦是漢政特點,兩漢基本保持在三十稅一的水平上,而遇災荒等特殊情況,又有臨時性減免。東漢開國之初,承前朝之弊,農民奴隸化現(xiàn)象嚴重,光武帝循“天地之間人為貴”99的重民觀念,多次頒令釋放奴婢,大大緩和了東漢初年的社會矛盾。漢代君主還采納儒家德主刑輔之義,對法律有所改良,幾乎每位君主在位期間都有大赦的記錄。漢宣帝顯揚孝道,除首匿之法,“令子匿父母孫匿大父母皆勿坐”100。章帝依照王者生殺宜順時氣的儒家觀點,規(guī)定“其

8、定律,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101,體現(xiàn)了漢律與儒學文化相揉合的歷史特色。其五,儒學教育對漢代君主的影響,還表現(xiàn)在君主依據經義條文處置具體政事,這就是唐殊曾指出的,“夫漢家以經義斷事,每有大議論、大獄訟,輒引經義以決之”102。以公羊春秋決事為例,漢武帝時“使仲舒弟子呂步舒持斧鉞治淮南獄,以春秋誼斷于外,不請。既還奏事,上皆是之”103。這是以經義決獄。再如五鳳年間匈奴內亂,漢廷大臣多主張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蕭望之據春秋晉國士丐帥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事,引公羊“君子大其不伐喪”之義,主張“宜輔其微弱救其災患”,“此德之盛也”104。宣帝基于儒家政治道義和謀略上的考慮,從其議,遣兵護輔呼韓邪

9、單于定其國。這是以經義定大議論。類似這樣援引春秋之義處理政事的,兩漢書中不下數十例。下面再來看君主援經義附會緣飾政事的行為模式。這首先涉及到儒學與漢代君主政治之間關系的實質。不少論者認為,“從皇帝到百官的漢代統(tǒng)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作為最高的指導思想,作為一切行動和言論的最高準則”。實際并不盡然,在漢代君主稽古禮文,尊儒習經事實的背后,其實存在著一種政治實用理性的思維態(tài)度和文化取向,循此方能揭出漢家歷代君主的心傳。所謂實用理性,它依據的價值是一種直接功利性的需要,與道德理性相去甚遠。儒家經典的教育熏陶,并沒有也不可能使儒家價值全部內化為君主的政治信念,在專制體制下思想信條的約束力又是有限度的。兩漢

10、歷史表明,漢代君主理論行為和施政實踐的真正最高準則,并非儒家思想,而是皇權和皇朝的直接利益和根本利益。所謂循經義施政的實質,則取決于儒經之義與君主之利的一致和重合;當儒家理想主義的治道主張與之發(fā)生偏離和矛盾時,君主無疑是從皇權直接利益出發(fā),權衡現(xiàn)實利害施政,儒家經義便只剩下裝璜門面的附會緣飾功能了。例如,西漢時哀帝以定陶王身份立為太子入繼大統(tǒng),遂欲晉封其祖母定陶太后和其母丁姬為皇太后和皇后,受到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等大臣的反對,認為既不合儒家“尊無二上”之義,亦悖漢制傳統(tǒng)。哀帝先后冊免了朝廷三公,于建平二年下詔晉封尊號,詔書公然引公羊春秋“母以子貴”之義105,為自己的僭禮之舉標榜以冠冕堂皇的

11、根據。更有甚者,儒學被君主用來緣飾腐敗政治乃至借以誅除大臣。仍以哀帝為例,他專寵董賢,“欲侯之而未有所據”。后就篡改東平王謀反案件的檢舉人署名,“更言因董賢以聞”,妄為加功以封侯,遭丞相王嘉上封事阻諫。但數月后仍下詔封之,詔書還切責“公卿股肱未能消厭未萌”,“賴宗宙之靈,董賢等發(fā)覺以聞”。隨后征引經義:“書不云乎“用德章厥善,其封賢為高安侯”106。如此封侯,似乎就順理成章了。再如成帝綏和二年,“時惑守心”,郎賁麗據災變“言大臣宜當之”。成帝乃召見丞相翟方進,“又賜策責讓”,“方進即日自殺”107。實則因為翟方進與謀立皇后的淳于長交往密切,綏和元年淳于長坐大逆罪名被誅,“上以方進大臣為之隱諱”

12、,未便株連。次年遂據天象異常,用儒家災異說為借口逼殺之。儒學講災異,并沒有誅大臣以佑護天子的謬說,中庸君主“治國九經”之論中,有兩經講的是“敬大臣”、“體群臣”。成帝精于儒學,卻奉儒為術,誅除大臣欲強主威,于此可見君主習儒的末流之弊了。當儒家治道與皇權利益發(fā)生沖突矛盾時,君主能作出的遷就和接受的約束是相當有限的,甚至索性拋卻緣飾模式,一意孤行。比較典型的如“籠鹽鐵”引起的爭議,儒臣據儒家理想力爭,激烈的批評從武帝時延續(xù)到昭帝時的鹽鐵會議上,但西漢君主對鹽鐵之利的壟斷卻幾乎沒有放棄過。由此看來,儒家思想只是維系王朝統(tǒng)治的工具而已,君主只是要求臣民奉儒學為最高準則,而自己卻保留了選擇上充分的自由度

