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_第1頁
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_第2頁
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_第3頁
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_第4頁
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學解剖實驗動物學解剖實驗

第一部分蛔蟲的解剖第一部分雄蛔蟲雌蛔蟲蛔蟲的外形觀察前端后端雄蛔蟲雌蛔蟲蛔蟲的外形觀察前端后端蛔蟲的解剖:臘盤固定背部偏中線處剪開拉開體壁大頭頂斜向(約45度)固定蛔蟲的解剖:臘盤固定背部偏中線處剪開內部觀察生殖系統(tǒng)內部觀察

第二部分環(huán)毛蚓的解剖第二部分★蚯蚓的固定和保存(1)饑餓處理:先將采來的活蚯蚓置于盤內餓1~2日(最好用100瓦燈光照射,以防逃跑),待糞便排盡后,再進行麻醉固定。(2)麻醉:盤內加水少許,徐徐滴入酒精,待濃度達到10%時即可停止麻醉(或用70℃的熱水燙死亦可),這是解剖蚯蚓前常用的麻醉方法。★蚯蚓的固定和保存(3)注射:蚯蚓被麻醉后,用甲醛、酒精混合液作體腔注射,注射針頭應力求與體壁平行插入,不可過深,最好分前后兩段注射,直至蚯蚓完全硬直為止。(4)固定:浸入上述液中固定4~6h,使蚯蚓硬化。(5)保存:用細尼龍線將硬化了的蚯蚓固定在玻璃片上,轉入5%甲醛液中保存?zhèn)溆谩#?)注射:蚯蚓被麻醉后,用甲醛、酒精混合液作體腔注射,注射蚯蚓的解剖方法:背面朝上固定兩端

偏離背中線處由后及前全部剪開分離各節(jié)隔膜大頭頂兩側交錯斜向固定注意刀尖應向上翹避免剪破腸管蚯蚓的解剖方法:注意刀尖應向上翹環(huán)毛蚓的外形觀察(腹面)生殖環(huán)帶:14~16體節(jié)環(huán)毛蚓的外形觀察(腹面)生殖環(huán)帶:14~16體節(jié)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1)消化系統(tǒng)體腔中央的一條直管即消化系統(tǒng),由前至后依次為:口腔位于第Ⅱ~Ⅲ節(jié)內。咽位于第Ⅳ~Ⅴ節(jié)內,梨形,肌肉發(fā)達。食道位于第VI~Ⅷ節(jié)內,細長形。嗉囊位于第Ⅸ節(jié)前部,不明顯。砂囊位于第Ⅸ~Ⅹ節(jié),球狀或桶狀,囊壁富肌肉,較發(fā)達。胃位于第Ⅺ~ⅩⅣ節(jié)內,細長管狀。腸自第ⅩⅤ節(jié)向后均為腸,直通肛門。在第ⅩⅩⅦ節(jié)向前伸出1對角狀的盲腸。(1)消化系統(tǒng)體腔中央的一條直管即消化系統(tǒng),由前至后依次為:(2)循環(huán)系統(tǒng):閉管式觀察以下幾個主要部分:背血管位于消化管背線中的1條長血管。心臟連接背、腹血管的環(huán)血管,共4對,分別在第Ⅶ、Ⅸ、Ⅻ及ⅩⅢ節(jié)內。(不同種環(huán)毛蚓的心臟數(shù)目和位置存在差異)。腹血管消化管腹面的1條略細的血管,從第X節(jié)起有分支到體壁上。神經下血管位于腹神經索下面的1條很細的血管。小心地將腸管和腹神經索掀開,可看到此血管。食道側血管位于體前端消化管兩側的1對較細的血管。(2)循環(huán)系統(tǒng):閉管式觀察以下幾個主要部分:(3)生殖系統(tǒng):雌雄同體。①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囊:2對,位于第Ⅹ、Ⅺ節(jié)內,每囊包含1個精巢和1個精漏斗;貯精囊:2對,位于第Ⅺ、Ⅻ節(jié)內,緊接在精巢囊之后,呈分葉狀,大而明顯;輸精管:細線狀,兩側的前后輸精管各會合成1條,向后通到XVIII節(jié)處,和前列腺管會合,由雄性生殖孔通出;前列腺:發(fā)達,呈大的分葉狀,位于第XVIII節(jié)及其前后的幾節(jié)內;(3)生殖系統(tǒng):雌雄同體。①雄性生殖器官卵巢:1對,在第ⅩⅢ節(jié)的前緣,緊貼于Ⅻ/XIII節(jié)隔膜之后方,腹神經索的兩則,呈薄片狀。卵漏斗:1對,位于XIII/ⅩⅣ隔膜之前,腹神經索的兩側,呈喇叭狀,后接輸卵管。輸卵管:1對,極短,穿過隔膜在第ⅩⅣ節(jié)腹神經索腹側匯合后,由雌孔通出。受精囊:2~4對,在Ⅵ/Ⅷ~Ⅷ/Ⅸ隔膜的前或后,每一受精囊由梨狀壇、壇管和一盲管組成。壇管開口于受精囊孔,盲管末端為納精囊。②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對,在第ⅩⅢ節(jié)的前緣,緊貼于Ⅻ/XIII節(jié)隔膜之用解剖針和鑷子小心剝除口腔和咽周圍的肌肉后觀察。腦白色,在第Ⅲ節(jié)內,咽的背面,由雙葉神經節(jié)構成。圍咽神經腦的兩側,繞過咽穿入腹側。咽下神經節(jié)兩側圍咽神經在咽下方匯合處的神經節(jié),可用鑷子將咽向背后掀起再觀察。腹神經索鏈狀,由咽下神經節(jié)從前向后通出,每體節(jié)內有一略膨大的神經節(jié),每神經節(jié)發(fā)出神經分支到體壁和內臟器官。可將腸管移去后觀察。(4)神經系統(tǒng)用解剖針和鑷子小心剝除口腔和咽周圍的肌肉后觀察。(4)神經系

第三部分河蚌的解剖及觀察第三部分三實驗操作與觀察:(一)河蚌的外形觀察和內部解剖1.外形殼分左右兩瓣,大小和形狀一樣,近橢圓形。鈍圓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緣互相鉸合,腹緣分離。殼背方隆起部分為殼頂,略偏向前端,殼表面以殼頂為中心而與殼的腹緣相平行的弧線稱為生長線。兩殼在背部相連的地方有富有彈性的韌帶,★韌帶有何功能?三實驗操作與觀察: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用手術刀柄自兩殼腹面中間合縫處平行插人,扭轉刀柄,將殼稍撐開;然后用鑷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術刀將鑷子柄用力移近閉殼肌處,撐開縫隙,再以刀鋒緊貼左貝殼表面切斷前、后閉殼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將鑷子柄取出。河蚌的解剖用手術刀柄自兩殼腹面中間合縫處平行插人,扭轉刀柄,將殼稍撐開河蚌的解剖觀察河蚌的解剖觀察河蚌的內部結構觀察河蚌的內部結構觀察打開河蚌貝殼后,可見外套膜包圍內臟團,內臟團十分柔軟,觀察時,需要經常用鑷子撥開某個器官,才能看到另一個器官。1.肌肉、外套與水管系統(tǒng)前閉殼肌和后閉殼?。河捎谒鼈兊氖湛s,貝殼能緊密關閉。緊接前閉殼肌內側腹方有一小束肌肉,為伸足肌。前、后閉殼肌內側背方各有一小束肌肉,為縮足肌。在柔軟身體外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半透明的膜狀構造,稱為外套膜。其外側的貝殼即由外套膜的上皮細胞所分泌的物質形成。左右兩外套膜包含的空腔,叫外套腔。貝殼內面跨于前、后閉殼肌痕之間、靠近貝殼腹緣的弧形痕形稱外套線,是外套膜邊緣附著的地方。