13、。宣帝通明經義,卻留下“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108的箴言,說明漢代君主施政并未完全拘泥于儒學原則。治國之道的多樣化,在漢代許多君主身上均有體現(xiàn)。如宣帝精通春秋谷梁學,主持過石渠閣經學會議,但又“好觀申子君臣篇”109,“任用法律,不甚用儒”110。光武帝尊儒是出名的,但他同時又倡導讖緯,除“講誦經書”外,“自河圖洛書讖記之文,無不畢覽”111。后又宣布圖讖于天下,把讖緯抬到經學之上?;缸T因抵制讖緯,幾遭殺身之禍。六最后再看看漢代君主在多大程度上采納和踐履了儒學的君道。儒家重君道,從先秦經典到漢儒著述都有大量的理論說教。儒學塑造了理想化的五帝三王典范形象,把圣王之道置于儒家道德系統(tǒng)的最

14、高層次??鬃訌娬{“為政以德”,要求人君“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指理政治世必先修身,“政者正也”,“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112禮記進而提出“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三綱”,正心修身的“八目”和修身、尊賢等“治國九經”。董仲舒強調君主應“固守其德,以附其民”,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113,使君主道德教育落實到切實可行的一般規(guī)范。毋庸否認,透過對儒經君道思想的研習浸染,漢代君主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潛移默化,造就出一些君主的懿言嘉行和賢明形象。在根據歷代孝傳成書的二十四孝中,記載文帝悉心侍奉患病的母親,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嘗苦口之藥,三年而

15、未嘗懈怠。以帝王之尊有如此孝行,實屬難能可貴。在勤政方面,宣帝堪稱典范,宣帝“興于閭閻,知民事之艱難”,“厲精為治,五日一聽事”,又明于用人之道,“及拜剌史守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質其言”114。再如章帝之寬仁亦流譽后世,他在位13年中,多次減免民賦,除慘酷之科五十余條,“奉承明德太后,盡心孝道”,與諸侯王亦相安克諧,“群后德讓”,后宮稱治。范曄贊曰:“謂之長者,不亦宜乎!”115是難得的一位有儒德的好皇帝。有鑒于此,趙翼認為漢治近古,即使到“兩漢之衰,但有庸主而無暴君,亦家風使然也”116。從某種意義上說,漢政與秦政分野的關鍵,也就在于儒家政治傳統(tǒng)對君主行為無形的浸潤和制約。

16、當然,儒學說教說到底只是一種傳統(tǒng)和道德力量的約束,對于至高無上的專制皇權缺乏真正切實有力的制衡機制,盡管每人所處的時段和素質有差異,但不同程度的腐敗幾乎成為大多數漢代君主的邏輯歸宿。從總體上看,漢代君主在君道踐履上值得稱道者實為有限。相反,在循經由道的標榜之下,卻表現(xiàn)為言與行的分裂,悖離君道理想者比比皆是,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未能免亡秦之譏。其宮廷生活極盡驕奢鋪張之能事,又尤敬鬼神之祀,廣召方術祀神求仙,夏侯勝曾指斥他“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無德澤于民”117。好儒雅的成帝亦是淫侈之君,專門為寵妃趙飛燕造昭陽宮,給自己前后建了兩座陵墓,耗時十五年,“費擬驪山”,“平時好為微行,斗雞走

17、馬長安中”118。耽于淫逸,不修政事,大權旁落外戚王氏之手。凡此都遠遠超出了儒家等級制度和思想所認可的特權范圍。明帝通曉儒學孝悌友于之義,卻屢興大獄,廣陵王荊、楚王英和淮陽王延以手足之親或誅成削。王夫之感慨道,明帝“乃獨于兄弟之間致其猜毒而不相合,而天性之恩幾于絕矣!”119至于兩漢末世昏君庸主的所作所為,如哀帝的專寵男色、裙帶政治,桓靈二帝的賣官鬻爵、斂財聚貨等等,更與君道規(guī)范相去萬里。兩漢君主此類道德面貌和宮廷私生活狀況,暴露了君主尊儒習經虛偽的一面。儒學教育并非萬能的,它在君主恣情放縱的物欲面前表現(xiàn)出自身的局限。漢代君主與儒家道德理想的悖離,確實是君主儒學教育蒼白無力的一個側面。雖然我們

18、不必再沿襲古人泛倫理主義的致思傳統(tǒng),把道德實踐作為評價的唯一尺度,但卻不能不指出,這大約是漢代君主儒學教育傳統(tǒng)的一個最大的失敗。注釋:1易賁彖。2史記秦始皇本紀。3漢書儒林傳。4唐殊:兩漢三國學案卷三。5論語予路。6荀子議兵。7新語懷慮。8史記禮書。9史記儒林列傳。10漢書賈誼傳。11新書傅職。12史記賈誼列傳。1314漢書晁錯傳。15后漢書班彪列傳。1619史記萬石張叔列傳。1718史記儒林列傳。2027295478漢書儒林傳。21漢書韋賢傳。22漢書昭帝紀。23漢書宣帝紀。24漢書王褒傳。2550110漢書匡衡傳。26漢書疏廣傳。28漢書蕭望之傳。30后漢書伏湛列傳。31漢書薛宣傳。32后漢書明帝紀。334041586768778085后漢書儒林列傳。34后漢書安帝紀。35漢書兒寬傳。36漢書蔡義傳。37史記儒林列傳。38后漢書桓榮列傳。39后漢書張列傳。42后漢書楊震列傳。43春秋繁露精華。44史記自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