位于兩外套膜之間、呈斧狀的一大塊肌肉是河蚌的足。外套膜的后緣部分合抱形成2個短管狀構造,腹方的為入水管,背方的為出水管。★用解剖針試探插入出、入水管,看它們分別通向哪里。河蚌的內部構造打開河蚌貝殼后,可見外套膜包圍內臟團,內臟團十分柔軟,觀察時(1)呼吸系統(tǒng)①鰓瓣將外套膜向背方揭起,可見足與外套膜之間、足后緣的兩側各有2片鰓瓣,靠近外套膜的1片為外鰓瓣;靠近足部的1片為內鰓瓣。用剪刀取一小片鰓瓣,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看其表面是否有纖毛在擺動?★這些纖毛對河蚌的生活起什么作用。2.器官系統(tǒng)(1)呼吸系統(tǒng)2.器官系統(tǒng)每1鰓瓣由2片鰓小瓣合成,外方的為外鰓小瓣,內側的為內鰓小瓣。內、外鰓小瓣在腹緣及前、后緣彼此相連,中間則有瓣間隔把它們彼此分開。瓣間隔:為連接兩鰓小瓣的垂直隔膜,它把鰓小瓣之間的空腔分隔成許多鰓水管。鰓絲:用手術刀切取一薄片鰓于載玻片上,置低倍鏡下觀察,可見鰓小瓣由許多背腹縱走的細絲組成。轉高倍鏡觀察,可見到絲間隔。絲間隔:是鰓絲間相連的部分。其間不相連部分形成鰓小孔,水由此進入鰓水管。②鰓小瓣每1鰓瓣由2片鰓小瓣合成,外方的為外鰓小瓣,內側的為內鰓小瓣③鰓上腔為內、外鰓小瓣之間背方的空腔,用鑷子挑開鰓背方的薄膜卻可見到。水在鰓內如何穿流?有的河蚌外鰓瓣特別肥大,何故?③鰓上腔為內、外鰓小瓣之間背方的空腔,(2)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位于圍心腔內,用眼科鑷輕輕提起心膜,用眼科剪小心地從背面剪開圍心膜,可見心臟由一心室二心耳組織。心室:為1個長圓形富有肌肉的囊,能收縮,其中有直腸貫穿。心耳:在心室腹方左右側各1個,為三角形薄壁囊,也能收縮。(2)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由心室向前及向后發(fā)出的血管;沿腸的背方前行的為前大動脈;沿直腸腹側后行的為后大動脈。②動脈干由心室向前及向后發(fā)出的血管;②動脈干由腎臟和圍心腔腺2種器官組成。①腎臟1對,位于圍心腔腹面左右兩側,由腎體及膀胱構成。沿著鰓的上緣剪除外套膜及鰓,即可見到。腎體:緊貼于鰓上腔上方,為腎臟的腹側,呈黑褐色、海綿狀。其前端以腎口開口于圍心腔前部腹面。膀胱:膀胱位于腎體的背方,薄膜狀,末端有排泄孔,很小,開口于內鰓瓣的鰓上腔,與生殖孔接近并位于其背方。(3)排泄系統(tǒng)由腎臟和圍心腔腺2種器官組成。(3)排泄系統(tǒng)分支狀,略呈赤褐色。位于圍心腔前端兩側,②圍心腔腺分支狀,略呈赤褐色。②圍心腔腺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內臟團中,以手術刀除去內臟團的外表組織,可見白色的腺體(精巢)或黃色的腺體(卵巢),即為生殖腺,左右兩側生殖腺各以生殖孔開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4)生殖系統(tǒng)雌雄異體。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內臟團中,(4)生殖系統(tǒng)雌雄異體。包括口、食道、胃、肝臟和腸等部分??谖挥谇伴]殼肌腹側,橫裂縫狀,兩側各有2片內外排列的三角形觸唇?!镉|唇有何功用?口后的1個短管即為食道;再后稍膨大的部分就是胃;肝臟分布于胃周圍,是呈淡黃色的腺體;腸接胃后盤曲在內臟團內,試以眼科剪小心剖開,找尋其走向。直腸從腸延伸,折向背方,穿過心室,最后以肛門開口于后閉殼肌背方的出水管附近。(5)消化系統(tǒng)包括口、食道、胃、肝臟和腸等部分。(5)消化系統(tǒng)

第四部分棉蝗的解剖及觀察第四部分取下口器各部分時,應用鑷子夾住其基部,順其生長方向用力拉下,以保持結構的完整。剪開體壁時,剪刀尖應向上翹,以免損壞內臟;揭下背壁前,應先用解剖針仔細地將它與其下面的組織剝離開。除去頭殼內的肌肉時,注意勿將腦損壞。棉蝗一般體呈青綠色,浸制標本呈黃褐色。體表被有幾丁質外骨骼。身體可明顯分為頭、胸、腹3個部分。雌雄異體,雄蟲比雌蟲小棉蝗的外部形態(tài)取下口器各部分時,應用鑷子夾住其基部,順其生長方向用力拉下,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位于身體最前端,卵圓形,其外骨骼愈合成一堅硬的頭殼。頭部可分為以下部分:頭殼的正前方為略呈梯形的額,額下連一長方形的唇基;額的上方,兩復眼之間的背上方為頭頂;復眼以下,頭的兩側部分為頰;之后為后頭。1、頭部位于身體最前端,卵圓形,其外骨骼愈合成一堅硬的頭殼。1、頭部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①復眼:橢圓形,棕褐色,較大,位于頭頂左右兩側。用刀片自復眼表面切下一薄片,置載玻片上,加甘油制成裝片,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復眼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②單眼:形小,黃色。1個在額的中央,2個分別在兩復眼內側上方,3個單眼排成一個倒“品”字形。復眼和單眼各有何視覺功能?

眼:棉蝗具有1對復眼和3個單眼。①復眼:眼:棉蝗具有1對復眼和3個單眼。1對,位于額上部兩復眼內側,細長呈絲狀,由柄節(jié)、梗節(jié)、鞭節(jié)組成,鞭節(jié)又分為許多亞節(jié)。觸角1對,觸角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左手持蝗蟲,使其腹面向上,拇、食指將其頭部夾穩(wěn),右手持鑷子自前向后將口器各部分取下(同時注意觀察口器各部分著生的位置),依次放在載玻片上,用放大鏡觀察其構造??谄鞯湫偷木捉朗娇谄鳌?谄鰽上唇:防止食物外漏B大顎:撕裂研磨食物C小顎:協(xié)助、檢測觸覺、味覺D下唇:協(xié)助、檢測味覺

舌:攪拌、味覺

A上唇:防止食物外漏1片,連于唇基下方,覆蓋著大顎,可活動。上唇略呈長方形,其弧狀下緣中央有一缺刻;外表面硬化,內表面柔軟。①上唇1片,①上唇為1對堅硬的幾丁質塊,位于頰的下方,口的左右兩側,被上唇覆蓋。兩大顎相對的一面有齒,下部的齒長而尖,為切齒部;上部的齒粗寬大,為臼齒部。②大顎為1對堅硬的幾丁質塊,②大顎1對,位于大顎后方,下唇前方。小顎基部分為軸節(jié)和莖節(jié),軸節(jié)連于頭殼,,其前端與莖節(jié)相連。莖節(jié)端部著生2個活動的薄片:外側的呈匙狀,為外顎葉,內側的較硬,端部具齒,為內顎葉。莖節(jié)中部外側還有1根細長具5節(jié)的小顎須。③小顎1對,位于大顎后方,下唇前方。③小顎1片,位于小顎后方,成為口器的底板。下唇的基部稱為后頦,后頦又分為前后2個骨片,后部的稱亞頦,與頭部相連,前部的稱額頦。頦前端連接能活動的前頦,前頦端部有1對瓣狀的唇舌,兩側有1對具3節(jié)的下唇須。④下唇1片,位于小顎后方,成為口器的底板。④下唇位于大、小顎之間,為口前腔中央的1個近橢圓形的囊狀物,表面有毛和細刺。蝗蟲口器的各部分分別有何作用?⑤舌位于大、小顎之間,⑤舌頭部后方為胸部,胸部由3節(jié)組成,由前向后依次稱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節(jié)各有1對足,中、后胸背面各有1對翅。

2.胸部頭部后方為胸部,2.胸部為堅硬的幾丁質骨板,背部的稱背板,腹面的稱腹板,兩側的稱側板。背板:前胸背板發(fā)達,從兩側向下擴展成馬鞍形,幾乎蓋住整個側板,后緣中央伸至中胸的背面;其背面有3條橫縫線向兩側下伸至兩側中部,背面中央隆起呈屋脊狀。中、后胸背板較小,被兩翅覆蓋。用剪刀沿前胸背板第3橫縫線剪去背板后部,將兩翅撥向側,即可見中、后胸背板略呈長方形,表面有溝,將骨板劃分為幾塊骨片。腹板:前胸腹板在兩足間有一囊狀突起,向后彎曲,指向中胸腹板,稱前胸腹板突。中、后胸腹板合成一塊,但明顯可分;每腹板表面有溝,可將骨板分成若干骨片。側板:前胸側板位于背板下方前端,為1個三角形小骨片。中、后胸側板發(fā)達,其表面均有1條斜行的側溝,將側板分為前后兩部。胸部有2對氣門,1對在前胸與中胸側板間的薄膜上,另1對在中、后胸側板間、中足基部的薄膜上。(1)外骨骼為堅硬的幾丁質骨板,背部的稱背板,腹面的稱腹板,兩側的稱側板胸部各節(jié)依次著生前足、中足和后足各1對。前、中足較小,為步行足,后足強大,為跳躍足。各足均由6肢節(jié)構成,以后足為例進行觀察基節(jié):足基部第一節(jié),短而圓,連在胸部側板和腹板間。轉節(jié):基節(jié)之后最短小的一節(jié)。腿節(jié):轉節(jié)之后最長大的一節(jié).脛節(jié):在腿節(jié)之后,細而長,紅褐色,其后緣有2行細刺,末端還有數(shù)枚距,注意刺的排列形狀與數(shù)目。跗節(jié):在脛節(jié)之后。用放大鏡觀察,跗節(jié)又分3節(jié),第1節(jié)較長,有3個假分節(jié),第2節(jié)很短,第3節(jié)較長,跗節(jié)腹面有4個跗墊.前跗節(jié):位于第3跗節(jié)的端部為1對爪,兩爪間有一中墊(2)附肢:胸部各節(jié)依次著生前足、中足和后足各1對。前、中足較小,為步行2對。有暗色斑紋,全翅貫穿翅脈。前翅:著生于中胸,革質,形長而狹,休息時覆蓋在背上,稱為覆翅。后翅:著生于后胸,休息時折疊而藏于覆翅之下,將后翅展開,可見它寬大,膜質,薄而透明,翅脈明顯,注意觀察其脈相。(3)翅2對。(3)翅由11個體節(jié)組成.(l)外骨骼:殼多糖,外骨骼較柔軟,只由背板和腹板組成,側板退化為連接背、腹板的側膜。雌、雄蝗蟲第一至八腹節(jié)形態(tài)構造相似,在背板兩側下緣前方各有1個氣門。在第1腹節(jié)氣門后方各有1個大而呈橢圓形的膜狀結構,稱聽器。第九、十兩節(jié)背板較狹,且相互愈合,第十一節(jié)背板形成背面三角形的肛上橋,蓋著肛門,第十節(jié)背板的后緣、肛上板的左右兩側有1對小突起,即尾須,雄蟲的尾須比雌蟲的大;兩尾須下各有1個三角形的肛側板。腹部末端還有外生殖器。3.腹部由11個體節(jié)組成.3.腹部雌蝗蟲的產卵器:雌蟲第九、十節(jié)無腹板,第八節(jié)腹板特長,其后緣的劍狀突起稱導卵突起,導卵突起后有1對尖形的產卵腹瓣(下產卵瓣);在背側肛側板后也有1對尖形的產卵瓣,為產卵背瓣(上產卵瓣),產卵背瓣和腹瓣構成產卵器。雄蝗蟲的交配器:雄蟲第9節(jié)腹板發(fā)達,向后延長并向上翹起形成匙狀的下生殖板,將下生殖板向下壓,可見內有一突起,即陽莖。(2)外生殖器雌蝗蟲的產卵器:雌蟲第九、十節(jié)無腹板,第八節(jié)腹板特長,其后緣棉蝗的解剖左手持蝗蟲,使其背部向上,右手持剪剪去翅和足。再從腹部末端尾須處開始,自后向前沿氣門上方將左右兩側體壁剪開,剪至前胸背板前緣。在蟲體前后端兩側體壁已剪開的裂縫之間,剪開頭部與前胸間的頸膜和腹部末端的背板。將蝗蟲背面向上置解剖盤中,用觸剖針自前向后小心地將背壁與其下方的內部器官分離開,最后用鑷子將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觀察下列器官系統(tǒng):棉蝗的解剖左手持蝗蟲,使其背部向上,右手持剪剪去翅和足。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1.循環(huán)系統(tǒng)觀察取下的背壁,可見背壁內面中央線有一條半透明的細長管狀構造,即為心臟。心臟按節(jié)有若干略膨大的部分,為心室。棉蝗有幾個心室?各在何腹節(jié)?心臟前端連一細管,即大動脈。心臟兩側有扇形的翼狀肌。1.循環(huán)系統(tǒng)觀察取下的背壁,可見背壁內面中央線有一條半透明的由氣門向體內,可見許多白色分支的小管分布于內臟器官和肌肉中,即為氣管;在內臟背面兩側還有許多膨大的氣囊。用鑷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許,或剪取一段氣管,放在載玻片上,加水制成裝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即可看到許多氣管,其管壁內膜有幾丁質螺旋紋。螺旋紋有何作用?2.呼吸系統(tǒng)由氣門向體內,可見許多白色分支的小管分布于內臟器官和肌肉中,棉蝗為雌雄異體、異形,實驗時可互換不同性別的標本進行觀察。(1)雄性生殖器官:精巢: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1對,左右相連成一長橢圓形結構,由許多精巢管組成。輸精管和射精管:精巢腹面兩側向后伸出1對輸精管,兩管繞到消化管腹方匯合成1條射精管。射精管穿過生殖下板,開口于陽莖末端。副性腺和儲精囊:位于射精管前端兩側,為一些迂曲的細管,通入射精管基部。仔細將副性腺的細管撥散開,還可看到1對儲精囊,也開口于射精管基部。觀察時將消化管末段向背方略挑起,以便尋找,便勿將消化管撕斷。3.生殖系統(tǒng)棉蝗為雌雄異體、異形,實驗時可互換不同性別的標本進行觀察。3卵巢: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1對,由許多自中線斜向后方排列的卵巢管組成。卵萼和輸卵管:卵巢兩側有1對略粗的縱行管,各卵巢管與之相連,此即卵萼,是產卵時暫時儲存卵粒的地方,卵萼后行為輸卵管。沿輸卵管走向分離周圍組織,并將消化管末段向背方略挑起,可見2輸卵管在身體后端繞到消化管腹方匯合成1條總輸卵管,經生殖腔開口于產卵腹瓣之間的生殖孔。受精囊:自生殖腔背方伸出一彎曲小管,其末端形成一橢圓形囊,即受精囊。副性腺:為卵萼前端的一彎曲的管狀腺體。(2)雌性生殖器官卵巢: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1對,由許多自中線斜向后方排列的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管可分為前腸、中腸和后腸。前腸之前有由口器包圍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鑷子移去精巢或卵巢后進行觀察4.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4.消化系統(tǒng)動物學解剖實驗匯總課件咽:口后一段肌肉質短管。食管:咽后一段管道。嗉囊:食管后方膨大的囊狀管道。前胃:嗉囊之后,較嗉囊略細的一段粗管(1)前腸: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構造(2)中腸:又稱胃在與前胃交界處有12個呈指狀突起的胃盲囊,6個伸向前,6個伸向后方。咽:口后一段肌肉質短管。(1)前腸: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構回腸:與胃連接較粗的一段腸管。結腸:回腸之后較細小的一段管,常彎曲。直腸:結腸后部較膨大的腸管,其末端開口于肛門,肛門在肛上板之下。

(3)后腸(4)唾液腺1對,位于胸部嗉囊腹面兩側,色淡,葡萄狀,有1對導管前行,匯合后通入口前腔。消化系統(tǒng)各器官分別具有什么功能?回腸:與胃連接較粗的一段腸管。(3)后腸(4)唾液腺1對,馬氏管,著生在中、后腸交界處。將蟲體浸入培養(yǎng)皿內的水中,用放大鏡觀察,可見馬氏管是許多細長的盲管,分布于血體腔中。5.排泄器官用剪刀剪開兩復眼間頭殼,剪去頭頂和后頭的頭殼,但保留復眼和觸角;再用鑷子小心地除去頭殼內的肌肉,即可見到6.神經系統(tǒng)馬氏管,5.排泄器官用剪刀剪開兩復眼間頭殼,6.神經系統(tǒng)位于兩復眼之間,為淡黃色塊狀物。注意觀察向前發(fā)出的主要神經,各通向哪些器官?(1)腦(2)圍食管神經為腦向后發(fā)出的1對神經,到食管兩側。用鑷子將消化管前端輕輕挑起,可見圍食管神經繞過食管后,各與食管下神經節(jié)相連。除留小段食管外,將消化管除去;再將腹隔和胸部肌肉除去,然后觀察。位于兩復眼之間,為淡黃色塊狀物。(1)腦(2)圍食管神經為腦(3)腹神經鏈為胸部和腹部腹板中央線處的白色神經索。它由兩股組成,在一定部位合并成神經節(jié),并發(fā)出神經通向其他器官。(3)腹神經鏈為胸部和腹部腹板中央線處的白色神經索。取下口器各部分時,應用鑷子夾住其基部,順其生長方向用力拉下,以保持結構的完整。剪開體壁時,剪刀尖應向上翹,以免損壞內臟;揭下背壁前,應先用解剖針仔細地將它與其下面的組織剝離開。除去頭殼內的肌肉時,注意勿將腦損壞。棉蝗一般體呈青綠色,浸制標本呈黃褐色。體表被有幾丁質外骨骼。身體可明顯分為頭、胸、腹3個部分。雌雄異體,雄蟲比雌蟲小。操作時應注意的問題取下口器各部分時,應用鑷子夾住其基部,順其生長方向用力拉下,1.掌握實驗解剖動物的結構特點;2.掌握無脊椎動物的解剖方法和常用技術。1.解剖動物標本時,應注意按照講義步驟循序觀察,避免破壞尚未觀察的結構;2.解剖時,需注意解剖器具的規(guī)范使用。無脊椎動物解剖的總體注意事項技能訓練應達到的結果表述1.掌握實驗解剖動物的結構特點;1.解剖動物標本時,應注

脊椎動物部分脊椎動物部分鯽魚的解剖鯽魚的解剖鯽魚的身體部位名稱鯽魚的身體部位名稱解剖鯽魚時,用一張濾紙包住魚頭,就完全可以避免滑脫現(xiàn)象。注意:在解剖過程中,剪刀應剪尖上翹,剪柄下壓,以免刀尖碰壞內臟鰓蓋后緣脊柱(側線下一鱗片)

胸鰭前泄殖腔前開口解剖鯽魚時,用一張濾紙包住魚頭,就完全可以避免滑脫現(xiàn)象在實驗前20~30min,將家鴿(或家雞)放入裝有乙醚的鐘形罩中,使其麻醉致死。或緊捏實驗動物的脅部,令其窒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